裴颺(?—?),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南來吳裴,南齊、北魏官員。

生平

編輯

裴颺雄壯果敢,很有謀略,經常跟隨叔叔裴叔業征伐作戰,以軍功升任南齊驍騎將軍建武四年(497年)冬天,魏孝文帝元宏出兵進攻南齊的沔北五郡,南齊派遣崔慧景率領兩萬士兵、一千戰馬向襄陽進發。永泰元年(498年),崔慧景到達襄陽,五郡已經被北魏攻克,崔慧景駐紮在渦口村,與太子中庶子蕭衍及軍主前寧州刺史董仲民劉山陽、裴颺、傅法憲等人率領五千多人馬前進到鄧城[1]蕭寶卷即位後大肆誅殺大臣,裴叔業當時任豫州刺史,內心不安,朝廷也猜疑裴叔業有叛離之心。當時裴颺和哥哥裴植、弟弟裴瑜裴粲都在皇宮擔任直閣,害怕大禍臨頭,於永元二年(500年)拋棄母親逃到豫州壽陽,告訴裴叔業南齊朝廷必定要出其不意的襲擊豫州,應該早日謀劃。徐世檦等人勸蕭寶卷派裴叔業的族人中書舍人裴長穆宣布旨意,准許裴叔業繼續留任豫州刺史,裴植兄弟還是對裴叔業勸說不已[2][3][4][5]。裴叔業向北魏歸附時,派遣裴颺在外帶兵,表面上是討伐蠻楚,實際上是防備南齊的軍隊。景明初年,裴颺出任輔國將軍南司州刺史,將要防守義陽,封義陽縣開國伯[6],食邑一千戶。詔命還未送到,裴颺就為賊寇所殺。朝廷贈予冠軍將軍,進爵位為縣侯,其餘官職如故。魏宣武帝元恪認為裴颺功勳沒有建立就去世,他的兒子裴炯不得承襲封爵。魏孝明帝元詡初年,裴炯向執政大臣行賄,才被封為城平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7][8]

家庭

編輯

父母

編輯

兄弟

編輯
  • 裴植,北魏安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度支尚書、崇義縣侯
  • 裴瑜,北魏勃海郡太守、灌津定子
  • 裴粲,北魏驃騎大將軍、膠州刺史、舒縣子
  • 裴衍,北魏署理鎮北將軍、相州刺史、北道大都督、臨汝縣公

兒子

編輯
  • 裴炯,北魏東郡太守、高城簡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南齊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二》:冬,虜主攻沔北五郡,假慧景節,率眾二萬,騎千匹,向襄陽。雍州眾軍並受節度。永泰元年,慧景至襄陽,五郡已沒。加慧景平北將軍,置佐史,分軍助戍樊城。慧景頓渦口村,與太子中庶子梁王及軍主前寧州刺史董仲民、劉山陽、裴颺、傅法憲等五千餘人進行鄧城。
  2. ^ 《南齊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二》:永元元年,徙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軍事、南兗州刺史,將軍、持節如故。叔業見時方亂,不樂居近蕃,朝廷疑其欲反,叔業亦遣使參察京師消息,於是異論轉盛。叔業兄子植、颺並為直閣,殿內驅使。慮禍至,棄母奔壽陽,說叔業以朝廷必見掩襲。徐世檦等慮叔業外叛,遣其宗人中書舍人裴長穆宣旨,許停本任。叔業猶不自安,而植等說之不已,叔業憂懼,問計於梁王,梁王令遣家還都,自然無患。
  3.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鸞死,子寶卷自立,遷叔業本將軍、南兗州刺史。會陳顯達圍建鄴,叔業遣司馬李元護率軍赴寶卷,其實應顯達也。顯達敗而還。叔業慮內難未已,不願為南兗,以其去建鄴近,受制於人。寶卷嬖人茹法珍、王咺之等疑其有異,去來者並雲叔業北入。叔業兄子植、颺、粲等,棄母奔壽陽。法珍等以其既在疆場,急則引魏,力不能制,且欲羈縻之,白寶卷遣中書舍人裴長穆慰誘之,許不復回換。
  4.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齊帝崩,廢帝即位。誅大臣,都下屢有變發。叔業登壽春城,北望肥水,謂部下曰:「卿等欲富貴乎?我言富貴亦可辦耳。」未幾,見徙南兗州刺史。會陳顯達圍建鄴,叔業遣司馬李元護應之,及顯達敗而還。叔業慮內難未已,不願為南兗州。齊廢主嬖臣茹法珍、王咺之等疑其有異,去來者並雲叔業北入。叔業兄子植、颺、瑜、粲等棄母奔壽陽。法珍等以其既在疆場,且欲羈縻之,白齊主,遣中書舍人裴穆慰誘之,許不須回換。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三》:豫州刺史裴叔業聞帝數誅大臣,心不自安;登壽陽城,北望肥水,謂部下曰:「卿等欲富貴乎?我能辦之!」及除南兗州,意不樂內徙。會陳顯達反。叔業遣司馬遼東李元護將兵救建康,實持兩端;顯達敗而還。朝廷疑叔業有異志,叔業亦遣使參察建康消息,眾論益疑之。叔業兄子植、颺、粲皆為直閣,在殿中,懼,棄母奔壽陽,說叔業以朝廷必相掩襲,宜早為計。徐世檦等以叔業在邊,急則引魏自助,力未能制,白帝遣叔業宗人中書舍人長穆宣旨,許停本任。叔業猶憂畏,而植等說之不已。
  6. ^ 《北史校勘記·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三》:封義陽縣伯 南、北、汲、殿四本及魏書「義陽」作「義安」,百衲本及通志作「義陽」。按魏書地形志中,南司州、南朔州並有義陽郡義陽縣,西楚州汝陽郡亦有義陽縣。「義安縣」不見地形志。今從百衲本。
  7.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植弟颺,壯果有謀略。常隨叔業征伐,以軍功為寶卷驍騎將軍。叔業之歸誠也,遣颺率軍於外,外以討蠻楚為名,內實備寶卷之眾。景明初,以颺為輔國將軍、南司州刺史,擬戍義陽,封義安縣開國伯,邑千戶。詔命未至,為賊所殺。贈冠軍將軍,進爵縣侯,余如故。世宗以颺勛效未立而卒,其子炯不得襲封。肅宗初,炯行貨於執事,乃封城平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8.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植弟颺,壯果有謀略。在齊,以軍功位驍騎將軍。入魏,為南司州刺史,封義陽縣伯,詔命未至,為賊所殺,進爵為侯。宣武以颺勛效未立而卒,其子炯不得襲封。明帝初,炯行貨於執事,乃封城平縣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