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Jflycn!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Xyb 02:36 2004年5月22日 (UTC)

謝謝,我還不太會用。--Jflycn 02:51 2004年5月22日 (UTC)
多看看別人編輯的頁面,讀一讀上面的那些連結里的指導文章,相信你會做的越來越好的!--Xyb 03:09 2004年5月22日 (UTC)
我正在這樣做,謝謝您的鼓勵:)--Jflycn 03:12 2004年5月22日 (UTC)


你怎麼把雷神之錘 (遊戲)移動到「雷神之錘系列」了,quake和quake2、quake3差異很大,一般在玩遊戲時都把它作為不同的來玩。所有我建立該條目的初衷是為它們建立不同的條目──就象英文版所做的一樣。而且從條目的內容、圖片、連結來看,都是明確指向quake的。如果你沒有意見,不久我將會把它移動回雷神之錘 (遊戲)。--Xyb 11:46 2004年5月22日 (UTC)

因為我覺得「(遊戲)」比較累贅。另外,似乎也的確需要「雷神之錘系列」的條目。
「雷神之錘」這個詞存在衝突,修改名字是勢在必行的事,所以取了雷神之錘 (遊戲)。我覺得要建立雷神之錘系列也可以,但它從條目的命名上理解,應該是更關注於這個遊戲系列的發展歷史、年表;而雷神之錘 (遊戲)則更關注於這款遊戲的內容等。--Xyb 11:58 2004年5月22日 (UTC)
我覺得可以用「雷神之錘I」,這樣就不必帶「(遊戲)」了,而且體例上可以和「雷神之錘II」,「雷神之錘III」一致。在FPS網路遊戲之類裡面的連結指向雷神之錘系列雷神之錘系列再指向I,II,III各個版本,你看怎麼樣?--慕容飛宇 13:16 2004年5月22日 (UTC)

怎麼樣,編輯MediaWiki:百家姓把頭都搞暈了吧? 呵呵 --Dersonlwd Talk 13:07 2004年5月22日 (UTC)

用WORD的通配符替換搞了一下,但是複姓要自己檢查才行,頭大,呵呵。--慕容飛宇 13:16 2004年5月22日 (UTC)

費曼物理學講義

編輯

看了第一卷的第一章第二章,很帶勁,但很難找到中文全文,can you help me ? 我在你的網站上看到了有關費曼的文章,所以想你比較熟悉這些資料吧--Dersonlwd Talk 17:05 2004年5月22日 (UTC)

費曼物理學講義在網上有超星的版本(也許有pdf版)的下載,不過是掃描的圖片,不是很清晰。目前在做OCR的我看只有三思吧。紙質書也沒有新印過,很多大學圖書館都有舊書——如果你捨得花錢,可以複印,呵呵。--慕容飛宇 00:04 2004年5月23日 (UTC)
呵呵,大家同好,我讀本科的時候抱著這本書看了好久,後來我就複印複印了全部三冊外加習題一冊。--Mountain(Talk) 00:30 2004年5月23日 (UTC)
謝謝,我會找找看,我看過的感覺不錯的物理學主題的書有:費米夫人的原子在我家中,殘缺的記憶,不知誰編的物理學史,介紹介紹其他的? --Dersonlwd Talk 03:06 2004年5月23日 (UTC)
超星版本的費曼物理學講義我曾經在emule上下到過。原子在我家中我也看過。有一本不錯的讀物《別鬧了,費曼先生》。卡爾.薩根的《魔鬼出沒的世界》和其他基本也不錯,只是翻譯得不太行。--Jflycn 03:19 2004年5月23日 (UTC)

其他

編輯

你好,我在維基"最近更改"頁看到你的資訊,得知你是南通人。剛好我的學校也有一位朋友來自南通。所以在此打聲招呼。--Jackcsk 14:53 2004年5月23日 (UTC)

你好,他來不來維基的阿?你使用繁體字,你是台灣還是香港的朋友呢?--Jflycn 15:03 2004年5月23日 (UTC)

科普

編輯

大哥,維基的科普功能就託付給你了 呵呵--Dersonlwd Talk 16:28 2004年5月23日 (UTC)

這個任務也太艱巨了,兄弟們,一起上吧!^_^--Jflycn 16:30 2004年5月23日 (UTC)

關於刪除

編輯

中國大陸反對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事件的內容經過討論已經與台灣問題合併,因此刪除。--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3:00 2004年5月24日 (UTC)

在整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問題相關條目重新構建(Reengineering)之前我反對刪除這些資料。--心在蛤蟆囤的果醬 03:32 2004年5月24日 (UTC)
不錯,刪除本來應當是慎之又慎的,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簡單?--Jflycn 03:37 2004年5月24日 (UTC)

科學家列表

編輯

MediaWiki:科學家列表的選擇標準是什麼?我們如何確保中立性呢?為什麼某個人入選?某個人不入選?我們無法確定。創建他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把所有的科學家都放進來?不是和科學家列表重複了?何況我們將來還有一個分類系統,這樣豈不是更加重複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7:59 2004年5月24日 (UTC)

同意Shizhao的看法。--Mountain(Talk) 08:01 2004年5月24日 (UTC)
現在的科學家列表難道不和物理學家列表數學家列表重複嗎?MediaWiki:科學家列表如果放在頁面上對訪問者其實很有幫助,沒有什麼壞處吧?「我們將來還有一個分類系統」是什麼?我不了解,更何況這也是以後的事情。至於說中立性問題,現在並沒有什麼爭論阿,即使有爭論也不能成為刪除的理由吧?留著一個MediaWiki:科學家列表會妨礙到你什麼呢?--Jflycn 08:29 2004年5月24日 (UTC)
他並沒有妨礙我什麼。但是這有違中立性原則。不能因為沒有爭論就不違反中立性。何況對入選人物的選擇本身,就是很主觀的,不中立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8:40 2004年5月24日 (UTC)
入選人物又不是我決定的,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它,如果你要加入誰就加入誰,這和中立性原則有什麼關係?按照你的說法科學家列表也不能有啦?--Jflycn 08:55 2004年5月24日 (UTC)

中立性倒是次要的考慮,我覺得重點是這個footer真的會帶來便利嗎?一個科學傢列表至少幾千人,放在一個entry下面,會不會列表比Article還長?如果一個footer很大,而且並不見得會給訪問者帶來便利,不如使用連接到科學家列表的方法更好。--Samuel (talk) 08:56 2004年5月24日 (UTC)

現在的科學家列表離幾千還差遠了。也許以後的確會太大,以後……。刪了算了。--Jflycn 09:10 2004年5月24日 (UTC)

諾貝爾獎獲得者列表可能會比較合適,如果不太長的話……。:) --Samuel (talk) 09:19 2004年5月24日 (UTC)

諾貝爾獎已經100多屆了,每個獎項的獲得者就有100多人,太長了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1:08 2004年5月25日 (UTC)
要刪這個條目是我提出的,看大家討論了這麼多,我也再多說兩句。首先, 列表應該有明確的選擇標準。如果列太陽系九大行星、五大洲、四大洋什麼的,有明確的定義範圍。條目之間緊密聯繫。我覺得可能還有些必要。但也不一定要用msg的形式作。其次,舉個例子,比如愛因斯坦裡面, 是不是還應該加一個著名猶太人列表,著名德國人列表,美國人列表? 這樣可能就很滑稽了。列表看著漂亮,可是列出一大堆條目,讀者並不一定有興趣。很容易有喧賓奪主的效果。我覺得條目給出的相關連結應儘量保持簡潔。最後,像這種影響多個條目的改動最好先討論、後實行。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重複勞動和不必要的爭執。 --Munford 02:52 2004年5月25日 (UTC)

請不要離開

編輯

請不要離開,維基百科要靠大家來建設。關於Template:漢語Shizhao的做法是正常的管理活動,任何人如果有刪除的動議都可以到刪除投票提出刪除請求,然後經大家表決最終決定是否刪除。這種做法是合理的,請你多熟悉這裡的規則。如果你走了,這實在可惜。--Mountain(Talk) 12:21 2004年5月27日 (UTC)

上次Shizhao談論你的MediaWiki:科學家列表也那麼久了,別在心中懷恨那種小事情吧。心靈開放點! :-) --Menchi (討論頁)Â 12:37 2004年5月27日 (UTC)

聽說你要離開,很是難過,我們都曾付出,有些辛苦的勞動被作為簡單的刪除投票處理,也許這裡需要些新鮮理念,這裡會發生變化的。我們的勞動不會白費,任何的嘗試都是前進的一部分。我想這個條目很有意義:wikipedia:嘗試記錄 --Dersonlwd Talk 16:16 2004年5月30日 (UTC)

二次動員令

編輯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8月15日到10月1日為止,請每個維基人編輯至少5個新條目,條目必須符合維基的規則,內容至少要達到條目標準,不可是小條目小小條目,如果可以的話,請儘量提高所編寫條目的質量、內容,甚至達到推薦新條目的水平,創建新條目,創建後請在「二次動員令」內設連結,謝謝!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未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不想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首次動員令」效果不大,就是因為沒有在傳播。

現在中文維基百科有9萬註冊用戶,只要有4000人參加動員令,10月1日就會增加2萬條目,意味著中文維基將迅速超越俄文維基,進而突破10萬條目大關,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萬大關,因為增加的是有質量的條目,非濫竽充數者,請大家盡力幫忙完成這壯舉,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儘量創建新條目,若有問題就改正,參加這次動員令活動,也可讓新人們更快學會如何創建條目。--真實事求是 12:36 2006年8月16日 (UTC)

邀請您參與條目質量提升活動

編輯
Jflycn您好:
 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及品質,條目質量提升計畫已經重新啟動並已大幅改版,成為多元化型態子計畫方式展開,相信您的支持,將有可能會成為維基成長的重要助益,若您對於一些條目品質現況感到不滿,或者對於某些主題條目需要關注提升,竭誠歡迎您參與子計畫之協作條目,或者至計畫發起處 發起子計畫。若您支持該計畫請先至此 簽名,或至討論頁提出一些建議或問題。總之,這是可自由發起條目補強協作的相關平台,歡迎任何人在該計畫提出協作請求或者幫忙協作,這比起在一兩個同好之間對話或條目討論頁互動性更佳。

根據過去經驗,計畫的成敗關鍵在於消息是否散佈開來,請將此消息繼續推介給你您認識的維基人,若要發邀請函,可以使用以下代碼:{{subst:QA/邀請}}張貼在對方的對話頁中,感謝您的義舉。
邀請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9日 (一) 06:50 (UTC)回覆

目前票選中的主題;武俠小說提升計劃 - 人文提升計畫 - 新聞相關 -南極地理條目提升計劃 -颶風主題計劃 -哈利波特條目提升計劃
目前進行中的主題:

更多候選主題




法西斯主義

編輯

[1]--❦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8月28日 (五) 12:2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