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容
張翠容(英語:Susanna Cheung Chui Yung)是香港新聞工作者,亚洲女战地记者以及国际時事評論員,被称为行走第三世界和战场的“香江第一战地女英雌”,又与闾丘露薇、周轶君等并称为华人社会的“战地玫瑰”[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張翠容 | |
---|---|
出生 | 英屬香港 |
国籍 | 加拿大 |
教育程度 | 紐約大學 |
母校 | 香港中文大學 |
职业 | 記者 |
活跃时期 | 1980年代至今 |
张翠容也是香港旅行记者和作者,喜欢不断游走世界各地观察新闻事态,以第一现场的独立视觉解读新闻事件,曾把旅途事迹更结集成书,包括记录东欧剧变的《重走东欧剧变之路》、观察拉丁美洲生存状态的《拉丁美洲真相之路》等。张翠容曾报道国际新聞,经常游走在政治边缘的第三世界,包括苏联解体、柏林围墙倒塌、印尼排華、伊拉克战争、以巴战争、东帝汶公投、亞洲金融風暴、印尼民主化、科索沃戰爭、美國911事件、阿富汗戰爭、拉丁美洲新世纪革命、东欧剧变20年、柬埔寨红色高棉解除武装事件、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最后岁月、非洲和中東地區的茉莉花革命、歐債危機等國際大事件,以及香港主權移交、澳门主權移交、台湾政党轮替(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與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北京奥运、四川地震等等兩岸三地大事,并访问过多位国际风云人物,包括已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东帝汶总统古斯芒、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前台湾总统陈水扁、前菲律宾总统阿羅約夫人、前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柬埔寨王子拉那烈、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等,亦走访一些被中西方传媒早已标签的群体,如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黎巴嫩的真主党游击队、中国河南省的爱滋病村等等。
記者生涯
编辑从事新闻工作近二十五年,采访过不同新闻人物,亲身经历过炮火洗礼。两岸三地、世界各地多位领导人和知名人士都曾表彰张翠容的专业精神。
早期採訪歲月
编辑1980年代,张翠容在英國完成高中及大學教育,并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1986年畢業,1989年移居加拿大,1991年赴紐約大學深造,採訪當地社區和中美關係新聞。
回港後,加入香港傳媒和国际媒体的新聞行業,不時以臨時合約或自由撰稿人形式工作,負責採訪政治新聞、中國新聞。其後分別為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路透社(为时约两个月,主要协助路透摄影队出外採访香港回归新闻,当中不涉及報道或写作)、意大利Inter Press Service、《香港聯合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电台等新聞機構,報道亞洲、兩岸三地及國際事務;亦曾擔任無國界記者的通訊員和《亚洲周刊》特约评论员、广州现代传播旗下《周末画报》特约观察员、廣州《二十一世紀環球報導》特約撰稿員、北京《國際先驅導報》特約評論員等。她发表过多篇報導文學于报章專欄里,并且曾前往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地區採訪。
戰地記者
编辑1999年北約攻打科索沃,张翠容首次前赴戰地採訪,當日她自薦出行,亲历战场洗礼,也亲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袭击轰炸。從此,張翠容開始了遊走世界各地的國際觀察家工作。
2003年7月张翠容抵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官邸,彻夜采访,成为被围困多日的阿拉法特接受的唯一采访。张翠容曾訪問一些被視為恐怖組織的回教原教旨主義領袖,探究他們所處的環境、歷史如何令他們走上這條路。最震撼的是,美國911事件發生前一個月,張翠容訪問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險遭就地正法 [2][永久失效連結]。
及后,张翠容再次走访了索罗斯、乔布斯等国际传奇人物。张翠容曾在采访中透露自己最难忘的采访,不是高峰领袖,而是战火中最朴实无华的黎民百姓。
媒體、著作、學者工作
编辑张翠容是中國传媒的先锋,九七后与中國媒体机构关係愈来愈密切,曾任职多家内地传媒机构,并担任主编工作。早于1999年,张翠容已经返回广州,与内地知名出版人邵忠合作创办现代传媒,也主编了内地国际时事先锋报刊《周末画报》。其后张翠容也曾担任香港经济日报国际部主编、亚洲周刊主编等媒体高层岗位。
2010年4月,张翠容著作出版简体字版本。同时,张翠容也担任香港和中國大陸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师,也在内地多个城市举办学术讲座,探讨国际风云和中国变化。
2011年,张翠容再次行走拉丁美洲、非洲、以及饱受金融债务打击的欧洲,亲访多位历史事件见证着、参与者、学者,剖析拉丁美洲參與式民主、非洲茉莉花革命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并于2012年再次出版走访新书。
軼事
编辑张翠容一直單身,操流利的中文及英文。
被香港著名文化人梁文道称为『具有正义感的傻大姐观察家』,也被台湾作家南方朔称为『改变21世纪的奇女子』。
知名评论家南方朔曾说,由张翠容,他想到了古代的旅行家。古代所谓的旅行并不是今日的旅游观光。古代的旅行家,乃是对世界充满了善意好奇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张翠容就很有古代旅行家的特质,永远到陌生地方去观察、凝望、记录和了解。
爭議
编辑张翠容的观点也引起讨论和争议,如著名陶傑曾在其电台节目 《光明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曾讽刺香港一些曾到过巴勒斯坦的人(另一主持人叶辉即时表示当中包括记者),把极受争议的「恐怖分子」阿拉法特及其门徒说成好人,是「仿效美国左派的非常低等的左倾幼稚病」。
在2013年11月18日的《光明頂》中,陶傑再度不點名批評張翠容,他說:「香港一兩個自稱戰地女記者把阿拉法當神那樣拜。這種敗類,你走去中東,跟那些所謂沙漠戰士吃羊肉時,你有沒有關心過中東女性的苦難和地位,她跟你說阿拉法是抗美英雄。所以難怪彭定康說香港的高度自治還有常識,就是給這些讀書半桶水的人逐步逐步斷送。」
2018年12月,時事評論員黃世澤批評張翠容在孟晚舟事件中支持將華為、孟晚舟及伊朗,批評張翠容「幫共產黨說話、顛倒黑白」。[1]
2022年9月8日,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逝世,引起很多香港人的悼念,張翠容發文指責香港人的悼念是戀殖。[2]
在2023年10月8日,當哈瑪斯以數千枚火箭炮對以色列平民作出無差別的恐怖襲擊後,香港資深跨媒體時事評論員劉細良在其《城寨 Singjai》中,批評張翠容等親中人士,指她只會站在巴勒斯坦一邊指責受襲的以色列。[3]
張翠容認為巴勒斯坦人民今日的不幸是願於西方縱容猶太人,讓他們在1948年立國,她不認同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將納粹行為刑事化,認為納粹支持者有值得同情之處。[4]
張翠容在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表態支持國民黨,認為賴清德當選是一場災難[5],張翠容又認為台灣應該與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議和,台灣人民應該服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一,才有和平發展的空間。另外,張翠容亦支持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並支持基本法第23條在香港立法[6]。
著作
编辑- 2002年,《行過烽火大地》,其無國界的戰地女記者身分與遊走邊緣國度的經歷。
- 2005年,《大地旅人》,對其行腳國度、國際情勢的所見所感。
- 2006年,《中東現場》,記錄她多次深入向來有“火藥庫”之稱的中東地區,透過與當地百姓對話、實際訪談生活於現場的具影響力的民運組織領導人,從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因素,剖析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伊 拉克、伊朗、阿拉伯等國相互衝突糾葛的來龍去脈。
- 2009年,《拉丁美洲真相之路》
- 2010年,大陆简体字版《拉丁美洲革命现场》
- 2010年8月,大陆简体字版《中东现场》
- 2012年4月,重新编纂了大陆简体字版本的《中东现场》
- 2013年1月,《地中海的春天》,從「新自由主義」崩解到「直接民主」再崛起,從「阿拉伯之春」到歐債危機,直探事件現場,見證一波波為尊嚴而抗爭的覺醒運動真相。
- 2015年1月, 《另一片海:阿拉伯之春、歐債風暴與新自由主義之殤》
- 2018年3月, 《歐亞現場:見證現代化浪潮下的矛盾與衝突》
參考文獻
编辑- ^ 黃世澤. 張翠容 喺華為事件現形記. 2018-12-07 [202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 ^ 張翠容. 英女王之死與英殖民歷史爭論. etnet經濟通. [202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3).
- ^ Singjai Stand Up: 頭十五分鐘突發分析:以色列911對全球影響 中俄伊軸心算盤 強國人口不對心原因:中共以宣傳起家扮民族代表 官方製造輿論 民眾怕執輸附和 儒家名實分離假道德. 城寨 Singjai. 2023-10-08.
- ^ 國際主流論述背後的以巴真相:浩劫日再臨? | 張翠容 - 灼見名家. www.master-insight.com. 2023-10-21 [202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美国英语).
- ^ 最有壓力的台灣大選:國際媒體解讀的背後 | 張翠容 - 灼見名家. www.master-insight.com. 2024-01-23 [202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5) (美国英语).
- ^ 張翠容. 反滲透法. 香港經濟日報. 2020-06-26 [202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参考资料
编辑- BBC中文网:香港“战地玫瑰”张翠容:我看到了比新闻更复杂的战地故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华人战地女记者张翠容 讲述工作故事:曾从塔利班枪口下逃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1年中国魅力50人:张翠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03年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张翠容
- 《同舟共进》:张翠容:时光与记忆--20年后重访波匈
- 《看世界》:香港國際觀察家張翠容 追求真相之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翠容:行过烽火大地的香港独立女记者
- 张翠容我是背囊记者,我一直在路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对话战地玫瑰张翠容:我们需要发出弱势的声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女记者张翠容推荐《帝国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