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區
24°09′13″N 120°32′27″E / 24.15366°N 120.54096°E
大肚區 Dadu District 舊稱:大肚社、大肚下堡 | |
---|---|
市轄區 | |
坐标:24°09′13″N 120°32′27″E / 24.15366°N 120.54096°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上級區劃 | 臺中市 |
下級區劃 | 17里298鄰 |
政府 | |
• 區長 | 楊明坤(大肚區區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37.0024 平方公里(14.2867 平方英里) |
海拔 | 68 公尺(223 英尺) |
人口(2024年9月)(19,337[1]戶) | |
• 總計 | 55,787[1]人 |
• 排名 | 臺中市的第21位 |
• 密度 | 1,508人/平方公里(3,905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432 |
戶政資料代碼 | 66000240 |
毗鄰 | 西屯區、南屯區、烏日區、龍井區;臺灣省(彰化縣彰化市、和美鎮、伸港鄉) |
{{{blank7_name_sec2}}} | website |
網站 | http://www.dadu.taichung.gov.tw |
大肚區,舊稱「大肚社」,前身「大肚鄉」,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南角,清水平原南邊,大肚山山麓西南面,追分車站、磺溪書院為主要的觀光景點。
歷史
编辑- 新石器時代,有營埔文化。
- 荷治時期:巴布拉族大肚社(Dorida)含大肚南社、大肚中社、大肚北社。其地理範圍主要在今大肚區境,北邊並及龍井區南部,東到烏日區西部,甚至可能及於臺中市區南境。
- 17世紀,臺灣原住民的巴布拉族與貓霧捒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已建立大肚王國,其君主為大肚王。
- 1697年,郁永河所著之《裨海紀遊》記載:「過阿束社,至大肚社,一路大小積石,車行其上,終日蹭蹬殊困,加以林莽荒穢,宿草沒肩。」
- 1732年,大肚王國滅亡。
- 1885年臺灣建立行省,設大肚下堡(範圍接近今日之大肚區及部分龍井區、烏日區)。
- 1887年,磺溪書院建成,是為大肚國小之前身。
- 1920年,設臺中州大甲郡大肚庄。
- 1926年,為抗議日本退休官員強占民地,趙港在大肚庄成立了大甲農民組合,後來與簡吉創組臺灣農民組合,為臺灣農民運動之先驅。
-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總督府轄區後,改為臺中縣大甲區大肚鄉。
- 1950年底廢區署後,改為臺中縣大肚鄉。
- 1959年發生八七水災,原本於大肚流入臺灣海峽的大肚溪因此改道至今日的位置,成為今臺中市、彰化縣界河。
- 2010年12月25日,配合臺中縣市合併升格,大肚鄉改制為「大肚區」[2]。
地理
编辑位置
编辑大肚區位於臺中市西南角,清水平原的南邊[3]:9,北鄰龍井區,東接南屯、烏日兩區,西、南兩側隔大肚溪與彰化縣彰化市、和美鎮、伸港鄉相連[3]:10。
人口
编辑年份 | 人口 | ±% |
---|---|---|
1951 | 18,708 | — |
1956 | 21,581 | +15.4% |
1961 | 23,738 | +10.0% |
1966 | 25,975 | +9.4% |
1971 | 29,025 | +11.7% |
1976 | 31,564 | +8.7% |
1981 | 37,326 | +18.3% |
1986 | 43,056 | +15.4% |
1991 | 49,064 | +14.0% |
1996 | 52,603 | +7.2% |
2001 | 54,973 | +4.5% |
2006 | 55,886 | +1.7% |
2011 | 55,739 | −0.3% |
2016 | 57,207 | +2.6% |
2021 | 56,458 | −1.3% |
來源:
|
根據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3年底大肚區戶數約1.9萬戶,人口約5.6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頂街里與永和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8,932人與914人[1]。
政治
编辑歷任首長
编辑鄉長
區長
- 王淑貞
- 陳嘉榮
- 白峨嵋
- 楊明坤
區政組織
编辑大肚區公所是臺中市政府在大肚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中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6]。
行政區
编辑現今大肚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大肚庄屬臺中州大甲郡[7]:279、285。大肚庄轄王田、社腳、大肚、汴子頭、井子頭等5個大字[7]:287-288。1945年12月21日,改為「大肚鄉」,屬臺中縣大甲區[7]:285。1950年,裁撤區署,大肚鄉改直隸於臺中縣[7]:285、290。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大肚鄉改組為市轄區「大肚區」,隸屬臺中市[2]。
大肚區行政區劃 | |||||||
編號 | 里名 | 編號 | 里名 | 編號 | 里名 | 編號 | 里名 |
---|---|---|---|---|---|---|---|
1 | 自強里 | 2 | 蔗廍里 | 3 | 瑞井里 | 4 | 山陽里 |
5 | 成功里 | 6 | 永順里 | 7 | 磺溪里 | 8 | 永和里 |
9 | 大肚里 | 10 | 頂街里 | 11 | 大東里 | 12 | 新興里 |
13 | 社腳里 | 14 | 營埔里 | 15 | 福山里 | 16 | 王田里 |
17 | 中和里 |
警政治安
编辑大肚區的治安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烏日分局負責,在區內設有大肚分駐所、追分派出所及瑞井派出所。
選舉
编辑金融
编辑文化
编辑- 歷史古蹟
- 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媽祖活動
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媽祖活動起源於清代,於每年農曆四月開始,主要遶行大肚下堡20庄頭,經行政區域調整,分屬於烏日、大肚、龍井3區,以大肚區為主體。遊行的起點為船仔頭(在今營埔里,昔為大肚溪渡口),媽祖迎自彰化南瑤宮外媽祖、彰化天后宮內媽祖、大肚頂街萬興宮頂街媽、大肚下街永和宮下街媽,並於最後一天到達頂街萬興宮。基本原則為一庄頭遊行一天,共20天。行程為:
- 初一:船仔頭(今營埔里),駐駕大肚區營埔里廣興宮。
- 初二:營埔(今營埔里),駐駕大肚區營埔里福興宮。
- 初三:籃仔頭(今中和里),駐駕大肚區中和里順安宮。
- 初四:勞胥(今烏日區榮泉里),駐駕烏日區榮泉里振興宮。
- 初五:王田(今王田里),駐駕大肚區王田里天和宮。
- 初六:山仔頂(今福山里),駐駕大肚區福山里福安宮。
- 初七:社腳,駐駕大肚區社腳里福和宮。
- 初八:大肚庄(今新興里、大東里、大肚里、永和里、磺溪里),駐駕大肚區永和里下街永和宮。
- 初九:汴仔頭(今永順里),駐駕大肚區永順里汴仔頭順天宮。
- 初十:崁仔頂(今永順里),駐駕大肚區永順里崁仔頂永順宮。
- 十一:寮仔(今成功里),駐駕大肚區成功里國姓廟。
- 十二:加投(庄頭)(今龍井區龍東里),駐駕龍井區龍東里茄投頭奉天宮。
- 十三:加投(下庄)(今龍井區龍西里),駐駕龍井區龍西里茄投下保安宮。
- 十四:水裡港(今龍井區麗水里),駐駕龍井區麗水里水裡港福順宮。
- 十五:海埔仔(今龍井區福田里),駐駕龍井區福田里海埔仔福成寺。
- 十六:田中央仔(今龍井區田中里),駐駕龍井區田中里田中央仔福田宮
- 十七:崙仔(今龍井區竹坑里),駐駕龍井區竹坑里崙仔龍天宮。
- 十八:竹坑(今龍井區竹坑里),駐駕龍井區竹坑里竹坑朝奉宮
- 十九:山仔腳(今大肚區山陽里),駐駕大肚區山陽里活動中心
- 二十:頂街,駐駕大肚區頂街里頂街萬興宮。
- 廿一:於大肚頂街萬興宮集合廿庄信眾送駕回宮。
當地流傳的歌謠,可以說明:
- 船仔頭烏、營埔雨、籃仔爁糊糊、勞胥弄雨縫、王田燒死人、山仔頂著青驚、社腳來探聽、大肚王爺真有聖、汴仔頭近溪邊、崁仔頂孤棚戲、寮仔爬(滿)竹刺、茄投查某市、三崁店相拼戲、水裡港近海墘、海埔仔笑哈哈、田中央仔相打地、崙仔分二庄,媽祖相爭扛、竹坑龍眼宅、山仔腳石頭地、頂街人客相蓋多。
教育
编辑國民中學
编辑國民小學
编辑交通
编辑鐵路
编辑公路
编辑公車客運
编辑- 本表更新時間為2023年2月19日。
路線號碼 | 營運區間 | 經營業者 | 備註 |
---|---|---|---|
30延 | 臺中區監理所-第一廣場-臺中區監理所 | 中鹿客運 | |
67 | 秀泰影城-臺中區監理所 | 中鹿客運 | |
93 | 新烏日車站-大甲銅安厝 | 臺中客運 | |
99延 | 精武車站-臺中區監理所 | 中鹿客運 | |
105 | (延駛:龍津高中)龍山國小-四張犁國小 | 中鹿客運 | 副線:大道國中發車 |
180 | 沙鹿-彰化 | 巨業交通 | |
237 | 豐原-大肚火車站 | 豐原客運 | |
245 | 大肚區公所-亞大醫院 | 台中客運代駛 | |
323 | 臺中火車站-臺中區監理所 | 臺中客運 | |
325 | 臺中火車站-大肚火車站 | 臺中客運 | |
352 | 大肚-中科管理局 | 中鹿客運 | |
355 | 仁友停車場-臺中區監理所(遊園路)-西苑高中 | 中鹿客運 | |
617 | 臺中港旅客服務中心-仁友停車場 | 中鹿客運 |
公共自行車
编辑臺中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iBike)是臺中市政府推動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2013年6月開始規劃建置[10],2014年7月18日開始營運,2017年5月16日使用次數突破一千萬人次[11],大肚區則於2018年6月7日正式引進YouBike1.0系統[12],並於2021年7月16日引進YouBike2.0系統[13],2023年6月28日全面停止營運YouBike1.0系統,改為僅營運YouBike2.0系統[14]。資料截至2024年2月7日,該系統已於大肚區設有18個YouBike2.0系統站點[15][16],並可甲地租車、乙地還車,提供民眾租借使用[17]。
旅遊
编辑特產
编辑- 小玉西瓜、哈蜜瓜、狀元瓜。
國際交流
编辑姐妹市
编辑國家 | 城市 | 締結日期 |
---|---|---|
日本 | 北榮町(鳥取縣) | 2010年7月27日 |
資料來源:大肚區公所[18] |
相關條目
编辑注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引用來源
- ^ 1.0 1.1 1.2 臺中市人口統計管理平台-大肚區人口統計.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中文(臺灣)).
- ^ 2.0 2.1 認識大肚 - 歷史沿革.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 2016-02-01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中文(臺灣)).
- ^ 3.0 3.1 洪敏麟等編纂. 第壹篇·境域. 《大肚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大肚鄉公所. 1993 (中文(臺灣)).
- ^ 洪敏麟等編纂. 第肆篇·住民. 《大肚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大肚鄉公所. 1993 (中文(臺灣)).
-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5-04].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 ^ 機關介紹 - 組織架構.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 2014-02-24 [202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 (中文(臺灣)).
- ^ 7.0 7.1 7.2 7.3 洪敏麟等編纂. 第伍篇·行政. 《大肚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大肚鄉公所. 1993 (中文(臺灣)).
- ^ 業務資訊-區政業務(區里資訊)-里辦公處.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 2014-02-24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 (中文(臺灣)).
- ^ 機關介紹-認識大肚-地理環境.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 2016-02-01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中文(臺灣)).
- ^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臺中市公共自行車I BIKE明年陸續上路. 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2013-06-24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中文(臺灣)).
- ^ 認識微笑單車 - 大事記.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中文(臺灣)).
- ^ 最新消息-營運資訊-2018/6/7(四)臺中市-大肚區新增2站 營運公告.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18-06-07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中文(臺灣)).
- ^ 最新消息-營運資訊-2021/7/16(五) 下午13:00 臺中YouBike 2.0新增16站 正式啟用公告.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07-15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中文(臺灣)).
- ^ 最新消息-服務公告-公告內容-2023/06/28(三) 00:00起,臺中市YouBike 1.0系統 停止營運,中苗跨縣市騎行請使用YouBike 2.0 系統.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3-06-20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中文(臺灣)).
- ^ 場站資訊 - iBike 1.0 - 站點列表.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中文(臺灣)).
- ^ 場站資訊 - YouBike 2.0 - 站點列表.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臺灣)).
- ^ 認識微笑單車 - 關於iBike.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中文(臺灣)).
- ^ 認識大肚-國際交流情形.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 2014-02-24 [202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中文(臺灣)).
- 書籍
- 洪敏麟等編纂. 《大肚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大肚鄉公所. 1993 (中文(臺灣)).
- 施添福等編纂. 第十一章·大肚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二·臺中縣(二)》. 南投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7. ISBN 978-986-01-0574-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