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水仙宮
澎湖水仙宮,係由清康熙卅五年(1696年)澎湖水師協右營游擊薛奎倡建,主祀水仙尊王,又祀大禹、伍子胥、屈原等五水仙以及天上聖母,在《澎湖廳志.規制》的記載中,另外二水仙係項羽和魯班,或作王勃和李白[1],亦屬闔澎公廟,因光緒元年(1875年)水仙宮祭祀場所與臺灣、廈門郊商的會所合併,故又稱臺廈郊會館。
澎湖水仙宮(臺廈郊會館)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臺灣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中山路6巷9號 | ||||||||||
主神 | 水仙尊王 | ||||||||||
例祭 | 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農曆二月初二福德正神聖誕(與景福祠合辦) 農曆十月初十(水仙尊王聖誕) 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聖誕)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 ||||||||||
廟格 | 闔澎公廟 | ||||||||||
開基 | 清朝薛奎(奉天人) | ||||||||||
建立时间 | 清朝康熙卅五年(公元1696年) | ||||||||||
地圖 | |||||||||||
汉语名称 | |||||||||||
|
水仙宮 | |
---|---|
持有者 | 祭祀公業金長順神明會 |
官方名称 | 臺廈郊會館 |
類型 | 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
评定时间 | 1985年11月27日 |
參觀費用 | 免費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编辑廟宇
编辑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水仙宮歷史悠久,周于仁《澎湖志略》中,將其列為四大古廟之一(天后宮、關帝廟、東甲北極殿)。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元年(1821年)據《澎湖廳志》記載先有兩次修建。[1]
現今帶有歐式風格的水仙宮樣貌,乃奠基於日治昭和四年(1929年)的改建,當時一樓作為臺廈郊會所的店面,二樓作為祭祀空間,如此二層樓式的建築,在當時亦屬罕見。[2]
行郊
编辑澎湖地狹、耕地常常不足,經濟仰賴商業交易,故商業發展淵源頗早,澎湖設有「郊」,即「臺廈郊」,又稱「澎郊」,由「廈郊」金長順、「臺郊」金利順組成。貿易範圍大陸方面以廈門為主,隨後漸漸擴展至福建省的同安、泉州和漳州,廣東省的南澳;台灣方面則交易對象以台灣縣(台南)為主,旁及打狗(高雄)、東港(屏東)、鹿港(彰化)及北港(雲林)等。澎湖行郊主要進口:糖、布帛、杉木、磚瓦、油酒、香燭、乾果、紙筆;出口則為鹹魚、魚乾、蝦乾、花生、花生油等。[3]
由於商業十分興盛之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陳文達《臺灣縣志》便有「澎湖媽宮街」的紀載。在乾隆二十六年(1771年)胡建偉編著《澎湖紀略》的時代,已形成「七街一市[a]」的規模。[3]
會館
编辑光緒年間的修建由媽宮街商民籌資興建,當時因應澎湖與廈門(同安)、泉州等地區貿易熱絡,澎湖各地的同業公會組成郊行,出資者眾,遂乃將水仙宮宮廟和臺廈郊的辦公、仲裁會所一同合併,臺廈郊會館至此與水仙宮之名並陳。[4]
日治時代起由於澎湖和廈門對航貿易大量減縮,清代鼎盛煊赫一時的各地郊商漸趨沒落、商業功能走入歷史舞台,臺廈郊也未能倖免[2][5],而澎湖水仙宮作為臺灣郊商變遷見証的載體,迄今祭祀功能尚有保存下來。
年表
编辑本表根據許玉河與臺灣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資料編列:[2][6]
清領時期
编辑- 康熙卅五年(1696年)-右營游擊薛奎倡建水仙宮,同年亦起建觀音亭。
- 康熙卅六年(1697年)-《裨海紀遊》作者郁永河來澎途中遭遇颱風,以「划水仙」方式安然抵澎,託言幸賴水仙尊王保佑。
- 乾隆卌五年(1780年)-第一次修建。由澎湖水師協副將招成萬捐養廉銀、海澄監生郭志達募捐出資。
- 道光元年(1821年)-第二次修建。由左營游擊阮朝良與澎湖通判蔣鏞倡議,修建過程多與隸屬廈郊的金長順合作。
- 道光五年(1825年)-獲「水陸鴻昭」匾。
- 光緒元年(1875年)-第三次修建。由媽宮街商民主導,「水仙宮」與「臺廈郊會所」合併。
日治時期
编辑- 明治卅三年(1900年)-「臺廈郊會所」改稱「實業會館」。
- 大正八年(1919年)-臺廈郊諸紳出資延攬大批匠師,修建「澎湖天后宮」,奠定今日澎湖天后宮的風貌。[7]
- 大正十四年(1925年)-「實業會館」改稱「臺廈郊實業會」。
- 昭和四年(1929年)-第四次修建,改為二層樓房式街屋型態:當時一樓做會所辦公處、二樓為神明廳。
中華民國
编辑- 國民政府遷臺後(1945-),「臺廈郊實業會」改稱「澎湖縣商會」。但在這個時候,商會功能與影響力不復過往,原臺廈郊會已漸趨近於宗教組織。
- 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第五次修建。
- 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第六次修建。
- 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第七次修建。
祭祀
编辑水仙宮二樓並不開放,一樓則作為神明大廳,仍時見民眾入廟燒香祈福,而每年農曆十月初十,該廟亦會舉辦水仙尊王聖誕遶境活動,或偶與左近景福祠合辦祭典。[8]
主祀
编辑水仙尊王,本廟五水仙:大禹、伍子胥、屈原、王勃和李白(或項羽和魯班)
-
一樓大殿
-
五水仙神像
-
水陸鴻昭匾(道光5年,1825年)
-
水德揚靈匾(嘉慶15年,1809年)
-
平安符
陪祀
编辑根據民間五行學說,水仙尊王乃海神之一,八字中缺水者,適宜向水仙尊王祈求用神,補命中水之不足。
例祭
编辑相關條目
编辑注釋
编辑- ^ 「七街」:倉前街、左營街、大井街、右營直街、右營橫街、渡頭街、海邊街。「一市」:漁市。各街店鋪多元,包括:麵餅舖、綢緞鋪、油燭鋪、醬菜鋪、藥材鋪、打鐵舖、雜貨鋪、酒米舖、鮮果鋪等。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林, 豪. 《澎湖廳志.規制》. 台北市: 成文. 1983: 57.
- ^ 2.0 2.1 2.2 臺廈郊會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 ^ 3.0 3.1 顏, 尚文. 《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3: 125. ISBN 9860015104 (中文(臺灣)).
- ^ 水仙宮.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 ^ 吳密察 (監修譯), 遠流台灣館 (编). 《台灣史小事典》. 台北市: 遠流. 2000: 47. ISBN 9573241617.
- ^ 許玉河. 水仙宮.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7-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 ^ 澎湖采風文化學會(編撰). 《開臺澎湖天后宮志》. 澎湖縣: 開臺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2006. ISBN 9789868272309.
- ^ 澎湖采風文化學會(編撰). 《開臺澎湖天后宮志》. 澎湖縣: 開臺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2005: 343. ISBN 978986827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