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历史研究/2010年

最新留言:13年前由Jason22在话题中國歷史與朝代提升計畫内发布

厦门战役 编辑

厦门战役 (1949年)该改名漳厦战役吗?-- (留言) 2010年1月21日 (四) 08:41 (UTC)回复

合并条目 编辑

长春围困战长春围城正在进行是否合并讨论,欢迎你投票,谢谢。 [1]-- [ ] 2010年1月24日 (日) 14:54 (UTC)回复

编辑战 编辑

他如果坚持那样编是没法避免的,上次晚点保护他就已经回退过三了。错误的编辑只有到最后封禁一天或怎么的来决出对错。如果我编辑是错的我就会被封,等于上法庭。这次案例你可以借鉴。-- [ ] 2010年2月9日 (二) 13:28 (UTC)回复

不是什么都可以经过讨论解决的啊,一些老人经历过再遇到根本都懒得讨论了,直接回退过三“最后”解决。-- [ ] 2010年2月10日 (三) 08:27 (UTC)回复
新年好,原米格走廊已合并至朝鲜战争空战。我其实上网时间极为有限,一段时间后会更少,你有空可大概留意一下,尤其Cobrachen的编辑多留意。另建议你不用花太多时间在条目(不是指朝鲜的条目)讨论页做“论坛”式讨论,按wiki标准加内容就是了,如我加的抗日战争中共战役战斗模版和补充中共的抗日数据。说话直了别见怪。-- [ ] 2010年2月14日 (日) 19:55 (UTC)回复
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空战的你知道可整理一下,我没研究,诶,本来没那么多事情的。-- [ ] 2010年2月14日 (日) 21:04 (UTC)回复
关于试行[2],邀请投票,无论你的意见是什么。-- [ ] 2010年2月15日 (一) 21:58 (UTC)回复

米格走廊正在进行存废讨论[3],邀请您前往投票,无论意见是什么。-- [ ] 2010年2月19日 (五) 17:06 (UTC)回复

你有没有仔细看后面的讨论,是合并。-- [ ] 2010年2月22日 (一) 12:39 (UTC)回复
[4]“然而戴维斯的僚机的照相枪资料无法证明有击落敌机的纪录,在当日仅有两架F-86参战的情况下,美方和中方损失的共4架飞机的纪录归属,还有许多疑点”这个是不是你加的(内容是朝鲜战争移过来的),怎么来源好像是你的书,不是的话你删掉外加原创研究的。-- [ ] 2010年2月22日 (一) 15:05 (UTC)回复
请回复。-- [ ] 2010年2月23日 (二) 18:44 (UTC)回复
主要是语气,说很多疑点是处于质疑方,不如写有争议或未确定来得中立。-- [ ] 2010年2月27日 (六) 11:08 (UTC)回复
关于林彪的修改见[5],主要起事太少印刷物会这样写。-- [ ] 2010年2月27日 (六) 11:34 (UTC)回复

你加入的資料 编辑

你在米格走廊加入的資料,前幾天就想要轉到韓戰空戰去,但是編輯的時候忘記了,我是打算將詳細的數字彙整在該條目中,比較簡單的可以留在米格走廊裡面。你的意思呢?謝謝。-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16:10 (UTC)回复

另外,韓戰空戰目前的架構不太好寫,想要改以時間為主要軸線來分章節,不然同一天同樣的事件還得要分寫在空與地兩個區,其他屬於總結或者是通論的部分大致上維持原樣,不知道你的意見如何?謝謝。-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23日 (二) 12:58 (UTC)回复

先前資料不在手上,現在才有辦法確認,有關俄國方面說戴維斯是他們的飛行員擊落的資料,是在張曉明的Red Wings over Yalu上的。張曉明同時將志願軍空軍的官方損失宣稱數字加以細分,其中Tu-2宣稱只有被擊落兩架,這個數字和大和島的公開承認損失已經對不上了。-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25日 (四) 02:27 (UTC)回复

張曉明可以取得一些內部資料的管道應該是有的,不然他也很難取得當年蘇聯將領寫信給解放軍,要求他們對空戰的戰果不能過於誇張的來源(這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到),加上很少看到志願軍的損失是將機型分開,只能暫時判斷他的資料可能是比較早的,現在公開的又是修正過的,而最近一些人在研究和向解放軍空軍爭取的犧牲飛官名單的修正,會不會有更新的發展還有待觀察,不過目前看到的是許多韓戰損失的飛行員都沒有列在上面。
並列資料是沒問題,但是如果再像先前這樣被刪除,不然就是每隔幾句有意無意的一定要來源請求,這種搞法,誰願意投注時間來編輯?適當且清晰的引用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這一類條目上,可是,合理的判斷也應該是具備的,不然就變成是一種惡意的推斷。-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2:26 (UTC)回复

re邀请投票 编辑

那个句子来源呢?[6]这个知道不?找句子来源,可以由此延伸.....-- [ ] 2010年2月22日 (一) 12:48 (UTC)回复

以后注释格式怎么加更“好”你可以看我的用户页。-- [ ] 2010年2月22日 (一) 12:57 (UTC)回复
田福生著《关羽传》认为。。。。这样你接受吗?-- [ ] 2010年2月22日 (一) 13:01 (UTC)回复
或者你看田有没有其他有来源的头衔。-- [ ] 2010年2月22日 (一) 13:03 (UTC)回复
[7],我试试去他页面劝劝他。-- [ ] 2010年3月1日 (一) 09:44 (UTC)回复

基于你之前的投票 编辑

基于你之前的投票[8],简而言之我的观点是:

  • 理想的编辑方法是在朝鲜战争空战的各个战役、作战行动中有必要再提及米格走廊,美军有各种的作战行动,而没有“米格走廊”行动。定死框架在米格走廊中异形地描述各项战役行动中发生与他的情况类似“杀鸡取卵”。
甚至“米格走廊”四个字中共官方《抗美援朝战争史》[1]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2]两书整本只提及了一次,就能论述包括在“米格走廊”发生的情况。
  1. ^ 《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军事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ISBN 7-80137-394-4,第十三章“粉碎美国的细菌战”中“美军发动‘绞杀战’”(152页处)。
  2. ^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国防大学战史简编编写组,国防大学出版社,1992年08月,ISBN 7506519313,第三章第三节处。

对上面的观点我会发给每个投过票而不知的人,有异议欢迎回复我,如果认同或做不了决定暂时中立都请如实地改票,条目这次合并与否,与以后合并与否这次投票存档都有历史意义,烦阅。-- [ ] 2010年2月22日 (一) 21:56 (UTC)回复

关于米格走廊 编辑

条目我已经以英文维基为基础大幅度重写,请有时间过去看看,谢谢-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2月23日 (二) 02:10 (UTC)回复

关于朝鲜战争空战 编辑

朝鲜空战并非什么战争先例,从战术角度看更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此条目应该合并到韩战,不知道阁下意见如何?-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2月23日 (二) 02:10 (UTC)回复

长春围城‎ 编辑

你有空可以把他和长春围困战合并掉(合并为长春围城),我已经做了前期工作,讨论已通过,我会协助移动。-- [ ] 2010年3月1日 (一) 08:53 (UTC)回复

直接把长春围困战的文字拷贝,只留下重新定向。-- [ ] 2010年3月1日 (一) 09:39 (UTC)回复
用长春围城这个名字比较好,google的结果多很多(奇怪,我上次搜是多的),而且这个战没多少,主要内容是围,否则申请优良时大家会说不合理比重的,另你有兴趣可达至优良,雪白血红网上有下。-- [ ] 2010年3月1日 (一) 09:57 (UTC)回复
那就暂用围困战,另回复加逐步加:出来更好看。-- [ ] 2010年3月1日 (一) 10:45 (UTC)回复
[9]我才发现我原来辛苦加的张正隆描写的国军也有的暴行你一点每没写上去?无论采用什么名字,这个条目关键在描述围城方法的不妥和后果,而不在战,因为没什么战。-- [ ] 2010年3月10日 (三) 06:32 (UTC)回复
如果不会用代理欢迎问我,你的用户页好象有些笔误哦:)-- [ ] 2010年3月14日 (日) 08:15 (UTC)回复
比如中医学重复了两次.你google"在线代理"是不是就能看到你的用户页了?是的话你可以把用户框和一些敏感的词语另放一个页面或这样,这样不容易被墙.-- [ ] 2010年3月14日 (日) 08:32 (UTC)回复
可以,不过代理只是偶尔用一下而已,并不是常用,代理的软件你也不需要吧?-- [ ] 2010年3月14日 (日) 08:52 (UTC)回复
好了,现在看看能编辑吗。-- [ ] 2010年3月15日 (一) 19:27 (UTC)回复

不客气,举手之劳。也不用过于在意,用我之前说的和谐方法即可。-- [ ] 2010年3月16日 (二) 07:07 (UTC)回复

长春围困战为何你撤消了我的编辑并且没写理由?-- [ ] 2010年3月26日 (五) 09:11 (UTC)回复
两个名字肯定是要选一个的,你可以辩论,否则我会回退。-- [ ] 2010年3月26日 (五) 16:30 (UTC)回复
"这有些不够厚道吧"我这上面不是一直说这事吗.-- [ ] 2010年3月27日 (六) 08:38 (UTC)回复

我也抱歉,你看我最上面的第一行字写着:“(合并为长春(漏写“围城”二字,我才发现,不过我在后面也写了“用长春围城这个名字比较好”,表示移动条目))”,对用长春围城你没意见的话就撤销掉编辑吧,有就再讨论。-- [ ] 2010年3月30日 (二) 20:33 (UTC)回复

台湾所说的“长春围城”就是指“长春围困战”,用“围困战"写出来的东西会文不对题的,你想想提特色或特色条目别人怎么挑剔你,关于这个我继续做“好事”,我之前就已经开始在线下重写长春围城,你认为“长春围困战”你可以同时写,咱们来实践一下提升。-- [ ] 2010年4月13日 (二) 21:57 (UTC)回复

re:邓小平 编辑

你好,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去掉国旗模板。

  • Wikipedia:格式手册_(旗帜)#不要用于出生或死亡地点指出:“不要在人物条目的介绍和/或信息框的出生与死亡信息中使用旗帜图标,因为旗帜会暗示一个人的公民身份和/或国籍。许多人因其父母旅行在外而出生于国外,他们从来就没有成为出生地所在国家的公民,也没有要求如此的一个国籍。比如,演员布鲁斯·威利斯出生于西德的美国军事基地,无论以何种理由将一面西德国旗放在他的信息框中,都可能会对偶然的读者产生误导,让读者以为他是或曾是德国公民。同样的,许多人由于战争、意外事故死于异国他乡,这对他们真实的公民身份或国籍没有任何影响。这一点在我们先前的讨论中存有极大的争议,因此建议在有新共识前慎重处理出生与死亡地的旗帜,已有国旗的请勿移除,没有国旗的请勿加入。”
  • 2007年11月社群有一场关于出生死亡地点是否使用国旗的大讨论,因为讨论中的争议,格式手册才建议“已有国旗的请勿移除,没有国旗的请勿加入”。我的理解是,在这场讨论进行时(2007年11月)已有国旗的不删除,没有国旗的不加入。
  • 请看2007年11月的邓小平条目:[10],条目在当时已经成型,且信息框内的出生死亡地点没有国旗。

综上,邓小平条目内不加国旗模板符合格式手册的要求。另外,请考虑一下格式手册中关于出生地不用国旗的分析是否有道理。--Gilgalad 2010年3月2日 (二) 07:50 (UTC)回复

当时信息框中已有出生地一栏,并且没有国旗,按照格式手册的建议,“没有国旗的请勿加入”。如果您没有意见,我会在这几天把国旗模板拿掉。--Gilgalad 2010年3月3日 (三) 18:59 (UTC)回复
格式手册里针对的是人物信息框里出生逝世地点是否挂国旗的问题,至于这个信息框是怎么实现,用模板还是其他什么形式写,并没有任何关系。既然2007年11月的时候条目里的信息框并没有在出生逝世地点上挂旗,那么按照格式手册,现在也不应该挂旗。--Gilgalad 2010年3月4日 (四) 03:59 (UTC)回复
格式手册说的很明确,就是人物条目信息框里的出生地一栏是否放国旗的问题,和条目其他部分没有关系。--Gilgalad 2010年3月4日 (四) 05:34 (UTC)回复
格式手册说的很明白,任何一个人都能理解有关的规定和定型没什么关系。我一直很尊重你的意见,但现在我不得不认为你没有讨论的诚意。--Gilgalad 2010年3月4日 (四) 13:35 (UTC)回复
该说的前面都说过了。既然格式手册规定要保持2007.11以前的原状,为什么不遵守规则?--Gilgalad 2010年3月4日 (四) 17:09 (UTC)回复
请到讨论页面等待其他人的看法吧。--Gilgalad 2010年3月5日 (五) 19:57 (UTC)回复

欢迎投票 编辑

在下的两伊战争正在进行优良条目候选,欢迎阁下前往投票。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3月10日 (三) 11:03 (UTC)回复

你好,在下第一次参选奖项,正在进行拓荒专家奖候选[11],由于一些莫名其妙的票目前支持票可能还差一些且完结期已近,现邀请您投票,但无论您投的是什么票,如有不明欢迎给我留言,谢谢。-- [ ] 2010年4月2日 (五) 10:35 (UTC)回复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编辑

类似这个条目,如果是你自己加自己写的内容应找到合格来源再加,否则不利于条目日后发展,好的基础才使后来者有好榜样加内容。-- [ ] 2010年3月30日 (二) 19:40 (UTC)回复

另你加的模板不应我原来的模板内容都盖掉了,变成以别人的山寨盖我的“好”了。-- [ ] 2010年3月30日 (二) 20:12 (UTC)回复
只用一个,原来的模板信息没有来源,所以肯定是用我有来源的啊。长春的事怎样,用长春围城行不行?这事我完全是从百科的立场考虑的。-- [ ] 2010年3月31日 (三) 17:41 (UTC)回复

1.我知道。2.这件事无论重点和关注度的都是围绕围城而不是战事,用围困战的标题里面的内容怎么写?故意减去必要的围城描述?那不如像台湾文献那样用“长春围城”,像我之前跟你介绍过的官方较客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752页标题是“围困长春”,里面只字没提中间的战事。说句可能得罪的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没专门了解这段历史和独立写一条优良条目的缘故。-- [ ] 2010年4月2日 (五) 09:37 (UTC)回复

图片问题 编辑

你好。有些共产党人的照片一看就知道是超过50年前拍的,可又在、来源的网站找不到图片拍摄的年份,好像[Commons:Deletion requests/File:Tan Zheng.jpg]那样。请问有没有地方可以找齐所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照片?谢谢--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06:45 (UTC)回复

注意 编辑

Template:中国抗日战争中共战役战斗移动到Template: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战役战斗

这些名词直接关键到易用性问题,这种大移动没有讨论前请不要移动,另中共是简称,不是贬义,老不用正常用真成贬义了,“Template:中共文革前事件”你说用全称得多少字?[12]这种词语都是没我原来加的中立的,请多注意,我建议你尝试建立类似条目推荐至[13],训练自己编辑被众人认可的条目是怎么回事。-- [ ] 2010年4月6日 (二) 18:51 (UTC)回复

Template:中国抗日战争中共战役战斗 编辑

注意门槛[14],下面的战斗已经够多的了,而且还没日方的资料,有会又多。-- [ ] 2010年4月6日 (二) 19:00 (UTC)回复

[15]华中部分的全是新四军的

新四军 安 徽 庐无战役 江 苏 讨伐李长江战役 · 盐阜苏中战役 · 苏中反“清乡”斗争 · 淮海1943年夏季战役 · 滨海1944年战役 华中1945年攻势作战 · 华中1945年夏季战役

-- [ ] 2010年4月7日 (三) 08:50 (UTC)回复

Template:中国抗日战争中共战役战斗这个?你到模板讨论页讨论,有争议你讨论完才好加,编辑战不是好玩的。-- [ ] 2010年4月7日 (三) 09:05 (UTC)回复
之前已有门槛“1944年日军1500;4500”,如果你认为门槛不对就先讨论,改变了再去改模板。按车桥的标准这个模板的内容绝对翻倍。-- [ ] 2010年4月7日 (三) 09:17 (UTC)回复
Template:中国抗日战争中共战役战斗你是不是说这个?没有1944年这个分类。-- [ ] 2010年4月7日 (三) 09:29 (UTC)(平型关战役就是日军主力伤亡1000余,而且并不是1944年的战役。)回复

这不就是违反了门槛吗?这就像红灯你硬要过马路。而且上面已经说过“按车桥的标准这个模板的内容绝对翻倍”“而且还没日方的资料,有会又多”。-- [ ] 2010年4月7日 (三) 10:03 (UTC)回复

你知道一场战役下有多少场战斗吗?这个战斗若是符合门槛可以(括号)。你如果想宣传车桥和新四军大可利用建新四军模板好好写,或将条目提升至“你知道吗?”。-- [ ] 2010年4月7日 (三) 10:36 (UTC)回复
主不主要不是我们自己认为是否主要,是有标准按程序走的,无规则则不成方圆,大家按规矩办事。我没有表达你所表达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提升。-- [ ] 2010年4月7日 (三) 10:55 (UTC)回复
你也看到的没有,修正你这的外连而已。-- [ ] 2010年5月4日 (二) 06:29 (UTC)回复
1.投票的人太少。2.不明白你要修改什么条目。3.你留言前面渐加“:”来发言更好。-- [ ] 2010年5月5日 (三) 08:10 (UTC)回复
不知道你说什么,有话应该说清楚一些比较好。-- [ ] 2010年5月6日 (四) 05:34 (UTC)回复
我没在那留过一句言,你应该问与你讨论的人。-- [ ] 2010年5月6日 (四) 08:34 (UTC)回复

苏中1944年战役 编辑

苏中战役的我加了关注度模板,我不加后面那些巡查员也会加的,对事不对人。-- [ ] 2010年4月7日 (三) 10:55 (UTC)回复

關於抗戰指揮官 编辑

我們編百科應當力求準確,而不是簡明。況且國旗加黨徽反而更形象地說明了當時的國內形勢: 首先,人名前的旗幟是說明該人國別的,當時中華民國是廣泛認同的,自然應用中華民國國旗標出; 其次,國內抗戰陣營又確實由兩股相對獨立的勢力構成以示區別; 最後,紅底黃色鐮刀斧頭黨旗當時根本沒出現,而黨徽形狀已基本成形。 希望您認真考慮一下繁瑣和失準哪個才是百科的大敵。~~~~~~ DriftAnchor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09:42 (UTC)回复

不管黨旗是否存在,但它不是國旗,無法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星條旗、日之丸對等,而無論國共,當時無疑都是中華民國國民。此外正如您所言是黨外合作,這才更要有所區分,而美國並無如中國般涇渭分明之兩陣營,因此您所說的問題並不存在。最後您提到了邊區政府,當時邊區政府是國民政府下轄之自治政府,更應屬中華民國範疇。 DriftAnchor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1:47 (UTC)回复


第一面制式黨旗應該是1945年以後出現的,我現在用手機,不太方便找資料,見諒。但黨旗不能代表邊區政府,延安當時實行三三制,不是共產黨的政府。而且我只問兩個問題:第一,共產黨人是否為中華民國人;第二,國共兩勢力是否各自相對獨立。 DriftAnchor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2:00 (UTC) 既然這樣,那麼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標出國別應是合理且必要的,用兩黨黨徽以示區別也應不為多餘,反而清楚。 高三學生,可能上網時間不多,但資料我會盡力蒐集。 DriftAnchor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2:11 (UTC)回复


黨旗應當是在抗日戰爭後的某時寫入黨章的,應以此為準較好。至少一點,用黨旗無法解決國籍問題,仿佛當時中國是分裂的。事實上延安特區政府屬國民政府下轄。 DriftAnchor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2:52 (UTC)回复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注意,不是青天白日旗,後者為國民黨黨旗,同鐮刀錘子旗一樣不具國別區分作用)在1927~1949年都是中國唯一合法的,1927~1971年都是國際唯一承認的中國國旗。此處不必區分勢力,只需區分國家,因此只可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不然可把同黨派相關的符號全部移除,只保留國旗,您意下如何?DriftAnchor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2:52 (UTC)回复


(不好意思,簽名是我疏忽了…) 剛查閱了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40/6465079.html 黨旗規範化是1943年,是我記憶有誤。但並非1937年就有,剛開始共軍有舉紅軍旗的。DriftAnchor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3:15 (UTC)回复


请注意 编辑

您好,若阁下再次强行加入重复的图片至非主条目,并且过度维基化,您的行为将会被视为破坏。谢谢。—瓜皮仔Canton 2010年4月13日 (二) 11:38 (UTC)回复

是有相关的图片添加建议的,就是一个条目不能添加过多图片,但至于是指引还是规定我就不清楚了。路过乱说一下。—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4月14日 (三) 04:59 (UTC)回复

請勿偽造來源—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0:25 (UTC) 已經警告了不要偽造來源 請停止回追,別鬧了—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0:30 (UTC) 明明是你偽造來源在先,恶人先告状明明是你,惡意回退也是你—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0:42 (UTC) 來源是我加上的嗎,偽造來源的是我嗎,明明是你,乌有之乡的網站也不是可靠來源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0:52 (UTC)回复

少來胡弄,你真有看過那書嗎,你看過的只是一個不存在的網頁,隨意加上一個書名誰不會,你真有看過的話就請書的話就請加上頁數,不然沒法查証—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09:51 (UTC)回复

我是本著對維基的善意的,你隨意加上一個書名胡弄人已經在八二三炮戰搞過了,不要以網上的不著邊的流言作為來源,請不要把責任全都推給別人,加上頁數是你的責任—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1:50 (UTC)回复

請不要扯東扯西的回避,加上頁數是你的責任,網上被惡搞的不少,偽造來源的也不少,誰知到你「看」的那些不存在的網頁那來—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5:22 (UTC)回复

明明是你的責任,這下又變成了我找事,明明是你沒找到書頁,這下又變成了我为了反对而反对—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5:33 (UTC)回复

毛澤東是熱門的條目,就算我不反對還是會有其他維基人反對的,你不想被人反對最簡單就是加上書頁,事實上你一早加上書頁就不會花了我們那麼多時間回來回去的—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6:27 (UTC)回复

re保护 编辑

申请保护见Wikipedia:请求保护页面-- [ ] 2010年4月20日 (二) 08:21 (UTC)回复

2010年4月 编辑

  您的编辑记录显示您似乎参与了一场编辑战。请注意,回退不过三原则规定,一位编辑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对于一个维基百科的条目是不可以执行三次以上的回退。此外,在不同条目进行大量有争议的回退严格来说虽然没有违反回退不过三原则,但仍然会被判定是回退编辑战。若您继续回退,您将可能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的内容。所以请您不要繼續进行大量的回退操作,并善用讨论页来与其他编辑者交流,以图达成共识,以免發生进一步的罵戰或編辑戰。您也可以在Wikipedia:争议的解决找到相关指引。--Jimmy Xu410·RfB 2010年4月20日 (二) 13:35 (UTC)回复

我对条目的主题了解得也不算太多,没办法判断谁对谁错,只是提醒阁下小心3RR。如有特殊情况可以请求保护页面或者WP:VIP。祝编辑愉快。--Jimmy Xu410·RfB 2010年4月20日 (二) 13:50 (UTC)回复
保护的版本纯粹是就近的,管理员并不会对哪个版本是“正确的”做出评判。如果您认为某个版本有明显错误,请到互助客栈寻求擅长此方面的维基人进行讨论,谢谢。祝编辑愉快。--Jimmy Xu410·RfB 2010年4月20日 (二) 13:57 (UTC)回复
看了下页面历史,觉得这几个条目一直在经历编辑战……不过应该只是编辑争议,不算破坏的范畴,且回退发生之前的版本和现在的版本是一样的,所以就不动了,如有不便尚祈见谅。--Jimmy Xu410·RfB 2010年4月20日 (二) 14:15 (UTC)回复

大家應該關注Shizho罷免投票 编辑

這次投票進入最後階段,討論時引發不少的爭議,雙方提出的問題漸漸浮現出來,其討論已足夠使大部份維基人判斷投票的立場。現在支持及反對者各佔一半。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也好,希望你能夠出來表態。不要做沉默的一群吧。—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4月21日 (三) 00:50 (UTC)回复

建议 编辑

将此事来龙去脉尽快贴上客栈,由大家去评论。—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4月24日 (六) 10:03 (UTC)回复

re: 关于阿撒晡魯的问题 编辑

我有个意见,不要和他纠缠个别语句,那样就打成消耗战了,只有集中火力打歼灭战才能从内容上和士气上消灭这种破坏行为。要么不理他,要么出手就是有完整参考文献支持的大段文字,谅他拿不出在质量上可以匹敌的内容。--Gilgalad 2010年4月27日 (二) 16:53 (UTC)回复

…… 编辑

邓小平条目我相信你的权威性……不过我还是觉得“出身”更好一点。—Jsjsjs1111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09:56 (UTC)回复

地点只是一个修饰语,至于“年月日”是在前面的括号里面(指的是他的生卒年),而和后面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无所谓啦,其实我没必要纠缠在这么一个字眼上,还打扰了您的正常编辑条目,抱歉!—Jsjsjs1111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10:18 (UTC)回复

邀请参加中华民族条目讨论 编辑

中华民族条目因我与某用户的编辑战而被保护,现正在讨论页上讨论首段的内容,希望您可以参加讨论,提供您的意见。谢谢。—Snorri (留言) 2010年5月16日 (日) 13:32 (UTC)回复

邀請參加第八次動員令主題投票 编辑

历史研究/2010年您好:

第八次動員令現正進行主題投票,請踴躍參與。

是次投票將決定今次動員令的主題,故此邀請您參與這次的投票。此外同時歡迎您參與第八次動員令的相關討論。

邀請人:Ciked (留言) 第八次动员令筹备中 2010年5月23日 (日) 08:07 (UTC)回复

邀请参加第八次动员令 编辑

  第八次动员令邀请函
 
查查资料,完善条目!
 
第八次动员令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历史研究/2010年您好: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第八次动员令将在2010年7月1日开始,8月28日结束,期间欢迎阁下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為大、中及小動員令,中動員令的4个主题分别是世界各地自然与自然科学最多语言待撰写条目基础条目,小動員令的2个主题分别是战争及军事武器以及侵权待拯救条目

关于本次动员令的详细规定请阁下参见:Wikipedia:动员令/第八次动员令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利用{{subst:动员令/8}},将此动员令贴到其他还未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关键之一。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维基的质量!

邀请人:CHEM.is.TRY 2010年6月3日 (四) 12:50 (UTC)回复

請你仔細閱讀一下你寫的文句 编辑

多讀幾次,斷句,前後文的關係是不是連貫,恰當。不要連這種修改看都不看就回退。那些過於修飾的文句,就算是有來源,不適合百科的,照樣不適合。你在多次討論中都是強調要以你的意思為準,所以,不要指責別人的修改是根據個人的喜好。還有,請不用回覆,謝謝。-cobrachen (留言) 2010年6月8日 (二) 13:38 (UTC)回复

怎麼面對當局者迷 编辑

想請問,在維基百科發現沒有來源,但面對著創建者是處於當局者迷,始終為自己辯解,不但沒有心去改善,而且撤銷我掛上模板,所以就針對他提出外部連結等於是參考文獻向你詢問,此一說法是否符合方針?外部連結是否可信?翻閱方針,他所說來源是指外部連結,此一情況就符合採用在線或者作者自行發表的來源記載部落格不是可靠來源,為感當局者迷一再地撤銷模板,為不免成為編輯戰,還請历史研究幫忙想出辦法來解決呢?討論見此。—61.225.81.41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11:10 (UTC)回复

候选 编辑

在下的涞灵战役正在进行优良条目候选,不论您意见如何和,欢迎您前往发表意见。--Ciked (留言) 第八次动员令 2010年7月13日 (二) 04:13 (UTC)回复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编辑

吾是次修改所用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皆遵從維基百科:命名常規,況且「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命名沒有損汝忠於共黨,熱愛共黨之熱情--Coekon (留言) 2010年7月31日 (六) 22:34 (UTC)回复

关于您最近的一个编辑 编辑

您关于条目邓小平的最后一次编辑[16]里,您把所有的引用模板{{cite web}}、{{cite book}}等全部删除,不过您在编辑摘要里称“恢复模板清理成果,并根据国旗模板规定,“已有的不取消,没有的不添加”,进行恢复。”,这和您的编辑不太符合,请问您为什么移除那么多的模板? AlexHe34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11:09 (UTC)回复

原来您做了两次编辑,现在已经改回到您第一次编辑后的形式。{{cite web}}、{{cite book}}这两个模板是很多条目广泛使用的,请您不要删除,谢谢~ AlexHe34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11:21 (UTC)回复

有关“军衔”条目 编辑

已经取消的军衔最好在各国军衔史条目上列明,该条目反映的是现行军衔!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曾设大尉军衔,阁下在修改该条目时却没有列明。 社会主义者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03:18 (UTC)回复


我再重申一次:各国军衔在历史上都有变化,比如解放军历史上的大元帅、元帅、大将(空军也有大将,只是设而未授)、大尉、准尉、专业军士,不可能全部列入。特定历史时期的军衔最好分拆条目讨论(比如已有的一战各国军衔、二战各国军衔),如果你的确比较可以设立专门的条目,这里比较的是现行军衔!

出生地国旗模板 编辑

关于出生地/死亡地国旗模板,现在社群还没有共识。因为争议比较多,有关的格式手册也没有成为指引或者方针,所以仅仅是建议性的而不具有约束力。不过,我们可以尊重格式手册“维持原样”的建议避免无谓的争议。但是我想说明一点:这个维持原样是指当时作出这个建议时候的原样,也就是2008年2月,不是目前的“原样”。所以我下面不会去碰邓小平的出生地模板,但是请您也不要反复在周恩来等条目上添加国旗,因为根据历史记录,08年2月以前这些条目并没有在出生地/死亡地上加模板。另外,我在邓小平等条目删除模板主要是为了减少模板使用数量,对于意义不大的模板我都会尽量删除,请理解。--Gilgalad 2010年8月31日 (二) 14:23 (UTC)回复

如果您希望所有人都尊重“维持原样”的格式手册建议,那么请您自己也尊重这个建议,不要在周恩来条目的出生地死亡地上加国旗模板。--Gilgalad 2010年8月31日 (二) 14:34 (UTC)回复
请您自己查看周恩来在08年1月的版本。--Gilgalad 2010年8月31日 (二) 14:51 (UTC)回复
谢谢。这些旗子模板先拿掉了,r模板能改的也都改过了。--Gilgalad 2010年8月31日 (二) 15:15 (UTC)回复
以周恩来条目为例,本来国旗模板就不应该加上去。而且其他模板都没法动,现在删掉这几个旗子以后,模板总数已经不超标了。--Gilgalad 2010年8月31日 (二) 15:23 (UTC)回复

其实我的建议是两位最好不要填写国旗模板,一方面增加模板数量,导致显示的错误;另一方面是可以避免关于国籍的争论。关于邓公、周公的条目,两位争执应该自我编辑起就从未停歇过,现在希望两位能够保持克制和隐忍。—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9月1日 (三) 01:53 (UTC)回复

Re: 关于国共内战条目的章节问题的一些意见 编辑

你好。因为个人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能在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手头文献在每一段里写一两句要点,串联上下文并适当清理原来的内容。如果你方便的话请一起修改,条目参考书目当中的文献都可以找到电子版。--Gilgalad 2010年9月12日 (日) 15:26 (UTC)回复

re: 关于引用纪录片的问题 编辑

似乎没有具体规定。--Gilgalad 2010年9月20日 (一) 15:30 (UTC)回复

没关系,下次他再加就留着,给他对比一下内战前后国方的说法即可。何应钦(1946年). 八年抗战之经过. 第1章第3节·平型关战斗(第10页):“我朱德部尤予敌以重创”。总之用文献说话。--Gilgalad 2010年9月20日 (一) 15:48 (UTC)回复

邀請帖:請參與條目質量提升計畫籌備討論 编辑

历史研究您好:
 目前條目質量提升計畫正在重新啟動籌備討論中,對於原本舊計畫將徹底檢討並完全翻新修訂,將會改變成多型態計畫方式展開,其中一個型態就是融合動員令特色,也就是說這個計畫包含了小動員令,因此非常需要您能提供建議,相信您的寶貴建議與支持,將有可能會成為維基百科成長的重要助益,若您對於一些條目品質現況感到不滿,或者對於某些主題條目需要關注,或許您可在該計畫發起動員改善。若您什麼想法或支持該計畫請至此 發表意見、疑問或簽名支持(若有其他問題也可直接留言給敝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0日 (一) 16:20 (UTC)回复




PS:屆時您可在此加強性的互動平台號召歷史主題同好,讓更多人可以一起協作。--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0日 (一) 16:22 (UTC)回复

用户框模板 编辑

你好,朋友,请帮助看一下我的用户页面,用户框模板我自己加了两个模板后,格式发生错误,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知你是否可以协助解决?谢谢。云不会哭 (留言) 2010年10月13日 (三) 16:06 (UTC)回复

  • 我新加的两个页面都已经成功建立,而且显示正常,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
  • 藏独和疆独的,我估计是GFW的屏蔽,没关系,翻下墙就OK了。
  • 粟裕的看了你的更改,应该是没问题了。只不过是,副院长的职务不如第一政委,第一政委的职务是最主要的,毕竟是正职,我还是这么觉得,虽然副院长担任时间更长。另外,模板怎么只能显示四个职务?多了的显示不了吗?

---云不会哭 (留言) 2010年10月14日 (四) 11:51 (UTC)回复


俺看了,这招不错……现在忙于考研,暂时懒得搭理wiki了……等明年1月15日之后吧…… ---林克济 (留言) 2010年11月10日 (三) 15:25 (UTC)回复

re 编辑

你好,我很长时间没编辑了应该以后也没打算花太多时间,长春起名问题我没太在意,这个比较深,我在意的是你在 中国抗日战争中共主要战役战斗 中的那么明显的编辑,我猜你可能对中立的理解有误,中立不是指有人侵略国家了你站在那看,而是要中立的编辑信息,如果不能做到编辑中立,我会坚决抛弃维基百科,你可能把两者混淆了。如果你还认为你对的话,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 ] 2010年10月28日 (四) 16:29 (UTC)回复

颜色问题 编辑

从文件历史中可以看到,原本上传的是黄色,之后又被改成红的。但是是看图片说明中的链接制法说明中的图片也是红色。建议联系上传者,了解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9日 (二) 16:44 (UTC)回复

您没看我上面给的链接吗,那位上传者根据那个网页中的图片改的颜色。如果网页中的图片颜色没有问题的话(新华网的页面),那就可能是原本的黄色才是错误的,现在只是更正。 如果有可能应该联系新华网方面的人士。若是他们弄错了,那就直接联系上传者,因为从文件上传的时间来看,他是一名较活跃的维基人。也可以自己回退到以前的状态,注意在注释中说明原因就行了。 --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10日 (三) 15:22 (UTC)回复

新华网是喉舌,他上面东西的来源应是有些权威的。--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10日 (三) 15:31 (UTC)回复

这应该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了。--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10日 (三) 15:35 (UTC)回复


Template:中国政党信息框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中国政党信息框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Template:中国政党信息框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2月2日 (四) 13:55 (UTC)回复


中國歷史與朝代提升計畫 编辑

中國歷史與朝代提升計畫正式展開了!!,如果想要提升中國朝代或是相關歷史條目,歡迎到這理提報!!--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12月11日 (六) 03:27 (UTC)回复

返回“历史研究/2010年”的用户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