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Changwei3037!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以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并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KJ(悄悄话) 2013年2月8日 (五) 19:12 (UTC)回复

欢迎参与编辑维基百科

编辑

Hello, 很高兴您人在加拿大,依然心系台湾文化保存!

如同您已于用户页介绍自己般,您也可以参考其他用户的页面扩增Wikipedia:用户框,并摆上如“新手工具箱”等维基新手较常用的编辑工具模版。页面中右上方的“偏好设定/参数设置”有助于您的编辑工作。

维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文字要有可靠、可查证的参考资料来源,了解Wikipedia:方针Wikipedia:新手入门Help:目录、及本页上方连结等指引及以下所附台湾维基人社群页面等将有助于你尔后的编辑。违反这些规范的文字与行为可能遭删除或举报。对任何条目页面有问题,可先于讨论页提出,或到Wikipedia:互助客栈寻求社群协助、交流。台湾相关条目可至维基百科讨论:台湾主题公告栏询问或反映。

注册七天 + 各类编辑达50次(包含条目、留言、个人页等),即成为“自动确认用户”,可参与各种投票(如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并获得较高编辑权限。

台湾主题工作列表

祝编安!

-- WildCursive留言2013年2月8日 (五) 21:52 (UTC)回复

:你现有编辑数25, 还差25次就有投票权,最好请在其他用户质疑前补足,譬如前往张惠妹‎‎的历史页面撤销某中国用户的最新乱写。--WildCursive留言2013年2月9日 (六) 21:09 (UTC)回复

我目前加了以下的内容及原始报导出处

  • 此类事件暴露了台湾文化资产保存所面临的挑战,但也由于其特殊性而引起学者专家及民意代表的重视及讨论。

我想问题出在如何诠释其内容,我会继续以资料佐证这并不是原创研究,我想反对者大多只是对此种事件较无关注,并不知道背后的脉络,这或许也是我们的责任用文字来说明其重要性。 --Changwei3037留言2013年2月9日 (六) 22:11 (UTC)回复

我习惯台湾相关条目就用台湾本土来源,其他国家来源亦可,但绝不用中国统战媒体的东西。该社论源于台湾,尔后请找出台湾来源。此条目应可获保留,但能在创建一周内持续完善是最好的。也请注意:如果正式名称是用“臺”这个字,就别用“台”字,以利表格sort结果一致。维基台湾人的共识是依正式用字。--WildCursive留言2013年2月9日 (六) 23:09 (UTC)回复
就这点而言我还蛮失望的,因为这些重要的新闻资料竟然在台湾自己本岛内没有被记录下来,我也希望能完全以本土的资料佐证,但我想个人部落格内的文章应不具备引用的资格,因此只能使用中国媒体的资料。至于“臺”与“台”的问题,这个下午我蛮忙得,只能尽快找现有的资料填入,因此不免有疏失。
--Changwei3037留言2013年2月10日 (日) 03:25 (UTC)回复
没关系,你是新手,所以,我已替换那来源与用字,并在刚开始的时候提醒你一声,以免尔后累积得越来越多...早期台湾维基人各写各的,结果“臺”与“台”并用,看起来很混乱。后来大家投票决定把台湾改成台湾,至少主要的台湾相关条目和与政府机关/建制/法律/官方文件有关的(如台湾省台中州台南市台湾军台湾总督台湾银行中央广播电台国立台湾大学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学校 )或原名如此的(如台湾民报)也都依“名从主人原则”逐步改成正写。这个新闻动态页右下方所列媒体是大家常用的,通常在Google时加上些设定条件就能找到台湾的来源。顺祝新年快乐!--WildCursive留言2013年2月10日 (日) 05:3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