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劉도!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並同意在CC-BY-SA 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阿卡林阿卡林了· Email 2020年6月16日 (二) 23:08 (UTC)回覆

您創建的條目延喜之治可能侵犯版權

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延喜之治」被認為與他人的文字雷同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版權常見問題解答何為侵犯著作權,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修改疑似侵權頁面,或再重複創建相同內容的頁面,版權驗證皆因維基百科十分重視版權;維基百科只能接受公有領域或兼容創作共用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的內容。請前往問題頁面了解情況。您亦可以與提出檢查的維基人進行溝通。

如何解決版權驗證?

  • 請您用自己的話重寫條目:點此開始重寫;若您需要關於重寫的建議,可以點擊此處尋求幫助;
  • 若您認為這是一場誤會,請前往這個頁面對應段落進行申訴(立即申訴);
  • 若您是出處文字的原作者或版權持有人,請考慮捐獻版權(如何捐獻?);
  • 若您不是原作者或版權持有人,您也可以考慮向版權持有人請求版權許可

謝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IRC聊天頻道 · 版權常見問題解答 · 何為侵犯著作權 --Poem留言2020年10月5日 (一) 16:02 (UTC)回覆

Draft:延喜之治的快速刪除通知

編輯
 

您好,有編者認為您創建的頁面Draft:延喜之治內容不當,符合快速刪除條件,該頁面很快會由管理員進行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查看已刪除頁面的頁面內容,您可訪問已刪除內容查詢。如果您認為刪除不當,請到存廢覆核請求處提出申請,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刪除指導 · 存廢覆核請求 · IRC聊天頻道--SANMOSA SPQR 2020年10月6日 (二) 07:52 (UTC)回覆

有關久邇宮朝彥親王條目

編輯

您好:目前該條目內容貧乏,除了血統資料外,並無個人經歷內容,缺乏閱讀價值,敬請參考日語維基條目添加內容。另外,導言章節仍存有日語,敬請改善。--Kolyma2留言2020年10月21日 (三) 05:41 (UTC)回覆

Draft:江戶三大火的快速刪除通知

編輯
 

您好,有編者認為您創建的頁面Draft:江戶三大火內容不當,符合快速刪除條件,該頁面很快會由管理員進行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查看已刪除頁面的頁面內容,您可訪問已刪除內容查詢。如果您認為刪除不當,請到存廢覆核請求處提出申請,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刪除指導 · 存廢覆核請求 · IRC聊天頻道--Jimmy-bot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7:35 (UTC)回覆

莫朝

編輯

請閣下停止向莫朝人物條目添加虛假廟號諡號的破壞行為。--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02:01 (UTC)回覆

我所寫的廟號和諡號在其他語版(越南語、日本語)和越南史略出現請查照 劉도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10:05 (UTC)回覆
請在越南語、日本語版編輯。《越南史略》沒有這些偽造的虛假廟號諡號,不要偽造來源。請查照。--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12:06 (UTC)回覆
剛打錯了是出自莫氏家譜Hợp biên thế phả họ Mạc, sđd, trang96-102、Vương Thất Hậu Duệ Dữ Phản Loạn Giả, chương 2: An Nam Mạc Thị Cao Bình Dữ Minh Triều Quan Hệ - Tiết 2: Mạc Thị Cao Bình Chính Quyền Thế Hệ Khảo. 劉도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13:07 (UTC)回覆
閣下真是把我逗笑了。請問閣下能出示Hợp biên thế phả họ Mạc的相關書頁截圖嗎?Vương Thất Hậu Duệ Dữ Phản Loạn Giả是中國學者牛軍凱所著《王室後裔與叛亂者》,這書我翻過好幾遍了,並無這些偽造的虛假廟號諡號,2016年時我向牛老師請教過這些網傳的廟號諡號,牛老師答覆對這些廟號諡號沒有印象,不知道出處。--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14:59 (UTC)回覆
光祖、德宗確實像是惡作劇,而且影響還非常嚴重。甚至用百度搜尋相關文字都能找到結果。--Allervous初音ミクのセーラー服 2023年12月20日 (三) 02:33 (UTC)回覆

通知:山南承宣移動至草稿空間

編輯

您最近創建的條目山南承宣沒有足夠的來源腳註,或者還未完成。維基百科的條目需要可靠來源來彰顯其有足夠的關注度。因此,我已經將它移動到了草稿(在條目名前有一個"Draft:"前綴))。您可以慢慢改善它,若您認為它滿足通用關注度指引並且可以成為一篇維基百科的條目時,請點擊頁面頂部的"提交草稿"以待有經驗的編者審核並將其移動到條目空間。--Tim Wu留言2024年5月1日 (三) 07:32 (UTC)回覆

RE:承宣轄下府州縣

編輯

我當然寫得黎聖宗時期的資料了,改為處、鎮以後的府縣州需要寫進對應的XX處、XX鎮條目中,而非XX承宣。我依據《洪德版圖》、《大南一統志》等越南漢喃資料總結出的名單。不知閣下又是依據什麼資料、寫得是哪一年的府縣州?--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13:24 (UTC)回覆

我部分依據的是越南地輿圖說和越南語維基百科對照,因為我看到的是說「甯山」,而不是「寧山」所以感到疑惑是哪個「甯」字,還有處和鎮我是認為他們只是承宣的延續,只需在條目中寫明其下轄的府州縣當中是在幾年的資料即可,還有可以請問您是在哪裡看到大南一統志的(網上有資料嗎)我想找但都找不到?安邦承宣那裡我感到疑惑的是大越史記全書光順十年四月載明安邦承宣轄一府三縣三州,但我看到越南語的維基百科時卻看到的是7縣州(安邦承宣部分我有疏忽到還有州的編制,甚感抱歉)。因為現在我是高三生我能弄到的確切資料比較少。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14:42 (UTC)回覆
我不清楚你是哪裡人(陸台港澳新馬韓日越?)。如果你所在城市或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運營還不錯的話,可以查一下你附近的公共圖書館藏書中是否有這套書,或者向圖書館推薦購買這套書《大南一統志(嗣德版)》。這是中國大陸的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南一統志》影印本;或者你可以在Google圖書中以大南一統志的越南文拼寫搜索看看,越南共和國曾按省份(一省一冊或兩冊)分別翻譯出版過《大南一統志》中的大部分省份內容,Google圖書掃描了這些書並提供下載。《洪德版圖》在維基共享資源中就能直接閱讀和下載:Hồng-đức bản đồ (洪德版圖, 1962)
越南地輿圖說是中國晚清時期的書,受清代避諱影響,很少寫「寧」字的。此外,區劃是一直在變動的,雖然十三宣的整體劃分相當穩定,但各府縣州受避諱等各類原因影響,是一直處於變動之中。比如位於今天寧平省的長安府、天關府兩個府在歸山南還是歸清華管轄,兩百多年間反復數次。光順十年的安邦承宣是一府三縣三州,到了洪德年間增設一州,也是很合理的事情。由於後黎朝一直處於動蕩之中,官府又不注意資料保存。到後黎朝末期時,後黎朝自己的官員都吐槽說,已經搞不清楚本朝的區劃沿革了。想弄清楚各個承宣的府縣州情況,需要爬梳大量的資料才行。這是歷史學者們的工作,我們普通人實在力有未逮。--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18:33 (UTC)回覆
哦,我是臺灣桃園市人,我看看我這附近圖書館到底有沒有,我上次翻了老半天都沒看到本越南的史書。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22:38 (UTC)回覆
還有我比較疑惑的是安邦承宣的永安州應該是在如今廣西境內,那塊地到底是什麼時候拿到又什麼時候丟的?您知道否?然後冒昧的問下您是哪裡人呢?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22:43 (UTC)回覆
我在廣東。永安州就在今天廣西的京族三島一帶(已經淤塞,與大陸連成一片。)。清末和法國人劃界時劃歸中國。那裡是邊境地帶,又是沿海灘涂,明清以前,人口稀少,中越兩國官府都管不到。海防塗山有民眾沿海遷徙到此,越南後黎朝安邦的地方官過去招撫,設立永安州管轄,後來因丁口不多,廢除州建制,劃歸臨近的州管轄。永安州與安邦之間的中國領土,便是兩國爭執多年的邊界領土之一:越南認為那裡越南舊領土,莫登庸南關乞降時送給了中國。而中國認為這裡是中國舊領土,明初時被越南招撫,後來郡縣安南到安南再獨立,越南招撫過的中國領土大半歸了越南,這裡是少數留在中國版圖的地方。大致如此,具體細節記不清了。你可以找一找《中越邊界歷史資料選輯》、《古代中越關係史資料選編》。--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01:09 (UTC)回覆
中國網路可以看到維基百科?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01:36 (UTC)回覆
謝謝你的解惑,這幾天我會再把清華、乂安、諒山、海陽承宣再編完,清華外鎮那兩府我會再翻是什麼時候劃入清華承宣以便標註,我暫先以光順十年四月的資料來標注承宣轄下府州縣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01:39 (UTC)回覆
抱歉再度打擾,在清華承宣的部分「青」都府您會認為是避鄭文祖王號而改的嗎?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02:00 (UTC)回覆
除了青廉,我大致有印象一直是青,青蘭和青林我忘記原因了,其他一律是清,在避清都王封號時改成了青。--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15:36 (UTC)回覆
嗯,謝謝🙏您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6日 (四) 02:29 (UTC)回覆
清華承宣讓我有點疑惑,在大越史記全書光順十年明寫清華轄四府十六縣四州,洪德版圖則是六府二十二縣四州,但在大南一統志清化省部分卻說潘(堯斤)輝所寫地誌清華轄六府二十二縣四州是有誤的,您有什麼看法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6日 (四) 15:46 (UTC)回覆
《洪德版圖》這本書名叫「洪德」,實際內容卻並非洪德二十一年的區劃,而是黎中興時期的區劃,冠以洪德十三承宣之名。從內容裡避諱「新」、「寧」諸字可知。具體辨析可以參見韓周敬, 郭聲波, (2015), 越南洪德版圖製作年代考, 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十一輯: 203-214.--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16日 (四) 15:51 (UTC)回覆
你為啥要將海陽、安邦兩處後黎朝以前的政區沿革刪掉啊?我看順化承宣也有之前的沿革,資料是出自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卷二十一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7日 (五) 14:59 (UTC)回覆
順化承宣漏刪了。從古至今通史類的沿革寫到現存的行政區劃條目里,已經廢止的歷史條目只寫從開始到結束,與條目相關的沿革。--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17日 (五) 16:34 (UTC)回覆
所以向之前寫在安邦海陽兩處的沿革應當寫到廣寧、海陽兩省囉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8日 (六) 01:31 (UTC)回覆
是的,可以參照承天順化省廣治省的歷史沿革。--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18日 (六) 07:37 (UTC)回覆
👌 劉도留言2024年5月18日 (六) 13:13 (UTC)回覆
現在我對清華改名清化有點疑惑,在大南一統志寫說:紹治元年更名清化,但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寫是紹治三年。您怎麼想?我是認為紹治元年比較合理,因為要避佐天仁皇后諱名 劉도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08:09 (UTC)回覆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是正確的。清華是阮氏發祥地,一開始並沒有和其他華字地名一併更名。紹治元年是仍名清華省,但稱呼和寫在紙面上寫作「清省」,不寫「華」字。紹治三年才正式更名為清化省。在紹治元年到紹治三年間,清華省的名字一直處於一種不改而改,不廢而廢的模糊狀態。--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14:25 (UTC)回覆
大南寔錄有寫這個事情嗎?因為我找不到寔錄紹治元年到紹治三年。除了通鑑綱目還有其他書能佐證嗎? 劉도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15:21 (UTC)回覆
除了《大南實錄》,阮朝硃本檔案也有記錄。--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17:04 (UTC)回覆
現在我有兩點懷疑
1是乂安承宣是否真的依大越史記全書所寫的轄9府27縣2州?我能翻到的似乎只有25縣
2是諒山承宣在大越史記全書中寫領一縣七州,是否誤載,應當是一府七州 劉도留言2024年5月22日 (三) 15:35 (UTC)回覆
現有資料很難還原光順十年的府縣州,一般都是用《洪德版圖》往前推測洪德二十一年的府縣州。我對光順十年的資料掌握不多,無法回答你。--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22日 (三) 17:22 (UTC)回覆
你對《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光順十年寧朔(太原)領1府7縣,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記載領3府8縣7州;全書記載安邦領1府3縣3州,而綱目記載領1府3縣4州;全書記載乂安領9府27縣2州,而綱目記載領8府18縣2州。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綱目記載洪德十年置鎮寧府7縣之前,全書和綱目就已經出現了鎮寧府的記錄,是哪個記錄有誤?綱目說宣光改明順,那明順是哪一年改回宣光的呢?全書在聖宗後期和憲宗時期沒有山西,取而代之的只有三江,這段時間是改山西為三江了嗎?通讀全書聖宗之後各卷,乃至洪順之後,為何稱鎮者寥寥無幾,稱處者仍有諸多記錄,洪順改處為鎮靠譜嗎?--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3:28 (UTC)回覆
確實兩本書互有疑問,你說的乂安8府那兒是還沒合併鎮寧府,宣光該鎮更名確實有疑問,先說更名明順,但在之後仍舊稱作宣光,綱目是說嘉隆初年復稱宣光,之後我再考證一下大南寔錄。處鎮我的推測是他倆只是承宣的簡稱,因為在史記全書、通鑑綱目我仍見到承、憲二司的存在。三江我在通鑑綱目(卷二十四、五)沒看到,不知您是在哪卷看到的?鎮寧該地我的理解是原本是屬於土官琴公統治,洪順十年黎朝朝廷方才實領,但在實領前是否已劃承宣管轄,我不太確定 劉도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5:36 (UTC)回覆
全書的乂安有鎮寧府,綱目的乂安為何沒有?你說處鎮是承宣的簡稱,但在《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總集》收錄的碑銘內,在黎中興時期,稱處、稱道、稱鎮者皆有,但沒有稱承宣的,所謂洪順改處為鎮並非史實。我說全書中有三江,你翻綱目當然找不到。--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7:15 (UTC)回覆
太原承宣在兩書的不同現在我也有點搞不懂,但我推測後面一定不只一府,因為以高平府析出高平鎮,越南維基似乎引用陶維英的sách đã dẫn, tr 191-192(這本書我找不太到)而乂安的部分我怎麼算怎麼翻就是只能算出綱目記載的數量(參閱大南一統志)越南的維基也是一樣數字和引用陶維英的那本書(196-198)。三江一稱確實在全書卷十三、四有出現,但十五卷之後沒看到,三江是山西的舊稱,我現在不知道這倆事相不相干,我再找有沒有其餘山西地方志。道處鎮應當是混用,那時的鎮寫作「鎭」,大南一統志、欽定越史通鑑綱目都是寫道洪順中改為鎭,我在思考是語境不同用不一樣的嗎(都司稱鎮,憲察使司稱處、承政司用道?)還是有其他因素,比較能確定應該是西山、阮初是用鎭這行政區的。
不知您怎麼想? 劉도留言2024年5月24日 (五) 08:38 (UTC)回覆
陶維英的書是《越南歷代疆域》,1973年中國大陸出版過中文版,網上能找到掃描pdf,你可以找來看看。承政司或者說承宣司,全稱是贊治承宣使司(贊治承政使司),和具體地名連用時是「海陽等處贊治承宣使司」、「山南等處贊治承政使司」,和同時期中國明清的「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同類。承司稱處,憲司稱道,都司稱鎮,但這可能僅僅是這種叫法的源頭。在黎中興時期的民間,乃至於官府中人,已經混稱處道鎮了。你用Google檢索關鍵詞,可以查到例如「安邦道贊治承宣使司」、「清華道贊治承宣使司」、「宣光處贊治承政使司」的叫法。在拓片總集內,嘉隆時期民間碑刻仍有稱處的。其實無論是黎中興、西山還是阮初嘉隆時期,民間碑刻不加「處」、「道」、「鎮」這類通名,像同時期中國明清一樣只寫「廣東」、「廣西」一樣只寫「山南」、「乂安」可能才是最通行的做法。--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24日 (五) 13:21 (UTC)回覆
了解,另外我看下史料有點懷疑莫朝和黎中興後期是否又恢復了「路」作為行政區? 劉도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2:13 (UTC)回覆
此外,針對條目本身的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信息框模板應置於條目正文第一段之前,而非第一段之後。--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3:30 (UTC)回覆
這是什麼意思? 劉도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5:36 (UTC)回覆
一個條目有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信息框的話,要先寫信息框,然後開始寫正文。--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7:17 (UTC)回覆

2024年5月

編輯

  請勿添加沒有可供查證可靠來源的內容。請查看Wikipedia:列明來源中的相關指南,並藉此機會替條目補充參考資料。敬希合作。 Tim Wu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03:48 (UTC)回覆

您說的是哪一個? 劉도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03:52 (UTC)回覆

建議

編輯

建議閣下先多學習一下維基百科的基本編輯規則,再編輯維基條目。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信息框應該放置在條目開頭,而非插入在正文之中。以廣南承宣為例,先放信息框,然後在信息框後面才開始寫條目正文的第一句'''廣南承宣'''({{vie|v=Thừa Tuyên Quảng Nam|hn=承宣廣南}}),是[[越南]][[后黎朝]]十三处[[承宣]]之一。在每段文字結束時需要寫標點符號。--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02:35 (UTC)回覆

維基百科寫年份不需要處處點出年號所屬帝王的名號;鄭主阮主直稱名字即可,無需稱呼廟號;維基百科能自動轉換繁簡,像「[[洪順|洪顺]]」這種操作沒必要。--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02:4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