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Panda~zhwiki/2004-2005

您好,Panda~zhwiki!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32 2005年3月28日 (UTC)

謝謝改進
謝謝改進
根據您的貢獻,本來應該授予您維基榮譽。由於您拒絕接受任何形式的榮譽,我們只能在您的對話頁里表示感謝。歡迎您繼續幫助我們改進中文維基百科

謝謝您的歡迎 編輯

謝謝您的歡迎 編輯

我不說漢語. So I'll go on in english. Thanks for the welcome. Cheers, Ecelan Ecelan 18:44 2005年4月13日 (UTC)

了解了 編輯

了解了,謝謝提醒。

謝謝您的提醒 編輯

由於很久沒寫這方面的東西,所以也一下子蒙了。我查了用戶貢獻,這是10月2日的紀錄:
01:18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生物藥劑學
01:01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小 藥理學
00:50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阿圖爾·魯賓斯坦 (創建)
00:43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小 演奏家列表 (→鋼琴)
00:39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演奏家列表 (→鋼琴)
00:30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二十世紀音樂 (創建)
00:22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音樂 (創建)
00:20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小 音樂 (→西方音樂)
00:16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小 古希臘時期的音樂
00:15 2004年10月2日 (歷史) (差異) 古希臘時期的音樂 (創建)
那時剛開始寫wiki,有許多東西都不會用,我回想了半天,可能是那天在寫古希臘音樂後,發現古羅馬的寫不出什麼了,就又建了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音樂,但是當時不會用請求刪除,就一直放着了。很久以後才會用刪除,但我已經忘了:P謝謝您的提醒,我已經把古希臘時期的音樂提交刪除了。--Smartneddy (Talk)塔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14:04 2005年4月16日 (UTC)

呵呵 編輯

人越扯越多了。我想批評人用傲慢的語氣指責人是不同的。我感覺,我是前者,而pashan對學習第一做的是後者。我只是希望大家在wiki上能平心靜氣地交流。--Hamham 03:44 2005年4月19日 (UTC)

關於" A-10雷電戰機" 謝謝您的回覆 編輯

謝謝您的回覆,我是新手,對維基很多基本注意事項、操作方式、和其真正的義涵還不甚了解, 因此往後有不小心疏忽的地方還請您和這次一樣多多給我指點。

我有兩個問題:

1. 請不要在條目中籤名,所有人的修改都保存在歷史紀錄裡,另外,這裡是中文版,條目名稱請使用中文--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53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是不是我發文章不應該簽名?

2. 我那篇關於A-10的文章, 現在被貼了這個標籤: 這篇文章已經被列在刪除投票列表中。

根據維基的刪除準則,本頁面正在投票表決是否應該被刪除,我們將根據投票結果來作決定。請到刪除投票列表頁面表決或發表您的看法,我們將會慎重考慮您的意見。

   * 刪除的理由是:{{{1}}}

請問後來會怎樣呢?

再次感謝!

--Whitebirdy 15:11 2005年4月22日 (UTC)

關於雞尾酒 編輯

您的建議很有道理,不過這些酒已經放到雞尾酒列表里了,題目更改太麻煩,您可以隨便看着改,我恐怕懶得一個一個修改,我這裡上網太慢了。--方洪漸 10:13 2005年4月23日 (UTC)

我也只是個馬甲而已……Look at me!--愛國者 04:36 2005年4月24日 (UTC)

謝謝你的提示 編輯

其實我寫Wikipedia:維基反逆的原因,只是想歸納一下近一個多月我在維基見到的常見失誤(包括我自己的錯誤),以幫助後人(甚至當前的眾多用戶)及維基的健康發展。我沒有要特別點示、抱怨、甚或趁機報復任何個人的意思。關於「倒退」一詞,我現在想來,其實語氣也沒有那麼嚴重,是我當時理解過頭了,同時也謝謝你指出來。該文已經修改與補充,希望你會覺得合適一些。--roc (talk) 23:21 2005年4月24日 (UTC)

謝謝你的提醒 編輯

我是第一次作消歧義。請問,「自動隱去括號」是什麼意思?是指在消歧義頁上,各個分項只顯示「大同」?還是在各個歧義頁上的條目名稱都變成「大同」?盼指教。--Hamham 05:24 2005年4月25日 (UTC)

收到。明白。謝謝你的指點了。我已經全改成半角括號了。--Hamham 05:37 2005年4月25日 (UTC)

是的,不中立 編輯

  • 1.所有東南大學的建築介紹裡面加什麼原南京大學,不可接受。
  • 2.所有的詞語強調東南大學從南京大學分出的,可是卻又不說明原南京大學與現南京大學的區別,不可接受。
  • 3.現南京大學與原南京大學要進行嚴格意義上的分開,才可以接受!
  • 4.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東南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和原南京大學要與現在的南京大學嚴格區分,才能讓人接受把東南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東南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和原南京大學嚴格區分。
  • 5.不可接受所有以上詞條有意無意混淆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東南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和原南京大學與現在的南京大學的界限,造成其他中央大學衍生學校是從現南京大學分出的印象。

請你修改,分歧之處可以先不寫出。 --saliency

解釋一下 編輯

我本來也不關心這個,只是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最近拿這個詞條在別處攻擊東南大學,證明東南大學是從現在的南京大學分出的,這顯然不符合歷史事實。 所以我就來改。和南京大學相關的詞條之所以讓人不滿, 是因為南京大學不把52年分校前後的變化進行嚴格區分,造成這種結果。如果在與南京大學相關的詞條中就52年的拆分進行嚴格說明,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東南大學詞條中都加工科說明,然而南京大學的詞條當中不加文理科說明就讓人不可接受。因為這樣就會讓南京大學以此來證明東南大學是現南京大學的一個工科,這不符歷史事實的。

所以解決方法有兩個:

  • 1.在南京大學的歷史沿革中加注文理科

或者

  • 2.去掉東南大學歷史沿革中的工科註解

上海維基人聚會 編輯

請到Wikipedia talk:聚會/2005上海春聚報告討論。--Mountain(Talk) 12:47 2005年4月25日 (UTC)

是啊,我也想大寫 但是創建的時候得錯誤。不知道怎樣修改

您知道怎麼改麼?請教教我--黑之翼 19:19 2005年4月25日 (UTC)

謝謝 編輯

另外,我想翻譯一些外國搖滾樂樂隊的介紹。你覺得是否應該用中文名稱作連接呢?

謝謝解答 編輯

那版面說他正在「休假」中。 小勇 05:19 2005年4月27日 (UTC)

我找不到申請的方法,可否幫一幫我?那裏好像只有榮譽專家卻沒有維基榮譽的申請呢。現時維游不在,是否暫時沒人理會這些事啊,煩麻了你。謝謝! 小勇 05:33 2005年4月27日 (UTC)

--方洪漸 08:41 2005年5月5日 (UTC)

雖不中亦不遠 編輯

你猜的差不多:)我是4系的。你也是東大的麼,原來這裡還是有不少校友的啊^_^--Alexcn 09:14 2005年5月5日 (UTC) 沒有你說的那麼好啦,其實沒什麼所謂的王牌系,學校只是提供了條件,修行還是在個人啦,就像Wikipedia,能和這麼多高人一起交流是我的榮幸。--3dball 21:08 2005年5月5日 (UTC)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編輯

嘗試回答你在Mountain對話頁的問題。閣下寫的「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位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是遼寧省重點中學」。第一句只是寫了它的地址。至於「重點中學」方面,可否多寫一些,解釋一下它的特色是什麼?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又或者是它的辦學宗旨、理念、方向等是什麼?--Hello World! 15:24 2005年5月8日 (UTC)

當時是因為Icemanpro將它提交到可以快速刪除的條目中了,我剛才又仔細研究了一下Wikipedia:可以快速刪除的條目的標準,其中是這麼說的:「非常短的文章,沒有定義或內容」。但我重新查看了一下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應該說還算有定義的,雖然不是特別明確。所以,我又恢復了。謝謝你的提醒。--Mountain(Talk) 01:55 2005年5月9日 (UTC)


關於古地名問題 編輯

這些我所加的古地名詞條是可以發展的,比方加入哪個朝代設置、哪個朝代取消等等,屬於辭典性質,所以不應移動到維基詞典。只不過忘了加上所謂「小作品」而已。請考慮。yj41

關於重定向 編輯

不好意思,在下剛剛是因為繁體的過百齡無法連結到已經創建的簡體過百齡,所以希望能將其重定向,不過因為不太熟悉編輯方法,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誤,可以請您指導在下嗎? 謝謝!

另外關於圍棋棋手方面,請問大陸的朋友都是稱作棋手較多嗎? 因為台灣或日本較專業的說法都是棋士,所以在下較屬意將其改為棋士,希望能考慮在下意見,謝謝!卡吉特 18:17 2005年5月19日 (UTC)

多謝指點 編輯

真的很感謝您的解說,讓在下豁然開朗(哈,原來是我剛剛搞錯意思了,@_@)

也謝謝你對維基的認真付出,辛苦了!! 卡吉特 19:00 2005年5月19日 (UTC)

待翻譯文章 編輯

你給我的模板中說「這文章不是用中文寫成的」,顯然這個模板不適用於我所寫的條目,因為你無法否認我所寫的條目的第一段是中文。我創建那麼多條目並不是貪多,因為從翻譯第一個條目,我就發現,現在中文百科的狀況對於翻譯整篇的英文是很困難的,因為許多英文條目都沒有對應的中文條目。如果大部分的英文條目都有中文條目的話,當遇到一個術語詞組時,只要點進英文的條目,在它的多語言鏈接中就可以找到中文的正確譯法。這樣,翻譯的速度就比通過搜索google來查找術語的最常用譯法要快得多,而且可以減少不規範術語的數量。因為我們在給條目命名的時候,慎重程度總比在翻譯時遇到一個術語時要高許多。所以我認為現階段在科技類和西方文化類百科的主要工作是儘快創立大量與英文條目對應的標準命名的中文條目,並做簡短的翻譯,只有在條目量上去之後,才方便大規模的翻譯。另外,我的翻譯體會是首段一般並不深入,專業詞彙很少,很好翻譯,但可以提供大致的概念,還是很有價值的。但越到後面,專業詞彙越多,且都沒有對應的中文條目,需要頻繁的搜索google,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權衡哪種譯法是最常用的。如果每個翻譯者在翻譯不同的文章時遇到相同的術語,那麼他們各自都要花費如此大量的時間來權衡最常用的中文譯法。如果維基中已經有這個條目,那麼只需要一個人花費時間去權衡,其他以後在翻譯中遇到這個詞的人,就可以省去這個時間,從而為大家實現了耗時的最小化,雖然條目中沒什麼內容。--Wikijoiner 06:32 2005年5月20日 (UTC)

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現在殘留大量英文的狀況使用英文進行搜索時,找到的不光是對應的中文條目,還有大量的待翻譯段落。因此我也想刪掉。但是後來的觀察是有人會因為頁面留有的英文的某一部分吸引了他,而幫助翻譯了一部分。或者是因為那段比較簡單。但是如果頁面上沒有剩餘的英文的話,他是永遠不會想到要翻譯的。所以我希望有一種模板,它能夠讓讀者看到剩餘的英文,而又能使這些英文不被搜索引擎檢到。不知有沒有這種東西。--Wikijoiner 07:05 2005年5月20日 (UTC)

那裡的討論太雜了,我把這個問題放在了Wikipedia talk:待翻譯文章里。--Wikijoiner 07:42 2005年5月20日 (UTC)

你說要有合作精神,但是無法保證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會發生理念的不合,如果不合了就退出嗎?那維基怎麼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來壯大呢。如果一個團隊只是靠合作精神來維繫的話,那這個團隊自然很容易會瓦解。在創造了很多成果的社會中,他們大部分的共同點是沒有團結在什麼核心周圍,而是整個社會表面上充滿了各種爭議,感覺就像一盤散沙一樣,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創作出那些成果。原因我認為是他們有明確的法制,可以保證在每個人有足夠的自由展示狂放的個性的同時,各種工作仍可以有秩序地開展。所以我認為當前維基最缺的不是合作精神,而是能在保證用戶個性自由下,工作仍能繼續下去的一套完善的制度。--Wikijoiner 09:42 2005年5月25日 (UTC)

我在其它地方的用戶名是joiner,意思是接木匠,取其意義希望能把各種東西融會貫通。但是在這裡已經有人使用了,所以前面加了Wiki。


謝謝鼓勵 編輯

我會努力的 也祝你一切如願! --天臨溟淵 11:19 2005年5月24日 (UTC)

謝謝提醒,我已經改了 編輯

關於艾塞克斯大學這個條目的部分侵權問題,我已經改正了,謝謝你的提醒。 --epengfei 11:46 2005年5月25日 (UTC)

合理使用 編輯

看到您提交刪除的幾個圖像,理由是「日文遊戲不能合理使用」,為什麼?能解釋一下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10:59 2005年5月25日 (UTC)

繼續討論 編輯

請到此處繼續討論待翻譯非中文的處理辦法。謝謝。---肚臍 | 。| 18:36 2005年6月6日 (UTC)

中文維基年會地點選擇通知 編輯

您好,中文維基正在籌辦首屆年會,誠摯地邀請您一同參與年會的籌備工作。

目前已投票決定年會日期為2006年8月26日-8月27日舉行( http://0rz.net/1110P ),2月19日起開始進行年會地點的選擇投票( http://0rz.net/4114e )。

地點的選擇規則(採用vipuser案):

  1. 先進行為期2星期的第一輪投票,所有在投票前註冊的維基人都可以參與投票(每人投任意票)和討論,選出支持率最高的前3名的城市。
  2. 一星期討論並確定各個城市的舉辦條件,並進行SWOT分析(優點、弱點、機會、威脅),討論並進行審核確定符合條件的城市。
  3. 如果有2個以上城市符合基本條件,進行為期一星期的維基見習編輯參與的第二輪投票(建議結合,個人可能出席的城市)。

--愛索 10:42 2006年2月24日 (UTC)

返回到 "Panda~zhwiki/2004-2005"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