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Liuterlanian/sandbox/7

遣隋使

编辑
日本遣隋使一览
次数 出发年 归国年 遣隋使 其他派遣者 备注 出处
1 ? 600年 ? 《隋书·倭国传》
2 607年 608年 小野妹子 持国书赴隋,隋遣裴世清赴日 《日本书纪》
《隋书·倭国传》
? ? 608年 ? 不知与608年至609年的遣隋使是否是同一次 《隋书·炀帝纪》
3 608年 609年 小野妹子
吉士雄成
学生
倭汉直福因
奈罗译语惠明
高向汉人玄理
新汉人大圀
学问僧
新汉人日文(即僧旻
南渊请安
入隋留学。隋使裴世清归国 《日本书纪》
《 隋书·倭国传》
4 ? 610年 ? 《隋书·炀帝纪》
5 614年 615年 犬上御田锹
矢田部造
百济使者同至隋朝 《日本书纪》

遣唐使

编辑
次数 出发年 归国年 大使 副使 其他派遣者 船数 备考
1 舒明2年
(630年)
舒明4年
(632年)
犬上御田锹 药师惠日   (唐太宗贞观四年~六年)
唐使高表仁赴日,
归国
2 白雉4年
(653年)
白雉5年
(654年)
吉士长丹、
高田根麻吕
吉士驹、
扫守小麻吕
道昭
定惠
2 (唐高宗永徽三年~四年)
第2船在赴唐朝途中遭难
3 白雉5年
(654年)
齐明元年
(655年)
高向玄理(押使)、
河边麻吕
药师惠日 2 (唐高宗永徽四年~五年)
高向玄理在回国途中死于唐朝境内
4 齐明5年
(659年)
齐明7年
(661年)
坂合部石布 津守吉祥 伊吉博德 2 (唐高宗显庆四年~六年)
第1船在赴唐途中漂流南海岛屿,坂合部石布为当地人杀害
5 天智4年
(665年)
天智6年
(667年)
(送唐客使)守大石 坂合部石积、
吉士岐弥、
吉士针间
(唐高宗麟德二年~乾封二年)
送唐使刘德高归国。唐使法聪赴日
(6) 天智6年
(667年)
天智7年
(668年)
(送唐客使)伊吉博德   (唐高宗乾封二年~总章元年)
送唐使法聪归国。不知是否出发赴唐
7 天智8年
(669年)
不明 河内鲸     (唐高宗总章二年)
第5次至第7次可能在驻留百济中与唐军交渉
8 大宝2年
(702年)
庆云元年
(704年)
粟田真人(执节使)、
高桥笠间
坂合部大分 山上忆良道慈 4 (武周长安二年~四年)
9 养老元年
(717年)
养老2年
(718年)
多治比县守(押使)、
大伴山守
藤原马养 阿倍仲麻吕
吉备真备
玄昉
井真成
4 (唐玄宗开元五年~六年)
10 天平5年
(733年)
天平7年
(735年)
多治比广成 中臣名代 平群广成
大伴古麻吕
4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二十三年)
归途中第3船遇风浪,平群广成漂流昆仑国。天平11年(739年)10月27日归国。第4船遇风未归
(11) 天平18年
(746年)
- 石上乙麻吕   - (唐玄宗天宝五年)
停止
12 天平胜宝4年
(752年)
天平胜宝6年
(754年)
藤原清河 吉备真备
大伴古麻吕
  4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十三年)
鉴真赴日。第1船在归途遭遇风浪沉没,藤原清河与阿倍仲麻吕未归
13 天平宝字3年
(759年)
天平宝字5年
(761年)
高元度(迎入唐大使使)、
内藏全成(判官)
1 (唐肃宗乾元二年~上元二年)
渤海路入唐,因安史之乱的发生未果。内藏全成自渤海路归国
(14) 天平宝字5年
(761年)
- 仲石伴 石上宅嗣
藤原田麻吕
    (唐肃宗上元二年)
因船破损,停止出发
(15) 天平宝字6年
(762年)
- 中臣鹰主(送唐客使) 高丽广山   (唐肃宗宝应元年)
送唐使沈惟岳。未渡海
16 宝龟8年
(777年)
宝龟9年
(778年)
小野石根(持节副使) 大神末足(副使)   4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十三年)
大使佐伯今毛人称病不行。大伴益立、藤原鹰取两副使被撤换,改以小野石根为持节副使、大神末足为副使。第1船在归途中遭难,副使小野石根、唐使赵宝英死亡
17 宝龟10年
(779年)
天应元年
(781年)
布施清直(送唐客使) 多治比广成 2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送唐使孙兴进归国
18 延历23年
(804年)
大同元年
(806年)10月
藤原葛野麿 石川道益 最澄
空海
橘逸势
灵仙
4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唐宪宗元和元年)
石川道益在唐病没。赴唐途中,第3船在肥前松浦郡遭难
19 承和5年
(838年)
承和6年
(839年)
藤原常嗣 小野篁 圆仁 4 (唐文宗开成三年~四年)
承和3年、承和4年两次渡航失败。此后小野篁称病不行,被处流罪。归途中雇佣新罗船9只以归。第2船漂着南海之地,知乘船事菅原梶成回到大隅
(20) 宽平6年
(894年)
- 菅原道真 纪长谷雄     (唐昭宗乾宁元年)
停止派遣遣唐使。解除大使一职
  • 遣唐使次数有不同种说法,本表采用20回说。
  • ()为未到达唐朝的遣唐使。

遣新罗使

编辑
次数 派遣年 年号(日) 正使名 日本天皇 新罗王 备注 出典
1 668年 天智天皇7年 道守臣麻吕 天智天皇 文武王 随新罗使臣金东严归国 日本书纪
2 670年 天智天皇9年 阿昙连颊垂 天智天皇 文武王 日本书纪
3 675年 天武天皇4年 大伴连国麻吕 天武天皇 文武王 日本书纪
4 676年 天武天皇5年 物部连麻吕 天武天皇 文武王 日本书纪
5 681年 天武天皇10年 采女臣竹罗 天武天皇 神文王 日本书纪
6 684年 天武天皇13年 高向臣麻吕 天武天皇 神文王 随观常归国 日本书纪
7 687年 持统天皇元年 田中朝臣法麻吕 持统天皇 神文王 传达天武天皇丧讯 日本书纪
8 692年 持统天皇6年 息长真人老 持统天皇 孝昭王 日本书纪
9 695年 持统天皇9年 小野朝臣毛野 持统天皇 孝昭王 副使伊吉博德 日本书纪
10 700年 文武天皇4年 佐伯宿祢麻吕 文武天皇 孝昭王 续日本纪
11 703年 大宝3年 波多朝臣广足 文武天皇 圣德王 续日本纪
12 704年 庆云元年 幡文通 文武天皇 圣德王 续日本纪
13 706年 庆云3年 美努连浄麻吕 文武天皇 圣德王 随义法归国 续日本纪
14 712年 和铜5年 道君首名 元明天皇 圣德王 续日本纪
15 718年 养老2年 小野朝臣马养 元正天皇 圣徳王 续日本纪
16 719年 养老3年 白猪史广成 元正天皇 圣德王 续日本纪
17 722年 养老6年 津史主治麻吕 元正天皇 圣德王 续日本纪
18 724年 神龟元年 土师宿祢丰麻吕 圣武天皇 圣德王 续日本纪
19 732年 天平4年 角朝臣家主 圣武天皇 圣德王 续日本纪
20 736年 天平8年 阿倍朝臣继麻吕 圣武天皇 圣德王 奏新罗“欠常礼” 续日本纪、万叶集(巻十五)
21 740年 天平12年 纪朝臣必登 圣武天皇 孝成王 续日本纪
  742年 天平14年 (不详) 圣武天皇 景德王 新罗不纳(三国史记 三国史记
22 752年 天平胜宝4年 山口忌寸人麻吕 孝谦天皇 景德王 续日本纪
23 753年 天平胜宝5年 小野朝臣田守 孝谦天皇 景德王 “王不见之”(三国史记) 续日本纪
24 779年 宝龟10年 下道朝臣长人 光仁天皇 惠恭王 迎回遣唐使判官海上三狩等 续日本纪
25 799年 延历18年 大伴宿祢峰麻吕 桓武天皇 昭圣王 停遣新罗使(日本后纪 日本后纪
26 803年 延历22年 斋部宿祢滨成 桓武天皇 哀庄王 调查唐的形势 日本后纪逸文(古语拾遗识语)
27 804年 延历23年 大伴宿祢岑万里 桓武天皇 哀庄王 调查遣唐使船的消息 日本后纪
28 836年 承和3年 纪三津 仁明天皇 兴德王 调查遣唐使船的消息 续日本后纪

遣渤海使

编辑
次数 派遣年 年号(日) 年号(渤) 正使名 天皇 渤海王 备注 出典
  720年 养老4年 仁安元年 诸君鞍男 元正天皇 武王 遣于靺鞨国观其风俗 续日本纪
1 728年 神龟5年 仁安9年 引田朝臣虫麻吕 圣武天皇 武王 送渤海客使

续日本纪

2 740年 天平12年 大兴3年 大伴宿祢犬养 圣武天皇 文王 遣渤海大使 续日本纪
3 758年 天平宝字2年 大兴21年 小野朝臣田守 孝谦天皇 文王 伴随遣渤海大使、渤海使扬承庆,报告安史之乱 续日本纪
4 759年 天平宝字3年 大兴22年 高元度 淳仁天皇 文王 迎入唐大使使 续日本纪
5 760年 天平宝字4年 大兴23年 阳侯史玲璆 淳仁天皇 文王 送高南申使 续日本纪
6 762年 天平宝字6年 大兴25年 高丽朝臣大山 淳仁天皇 文王 伴随遣高丽使、渤海使王新福 续日本纪
7 763年 天平宝字7年 大兴26年 多治比真人小耳 淳仁天皇 文王 送高丽人使,正使未行,板振镰束漂流归国 续日本纪
8 772年 宝龟3年 大兴35年 武生鸟守 光仁天皇 文王 送渤海客使 续日本纪
9 777年 宝龟8年 大兴40年 高丽朝臣殿继 光仁天皇 文王 送渤海使张仙寿 续日本纪
10 779年 宝龟10年 大兴42年 大网公广道 光仁天皇 文王 送高丽客使 续日本纪
  787年 延历6年 大兴50年   桓武天皇 文王 予渤海使李元泰船一艘及舵手、水手等 续日本纪
11 796年 延历15年 正历2年 御长真人广岳 桓武天皇 康王 送渤海客使 日本后纪
12 798年 延历17年 正历4年 内蔵宿祢贺茂麻吕 桓武天皇 康王 遣渤海使 日本后纪
13 799年 延历18年 正历5年 滋野宿祢船白 桓武天皇 康王 押送 日本后纪
14 811年 弘仁2年 永德2年 林宿祢东人 嵯峨天皇 定王 送渤海客使 日本后纪

渤海遣日使

编辑
次数 年份 年号(中) 年号(日) 年号(渤) 正使名 中国皇帝 日本天皇 渤海王 出典
1 727年 开元十五年 神龟四年 仁安八年 高仁义 唐玄宗 圣武 大武艺 续纪
2 739年 开元二十七年 天平十一年 大兴二年 胥要德 唐玄宗 圣武 大钦茂 续纪
3 752年 天宝十一载 天平胜宝四年 大兴十五年 慕施蒙 唐玄宗 孝谦 大钦茂 续纪
4 758年 乾元元年 天平宝字二年 大兴二十一年 扬承庆 唐肃宗 孝谦 大钦茂 续纪
5 759年 乾元二年 天平宝字三年 大兴二十二年 高南申 唐肃宗 淳仁 大钦茂 续纪
6 762年 宝应元年 天平宝字六年 大兴二十五年 王新福 唐代宗 淳仁 大钦茂 续纪
7 771年 大历六年 宝龟二年 大兴三十四年 壹万福 唐代宗 光仁 大钦茂 续纪
8 773年 大历八年 宝龟四年 大兴三十六年 乌须弗 唐代宗 光仁 大钦茂 续纪
9 776年 大历十一年 宝龟七年 大兴三十九年 史都蒙 唐代宗 光仁 大钦茂 续纪
10 779年 大历十四年 宝龟十年 大兴四十二年 张仙寿 唐代宗 光仁 大钦茂 续纪
11 779年 大历十四年 宝龟十年 大兴四十二年 高洋弼 唐代宗 光仁 大钦茂 续纪
12 786年 贞元二年 延历五年 大兴四十九年 李元泰 唐德宗 桓武 大钦茂 续纪
13 795年 贞元十一年 延历十四年 正历元年 吕定琳 唐德宗 桓武 大嵩璘 后纪
14 798年 贞元十四年 延历十七年 正历四年 大昌泰 唐德宗 桓武 大嵩璘 后纪
15 809年 元和四年 大同四年 正历十五年 高南容 唐宪宗 嵯峨 大嵩璘 后纪
16 810年 元和五年 大同五年—弘仁元年 永德元年 高南容 唐宪宗 嵯峨 大元瑜 后纪
17 814年 元和九年 弘仁五年 朱雀二年 王孝廉 唐宪宗 嵯峨 大言义 后纪
18 819年 元和十四年 弘仁十年 建兴元年 李承英 唐宪宗 嵯峨 大仁秀 后纪
19 821年 长庆元年 弘仁十二年 建兴三年 王文矩 唐穆宗 嵯峨 大仁秀 后纪
20 822年 长庆二年 弘仁十三年 建兴四年 王文矩 唐穆宗 嵯峨 大仁秀 后纪
21 823年 长庆三年 弘仁十四年 建兴五年 贞泰 唐穆宗 嵯峨 大仁秀 后纪
22 825年 宝历元年 天长二年 建兴七年 高承祖 唐敬宗 淳和 大仁秀 后纪
23 828年 大和二年 天长五年 建兴十年 王文矩 唐文宗 淳和 大仁秀 后纪
24 841年 会昌元年 承和八年 咸和十一年 贺福延 唐武宗 仁明 大彝震 续后纪
25 848年 大中二年 嘉祥元年 咸和十八年 王文矩 唐宣宗 仁明 大彝震 续后纪
26 859年 大中十三年 天安三年 大虔晃二年 乌孝慎 唐宣宗 文德 大虔晃 实录
27 861年 咸通二年 贞观三年 大虔晃四年 李居正 唐懿宗 清和 大虔晃 实录
28 871年 咸通十二年 贞观十三年 大虔晃十四年 杨成规 唐懿宗 清和 大虔晃 实录
29 876年 乾符三年 贞观十八年 大玄锡五年 杨中远 唐僖宗 清和 大玄锡 实录
30 882年 中和二年 元庆六年 大玄锡十一年 裴颋 唐僖宗 阳成 大玄锡 实录
31 892年 景福元年 宽平四年 大玄锡二十一年 王龟谋? 唐昭宗 宇多 大玄锡 纪略
32 894年 乾宁元年 宽平六年 大玮瑎元年 裴颋 唐昭宗 宇多 大玮瑎 纪略
33 908年 开平二年 延喜八年 大諲譔二年 裴璆 后梁太祖 醍醐 大諲譔 纪略
34 919年 贞明五年 延喜十九年 大諲譔十三年 裴璆 后梁末帝 醍醐 大諲譔 纪略
35 922年 龙德二年 延喜二十二年 大諲譔十六年 不明 后梁末帝 醍醐 大諲譔 扶桑
36 929年 天成四年 延长七年 天显四年 裴璆 后唐明宗 醍醐 耶律倍 纪略

第36回使节实为东丹国使者以渤海使节名义来访。天显为辽朝年号。

遣明使

编辑
日本出发的年份 到达明朝的年份 正使 遣明船的船主 备注
1401年 1401年 祖阿 室町幕府 送交国书给明朝
1403年 1403年 坚中圭密 室町幕府 送交国书给明朝
1404年 1404年 室町幕府 勘合贸易开始
1405年 1405年 明室楚亮 室町幕府
1406年 1407年 源通贤 室町幕府
1408年 1408年 昌宣 室町幕府
1410年 1410年 坚中圭密 室町幕府
1432年 1433年 龙室道渊 室町幕府、相国寺
山名氏、大名寺院十三家、
三十三间堂
1434年 1435年 恕中中誓 室町幕府、相国寺、
山名氏、大乘院
三十三间堂
1451年 1453年 东洋允澎 天龙寺、伊势法乐舍、
九州探题大友氏
大内氏、大和多武峰日语談山神社
1465年 1468年 天与清启 室町幕府、细川氏、大内氏
1476年 1477年 笠芳妙茂 室町幕府、相国寺胜鬘院
1483年 1484年 子璞周璋 室町幕府、朝廷
1493年 1495年 尧夫寿黄 室町幕府、细川氏
1506年 1511年 了庵圭吾 大内氏
宋素卿 细川氏
1520年 1523年 宗设谦道 大内氏 大内氏和细川氏的遣明船宁波港发生冲突,是为宁波之乱
鸾冈瑞佐 细川氏
1538年 1540年 湖心硕鼎 大内氏
1547年 1549年 策彦周良 大内氏 最后的遣明使

朝鲜册封使

编辑

明朝

编辑
中国皇帝 册封正使 册封副使 朝鲜国王 出发年 到达年 册封使著作
建文帝 章谨 端木礼 太宗 1401年 1401年
明成祖 黄俨 世宗 1418年 1418年
明代宗 尹凤 郑善 文宗 1450年 1450年
明代宗 金宥 金兴 端宗 1452年 1452年
明代宗 尹凤 金兴 世祖 1456年 1456年
明宪宗 崔安 郑同 睿宗 1469年 1469年
明宪宗 金兴 姜浩 成宗 1470年 1470年
明武宗 李珍 中宗 1507年 1507年
明世宗 张奉 吴猷 仁宗 1545年 1545年
明世宗 聂宝 郭銮 明宗 1546年 1546年
明穆宗 张朝 欧希稷 宣祖 1568年 1568年
明神宗 刘用 光海君 1609年 1609年
明熹宗 王敏政 胡良辅 仁祖 1625年 1625年

清朝

编辑
中国皇帝 册封正使 册封副使 朝鲜国王 出发年 到达年 册封使著作
清世祖 布丹 撒尔岱 孝宗 1649年 1649年
清世祖 蒋赫德 硕博会 显宗 1659年 1659年
清圣祖 寿西泰桑额 阿达哈哈 肃宗 1675年 1675年
清圣祖 查柯丹 罗瞻 景宗 1720年 1721年
清世宗 舒鲁 阿克敦 英祖 1724年 1725年
清高宗 觉罗万复 崇贵 正祖 1776年 1776年
清仁宗 明俊 纳清保 纯祖 1800年 1800年
清宣宗 宪宗 1835年 1835年
清宣宗 瑞常 和色本 哲宗 1849年 1849年
清穆宗 文谦 高宗 1864年 1864年

琉球册封使

编辑

明朝

编辑
明朝皇帝 册封正使 册封副使 命使日期 琉球王 出发年月 抵达那霸年月 离开那霸年月 返抵年月 册封使著作
明成祖 时中
(行人)
武宁 1404年 1404年
明成祖 史失其名 汪应祖
南山王
1404年 1404年
明成祖 邵昇
(行人)[注 1]
思绍 1407年 1407年
明成祖 陈季芳[注 2]
(行人)
他鲁每
南山王
1415年 1415年
明仁宗 柴山
(内官)
周彝(行人)?
阮鼎
或无副使?[注 3]
尚巴志 1425年 1425年 柴山〈大安禅寺碑记〉、
〈千佛灵阁碑记〉
明英宗 余忭
(礼科给事中)[注 4]
刘逊
(行人)
尚忠 1442年 1443年
明英宗 陈傅
(刑科给事中)
万祥
(行人)
尚思达 1447年 1448年
明景帝 陈谟(礼科给事中)?
乔毅(给事中)?[注 5]
童守宏
(行人)[注 6]
尚金福 1452年 1452年
明景帝 李秉彝
(吏科给事中)[注 7]
刘俭
(行人)
尚泰久 1455年 1456年
明英宗 潘荣
(吏科右事中)
蔡哲
(行人司行人)
尚德 1462年 1463年 潘荣〈中山八景记〉
明宪宗 官荣
(兵科给事中)[注 8]
韩文
(行人司行人)
尚圆 1471年 1472年
明宪宗 董旻
(兵科给事中)
张祥
(行人司右司副)
尚真 1478年 1479年
明世宗 陈侃
(吏科左给事中)
高澄
(行人司行人)
嘉靖11年5月15日 尚清 嘉靖13年5月8日 嘉靖13年5月25日 嘉靖13年9月20日 嘉靖13年10月2日 陈侃《使琉球录
高澄〈操舟记〉
明世宗 郭汝霖
(刑科给事中)
李际春
(行人)
嘉靖37年4月1日 尚元 嘉靖40年5月28日登舟

嘉靖40年5月29日出外海

嘉靖40年闰5月9日 嘉靖40年10月9日登舟

嘉靖40年10月18日

嘉靖40年11月2日 郭汝霖《使琉球录》
明神宗 萧崇业
(户科左给事中)
谢杰
(行人司行人)
万历4年7月6日 尚永 万历7年5月22日出外海 万历7年6月5日 万历7年10月24日 万历7年11月5日 萧崇业《使琉球录
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
明神宗 夏子阳
(兵科右给事中)[注 9]
王士桢
(行人司行人)[注 10]
万历30年9月15日 尚宁 万历34年5月4日出发

万历34年5月24日出外海

万历34年6月2日 万历34年10月15日搭舟

万历34年10月21日出海

万历34年11月3日 夏子阳《使琉球录
明威宗 杜三策
(户科左给事中)
杨抡
(行人司司正)
崇祯2年6月1日 尚丰 崇祯6年5月23日启行

崇祯6年6月4日出外海

崇祯6年6月9日 崇祯6年11月9日出港 崇祯6年11月19日入福州五虎门 胡靖《杜天使册封琉球真记奇观》[注 11]
明安宗 陈燕翼
(礼科给事中)[注 12]
韩元勋
(行人司行人)[注 12]
尚贤 1645年
(未成行)
未成行

清朝

编辑
清朝皇帝 册封正使 册封副使 命使日期 琉球王 出发年月 抵达那霸年月 离开那霸年月 返抵年月 册封使著作
清圣祖 张学礼
(兵科副礼官)
王垓
(行人司行人)
顺治11年7月1日 尚质 康熙2年5月4日登舟

康熙2年6月7日出外海

康熙2年6月25日[注 13] 康熙2年11月12日登舟

康熙2年11月14日 出那霸港

康熙2年11月24日至闽安镇 张学礼《使琉球纪》、
中山纪略
清圣祖 汪楫
(翰林院检讨)
林麟焻
(内阁中书舍人)
顺治11年7月1日/

康熙元年10月

尚贞 康熙22年6月23日 康熙22年6月26日 康熙22年11月24日出那霸港 康熙22年12月4日到定海所 汪楫《使琉球杂录》、
中山沿革志》、
册封琉球疏抄
清圣祖 海宝
(翰林院检讨)
徐葆光
(翰林院编修)
康熙57年6月1日 尚敬 康熙58年5月20日乘船出帆

康熙5月22日出外海

康熙58年6月1日 康熙59年2月16日出那霸港 康熙59年2月24日浙江省凤尾山停泊

康熙59年2月27日福建省福宁州冲台山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游山南记
清高宗 全魁
(翰林院侍读)
周煌
(翰林院编修)
乾隆21年2月9日 尚穆 乾隆21年6月2日于南台登舟

乾隆21月6月10日出外海

乾隆21年7月8日 乾隆22年1月30日出那霸港 乾隆22年2月13日五虎门 周煌《琉球国志略
清仁宗 赵文楷
(翰林院修撰)
李鼎元
(内阁中书)
嘉庆4年8月19日 尚温 嘉庆5年5月1日登舟

嘉庆5年5月7日从五虎门出外海

嘉庆5年5月12日 嘉庆5年10月20日出那霸港 嘉庆5年11月1日到官塘

嘉庆5年11月2日到五虎门

赵文楷《槎上存稿》
李鼎元《使琉球记
清仁宗 齐鲲
(翰林院修撰)
费锡章
(工科给事中)
嘉庆12年7月乙巳 尚灏 嘉庆13年闰5月11日

五虎门经官塘出外海

嘉庆13年闰5月17日[注 14] 嘉庆13年10月2日 嘉庆13年10月15日到五虎门 齐鲲《续琉球国志略》、
东瀛百咏
清宣宗 林鸿年
(翰林院修撰)
高人鉴
(翰林院编修)
尚育 1836年 1838年 林鸿年《使琉球录》[注 15]
清穆宗 赵新
(翰林院检讨)
于光甲
(翰林院编修)
同治5年5月 尚泰 同治5年6月9日出外海 同治5年6月21日 同治5年11月10日 同治5年11月16日到五虎门 赵新《续琉球国志略

通海遣日使

编辑
次数 年份 年号(中) 年号(日) 年号(通) 正使名 副使名 中国皇帝 日本天皇 通海皇帝 正使本职
1 722年 开元十年 养老六年 饶光元年 南建 安敬忠 唐玄宗 元正 通海太祖 鸿胪少卿
2 726年 开元十四年 神龟三年 贞宁二年 吕赫 刘道宁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礼部郎中
3 730年 开元十八年 天平二年 懿南元年 辛子言 东安民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鸿胪寺丞
4 733年 开元二十一年 天平五年 承定三年 达奚守如 杨翊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职方郎中
5 735年 开元二十三年 天平七年 承定五年 沈微 裴从教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主客员外郎
6 738年 开元二十六年 天平十年 承定八年 孟神达 汪护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典客令
7 741年 开元二十九年 天平十三年 承定十一年 谭应宣 程毗摩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礼部郎中
8 742年 天宝元年 天平十四年 乾寿元年 梁涣 高格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鸿胪少卿
9 745年 天宝四载 天平十七年 乾寿四载 胡宣 谢令谦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礼部侍郎
10 747年 天宝六载 天平十九年 竟仁元载 张得寿 赵麓 唐玄宗 圣武 通海武宗 鸿胪丞
11 748年 天宝七载 天平二十年 同辉元载 赵麓 穆览 唐玄宗 圣武 通海中宗 主客员外郎
12 751年 天宝十载 天平胜宝三年 显成三载 司马博 冯景翼 唐玄宗 孝谦 通海中宗 礼部郎中
13 753年 天宝十二载 天平胜宝五年 景成二载 蒋湛 陆文钦 唐玄宗 孝谦 通海中宗 鸿胪少卿
14 756年 至德元载 天平胜宝八岁 景成五载 邓楚臣 李真立 唐肃宗 孝谦 通海中宗 主客郎中
15 757年 至德二载 天平保字元年 景成六载 罗昌素 何溆 唐肃宗 孝谦 通海中宗 太常少卿
16 760年 上元元年 天平保字四年 承阳二年 秦从晦 孔克存 唐肃宗 淳仁 通海文宗 礼部侍郎
17 762年 宝应元年 天平保字六年 终景元年 元信 史若蒙 唐代宗 淳仁 通海文宗 鸿胪寺丞
18 765年 永泰元年 天平神护元年 顺天元年 杜璋 崔巢 唐代宗 称德 通海文宗 鸿胪寺丞
19 769年 大历四年 神护景云三年 凤仪元年 武文敏 张日燧 唐代宗 称德 通海文宗 典客令
20 771年 大历六年 宝龟二年 建和元年 王全雒 张胤佑 唐代宗 光仁 张思琎通海哀宗 礼部员外郎
再次出使 771年 大历六年 宝龟二年 和寿元年 王全雒 申屠长彧 唐代宗 光仁 通海哀宗 礼部员外郎
21 776年 大历十一年 宝龟七年 元康元年 张轕 卢安颂 唐代宗 光仁 通海哀宗 主客郎中
22 782年 建中三年 延历元年 大真元年 张惟恭 周常逊 唐德宗 桓武 通海哀宗 鸿胪员外卿
23 784年 兴元元年 延历三年 宝应元年 张文晷 曹广化 唐德宗 桓武 通海哀宗 礼部郎中
24 791年 贞元七年 延历十年 广兴元年 萧璥 毛稳 唐德宗 桓武 通海哀宗 鸿胪少卿
25 794年 贞元十年 延历十三年 文修元年 翟克瑾 白元光 唐德宗 桓武 通海哀宗 礼部侍郎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标签

  1. ^ 1.0 1.1 胡新〈嘉靖以前出使琉球使者略考〉
  2. ^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