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 编辑

我当然知道支持西藏和西藏独立意思有所不同,但是示威人士中,全是支持西藏独立吗?以达赖为首的中间派早在20年前就已经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改为高度自治了。想必里面一定有不少人是同意达赖喇嘛的主张的吧,这样您的修改是否不太合适?—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4月11日 (五) 17:17 (UTC)

和也是个问题,不过我真的觉得就是这样写支持“西藏独立人士”的话,不是严谨。为何不用另一位用户建议的“自由西藏支持者”,对应英文里面的“FREE TIBET”,我觉得算是翻译得最好的了。—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4月12日 (六) 04:36 (UTC)
你都说这是他们喊出的口号,并不是说我们维基也认为西藏不自由啊。人家说出的东西原话照录是应该的吧,至于是否这样就由读者来判断啊。另外,如果你觉得“西藏独立”和“西藏自由”都不准确的话,最好就用其他准确的说法,或者与其他维基人讨论一下,不要明知道不准确都用上了。—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4月12日 (六) 05:01 (UTC)

Portal:汉字文化圈 编辑

你好,我创立了Portal:汉字文化圈,内容包括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的传统文化、历史、饮食、节日等,看见你有编写中国和日本文化、历史相关条目,现诚邀你加入,如果你有意加入,请在Wikipedia:专题/汉字文化圈#参与者签名。

加入后在用户页加上以下用户框: {{User Wikiproject Sinosphere‎}}

 此维基人是汉字文化圈专题的参与者。



请支持本专题,如果可以请向其他维基人宣传此专题,谢谢--Ws227 (留言) 2008年4月24日 (四) 12:35 (UTC)

汉字文化圈Skype讨论室 编辑

我开了一个中文维基汉字文化圈Skype讨论室,如果你有Skype,可以随时加入,请看以下模板

汉字文化圈@
SKYPE
假如你有使用Skype3.0,欢迎加入中文维基汉字文化圈讨论室,与大家交流。



--Ws227 (留言) 2008年4月24日 (四) 12:35 (UTC)

Airén 编辑

I don't have a Chinese editor on this computer, so I have to respond to this in English. The bot is treating Airén and Airen the same. Someone added Airen to the Chinese page since that's the pinyin, which was fine as the English page does not exist. The bot however, followed the links and happily added all of the links on the other pages. I'll ask the developer whether that is intentional (since some languages mix them up) or a bug. Thanks for fixing the pages. --Vina (留言) 2008年4月27日 (日) 18:22 (UTC)

关于三国起源 编辑

有空能否看一下三国的对话页,有一位用户和我争论三国开始。现在暂时有定案了,但不知是否正确。在下希望能多方讨论,这样也比较好,谢谢。--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08年4月30日 (三) 16:11 (UTC)

历史疑问 编辑

敢问大哥,你的定论有历史根据吗?想必你对自己的学问、知识很有信心,但是,在历史上、政治上,蒙古与满州是不同的系统,请尊重蒙古高原的历史,不要把大中华的北狄历史冠在蒙古上。谢谢。


射雕英雄传只是小说吧,大哥。蒙古历史条目里不是有个清朝藩属时期吗?那就是敝人输入的,但那并非只是本人的意思,想必你也知道。从女真称霸到蒙古统一(1125年-1206年)蒙古也不过是向女真进贡之类的,并无直接统治,就像当年吐番称唐朝为帝的那段时间一样(641年-670年),不能称当时的西藏为唐朝时期吧。依照你的理论,这段时间顶多只能算是"金朝藩属时期"吧!但是这也太牵强了,因为金朝也未在蒙古高原上设置行政区。

欢迎参与本期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编辑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5月16日 (五) 06:56 (UTC)

坂本龙马 编辑

谢谢你的提醒。我所加入的内容是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慢慢写出来的,在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来源有二:

  • 龙马堂http://homepage2.nifty.com/ryomado/
  • 図解雑学 坂本龙马 (図解雑学シリーズ)/出版社: ナツメ社 (2003/11) / ISBN-10: 4816335579 / ISBN-13: 978-4816335570 / 発売日: 2003/11

我虽然使用维基已经好一阵子了,但是在编缉方面还很生疏,还请前辈多多指导,谢谢。 Weberwang (留言) 2008年5月20日 (二) 03:06 (UTC)

新条目推荐不通过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8年8月21日 (四) 08:16 (UTC)

刻意 编辑

为何取消我的编辑?--刻意 2008年8月23日 (六) 20:46 (UTC)

关于Sixxs.org 的后缀是使用IPv6自动变的,我也没有办法。“英明领袖”我找个链接好了。--刻意 2008年8月23日 (六) 21:12 (UTC)

你不做修改却蛮横的取消我所有的编辑。对于你的固执和死脑筋真的无语了。--刻意 2008年8月24日 (日) 16:35 (UTC)

新条目推荐不通过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 小小爱因斯坦系列DVD对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育有益还是有害?(扩充自荐,主要来自英文翻译)--蒙人 ->敖包相会 2008年8月23日 (六) 00:20 (UTC)
    • (+)支持火星蜥蜴TALKBLOG 2008年8月23日 (六) 01:28 (UTC)
    • (!)意见问题太主观了。窗帘布王子 (留言) 2008年8月23日 (六) 03:53 (UTC)
      • (:)回应结论才主观。问题并没有暗示什么结论,为什么会主观呢?--蒙人 ->敖包相会 2008年8月23日 (六) 04:43 (UTC)
    • (+)支持黑暗魔君 2008年8月23日 (六) 20:01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08年8月23日 (六) 20:15 (UTC)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8年8月25日 (一) 08:28 (UTC)

有关Image:Hfa.jpg 编辑

您的提速删理由并不符合速删守则,但若果您所言属实,我建议您提报图片存废讨论。—J.Wong 2008年9月9日 (二) 08:12 (UTC)

拜托关于三鹿事件的条目了 编辑

本来我也想在今晚弄好那个条目,但是由于明天早上不得不早起,所以现在不得不下线了,要是版权争议弄清楚,而您有有空和方便的话,请随时编写其临时页面吧。谢谢了。—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9月12日 (五) 18:59 (UTC)

Re:如何确认马甲(傀儡)? 编辑

有些经常创建傀儡的人在傀儡用户名和编辑风格上都看得出来(例如User:影武者的傀儡),但也有些不能肯定,如有需要可以去元维基申请check user,也可以先跟其他管理员讨论--Ws227 (留言) 2008年9月15日 (一) 03:15 (UTC)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南韩关系” 编辑

“Mongol”网友,您好。我是用户名为“自由华夏”的人。

你把我所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南韩关系” ‎删掉了。理由是:“错误命名:全称和简称并列”。

但实际上,这个词条名,就是我从“英语维基百科直译过来的。

英语维基百科上与之相关的词条名为“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outh Korea relations”,该词条名实际上就已经“全称和简称并列”了。

再者:我记得维基百科里面没有“不准全称和简称并列”的条款吧… …

退一步来说:就算我所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南韩关系”词条名有误,你也不用把“中韩关系 (消歧义)”也给删掉吧。要知道,编辑条目也是蛮辛苦的。呵呵。

——自由华夏

移回就可以了,有人可能会这样搜寻的话就保留重定向吧--Ws227 (留言) 2008年9月23日 (二) 16:08 (UTC)

后续处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关系”如何? 编辑

原因在于:如果定位“中韩关系”,那么在“类别”中就会出现如下表述:

  • 中华民国与大韩民国关系
  • 中韩关系
  • 中韩友好城市列表

如此一来,将“中韩关系”与“中华民国与大韩民国关系”相并列,似乎有点别扭。

我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关系”设为主词条,不知你意下如何?


引用:

不同条目的名称在同一类别中有不平衡的命名并不奇怪。具体使用哪个选择主要是以在中文世界中哪个使用得更多为考量。--蒙人 ->敖包相会 2008年9月24日 (三) 04:13 (UTC)


回复:

在中文世界里,“韩国”用来表示“大韩民国”的频率远远多于用来表示“战国韩国”的频率。

但是维基还是将“大韩民国”设为了词条名。

所以,我觉得从客观和严谨的角度来说,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关系”为词条名更恰当。

你好啊,你吃了么? 编辑

最近和其他维基人谈及你的用户签名来着,后来我说是蒙古人,而不是蒙(一声)人。对了你懂蒙语么?--用心阁(对话页) 2008年9月29日 (一) 06:15 (UTC)

:)--用心阁(对话页) 2008年9月29日 (一) 16:13 (UTC)

求助 编辑

蒙人你好,请问你还在硅谷吗?假如在的话能给我写封信吗?有一些事情需要帮助。--Wing (留言) 2008年10月14日 (二) 09:00 (UTC)

wing (dot) philopp (at) gmx (dot) de--Wing (留言) 2008年10月14日 (二) 16:20 (UTC)

Re:中文维基百科按照汉语发音排序 编辑

虽然改为汉语发音排序是没问题,但那些是翻译自外语的条目,而在某些分类上用日语拼音比较好。小希~* (留言) 2008年10月18日 (六) 00:57 (UTC)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编辑

条目中的朝鲜语片名和外部链接中的电影海报不同,请问哪个才是真正的原始片名?--Ws227 (留言) 2008年10月24日 (五) 14:19 (UTC)

关于在命名常规方针中“名从主人”的内容 编辑

此一方针提案正在讨论并投票表决中,望能拨冗至Wikipedia:投票/是否在“命名常规”方针中增补进“名从主人”的内容了解其内容并积极提供意见,谢谢。--治愈系的小琛儿(探病去)(病历表) 2008年12月5日 (五) 18:33 (UTC)

请支持新条目候选 编辑

我在一月九日自荐哪一间教堂香港开埠以来第一间基督教教堂

请投票支持! 多谢!

谢谢您的协助,此留言可以直接删除。 —Yym1997 (留言) 2009年1月10日 (六) 16:46 (UTC)

请投票支持 编辑

1月30日新条目推荐候选,我发问‘香港哪一间政府机构的徽志是“天鸟般的红丝带”呢?
请投票支持
阅后可删除此留言
多谢!—Yym1997 (留言)



蒙古历史二讲 编辑

蒙古历史那篇的历史,不是单纯蒙古的历史,而是蒙古高原上的历史。想必你也知道,所以在这次的改版里,你没有在时期后面加上那可笑、又教条式的世纪。我研讨历史的时间虽然不常,但我知道历史正义。你的想法我大至猜得出(如果不是我道歉...),既然有契丹时期,那么灭契丹的女真应该也会有一段历史便是。但这观点错了,女真虽然兴起于12世纪初,但灭契丹大约在1125左右(没错吧)。接下来又积极经略中原,又于1127年把宋逼入江淮以南。但1148年(或者是1146年.年代因史书版本而有异)征讨蒙古不利,1123年开始金建立起边缘堡(既金长城)抵御蒙古。你或许会说(也或许不会)1170年也速该死后的真空期,金应该会介入,那你就错了。蒙古部衰退后,兴起的是克烈部。而非金朝政权。另外,契丹时期的由来是,契丹曾于蒙古高原上建立西北招讨司,而女真没有。


续...


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做合理的怀疑,因为我看到你的言论与用语,比如说1206年那一段历史,明明早统一蒙古,才被称成吉思汗。但你在后面却加什么统一蒙古地方???不是很矛盾吗???好像说上尊号后才统一蒙古???好吧...我先说我的怀疑,你是否是读共产党版本的历史长大的中国人???彼此都是搞历史的(这是你们的大陆用语吧,多多了解各地或外国的想法吧,别执意喝共产党的思想,这样的话,对我们学历史的都是好的),别成见于某一言论,我那么久才再度大动作改蒙古历史的篇幅,是因为我这期间去寻找史料。我只求历史正义,历史绝不是政治的副产品。

蒙古历史三讲 编辑

先说声抱歉,是关于签名的事

蒙古于乃蛮部被灭后,真的就是统一了。因为接下来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如果没统一蒙古,会冒这么大的危险吗?是吧。所谓女真统治蒙古,不知道是我读太少还是你的资续有误。女真忙着灭契丹与宋,又压制高丽与西夏。这些都有史料与历史专书可以看到,但是使蒙古臣服,我大概只能从王罕部与乞颜部(既蒙古部)之间的斗争中,金朝有从中调和,但那只是分化蒙古罢了,并不是统治的证明。当年杨坚也分化了突厥,又可以说是统治突厥吗?契丹灭亡后,在西域建立起西辽,女真既然统治蒙古,那为何不灭西辽?

还有,用世纪作历史的时代分期,是没有人做的。承先启后?这不就像古代历史家再玩弄历史一样吗?不是信史的历史,不如无史。如果不听劝我也没办法,问问你的历史老师吧。本人我是学历史的,所以懂一些历史容忍度,弹市太偏激就没办法接受了。如果想说服我有女真时期,那就把女真统治蒙古高原的史料给我看,网络的也可。

历史与现今政治扭曲 编辑

你的观点,老实说我最初的时候看不懂。但想了很久后,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了。你所谓的征服蒙古地区,没猜错的话,应该是被现今政治的行政区划所影响。的确,女真是统治内蒙古东部,西夏是统治西部。如果以此观点来说,统一蒙古的确是在称成吉思汗后的事。

但是有这种观点的人,只能说历史知识太肤浅于字面上或在启蒙时期被误导。僚解这段历史的学者都知道,民族分布有了很大的改变(关于民族问题.如有问题.我愿意再发一篇文来说明),契丹被女真灭后,其人种仍居住在东蒙古,这在女真的史料中可看出。那东蒙古在那时还是可以称蒙古地区吗?注意,蒙古是灭了西夏与女真。那时候还不是蒙古的领土,千万不要有那种长城以北皆蒙古的观点。蒙古汗国时代(尚未入主中国)后期是有"扩张"。那里的地区后来也变成蒙古的势力范围,这可在日后蒙古退出中原舞台后占领的区域看出。契丹最后在元朝时融入成蒙古的一部分。但那是后面的事,蒙古诸部(此指未统一前的诸部.非指元朝灭亡后的诸部)的确在乃蛮部被灭后,就统一了。之后的扩张地区,有的后来成为蒙古的势力范围,如卫特拉(西蒙古.今日的北疆地区)就是如此,但13世纪时,那里是蒙古的范围吗?好好想想吧。文章我这是最后一次改,你还是想改回去的话,就去改吧。我认为你真的需要去读外国的史学名著,多增加自己不同的观点,别只读共产党版本的史书,这对于一个史家来说,是很大的缺憾。


历史认知 编辑

先说好,在美国读不能代表一切,这不过说明你家比较有钱而已。真不知道要怎么说,蒙古尚未形成,就有了蒙古地区??你以为是意大利吗?中国这个称呼也是如此。就是因为中国向南扩张,当今的两广地区才会成为中国地区的一部分,这点应该懂吧?不懂也没关系,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春秋时期,中国的概念只局限于中原一带,南部的是百越地区,直到很后面的时候,据我有的资料显示,广西西部直到明代才直接统治,由此可见,江南一带的开发速度缓慢,开发区也集中于长江一带。故中国地区并非在一开始就是用于华南地区甚至华中地区,而只觉限于华北一带。你想想看,公元前3世纪世纪的汉人会说:“南方的荆蛮一带为中国地区。”这不是大笑话吗?

用这个例子,蒙古地区也是这样发展的。你也想想看,12世纪的女真人会说:“我国的横临府一带为蒙古地区。”这不也是大笑话吗?横临府可是契丹人的首都阿,哪来的蒙古地区。依照历史资料,当时的蒙古一词,是从铁木真所属的孛儿只斤氏的部落发展出来的,横临府尚未被统一后的蒙古兼并,哪来的蒙古地区说。你的历史知识,我现在真的不敢奉陪了,你太强大了,Mongol大哥。希望你的历史认知不要传给下一带,别在误导中国人了。

认知上 编辑

老实说,你对你自己的见解有一定信心,我也不必多费唇舌了.

蒙古高原一词.中国人在那时是不用的.此名词是欧洲人之发明.因蒙古人盘据而称之.既称为"蒙古利亚". 中国人不称蒙古高原.取而代之的是大漠一词.我看你是否从小因为读简体字.所以都看不懂中国古代的繁体史书? 而没有读当时的地理志?

中国在古代没有"地理学"的概念.顶多只懂的山河海等基础名词.无台地.高原等地理学名词.哪来的蒙古高原呢? 你的错误地方在于把现代的名词纳入古代.时空可不要搞错了. 就像日本在汉代称倭.不能称之为日本.宋代称韩国为高丽.不能称之为韩国.虽然都指同一地方.但是不能把时代搞错. 这是历史家绝对不能犯下的大错.决不能嫌这样很麻烦.不然.不够格称为历史家.

最后.我不知道你哪来的自信.不知道是我没说清楚.还是你不适合作历史家.只适合作一知半解的乡村学者?

无蒙古高原.哪来的蒙古地方呢?你不要把维基百科的意思搞错了.现代的问题是.蒙古地区的范围.大致上是元朝北退后才形成.此名称学说则是近代的西方地理学者称呼之.结合以上观点.宋朝时哪来的蒙古地区?

名词应用 编辑

历史就是不断的激辩古代史料行程的共识才有意义。蒙古高原一词、还是东北亚高原。都是不行适用的,因为我们写的前后文为古代的蒙古。

至于,敏感的"中国"一词,你所主张的内容。我虽然不能认同,因为本人是小中华主义者,就是大理部分只能称东亚史而不能称中国史。而女真部分,则应为征服王朝论来解释,要把女真始纳入满州史还是中国史,都是还在争议的问题。

中国的定义,有人认为是传统中华地区(既华中、华北、华南),也有人认为是现代的大中华地区(既继承满州帝国版图)。 前者为历史学家所接受,而后者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政府所接受。 就看你用什么定义来看了。

外兴安岭 编辑

趁机、强迫都是主观形容词、以中国中心的,毫无必要在百科上—Begantrue (留言) 2009年5月9日 (六) 05:28 (UTC) 已经说了趁机、强迫都是主观形容词,说一国战乱另一国趁机如何如何就有趁火打劫之意,说俄国强迫清国,就已经有主观立场判断,删除带偏见的或有争议性形容词,争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Begantrue (留言) 2009年5月10日 (日) 03:49 (UTC)

诚邀 编辑

本人正被提名成为管理员,诚邀阁下至此页投票或发表意见。感谢。—Frankou (留言) 2009年5月20日 (三) 12:2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