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艾塞克斯号航空母舰

艾塞克斯号航空母舰

编辑
艾塞克斯号航空母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一时之间不知如何说起,好吧。

简而言之,我已经搜集了所有我能找到的CV-9资料,将其战史完整重编(对照历史的话,会发现旧版本有不少错漏。原来几年前的我文笔是这样的喔......呵呵),并校对数次(相信会有疏漏,因为半夜了,明天我会再改改)。有兴趣于军事的,可详细阅读,想必有一翻趣味(编写时我也获益良多);若然没有兴趣、又觉得这些所谓的长篇大论很闷,那么就只读引言、图片及结尾,就可以了。

参考以往是只用DANFS及少量其他资料,显然不足。(当然,再加上我的拙劣演译,明明拦截成功也变成拦截失败了。)现在主要参考如下:

  • 二战战史,以Samuel Eliot Morison的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这十多册的钜著,算是经典了,贯彻所有美国海军于二战的行动及作战。作者是美国海军史家,其参考资料既有当时各舰的服役报告、战后的发现、访问指挥官(海尔赛等);亦有日方的服役报告(尤其是后期战史),故此可相对中立,且为一手之事实,亦可与各战事的条目相互引证。(一边写还一边发现现有条目的不足,但我没力气了......)由于引用模版(harvnb)无法分别诸多册数,故此采用英文维基的折衷方法(已经是年前的事,至今我仍看不到harvnb有加上册数功能),将Morison的姓氏加上一画,以方便引用连结。
  • 同时,二战用了几个外部网页,尝试重建当时TF38及TF58的组成。毕竟分队去向就是航母(于此条目即CV-9)去向,好好重建的话,自然能排列出较准确的战史。
  • 朝鲜战争以往主要采其一手服役报告。一手服役报告往往是身陷其中,未必准确,亦未能反映朝鲜战争的大图像。所幸在大学图书馆找到Malcolm W. Cagle的The sea war in Korea,完整论述了朝鲜战争的美国海军作战,且可与各舰解密的服役报告互证。(这位学者本身就是海军出身,后来升到少将,还有份编辑越战的美国海军战史,好像是什么A naval story之类。有一篇是专论TF77在越战战史,这我有(也会)用到参与越战的艾塞克斯级条目。)
  • 朝鲜战争以后,因为不是大战,没有专论书藉,所以内容显然不及前两者丰富。大致上是使用Navsource、老兵网页及Turner出版社的书(可用度一般,主要是日期参考,详尽内容还是要1960年的Cruise book或其他网页)。navysite.de与gonavy.jp是另外两个很好的参考资料,有这两个才可重建朝鲜战争后艾塞克斯号的出入、所载航空团、所往何处,亦可互证(gonavy.jp在60年代的纪录显然较navysite.de好,可惜仍要加上Turner那本书方才完整)。至于DANFS就不要提了,如非必要(或懒惰不用navsource)我是不会用到的。在DANFS,1960年后艾塞克斯号的历史是一片空白,不知是否因为猪湾事件,几乎所有找到的官方材料,都没提及艾塞克斯号的参与,反而是老兵组织自己写了出来;前面二战朝鲜战争的也是太简短。

目标特色,评审完毕前最好不要提名。愈长的条目出错机会愈高。未来(如有时间的话)我会逐条艾塞克斯级整理(其实不少都是要重写,不过多寡就视资料及舰只历史而定。有些只是小改也可了。),希望在年半后毕业前完成。跑题一句,其实暑假我尝试重写列星顿号航空母舰 (CV-2),不过因资料不足卡了在第十五号舰队问题演习(Fleet problem XV)。若果无法到美国去一看当时的Action report,重写就无望了。历史往往要新资料及证据出现,方可更完整。我相信艾塞克斯号已经基本完整,不会有大幅更动(除非某天Wikileaks突然关心了这些),但始终写只是一半苦功,改是另一半,还望诸位多多指教。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1日 (六) 16:0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11日至2011年1月11日

内容与遣词

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因为格式手册上对于度量衡是以公制为主,如果真得有困难,可以商量看看怎么办,即使不使用公制也可以讨论。-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2:55 (UTC)[回复]
我倾向将模版保留美制的,一者是要保留设计时所使用的数据,准确度较高,转换后数据反而有机会出现误差。二者,转成公制本意是为了更可读,在大部情况都是适用的;但若将模版内容转换,零碎的单位反而更难看,总觉得无助理解。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4:46 (UTC)[回复]

如果其他用户没有提出类似的意见,那就维持你原先建立的型态,统一格式就好。-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6:29 (UTC)[回复]

刚刚又有疑问:内部链接是否/可否适当地增加?一直以来,我自己标准是只用一次,不作重复;但由于正文颇长,有些时候只连结一次,反而显得太少(尤其是部分航空母舰及人物,只在注脚处有连结)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7:56 (UTC)[回复]

  • 我自己是视内连重要度,以人名来说,假设这个人物很重要,但到条目很后面才再提一次且较鲜为人知(举例来说,希特勒大家都知道是在指阿道夫,而不是他父亲,这我就不会再设置),我就还是会设内连,意见仅作参考。—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10:37 (UTC)[回复]

还是尽量只设一次好了。刚作了一次最后重检,明天我会离开香港到武汉几天,届时无法回复同行评审,不过评审期结束前我就会回来,期间请耐心等待。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1月3日 (一) 03:42 (UTC)[回复]

评审即将完结,感谢各位。明天提特。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1月11日 (二) 12:18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

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