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管理员解任投票/Shizhao/第4次/4月3日

博约没有转去词典,是因为发现了侵权-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4月3日 (六) 12:33 (UTC)

  1. 关于三峡工程,请User:Shizhao阁下查看下条目历史记录,是否能回忆起回退原因?Emcc83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12:54 (UTC)
  2. 另请User:Shizhao阁下提供与user:Imaxy交流的证据。
Emcc83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12:54 (UTC)
  • (-)反对:刮人胡子前请先刮干净自己的胡子,把规则搞清楚再来谈检举别人。举博约这条来说,其他用户建议的是移动到维基辞典,对于维基百科来说维基辞典其实是个外部资源,因此在百科本身条目的确是等同该被删除,书生兄的处理方式跟其他人建议的并无不同。连这种事情都可以拿来当作文章,针对性太强了吧?—泅水大象 讦谯☎ 2010年4月3日 (六) 11:30 (UTC)
  • (+)支持:谈问题,要凭事实,讲道理。以“一颗鸡蛋迷魂的文法”二手且不入流。Elmer (留言)禁口为中,囚玉为国。 2010年4月3日 (六) 11:56 (UTC)


请其他管理员协助复查,博约是否被挂过侵权模板。Emcc83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13:37 (UTC)
博约这个条目是在删除检讨中被提删的,结论是移到辞典。在这边删除当然是合理的。再来发现了侵权,所以不贴到辞典当然也是合理的啊。难道要故意把侵权内容贴到辞典再让辞典管理理去删?--ffaarr (talk) 2010年4月3日 (六) 13:40 (UTC)
这是挑骨头吧--Johnson Lau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20:07 (UTC)
  • (!)意见仔细看了罢免方针和理由和讨论页。整体而言我赞同三峡工程和赵长青两个例子shizhao有疏失。不过提出的这些案例之中,除了被删者搞错删除理由的西环南路之外,没有一项是发生了之后先去留言跟shizhao沟通讨论的。这并不符合罢免方针中的“在这段时间里当事人之间应该尽量沟通”这样的精神。--ffaarr (talk) 2010年4月3日 (六) 14:08 (UTC)
返回到项目页面“管理員解任投票/Shizhao/第4次/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