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区

三芝區位於臺灣新北市西北部

三芝区台湾话Sam-tsi-khu巴赛语:Shiokuirun),旧称“小鸡笼社”,后称“三芝”,得名自清代行政区名“芝兰三堡”,前身“三芝乡”,位于中华民国新北市西北部,北邻石门区,西北滨台湾海峡,西南连淡水区,东南连金山区台北市北投区,是第7、8、9届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的故乡。

三芝区
Sanzhi District
旧称:小鸡笼社
市辖区
三芝区位于新北市内西北部
三芝区位于新北市内西北部地图
三芝区官方图章
三芝区徽
三芝区位置图
坐标:25°14′12″N 121°31′31″E / 25.2367°N 121.5253°E / 25.2367; 121.5253
国家 中华民国
上级区划新北市
下级区划13254
政府
 • 区长赖小萍三芝区区长列表)
面积
 • 总计65.9909 平方公里(25.4792 平方英里)
海拔300 米(1,000 英尺)
人口(2024年5月)(9,806户)
 • 总计22,074人
 • 排名20
 • 密度335人/平方公里(866人/平方英里)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邮递区号252
户政资料代码65000210
毗邻石门区金山区淡水区台北市北投区
网站http://www.sanzhi.ntpc.gov.tw/
Sanzhi District
汉语三芝区

由于气候温暖且雨量丰富,在日治时期即有盛产米、茶、甘薯及各种蔬果等农作物。经济产业以农业为主,现则主要生产茭白笋、西瓜与箭竹笋等蔬果[1]。每年春季举办的赏樱活动,为三芝区之盛事[2]

历史

编辑

清代以来属“芝兰三堡”,日治1920年在当地设庄(相当于今日的)时,取前者之名设立三芝庄,隶属台北州淡水郡,战后改为台北县三芝乡。2010年因台北县改制直辖市,改为三芝区至今。

地理

编辑

概况

编辑

三芝区位大屯火山群西北斜面,地势由西北部向东南升高,昔日火山喷发之熔岩流向三芝石门交界之麟山鼻,形成特殊的岬角海岸地形。三芝的阶状台地有圆山顶、二坪顶(三层台地)、车埕等,特殊的梯田景观,被登录为台湾北部地景保育景点。[3]

三芝海岸长度约7.3公里,麟山鼻至沙仑湖为岩砂混合岸砂岸,潮间带宽广,俗称“咾咕”的藻礁为三芝的特色之一。[4]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16,600—    
1986 16,821+1.3%
1991 17,234+2.5%
1996 20,159+17.0%
2001 23,027+14.2%
2006 23,575+2.4%
2011 23,319−1.1%
2016 23,369+0.2%
2021 22,357−4.3%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根据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3年底三芝区户数约9.8千户,人口约2.2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埔坪里与八贤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7,097人与330人[5]

政治

编辑

历任首长

编辑

日治三芝庄长时期[7]

就任年 日本纪年 姓名 单位名称 官职名
1920 大正九年 戴贤挺 淡水郡役所三芝庄 庄長
1925 大正十四年 曾石岳 淡水郡役所三芝庄 庄长
1929 昭和四年 卢根德 淡水郡役所三芝庄 庄长

三芝乡长时期

届次 姓名 备注
官派 卢根德
乡代选出 张均田
1 洪金卑
2
3
4 张弓长
5 杨彩南
6
7 江庆荣
8 花村源
9 任内逝世[8]
江庆荣 补选
10
11 花村祥 前乡长花村源胞弟[8]
12
13 李明灿
14 花村祥 前乡长花村源胞弟[8]
15

三芝区长时期

任次 姓名 备注
1 施得仰
2 林克文
3 林庆丰
4 王立文
5 赖小萍

区政组织

编辑

三芝区公所新北市政府在三芝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新北市政府。区长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4课2室等6个内部单位及1名人事管理员[9]

行政区

编辑

现今三芝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三芝庄属台北州淡水郡[10]:66、71。三芝庄辖旧小基隆、新小基隆、锡板、后厝、土地公埔、北新庄子等6个大字[11]。1946年,改为“三芝乡”,属台北县淡水区[10]:73。1950年,裁撤区署,三芝乡改直隶于台北县[12]。2010年,台北县改制为直辖市,三芝乡改组为市辖区“三芝区”,隶属新北市。三芝区的行政区划辖有八贤里、埔头里、古庄里、新庄里、埔坪里、茂长里、横山里、锡板里、后厝里、福德里、圆山里、店子里、兴华里等13个里,共计254邻[13]

警政消防

编辑
警政
消防

立法委员

编辑

文化

编辑

文化资产

编辑
  • 三芝新庄里石沪
位于三芝区新庄里蕃社路31之1号八仙宫附近沿海,乃北台湾稀有保存尚属完整之石沪。由卵石堆砌而成,形状如两半圆形结构,右侧部分较为完整,2013年公告为新北市历史建筑。[14]
  • 三芝三板桥
 
三芝三板桥
三板桥乃清道光初年同安人林永出资所建之大屯山区过溪桥梁,砥溪中巨石分三段石板架设而成,名三板桥。于圆山村与店子村之间,为昔日居民往来重要路桥。由当地大屯山安山岩石条为材料,三个桥墩四个桥孔,桥墩可见井字排列之构造,为新北市市定古迹[15]
  • 淡水三芝八庄大道公轮祀
村落庄头聚集之民俗信仰活动,九年一轮无庙有像,历史超过二百年不曾间断,1892年马偕博士著作中曾记载与此活动相遇。活动方式异于他处,地域性特色浓厚,深具文化性,登录为新北市文化资产[16]
  • 亦宛然掌中剧团布袋戏
李天禄之父许金木遂拜许金水为师,许金水乃福建布袋戏老师父陈婆的得意弟子。许金木后自组戏团名为“华阳台”,李天禄9岁从父习艺,1931年组团,以掌中戏偶“宛然若真”之意而取名“亦宛然”。民国73年李天禄开全台首例,带领“亦宛然”的师父,投入板桥莒光国小的布袋戏薪传工作。亦宛然掌中剧团包含南管布袋戏、北管布袋戏,其手工艺雕刻,偶衣刺绣精致,在李天禄与李传灿父子一脉薪传下,成为台湾代表性技艺优良的布袋戏团。[17]

教育

编辑

大专院校

编辑

国民中学

编辑

国民小学

编辑

图书馆

编辑

交通

编辑

公路

编辑

公车

编辑

公共自行车

编辑

未来

编辑

轻轨

编辑
新北捷运

旅游

编辑
 
三芝贝壳庙
 
源兴居

三芝游客中心暨名人文物馆

特产

编辑

图片集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来源
  1. ^ 施添福 2013,第154页.
  2. ^ 施添福 2013,第154-155页.
  3. ^ 新北市三芝區公所《認識三芝 地理環境》.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9). 
  4. ^ 臺灣北部地景保育景點登錄點列表. 农委会林务局. [202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5. ^ 幸福人生-人口計算機.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202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台湾)). 
  6.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统计月报. 2020-02-10 [2020-05-13].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中文(台湾)). 
  7. ^ 中研院台史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 [2015-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8. ^ 8.0 8.1 8.2 《傲人的紀錄》楊彩南、花村祥各當4屆鄉長. 自由时报. [202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9. ^ 公所簡介-組織系統. 新北市三芝区公所.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戴宝村等编纂. 肆·政事志. 《三芝鄉志》. 台北县: 台北县三芝乡公所. 1994 (中文(台湾)). 
  11. ^ 施添福 2013,第148、156-157页.
  12. ^ 施添福 2013,第148页.
  13. ^ 鄰里資訊. 三芝区公所. [201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14. ^ 三芝新庄里石滬.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15. ^ 三芝三板橋.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16. ^ 淡水三芝八庄大道公輪祀.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17. ^ 亦宛然掌中劇團.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18. ^ 罗倩宜. 中鋼承建淡海輕軌案 107年完工. 自由时报. 2014-12-10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19. ^ 三芝農村文化體驗館開幕 走進農村與藝術交織新北秘境. 自由时报. 2023-12-26 [201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2). 
书籍
  • 戴宝村等编纂. 《三芝鄉志》. 台北县: 台北县三芝乡公所. 1994 (中文(台湾)). 
  • 施添福等编纂. 第五章·三芝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六·臺北縣》.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3. ISBN 978-986-03-7769-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