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縣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5月19日) |
劍川縣(白文:yit-dut,IPA:[ʑi31 tu31])是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劍川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全縣面積2238平方千米,2020年總人口16.0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金華鎮。白族占總人口的89.25%[6]。劍川縣地處「三江併流」老君山片區腹地,地貌形態多樣,有著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2023年3月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
劍川縣 | |
---|---|
縣 | |
劍川縣(紅色)在大理州(粉色)和雲南省的位置 | |
坐標:26°32′01″N 99°54′20″E / 26.53361°N 99.90556°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
政府駐地 | 金華鎮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縣委書記 | 李增堂[1] |
• 縣長 | 張韜[2] |
面積 | |
• 總計 | 2,238 平方公里(864 平方英里) |
海拔 | 2,195 公尺(7,201 英尺) |
人口(2020年)[3] | |
• 常住 | 160,471人 |
• 密度 | 71.7人/平方公里(186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48,528人 |
民族 | |
• 民族比例 | 白族89.25% 漢族3.88%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白語劍川方言[4]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671300 |
電話區號 | 872 |
車輛號牌 | 雲L |
行政區劃代碼 | 532931 |
氣候 | 南溫帶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13.1 ℃ |
• 年降水 | 572.7毫米 |
• 年日照 | 2562.1小時 |
國內生產毛額(2021) | ¥65.96億[5] |
毗鄰 | 東:鶴慶縣 南:洱源縣 西:怒江州蘭坪縣 北:麗江市玉龍縣 |
網站 | 劍川縣人民政府 |
主要參考資料:[6][7] |
歷史
編輯劍川縣的劍湖出水口處發現有「海門口遺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雲南青銅文化的發源地。
劍川縣在西漢時屬益州郡,後屬雲南郡,東漢改屬永昌郡。唐六詔時稱「矣羅識詔」,後又稱「劍浪詔」。南詔時置「劍川節度」。宋大理國時期沿六詔時之舊制。元置「義督千戶」,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設「劍川縣」。元未改為「劍川州」,隸屬於鶴慶路。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為「劍川州」,隸屬鶴慶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屬麗江府。民國二年(1913年)再次改為「劍川縣」。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工委成功地在劍川舉行武裝暴動,打響了解放滇西北的第一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隸屬麗江專區。於1956年重新劃歸大理白族自治州。
地理
編輯位置面積
編輯劍川縣地處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邊緣,位於大理、麗江、迪慶、怒江四地州結合部。劍川縣東與鶴慶縣毗鄰,南和洱源縣接壤,西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交界,北同麗江市玉龍縣相連[6]。劍川縣位於東經99°33'-100°33',北緯26°12'-26°42'之間[6],東西橫距58公里,南北縱長55公里,總面積2,25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編輯劍川縣最高點是雪斑山主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為沙溪米子坪,海拔1,973米,縣城海拔2,195米[6]。
氣候
編輯劍川縣屬於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572.7毫米,年平均氣溫13.1℃,年平均日照時數2562.1小時,年平均霜期57天[7]。
劍川縣氣象數據(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4.7 (76.5) |
24.0 (75.2) |
27.2 (81.0) |
29.4 (84.9) |
31.4 (88.5) |
32.5 (90.5) |
31.1 (88.0) |
29.6 (85.3) |
29.0 (84.2) |
26.5 (79.7) |
24.1 (75.4) |
22.2 (72.0) |
32.5 (90.5) |
平均高溫 °C(°F) | 15.5 (59.9) |
16.8 (62.2) |
19.0 (66.2) |
21.3 (70.3) |
24.2 (75.6) |
24.7 (76.5) |
23.9 (75.0) |
24.1 (75.4) |
23.1 (73.6) |
21.5 (70.7) |
18.0 (64.4) |
15.8 (60.4) |
20.7 (69.2) |
日均氣溫 °C(°F) | 5.0 (41.0) |
6.7 (44.1) |
9.6 (49.3) |
12.5 (54.5) |
16.4 (61.5) |
19.2 (66.6) |
18.9 (66.0) |
18.3 (64.9) |
16.7 (62.1) |
13.5 (56.3) |
8.9 (48.0) |
5.5 (41.9) |
12.6 (54.7) |
平均低溫 °C(°F) | −2.9 (26.8) |
−1.2 (29.8) |
1.8 (35.2) |
4.9 (40.8) |
9.6 (49.3) |
14.9 (58.8) |
15.6 (60.1) |
14.8 (58.6) |
13.1 (55.6) |
8.5 (47.3) |
2.4 (36.3) |
−1.8 (28.8) |
6.6 (44.0) |
歷史最低溫 °C(°F) | −8.7 (16.3) |
−8.4 (16.9) |
−5.2 (22.6) |
−1.1 (30.0) |
1.1 (34.0) |
7.2 (45.0) |
9.4 (48.9) |
7.7 (45.9) |
3.5 (38.3) |
0.0 (32.0) |
−4.3 (24.3) |
−7.6 (18.3) |
−8.7 (16.3)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5 (0.22) |
8.5 (0.33) |
17.7 (0.70) |
17.7 (0.70) |
53.1 (2.09) |
111.0 (4.37) |
184.5 (7.26) |
155.3 (6.11) |
113.4 (4.46) |
60.6 (2.39) |
16.9 (0.67) |
4.9 (0.19) |
749.1 (29.49) |
平均相對濕度(%) | 58 | 56 | 57 | 62 | 65 | 74 | 82 | 83 | 83 | 78 | 71 | 65 | 70 |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9] |
行政區劃
編輯經濟
編輯劍川縣的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畜牧業生產條件優越。民間有很多木雕手工藝人,組成合作組織經營木雕製品。
2022年,劍川縣生產總值達68.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7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1.99億元,增長0.7%;第三產業增加值32.83億元,增長2.0%。三次產業結構為20∶32.1∶47.9。人均生產總值43,088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8,398元、12,564元。職工年平均工資117,459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8億元,人均1,813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63億元,人均12,980元。[11]
農業
編輯農作物種植常規的有水稻、玉米、大麥、小麥、蠶豆、馬鈴薯等。水果種植有梨、蘋果、李、杏、梅、木瓜、桃、柿子等。乾果種植有核桃、板栗、花椒等。野生菌類、中草藥資源也很豐富。
木雕產業
編輯木雕是劍川傳統手工業,在雲南各地有一定名氣。坊間有「麗江粑粑,鶴慶酒,劍川木匠天下走」的順口溜流傳。
木雕產品主要分為兩大種類,第一是房屋建築類,主要有白族民居中深受喜愛的格子門和斗拱翹角的各式樓、台、亭、閣、榭等。格子門多為浮雕,圖案有花、鳥、蟲、魚、龍、鳳、獅、象等。第二是家具類,主要包括桌、椅、茶几、屏風、衣櫃等,其中用青皮木為原材料製作而成的雲木大理石家具,堪稱家具中之上品。劍川的木雕藝術品曾作為外交禮品贈送國際友人。
人口
編輯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劍川縣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160,471人,城鎮人口48,528人(占30.24%),鄉村人口111,943人(占69.76%)。共有男性81,412人、女性79,059人,性別比為102.98。0—14歲人口共28,355人(占17.67%),15—59歲人口共105,272人(占65.60%),60歲及以上人口共26,844人(占16.7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共19,930人(占12.42%)。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13,973人,15歲以上的文盲有5,527人,占15歲以上人口的4.18%。[12][13]2020年末統計,劍川縣戶籍人口共有57,582萬戶、184,874人[6]。
民族
編輯劍川縣境內有白族,漢族,彝族、傈僳族、回族、納西族6個世居民族,共15種少數民族成分[6]。2020年末,全縣有少數民族177,706人,占總人口的96.12%,其中白族165,001人,占總人口的89.25%[6]。
文化
編輯文化
編輯- 本主文化,白族中存在本土宗教「本主」教,每年舉行迎本主的儀式活動。
- 阿吒力,佛教密宗「阿吒力」派在白族地區影響比較大,「阿吒力」為梵語音,意即「智者」,「師者」,是阿吒力經典、文化藝術的傳承者。劍川「阿吒力」科儀在外地早已失傳,為舉世獨有的佛教文化。
- 民間音樂有白曲、本子曲、吹吹腔,東山打歌、石龍霸王鞭、阿吒力佛腔、道腔及洞經音樂等。
- 民間工藝有劍川木雕、石雕、壁畫、布扎、畫氈、土陶等。
服飾
編輯劍川壩區一部分地方的婦女所著服飾比較獨特,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以紅色和白色為基色白族金花服飾,頭上纏黑色包頭(白語:se jil),上衣(白語:bit jial),圍裙(白語:beix jit),顏色以藏藍色和黑色為主。根據云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段炳昌考證,這些白族服飾跟北方草原的蒙古族有關聯。「比袈(白語:bit jial)」一詞即源於蒙語,這也可以跟蒙古人在雲南元朝以後的存在相對應。
語言
編輯境內日常使用白語(中部方言),通行漢語(主要是西南官話滇西次方言)。局部使用彝語北部方言和西部方言、納西語,以及傈僳語。境內普遍存在雙語人口(主要是白語和漢語)。三語、多語者也有一定數量。
風俗
編輯- 婚俗。第一天的任務女方嫁女兒,女方辦酒席,等男方來接新娘子,男方則是娶媳婦,去女方家接新娘子回來,過橋的時候要背過去,晚上有親朋好友參加的「坐座席」儀式,最後新人入洞房。第二天是雙方的會親客(謝親宴),酒席增加為4盤8碗。
- 喪俗。弔唁,屍殮,請客,出殯,哭喪,棺材過橋時,長子臥於橋上,從上抬過。70歲之下過世之人,對聯為白底黑字,70至80歲內過世之人,對聯為綠底(或者黃底)黑字。80歲之上過世之人,對聯為紅底金字。
- 八大碗(土八碗)。是白族人請客宴席的標準配置,一般是雞、魚、排骨、酥肉、紅曲肉、粉絲、芸豆、腊味,分別用芋頭、酸淹菜、百合、干瓜絲等墊底的八大碗菜。會親宴增加4個盤,所謂四盤八碗,炒瘦肉,鴨蛋,羊乳扇,臘肉拼盤。
節慶活動
編輯劍川縣的民族節日較多。特有的民族節日有「石寶山歌會」、萬人對唱的「白曲」已載入國際民歌歌目,被譽為「白族歌城」。此外還有白族婦女獨有的正月十五「青姑娘」節,傳統的本主會、繞海會、火把節、梨花會、栽秧會等。此外也過漢族傳統的春節(gop zil wan),元宵節,端午,中秋(bia wan zaip ngvx),冬至(dvl dvl zeip)。
社會事業
編輯教育
編輯截止2020年底,劍川縣有普通高級中學3所(含劍川縣第一中學、劍川縣民族中學及1所民辦高中),在校生3,530人;初級中學10所,在校生5,787人;小學103所,小學教學點54個,在校生12,618人;幼兒園102所,在園幼兒4,818人;職業高級中學1所,在校生816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6]
全縣於1996年基本普及六年義務教育,1998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交通
編輯旅遊資源
編輯- 石寶山風景區。石寶山屬老君山系。其自然風光綺麗迷人、峰巒疊嶂,谷幽泉美,密林掩遮,古寺深藏,更有堪與敦煌、雲崗、龍門、大足等古代石窟媲美的石雕瑰寶石鐘山石窟。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海雲居,被譽為南方「懸空寺」的寶相寺,金頂寺。明嘉靖年間,著名學者楊升庵與白族學者李元陽曾同游石寶山,於石窟之中寫下詩篇。
- 石鐘山石窟。現共存17窟,造像139軀。內容有4類:一是佛、菩薩、觀音、天王、明王、力士等;二是南詔王及其侍從;三是古代外國人像;四是女性生殖器崇拜石刻。它集中展示了南詔大理國時期社會歷史及文化藝術的各個方面,也充分展現了古代白族人民高度的文化素養和高超的石雕工藝水平。1998年4月,金庸先生應邀來大理觀光,慕名專程來到劍川遊覽石鐘山石窟,並揮毫題字「南天瑰寶」。
- 金華山位於縣城西南1公里,林木蔥鬱,曲徑幽深,古寺壯觀,景物宜人。山頂文風塔高聳雲端,氣象萬千。沿途勝跡眾多,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石雕天王像(俗稱石將軍),道教寺觀金華古寺等。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度登臨。
- 劍湖風景區。劍湖為高原構造斷陷淡水湖,是雲南28個高原湖泊之一。水色清幽,湖水純淨,無污染。主要遊覽點有甸南獅河白族木雕村,瀏覽桑嶺梨園、東山寺、大黑天神本主廟等。
- 劍川古城(位於縣城金華鎮)。劍川古城所在地歷史久遠,曾出土西漢五銖錢。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門、北門、南門護城河橋猶存,古城牆於1952年被拆毀。現還完整的保存了景風公園明清古建築群,獨特的古街巷,眾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西門街古巷通幽,古宅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馬坊明代古建張宅、趙藩故居光祿第、原古譙樓下明建武將軍府第魯宅等。
- 千獅山,舊稱滿賢林,實際上是金華山的背面,兩個地方有路相通。從魏晉以來各個朝代風格的石獅和白族民間紋獅組合的獅群,透射出深邃神秘的文化氣息。主要景點有延青塔、絕壁題字、碧雲坊、摩天柏。
- 寺登街。2001年10月11日,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MF)入選世界瀕危建築遺產名錄。沙溪(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惟一倖存的集市。有完整的戲院、旅館、寺廟、寨門,使這個連接西藏和南亞的集市相當完備。寺登街區域不但完事地保留了茶馬古道上傳統的山鄉古集市風貌,還有至今仍在沿襲的鮮活的阿吒力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白族民間鄉土文化。主要遊覽點有四方街,興教寺,三層樓魁閣帶戲台,歐陽大院,鹽卡路哨等。
- 老君山風景區。老君山有雲嶺九寨溝之稱,是山水相結合的人間仙境,有高山龍潭、杜鵑林和草甸,艾布樓古火山堆,古冰川蹤跡,珍稀動植物及老君山本主崇拜,老君廟會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主要有九十九龍潭,森林公園,蝴蝶谷與玉女峰等景點。
知名人物
編輯特產
編輯- 魚腥草,草本植物,在多水的土壤環境中養殖,食根莖。常用來拌涼菜,加入醬油、食醋、辣椒粉等調料,因有獨特強烈刺激性味道,只有部分的人喜歡吃,不喜歡吃的人則即使少量也無法接受。
- 牛角洋芋(白語:nged gv yap yuib),只產於東山山頂高寒區域,中間粗,兩頭尖,彎曲成牛角狀,橫截面可見紫色條紋,煎炒炸煮皆可,澱粉含量高,口感較壩區產洋芋潤滑,香甜。由於產量低,當地民眾不願意再種植,再加之交流的日益頻繁,品種開始混雜,純正品種土法栽種的牛角洋芋近年來幾乎已經見不到了。
- 松茸,野生菌類的一種,民間叫法為「雞棕」(白語:geil zvnl),生長條件極為苛刻,所以產量稀少。一般加入鮮瘦肉爆炒,口感嫩滑,菌香濃烈,營養價值豐富。也可曬乾,做成「油雞棕」,常做為麵條,米線,餌絲等的調料。
- 地參(白語:genx ze zix),野生草本植物,種植於劍川各地。洗淨,蒸後曬乾,類似於蟲子。過油煎炒,甘甜酥脆,味道可口。
- 龍鬚菜又稱樹鬍子。長於高大的樹木之上,狀似鬍鬚。夏天搜集,洗淨曬乾。食用時用開水浸泡,濾除水份,配上酸醋、醬油、花椒等調料,常作為涼拌菜。
- 荷包豆
特色食品
編輯- 燒餌塊(白語:sit kuil):切成片狀在炭火上烤制而食,一般輔以豆豉腐乳等。
- 餌絲(白語:sit hex):餌塊的面狀形態,同麵條一樣的做法,由於是米制,口感,味道俱佳於麵條,為很多雲南人的早點必食之物。
- 豌豆尖湯(白語:det cid jinl):豌豆苗的尖端,只有一小段時期內是很嫩,可以食用的。味道不同於其他的蔬菜,很獨特,鮮嫩。
- 吹肝:臘月里殺完豬之後,將新鮮肝臟吹入空氣,令其故障,然後陰乾而成,可保存經年,有多種烹調方式,可切成碎塊同粥一起熬,有敗火的功效。也可切成三角片狀,用清水泡開,加入辣椒麵,醬油,醋,涼拌而食,亦有清熱敗火的食療效果。
- 豬肝乍(白語:deip ganl tvl):用豬的腸,肚兒切碎混合辣椒麵,油,鹽,酒醃製而成的拌飯佐菜,蒸飯的時候一起蒸熟食用,有紅油滲出,咸辣伴有有肉,酒的混合香味,讓人胃口打開,是深受白族人民的喜愛。
- 米灌腸(白語:sit zond):用糯米作成臘腸。
- 羊乳餅(白語:yond bap),將鮮羊奶煮沸後兌入適量野生奶藤水,凝固包裹紗布擠壓成餅狀。煎吃濃香撲鼻,蒸吃營養豐富,口感絕佳。
- 黃豆粉(白語:det fvt):淡黃色,香味較清水粉濃郁。
- 清水粉(白語:qianl xuix fvt):青白色,半透明。味道較淡,常以3:1(黃3白1)的比例和黃豆粉混合。
- 蘇裹梅:做法是用紫蘇葉包裹一個無核梅子,加入花椒、蜂蜜、紅糖等原料,然後裝入陶罐,再放少許白酒,密封貯藏,貯藏多年也不會變質。酸、甜、麻、香、醇五味俱全,有生津健胃的藥用功效。
參考文獻
編輯- ^ 安化發布. 剑川县委书记李增堂一行到安化县调研古城保护管理工作. 澎湃新聞. 2022-07-17 [2022-08-18].
- ^ 政务公开-张韬. 劍川縣人民政府. [202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7).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 主編.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 北京: 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4: 794. ISBN 7-80057-100-6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 ^ 劍川縣統計局. 剑川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劍川縣人民政府. 2022-04-22 [202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5).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州年鉴·202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21: 85, 88. ISBN 978-7-5367-8809-1.
- ^ 7.0 7.1 剑川简介. 劍川縣人民政府. 2021-06-10 [2022-08-18].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云南省剑川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国函〔2023〕24号). 中國政府網. 2023-03-05 [2023-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6).
-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81-2010年). 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2012-08-16 [2022-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7).
- ^ 2023年剑川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雲南省統計局. 云南统计年鉴 2023.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3 [2023-12-14]. ISBN 978-7-5230-025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4).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2020.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037-9772-9.
- ^ 劍川縣統計局. 剑川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劍川縣人民政府. 2021-07-08 [2022-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