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Liangent-bot/CleanupCiteYMD/共濟會

刻在石頭上的共濟會標誌,方矩和圓規

現代共濟會(英語:Freemasonry)出現於18世紀西歐,自從1717年成立英格蘭第一個總會所,至今其已經遍布全球。共濟會是一種類似宗教兄弟會,基本宗旨為倡導博愛自由慈善,追求提升個人精神內在美德以促進人類社會完善。會員包括眾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有些要求申請者必須是有神論[1],有些則接受無神論者申請[2]。而其反對者則認為共濟會主要是富人權貴的陰謀組織,其有著不為人知的統治世界的秘密計劃,比如世界新秩序等。

詞語解意 編輯

共濟會亦稱石匠工會、美生會、規矩會,英文的字面含義是自由石匠工會。中文「共濟會」一詞取其組織性質。其會員被稱為「美生」(英語:Mason,原意為石匠),這也是中文美生會一詞的來源。會員之間以兄弟互稱。

華人組織洪門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Freemasonry,儘管英文是同一個詞並採用了共濟會的圖像標誌,但和共濟會關係相對獨立。[3]

理念和象徵 編輯

共濟會的理論繼承了諾斯提教派神秘主義宗教思想,也包含了13世紀左右興起的猶太密教卡巴拉、中世紀鍊金術的諸多元素。

共濟會習慣運用比喻象徵來傳遞理念,因此在其教學體系中運用了大量的象徵符號,懂得並熟知這些符號的含義是會員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共濟會的許多象徵符號都與建築和石工技術有關,水平儀和直角尺是明顯例子。在許多非石匠的會員加入之後發展的標誌多與鍊金術以及及聖殿騎士有關。 當石匠成為會員時,共濟會的職責並不在於教導建築技藝。相反的,它利用中世紀石匠的工程作為道德發展的隱喻。因此,共濟會的象徵符號是中世紀石匠所使用的普通工具,例如工作圍裙(原是羊皮製的)、錘子、梯子、水平儀等。[4]

 
共濟會代表性標誌

這個由字母G、方矩圓規組成的象徵符號(寓意畫)是共濟會最基本的代表性徽章,方矩和圓規都是石工測繪使用的工具,在共濟會思想中它們代表著會員完善自身所使用的道具[5][6]。每一個共濟會會所幾乎都飾有方矩與圓規的符號,它可能由象徵符號六芒星變化而來,方矩代表六芒星中向下的正三角形真理、而圓規代表向上的正三角形道德,兩者的結合代表陰陽調和、「真理」和「道德」的「和諧」、行動和節制的規範。方矩是會所導師的徽章,「安置」會員走向公民義務的正確途經,代表道德規範,方矩也是一種工具,讓不同的元素統合有序。圓規是共濟會的重要徽章,一副圓規象徵上帝畫出他對世界的計劃。尺規中間的G代表偉大的造物主幾何學家,要所有生命學著創造美好,從而完成偉大的作業。

圓規、方矩和法典是會員完成個人實踐、突破三重黑暗、重見理性光明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被稱為三重偉大之光(三大明光)。

共濟會的象徵符號也是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共濟會的禮儀主要是在會員晉級的授予儀式上舉行。在歷史發展中,各地的共濟會演化出多種不同的禮儀形式,現代英美共濟會在服飾和儀式上主要分為約克禮和蘇格蘭禮,其中的約克禮主要分布於不列顛,蘇格蘭禮主要分布於北美和歐洲大陸,在美國分為南北兩個獨立部門,並在細節上有一些差別。另有古老的玫瑰十字禮儀、法蘭西禮儀、孟菲斯-米思蘭禮儀等也各具特色。

共濟會的標準禮儀服裝包括圍裙、領飾、胸飾、護腕,黑色西服等,不同級別的服飾及裝飾物圖案都不一樣,在不同禮儀裡面又各自稍有不同。

組織架構 編輯

 
20世紀初一個位於英國薩福克郡會所的內景

共濟會在全球都有發展,但並沒有全球中心[7]。共濟會分為兩級組織:會所和總會所。會所名稱為阿拉伯數字編號和地名的組合。總會所是共濟會的最高組織形式,各總會所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各自獨立運作。[8]在多年的流傳中,各總會所之間在章程和儀式上會有一些差異。總會所往往是在司法管轄區內以社團的形式註冊的公開的合法機構。

會員制度 編輯

 
18世紀入會儀式
 
19世紀發給獲得3°會員的證書

因其屬封閉的社團形式,如無兩位以上共濟會兄弟推薦,外人無法得以加入[9],且其考核欲加入兄弟之時間,短則半年,長則無限。但現代有些地區如歐洲大陸與北美的共濟會可以允許外人獨自申請,會有老會員來考核,通過後即可擔任推薦人而入會。而且早期時入會之後,不得向他人揭露其會員身份。但近年一些總會所允許會員自己做決定是否願意向外人揭露其會員身份,因為招募新成員的需要,如今也做許多公開的宣傳,使得主流的共濟會已經日漸喪失其神秘感。

根據共濟會傳說,共濟會的始祖為以色列王國時代的海勒姆(Hiram Abiff),他是建造耶路撒冷聖殿(第一聖殿)的建築師,因被三個妒忌他地位及技能的工匠所殺,埋於殿內的青銅墓裏,但不久即將再度復活。因此,凡加入共濟會者,都要舉行一場象徵死亡及復活的儀式。

雖然初期共濟會仍舊奉行嚴守內部秘密的規定,但是1745年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的一本書籍[來源請求]完全暴露了共濟會內部的規定、活動內容甚至入會禮儀等細節。然而共濟會也因此將活動更加公開化,會員並不隱瞞自己的身份,他們也更公開地進行慈善活動,會員的階層也逐漸向中產階級轉化。現代的共濟會除了內部表明各級別的暗語及手勢仍舊保密之外,其餘活動基本上全部公開。

共濟會蘇格蘭禮儀式共分為33個級別,用度的符號「°」表現,但只有1°到3°涉及到等級概念:

  • 1°會員被稱為「學徒」(英語:Entered Apprentice),非正式會員
  • 2°會員被稱為「技工」(英語:Fellow Craft),非正式會員
  • 3°會員被稱為「導師」(英語:Master Mason),正式會員

1°-3°的席位授予在一般會所舉行,從3°到33°各級別間都是平級的,但需要到總會所申請才能授予。[10]不同的級別在共濟會意味著不同的研究學習內容,也代表了會員在不同時期的發展;[11]比如33°是共濟會內部研究宗教的級別,但並非代表其為首領,是為榮譽頭銜。在其他的禮儀裡面,也依照同樣的方式,大師級別及以上各級之間都是平等的關係。

今天的共濟會大約有600萬人,蘇格蘭愛爾蘭會籍上約有15萬名會員,英格蘭會籍上約有25萬名會員[12]法國約7萬人,美國境內也有約200萬名會員[13],香港有1,200人左右。共濟會會員更幾乎佔滿了西方近代史的每一頁,包括英國等歐洲王室成員和美國很多任總統

知名會員 編輯

知名的共濟會會員包括:

由於歷史上的會員名單文件有遺失或從未公開,確認某人是否是共濟會會員有一定的困難。

發展歷史 編輯

古代共濟會 編輯

根據其正式文獻《共濟會憲章》(傳說1701年寫成,於1723年正式出版)第一部《歷史篇》的解釋,共濟會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這一年被共濟會稱為光明之年光明元1年,以「A L」標記。他們自稱是遠古奧秘的守護者,通曉天文地理宇宙的奧秘。 有人認為共濟會起源於參加建造古巴比倫巴別塔的石工職人工會,亦有種說法共濟會起源於建造耶路撒冷所羅門神殿的石匠們[16]

古代共濟會是一個保持著並不對外公開的建築技藝的石匠行業協會。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記錄約為1390年[17]。有證據顯示在蘇格蘭最早出現石匠會所的時間是16世紀末期,當時共濟會的性質仍為職業性的石匠工會[18]

近代共濟會 編輯

現代共濟會正式出現的最早記載是在1717年的英國。1716年之前,倫敦的四個酒館中聚集著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舉辦高級俱樂部聚會,內容是社交活動、娛樂飲食,這些人是現代共濟會的真正創立者。1717年6月24日聖約翰日,四個會所(英語:Lodge)的共濟會會員聯合成立了第一個總會所(英語:Grand Lodge),會員投票選出安松·塞亞為第一代總導師(英語:Grand Master),這一天也就是現代共濟會運動的開端。而這一時期也正值傳奇的薔薇十字運動的影響消退之際,現代共濟會擺脫了古老秘密組織的性質,成為思想性的石工、亦即投身社會改革的政治團體

 
當年「鵝和烤架」大樓(Goose and Gridiron),英格蘭總會所成立於此。

初期共濟會在英格蘭蘇格蘭約有700名會員,但是隨著會員數量的迅速增長,英國共濟會總會於1721年開始籌備編纂自己的憲章對眾多的成員進行管理。總會所委派新教長老派牧師詹姆斯·安德森完成這項工作,安德森根據共濟會的古代條文《傳統憲章》進行編纂,在1723年(共濟會歷5723年)出版了《共濟會憲章》,這部憲章分為歷史、責任義務、通則三個部分。

啟蒙運動時期,共濟會從英國開始陸續傳播到了歐洲大陸,各國共濟會紛紛成立了自己的總會所,並由這些宗主國的軍事與商業活動傳播到了拉美、亞洲與非洲的各個殖民地

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使各地政府風聲鶴唳,開始有一些陰謀論宣稱是共濟會等秘密社團主導了革命,各國政府都頒布了社團禁令,一直到拿破崙掌權時期才被解除。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羅馬教廷於1817年同普魯士、1821年同巴伐利亞先後簽訂協議,共同對包括光明會、共濟會在內的秘密社團再次加以鎮壓,讓整個19世紀歐洲大陸各國的共濟會都比較消沉。

內部的分裂 編輯

共濟會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發展迅速,但是英格蘭分會明顯區別於蘇格蘭分會,兩者不單持有不同的哲學觀點,政治上的觀點也不盡相同。蘇格蘭分會是支持詹姆斯二世黨人的組織基礎。這些人支持斯圖亞特王朝獲取18世紀英國王權的要求。從流亡法國之日起,詹姆斯二世黨人和斯圖亞特王朝的王位企圖者詹姆斯二世就得到了蘇格蘭共濟會的鼎力支持。1700-1720年間,他們還在法國建立起第一批共濟會分會,通過這個秘密組織宣傳他們的政治要求[19]

同時,在英格蘭,忠於倫敦總會(稱為藍會)的共濟會分會已經與漢諾瓦王朝和輝格黨的政治原則建立起牢固的關係。它們拋棄了I7世紀英吉利共和國的激進共和主義,轉而支持一種受憲法嚴格限制的王權。它們還致力於慈善事業[20]

英國共濟會於1753年分裂為兩派,較老的近代派稱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縮寫為F&AM)」,新的古典派稱為「Ancient Free and Accepted Masons(縮寫為AF&AM)」,1776年美國獨立以後,每個聯邦州的F&AM與AF&AM也都紛紛獨立於英國倫敦總會。分裂原因為部分會所不滿現代派對英國王室的擁護,因而成立古典派,認為自己才是正統的共濟會理念,而現代派則是「離經叛道」的,雙方長期對立。古典派的共濟會比較支持北美獨立運動,當時美國的開國元勛們多為這個分支。直到1813年,英國的兩派才宣告和解,成立了英格蘭聯合總會,即UGLE(United Grand Lodge of England),而北美的共濟會因為已經獨立於英格蘭總會,因此保留了AF與F的區別,後來雙方也和解了,但是保留了當初分別建立的會堂。共濟會的分裂給英國帶來的一大負面影響就是喪失了肥沃的北美殖民地。在19世紀中葉之後英國的共濟會也迅速喪失其社會改革的銳意和先驅性,成為保守派,支持君主立憲制

第二次的大分裂出現在19世紀中期的法國。

根據1723年的《安德森憲章》[Anderson's Constitutions]寫道: 「共濟會員在入會後,必須服從其道德規範,如果他懂得這藝術,他永遠不會是一個愚蠢的無神論者,也不是一個沒有信仰的風流才子」。["A Mason is oblig'd by his Tenure, to obey the moral Law, and if he rightly understands the Art, he will never be a stupid Atheist, nor an irreligious Libertine."] 然而,在1875年的洛桑大會上,法蘭西大東方社[Grand Orient de France,簡稱GODF]決定開始接納無神論者入會,被其廢除了共濟會傳統的「宇宙間偉大的建築師」概念。法國大東方熱衷於政治活動,並且於天主教會的關係不佳,近期也譴責了天主教會公開反對法國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做法[21]

英格蘭聯合總會所[United Grand Lodge of England,簡稱UGLE]根據憲章規定在會所內嚴禁會員討論任何宗教與政治話題,法國大東方的改革直接違背了這些傳統,於是在1877年撤回了其之前對GODF的認可,其他英語系的會所都響應了總會的這一決定,宣告了他們之間的正式分裂。

隨後的幾十年間,由於不滿改革後的共濟會變得世俗化,從法國大東方又陸續分裂出去了多個總會,比如法國大會所(Grande Loge de France)與法蘭西民族大會所(Grande Loge Nationale Française),還有最早的男女混合型共濟會組織人權會社(Le Droit Humain),但其中只有法蘭西民族大會所被英國總會正式承認過。

在二戰前後 編輯

歐洲與亞洲共濟會在二戰時期損失嚴重。在歐洲,法西斯政權的國家對共濟會進行了取締,所有會所都被迫關閉,法國共濟會也在戰爭中損失慘重。納粹德國甚至對境內的共濟會成員進行了有組織的屠殺,與猶太人一同關進集中營,納粹指控其與猶太人慾密謀統治歐洲,他們捏造的一些陰謀論文件如反猶主義的《錫安長老會紀要》等也在這個時候大肆傳播。除了法西斯的破壞,在東歐的共濟會則受到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打擊,直到20世紀90年代,原蘇聯地區的共濟會會所才重新恢復。目前在南歐與東歐主要流行大東方體系的共濟會。

在亞洲,萌芽中的共濟會遭到了日本法西斯的嚴重破壞。除了菲律賓共濟會在戰爭時期損失較小之外,其他地區都遭到了日軍的嚴重破壞,其中日本國內的共濟會會所全部關閉,中國境內的則在民國政府的支持下緩慢成長,但許多總會所都在期間關閉,日軍戰敗投降以後由菲律賓總會的支持下恢復了大陸地區的總會所,但是不久因新政權的建立而再次逐漸衰落,直到近些年才在台灣共濟會總會的支持下恢復運轉;在香港的第一雍仁會館則完全被日軍炸毀,早期的台灣共濟會在日據時期也被停止,戰後由菲律賓總會恢復;此前的香港共濟會與新加坡共濟會由英國傳入。

二戰之後建立的大部分伊斯蘭國家也公開反對共濟會,除了維護政教合一制度的原因,還有與納粹一樣認為是猶太人的組織,尤其是自以色列復國以後。因為共濟會與中世紀聖殿騎士團的密切關係,也導致穆斯林對其反感。


各國共濟會 編輯

英國 編輯

 
英國倫敦共濟會會堂

初期共濟會名義上對志願者不作限制,人人平等,但是當時只有白人貴族和上層資產階級可以入會,為了爭取更大的影響力,共濟會不斷地招收貴族入會並且希望能夠得到王室的垂青。從第二代總導師蒙塔魁公爵(1721年就任)開始,大貴族在共濟會中占有一段時間的支配地位。1722年沃頓公爵成為新一代總導師,繼續奉行上層路線政策。1737年3月5日,英王喬治二世的長子王儲弗雷德里克王子在倫敦的臨時會所加入共濟會。次年,安德森修改了《共濟會憲章》並且將新版憲章獻給皇儲。雖然這位弗雷德里克王子早逝,沒有坐上王位,但是其長子也就是喬治三世維護共濟會的政治地位,這之後王室和共濟會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喬治四世喬治六世愛德華七世愛德華八世都是共濟會會員。

英國共濟會於1753年分裂為古典派和近代派,雙方長期對立,直到1813年才告和解[22]。在19世紀中葉之後英國的共濟會迅速喪失其社會改革的銳意和先驅性。而共濟會給英國帶來的另一大負面影響則是喪失了肥沃的北美殖民地,北美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幾乎全部都是共濟會會員。

19世紀中後期英國的上層社會中充斥著共濟會會員並不奇怪。當然,由於共濟會禁止女性入會,所以維多利亞女王本人肯定不是其會員之一,但是當時的皇儲愛德華七世和其長子艾伯特·維克托王子都是共濟會會員。今天,英國的高級神職人員富豪和貴族在英國共濟會中所占比例急劇減小,普通公民的比例占有優勢。

2005年6月英國國會曾下令,英國上議院及下議院所有議員必須公開他們是否隸屬共濟會。當日提出動議的英國自由民主黨議員強調,為了增加國會的透明度,以及重建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議員必須申報利益

法國 編輯

 
法國拉法葉侯爵佩劍上的共濟會標誌

有證據顯示法國最早出現共濟會是在1688年[23]。1721年,一些英國共濟會成員在港口城市敦刻爾克建立了法國第一個共濟會所[24]。法國共濟會總會所建立於1738年6月24日,是歐洲大陸最早成立的共濟會總會所。

雖然羅馬天主教皇克萊蒙十二世本篤十四世分別於1738年和1751年兩度頒發教皇禁令[25],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濟會,然而在法國並未產生足夠影響,共濟會仍然在發展壯大。到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法國已經建立了很多會所。

共濟會是啟蒙運動中瓦解天主教會和反對教皇權威的急先鋒。18世紀的共濟會組織體現出排外特徵,下層的勞動階層不被接納,成員主要來自貴族、教士和中產階層,有些會所完全由天主教教士構成[26]。中資產階級被共濟會自由、平等的思想所吸引,成為主要的成員來源,因為在這裡他們能夠與貴族平起平坐。在軍隊組織中,共濟會也有極大的影響力,很多後來拿破崙軍隊中的將軍都是共濟會成員。

1773年早期的法國共濟會發生了分裂,法國共濟會總會進行了內部重組,重新更名為法蘭西大東方((Grand Orient de France)),剩餘的一些舊會所不服從。分裂後不久的1776年大東方成立了一個重要的分會九姐妹會所(La Loge des Neufs Soeurs),這個分會匯集了法國啟蒙時代的各界精英,並且直接參與了美國共濟會在獨立戰爭時期的擴張。

1804年11月6日,拿破崙一世加冕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隨後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成為法國共濟會總導師。當年不承認新總會的那些會所也全部合併入了大東方總會。

1877年法國大東方與英國共濟會聯合總會斷絕關係,他們之間的這種分裂狀況持續至今,期間只有在一戰及二戰納粹統治時期有所改善。

與法國大東方保持合作以及風格一致的地區性總會包括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前法國與比利時在非洲的殖民地與大部分的拉美國家,在俄羅斯與東歐一些國家在冷戰結束後也有擴展。[27]

德國 編輯

1250年德國第一個石匠總會所在科隆成立,這也是最早使用圓規、矩尺作為石匠行會標誌的記錄。15世紀末斯特拉斯堡舉行的各地石匠總會的集會上,頒布了第一個石匠行會會徽。從此科隆和斯特拉斯堡石匠總會分管南北德國各地會所。這是石匠手工業者的行會組織,與現代「精神石匠」共濟會組織並不相同。

現代德國共濟會最早的會所出現在1737年12月6日。[28]普魯士的王儲,後來國王腓特烈大帝曾在1738年8月14日夜間出現在會所里,並於1739年接管了總導師的職位。[28]在最初的幾年裡,也產生了幾所新的會所,有些現在仍然存在。[28]

在共濟會宗教寬容和兄弟間平等的宗旨下,會所不僅僅只是為美生兄弟提供了一個空間,也成為宣傳啟蒙運動思想的場所。[29]與很多其他國家不同,德國的共濟會有女性參與。萊辛歌德席勒是三位開創了德國浪漫主義文學道路的領袖,他們與共濟會也存在密切關係。1771年10月14日萊辛在漢堡加入共濟會三玫瑰會所(德語:Zu den drei Rosen),並成為導師。他的《共濟會員對話錄》(德語:Ernst und Falk, Gespräche für Freimaurer)被認為是共濟會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他也是最早倡議接納猶太人加入共濟會的發起者,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底層猶太人不具有公民權,也不被共濟會接納。他的好友普魯士猶太哲學家摩西·門德爾松(Moses Mendelssohn)發起了的猶太啟蒙運動哈斯卡拉(Haskalah),開啟了歐洲猶太社會開放和世俗化進程。歐洲猶太人尤其是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開始學習當地民族的語言,接受當地民族的教育和文化,進入歐洲上流社會。日爾曼文明史上一些最耀眼的明星都是這一運動的產物,海涅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等等。哈斯卡拉運動培養了強大的猶太世俗勢力,揭開了歐洲猶太民族政治運動的序幕。歌德於1780年6月23日在魏瑪加入安娜·阿瑪麗亞三玫瑰會所(德語:Anna Amalia zu den drei Rosen)。會所名字來自當時在魏瑪執政的女伯爵。阿瑪麗亞會所與當地貴族建立了良好關係,魏瑪公爵奧古斯杜和普魯士將軍費迪南伯爵(Herzog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也是會所成員。共濟會在歌德的一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他的思想和作品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最早加入共濟會很可能是受到萊辛的影響。歌德著名的遺言是「再多些光!」(Mehr Licht),常被認為反映了共濟會和啟蒙運動的光明崇拜。1913年成立的 Wolfstieg 協會旨在促進共濟會的科學研究。

俄國 編輯

俄國共濟會間接地來源於英國共濟會。1986年出版的《蘇聯百科辭典》記載了俄國共濟會的來源:「18世紀初產生於英國的宗教道德運動,在許多國家(其中包括俄國的資產階級和貴族階層)中傳播。」

共濟會進入俄國的時間可以追溯至彼得一世當政時期。彼得一世時期共濟會進入俄國的觀點也得到了其他國家學者的認可。 但是也有人認為,共濟會在俄國的成立時間比英國大分會的成立時間還早,因為擁有一些重要的材料表明,彼得一世被赫里斯托福·烏萊(Christoph Ulay)先生吸收加入了組織,並且在17世紀末以前,就存在一個由列福爾特任執行大師傅,戈爾東和彼得一世分別任第一和第二監督人的共濟會分會了。

有史記載的涉及俄國共濟會的文件出現在1731年。這一年,倫敦共濟會分會領袖洛弗爾(Lovell)勳爵任命喬治·菲利普(George Philip)上尉為俄國分會的領導人。

相關歷史學術著作有:趙世鋒出版的《俄國共濟會與俄國近代政治變遷》。《俄國共濟會百科辭典1731—2000》作者A·謝爾科夫。 梅利占諾夫1931年在巴黎出版了《在宮廷政變的道路上——1917年革命前的陰謀》,認為在1917年二月革命前並不是所謂的進步聯盟(Прогрессивный блок)構成了資產階級陰謀家聚集的中心,當時秘密活動的共濟會組織才是這一中心的真實所在。

1990年,俄羅斯學者A·阿弗夫赫出版了自己的專著《共濟會員和革命》。在這本著作中,作者研究了十月革命前後俄國共濟會員和宮廷陰謀、共濟會員和2月革命臨時政府的形成、共濟會員和警察機關的關係等問題。

俄羅斯歷史學家О.А.普拉托諾夫在《俄羅斯荊棘之冠:共濟會歷史1731-1995年》一書第25章「共濟會一覽」揭露,自1945年至1994年,原蘇聯體制內約有400名以上的黨政高級官員加入共濟會或隸屬共濟會的國際組織(如「彼得伯格俱樂部」、「大歐洲」委員會、「國際俄羅斯俱樂部」等),其中包括最高領導人如戈巴契夫雅科夫列夫謝瓦爾德納澤葉爾欽等均是國際共濟會會員,但此說法未得到準確的證實。

1991年,法國大東方分會在俄羅斯開幕。2010年6月19日,另開了一家會所,序列號是1441。

知名會員還有普希金巴枯寧亞歷山大·克倫斯基、諾維科夫Н.И (1744~1818)等。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著《戰爭與和平》也比較詳細地描述了俄羅斯共濟會活動。

義大利 編輯

最早1731年在佛羅倫斯設立了第一個會所,之後和天主教爆發了長達幾百年的激烈衝突。燒炭黨也可能是共濟會的一個支派。 現有18,000名會員和600個會所。知名會員包括:賈科莫·卡薩諾瓦朱塞佩·加里波第朱塞佩·馬志尼

美國 編輯

共濟會在1730年代出現在北美的英國殖民地。美國革命後,每個州都成立了自己的總會所。一度有人希望成立以喬治·華盛頓為首任總導師的全美總會所,但沒有成功[30]

 
喬治·華盛頓共濟會國家紀念堂

1733年組建的總會所被認為是美國的第一個共濟會總會所;這個總會所後來被更名為聖約翰會所(英語:St. John's Lodge)。[31] 班傑明·富蘭克林於1731年成為這個總會所轄區內的會員。[32]

現在確認的共濟會會員里,歷屆美國總統中至少有15位,美國《獨立宣言》的56位簽署者中至少有8位,1781年的第一部美國憲法的簽署者中至少有10位,1789年的美國憲法的40位簽署者中至少有9位,喬治·華盛頓的63位將領中至少有31位,以及英國北美殖民地13個州的30名州長中至少有10位。[33]

共濟會成員哈揚·所羅門(Haym Salomon)提供了北美獨立運動所需的絕大部分資金,並在其後拯救了新政府使其免於破產。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記載,哈揚·所羅門前後總共為北美殖民地政府及其領導人提供了大約60萬美元的資助[34],折合成2005年的美元匯率相當於39,264,947,368.42美元,也就是將近400億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則已將近上億美元。

加拿大 編輯

現有近10萬名會員,知名會員有加拿大首位總理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第13任總理約翰·迪芬貝克、總督阿瑟王子 (康諾特和斯特拉森公爵)等。

拉美 編輯

共濟會會員在西班牙語美洲歷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現在每個國家包括古巴都有自己的共濟會會所。 知名會員包括:西蒙·玻利瓦爾何塞·德·聖馬丁曼努埃爾·貝爾格拉諾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托米格爾·伊達爾戈·伊·科斯蒂利亞何塞·瑪麗亞·莫雷洛斯阿古斯汀一世 (墨西哥)薩爾瓦多·阿連德

巴西共濟會於1822年成立,現有1700個會所和10萬名會員。知名會員有巴西獨立運動的導師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José Bonifacio de Andrada e Silva),他推動了佩德羅一世 (巴西)成為巴西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根據2010年的數據,小島國古巴現有316個會所和3萬名會員。知名會員有古巴國父卡洛斯·曼努埃爾·德·塞斯佩德斯何塞·馬蒂、古巴獨立戰爭軍事領導人安東尼奧·馬塞奧·伊·格拉哈萊斯。 卡斯楚曾在共濟會會所里避難。

澳大利亞 編輯

知名會員有第一任總理埃德蒙·巴頓喬治·里德羅伯特·孟席斯約翰·戈頓等。

紐西蘭 編輯

紐西蘭共濟會在19世紀初期由英國共濟會傳入,目前大約有一萬名會員,在全國分為三個大區:北部、中部,和南部。[35]

中國( 中國大陸) 編輯

  • 1758年,有一些證據顯示,共濟會已隨瑞典東印度公司傳入中國[36]
  • 乾隆32年(1768年),英格蘭總會轄下的誼廬(Amity Lodge)第407分會在廣州建立會所,這是有記錄的第一個中國共濟會會所[37]
  • 隨著廣東和香港交往的日益增加香港共濟會於1848年開始在廣東活動,1849年開始在上海活動,但很長時間內只允許在中國的外國人參加。
  • 1864年,傳承自美國麻薩諸塞總會的中國美生總會成立(英語:District Deputy Grand Master)。
  • 1877年,英格蘭分支中國共濟會總會正式成立(英語:District Grand Lodge of Northern China)。
  • 1921年,傳自蘇格蘭的中國共濟會總會也成立(英語:District Grand Lodge of North China[36]
  • 1949年3月18日,在菲律賓總會的贊助下中國美生總會在上海正式成立,是為中國本土第一個由華人建立的總會所。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中國美生總會也遷往台灣。[37]
  • 隨著國共內戰及中共統一大陸,從1947年到1962年間中國共濟會的活動漸漸減少直至完全消失。[38]一些會所由於外國人的離去造成的人數不夠而關閉,另一些遷到了香港和英國。這些曾經在中國的共濟會分會目前都已經不存在。

香港 編輯

 
雍仁會館

香港共濟會第一個會所在1844年4月29日成立於維多利亞島,三年之後成立英格蘭分支香港共濟會總會。歷史上香港的共濟會分別傳自於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36]

  • 英格蘭分支香港共濟會總會在歷史上的名字變遷:[36]
    • 1847–1866,Provincial Grand Lodge of China
    • 1866–1875,District Grand Lodge of China
    • 1875–1963,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 1963至今,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the Far East
  • 傳自蘇格蘭的香港共濟會總會在歷史上的名字變遷:[36]
    • 1905–1958,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 1958至今,District Grand Lodge of the Far East
  • 愛爾蘭分支香港共濟會總會在歷史上的名字變遷:[36]
    • 1933–1938,District Grand Inspector
    • 1938–1947,Grand Inspector
    • 1947–1954,Grand Inspector for Hong Kong and China
    • 1954–1967,Grand Inspector for Hong Kong, China and Malaya
    • 1967–1988,Grand Inspector for the Far East
    • 1988至今,Provincial Grand Lodge of the Far East

1865年,英格蘭分支香港共濟會在現時新世界大廈所在的泄蘭街興建雍仁會館作為英格蘭分支香港共濟會總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會所被日軍炸毀,[36]遂於1950年遷往香港島堅尼地道一號至今。

三位香港總督包括夏喬士·羅便臣麥當奴卜公都是香港共濟會會員。前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楊鐵樑、希慎集團利銘澤國泰航空前董事姚剛香港賽馬會前副主席周湛燊等政商界人物也都是共濟會會員。

根據利銘澤女兒利德蕙在其所著的《香港利氏家族史》一書裡介紹,姚剛出面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協商,香港共濟會在遵守香港基本法前提下可以繼續活動,會議可以仍然用英語,當然中國希望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的活動能較為公開。

香港政權移交中國大陸政府之後,香港的幾個共濟會分會繼續存在,並保持與總會的聯繫。

目前的香港共濟會會員有知名地產商李嘉誠等人。

台灣 編輯

 
中國美生總會的會館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北後,中國美生總會也隨之遷往台灣。由於政局因素,1951年曾宣布停會,1954年中國美生總會始在台灣復會,並於1955年10月28日經內政部核准成立。共濟會在台灣非常低調且神秘,但會員之間非常團結。

蔣緯國是中國美生總會最有名的總會長,可能是因為他的德國教育與軍旅生涯讓他進入這個組織[來源請求]。目前台灣的美生會員約有數百人,分布士、農、工、商社會各階層。

到2009年,台灣相繼成立了13個會所(又稱為分會)[來源請求],其中也有因中國大陸政局因素迫使停會後,在台灣再復會的。台中、高雄均有分會,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各分會皆以「廬」(英語:lodge)做會所之名,並予以區分,如:誼廬、川廬、自由廬、漢廬、唐廬、明廬、融廬等。其中唐廬為一雙語廬,意即其美生儀禮采英語,而廬中討論事項為國語。新北市深坑區也有分會海山廬(英語:High Sun Lodge)。會員非常低調,鮮少有公開對外的場合;黑色西裝搭配白襯衫和領結,是美生兄弟們集會時的標準穿著。

日本 編輯

共濟會進入日本大約在江戶末期日本實行「開國」政策之後。第一個加入共濟會的日本人是陸軍軍醫總監林董初代。1864年,到荷蘭留學的西周 (啟蒙家)和津田真道也是最早加入共濟會的日本人。二戰前後,日本政府禁止了共濟會活動,珍珠港事件後會所被關閉。

二戰後,共濟會在日本重建。1950年1月5日,佐藤尚武、植原悅二郎、三島通陽、高橋龍太郎、芝均平等成為首批重建之後的共濟會會員,但處於菲律賓的旭日分會所轄之下。1951年3月29日,日本前首相鳩山一郎加入了共濟會和成為第一等級ENTERED APPRENTICES。1955年3月26日,鳩山一郎被晉升第三等級MASTER MASON。[39]1957年3月,東京共濟會獨立,此時日本會員數超過2500人。

美國駐日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作為共濟會會員,多次邀請日本天皇參加共濟會均沒有成功。但皇室成員前首相東久邇宮稔彥王參加了共濟會。

韓國 編輯

1908年建立了第一個會所:漢陽會所,編號1048,源自蘇格蘭總會所。知名會員有李玖和韓國外務部部長林炳稷等。

新加坡 編輯

新加坡城的創建者、新加坡總督斯坦福·萊佛士是英國共濟會會員。其它知名會員還包括資政李光耀。第一個會所建立於1845年,編號748。

菲律賓 編輯

19世紀末隸屬歐洲約克禮儀的菲律賓共濟會成立。共濟會員領導了菲律賓發動的反西班牙革命。

知名會員有:黎剎(Rizal y Mercado,Jos Protasio),菲律賓華裔,菲律賓英美系共濟會之父,民族主義思想家、政論家、詩人,19世紀反西班牙殖民統治、爭取菲律賓獨立的民族英雄,被菲律賓人尊為立國的國父安達斯·波尼斯奧(Andrés Bonifacio,1863—1897),獨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896—1897任臨時政府的首任主席。

1912年菲律賓共濟會總會正式掛牌成立。菲律賓共濟會—旭日分會曾經管轄著中國、日本、香港、台灣的日本、華人共濟會。

印度尼西亞 編輯

最初由荷蘭東印度公司設立於1762年,在殖民地和建國等多個歷史時期起到過一定的作用。1962年蘇加諾時期宣佈為非法組織。日本佔領時期也是關閉狀態。

泰國 編輯

1911年設立第一個會所,現在有幾十個會所。

印度 編輯

1730年,東印度公司印度加爾各答市中心威廉堡 (印度)(FortWilliam)設立了第一個會所,編號為72。知名的會員有近代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印度教改革家辨喜、印度最大的政治家家族尼赫魯-甘地家族元老莫逖拉爾·尼赫魯、總統法赫魯丁·阿里·艾哈邁德(Fakhruddin Ali Ahmed)、印度獨立後唯一的印度人總督查克拉瓦爾蒂·拉賈戈巴拉查理等。 現有370個會所和15000名會員。

巴基斯坦 編輯

建立於英帝國統治時期,1972年和1983年兩次被驅逐。

斯里蘭卡 編輯

最初由英國人19世紀設立,現有十來個會所。

土耳其 編輯

1721年設立第一個會所,1748年被馬哈茂德一世禁止,之後緩慢復甦,1826年隨著蘇菲教派的貝克塔什派分支Bektashis的垮台而被驅逐。

1909年大東方分會建立,1935到1948年之間被抑制。1964年發生內部分裂。知名會員有現代土耳其共和國國父、第一任總統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

以色列 編輯

建立於1953年, 現有53個會所和2000會員。


批評和反對 編輯

對共濟會批評和反對,主要來自於以下三方面:宗教、政治和社會層面。

宗教方面 編輯

根據章程,共濟會一直開放給所有宗教的成員。然而,它從一開始就和很多宗教組織發生了嚴重的衝突。

基督宗教 編輯

啟蒙運動之後的50年裡,共濟會從英國迅速擴散到歐美,並建立了可以和天主教會相匹敵的巨大組織,對天主教構成了強大的威脅,令教廷十分恐懼。

1738年,天主教教宗克勉十二世命令禁止天主教基督徒加入共濟會,違反者將被教會開除。在18世紀後半葉教廷一直致力於打壓共濟會,這可能與義大利大東方共濟會積極推動義大利民族統一戰爭有關,革命領導人加里波第即為共濟會員。至今雙方的關係仍不怎麼樣,但一般來說,梵二會議之後天主教會的現代主義成員對於共濟會的態度比較友好。

本篤十四世給出了反對共濟會的六個原因:(1)共濟會成員的不同信條主義(或者不同宗教信仰);(2)他們保守秘密;(3)他們的誓言;(4)他們對教會和國家的反對態度;(5)好幾個國家的元首都宣布禁止這個團體的傳播;(6)他們的邪惡行為。

1917年,教會法典明確規定,共濟會員將被自動逐出教會。

1983年11月26日,約瑟夫·拉辛格(前任教皇本篤十六世)發出聲明,重申禁止天主教徒加入一切形式的共濟會。

2007年3月2日,梵蒂岡重申反對共濟會:「共濟會和天主教會的成員是不相容的」,並強調「天主教會一直批評共濟會特有的神秘的概念,它的學說與聖經不兼容」。

基督教新教教會也反對共濟會,原因是共濟會接納多神教思想、倚靠人的行為稱義疏離神等作法嚴重違反教義。但新教主要派別之一的聖公會則與共濟會關係一直比較良好,比如曾經擔任第99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全球英國聖公會的領導傑弗里·費舍爾(Geoffrey Fisher,1887-1972)就加入了英格蘭共濟會[40],而英國共濟會會員的宗教信仰來源里聖公會基督徒也不少。

1860年,循理會表示反對共濟會和他社會成員的秘密運做,如今還繼續禁止其成員加入共濟會。浸信會最大的協會分支美南浸信會,最近也表示共濟會不符合他們的信念。

NAMB護教學組織即詳列比較表[41]指出該會所為與聖經所示諸多警戒相違例如:

  • 禁止拜偶像;『出埃及記20:4:"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 禁止起誓;『利未記5:4:"或是有人嘴裡冒失發誓,要行惡,要行善,無論人在什麼事上冒失發誓,他卻不知道,一知道了就要在這其中的一件上有了罪。"』
  • 禁止曲解三位一體;『使徒行傳4:1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 禁止藉善行抬高自己;『羅馬書11:6:"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 禁止鄉愿的包含主義;『約翰福音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共濟會大量採用了古埃及蘇美爾、英國、印度等地的各種土著信仰符號,比如共濟會的上帝之眼符號起源於蘇美爾人,基督教則視之為異端邪靈、魔鬼撒旦的眼睛[42];這也是共濟會與基督教信仰發生衝突的一個原因。不過在中世紀晚期歐洲興建的許多大教堂里,也同樣有三角形框內獨眼放射光芒的裝飾圖案,是表示基督教義里的三位一體概念。

伊斯蘭教 編輯

埃及社會事務部頒布決議,於1975年4月18日取締了埃及共濟會。1978年7月埃及開羅的伊斯蘭大學學院正式發布了禁止穆斯林加入共濟會的命令。然而,許多穆斯林傳統的國家如摩洛哥土耳其阿爾及利亞還沒有在各自的法律中納入這個教令。

伊朗政府多次在各種場合譴責共濟會,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也出版了一些批評共濟會的著作。

政治方面 編輯

共濟會在歷史和現在一直受到眾多政黨和政治組織的反對。共濟會名義上要求會員效忠所在國家的政權,不過歷史上,奉行天主教為國教的國家是最早對其發展進行阻撓,後來共濟會也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沙皇俄國、蘇聯、德、日本、義大利、被禁止[43],現代在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國家和一些非洲國家依然禁止其存在。

君主制國家 編輯

在一些君主制國家,共濟會因政治原因被禁止。例如在18世紀和19世紀的西班牙。

共產主義者 編輯

共產主義者認為共濟會是資產階級的陰謀組織,一直持譴責態度。

托洛茨基認為:「共濟會是法國共產主義身體上的一個惡性腫瘤,必須用熱鐵燙掉」。托洛茨基並且要求共產黨成員脫離共濟會:「隱瞞他的共濟會成員身份的人將被視為滲透特務」。

馬克思在其現存的著作里也多達22次譴責了共濟會。

列·謝·科洛索夫的著作《克格勃特工記者札記》第六章:《共濟會分會內幕》裡記載了共產國際禁止其成員加入共濟會:1920年7月29日舉行的共產國際第六次會議上提交了下面的建議:「加入第三國際的黨派應從自己的隊伍中開除與小資產階級組織法蘭西『共濟會』有關係的成員。這意味著加入第三國際的同志特別是在西方,沒有權利再加入『共濟會』。建議提交者——塞拉吉同志。」

格奧爾金·季米特洛夫本人也警告過「共濟會」的危險性,他在1935年至1943年期間一直擔任共產國際總書記。他在1943年發表的一篇名為《「共濟會」——國際的危害》一文中寫道:「民眾常常感到不可理解,為什麼一些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毫無理由地完全改變自己的立場……或者只是口是心非,說的一套,而做的是另一套。他們都是以各個『共濟會』分會成員的身份這麼做,問題自然就變得簡單了。作為『共濟會』的分會會員,這些活動家常常得到相應分會的授意和指令。他們遵守自己分會的紀律,同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馳。」

中國共產黨在取得政權後並沒有取締共濟會,但全國隸屬於海外各國共濟總會的各地分會在1962年之前全部陸續關閉,此後國內對於民間結社的管控也比較嚴格,一直沒有能夠正式復會。而古巴的共濟會則一直存在並得到發展。

納粹主義者 編輯

1935年8月17日,德國共濟會被納粹解散,原因是認為其是猶太人和金融家高利貸食利者的組織。

 
藍色勿忘我

現在保存下來的帝國安全辦公室(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記錄顯示了共濟會在納粹德國時期受到了殘酷迫害。[44]一般認為,大約有80,000到200,000共濟會會員被納粹政權殺害。共濟會的集中營囚犯被評定為政治犯,戴著一個倒置的紅色三角形以識別身份。[45]

藍色小花勿忘我最早是在1926年被 Zur Sonne 總會所採用作為德國不萊梅市共濟會年度會議的會徽。生產勿忘我會徽的工廠在1938年被納粹黨選為募捐機構。這個巧合,使共濟會會員有機會將勿忘我徽章作為相互識別的秘密標記。[46][47][48]即便在納粹時代受到了殘酷迫害,但共濟會會員們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甚至在集中營里建立了 Liberté chérie 這樣的會所。[49]在二戰結束後,勿忘我在1948年再次成為德國總會所年度大會的會徽。[50]今天,佩戴勿忘我徽章已經是世界範圍內共濟會紀念歷史上共濟會會員所受到的迫害,尤其是那些死於納粹時代的共濟會會員。[50][51]

也有少數研究者認為:希特勒是歐洲共濟會的一員,而二戰也正是共濟會高層示意希特勒進行的,以獲得更多的世界控制權,也正是此事造成了之後歐洲共濟會與美洲共濟會的階級分立,而希特勒本人成為共濟會戰爭的犧牲品,不過該觀點與其他陰謀論一樣都缺乏實際依據。

其他 編輯

在一些國家,對共濟會的信仰被認為影響了政教分離原則。一個例子是比利時和法國的有關法律條款。

社會方面 編輯

由於共濟會在英國、美國(反共濟會黨)、肯亞共濟會邪教、和義大利(P2分會)等國的黑社會性質醜聞的存在,所以社會上有比較廣泛的批評反對意見。其中義大利P2分會的謀殺案死者也被指稱與羅馬教庭往來密切的銀行大筆金額匯出國外有關[52]約翰·甘迺迪被刺殺之前曾公開反對共濟會的言論亦被世人懷疑與共濟會組織有關。

陰謀論 編輯

陰謀論觀點認為,共濟會是支配世界的陰謀組織。從法國革命美國獨立,到俄國革命以色列復國等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由共濟會促成的。 20世紀初,俄國出版了《錫安長老會紀要》一書,此書在全世界各個地區獲得了比較廣泛的發行傳播,也是所謂的共濟會猶太人建立世界新秩序陰謀論的一個主要來源。

亦有人認為共濟會控制著FBI、CIA和英國軍事情報局,義大利黑手黨在內的不同組織,控制著世界石油市場、黃金市場、糧食市場

更有人認為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就是共濟會試圖圍堵並阻止中國崛起的陰謀

參見 編輯

共濟會著作 編輯

  • 《共濟會憲章》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Free-Masons,1734年,原作者James Anderson,整編者Benjamin Franklin與Paul Royster
  • 《共濟會古代以及公認的蘇格蘭禮的道德與教義》Morals and Dogma of the Ancient and Accepted Scottish Rite of Freemasonry, 作者Albert Pike(弗吉尼亞州裡士滿:L.H. Jenkins, Inc., 1942年)
  • 《詞語書》The Book of the Words, 作者Albert Pike (Kila, Mont.: Kessinger Publishing Co., n.d.)
  • 《鄧肯的共濟會儀式與告誡》Duncan's Masonic Ritual and Monitor,1866年,作者Malcolm C. Duncan
  • 《通往光明的橋梁》,Rex R. Hutchens(華盛頓:最高委員會,1988年)

官方網站 編輯

英倫共濟會三大母會

中歐

北歐

南歐

東歐

北美

拉美

亞太

非洲

其他

參考資料 編輯

資料來源 編輯

  1. ^ Swedish Rite FAQ". Grand Lodge of British Columbia & Yukon. 
  2. ^ Jack Buta. The God Conspiracy, The Politics of Grand Lodge Foreign Relations. Pietre-Stones. 
  3. ^ Chinese Freemasons
  4. ^ 《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秘密》第260-261頁
  5. ^ Gruber, Hermann. Masonry(Freemasonry). Remy Lafort, Censor (編).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an international work of reference on the constitution, doctrine, discipline, and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X.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0-10-01 [2009-09-28]. id = OCLC 1017058. 
  6. ^ Masonic Service Association - Short Talk Bulletin as reprinted on the website of the Grand Lodge of Louisiana.
  7. ^ Form letter to request mutual recognition. Grand Lodge FAAM (Free And Accepted Masons) of Washington, D.C.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Committee on Masonic Recognition. [2015年2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2月13日).  Example letter to request recognition.
  8. ^ Constitution. Grand Lodge of North Carolina. 2007 [2007-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22).  See Preamble.
  9. ^ 中國美生會簡介
  10. ^ United Grand Lodge of England. Aims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Craft. Constitutions of the Antient Fraternity of Free and Accepted Masons (PDF). London: Freemason's Hall. 2005: x–xii [1815] [2007-05-08]. OCLC 1897659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1-15). 
  11. ^ Scottish Rite Freemasonry - Ritual and Degrees.. Scottish Rite Freemasonry, Northern Jurisdiction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7-05-08]. 
  12.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United Grand Lodge of England. [2009-09-28]. 
  13. ^ Hodapp, Christopher. Freemasons for Dummies. Indianapolis: Wiley, 2005. p. 52.
  14. ^ W.Bro. Yasha Beresiner. ARTHUR CONAN DOYLE Spiritualist and Freemason. PIETRE-STONES REVIEW OF FREEMASONRY (英文). 
  15.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1MjYxNzMy.html]
  16. ^ 漢斯·克里斯蒂安·胡弗。聖經謎團。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164-165
  17. ^ The Regius Manuscript. Masonicsites.org. 
  18. ^ Stevenson, David. The Origins of Freemasonry: Scotland's Century 1590-171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11. ISBN 9780521353267. OCLC 17546610. 
  19. ^ ENCYCLOPEDIA OF THE ENLIGHTENMENT ,(BY Reill,P. and Wilson,E.),P16-18
  20. ^ ENCYCLOPEDIA OF THE ENLIGHTENMENT ,(BY Reill,P. and Wilson,E.),P16-18
  21. ^ http://www.godf.org/index.php/actualite/details/liens/position/nom/Prises-de-position/slug/projet-de-loi-sur-le-mariage-pour-tous
  22. ^ S. Brent Morris.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Freemasonry. Alpha/Penguin Books. 2006: 27. ISBN 1-59257-490-4. 
  23. ^ Dachez 2003,p.44)
  24. ^ Naudon 1981,p.66)
  25. ^ Dachez 2003,p.53)
  26. ^ Mitterrand 1992,p.935a)
  27. ^ http://bessel.org/masrec/france.htm
  28. ^ 28.0 28.1 28.2 Eugen Lennhoff, Oskar Posner, Dieter A. Binder: Internationales Freimaurer Lexikon. 5. Auflage 2006, Herbig Verlag, ISBN 978-3-7766-2478-6, Lemma Deutschland, S. 217, 218
  29. ^ Hans Ulrich Wehler: Deutsche Gesellschaftsgeschichte. C.H.Beck, 1996, ISBN 3-406-32261-1, S. 323 ff.
  30. ^ Bullock, Steven C.; Institute of Early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Williamsburg, Va.). Revolutionary brotherhood: Freemasonr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al order, 1730-1840.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6. ISBN 9780807847503. OCLC 33334015. 
  31. ^ American Freemasons: Three Centuries of Building Communities Mark A. Tabbert,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05, pp. 33–47.
  32. ^ Steven Defoe's website masonicdictionary.com
  33. ^ Anti-masonry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34. ^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Micropedia Vol.8. Chicago. 1981: 817. 
  35. ^ http://www.freemasons.co.nz/wp/about-us/structure-people/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The Hung Society and Freemasonry the Chinese Way"
  37. ^ 37.0 37.1 美生會
  38. ^ Freemasonry in China and Taiwan
  39. ^ Wangelin, Tim. Freemasonry and Modern Japanese History. Far East Lodge No. 1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Most Worshipful Grand Lodge of Japan, F. & A.M. [2014-12-05]. 
  40. ^ http://www.ugle.org.uk/what-is-freemasonry/famous-masons
  41. ^ 4truth福音護教網
  42. ^ 關於共濟會核心信仰(猶太密教)與基督教信仰的區別 / 何新
  43. ^ World War II Documents showing the persecution of Freemasonry. Mill Valley Lodge #356. [2006-05-21]. 
  44. ^ World War II Documents showing the persecution of Freemasonry. Mill Valley Lodge #356. [2006-05-21]. 
  45. ^ Katz. Jews and Freemasons in Europe. Israel Gutman (編).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Holocaust: vol. 2, p. 531. ISBN 978-0-02-897166-7 OCLC 20594356. 
  46. ^ Das Vergißmeinnicht-Abzeichen und die Freimaurerei, Die wahre Geschichte. Internetloge.de. [2006-07-08] (German). 
  47. ^ Bernheim, Alain. The Blue Forget-Me-Not": Another Side Of The Story. Pietre-Stones Review of Freemasonry. 2004-09-10 [2006-07-08]. 
  48. ^ Francke, Karl Heinz; Ernst-Günther Geppert. Die Freimaurer-Logen Deutschlands und deren Grosslogen 1737-1972 Second rev. Bayreuth: Quatuor Coronati. 1974 (German).  Also in: Francke, Karl Heinz; Ernst-Günther Geppert. Die Freimaurer-Logen Deutschlands und deren Grosslogen 1737 - 1985 : Matrikel und Stammbuch; Nachschlagewerk über 248 Jahre Geschichte der Freimaurerei in Deutschland. Bayreuth: Quatuor Coronati. 1988. ISBN 9783925749056. OCLC 75446479 (German). 
  49. ^ Together with the lodges "Les Frères captifs d'Allach", which register is now located at the Grand Orient of France museum, and L'Obstinée, in Oflag X-D).
  50. ^ 50.0 50.1 Das Vergissmeinnicht The Forget-Me-Not: The True Story Behind This Beloved Emblem of the Craft in Germany. Galen Lodge, No. 2394. 2001-02-08 [2006-02-06]. 
  51. ^ About the... Forget-Me-Not. Monitor Lousbury Lodge, No. 522. [2006-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09). 
  52. ^ 《解構美生會》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國家地理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