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郡
历代变更 | |
---|---|
设立 | 秦 |
使用状况 | 三国后改名 |
秦朝 | 九江郡 |
西汉 | 淮南国 → 九江郡 |
东汉 | 九江郡 |
三國 | 淮南郡 |
历史
编辑楚王負芻五年(前223年),秦灭楚。以楚地置郡,即有九江郡。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楚国旧都——寿春邑(寿春城遗址在今安徽省寿县)。辖境包括今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北岸和江西全省,为九江郡历来范围最大之时[1]:55,因此地有众多水泽而得名。
汉王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2],英布为淮南王。汉朝正式建立后,诸郡“以秦郡太大,稍复开置”。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析置豫章郡,即包括今“江西全省之地”。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第七子刘长继为淮南王。汉文帝时,从原九江郡,析置衡山国(衡山郡)、庐江国(庐江郡),封刘长次子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因涉嫌谋反自杀后,淮南国撤销,复称九江郡[1]:55、56。元狩二年(前121年),析置六安国。
西汉时,经多次析置,九江郡范围大大缩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东汉保留郡置。汉代扬州刺史部历个治所历阳县(今和县)、寿春、合肥都在郡内,成为扬州首郡。三国时期,曹魏嘉平初年,改九江为淮南郡。从此九江不再作为郡名存在。
行政区划
编辑秦朝时九江郡至少有十三县,寿春县、曲阳县、灊县、历阳县、雩娄县、安丰县、舒县、阴陵县、东城县、钟离县、建阳县、六县、居巢县。
《汉书》[2]所记,汉朝时户十五万五十二,口七十八万五百二十五,有陂官、湖官。县十五:寿春邑、浚遒、成德、橐皋、阴陵、历阳、当涂侯国、钟离、合肥、东城、博乡侯国、曲阳侯国、建阳、全椒、阜陵。
東漢章和元年(87年)因復設阜陵國(次郡級)且定都壽春[3],九江郡改治陰陵縣。永和五年(140年)含阜陵國,共戶89436,口432426,領陰陵、壽春、浚遒、成德、西曲陽、合肥侯國、歷陽侯國、當塗、全椒、鍾離侯國、阜陵、下蔡、平阿、義成等十四縣[4]。建安十一年(206年)權臣曹操廢除阜陵等八個劉氏藩國[5],九江郡還治壽春縣。
太守
编辑- 西汉
- 东汉
与九江市的关系
编辑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虽在秦置九江郡的范围内,但当时并未设县。而到西汉初年建县于此,称柴桑时,九江郡范围已经大幅北退,当中还有整个庐江郡。所以两者虽然名称相同,也曾非常短暂的出现统辖关系,但除此之外几乎毫无关系。九江市首次获得九江之名,要到明朝时改江州路为九江府,治德化(即今九江市),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中出现的“九江”很少指今天江西省范围。
注释
编辑- ^ 1.0 1.1 侯云龙. 《古地名三考》.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现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吉林省四平市: 四平师范学院(现:吉林师范大学)). 1994, (1994年第1期总第(64)期): 55—57 [2021-04-23]. ISSN 2096-29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简体中文).
- ^ 2.0 2.1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
- ^ 《後漢書》卷42:乃下詔曰:「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楨榦王室也。朕南巡,望淮、海,意在阜陵,遂與侯相見。侯志意衰落,形體非故,瞻省懷感,以喜以悲。今復侯為阜陵王,增封四縣,並前為五縣。」以阜陵下濕,徙都壽春……
- ^ 《後漢書》卷112〈郡國志四〉
- ^ 《後漢書》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