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
儒家經典 | |
---|---|
五經 | 傳 |
九經 | |
易 書 詩 禮(儀禮/周禮) 春秋 |
禮記 春秋左氏傳 春秋公羊傳 春秋穀梁傳 |
七經 | 十二經 |
論語 孝經 |
爾雅 |
十三經 | |
孟子 |
《尔雅》乃中国最早的一部訓詁書,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的单语言词典[1]。至今《尔雅》仍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時重要的一部著作。
《爾雅》原本只是純粹的一部詞典,與儒家並無關係,但後世儒家將其列入十三經中,使其成為儒家的經典著作。《汉书·艺文志》稱漢代重視經學,爾雅便是正宗的經學解釋書。書名中“尔”通“邇”,是“近”的意思;“雅”為“正”之義,为官方语言,即“雅言”。“讀音尔雅”就是正確的、接近于故訓的语言。[2]
作者考编辑
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漢書》只記錄《爾雅》三卷二十篇,未有姓名;張輯《上廣雅表》中指出了幾種猜測:「周公著爾雅一篇⋯⋯今俗所傳三篇爾雅,或言仲尼(即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孫通所補,或言𨙶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說⋯⋯疑莫能名也。」[4]
也就是說,《爾雅》大可能是一種故訓彙編。但唯周公所作之說是完全無根據的,以其中文字考慮,最有可能是周秦之際[5],漢武帝之前(即公元前二世紀之前),因為漢武時代已見《爾雅注》[4]。
目錄構成编辑
唐朝以後《爾雅》被列入「經部」,成為了儒家經典之一。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尔雅》3卷20篇,唐朝以后将它列入“经部”。现存《尔雅》为19篇,与班固所说的20篇不同。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而清朝的宋翔凤则认为原来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
現存十九篇為:
- 《释诂》——对古代同義詞的解释
- 《释言》——对动词和形容词等常用詞的解释
- 《释训》——對连绵词和词组及形容词和副词等情貌描述詞的解释
- 《释亲》——對亲属的称呼的解释
- 《释宫》——对宫室建筑的解释
- 《释器》——对日常用具、饮食、衣服的解释
- 《释乐》——对乐器的解释
- 《释天》——对天文历法的解释
- 《释地》——对于行政区划的解释
- 《释丘》——对丘陵、高地的解释
- 《释山》——对山脉的解释
- 《释水》——对河流的解释
- 《释草》——对花草的解释
- 《释木》——对树木的解释
- 《释虫》——对昆虫的解释
- 《释鱼》——对鱼类的解释
- 《释鸟》——对鸟类的解释
- 《释兽》——对动物的解释
- 《释畜》——对动物的解释
由于对古人的词语分类原则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对前3篇诂、言、训之间的界限,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3篇的解释也很模糊。13-19篇是对于生物的一些解释。但是其分类与现在很多地方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時代的觀點有別之故。例如“鼯鼠”由于会飞行,便将它归到释鸟中。
注疏编辑
因爾雅解釋甚簡,其所涉及之許多語言知識不易為人理解,故之後出現許多注釋、考證爾雅之著作,如:
評價與影響编辑
批評略覽编辑
《爾雅》雖然於古代,是一本文人必讀經典,且是通往仕途之路上的必修課。但是如果從當代文字學之角度來評論,爾雅還是有缺點的,對於此點,歷代小學家皆有批評,在此引用王力之論點,為學者之參考[4]:
- 不明確多義,易誤解。比如《釋言》中有:「貽,遺也」,而《說文》中又有:「遺,亡也。」假使以貽字解釋亡,就將造成錯誤等。
- 不明確用處,易誤傳。比如恪、欽二字皆是「敬也」,而此詞性則不同,卻被一同羅列。諸如此類,還有同字多義也會造成誤會。
- 不明確定義,多訛合。
故而後人作書時,常常注意到這些點,進而有了改進,見朱駿聲之《說雅》、陳奐之《毛詩傳義類》等書。 《爾雅》被視為中國名物的不祧之祖。[6]而其對「名物訓釋方式和分類方式影響了後世訓詁學著作的編纂,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以爾雅及其嫡傳諸書為中心,旁及《方言》《釋名》及其各種專業書、類書等的名物研究系統。」[6]
對周邊國家之影響编辑
在律令制下的日本(公元7世紀至10世紀),大學寮制度中將其作為與《昭明文選》和正史並列的文章道(紀伝道)之教科書。平安朝中期源順還受其影響編撰了和名類聚抄一書,至今仍是研究和訓和古漢語的重要材料。而到了江戸時代,又有仿者貝原好古作《和爾雅》(1694年)和新井白石作《東雅》(1719年,「東瀛爾雅」之意)。
群雅之象编辑
后世还出了许多依假《尔雅》而写的著作,其謂「群雅」。大有:
相關論著编辑
以下是相關參考論著資料書目[註 1]:
相關编辑
註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金常政. 百科全书的故事.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03: 9. ISBN 7501326231.
- ^ 夏, 傳才. 《十三經概論》. 三民書局.
- ^ 《新唐书·选举志》
- ^ 4.0 4.1 4.2 王, 力. 《中國語言學史》. 香港: 中國圖書刊行社 (China Book Press). 1984: 17. ISBN 9620403282.
- ^ 郭, 沫若. 《甲骨文文字研究》. : 141.
- ^ 6.0 6.1 钱慧真,2006。《尔雅》的名物训释方式研究。现代语文 2006年 第12期。
- ^ 爾雅翼.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08-08-25] (中文(台灣)).[永久失效連結]
- ^ 小爾雅義證.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 [200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6) (中文(台灣)).
- ^ 查詢結果. 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 [2008-08-25] (中文(台灣)).[永久失效連結]
- ^ 台灣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台灣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2008-08-25] (中文(台灣)).[永久失效連結]
- ^ 小爾雅訓纂. 中國古籍目錄. [2008-08-25] (中文(台灣)).[永久失效連結]
延伸阅读编辑
[编]
- 在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 《爾雅 (四部叢刊本)》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爾雅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汉小学四种 |
---|
无名氏·《尔雅》 | 扬雄·《方言》 | 许慎·《说文解字》 | 刘熙·《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