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仁書院

香港中學

坐标22°16′52″N 114°11′30″E / 22.2811485°N 114.1915635°E / 22.2811485; 114.1915635

皇仁書院(英語:Queen's College)為香港最早成立的官立中學。1862年於中環歌賦街校舍啟用時命名爲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當時又稱大書院),及后于1889年遷往中環荷李活道新校舍,1890年政府刊憲改名為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1894年,政府再度刊憲易名為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目前校舍位於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為全港僅有的三家官立男子中學之一[註 1][1][2][3][4][5][6]

皇仁書院
Queen's College
皇仁書院校舍
地址 香港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高士威道120號
类型官立中學
隶属香港教育局
创办日期1862年(中央書院)
1890年(改名為維多利亞書院)
1894年(改名為皇仁書院)
校長劉梁路得女士
副校长凌婉婷女士
黃國強先生
余偉強先生
职员人数約90人
学生人数約735人
班级数目25個班別
語言英文
校园面积約16,766平方米
校訓勤有功
拉丁語Labor omnia vincit
校刊黃龍報
分院史釗域(Stewart)、胡禮(Wright)、狄烈(Dealy)、丹拿(Tanner)、古祿(Crook)、狄龍(De Rome)、啟(Kay)、威廉臣(Williamson)(威廉臣卸任前名叫School)
電話號碼+852 2576 1992
传真號碼+852 2882 4546
学校网址www.qc.edu.hk
地圖

歷史 编辑

中央書院時期 编辑

1847年,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組成專門委員會,選定三所私塾(華人鄉村學校,Chinese Village School)提供每校每月十元補助,分別於1848年及1857年升格為官立學堂(Government School[註 2],包括香港成為殖民地前已開始教學的太平山學堂(Tai-ping-shan School)、中環學堂(Chung-wan School)、上環學堂(Sheung-wan School),由政府提供教室和師資,每個學生要給教師銅錢二十五文「作茶資之用」,但無需交學費。至1859年,香港的官立學校已發展至19所。1860年,香港政府成立「教育諮詢委員會」(Board of Education)取代教育委員會,兩年後把維多利亞城內四所官校合併成「大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又譯中央書院)。[7][8][9] 校舍座落於中環歌賦街城皇街交界,即今聖公會基恩小學位置。

史釗域博士擔任首任校長,當時他還兼任全港官校視學官(Inspector of Government Schools),直至1879年3月香港政府另行設立教育部門管理香港學校為止;其後史氏更獲擢升為布政司。直至現在學校仍然保存在每年3月10日,即立校日,率領學生前往跑馬地香港墳場史釗域墓前祭拜的傳統。而當年的學生有別於現時絕大部份學生來自本地,當時中央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不同各地,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書籍[6]。這是一所中學,學生多半是各國中產階級子弟,課程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10]:35

1864年,中央書院有約一百二十名學生,分為中文部和英文部。中文部學生必須學習《論語》、《孟子》及《中庸[11]。學生須通過典籍口試才能入讀英文部,英文部學生除學習英語、地理、算術及歷史外,還學習《五經》及《史記[11]。1869年,在港督麥當奴推動下,開設化學和幾何科等[11]

皇仁書院時期 编辑

 
1897年皇仁書院面向士丹頓街的一邊
 
1908年皇仁書院面向荷李活道的一邊
 
1907年皇仁書院出版的校刊《黃龍報》(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6]

1885年4月26日,當時港督寶雲主持了中央書院新校舍的奠基儀式,估計孫中山先生也有出席。因學生日漸增多,到了1889年7月10日,位於中環鴨巴甸街荷李活道交界(即現今中環元創坊)的新校舍啟用,1890年2月18日根據政府公告第71條,校名更改為「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4][3] 歌賦街原址後來興建中央女子書院 (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 for Girls)新校舍。因猶太裔慈善家庇理羅士捐贈新校舍興建費用,故改名為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Belilios Public School )。[12][13]

新校舍是當時香港最大的校舍,位於歌賦街中央書院校舍對面 ,附近有孫中山先生故居(必列者士街2號)、香港西醫書院辛亥革命遺址。這幢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建築物需時5年、耗資25萬元興建,是香港當時造價第二昂貴的建築物。該校舍空間遠較大書院寬敞,除了可容納逾900名學生外,更配備完善設施,包括21間課室、實驗室、學生活動室、兩個球場及一個有蓋操場。後來,隨著學校課程轉變,當局陸續在校舍增添更多設施,例如小食部、地理室、圖書館、師範大樓。[13]

1894年2月3日,香港政府刊憲宣佈維多利亞書院校名于1894年1月31日根據政府公告第38條更改為「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以紀念維多利亞女皇,並一直沿用至今。[5] 當時該校主要教授算術文法常識等科目,為19世紀末的香港所罕見。該校因展現其優秀的學術及體育成就,廣為公眾認識。皇仁書院的校刊名為《黃龍報》,創刊於1899年6月。[6]

香港日佔時期 编辑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攻佔香港。皇仁書院於1941年底被逼停課,校舍於香港保衛戰時被徵召作陸軍醫院。日佔初期荷李活道校舍為日軍所用,其後完全毀於戰火,更被辟為難民營。僅留下由 Bertram Mackennal 在1910年雕製、時任港督盧加勳爵在1912年揭幕的胡禮校長的半身雕像。雕像在戰後1950年被移送高士威道新校舍。[6]

戰後 编辑

 
皇仁書院高士威道正門

1947年2月,皇仁書院終於在堅尼地道26號復課。1949年,在戰前已在皇仁任教的威廉臣被委任為校長。威廉臣校長設計了校服和校呔,開創了先河。香港政府後來撥地在高士威道興建皇仁書院新校舍,並在一年內完工。1950年皇仁學生要借用聖若瑟書院禮堂舉仔週年頒獎禮。1950年9月22日,位於銅鑼灣鄰近維多利亞公園的現址的校舍,由時任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高士威道校舍奠基儀式,並於同日正式啟用,沿用至今。在平整大坑的農地後,該地曾建成皇后運動場和更衣室。在決定興建新校舍前,曾建議在此興建喇沙書院臨時校舍。高士威道校舍興建在前皇后運動場的其中一角,其餘地方劃為海軍球場(現銅鑼灣運動場)運動場。新校舍由港督葛量洪爵士和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羅文錦爵士主持開幕儀式,何東爵士和周壽臣爵士等顯赫校友都有出席。1951年皇仁書院四個班的學生借用英皇書院校舍。[6]

主權移交後 编辑

 
皇仁書院校史館於2017年配合155週年校慶而設立,現存約4,000件藏品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學校改由教育統籌局(後更名為教育局)管理,仍使用原校名繼續辦學,惟校徽亦因而作出修改,去除象徵英國皇室的皇冠。

2011年3月,教育局公布「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計劃申請結果,其中包括皇仁書院在內。由2011/12學年開始,每年級的班別從5個減少為4個。[14]

2012年,皇仁書院會踏入150周年。在2010年10月時,皇仁書院便已宣佈將會在150周年時發行紀念郵票,成為香港首套香港郵政官方為中學校慶發行的紀念郵票。2011年9月,香港郵政公布將發行「皇仁書院一百五十周年校慶」郵票小型張,並首次採用盾形設計郵票[15]

2016年,副校長趙善衡於舊生會晚宴遊戲環節贏得價值約港幣5,000元的澳門豪華酒店連船票套票,被質疑事後沒退還予主辦單位,亦無向上級、分區教育主任或教育局匯報,也沒有將其用作抽獎轉贈其他教員,被投訴涉嫌違反《公務員守則》和《防止賄賂條例》,校長李瑞華稱,當晚她亦在場,一向認知是公務員不得接受抽獎禮物,但副校長趙善衡當晚所得雙人來回澳門船票連一晚酒店住宿換領券,為勝出遊戲所得,認為性質與抽獎不同,因此未有留意還需要作申報。校長李瑞華未能確認換領券價值,又指為免引起誤會,將會把換領券退還主辦單位-皇仁舊生會[16]

2017年2月,臉書專頁「皇仁書院政改關注組」指出,副校長趙善衡要求最新一期出版的校刊《黃龍報》臨時更改主題,將「律師專輯」轉為「警察專輯」,然而《黃龍報》的上屆編委會已決定當屆以法律界為專輯主題,且相關學生也已經進行不少前期工作。《黃龍報》編委會發表聲明,就有關警察專輯之報導,黃龍報編委會學生編輯承認有受過校方壓力,要求將「律師專輯」改為「警察專輯」,基於複雜程度及社會現況,編委會學生編輯並無表示認同,而且,校長李瑞華已決定停用由趙副校長提出的專輯更改計劃。隨後,副校長趙善衡調職至長洲官立中學。[17][18]

2019年2月24日,皇仁舊生會何鴻燊天文觀測站隆重開幕,觀測站位於港島大潭,面積約5300平方呎,由一座長60呎、闊25呎、高10呎的圓頂屋構成。觀測站設有頂級天文儀器觀賞天象和天文攝影,包括一台全自動控制16吋固定光學望遠鏡主要用於天文攝影、一台14吋流動光學望遠鏡備有自動對準及追蹤目標天體的功能及一台全港最大可全日運作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天線直徑3米,可以接收天體發出而肉眼無法觀測的無線電波[19]

校舍 编辑

二次大戰後,皇仁書院校舍座落香港島中部的灣仔區,實際位置位於銅鑼灣天后高士威道銅鑼灣道之交界,毗鄰維多利亞公園香港中央圖書館。校園的面積達16,766平方米,較香港一般中學為大,於1950年建成,屬現代主義建築,同年9月22日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新校舍開幕儀式。校舍曾於1960年代和1990年代擴建。[6]

 
入口大堂
 
南面球場
 
北面球場

校舍內的設施如下:

  • 多用途禮堂(雙層)
  • 接待室
  • 校務處
  • 8個教員室︰A,B,C,D,E,F,G及N15(教學助理
  • 2個操場(南面及北面)
  • 圖書館(名為霍英東圖書館
  • 天文房
  • 大草坪
  • 花園(名為曉陽閣)
  • 健身室(可作羽毛球場使用)
  • 會客室 
  • 訓導室
  • 輔導室
  • 學生會辦事處
  • 訓導組和輔導組辦事處
  • 皇者仁風校史館(於2013年配合150週年校慶成立,2017年配合155週年校慶翻新,現存約4,000件藏品)

收生、科目及教學語言 编辑

皇仁書院在校學生約800人,分佈於24個班別。每級設4個班別,每班約36人。[21] 皇仁書院每年收生四班約144人,分別由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途徑錄取,另與軒尼詩道官立小學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愛秩序灣官立小學均為聯繫學校。[22] 2011年前中一每年均取錄五班共200人,惟於教育局縮班政策下,自2011學年起每年收生學額將減至四班,合共約144人。[23]中一新生可以參與由校方及高年級師兄領導的迎新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二二三」的舊學制下,中六至中七設4個班別,分別以早期香港大學的四個學院命名:6A/7A(Arts,文學院)、6E/7E(Engineering,工學院,修讀純數科)、6M/7M(Medicine,醫學院,修讀生物科)、6S/7S(Science,理學院,修讀純數科,或數學及統計科與電腦應用科或通識科),因為早期香港大學的學生主要是皇仁書院的預科生。A班約有30人,而 E、M、S 班則各約有27人。

皇仁書院為香港114間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的中學之一。除了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普通話科外,其餘所有科目均使用英文作為教學語文。

歷任校長 编辑

 
黎璧臣博士(Dr. G. H. Bateson Wright)於1881年至1909年出任校長
  1. 史釗域博士(Dr. Frederick Stewart,1862年 - 1881年)[6]
  2. 胡禮博士(Dr. G.H. Bateson Wright,1881年 - 1909年)
  3. 狄烈先生(Mr. T.K. Dealy,1909年 - 1918年)
  4. 丹拿先生(Mr. Bartram Tanner,1918年 - 1925年)
  5. 古祿先生(Mr. A.H. Crook,1925年 - 1930年)
  6. 狄龍先生(Mr. F.J. de Rome,1930年 - 1939年)
  7. 奧干拿先生(署理)(Mr. M.G. O'Connor,1939年 - 1941年)
  8. 威廉臣先生(署理)(Mr. L.G. Morgan,1946年 - 1947年)
  9. 費格遜先生(署理)(Mr. J. J. Ferguson,1947年)
  10. 威廉遜先生(Mr. H.N. Williamson,1947年 - 1961年)
  11. 張經柏先生(Mr. Cheung King-pak,1961年 - 1964年)
  12. Mr. Wong Yee-wa (署理,1964年)
  13. 金寶先生(Mr. F.C. Gamble,1964年 - 1965年)
  14. 司徒莊先生(Mr. John Stokes,1965年 - 1970年)
  15. 黃勵文先生(Mr. Raymond Huang,1970年 - 1973年)
  16. 鄭旭寧先生(Mr. William Cheng Hsü-ning,1973年 - 1976年)
  17. 榮德淵先生(Mr. Timothy Yung,1976年 - 1982年)
  18. 趙東成先生(Mr. Chew Tung-sing,1982年 - 1987年)
  19. 江紹忠先生(Mr. Kong Shiu-chung,1987年 - 1994年)
  20. 李家鴻先生(Mr. Lee Kar-hung,1994年 - 2000年)
  21. 張林麗琼女士(Ms. Kitty Cheung Lam Lai-king,2000年 - 2003年)
  22. 李樂然先生(Mr. Vincent Li Lok-yin,2003年 - 2013年)
  23. 羅李瑞華女士(Mrs. Law Li Sui-wah,2013年 - 2018年)
  24. 劉梁路得女士(Mrs. Lau Leung Yvetta Ruth,2018年 - )

校歌 编辑

皇仁書院校歌的旋律來自英國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的校歌《四十年來英语Forty Years On (song)》,並與香港協恩中學的校歌旋律相同。英文校歌歌詞出自該校代理校長祈惠霖先生(Mr. William Kay)於1920年的手筆(祈惠霖先生在1934年6月接任成為英皇書院的校長)。而中文校歌歌詞則出自皇仁書院校友陳鈞潤先生的手筆,並刊載在校刊《黃龍報》內。雖然校歌有第二及第三段,但現時師生大部分的場合唱校歌的時候均不會唱該兩段。(160週年校慶演唱會是有唱的例子)

皇者仁風校史館 编辑

校史博物館於2013年配合150週年校慶成立,希望藉收藏及展出不同年代的學校文件和文物提高同學和市民大眾對皇仁書院歷史的認識。2017年搬至一樓並翻新、擴建、易名為「皇者仁風校史館」,以配合155週年校慶。[24]

活動及成就 编辑

所有學生均被分配至8個學社(house)中的其中一個。學社制度於1950年代由威廉臣校長所創立,分別為Stewart House(史釗域社)、Dealy House(狄烈社)、Wright House(胡禮社)、Kay House(啟社)、Crook House(古祿社)、Tanner House(丹拿社)、de Rome House(狄龍社)和 School House,其後 School House 在威廉臣校長離任後改為 Williamson House(威廉臣社)。各社以皇仁書院最早和最有貢獻的8名校長命名。學社會於水運會、陸運會和其他社際比賽中互相競爭,以鼓勵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使不同年級的學生能夠融洽共處。此外,皇仁書院各個校隊亦經常參與校際比賽。[25][26]

皇仁書院設有54個不同類型的學會,類型分別有體育、康樂、宗教、社會服務及學術範疇。除了學會外,皇仁書院還有三個制服團體,分別是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第22團香港交通安全隊港島童軍十二旅[27]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编辑

截至2018年(第33屆),皇仁書院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中累積產生了22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2。 [28] [29]

香港傑出學生名單:

  • 陳思瀚
  • 馮啟思
  • 童成
  • 范平正
  • 陳寧
  • 關漢傑
  • 蔡傑銘
  • 何龍偉
  • 盤肇忻
  • 蔣濛
  • 楊思明
  • 沈旭暉
  • 陳家顥
  • 張敬謙
  • 陳汝昌
  • 許嘉銓
  • 趙君儒
  • 賀錦輝
  • 趙俊威
  • 譚衍恩
  • 郭捷彬
  • 袁瑋謙


主要獎項及成就 编辑

皇仁書院的學生曾參加下列課外活動、校際運動比賽、聯校文化及學術活動、音樂及樂團比賽、海外交流計劃、學術獎學金評選、傑出學生選舉、海外留學獎學金評選、代表香港參與國際學術比賽、海外體育比賽:[30]

  • IMO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31] [32]
  • IPhO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33]
  • IJSO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34]
  • IOI 國際資訊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銀牌 (香港第一面獎牌) [35]
  • iGeO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銀牌 [36]
  • IBO 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區比賽最佳學校獎 [37]
  • HKPhO 香港物理奥林匹克最佳學校獎 [38]
  •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39]
  • 中國西部數學奧林匹(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40]
  • 怡和獎學金(Jardine Scholarship,劍橋大學/牛津大學)[41]
  • 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Prince Philip Scholarship)[42]
  • 牛津大學華頓學院李兆基獎學金 [43][44]
  • 英國/香港獎學金 UK/HK Scholarship [45]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 [46]
  • 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 [47]
  • 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 [48]
  • 香港卓越獎學金(Hong Kong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ce Scheme)[51]
  • 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中學會考卷面總分全港第一)[52]
  • 政府獎學金(Government External Scholarship,中學會考其中七科卷面總分全港前30/40名)[50]
  • 年度葛量洪傑出學生獎(Grantham Scholar of the Year)[50]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Medal,中學會考、高級程度會考、中學文憑試中取得最優異成績)[53]
  • 南華早報「年度學生」(Student of The Year)[54]
  • 美國Hugh O'Brian Youth Leadership 世界領袖會議(World Leadership Congress)香港代表
  •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香港傑出學生」(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55] [29] [28]


公開考試佳績 编辑

狀元數量 编辑

皇仁書院是產生最多香港中學會考「10A狀元」(應考的10科全部取得A等成績)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的學校之一。截至2023年,分別有55名會考「10A狀元」及14名文憑試「7科5**狀元」[56]

由1987年至2010年期間,皇仁書院已累積產生了最少55名「十優狀元」[57],當中2006年更有六名學生同時考獲十優[58]。此兩項紀錄在香港中學會考歷史上未有學校能打破[59]。2003年,皇仁書院參加應屆中學會考的198名學生,共取得455個A級成績,人均2.3個A級成績,其中5人為「十優狀元」[60]。在各屆會考中,亦常有皇仁書院學生蟬聯「全港第一」的桂冠,其各科卷面總分為一眾「十優狀元」中最高者。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的考生,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 Hong Kong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Scholars' Foundation 頒發「莫鳳麟獎學金」 「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 [52]。從1993年至2010年的香港中學會考,皇仁書院於每一屆都產生「十優狀元」,紀錄連續未有間斷。[30]

隨著新高中學制的推行,中學會考於2011年停辦。

在2012年的首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六名「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當中,有兩人乃皇仁書院的應屆考生,成為全港之冠,開創文憑試歷史的佳績紀錄[61]。於2012至2020年的九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均產生「7科5**狀元」。[62] 皇仁書院於2021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並沒有產生「7科5**狀元」,於2022年及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又繼續產生「7科5**狀元」。

近年各屆會考「十優狀元」及文憑試「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人數 [63][30]

  • 6位狀元:2006[58]
  • 5位狀元:1998、2003[64]
  • 4位狀元:1994、1995、1997、2002、2005
  • 3位狀元:2001、2010
  • 2位狀元:1991、1993、1996、1999、2000、2007、2012[61]、2013[65]、2015[66]
  • 1位狀元:2004、2008、2009、2014[67]、2016[68]、2017[69]、2018[70]、2019[71]、2020[72]、2022[73]、2023[74]

香港中學會考狀元 编辑

  • 1978:游子覺:九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及醫學博士 [75] [76][77], 現為腫瘤科醫生
  • 1982:關城安:九優狀元 [78]
  • 1983:陳浩然:九優狀元,獲怡和獎學金,于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79][41][75]
  • 1984:鍾子丹:九優狀元,獲牛津大學華頓學院李兆基獎學金,于牛津大學修讀物理學[80][43]
  • 1985:黎耀基:九優狀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四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于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81][82][75]
  • 1986:許睿:九優狀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四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于劍橋大學修讀醫科,現為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83][82][84][75][85]
  • 1989:洪長錐:九優狀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四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英國/香港獎學金,于劍橋大學修讀醫科,現為腸胃肝臟專科醫生。 [86][82][75][45] [87]
  • 1989:簡德誠:九優狀元 [86]
  • 1989:陳維堅:九優狀元,第一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英國/香港獎學金,于劍橋大學就讀 [86][82][52][45],並於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現職大新銀行執行董事兼財富管理處主管
  • 1990:馮啟思:九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運籌學的工程理學士,於劍橋大學獲得統計學的哲學碩士,並於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 [88][89]
  • 1990:陳煥忠: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電腦科學。 [88][84]
  • 1990:劉煒: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加州大學怕克萊分校修讀電機工程。 [88][84]
  • 1990:李皓炘: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社會科學。 [88][84]
  • 1990:伍時康:九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88]
  • 1990:林中檸:九優狀元 [88]
  • 1991:劉偉略: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學士及電腦科學碩士。[90][84]
  • 1991:湯英輝:九優狀元 [90]
  • 1991:林彥民:九優狀元,獲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博士,於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擔任教授。 [90][91]
  • 1991:李明強:九優狀元 [90]
  • 1991:陳慶麟:十優狀元,獲獎學金於倫斯勒理工學院修讀電腦及系統學士,並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碩士。 [90]
  • 1991:葉榮剛: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於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90][92]
  • 1992:蔡傑銘:九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93]
  • 1992:陳鴻翔:九優狀元 [93]
  • 1992:張力行:九優狀元 [93]
  • 1992:劉振軒:九優狀元 [93]
  • 1992:梁智邦:九優狀元 [93]
  • 1992:湯國江: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學士及金融學理學士。 [93][84][94]
  • 1992:黃耀德:九優狀元 [93]
  • 1992:曾穎康:九優狀元 [93]
  • 1993:徐紹基: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倫敦政經學院修讀經濟學。[95][84]
  • 1993:鄭恩源:九優狀元 [95]
  • 1993:黃文傑:九優狀元,獲香港大學法學士、劍橋大學法律碩士,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95][96]
  • 1993:何龍偉:九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土木工程。[95][84]
  • 1993:朱敏明:十優狀元,升讀牛津大學。 [97][98]
  • 1993:林熙寧: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第二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士、電腦科學碩士,並獲麻省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博士,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教授。[97][52][99]
  • 1994:李家宜: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第三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升讀麻省理工學院。[100][52][101][98]
  • 1994:蔡旭倫: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商科。 [100][84]
  • 1994:李天文:十優狀元,獲獎學金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電機工程學士及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100][102]
  • 1994:黃添培:十優狀元,獲張鑑泉紀念獎學金,於香港大學修讀土木及結構工程,並獲志奮領獎學金於倫敦帝國學院修讀土木工程碩士。 [100]
  • 1995:蔡逸倫: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土木工程。[103][84][92]
  • 1995:楊延德:十優狀元,於芝加哥大學就讀。 [103][98]
  • 1995:楊思明: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耶魯大學獲得電腦及經濟雙學位,以及電腦碩士學位。 [103][84][89]
  • 1995:蔣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博士,將於2023年1月1日起,成為美國普渡大學新校長。 [103][104][84][89][105]
  • 1996:陳祖聖:十優狀元,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 [106][107]
  • 1996:顏偉傑:十優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普林斯頓大學修讀電腦,並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電腦博士。 [106][98]
  • 1997:蔣允中: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108][84][98]
  • 1997:李曛檣:十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于劍橋大學就讀。 [108][82]
  • 1997:許新林:十優狀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五優狀元,於香港大學修讀土木及結構工程,獲詹天佑土木工程高校優秀畢業生獎。 [108][109][110]
  • 1997:譚仲暉:十優狀元,升讀賓夕凡尼亞大學。 [108][111][98]
  • 1998:許嘉銓: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獲史丹福大學統計學碩士,並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統計學博士。 [112][84]
  • 1998:彭凱翔: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獲史丹福大學電腦工程碩士。 [112][84]
  • 1998:吳業軒: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五優狀元,于香港中文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12][113]
  • 1998:蔡達銘:十優狀元,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經濟學及工程學,並獲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112][114]
  • 1998:蔡偉定:十優狀元,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和統計學。 [112][115]
  • 1999:李仲輝:十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于劍橋大學就讀。[116][82]
  • 1999:黃文海:十優狀元 [117][110]
  • 2000:袁啟恆: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就讀。 [118]
  • 2000:麥智林:十優狀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五優狀元,於耶魯大學修讀物理學及歷史學,並於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及工程管理碩士。[113]
  • 2001:游兆聰:十優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杜克大學修讀土木工程,並於普林斯頓大學修讀土木工程博士。[119]
  • 2001:黃議樂:十優狀元 [119]
  • 2001:江偉業:十優狀元 [119]
  • 2002:丁信顯: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20]
  • 2002:袁愷寅: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20]
  • 2002:蘇漢昌: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及醫學哲學博士,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 [75] [120][121]
  • 2002:莊奮飛: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修讀數學。 [120][84]
  • 2003:司徒志威: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 [122][123]
  • 2003:陳國恩:十優狀元,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物理學,並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研究生獎學金,於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修讀物理學博士。 [122]
  • 2003:張銘峰:十優狀元 [122]
  • 2003:尹展霆: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美國耶魯大學修讀政治科學。[122][84]
  • 2003:賴俊廷: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22]
  • 2004:賀錦輝:十優狀元,第九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及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金融、會計、統計及數學。[124][84][123][125][126]
  • 2005:林成豐:十優狀元 [127]
  • 2005:梁文杰: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27]
  • 2005:周祉樂: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127]
  • 2005:周元杰: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及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學士,並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碩士、博士,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127][123][84][128]
  • 2006:陳鈺豐:十優狀元,第十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多倫多大學香港獎學金。[125][129][50]
  • 2006:趙俊威: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環球商業管理)學業成就獎、香港大學法律碩士、並獲韋斯頓獎學金於牛津大學修讀法學碩士。 [129][130] [28]
  • 2006:林天樂: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及工商管理碩士。 [129][123]
  • 2006:郭嘉恆: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29]
  • 2006:廖匯恆:十優狀元,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129]
  • 2006:余樂倫: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政治、哲學、經濟(PPE)。 [129][84]
  • 2007:周浩翔:十優狀元,第十一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 [125][131]
  • 2007:謝志峰: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31]
  • 2008:吳國輝: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32]
  • 2009:朱朗霖:十優狀元,獲賽馬會獎學金及香港大學基金傑出本科生入學獎學金,於香港大學修讀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學與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課程。 [133]
  • 2010:趙致遠: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75] [134]
  • 2010:郭捷彬: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博士。 [134][123][135][136]
  • 2010:譚嘉裕: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數學學士,並於史丹福大學修讀數學博士。。 [134][123]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 编辑

  • 2012:馬浩賢,獲港大基金傑出學生獎學金及特區政府獎學金,於香港大學修讀精算學。 [137][61][138]
  • 2012:劉銘謙,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137][61]
  • 2013:陳宏禧,於香港大學修讀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 [139][65]
  • 2013:曾家興,於香港大學修讀精算學。 [139][65]
  • 2014:馬國鳴,獲「醫學院飛躍獎學金」,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140][67]
  • 2015:林銘端(8個5** 超級狀元)(在四科必修科、三科選修科及數學延伸部份均獲5**,加上音樂科獲5*,即合共獲17星,為首名17星狀元),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141][66]
  • 2015:張滌豐,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141][66]
  • 2016:黃灝森,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142][68]
  • 2017:蔡維澤,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143][69]
  • 2018:袁瑋謙(8個5** 超級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144][70][29]
  • 2019:余曉逸(8個5** 超級狀元),于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145][71]
  • 2020:吳浩渝,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146][72]
  • 2022:麥顥邦,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147] [73]
  • 2023:羅澤嘉(8個5** 超級狀元),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148][149]

校友 编辑

參閱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另外兩所官立男子中學:英皇書院觀塘功樂官立中學
  2. ^ 當時譯為「皇家書館」

參考資料 编辑

  1. ^ 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 學校歷史. 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2. ^ 皇者仁風校史館. 皇 者 仁 風 · 校 史 館. 皇者仁風校史館.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1). 
  3. ^ 3.0 3.1 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Consultancy for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mer Police Married Quarters Site on Hollywood Road into a Creative Industries Landmark. 建築署. : 43–62. 
  4. ^ 4.0 4.1 政府憲報. 1890年2月18日政府公告第71條 (PDF). 政府憲報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香港轅門報 (1890年2月22日). 1890-02-22. 
  5. ^ 5.0 5.1 香港政府憲報. 1894年1月31日政府公告第38條 (PDF). 政府憲報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香港轅門報 (1894年2月3日). 1894-02-03 [2021年10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10月9日).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皇者仁風 校史館. 皇仁簡史. 皇者仁風 校史館.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7. ^ 香港政府憲報. 1858年11月23日政府公告. 香港政府憲報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香港轅門報 (1858年12月1日). 1858-12-01. 
  8. ^ 香港記憶. 港島區政府學校的年序和統計數字表. 香港記憶.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9. ^ Anthony Sweeting. 香港教育:開埠前至1941年.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 : 87–139. ISBN 978-962-209-258-7. 
  10. ^ 白吉爾(Marie-Claire Bergère)著、溫哈溢譯(第九章協力林添貴,人物小傳協力楊詩韻). 《孫逸仙》. 台北市: 時報出版. 2010-06-21. ISBN 978-957-13-5208-4. 
  11. ^ 11.0 11.1 11.2 爾東. 周海燕 , 编. 《香港歷史之謎》. 香港: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7年4月: 頁105-106. ISBN 978-962-973-634-7. 
  12. ^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History Timeline.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6). 
  13. ^ 13.0 13.1 香港大學圖書館. 中山史蹟徑 Sun Yat-sen Historical Trail. 香港大學圖書館.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14. ^ 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公布「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申請結果. 政府新聞網 (2011年3月30日) (政府新聞網). 2011-03-30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5. ^ 香港郵政推出二○一二年全新精彩郵品 品味生活 盡在集郵之樂. www.info.gov.hk. [201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16. ^ 贏「啤酒大賽」獲換領券 皇仁副校被指無申報 廉署前調查主任:或觸犯防賄條例. 明報. 2016-12-13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17. ^ 黃龍報編輯委員會. 黃龍報 The Yellow Dragon - Facebook. 2017-02-24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18. ^ 皇仁副校涉逼學生改校刊撐警. 蘋果日報. 2017-02-26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19. ^ 皇仁舊生會何鴻燊天文觀測站隆重開幕.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20. ^ 1,444幢歷史建築名單和評估結果 (PDF). 古物諮詢委員會. [2020-09-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26). 
  21. ^ 皇仁書院. 我們的學生 (PDF). 皇仁書院校務報告 2019-2020: 7.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8). 
  22. ^ 升學天地. 皇仁書院. schooland.hk. 升學天地.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23. ^ 皇仁投降硬食縮班 - 太陽報. the-sun.on.cc. [201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2). 
  24. ^ 皇者仁風校史館.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1). 
  25. ^ 皇仁書院. School Houses. 皇仁書院.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26. ^ 皇仁書院. 校務報告 17-18. 校務報告: 15–32.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27. ^ 皇仁書院. 課外活動. 皇仁書院.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28. ^ 28.0 28.1 28.2 Past Winners of the 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s.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4). 
  29. ^ 29.0 29.1 29.2 歷屆獲獎學生. 青苗基金.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7). 
  30. ^ 30.0 30.1 30.2 皇仁書院. School Reports. 皇仁書院.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31. ^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32. ^ 政府新聞網. 香港學生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再創佳績. 新聞公報 (2001年7月25日) (政府新聞網). 2001-07-25. 
  33. ^ 政府新聞網. 香港隊於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成績輝煌. 新聞公報 (2015年7月14日) (政府新聞網). 2015-07-14. 
  34. ^ 政府新聞網. 香港學生「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再創佳績. 新聞公報 (2011年12月13日) (政府新聞網). 2011-12-13. 
  35. ^ 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 Statistics. 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36. ^ 香港地理學會. 香港代表隊在2021國際地理奧林匹克賽奪殊榮. 香港地理學會.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3). 
  37. ^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Gifted Education. 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區比賽.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Gifted Education.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38. ^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香港物理奧林匹克 Awardees List - Best Schools Awards (PDF).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2023-05-01 [2023-05-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04). 
  39. ^ 政府新聞網. 香港學生在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創歷來最佳成績. 新聞公報 (2010年1月28日) (政府新聞網). 2010-01-28. 
  40. ^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Gifted Education. 香港學生在中國西部數學奧林匹克再創佳績.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Gifted Education.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41. ^ 41.0 41.1 The Jardine Foundation. Jardine Foundation Scholarships. The Jardine Foundation.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3). 
  42. ^ The Friends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List of Past Scholars. https://cambridge.org.hk/.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43. ^ 43.0 43.1 華僑日報. 牛津大學 李兆基學位. 華僑日報 (1986年9月4日) (華僑日報). 1986-09-04. 
  44. ^ 大公報. 牛津大學李兆基學位取錄本港四名學生攻讀. 大公報 (1991年9月3日) (大公報). 1991-09-03. 
  45. ^ 45.0 45.1 45.2 香港政府新聞處. 十一名傑出香港學生獲獎學金往英國深造. 香港政府新聞處 新聞公佈 (1991年5月12日) (香港政府新聞處). 1991-05-12. 
  46.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歷屆得獎者名單.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47. ^ 全球華人專業人士網絡. 港生获奖学金扬威普林斯顿. [202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48. ^ 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基金. 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基金 Our Scholars.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49. ^ University of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Hong Kong Scholarships.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50. ^ 50.0 50.1 50.2 50.3 皇仁書院. 同學學業成就簡報. 皇仁書院 2007年10月份通訊: 4. 
  51. ^ Hong Kong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ce Scheme. Hong Kong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ce Scheme. Hong Kong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ce Scheme.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30). 
  52. ^ 52.0 52.1 52.2 52.3 52.4 南華早報. Best HK scholars get top awards. 南華早報 (1993年12月9日) (南華早報). 09-12-1993 [2021年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9日). 
  53.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54. ^ Student of The Year. Student of The Year. https://studentoftheyear.hk/.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55. ^ 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 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 https://www.youtharch.org.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外部链接存在于|website= (帮助)
  56. ^ 文匯報. 歷屆「10優狀元」239人 (2010年8月4日). 文匯報. 2010-08-04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57. ^ 文匯報. 歷屆「10優狀元」239人. 文匯報 (2010年8月4日) (文匯報). 2010-08-04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58. ^ 58.0 58.1 一校六學生10A破全港紀錄. 蘋果日報. 2006-08-10 [201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59. ^ 皇仁書院校長時刻提醒學生放鬆心情. 信報財經新聞. 2015-11-30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另外參見上述兩份報導。
  60. ^ 太陽報. 10優17人清一色英中 皇仁大贏家. 太陽報 (2005年8月7日) (太陽報). 07-08-2003 [2021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9日). 
  61. ^ 61.0 61.1 61.2 61.3 文憑試狀元悉出名校 五魁皇仁佔二. 文匯報. 2012-07-21 [201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9). 
  62. ^ 皇仁7屆從未斷纜 總領袖生成狀元靠阿媽靚湯. 蘋果日報. 2018-07-11 [201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皇仁書院誕超級狀元 盼留港攻讀醫科. 香港01. 2019-07-10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63. ^ 皇仁書院校刊《黃龍報》第83-114期及綜合近年報章報導。
  64. ^ 文匯報. 應屆中學會考十七位狀元. 文匯報 (2003-08-07) (文匯報). 2003年8月7日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8). 
  65. ^ 65.0 65.1 65.2 女拔誕兩名七優狀元 皇仁成「學霸」搖籃. 香港01. 2016-07-13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66. ^ 66.0 66.1 66.2 皇仁生首奪17星 港大同學會書院打孖誕狀元. 蘋果日報. 2015-07-16 [201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67. ^ 67.0 67.1 皇仁男狀元 出身基層立志成醫. 東方日報. 2014-07-14 [201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68. ^ 68.0 68.1 皇仁狀元患病經歷難忘 最想報讀醫科. 頭條日報. 2016-07-13. 
  69. ^ 69.0 69.1 皇仁男狀元想從醫 談劉曉波︰望他獲生存尊嚴. 香港01. 2017-07-12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70. ^ 70.0 70.1 來自中產≠贏在起跑線 皇仁狀元不補習中學5年全級第一.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7-11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71. ^ 71.0 71.1 皇仁書院誕超級狀元 盼留港攻讀醫科. 香港01. 2019-07-10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72. ^ 72.0 72.1 【DSE放榜】傳統名校盡擸7狀元!聖保羅男女擁3人成大贏家 與女拔同誕「超狀」科. 蘋果日報. 2019-07-22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73. ^ 73.0 73.1 DSE放榜. 明報. 2022-07-20 [202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74. ^ 皇仁再誕超級狀元 羅澤嘉盼讀中大醫科 「拯救生命好偉大」. 東方日報. 2023-07-19 [202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 
  75. ^ 75.00 75.01 75.02 75.03 75.04 75.05 75.06 75.07 75.08 75.09 75.10 75.11 75.12 75.13 75.14 75.15 75.16 75.17 75.18 香港醫務委員會. 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 香港醫務委員會. [202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76. ^ 工商晚報. 皇仁書院出狀元會考九科俱A級. 工商晚報 (1978年8月14日) (工商晚報). 1978-08-14. 
  77. ^ 香港經濟日報. 1978年9A狀元會考Cert. topick.hket.com. 香港經濟日報. [202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78. ^ 工商日報. 中學會考放榜 六位優秀考生 同獲九科A級. 工商日報 (1982年8月12日) (工商日報). 1982-08-12. 
  79. ^ 工商日報. 中學會考昨日放榜 六男女生均獲九優 獨佔鰲頭者均為理科學生. 工商日報 (1983年8月9日) (工商日報). 09-08-1983. 
  80. ^ 工商日報. 中學會考昨日放榜 五男女生榮登狀元 分別就讀拔萃皇仁及聖保羅. 工商日報 (1984年8月10日) (工商日報). 10-08-1984. 
  81. ^ 華僑日報. 會考成績昨日公佈 九優狀元最少四人. 華僑日報 (1985年8月10日) (華僑日報). 1985-08-10. 
  82. ^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 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歷屆得獎者. 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83. ^ 華僑日報. 中學會考昨日放榜九優狀元至少十人. 華僑日報 (1986年8月8日) (華僑日報). 1986-08-08. 
  84. ^ 84.00 84.01 84.02 84.03 84.04 84.05 84.06 84.07 84.08 84.09 84.10 84.11 84.12 84.13 84.14 84.15 84.16 84.17 84.18 84.19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歷屆得獎者名單.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85. ^ 許睿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 2022-12-20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86. ^ 86.0 86.1 86.2 大公報. 九優狀元今屆廿一位為歷屆中學會考之冠. 大公報 (1989年8月10日) (大公報). 1989-08-10. 
  87. ^ 洪長錐醫生. 港怡醫院. 2022-12-20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88. ^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大公報. 中學會考狀元輩出兩生考獲十優佳績另有廿二名考生獲九優較去年多一人. 大公報 (1990年8月9日) (大公報). 1990-08-09. 
  89. ^ 89.0 89.1 89.2 歷屆得獎者. 青苗基金.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90.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大公報. 本屆中學會考狀元榜. 大公報 (1991年8月8日) (大公報). 1991-08-08. 
  91. ^ 91.0 91.1 香港大學. Prof. E.Y.M. Lam. 香港大學.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92. ^ 92.0 92.1 MIT Hong Kong Student Society. MIT Hong Kong Student Society. MIT Hong Kong Student Society.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93. ^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1992年香港中學會考. 黃龍報. 1993-07-01, 88 (1993): 24-25. 
  94. ^ Mr. Raymond Tong 湯國江先生. 尤德學者協會. 2023-08-04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3). 
  95. ^ 95.0 95.1 95.2 95.3 1993年香港中學會考. 黃龍報. 1994-07-01, 89 (1994): 17. 
  96. ^ 黄文杰 资深大律师;太平绅士. Des Voeux Chambers. 2023-08-04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3). 
  97. ^ 97.0 97.1 南華早報. Crowning glory for Queen's College. 南華早報 (1993年8月11日) (南華早報). 1993-08-11 [202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98. ^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List of Students Furthering Their Studies Abroad. 黃龍報. 2001-06-30, 96 (2001): 34. 
  99. ^ 99.0 99.1 香港科技大學. Henry Hei Ning LAM 林熙寧. 香港科技大學.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100. ^ 100.0 100.1 100.2 100.3 南華早報. Queen's rules. 南華早報 (1994年8月10日) (南華早報). 1994-08-10. 
  101. ^ 香港政府新聞處. 學業成績優異學生獲頒獎學金. 新聞公報 (1994年12月10日) (香港政府新聞處). 1994-12-10. 
  102. ^ 102.0 102.1 香港經濟日報. 十優狀元成美國自然攝影大獎得主. 香港經濟日報 (2015年10月9日) (香港經濟日報). 2015-10-09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103. ^ 103.0 103.1 103.2 103.3 文匯報. 八會考生獲十優佳績. 文匯報 (1995年8月9日) (文匯報). 1995-08-09. 
  104. ^ 南華早報. Strike a balance, youngsters told. 南華早報 (1996年1月2日) (南華早報). 02-01-1996. 
  105. ^ 105.0 105.1 普林斯頓大學. Professor Mung Chiang. 普林斯頓大學.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106. ^ 106.0 106.1 文匯報. 中學會考五名學生獲十優. 文匯報 (1996年8月8日) (文匯報). 1996-08-08. 
  107. ^ External Scholarships / Awards. 黃龍報. 2001-06-30, 96 (2001): 35. 
  108. ^ 108.0 108.1 108.2 108.3 文匯報. 會考放榜 九名考生獲十優. 文匯報 (1997年8月8日) (文匯報). 1997-08-08. 
  109. ^ 香港工程師學會. 學生會員獲頒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詹天佑土木工程高校優秀畢業生獎」. 香港工程師學會.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110. ^ 110.0 110.1 Call for broad-based learning. SCMP. 2000-01-14 [202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7). 
  111. ^ 南華早報. QUEEN'S RULES. 南華早報 (1997年8月8日) (南華早報). 1997-08-08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12. ^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大公報. 中學會考放榜狀元達十四人. 大公報 (1998年8月7日) (大公報). 1998-08-07. 
  113. ^ 113.0 113.1 Equip yourself to meet future challenges, students told. SCMP. 2001-02-02 [202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7). 
  114. ^ 114.0 114.1 香港中文大學. Choi, Darwin(蔡達銘). 香港中文大學.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15. ^ 政府新聞處. 皇仁書院學生蔡偉定、許嘉銓、彭凱翔、吳業軒和蔡達銘自豪地展示十科A級的優異成績。. 香港年報1998: 09 教育.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16. ^ 南華早報. Queen's students stay true to form. 南華早報 (1999年8月12日) (南華早報). 12-08-1999 [2021年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9日). 
  117.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TUDENT OF THE YEAR FINALISTS. SCMP. 2000-02-24 [202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7). 
  118. ^ 香港商報. 十優狀元共十三人 成功秘訣勤力溫習多發問. 香港商報 (2000年8月10日) (香港商報). 2000-08-10. 
  119. ^ 119.0 119.1 119.2 文匯報. [2001-08-09] 今年會考湧現17個十A狀元. 文匯報. 文匯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120. ^ 120.0 120.1 120.2 120.3 文匯報. [2002-08-08] 會考狀元心貼「雙失」. 文匯報. 文匯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21. ^ 121.0 121.1 香港中文大學. 蘇漢昌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122. ^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文匯報. [2003-08-07] 應屆中學會考十七位狀元. 文匯報. 文匯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23. ^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香港校友會聯會. 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 香港校友會聯會.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124. ^ 文匯報. [2004-08-12] 淘大十優狀元立志從醫. 文匯報. 文匯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25. ^ 125.0 125.1 125.2 皇仁書院. Scholarships offered by Local Organisations. School Prospectus. 
  126. ^ 皇仁書院. 重要獎學金名單. 皇仁書院 2005年10月份通訊: 7. 
  127. ^ 127.0 127.1 127.2 127.3 文匯報. [2005-08-11] 會考狀元. 文匯報. 文匯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28. ^ 128.0 128.1 香港中文大學. Chau, Jacky Yuen-kit(周元杰). 香港中文大學.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129. ^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129.5 文匯報. 今屆會考10A狀元. 文匯報. 文匯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130. ^ Des Voeux Chambers. 赵俊威 大律师. Des Voeux Chambers.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131. ^ 131.0 131.1 文匯報. 星級會考狀元榜. 文匯報 (2007年8月9日) (文匯報). 2007-08-09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132. ^ 文匯報. 會考狀元榜. 文匯報. 文匯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133. ^ 太陽報. 星級狀元佔三席女拔大贏家. 太陽報. 太陽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134. ^ 134.0 134.1 134.2 香港新聞網. 香港“末代會考”十優狀元多來自傳統名校. 香港新聞網. 香港新聞網.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35. ^ 青苗基金. 郭捷彬. 青苗基金.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136. ^ 芝加哥大學. Kwok Chit Pan. 芝加哥大學.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137. ^ 137.0 137.1 Yahoo新聞. 首屆文憑試五狀元來自四校 - Yahoo新聞. Yahoo新聞.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38. ^ 文匯報. 港大基金傑出學生獎學金. 文匯報 (2016年4月5日) (文匯報). 2016-04-05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139. ^ 139.0 139.1 蘋果日報. 應屆文憑試9名狀元榜.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40. ^ 東方日報. 12狀元來自9名校 3人膺「超級狀元」.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41. ^ 141.0 141.1 東方日報. DSE放榜:11名狀元榜.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42. ^ 東方日報. 名校包辦DSE狀元 1皇仁1聖保羅男女2女拔萃.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43. ^ 東方日報. 6個DSE狀元 5個想讀醫1個揀牙醫.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44. ^ 香港經濟日報. 【DSE放榜】DSE 9狀元龍虎榜 喇沙誕首名18星終極超級狀元. 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45. ^ 香港經濟日報. 【DSE2019】9間傳統名校攬12DSE狀元 6名16星超級狀元歷年最多. 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146. ^ 香港經濟日報. 【DSE2020】傳統名校攬7狀元聖保羅男女中學成大贏家 港華首誕狀元 一文看清狀元花落誰家. 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47. ^ 中大醫學院公布2022/23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2022-08-10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148. ^ DSE放榜2023︱皇仁書院狀元. 星島日報. 2023-07-19 [202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 
  149. ^ 聯招放榜│9成人獲派首3志願. 星島日報. 2023-08-09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150.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15. ISBN 9789888572670. 
  151. ^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Foun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Gough Street (1862-1889) New school buil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Hollywood Road (1889-1948) (PDF). 香港: 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 43–62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18). 
  152. ^ 152.0 152.1 152.2 152.3 香港大學圖書館. 孫中山在香港-中山史蹟徑 Sun Yat-sen Historical Trail. 香港大學圖書館.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153. ^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154.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506. ISBN 9789888572670. 
  155. ^ 155.00 155.01 155.02 155.03 155.04 155.05 155.06 155.07 155.08 155.09 155.10 155.11 155.12 155.13 155.14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皇仁舊生會. [2021-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156.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135. ISBN 9789888572670. 
  157. ^ 157.0 157.1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525. ISBN 9789888572670. 
  158.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326. ISBN 9789888572670. 
  159.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129. ISBN 9789888572670. 
  160. ^ 160.0 160.1 文匯報. 民國外交家王寵惠 「皇仁仔」天大考第一 獲中國首張砂紙. 文匯報 (2015年12月29日). 2015-12-29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161.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165. ISBN 9789888572670. 
  162.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603. ISBN 9789888572670. 
  163. ^ 163.0 163.1 163.2 163.3 163.4 東方日報. 皇仁書院創校百年. 東方日報 (2018年12月7日). 2018-12-07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164. ^ 皇仁書院. 校長視野.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165. ^ 165.0 165.1 165.2 165.3 165.4 皇仁書院. 皇仁舊生顧問團臥虎藏龍.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166. ^ 法律專業學系. 法律專業學系.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67. ^ 香港浸會大學. 關啟文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168. ^ 《中大通訊》第386期〈翻譯系研究教授黃國彬教授〉.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169. ^ 169.0 169.1 皇仁中學各班生獲得免費學額及獎品名單. 華僑日報. 1952-01-12: 5 [2023-07-16]. 
  170. ^ Kevin Sinclair. Who's who in Hong Kong 4. Who's Who in Hong Kong Ltd.、Asia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 1988: 130. 
  171. ^ 171.0 171.1 醫務衞生局. 醫務衞生局.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9). 
  172. ^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173. ^ 173.0 173.1 173.2 173.3 東方日報. 政情:皇仁仔立會最架勢. 東方日報 (2012年9月23日). 2012-09-23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174. ^ 立法局/立法會議員資料庫.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175. ^ 175.0 175.1 175.2 皇仁舊生會. 醫學界聚會. 皇仁舊生會 會訊 第四十七期: 4. 
  176.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137. ISBN 9789888572670. 
  177. ^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63. ISBN 9789888572670. 
  178. ^ 178.0 178.1 陳 Sir 論游泳. 陳 Sir 論游泳. 
  179. ^ 香港中文大學. 體育部. 香港中文大學.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180.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皇仁舊生會. 法律界聚會. 皇仁舊生會 會訊 第四十七期: 8. 
  181. ^ 181.0 181.1 181.2 181.3 香港大律師公會. 執業大律師名冊(資深大律師). 香港大律師公會. [2021-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182. ^ 182.0 182.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委任資深大律師. 2022-04-12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183. ^ 德辅大律师事务所. 德辅成员马嘉骏(Mr Johnny Ma Ka-chun)获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资深大律师. 德辅大律师事务所. 2022-04-12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 
  184. ^ Hong Kong's 2022 Rhodes Scholars. 南華早報. 2022-01-09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 
  185. ^ 英中會考放榜. 香港工商日報. 1967-08-22: 9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186. ^ 金文泰中學校長 羅嗣超榮休. 華僑日報. 1962-07-21: 18 [202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187. ^ 英文中學會攷揭曉. 華僑日報. 1962-07-28: 17 [2022-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2). 
  188. ^ 188.0 188.1 皇仁書院前頒發各級獲獎生獎品. 華僑日報. 1957-11-24: 13 [2022-04-17]. 
  189. ^ 謝振有氏略歷. 華僑日報. 1961-07-20: 13 [2022-04-29]. 
  190. ^ 皇仁書院畢業禮 校長論本港教育. 華僑日報. 1957-11-23: 14 [2022-05-01]. 
  191. ^ 盧子健、何安達. 香港人名錄. 天地圖書. 1994: 75. 
  192. ^ 盧子健、何安達. 香港人名錄. 天地圖書. 1994: 401. 
  193. ^ 盧子健、何安達. 香港人名錄. 天地圖書. 1994: 553. 
  194. ^ 盧子健、何安達. 香港人名錄. 天地圖書. 1994: 563. 
  195. ^ Kevin Sinclair. Who's who in Hong Kong 4. Who's Who in Hong Kong Ltd.、Asia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 1988: 47. 
  196. ^ Felix L. Wu (编). The Asia who's who. Pan-Asia Newspaper Alliance. 1958: 127. 
  197. ^ Kevin Sinclair. Who's who in Hong Kong 4. Who's Who in Hong Kong Ltd.、Asia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 1988: 412. 
  198. ^ 英文中學會攷揭曉. 華僑日報. 1952-08-01: 5 [2023-07-16]. 
  199. ^ 英文中學會考三千零七十五人合格. 大公報. 1959-07-28: 4 [2023-09-02]. 
  200. ^ 英文中學會考 及格攷生名單. 華僑日報. 1961-07-28: 13 [2023-09-23].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