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
肇庆市,简称肇,古称端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部。市境东北界清远市,东南临佛山市,西南接云浮市,西北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贺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绥江谷地,中南部为西江谷地,北岭山横亘市区北部。绥江自北入境向东南斜贯全市,西江由西往东流经市境南缘并穿过市区,在东南部与北江汇合成珠江。全市总面积14,891平方公里,总人口405.96万,市人民政府驻端州区。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肇庆曾为两广总督驻地长达180余年。肇庆亦是南明永曆時朝的首都。
肇庆市 | |
---|---|
左上:阅江楼 右上:星湖 左下:鼎湖山 右下:肇庆站 | |
简称 | 肇 |
别称 | 砚都 |
旧稱 | 端州 |
地名出处 | 宋徽宗御赐 |
![]() 肇庆市在广东省的地理位置 | |
概览 | |
国家 |
![]() |
省 | 广东省 |
行政区类型 | 地级市 |
行政区划代码 | 441200 |
下级行政区 | 3市辖区、1县级市、4县 |
撤地区设市 | 1988年1月7日 |
市委书记 | 范中杰 |
市长 | 吕玉印 |
政协主席 | 孙德 |
政府驻地 | 端州区 |
毗邻 | 清远市、佛山市、云浮市、梧州市桂、贺州市桂 |
地理 | |
经纬度 | 23°02′49″N 112°27′54″E / 23.047°N 112.465°E坐标:23°02′49″N 112°27′54″E / 23.047°N 112.465°E |
总面积 | 14,891 km² |
- 佔广东省比例 | 8.29 % |
- 排名 | 全省第5位 |
- 市区面积 | 2,892 km² |
最高海拔 | 大稠顶,1,626 m |
气候类型 |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
年均温(1971-2000) | 22.3 ℃ |
年降水(1971-2000) | 1,671 mm |
人口 | |
总人口(2015) | 405.96 万人 |
- 佔广东省比例 | 3.74 % |
- 排名 | 全省第12位 |
- 市区人口(2015) | 144.58 万人 |
- 城镇人口(2015) | 183.33 万人 |
人口密度 | 272.6 人/km² |
方言 | 羅定廣東話粤语肇慶話 |
经济 | |
GDP(2018) |
2,201.80亿 元(本币) 332.73亿 美元(汇率) |
- 佔广东省比例 | 2.18 % |
- 排名 | 全省第12位 |
人均GDP |
53,501 元 8,085 美元(汇率) |
- 排名 | 全省第9位 |
其他 | |
时区 | UTC+8(东八区) |
邮政编码 | 526040 |
电话区号 | +86 (0)758 |
车辆号牌 | 粤H |
網站:肇庆市人民政府网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广东统计年鉴-2016》 |
肇庆市 | |||||||||||
汉语名称 | |||||||||||
---|---|---|---|---|---|---|---|---|---|---|---|
繁体字 | 肇慶 | ||||||||||
简化字 | 肇庆 | ||||||||||
| |||||||||||
郵政式拼音名称 | |||||||||||
郵政式拼音 | Shiuhing[1] |
名称来源编辑
肇庆古称端州,端州之名始于隋开皇九年(589年)[2],《太平寰宇记》曰:“取界内端溪为名”。宋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认为是由于端州的灵气使其登上大宝,故升端州为军,并赐名兴庆[2],三年后又升格为府[2]。后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时任广东转运使燕瑛提议改兴庆为肇庆[3],宋徽宗遂改兴庆府为肇庆府,御赐一名“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2]
历史编辑
远古时代编辑
肇慶是远古嶺南原住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人类活动史。距今十四万年前左右,肇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2]。1978年,考古人员于肇庆封开县垌中岩内发现了一枚人类左上第二前臼齿化石和一枚右上第三臼齿化石,以及人类生活遗迹[4]。经铀系法测定,发掘出的人齿化石距今约14.8±1.3万年[2]。这种被命名为“垌中岩人”的人类,经研究属于晚期智人,其特征与柳江人相似,体型已接近于现代人[4]。并以洞穴为居住地,生活年代处于旧石器时代。
“垌中岩人”是迄今所知粤西地区,乃至岭南地区最早的人类。发掘出来的两颗人齿化石是迄今为止在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早于马坝人约2.8万年,将岭南地区的史前史推前了两万余年。[2][4][5]
后来,考古人员又于封开罗沙岩发现了人牙化石、石制品与动物牙齿化石,经测定,距今分别有约2.24±0.16万年、4.8±0.5万年和7.9±1.5万年。[2]
在距今一萬年前左右,这里已開始出现磨制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1964年,考古人员于封开黄岩洞发现了人类头骨化石及各种打制、磨制石器,经测定距今约一万年左右。[4][2]洞内发现的打制石器、蚌器、烧骨等表明了先民以狩猎与渔捞为主要生产方式。[2]
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经走出洞穴,懂得建造房屋,并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彩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从战国到唐朝编辑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在秦朝以前,肇慶是百越族的居住地。前214年秦始皇帝征服百越之後,肇庆分属桂林郡和南海郡。汉武帝平定南越(南粵)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
梁朝武帝年间,高要县从南海郡析出,置高要郡,广州都督府驻高要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复为端州。
明朝至民國時期编辑
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宋徽宗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往廣西省梧州移轉,直到1746年(乾隆十一年)的清朝再重返廣州的182年間,鄰近梧州的肇慶市發展成為了嶺南的政治中心。
1912年(民国元年),广东废府设绥靖处,肇庆地域称肇罗绥靖处。1920年肇庆属西区善后督办处(辖地不变,下同);1923年改为绥靖处,肇庆称西区绥靖处。1925年肇庆为西江行政区。1932年春,设西北区绥靖委员会公署,驻曲江县,设行署于高要县。1936年春,改为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高要县,辖区未变。1938年10月,设西江行署,辖原第一、三行政督察区,驻广宁县,辖区不变。1947年为年为第四专署行政督察区,驻地高要县。1949年5月,广东省重新划分政区,第十一区驻高要县;第十二区驻郁南都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编辑
1949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肇庆;11月,设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高要、四会、广宁、封川、开建、德庆、郁南、罗定、云浮、新兴、高明等11县及肇庆市(县级)。1950年3月,改称广东省西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改称广东省人民政府西江区专员公署。1952年12月撤销西江区专员公署,设立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管辖高要、广四、封川开建、德庆、郁南、罗定、云浮、新兴、高明9县及肇庆市。
1956年2月,设高要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4月,肇庆由高要县析出,改镇为市(县级);12月,高要专区改称江门专区,从佛山专区划入新会、台山、开平(含恩平)、高鹤4县及江门市;1959年12月,肇庆由市改为镇,并入高要县。1961年3月,恢复肇庆市(县级)建制;4月,江门专区更名为肇庆专区。1963年5月,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高鹤5县和江门市划归佛山专区。
1968年3月,成立肇庆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0月,肇庆专区改称肇庆地区。1979年4月,成立肇庆地区行政公署。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肇庆地区,设肇庆为地级市;辖端州、鼎湖2区和高要、四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罗定、云浮、新兴10县。1992年9月至1993年底,高要、四会、云浮、罗定4县先后撤县设县级市,由肇庆市代管。1994年4月,云浮市从肇庆划出并升格地级市,且代管罗定市。至此,肇庆市辖端州、鼎湖2区及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县,代管高要、四会2市。
1998年4月,设省级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把肇庆市整体纳入珠江三角洲地区。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6]
地理编辑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肇庆市(高要区)(平均数据1971-2000年,极端数据1953-2000年)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28.7 (83.7) |
29.4 (84.9) |
32.4 (90.3) |
34.8 (94.6) |
36.5 (97.7) |
37.3 (99.1) |
38.1 (100.6) |
38.7 (101.7) |
38.3 (100.9) |
34.3 (93.7) |
32.8 (91) |
30.0 (86) |
38.7 (101.7) |
平均高温℃(℉) | 18.0 (64.4) |
18.4 (65.1) |
21.2 (70.2) |
25.7 (78.3) |
29.6 (85.3) |
31.8 (89.2) |
33.2 (91.8) |
33.0 (91.4) |
31.5 (88.7) |
28.6 (83.5) |
24.4 (75.9) |
20.5 (68.9) |
26.33 (79.39) |
每日平均气温℃(℉) | 13.9 (57) |
14.7 (58.5) |
18.0 (64.4) |
22.3 (72.1) |
25.8 (78.4) |
27.8 (82) |
28.9 (84) |
28.8 (83.8) |
27.4 (81.3) |
24.4 (75.9) |
19.7 (67.5) |
15.6 (60.1) |
22.28 (72.08) |
平均低温℃(℉) | 10.8 (51.4) |
12.2 (54) |
15.3 (59.5) |
19.8 (67.6) |
23.1 (73.6) |
25.1 (77.2) |
25.8 (78.4) |
25.8 (78.4) |
24.5 (76.1) |
21.2 (70.2) |
16.2 (61.2) |
12.0 (53.6) |
19.32 (66.77) |
历史最低温℃(℉) | −1.0 (30.2) |
−0.5 (31.1) |
4.4 (39.9) |
8.3 (46.9) |
14.9 (58.8) |
19.2 (66.6) |
22.2 (72) |
20.7 (69.3) |
15.9 (60.6) |
10.9 (51.6) |
5.4 (41.7) |
1.0 (33.8) |
−1.0 (30.2)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40.9 (1.61) |
64.2 (2.528) |
81.3 (3.201) |
200.6 (7.898) |
276.0 (10.866) |
256.1 (10.083) |
229.5 (9.035) |
236.2 (9.299) |
143.0 (5.63) |
75.3 (2.965) |
37.5 (1.476) |
30.8 (1.213) |
1,671.4 (65.804) |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 8.2 | 12.3 | 15.9 | 17.4 | 19.9 | 18.9 | 17.2 | 17.4 | 12.4 | 6.7 | 5.5 | 5.3 | 157.1 |
来源 #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 |||||||||||||
来源 #2:气候资源数据库 |
政治编辑
现任领导编辑
机构 | 中国共产党 肇庆市委员会 书记 |
肇庆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
肇庆市人民政府 市长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肇庆市委员会 主席 |
---|---|---|---|---|
姓名 | 范中杰[7] | 吕玉印[8] | 孙德[9] |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
籍贯 | 四川省西充县 | 河南省南阳市 | 黑龙江省肇州县 | |
出生日期 | 1966年6月(53歲) | 1970年11月(49歲) | 1959年3月(60歲) | |
就任日期 | 2019年10月 | 2019年10月 | 2019年10月 | 2016年4月 |
行政区划编辑
此外,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肇庆市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肇庆市行政区划图 | ||||||||||
---|---|---|---|---|---|---|---|---|---|---|
区划代码[10]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 面积[11] (平方公里)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行政区划[12] | ||||
街道 | 镇 | 民族乡 | 社区 | 行政村 | ||||||
441200 | 肇庆市 | Zhàoqìng Shì | 14891.23 | 端州区 | 526000 | 12 | 91 | 1 | 292 | 1255 |
441202 | 端州区 | Duānzhōu Qū | 153.99 | 城东街道 | 526000 | 4 | 60 | |||
441203 | 鼎湖区 | Dǐnghú Qū | 552.39 | 坑口街道 | 526000 | 3 | 4 | 28 | 53 | |
441204 | 高要区 | Gāoyāo Qū | 2185.62 | 南岸街道 | 526100 | 1 | 16 | 73 | 279 | |
441223 | 广宁县 | Guǎngníng Xiàn | 2455.46 | 南街镇 | 526300 | 15 | 22 | 156 | ||
441224 | 怀集县 | Huáijí Xiàn | 3554.07 | 怀城镇 | 526400 | 18 | 1 | 22 | 301 | |
441225 | 封开县 | Fēngkāi Xiàn | 2723.93 | 江口镇 | 526500 | 16 | 21 | 178 | ||
441226 | 德庆县 | Déqìng Xiàn | 2002.80 | 德城街道 | 526600 | 1 | 12 | 18 | 175 | |
441284 | 四会市 | Sìhuì Shì | 1262.96 | 东城街道 | 526200 | 3 | 10 | 48 | 113 | |
人口编辑
区划名称 | 常住人口[13](2010年11月) | 户籍人口[14] (2010年末) | ||
---|---|---|---|---|
总计 | 比重 (%)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 ||
肇庆市 | 3916467 | 100 | 263.00 | 4224121 |
端州区 | 479342 | 12.24 | 3112.81 | 356286 |
鼎湖区 | 164690 | 4.21 | 298.14 | 151906 |
广宁县 | 423941 | 10.82 | 172.65 | 567632 |
怀集县 | 813032 | 20.76 | 228.76 | 1050806 |
封开县 | 398258 | 10.17 | 146.21 | 499106 |
德庆县 | 341211 | 8.71 | 170.37 | 379948 |
高要市 | 753120 | 19.23 | 344.58 | 774765 |
四会市 | 542873 | 13.86 | 429.84 | 443672 |
注:四会市的常住人口数据中包含大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1166人。 |
根据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918085人[15],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7141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46668人,增长16.21%。年平均增长率为1.51%。其中,男性人口为2005310人,占51.18%;女性人口为1912775人,占48.8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84。0-14岁人口为821460人,占20.97%;15-64岁人口为2742453人,占69.99%;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4172人,占9.04%。
经济编辑
肇慶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是珠三角经济圈(只包含肇慶市區、鼎湖、高要、四會)的9个地级市之一。2013年,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23.30亿元[16],同比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3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5.35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1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5:42.1:40.4调整为16.8:45.0:38.2。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14元,增长13.1%。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23亿元,增长25.6%;其中税收收入56.45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59.99亿元、增加值574.40亿元,增长均为27.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0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全年进出口总额57.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40元,比上年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14元,比上年增长19.8%。
交通编辑
对外交通编辑
- 国道公路: 321国道、 324国道;
- 高速公路: 广昆高速; 珠三角环线高速; 二广高速; 汕昆高速; 广佛肇高速;汕湛高速;怀阳高速
- 主要车站:肇庆粤运汽车总站、肇庆长途汽车客运总站、肇庆城东粤运汽车站、 肇庆城西粤运汽车站、 鼎湖桂城车站、鼎湖莲花车站、高要粤运汽车站、大旺汽车站、四会粤运汽车站、四会槎山客运站、四会东城站、四会大沙汽车站、四会高狮客运站、广宁粤运汽车站、怀集粤运汽车站、德庆粤运汽车站、封开粤运汽车站。
市内交通编辑
- 公共汽車:肇庆市主城区目前有39条公共汽车线路,市区范围路线21条,跨区路线18条,3、4路车的票价全程为3元,15路车的票价全程为4元,k01,203,204路车全程为5元,k02,24,205路车全程为6元,202路车全程为8元,201路车为全程10元,其余线路均为2元。各市县区有自己的特定公交路线。此外,有2条佛肇公交线。
- 出租车:白天的起步价为6.5元,2.4元/公里;夜间的起步价为6.5元,2.6元/公里。每程额外收取燃油附加费1元。
城区编辑
肇慶市區主要在端州區,而端州四路、天寧路、建设三路一帶是最繁華的地帶之一,該處靠近主要景點七星岩,附近一帶亦有也有多家高級酒店和商場,包括奥威斯大酒店(未参与评级)、星湖明珠大酒店、好世界酒店、星湖國際廣場、肇慶凯德廣場(原称肇慶嘉信茂廣場)、時代廣場等,次商圈位于康乐北路一带,位处附近的国际广场有沃尔玛、酒店、电影院和众多饮食连锁店和商店。
主要景点编辑
肇庆市的主要景点有:肇庆宋城墙、牌坊、披云楼、鼎湖山(4A级景区)、星湖、九龙湖、砚洲岛、仙女湖、包公祠、七星岩(4A级景区)、梅庵、阅江楼、崇禧塔、贞山、六祖寺、怀集燕岩、热水坑温泉、德庆盘龙峡、悅城龍母廟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教育编辑
高等教育编辑
中学教育编辑
- 广东肇庆中学
- 肇庆市第一中学
- 肇庆市第十二中学
- 肇庆学院附属中学
- 肇庆新区实验学校
- 肇庆第五中学
- 肇庆百花中学
- 肇庆市端州中学
- 肇庆市田家炳中学
- 肇庆市第四中学
- 肇庆第八中学
- 肇庆第七中学
- 肇庆第四中学
- 肇庆加美学校
- 肇庆铁路学校
- 封开南丰中学
- 高要白土中心学校
- 大旺中学
- 封开江口中学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
- 封开封川中学
- 封开渔涝中学
- 封开莲都中学
- 封开金装中心学校
- 德庆播植中学
- 德庆武垄中学
- 德庆永丰中学
- 德庆莫村中学
- 德庆高良中学
- 德庆斌山中学
- 德庆官圩中学
- 德庆新圩中学
- 德庆回龙中学
- 德庆德城二中
- 鼎湖中学
- 高要第一中学
- 四会中学
- 德庆香山中学
- 广宁中学
- 怀集第一中学
- 高要新桥中学
- 高要第二中学
- 高要市实验中学
中专、中职编辑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职部(市卫生学校)
- 肇庆广播电视大学
-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肇庆工贸学校
- 肇庆工程技术学校(市农业学校)
- 肇庆职业学校
- 肇庆第一职业学校
- 肇庆经贸中职学校(市商务技校)
- 肇庆贸易职业学校
- 肇庆外语外贸职业学校
- 肇庆高级技工学校
- 肇庆星湖职业学校
- 肇庆旅游职业学校
- 肇庆女子职业学校
- 肇庆华洋职业学校
- 肇庆商业职业学校(市商业技工学校)
- 肇庆第二技工学校
- 四会中等职业学校
- 怀集职业技术学校
- 封开中等职业学校
小学教育编辑
特產编辑
名人编辑
曾居住肇庆的名人编辑
- 魏元忠:武则天时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贬为端州司马。
- 李绅:贬为端州司马。
- 包拯:曾任端州知州。
- 叶挺: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在肇庆“林虎别墅”结婚。
- 张闻天:1969年“战备疏散”到肇庆,在肇庆军分区被“看护”。1974年离开。
历史名人编辑
近代名人编辑
城市荣誉编辑
友好城市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中华民国《1947年广东政区及邮政式广东地名一览》,大部分根据粤语标准音广州话拼写,其他部分由潮汕、客家、官话或其他方音拼写而成。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肇庆市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7月. ISBN 7-218-03056-4.
- ^ 《广东地名故事•肇庆篇》图书编撰委员会. 《广东地名故事•肇庆篇》.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1年7月. ISBN 978-7-5362-4641-6.
- ^ 4.0 4.1 4.2 4.3 刘伟铿、吴詠平. 《肇庆历史风貌》. 广州文化出版社. 1989年9月.
- ^ 《走进肇庆》画册委员会. 《走进肇庆第一卷•历史肇庆》.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肇庆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0-09].
- ^ 范中杰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 ^ 吕玉印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 ^ 肇庆市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主席孙德). 中国经济网.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 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广东统计年鉴2014》.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年9月. ISBN 978-7-5037-7174-3.数字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037-7130-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12月. ISBN 978-7-5037-6659-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0》. 群众出版社. 2011年11月. ISBN 978-7-5014-4917-0.
- ^ 肇庆市统计局. 《肇庆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 《肇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广东省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一览表. 广东外事网. [2008年9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