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真菌

最新留言:5年前由Z7504在话题典範條目評選内发布
典範條目真菌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8年8月9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8年8月6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動員令此條目為第十六次動員令生物學的作品之一,屬典範條目。
          本條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醫學专题 (获评典范級、极高重要度)
本條目属于醫學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医学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条目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典範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生物专题 (获评典范級、极高重要度)
本條目属于生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生物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条目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典范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真菌专题 (获评典范級、极高重要度)
本條目属于真菌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真菌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条目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典范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 (获评典范級、未知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传统百科全书条目的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条目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典范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工作组图标
本條目收錄於《麦克米伦百科全书
工作组图标
本條目收錄於《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工作组图标
本條目收錄於《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工作组图标
本條目收錄於《现代医学辞典

来源就不追究了。。 “课本中”那几个字也太。。--malo 23:50 2006年8月14日 (UTC)

這條目應否被翻譯? 编辑

如題。lauhenry 16:06 2006年11月29日 (UTC)

请翻译这页! 编辑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dicinal_mushrooms 列出的已发布的研究 220 !

醫學專題的重要度 编辑

  • 真菌與醫學有密切的關係。很多疾病都與真菌有關,而且抗生素的產生也和真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實際上,作爲醫學生的必修課的醫學微生物學(或病原生物學)一定會提及真菌,所以個人認爲真菌在醫學領域的重要度很可能不是低,甚至可能是極高。-- Panzer VI-II·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2017年1月21日 (六) 17:20 (UTC)回复[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真菌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13:12 (UTC)回复[回复]

请核查 编辑

在下已经在“人类利用”的“发酵食物”、“真菌修复”两个条目做了扩充,但由于在下的专业并非与真菌有关,所以还请核查Chant留言) 2017年6月19日 (一) 14:55 (UTC)回复[回复]


发酵食物--要求改善

真菌修复--要求改善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真菌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3日 (四) 20:01 (UTC)回复[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典範條目評選 编辑

真菌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提名人: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6日 (四) 07:36 (UTC)回复[回复]
投票期:2018年7月26日 (四) 07:36 (UTC) 至 2018年8月9日 (四) 07:36 (UTC)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提名人票。我關注很久的條目了,上週心血來潮,一不做二不休,全文翻譯英文版的典範條目,並精益求精,使條目比英文版更加完善如下:
  1. 英文版採用2007年的舊分類系統,我用今年(2018年)發表的新研究,將分類的部分全部改寫,以反映最新學界認知。亦將隱真菌門微孢子蟲等經常被忽略的主題融入全文中,力求敘述精確。
  2. 所有專有名詞,包括各種學名均已盡力找到中文翻譯。
  3. 擴充「傳統醫學」與「作為被寄生物」這兩個英文版內容相當單薄的段落。並感謝@Koala0090撰寫「命名與詞源」一段中真菌一詞沿革的內容。
  4. 非逐句翻譯,基本上都是看完整段後重寫。有些英文維基敘述不清楚(甚至解讀不精確)的內容,均看過原始文獻後詳細、正確寫出。
  5. 加入許多來源,真正做到每一句話、每個論點都可供查證。

綜上,竊以為符合典範條目資格。請大家不吝提供意見,感激不盡。—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6日 (四) 07:36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充足并可供查证,符合典范条目标准。不过我觉得命名相关的内容(最后一段)应当放在首段之后的第一部分,这样逻辑更顺畅。こいちぼん留言) 2018年7月26日 (四) 08:11 (UTC)回复[回复]
  • (?)疑問@靖天子這是协作计划其中一個條目,既然都直接提FA,那其草稿是否要提刪了? --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8年7月26日 (四) 12:26 (UTC)回复[回复]
    • @Z7504:這部份可能要請該計畫的負責人決定(我並非該計畫的參與者),不過感覺是去年進行到一半後擱置的計畫,我猜可以移動到該計畫的頁面中,作為歷史紀錄存檔?--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6日 (四) 18:04 (UTC)回复[回复]
      • @靖天子可以當作廢棄草稿而丟置存廢吧?--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8年7月27日 (五) 03:07 (UTC)回复[回复]
        • 好像不行,未達6個月都未編輯都能保留 囧rz……--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8年7月27日 (五) 03:53 (UTC)回复[回复]
          • @Z7504那個草稿畢竟是該計畫參與者所編寫,我並沒有參與,如何處理應該由該計畫的人來決定。如果是我會將草稿與其討論頁都移到該計畫下的頁面存檔,雖然未能完成,但內容與討論紀錄仍有給後人(特別是參與類似計畫的人)參考的價值,我過去主持生物學條目質量提升計畫也許多未完成的計畫也有作存檔而非刪除。在有人出來處理之前先放著也無不可。--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7日 (五) 04:23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标准。ByMeng留言) 2018年7月27日 (五) 09:21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标准。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梁列表消綠 2018年7月27日 (五) 09:31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標準,終於有生物界超長條目了。--TaiwanAlex1留言) 2018年7月27日 (五) 13:39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我提议的协作计划条目终于FA了Skywalker is gone 2018年7月27日 (五) 14:49 (UTC)回复[回复]
  • (!)意見:私以为条目内文中的外国学者姓氏可以翻译为中文,谢谢!--⌬胡葡萄 2019年4月就是香港高考了,这个用户现在还沉迷维基! 2018年7月27日 (五) 14:53 (UTC)回复[回复]
    • @胡葡萄閣下是指最後一段中的學者姓氏嗎?完成。至於內文中講述分類時不免提到的學者姓氏(例如Tedersoo等人)我私以為還是留著較好,一來當代學者沒有中文翻譯,中文圈的文章提及該人都是使用原文,二來XXX et al.是學界的固定用法,如果硬翻成「泰德蘇等人」有點不倫不類。--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7日 (五) 17:14 (UTC)回复[回复]
      • 您好,感谢阁下的改动。不过私以为所有外语都以标记中文译名为佳,以顾及完全不懂英语的中文使用者。谢谢!--⌬胡葡萄 2019年4月就是香港高考了,这个用户现在还沉迷维基! 2018年7月28日 (六) 13:16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标准。--JimGrassroot留言) 2018年7月28日 (六) 00:22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FA之标准,文献完备。--Amazingloong留言) 2018年7月28日 (六) 17:21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標準。--Iv0202留言) 2018年7月31日 (二) 22:46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标准。--Uhaoliu留言) 2018年8月2日 (四) 08:21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仔細審閱後沒有問題---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5日 (日) 04:20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標準。--B dash留言) 2018年8月7日 (二) 05:51 (UTC)回复[回复]
  •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其他生物則採用二氨基庚二酸途徑[來源請求]以及新加入真菌界的隱真菌門與Aphelidiomycota等類群具有動孢子,動孢子具有鞭毛而可以在水中移動,因此壺菌早期曾被歸為原生動物,後來rDNA序列分析顯示壺菌屬於真菌,而且也是真菌演化上較早分支的類群[來源請求]Ellobiopsis曾被認為是一種壺菌,兩者現在都歸屬於SAR超類群[來源請求]真菌本身也可以寄生其他種真菌,例如金孢菌寄生是一種子囊菌門的真菌,但寄生在牛肝菌上[來源請求]。—--陳子廷留言) 2018年8月7日 (二) 23:50 (UTC)回复[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可以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条目。--门可罗雀的霧島診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神社的羽毛飘啊飘 2018年8月8日 (三) 14:17 (UTC)回复[回复]

13支持,1反對:符合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8年8月9日 (四) 07:37 (UTC)回复[回复]

協作計畫草稿內容 编辑

分工明确:编辑 编辑

为了分工明确,我专门做了如下内容,请大家按照此内容明确好分工,如果想再把一个章节划分为几个段落等,自己标注即可。虽然不推荐。记得使用标记。-- Billytanghh 討論,切勿互煮 歡迎參與協作計劃 2017年6月29日 (四) 04:51 (UTC)回复[回复]

    • 协作翻译毫无疑问需要分工明确,除非你想编辑冲突接二连三。这个问题可以在有关草稿的讨论页得到解决。分工明确需要用到目录,在章节后方标号--~~~~字样即可认领(也可以使用User:用户名的格式)。一些特殊标记的范例请参见标记列表

--Billytanghh 討論,切勿互煮 歡迎參與協作計劃 2017年6月29日 (四) 04:51 (UTC)回复[回复]

你可以自行选择颜色研发新标记,做法很简单:

<span style="color:选择颜色,必须为英文或HTML代码;">文本</span>
  1. 引言--Wolfch (留言) 歡迎參與今年的動員令 2017年7月4日 (二) 15:08 (UTC)基本完成,但留了一句英文還沒有處理回复[回复]
  2. 詞源--星巴克女王(🎶歡迎參與音樂專題 2017年7月6日 (四) 01:19 (UTC)回复[回复]
  3. Characteristics
  4. Diversity --Pheora留言) 2017年8月1日 (二) 21:21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5. Mycology --Pheora留言) 2017年8月2日 (三) 21:47 (UTC) 认领回复[回复]
    1. History
  6. Morphology--Pheora留言) 2017年8月2日 (三) 21:47 (UTC) 认领回复[回复]
    1. Microscopic structures
    2. Macroscopic structures
  7. Growth and physiology--Bao Zi留言) 2017年8月8日 (二) 21:47 (UTC) 认领回复[回复]
  8. Reproduction--Bao Zi留言) 2017年8月8日 (二) 21:47 (UTC) 认领回复[回复]
    1. Asexual reproduction--Bao Zi留言) 2017年8月8日 (二) 21:47 (UTC) 认领回复[回复]
    2. Sexual reproduction--Bao Zi留言) 2017年8月8日 (二) 21:47 (UTC) 认领回复[回复]
    3. Spore dispersal--Bao Zi留言) 2017年8月8日 (二) 21:47 (UTC) 认领回复[回复]
    4. Other sexual processes--Bao Zi留言) 2017年8月8日 (二) 21:47 (UTC) 认领回复[回复]
  9. Evolution
  10. Taxonomy-Tom Wong 2017年8月29日 (二) 03:32 (UTC)基本完成,分类树部分名词未翻译回复[回复]
    1. Taxonomic groups--Tom Wong 2017年8月22日 (二) 07:32 (UTC) 基本完成
    2. Fungus-like organisms--Inzhrui留言) 2017年8月28日 (一) 14:48 (UTC) 认领回复[回复]
  11. Ecology -- 认领 Misa Xu留言) 2017年12月27日 (三) 08:21 (UTC)回复[回复]
    1. Symbiosis
      1. With plants
      2. With algae and cyanobacteria
      3. With insects
      4. As pathogens and parasites
      5. As targets of mycoparasites
  12. 真菌毒素--Wolfch (留言) 圓周率協作中 2017年6月29日 (四) 15:56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13. Pathogenic mechanisms
  14. 人类利用--Joeinwiki留言) 2017年7月5日 (三) 15:24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1. 治疗用途--Joeinwiki留言) 2017年8月1日 (二) 11:43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1. 现代化疗--Joeinwiki留言) 2017年8月1日 (二) 11:43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2. 传统和民间医学--Joeinwiki留言) 2017年8月1日 (二) 11:43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2. 发酵食品--Joeinwiki留言) 2017年8月1日 (二) 11:43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3. Edible and poisonous species--Billytanghh 討論,切勿互煮 歡迎參與協作計劃
    4. Pest control
    5. 真菌修復--Wolfch (留言) 歡迎參與今年的動員令 2017年7月4日 (二) 13:34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6. Model organisms--User:AmandaRabbit留言) 2018年4月6日 (五) 2:51 (UTC) 基本完成
    7. 其他-- Willy1018(留言) 2017年7月6日 (四) 01:17 (UTC)基本完成回复[回复]
  15. 相关条目基本完成
  16. References
    1. Cited literature
  17. External links

刪除首段有關Eumycota的文字 编辑

生物學家於1993年基本上獲得共識,將黏菌等非核心成員生物移出Fungi的範疇,因此Eumycota此觀念基本上廢棄不用,參見根據吳聲華博士的文字[1]—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Koala0090對話貢獻)於2017年8月24日 (四) 17:06 (UTC)加入。回复[回复]

被刪除段落如下,若需提及建議寫在內文中,摘要不宜寫入:

These and other differences place fungi in a single group of related organisms, named the Eumycota (true fungi or Eumycetes), which share a 共同起源 (form a 单系群 group), an interpretation that is also strongly supported by 分子系统发生学.

已完成 编辑

我上週已將真菌全文寫完,因此此草稿應無繼續編寫的需要,建議計畫負責人將草稿與討論紀錄存檔。--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7日 (五) 05:08 (UTC)}}回复[回复]

返回到“真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