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討論過程

互助客棧的討論 编辑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現在時中文維基的繁簡轉換有三種方式可以選擇,「不轉換 (zh)」、「簡體 (zh-cn)」及「繁體 (zh-tw)」,由於地域上的差異,同是使用繁體的香港在用詞上與台灣有很多的不同,因此中文維基將繁體中文分割為zh-tw及zh-hk,以便不同地域的使用者能以最親切的語言去翻閱維基百科。然而,若要將條目轉換成zh-hk,由於頁面上沒有轉換成zh-hk的按鈕,香港讀者一定要先註冊一個中文維基帳號,然後在參數設置中將語言改成zh-hk,不如內地及台灣讀者般方便。因此,我強烈要求中文維基在頁面上將原來的「不轉換 (zh)」、「簡體 (zh-cn)」及「繁體 (zh-tw)」按鈕改為,「不轉換 (zh)」、「簡體 (zh-cn)」、「台灣繁體 (zh-tw)」及「香港繁體 (zh-hk)」,論據如下:

  • 既然有zh-cn, zh-tw, zh-hk之分,為何沒有zh-hk轉換按鈕?
  • 汉字只有简体和繁体(正体)之分,没有国界,更没有地方界线。两个按钮“简体”,“繁体(正体)”即可。地方化的维基可以单独搞,中文维基服务于全体汉语使用者,语言要去所有中文用户的最大公约数!
  • zh-tw跟zh-hk無論在用詞及翻譯上都有很多的不同,單看繁簡轉換表中那麼多的zh-tw<=>zh-hk轉換就知道,兩者差異與zh-cn跟zh-tw的差異數量其實不相伯仲。因此,「zh-tw跟zh-hk同是繁體,因此差別是不大的,頁面上只有zh-tw的轉換按鈕就可以了」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zh-hk並不是zh-tw的附庸,兩者是平等的。
  • 雖然註冊為用戶就可以使用zh-hk,但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維基百科的使用者上來僅為尋找資料的,沒有註冊的必要。當香港的非註冊使用者上來維基百科時,看見我們有繁簡轉換功能會以為我們很貼心,並誤以為按下「繁體」按鈕後地域上的語言隔漠就可消弭,誰知道一使用卻出現了大量他們看不懂或不習慣的台灣用詞,心中自覺不爽。我們在繁簡轉換表中加入了那麼多的zh-cn<=>zh-hk及zh-tw<=>zh-hk的轉換,大部分的香港使用者卻仍要使用zh-tw,不是很浪費嗎?
  • 又,香港的非註冊用戶僅能從zh-cn跟zh-tw中選擇,會不會誤以為中文維基僅為內地及台灣用者服務,而不願對中文維基作出貢獻呢?
  • 根據2006年9月初維基百科對各語版本的編輯者來源的統計結果,參與編輯中文維基的維基人中,香港人佔最多,達28.6%,比內地人和台灣人更多,然而頁面上卻沒有方便香港維基人的設計,貢獻較多的人卻遭受不公平對待。

本人以為,中文維基是一個中、港、台三地和平共存的地方,zh-cn, zh-tw, zh-hk三者應和平共存,然而香港人卻慘受歧視,使zh-hk被視為zh-tw的附庸,實在令人深感失望。 --kknews - 羞見紅字現於社區也 15:09 2006年10月19日 (UTC)

如果您的感想是自「郵局郵政局」這個條目名稱的爭議而來,那麼我必須趁這個機會向您解釋,該爭議與zh-hk是否為zh-tw的附庸無關,而是我們希望一同思考如何把各種歧異的用語一一完整的表現出來,不知道您是否有注意到,我在和您的討論中不曾用數人頭的方式壓您(例如:因為台灣和大陸使用「郵局」用語的人比香港使用「郵政局」的人多所以就要把條目名定為「郵局」),那太傷感情也太不合理了,我所在意的是意思歧異的處理方法,也就是條目名稱會不會造成誤解。
翻開該條目的歷史修改資訊,我改了一次,定名為「郵局」,然後把香港使用「郵政局」在內文中說明,您完全可以反對這種更改,並改回以「郵政局」定名。但是我比較納悶的是您改回去後,順便把台灣使用「郵局」這段刪掉,這我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如果我也「心中自覺不爽」那編輯戰不就出來了嗎?(不過後來想想或許是誤刪,因您大幅改寫過)打個趣,若是這樣,我想來維基的人,大概沒幾個會爽的,因為老是遇到價值觀南轅北轍的人(像是在互助客棧「拉丁拼音」的那欄,我是少數啊,不過我不會說台灣人被歧視什麼的吧,大家以理服人),而維基的精神之一,就是求異存同啊!
回到該問題,必須再度說明,那個問題的爭議點並非是「某地的人習慣某種用語卻被排斥」,事實上我只是建議條目的主名稱而已,內文仍然有個段落各自表述(反而您那次把「郵局」完全刪掉了),但歷次的討論中您似乎一直認為香港習慣用語被排斥。在此再度說明,這個條目的問題在於在使用中文裡,「郵政局」有兩種解釋-「管理郵務行政的政府部門」(台灣及他地用)或是「第一線處理郵政業務的機關」(香港及他地用);而「郵局」只有一種-「第一線處理郵政業務的機關」(台灣及他地用),那麼主條目用「郵局」然後在內文說明香港習慣用「郵政局」,並在「郵政局」建立消歧義似乎會比較適當。如果該爭議香港和台灣的立場倒過來我也會這麼主張的。相信我,zh-hk絕對沒有被視為zh-tw的附庸,因為我看不習慣的用語很是還多,而這個條目被我修改單純是因條目名稱有歧異,和我看不習慣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然若您的感想與「郵局郵政局」這個條目名稱的爭議無關,就當我沒說吧。未命名 16:23 2006年10月19日 (UTC)

看到「郵局或郵政局」的問題,就算我是香港人,也較認同定名為「郵局」,因為除了是中國大陸和台灣對於Post Office的唯一用詞,香港人也會明白「郵局」即是Post Office。相反,使用「郵政局」則會令非香港使用者感到混亂,可免則免。我也支持郵局內文說明香港習慣用「郵政局」,並在「郵政局」建立消歧義的做法。

說回正題,對於應否增加「香港繁體」的轉換標籤,我在討論之前必須提出一點。Mediawiki系統預設是會顯示所有的繁簡轉換:「台灣繁體」、「香港繁體」、「中國大陸簡體」,以及較鮮為人知的「新加坡簡體」。但在中文維基百科引入繁簡轉換時,有人認為不需要顯示所有轉換標籤,故只保留實際是「台灣繁體」的「繁體」及實際是「中國大陸簡體」的「簡體」,使版面更簡潔。但假如「使版面更簡潔」這個理由並不強烈,恢復「香港繁體」的轉換標籤我也不反對,因為系統對瀏覽者的使用語言偵測能力實在不足。使用設定使用「中文 (香港)」的瀏覽器以訪客身份到首頁,很多時都是「不轉換」,之後新手便會按上方的「繁體」轉換標籤,然後便看到台灣慣常使用的繁體。User:Kknews提及到對香港維基新使用者的問題,的確是沒有錯的。 -- Kevinhksouth (Talk) 16:41 2006年10月19日 (UTC)

其實中文維基上還有zh-sg的,不過我認為現在已經很足夠了,不用分得太細仔。--minghong 16:44 2006年10月19日 (UTC)
補充一下,就kknews建議的區分香港、台灣繁體這點而言,我並不反對。不過可想想,如果是面對「郵局或郵政局」這種問題,單單如此還是不能解決,因為台灣這邊可能有郵局、郵政局的條目各一個,香港方面兩個都成了郵政局了,結果還是要用消歧義解決。這個爭議和繁簡間只是字的轉換不太一樣。未命名 16:53 2006年10月19日 (UTC)
(:)回應 --我想大家都誤會了,正如未命名兄說這改變無助解決「郵政局與郵局」之爭的問題,這個問題跟「郵政局與郵局」之爭完全無關。令我萌生增加「香港繁體」的想法源於繁簡轉換表中zh-hk跟zh-tw有越來越多的歧義,只有「簡體」和「繁體」按鈕並不足而反映地域上用字的差異。舉例來說,因應未命名兄的要求,我在郵政局條目中加入了-{zh-hk:郵政局;zh-tw:郵局;}-的轉換,可是非註冊用戶卻看不到,那我們不斷在繁簡轉換表中加入新的轉換不是白費功夫嗎?另外,最初 (指註冊前)我在維基百科看到格鲁吉亚的條目,此國在中國和香港稱為格魯吉亞,台灣稱為喬治亞。當時我使用繁體來顯示 (即顯示為喬治亞),由於不知道zh-hk跟zh-tw的差異,誤以為喬治亞是一個在中亞名氣很少的國家 (因為我之前未聽過有喬治亞),結果,後來我在繁簡轉換申請中才知道喬治亞就是香港人常在新聞中聽到的格魯吉亞,名氣一點也不低。試想想,如果當初有「香港繁體」按鈕的話,那我就會看到格魯吉亞而非喬治亞,也不會產生這個誤會了。
另外,關於未命名兄對我的指摘,我已在Talk:郵政局回應,請到此討論。--kknews - 羞見紅字現於社區也 19:44 2006年10月19日 (UTC)
大致上我個人都同意kknews的看法。至於我個人的建議,是有需要在cn、sg之上加上hans的轉換,及在hk、tw之上加入hant的轉換。而在上面的轉換標籤中,以hans取代cn之,及以hant取代tw之;另將cn、tw、hk和sg改成預設隱藏。這在我先前建議改進MediaWiki的字詞轉換系統中已經表示了。(最近的確身旁的工作都很忙,還沒有時間處理這個問題……)--Shinjiman 17:17 2006年10月19日 (UTC)
的確,先前在#關於「即食麵」的討論中,hk的轉換確成為了tw的附庸,而sg成為了cn的附庸(以MediaWiki預設轉換字詞而言),也許可能User:Zhengzhu未能了解在香港的某些字詞也是跟隨大陸的了。--Shinjiman 17:23 2006年10月19日 (UTC)
支持增加香港繁體的按鈕,中文維基的讀者大部分都是沒註冊的,應當考量他們的需求--ffaarr (talk) 00:48 2006年10月20日 (UTC)
如果這個東西對繫統要求不大,(+)支持之。另是否可以攷慮增加中國大陸繁體。--刻意 01:11 2006年10月20日 (UTC)
Internet Explorer好像不支援zh-Hans和zh-Hant?--minghong 04:46 2006年10月20日 (UTC)
Internet Explorer 6是不能支援zh-Hans和zh-Hant標籤的,但是Firefox支援它們(不知Internet Explorer 7是否已經支援?)。然而這些標籤,以及先前刻意兄所提及到的中國大陸繁體(zh-Hans-CN)標籤在BCP 47 (RFC 4646)下是有效的。但是我觀察過MediaWiki所運行的代碼,其array只是一個變數名稱而已,基本上只要變數名稱相對即可。--Shinjiman 05:31 2006年10月20日 (UTC)
經測試,證實Internet Explorer 7是可以支援zh-Hans和zh-Hant的。同時,對於zh-HK和zh-MO亦可以辨認作繁體字型,而並非簡體字型。--Shinjiman 14:18 2006年10月21日 (UTC)
看過目前以上的意見,均沒有人提出反對。是否需要現在作出一輪正式的投票,表決是否加上「香港繁體」的轉換標籤? -- Kevinhksouth (Talk) 17:00 2006年10月20日 (UTC)
印象中最初引入繁簡轉換時是有四個按鈕的,但後來因為太擠迫才減至兩個。據我所知現在會根據ip自動設定非註冊用戶的版本,正如我身在香港,不登入時顯示的是繁體,但感覺是zh-tw。是否可以在這裡做功夫。既可照顧非註冊用戶,也可避免版面過於擠擁。--Gakmo (Talk) 18:26 2006年10月20日 (UTC)
根據IP決定根本就是捨易取難的方法,最理想就是應該根據瀏覽器語言設定決定。無論如何,不登入時便無法正確顯示香港繁體正是問題所在。加上香港使用者並不比台灣使用者明顯的少(甚至有統計數據指前者比後者更多),補回「香港繁體」的轉換標籤,是尊重香港使用者的表現。 -- Kevinhksouth (Talk) 04:46 2006年10月21日 (UTC)
我印象中的目前繁简转换,应该就是根据瀏覽器語言設定決定。另外,目前分为简体和繁体我认为就够了。如果是香港用户,应该会显示zh-tw,而且把zh-tw与zh-hk不同的地方,自动变成zh-hk--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24 2006年10月21日 (UTC)
(:)回應 --無論根據IP或瀏覽器本身的設定去決定語言,都並不一定能確保讀者看見正確的語言,因為除了技術問題外 (錯誤判定使用者的語言),各地的使用者亦不一定會 (或因使用公用電腦而無法改動設定)將瀏覽器設定為他們相對應的語系 (我在學校的電腦常常將首頁顯示為zh-cn)。除按情況自動切換語系zh-cn, zh-hk, zh-tw外,另同時提供手動切換方式才是自動切換不完善時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若不承認自動切換的實際存在的弊處,而認為不需「香港繁體」按鈕的話,那我是否可以說在現行體制下既然系統會自動切換,因此連zh-cn跟zh-tw的轉換按鈕也不需要了呢?
zh-hk與zh-tw差異甚多,不可將兩者同視為完全相同的「繁體」,也不可將對方視為另一方的附庸而要一種語系的使用者遷就另一種語系的使用者,因為zh-hk和zh-tw均各自反映了其使用者的文化特色,而非單純用詞不同的問題而已,大陸用戶對此可能不了解。事實上,造成中、港、台三者在用字上的差異並不是單純的繁簡字型差異問題,而是束搏在各自背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所引伸出來的差異 (否則繁體的「記憶體 (RAM)」為何不可直接按繁簡文字對應轉換成簡體的「记忆体」而要轉換成「內存」呢?)。
另外,對本人提出的建議表示反對的人,都認為目前中文維基已有足夠的自動切換機制,因此不需多此一舉,卻沒考慮到現實上的技術限制不能確保非註冊用戶有100%的正確自動切換率,令被錯誤切換的人沒有選擇正確語系的機會。除此之外,反對者又是否有足夠的理據去推翻這個利人不損己的改變呢?如有,請詳述之。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8:37 2006年10月21日 (UTC)
以-{T|zh-hk:香港繁體;zh-tw:台灣正體;}-作手動切換的成功率不高,如khris 08:29 2006年11月3日 (UTC)
(+)支持--沙田友 17:39 2006年10月21日 (UTC)
  • 基於香港的名詞譯名與中國內地及台灣有分別,加上三地文化的差異,又為讓使用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因此同意以上各位(+)支持增設香港繁體。如此對三地使用者皆有益無害。--Paparazzi 19:02 2006年10月21日 (UTC)
(+)支持--兩岸三地的文化差異實在太大了。--小狼 06:36 2006年10月22日 (UTC)
(+)支持--基於上述的理由,再加上現有「自動切換」功能對un-supported user的不足/不公平。--stevency (お問い合せ窓口) 12:45 2006年10月22日 (UTC)
可以贊成,這個話題好像一半也是因我而起(最近忽然成了導火線),不過香港朋友似乎認為是香港要從台灣主導的正體中文頁面分割出去,好像有點傷感情;其實,我們看目前(香港朋友會用「現時」)一些條目的用語,也頗多不習慣的,我想雙方是一半一半吧,甚至如香港朋友說的香港編輯者比較多的話,那麼理論上香港用語也會比較多,像我最近就對於如何區別水煎包生煎包感到困擾,在台灣似乎是一樣的東西。未命名 14:32 2006年10月22日 (UTC)
好了,其實基本上並沒有甚麼反對的聲音。所以我有興趣想知道加上香港繁體標籤的步驟。究竟只需要管理員修改Mediawiki空間的頁面即可,還是需要告知Bugzilla那邊要求他們加入呢? -- Kevinhksouth (Talk) 14:40 2006年10月22日 (UTC)
(:)回應 --我僅提出建議,後續的程序我不太清楚,希望管理員或維基老手可以協助。另外,在投票之前,應先決定一些具體的變更,如:
  • 如何命名 (What):新增的按鈕應分別名為「台灣繁體」和「香港繁體」,還是叫「繁體 (台灣)」和「繁體 (香港)」?或者其他人有其他提議?
  • 何種方法 (How):維基維護者應用什麼方法、對哪些原始碼進行變更。
  • 什麼時間 (When):維基維護者應在投票通過後的什麼時間內完成變更?
如果我沒弄錯甚麼,就 mediawiki 軟件本身,只要改一改些少地方就可以,不過如果管理員 customize 了太多的地方,那就得花時間了。 AbelCheung 10:42 2006年11月3日 (UTC)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5:30 2006年10月22日 (UTC)
短期權宜的方法就是到這裡)更改,這只會對一個網站有效(在這裡為中文維基百科),不會對其它網站有任何影響。長遠的修改應該是要在Wikipedia:用戶介面翻譯中,對php檔作出修改,這會影響對新加入及現有的MediaWiki軟件的建置,現有的建置需要更新信息記錄才會生效。--Shinjiman 17:45 2006年10月22日 (UTC)
Shinjiman已解答了how的問題,如何命名一事也可以在投票中解決。除了「台灣繁體」外,我也知道部份台灣維基人較傾向使用「台灣正體」。甚麼時間變更方面,當然是投票結果出來後即時執行。但當然,投票期最好就不少於兩星期,讓各維基人充份發表意見。 -- Kevinhksouth (Talk) 18:04 2006年10月22日 (UTC)
(:)回應 --因為不知道處理這個會不會花費很多時間,因此我希望為執行變更的人在完成時間上設限,以免投票通過後漸漸被遺忘。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8:27 2006年10月22日 (UTC)
移動結束

投票初期的討論 编辑

過去曾有人在互助客棧建議新增馬來簡體或將新加坡簡體改為新馬簡體,理由是馬來華人約佔馬來2700萬人口的28%,有750萬人,比香港或新加坡的華人人口都還要多。--Jasonzhuocn....台灣社群 01:03 2006年10月28日 (UTC)

投票早就没有悬念了,还不如改成改叫什么好。--刻意 05:00 2006年10月28日 (UTC)
雖然沒有懸念,但形式上還是程序上搞一次投票確認還是好的,可避免日後出現爭議。而且這個投票要挑戰WP:50也非不可能的事。 -- Kevinhksouth (Talk) 09:51 2006年10月28日 (UTC)

英文维基百科(en.wikipedia.org)也要弄几个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印度英语、南非英语等等的转换标签吗?那既然需要香港中文的转换标签,那是否也应该增加新加坡中文、马来西亚中文等的转换标签呢?Eastsea 08:25 2006年10月29日 (UTC)

同意,為何要花資源用於不同地區的中文转换标签?將為此所花的資源用於現時中文維基極需的增加條目、優化現有條目,不是更好嗎?--18164 01:29 2006年10月30日 (UTC)
這個投票讓我想起公共選擇理論告誡的教訓,考慮到無厘頭的直接民主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或許就是為什麼維基不容許民主試驗場的原因。此例一開,馬來中文、新加坡中文、xxx標籤大概都跑不掉了,既然某地區的使用者多便能在介面標籤上佔個一角,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政策的垮台也就指日可待了。繁體字僅限於台港兩地嗎?這種轉換要負起怎樣的風險和資源呢?最後的後果只不過是替公共選擇理論添上一個活生生的教訓,人們照樣重蹈覆轍。Lecter 咖啡館♨ 01:34 2006年10月31日 (UTC)
(:)回應 --這改變只會令使用者看到更親切的用詞,不會令條目出現偏向某一地域中心的情況。我想大陸和台灣的維基人都可直接看到他們最常用的語系,當然難以感受得到香港人被迫接受不習慣的用語的苦況了。現在我們只是要求增加一個按鈕而已,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利益,又不會浪費很多資源,卻不被支持,真是奇怪。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3:55 2006年10月31日 (UTC)
  • 支持「香港正體」,反對「香港繁體」 guest 14:15 2006年11月1日 (UTC)
  • 我認為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之前,應先使條目名稱在zh-tw與zh-hk之間能轉換順暢,現在不是很多時候能成功轉換。--Khris 10:21 2006年11月2日 (UTC)

關於投票區的回應 编辑

致投票發起人,我認為你在反對票區他人投票下方加註您的意見這種方式並不妥當,你的意見應該是在下方的意見區,你現在的作法給我一種擾亂投票的感覺。我認為在投票時把自己的看法適度表明是好的,但是不要在投票區造成辯論,因為只會造成計票的混亂。--Theodoranian|虎兒 =^-^= 08:58 2006年10月31日 (UTC)

  • 這個投票不是已經經過討論了嗎?既然是經過討論所發起的投票,請在投票過程中,停止所有的討論,讓所有投票者都是依照自己獨立的思考所下的判斷來進行這個活動。正式的議事、選舉投票活動時,也是禁止討論和造勢活動。繼續如果這個投票是尚未經過完整的討論就進行,將有可能淪為無效。如果要開放討論,請發起人將先前的投票計為無效,重新進入討論階段,在討論完成後,依討論結果來執行或是進行投票。請避免任何人在投票過程中操弄別人的決定的行為。--KJ(悄悄話) 05:09 2006年11月1日 (UTC)
    • 已作出禁止討論的勸喻。假如討論持續,將暫時停止投票。 -- Kevinhksouth (Talk) 06:00 2006年11月1日 (UTC)
謝謝kevin,是否將投票區內的討論全面移至討論頁或是意見區,以免有心人投票者有被誤導的可能。(沒道理都開放投票者舉手投票了,還叫人家手放下)--KJ(悄悄話) 17:41 2006年11月1日 (UTC)
已將討論移動了,工程浩大... -- Kevinhksouth (Talk) 07:07 2006年11月2日 (UTC)
  • 由于前段时间中国大陆的封锁,投票者的地域分布有很强的不公平性。现在大陆刚解除封锁,希望延长投票时间,以得到更公平的投票结果。Finnce 15:25 2006年11月13日 (UTC)finnce

按鈕命名 编辑

移動自上方投票區

關於按鈕該以什麼名稱命名,請大家在支持之餘,也提議一下按鈕的名稱。我提議幾個名稱讓大家可以參考:

一、「香港繁體」和「台灣繁體」
二、「繁體 (香港)」和「繁體 (台灣)」
三、「繁 (港)」和「繁 (台)」
如有其他提議也請大家提供。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5:51 2006年10月27日 (UTC)
用二则不如用一,多出两个字符,只用两个字最好,港繁或香港都好。--刻意 15:55 2006年10月27日 (UTC)

雖然我是台灣人,但我知道這樣能使香港維基人更方便使用,但這是對於維基百科版面的重要修改,所以我支持這樣做的前提是「標籤名稱要謹慎決定」,我認為並不需要太執著於兩字或是四字,但我反對那些後面加了括號()的方式,看起來真是彆扭。「港繁」「台繁」似乎是比較節省空間的辦法(樓上有人說四字標籤會讓版面擠不下!?),但恐怕不是所有造訪中文維基的人都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如果不以節省版面空間為考慮前提的話,我支持「香港繁體」「台灣正體」(支持台灣正體是因為近年來台灣許多人推廣改稱"正體中文")。--—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Stanleyliao5 (對話貢獻) 在01:01 2006年10月28日所加入的。 「香港正體」由維基百科帶起吧。--encyclopedist (對話頁) 17:41 2006年10月27日 (UTC)

(:)回應 --香港稱為繁體,如果用「香港正體」這名稱可能會令香港的朋友混淆。「台灣正體」這名稱倒是沒所謂。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8:52 2006年10月27日 (UTC)

但大家是否要考慮一下,究竟香港繁體是否包括澳門地區?甚至zh-sg又如何處理,這是我們要處理的問題。不過實際上,中文維基大部份繁體資源都是在台灣繁體身上,使用者往往需要在用戶參數設置(zh-hk),這明顯方便得多了。--Mtrkwt 17:16 2006年10月29日 (UTC)

(:)回應因為地域距離上的原因,香港用詞和澳門用詞幾乎沒有不同之處,而現時的zh-hk的對象也包括澳門。如果要尊重澳門使用者,標籤也可考慮命名為「港澳繁體」。不過我覺得沒有甚麼必要,澳門使用者在使用維基百科時應該都懂得選擇「香港繁體」。至於zh-sg方面,由於目前使用率不高,現階段暫無逼切性需要處理。 -- Kevinhksouth (Talk) 17:33 2006年10月29日 (UTC)

此問題的真正緣由是對於用戶,現時沒有一個方便的方法去顯示香港地區用語,好像一位來自香港的匿名讀者閱讀喬治布殊一文,用戶按下上方的「繁體」標籤後,顯示的內容為台灣中文用語,在香港的用語方式是【布殊】,而台灣的的就是【布希】。因現時上方的「繁體」標籤所對應的是zh-tw,令香港的讀者無法以一種方便的方式顯示香港中文用語(香港中文用語≠粵語方言)。--Shinjiman 10:41 2006年11月2日 (UTC)

  • (!)意見:个人建议采用“港澳繁体”,否则刚刚搞定香港用户被歧视的问题,澳门用户又会表示反感了:凭什么澳门总是低人一等? --Алексеевски Talk to me 13:31 2006年11月3日 (UTC)
  • (+)支持以上意見。 Hkrocket 13:37 2006年11月3日 (UTC)
  • (!)意見,为了尊重澳门使用者,也为了方便澳门使用者,命名为“港澳繁体”似乎更妥当--本本一世 10:08 2006年11月14日 (UTC)

香港和台灣的譯名 编辑

移動自上方投票區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之前就說過的一點,樓上有朋友說道「香港和台灣的譯名通常都是不一樣的,無可能要我們接受吧」,這個意思好像是指現在繁體版都是使用台灣用語,其實若如香港朋友自己所說的香港人占中文維基最大宗,這個推論明顯就不正確。好比現在的颱風熱帶氣旋)名稱是用香港版本,甚至連颱風分類標準也是,使得有些颱風在台灣名氣甚大,卻成了熱帶風暴而已,讓我一直以來想要編修卻覺得很棘手。

  1. 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的county,Whhalbert兄創建了大量的美國county條目,甚是辛苦,但Whhalbert兄是把county翻成「縣」,然而在台灣,美國的county卻是翻成「郡」(大陸似乎是二者皆有),這些條目有上百、上千條,想要一條一條加入說明也是大不容易。若說是其中一方迫使另一方接受其用語,我認為並非實情。其實比較起來,我對於加入轉換標籤後如何具體解決這些問題還比較關注。未命名 08:03 2006年10月29日 (UTC)
    (:)回應:其實「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及「強烈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都是世界氣象組織規定的標準之一,只是台灣也一概以「颱風」稱之,並沒有使用「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這標準的習慣,而中國大陸及香港則均有使用這個分類標準,因此也不能說使用「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只是香港的版本。 -- Kevinhksouth (Talk) 13:28 2006年10月29日 (UTC)
    (:)回應:我很清楚香港只是跟隨世界氣象組織的標準,而且我也認為以其為條目名是正確的,我只是要指出,若干用語台灣方面看來也是頗不習慣,這不是單方面的問題,如果有人認為看到很多台灣用語很委曲,可能並不曉得你很習慣看到的一段話、一個詞,台灣人看到同樣也很委曲(我想其他地方相互間也有這個問題);其次在熱帶氣旋的分類上,不管世界氣象組織如何決定,至少要在敘述上說明台灣的用語,或者是重定向,甚至於顧及內文有混淆的可能(熱帶氣旋的分類太亂了,中港台美都不一樣),用標籤似乎比較好,但這應該是很浩大的工程;至於美國的county那就更浩大了。未命名 14:27 2006年10月29日 (UTC)
    (:)回應:其实译名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上下文中一般都会加一个链接。在译名的条目里面可以写上大陆译法、香港译法、台湾译法等等。多数情况下,虽然各地译法并不相同,但是我们一般还是能够理解的,即使不理解,查看一下相应的页面也可以懂了。增加那么多的各式转换一方面工程量巨大,另一方面造成文化隔阂,还有新加坡、马来等汉语呢?维基的初衷是汇集大家的知识,我觉得过分关注各种转换,不但对维基没有太大帮助,反而阻碍文化融合。--iwantit 01:42 2006年11月3日 (UTC)
    (:)回應 我認為不存在「增加各式轉換的問題」,因為本身就已經存在這些轉換了,而這也是提出這個投票時的前提之一。另外,不能單單以一句「文化隔閡」作為理由,把自己慣用的用語硬塞給並非慣用此等用語的人。文化的融合並非靠這種方法就能達成的,更何況沒有人會知道,哪個地方的用語將來會成為主流(目前使用某個用語的人數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04:18 2006年11月3日 (UTC)
  1. (:)回應:恐怕所謂上面不清楚文化融合的真正意思,認為大家甚麼都合併起來就是融合。當兩種文化(語言也一樣)由完全不同的來源演化,大家互相接觸時,因為差異太大,文化就會互相流入對方人民的生活之中,要表達這些東西,就會有很高機會借用對方的語言來表達(因為自家本來沒有)。說是融合,其實是借用,永遠不可能將兩種文化完全合二為一。相反地,同一種語言太大時(英文、中文、法文、葡萄牙文等等都是),就會因為不同的使用地區而漸漸產生差異,藉此來表達只屬於某個地區有的概念或文化的不同。它和之前說的「融合」是相反的,在華人地區的情況,是屬於後者(分拆)趨勢比較強的情況,雖然大家因為密切的交流,詞語能大致看得懂,但問題是不舒服。就算是投反對票的人,有些我也親自看過他們的修改紀錄,將別人的用語改為自己習慣的用法,道理同出一轍。 AbelCheung 10:13 2006年11月3日 (UTC)

反對意見的回應 编辑

移動自上方投票區

香港很多用词的不同是由于广东话发音造成的,我认为既然已经有完全粤语化的粤语维基百科,就不需要再在中文版本加上香港繁体这样的东西了。--七喜 进七喜屋喝一杯 05:23 2006年10月28日 (UTC)

(:)回應 --以粵語發音為詞者也可以用在書面語上,廣東人書寫書面語的用詞明顯跟台灣人寫的是有分別的。所謂的粵語維基裡用的粵語是廣東人用的口語,中文維基裡用的是書面語,兩者有分別,不可一概而論。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05:53 2006年10月28日 (UTC)
(!)意見 --中文维基百科使用汉语,而非粤语,我觉得中文维基不应该因一种方言(暂且当作方言,如果不算是方言就根本没有必要提了)制定特殊政策,如果有了zh-hk标签,那么接下来会不会增加wuu和zh-min-nan?--七喜 进七喜屋喝一杯 给我投一票 04:08 2006年10月29日 (UTC)
(:)回應:中文維基百科香港使用者使用香港人慣用的漢語(即香港人的書面語)而非香港人慣用的粵語(即香港人的口語)。香港人的書面語的部份用詞的確受到粵語影響(如在香港流通的官方譯名),但不應把它將粵語畫上等號。要清楚明白,現在擬增加的是「香港繁體(zh-hk)」轉換標籤,而非「粵語(zh-yue)」轉換標籤,技術上也幾乎不可能單憑轉換系統將書面語的文章直接轉換成粵語或其他方言。 -- Kevinhksouth (Talk) 04:31 2006年10月29日 (UTC)
(!)意見:好像在數個月前User:Shibo77在維基詞典計劃中在zh-hk的自定轉換表中加入比如【他→佢】、【他們→佢哋】、【不→唔】等轉換字詞,但其效果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最後這種的轉換最終撤回。--Shinjiman 06:41 2006年10月29日 (UTC)
(:)回應七喜兄可是將「粵語」和「香港用詞」混淆了?其實香港人的書面用語除受如Kevinhksouth所說受粵語影響、也受英文(殖民地)和大陸流行語(回歸後)影響,簡單來說就是「混血兒」,這也是受香港特有的文化背景影響。所謂「轉換」並非轉成【他→佢】之類的粵語口語,舉些例子:
  • 吉尼斯世界纪录(zh-cn), 金氏世界紀錄(zh-tw), 健力士世界紀錄(zh-hk)
  • 電漿(zh-tw), 等離子(zh-cn, zh-hk)
  • 芯片(zh-cn), 晶元(zh-tw), 晶片(zh-hk)
以上都是我由轉換表那裡看到的例子,也可見並不是所有轉換都「只是」方言發音不同而出現的用字不同。希望七喜兄對此多作了解,可以的話請到轉換表那邊研究一下。--Charlotte1125 07:26 2006年10月29日 (UTC)
(:)回應 --加入「香港繁體」按鈕並不等於中文維基上會出現【他→佢】、【他們→佢哋】、【不→唔】等字眼,因為他們都不是香港人所常用的書面語。事實上,zh-hk早就存在在中文維基了,對粵語口語與粵語書面語有混淆者,可以在「參數設置」中把語系改成zh-hk,看看zh-hk下的條目是否真的有出現粵語口語所用的【他→佢】、【他們→佢哋】、【不→唔】。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0:22 2006年10月29日 (UTC)

鉴于反对票过少,我带着疑问投下此票,希望能有所警示。 英文维基百科(en.wikipedia.org)也要弄几个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印度英语、南非英语等等的转换标签吗?那既然需要香港中文的转换标签,那是否也应该增加新加坡中文、马来西亚中文等的转换标签呢?Eastsea 08:38 2006年10月29日 (UTC)

(:)回應,這一點我倒覺得沒問題,因為不同版本間的具體內容並沒有改變,英文維基百科也只是他們沒做而已,並不代表做了不好,否則我們也可質疑為什麼維基百科要那麼多種語言版本,全都用世界語不就好了。未命名 08:49 2006年10月29日 (UTC)
(:)--meta:Don't vote on everything--Hillgentleman 07:02 2006年11月5日 (UTC)
(:)Eastsea: 英文用拼音文字, 問題較小, 但仍然存在. 英文維基以時序優先決定, 即如果我先寫車路士, 您不能改它成切爾西; 如果我先寫 布 殊 , 您不能改寫 布 希 --Hillgentleman 07:32 2006年11月5日 (UTC)

中文定義複雜化,本人認為有礙維基之發展。現時中文維基所用的繁簡選擇,已足夠讓不同地區的華人理解所查看的資料。要照顧所有地區的文法差異可能嗎?舉個例:如何照顧美洲、歐洲華人的文法差異?--18164 01:23 2006年10月30日 (UTC)

(:)回應 --我建議你先看看zh-hk跟zh-tw的差異,再想想只有zh-tw按鈕是不是真的能夠讓所有港台讀者理解。港台兩者在很多譯名都是不同的,香港人不可能看得懂zh-tw的譯名。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09:30 2006年10月30日 (UTC)

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分辨港台用语差异,完全没有必要采用zh-hk的做法,建议大家再仔细看看繁简转换的技术实现--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44 2006年10月30日 (UTC)

(:)回應,單是人名的譯名已令人明白增加標籤的需要性。例子:現時zh-tw的安潔莉娜·裘莉,香港譯安祖蓮娜·祖莉,如果沒有轉換,香港人完全不知誰是安潔莉娜·裘莉。剛剛測試,未登入時只可顯示安潔莉娜·裘莉,而不是安祖蓮娜·祖莉。不適宜與英語相提並論,因英語不存在譯名的問題,英國、美國、澳洲的英語雖有分別,但在人名及專有名詞等則大致上是統一的。--Paparazzi(追訪) 08:40 2006年10月30日 (UTC)
不知道有人测试过加上zh-hk后的情况吗?是否能够解决现在的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48 2006年10月31日 (UTC)
(:)回應我想说一句,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不是大陆维基,不是香港维基,不是台湾维基,不是马来西亚维基,不是美洲中文维基,不是……,我们要用最通用的汉语表达形式,除了简体繁体之外,其他的转化没有这个必要,确定要用其他地方化的维基的话,完全可以另立门户,比如建一个香港维基,而不是在中文维基上增添一个按钮!否则,会破坏中文维基。想适合每个地方的特色是不可能达到的,很奇怪,英文维基为什么没有这个争论?具体操作上,地方的维基内容可以依据相应版权规定,内容完全取自于中文维基,我想可以通过一个机器人来完成这个工作。如果日后有其他汉语地方化的维基要建立亦可按照此法。想想,中文维基上添加“香港繁体”,“客家版本”,“西南官话版本”,“闽北版本”,“马来西亚简体”,“马来西亚繁体”,……等的按钮后,是不是很壮观?!总体意思是不如形成一个汉语维基地方化的的机制衣水的人 10:26 2006年11月2日 (UTC)
(:)英文维基以時序優先決定, 即如果我先寫車路士, 您不能改它成切爾西. --Hillgentleman 07:22 2006年11月5日 (UTC)
  • 另一方面, 英文用拼音文字, 問題較小, 但仍然存在.--Hillgentleman 07:09 2006年11月5日 (UTC)
你似乎又是另一個搞錯了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的目的的人了。我再說一次,這個請求的原因是各地不同用語的問題,而非各地的人所說的語言的問題,也不是繁體和簡體之間的問題。--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11:02 2006年11月2日 (UTC)
至於所謂的公正性的問題,我認為並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多香港人使用維基百科,正正就是反映了增加轉換標籤的逼切性。我反而不明白你反對的理由了,因為反正對你在使用的zh-cn並不會受到影響(你不會是旨在窒礙為港人瀏覽維基百科時所提供的方便吧?)。--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11:12 2006年11月2日 (UTC)
請再看清楚投票請求的內容——要使用zh-hk的話,就一定要申請一個帳號,匿名使用者無法這樣選擇。--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02:14 2006年11月4日 (UTC)

User:方洪渐所投的反對票的回應: 出現大陸簡體、台灣正體、香港繁等的的分別可能是由於政治因素。但現在新增「香港繁體」,只是單純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是純粹的閱讀需要,請不要過分泛政治化。khris 08:26 2006年11月5日 (UTC)

中立意見的回應 编辑

移動自上方投票區

真是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無法決定。有固然方便,也是對港人的尊重。但香港能有,會惹來一些問題,澳門人能有嗎? 新加坡人能有嗎? 其次,香港的地域重要性似乎.........再說,現在的處境反倒我這些港維基人了解到不少陸、台譯名,最後嘛........其實現在的情況變相吸引不少香港人註冊登陸(*個人感覺而已*)。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中立,真系揀o吾落手(*無法下手去挑*)--JéRRy.雨雨.t.j.o.b.hk 09:27 2006年10月30日 (UTC)

(:)回應 --如果他們不知道有zh-hk的話 (因為頁面上沒有zh-hk的按鈕),那他們又怎會為了能使用zh-hk而註冊呢?另外,香港有著特殊的地理、歷史環境,在這幾十年來不斷影響週邊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09:38 2006年10月30日 (UTC)

有zh-hk而沒有zh-sg,好像怪怪的。 -- khris 10:00 2006年10月30日 (UTC)

(:)回應 --如果有人要求增加zh-sg的話,他也可以另外發起投票。這個投票只就zh-hk問題表決,兩件事應分開來處理。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2:41 2006年10月30日 (UTC)

部份反對者所持的反對理由是擔心增加轉換標籤會阻礙華語社羣間的交流。我認為不必為此而放棄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只需規定在各條目中列明各地用名便可,就像哆啦A夢那樣。khris 07:50 2006年11月14日 (UTC)

移動完毕

建议投票暂缓和延期 编辑

  • 我建议投票暂缓和延期,理由如下:1,从各方观点来看,本提案争议性较大,有一些争论没有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受关注人数的限制,可能有潜在的争论违背提出,在这之前结束投票并执行是不明智的;2,我认为本次投票通过的门槛不适宜,因为这么重大的一件事情只需10票赞成非常不妥,现在的维基百科不是4年前的时候,几票就可以改变政策的;3,本次投票的标题不够中立,投票者很容易受标题影响作出草率的判断。--七喜 进七喜屋喝一杯 给我投一票 13:03 2006年11月2日 (UTC)
(+)支持。同意延期。另外至少要先把目前与之有关的技术问题有一个明白的解说才行。有人在group里说:“实质上如果用户登录选择zh-hk界面的时候,内容转换标签中的繁体就是指香港繁体,这时候繁简转换时内容依照香港用字习惯。”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16 2006年11月3日 (UTC)
(-)反对。這是用戶有帳號,有登入,並自己進入再修改之後的事。即是說所有沒有帳號,只想瀏覽的人全部都看不到香港用語的習慣,也無從選擇。另外,現在的投票總數可不是只有十來二十票,而是已經多幾倍了,所以建議暫緩有點像是拖延策略。除此之外,如果任何有爭議性的東西都不應該提出來,不應該表決的話,那麼繁體和簡體第一天就不應該分開,因為那也有潜在的爭論。 AbelCheung 09:56 2006年11月3日 (UTC)
(+)支持。个人也对上面的技术问题感兴趣。--學習第一|有事找我 10:29 2006年11月3日 (UTC)
(+)支持。鉴于此次投票争议很大,究竟添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是否有利于中文维基的发展至今仍无可另绝大多数人信服的说法,再加上添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之后会对中文维基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没有严格的论证。我支持投票暂缓。Copyliu 00:18 2006年11月5日 (UTC)


(+)支持。先暫緩一下,太過急切實行某策略,可是會很糟糕的。--Flame 08:39 2006年11月5日 (UTC)
(+)支持,詞彙上的不同,可以在條目的開首解譯。轉換按鈕不是必須的。--minghong 17:09 2006年11月5日 (UTC)
(+)支持。首先我们应当考虑中文维基在华人世界的发展需要问题。考虑增加一个按钮,不应当只根据一个地区的需求做出判断,应当确立一个行动规则,以方便处理以后类似的问题,不仅要对增加一个按钮可能带来的便利进行考量,还必须对此项行动对今后带来的纷争做出预先判断并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就是对于增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这个问题本身。香港和台湾的用语的差异也许到了不可沟通的或者是让人感觉陌生、不适的地步,但是上面支持者的论述不够详细并没有使反对者达到理解的地步,贸然行事只会增加对立。
认为目前中文维基用户香港地区的用户众多,应当考虑添加的想法缺乏稳定的基础。因为这是基于眼前现实的考量,不具有政策的长远性。毕竟现在的形式只不过是封锁造成的,用户数第一的桂冠香港早晚会失去,难道那时候还要再改回来吗?况且,登陆IP的来源地排列也不能代表实际贡献的大小。以用户数作为支撑理由只是基于政治和自尊心,完全缺乏为维基发展的考虑,这里不是论功行赏的地方。这种说法最好提也不要再提,除了反感之外什么也得不到。东东狐 11:25 2006年11月6日 (UTC)
(-)反对,我看不到增加香港繁體標籤對中文維基整體上有甚麼壞處,但對香港人則有不少好處。如果反對者因為不夠票便要求延期投票的話,有違民主原則。況且目前是大比數支持有關動議,並不是只相差一兩票的爭持局面。--Simonlo 03:43 2006年11月8日 (UTC)
(=)中立,同意以上Simonlo 用户所说... 有反对意见可供参考是好事,但要是仅因反对者不足便要推迟期限,好像是在对多数支持者不公平(个人感觉而已);但如果是其他客观原因而需要延迟,那就没有任何异议(例如技术问题等)。 --dbslikacheung 19:28 2006年11月12日 (UTC)
(+)支持同意延期讓更多人討論。☆㊣天下第一蟲㊣☆ 16:49 2006年11月9日 (UTC)
问一问,要是到了11月17日的期限,反对票还是不足的话呢?是否就执行标签技术上的问题啦?还是又再推迟投票期限? --dbslikacheung 19:31 2006年11月12日 (UTC)

後續討論 编辑

本來投票可以結束了,但我看到反對者對加入zh-hk存有嚴重誤解,不得不澄清一下。

  • 中文用詞的習慣可分為中國大陸、台灣及香港(或港澳)三大類,並不能以簡體及繁體(或正體)字來簡單劃分。舉個例子,例如地震規模,中國大陸是里氏;台灣是芮氏;香港是黎克特制,可見字詞上的差異。
  • 又例如大部份電影,中、台、港三地的譯名很多時都不同,形成有三個中文譯名。要注意的是,電影發行商從沒有就東南亞和其他華人聚居地另起譯名,中文譯名最多也只是中、台、港三個。
  • 反對者以粵語維基而反對,是我最需要澄清的地方。利益申報,我是反對設立粵語維基。但就算現在粵語維基設立了,那個也只是廣東口語維基而已。粵語維基絕對不等同香港維基,而香港人於正常情況下並不會使用粵語口語書寫文章,而是使用中文維基的語體中文書寫。與台灣使用繁體字的語體中文比較,香港的語體中文的分別只是用詞習慣的不同。不要以為zh-hk會將內容轉換成粵語口語。
  • 技術上,訪客使用中文維基百科,是不能使用zh-hk的轉換的,因為它們沒有參數設置的選項。要用戶選擇zh-hk界面,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唯一的辦法,是在網址欄的最後手動加入"&variant=zh-hk",才可轉換成中文用詞。日後加入標籤後,訪客只需一按標籤,便可即時轉換,方便得多。

希望以上的澄清,能使反對者更了解加入zh-hk轉換標籤的理據和效果。 -- Kevinhksouth (Talk) 06:25 2006年11月11日 (UTC)

不如重新投票,並把投票改為「是不贊成把轉換標籤改為[中國簡體|香港繁體|台灣繁體]或[中國|香港|台灣]三個選項?」--minghong 18:40 2006年11月11日 (UTC)
也許[簡體|正體|繁體]、[簡|正|繁]亦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標籤文字。相信這次的投票的標籤調整應該都是構宜之計。如果將來的轉換可以拆分成繁體及簡體的話,看看到時的情況,是要維持現狀,或是將標籤重新整理成[簡體(zh-hans)|繁體(zh-hant)]了。--Shinjiman 00:31 2006年11月12日 (UTC)
  • 我想知道shizhao提到的那个“实质上如果用户登录选择zh-hk界面的时候,内容转换标签中的繁体就是指香港繁体,这时候繁简转换时内容依照香港用字习惯。” 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呢?--學習第一|有事找我 09:36 2006年11月12日 (UTC)
我是用zh-hk介面的,上面的「繁體」標籤仍然是指向zh-tw。我只知道「介面語言」和「用字轉換」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不可以把它們相提並論。--Shinjiman 10:42 2006年11月12日 (UTC)
  • Kevin的解釋簡潔有力,將幾個重大的誤會說清楚了。我補充一句就是「香港繁體」只是方便了香港用字的使用者,對於維基的內容不會有任何影響。Stewart~惡龍 18:44 2006年11月13日 (UTC)

中港台三地有可能出現 编辑

    • 1. 中港相同,與台灣不同的譯名,例如塞拉里昂(香港)<->獅子山(台灣)<->塞拉里昂(中國內地),多是外交和政治上的官方譯名。
    • 2. 中台相同,與香港不同的譯名,例如費達拿(香港)<->費德勒(台灣)<->如费德勒(中國內地),多是體育名人。
    • 3. 台港相同,與中國內地不同的譯名,例如硬碟(香港)<->硬碟(台灣)<->如硬盘(中國內地),一些電腦有關名詞和一些知名度不大的地名(這和意譯和音譯有關)。
    • 4. 中港台三地都不同的譯名加逸錫/施丹/黎克特制(香港)<->克拉查克/席丹/芮氏(台灣)<->如克拉吉塞克/齐达内/里氏(中國內地),有些是體育名人,有些是科學名詞,有些是外語電影名稱等。

Wilander (車路士 + 中國女排 + 費達拿 Fans) 05:22 2006年11月16日 (UTC)

澳門繁體 编辑

關於「澳門繁體」,所知只有極少數用語與香港的用字不一(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因此我認為2地可併為一談。本來認為「港澳繁體」一詞較為中立的,但看到香港增補字符集亦為澳門官方採用時,加上似乎大部份國際使用時,始乎未有將「港澳繁體」列為一席之說,因此有感「澳門繁體」乃根據「香港繁體」而所成。我的總結是:支持「香港繁體」;但不反對合併為「港澳繁體」或加上「澳門繁體」的使用方式。Stewart~惡龍 18:44 2006年11月13日 (UTC)

  • 如果有更多证明指出香港繁體及澳門繁體只有极少差异个人是支持用「港澳繁體」一詞. -- 同舟 15:33 2006年11月14日 (UTC)
  • 我是澳門人 ,站在澳門人的角度,希望可以使用「港澳繁體」。但並不支持再將分為「澳門繁體」和「香港繁體」。pan浩 19:20 2006年11月14日 (UTC)
澳門的文字用語受葡萄牙、台灣和大陸影響,各領域部份用語都有有偏差。如果有「香港繁體」,就要有「澳門繁體」,至少可以讓澳門人設為默認語言,按鈕為簡潔起見可以不加。Ivantalk (留言) 2011年12月13日 (二) 15:42 (UTC)[回复]

星馬簡體 编辑

認識不深,不知道用語是不是跟中國大陸有很大不同。若果是的話,分家合理。Stewart~惡龍 18:44 2006年11月13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