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族(日语:おたく otakuオタク otakuヲタク wotaku)是1970年代日本诞生的称呼,现在用来指喜爱某一流行文化爱好者。原本是作为对漫画动画偶像科幻特摄电脑电玩玩具猜谜模型铁路格斗技等嗜好性强的爱好者的一部分第二人称,将其称之为“お宅”是带有揶揄之意所派生而出的术语,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开始被广为人知;当时称之为“お宅族”、“オタッキー”、“オタッカー”,并无明确的定义。虽然现在涵盖了更广泛领域的爱好者,其实际状态并不统一。

日本东京的秋叶原是受御宅族欢迎的指标据点(2003年)

在英语中有“极客”(geek)、“怪咖”(nerd)这样的词汇,虽然经常会在宣传媒体等处看见被作为翻译词应用,但无论哪个,皆欠缺“御宅族”所着重的部分(“极客”未包含次文化、“怪咖”是以刻板印象对于性格贬义词)。因此,自21世纪时起,将日语发音直接转写成拉丁字母的“otaku”,亦开始被广泛通用。意指一位热衷、埋头于某项领域的人物,并将其领域作为前缀,称呼为“○○宅”(○○おたく),亦有用来自称的情况。

日本文化评论家中森明夫日语中森明夫于《漫画ブリッコ》上连载的《御宅的研究》(「おたく」の研究)专栏中,初次正式的使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个族群[1][2]。“御宅族”此一用词在某些用法中会带含贬义,因为大众对此一族群带有刻板印象,以及宫崎勤所犯下的杀人事件。然而根据一项发表于2013年的研究,“御宅族”此用语已较少用作贬义词,且愈见多人自称为御宅族[3]

御宅亚文化是许多动漫画作品、纪录片,以及学术研究的中心主题。御宅亚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因社会心理的变化、较有利于培育御宅族的日本教育,以及不出外工作现象盛行而起。亚文化的诞生与动漫市场的爆发时间吻合——该时间点位于御宅亚文化分支为Comic Market以前,像机动战士高达般的作品发行以后。御宅族的定义随后变得更为复杂,并出现了不同的子分类。野村综合研究所于2005年将御宅族分为12个组别,并以此估计每个组别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其他机构则进一步把御宅族细分,或只专注于某一个组别。这些出版物以所热衷的事物来把御宅族分类,包括动画、漫画、相机、汽车、偶像,以及电子产品。御宅族的经济影响更估计高达2兆日元(180亿美元)。部分御宅族的天赋较高,多半是绘画或学习能力,因此成绩都不差,还可能会有类似“觉醒”的潜能爆发 [4]

起源 编辑

在日语原文“おたく”中,这个词的原始词根是日语"御宅",中文意思是“贵方”或“您家”,用来对对方家里的尊称,而后日语“御宅”一词被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中文意思是“您”或“您那里”,用来指代对方的家庭或丈夫[5]。受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学生运动影响,以青年层为中心,它也被用作称呼对个人的敬称使用,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作为与日语"あなた"(anata)或 "きみ"(kimi)相比,一种保持一定距离的称呼。[6]。“御宅”被称为“おたく”之前的历史研究并不多,根据日本学者内田树的说法,从"SF"到 "Otaku"的起飞是对1960年代末少年文化 "过度政治化 "的反应,它是自闭的,无法客观地阐述自己的立场[7]

1982开始播出的机器人动画超时空要塞》中,主角一条辉使用第二人称“御宅(おたく)”来称呼林明美,粉丝在Comic Market日本SF大会上模仿这个词。[注 1][8][9]

现代俚语中的“御宅族”只以写成平假名(おたく)、片假名(オタク/ヲタク)和日语罗马字的方式来跟旧用法作区分。日本幽默作家和散文家中森明夫于漫画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连载的《御宅的研究》专栏中,初次正式使用“御宅”一词,用以代指令人不快的粉丝。具体来说,中森如此描述这个“御宅”族群:

你知道Comic Market吗?去年,二十三岁的我第一次去那里,真令人吃惊啊!......说起为何吃惊,那应该说就是对从东京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一万多少年少女非同寻常的举止。看,这些人可能在哪个班级都可以看到,他们不擅长运动,课间休息时也闷在教室里,或在树荫下磨磨叽叽的沉迷将棋之类的。就这一帮人,或留着三七分长发,或披头散发,或平头短发,或留着儿童头。他们潇洒地身穿父母从伊藤洋华堂或西友买来的980、1980日圆的衬衫裤子,脚上穿着流行于几年前印有R字的盗版运动鞋,身上背着鼓胀的双肩包,邋里邋遢的就来了。[10]

然而早于1970年代开始,美树本晴彦河森正治这两位动画制作人已经开始使用这个辞汇互相尊称[11]。据推测,一些爱好者会持续使用它来互称,而一些则会在日后转用不那么正式的用词。因为持续使用“御宅”一词会引起尴尬,所以中森明夫选择以其来标签某些粉丝[11]明治大学作家和讲师森川嘉一郎将《御宅的研究》确定为“御宅族”的语源[12][13]

另有说法认为其源于科幻作家新井素子的作品,她于其小说中以第二人称代词的方式来使用“御宅”这个辞汇。除此之外,亦有一种说法认为其源于1981年的一篇杂志文章[14][15]

1989年发生的宫崎勤杀人事件把大众对御宅族的印象彻底消极化[12]。宫崎勤先后绑架及杀害4名年纪介乎4至7岁的女童,并遭发现收藏了5,763部录像带,其中一些载有恐怖电影和动画,一些则载有受害者的影片和照片。及后现代知识杂志《宝岛别册》为了深入分析御宅族此一族群,刊登了由御宅族所写的19篇探讨文章。并把该期(第104期)命名为“御宅族之书”(おたくの本 Otaku no Hon),学者拉迪亚德(Rudyard )认为这普及了“御宅族”这个辞汇[16]

类似概念及应用 编辑

御宅族在现代日本俚语中相当于英语的geeknerd等词,但御宅族在日本较为含贬义[12]。御宅族亦比以上两者更为广义——它可以代指任何热衷于特定主题、兴趣或娱乐的粉丝[12]。“人们是依据某人的行为来判断及称其为御宅族——一旦认定某人为御宅族,人们便会同时认定其跟社会脱节[17][18]。”御宅族以外来语的形式进入英语及汉语[19]中。它通常用于代指热衷于动漫的粉丝,但也可以代指热衷于日本视频游戏或日本文化的人。美国杂志《御宅族 USA》更是强化了此一理解[20][21]。这个词的使用是一些粉丝争论的根源,因为它的消极内涵且以刻板印象定型了御宅族本身。于1988年首播的《飞越巅峰》提到动漫粉丝即为御宅族,使得这种用法变得大为盛行。《飞越巅峰》于1990年3月正式以英语配音的形式播映。1991年首播的《御宅族的录像带》亦讨论了御宅族的形象,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21]威廉·吉布森的《阿伊朵英语Idoru》也推广了御宅族这个俚语[22]

亚文化 编辑

据点 编辑

位于东京的秋叶原是一个受御宅族欢迎的据点。那里为女仆咖啡厅的首创之地[23][24][25],并设有许多家售卖动漫周边、复古视频游戏,和卡牌游戏等商品的专门店[26]。另一个受御宅族欢迎的据点是位于东京池袋的乙女路名古屋市立大学的学生曾为名古屋市推动一个宣传计划,他们在此计划中为了吸引更多御宅族游览名古屋市,而特意对外推广与御宅文化相关的隐蔽旅游景点[27]

亚型 编辑

目前已有几个特定的用语用于称呼几个类型的御宅族。例如不少热衷于Yaoi(男同性爱情)的女性会自嘲自己为“腐女”(日语:腐女子 Fujoshi[28]历女歴女 Reki-jo)则是对热衷于日本历史的女性的称谓。熟悉秋叶原文化的人亦可称其为秋叶原系御宅艺ヲタ芸 Wotageiオタ芸 otagei )则是一种属于秋叶原系的舞蹈或打气动作。痛车则是指用以彩绘或贴纸黏贴等方式把ACGN人物装饰上去的车辆,以美少女游戏日本成人游戏内的人物装饰的车辆较常会用此词代指[29][30]

媒体 编辑

部分御宅族经常会以创作的方式表达对御宅亚文化的自嘲,其他御宅族亦喜欢观看那些作品以达至自嘲的目的。不少动漫都会以御宅族自嘲为主题,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御宅族的录像带》,其曾播出一段嘲弄御宅亚文化的直播访谈式仿纪录片,该仿纪录片的受访者包括GAINAX自身的工作人员[31]。像《现视研》和《漫画派对》般的作品尽管以御宅亚文化为一个主题,但相对较少对其作出嘲弄。一个著名的跨媒体作品《欢迎加入NHK!》除了同样聚焦于御宅亚文化以外,还加入了其他社会遗弃者的描绘元素在内,比如茧居族尼特族。聚焦于御宅族角色的作品还包括《我不受欢迎,怎么想都是你们的错!》,故事的主角为一名经常玩乙女游戏的御宅族,且其既不善交际又欠缺吸引力[32]

评价 编辑

由于对于次文化产物过度热衷,易被社会大众视为不事生产的一群。此外,收集某些次文化产品,如枪支或色情内容品等等,可能会因此被视为潜在罪犯。如日本曾经发生过的有名案件“东京‧埼玉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又称宫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的犯人宫崎勤,因为从家中起出大量的幼女色情动画录像带的画面被媒体大幅报导 (而在后来在一名记者的blog指出是当时的媒体炒作,搜出的大多是正常向的ACG作品,而非传媒报导中的色情物品,使OTAKU母群体的声誉被社会所质疑[33]。加以因为过分热衷特定领域,其中不少人对于人际关系与社交能力相对于一般人而言较为不善及不活跃,故日本社会对于这族群的观感普遍来说并不是很好。其中亦有多种体材的作品描写日本对御宅族的岐视和误解。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日本国外对OTAKU一词的理解亦偏向于较为负面。即使并非负面,亦只是视为并不能脱离小孩子兴趣的动漫迷。

相对地,日本有一段时期不少歌星不介意承认自己为御宅族,例如SMAP等团体亦会出席御宅向的节目,还使用了大量的高达名言和术语。在2007年国际漫画奖的典礼中,日本的外务大臣麻生太郎,详参下部)亦用广东话说出“其实外务大臣都系动漫迷嚟架”(其实外务大臣都是动漫迷)。

2004年轰动日本的网络故事《电车男》塑造了一个日本社会中认为的宅男形象:不重外表、没女性缘、不敢与女性交谈、对电脑在行、对次文化在行、会收集各式各样的模型。随着故事拍成真人电影版、电影剧及画成漫画输出世界各地,“电车男”的形象便变成普遍的御宅族或宅男形象。

社会影响 编辑

2008年6月于秋叶原发生的屠杀案让御宅族和社会的沟通问题浮出水面,香港报纸《明报[34]认为日本社会排挤御宅族社群导致御宅族和社会更加脱节、更加难融入社会有关。此次事件实际上着眼点不应该放在屠杀者是否御宅族,此案中凶手主要是因为工作不稳定而对社会失望,和他是否御宅族的关系实际上无关[35]

而媒体认为凶手是御宅族的证据只有他在毕业册上画的一位男性游戏角色,画的数目亦只有一张,证据是否足够存有疑问。香港媒体更在没有任何额外证据之下,单凭案中凶手是在秋叶原犯案便直指他是御宅族。[36]

在零零年代前,日本学界对御宅族的讨论,基本上是从社会风险或社会病理[37]的角度开展。举例而言,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就曾评价道:

如果能在玩美少女游戏时不犯下性犯罪,然后一个人平静的逝世,那就太好了。这样一来,就不必再生产一个厌恶噪音却又烦人的男人。(分段)。但是在某些情况,他们晚年可能会恶性化。例如他们错误的生了小孩,那就严重了。孩子是他们无法控制的噪音。对厌恶噪音的双亲所生的小孩,这就如同受难一样。考虑到这点,我认为少子化是OK的。[38]

市场价值 编辑

目前的日本,此方面的情势开始产生转变,由于日本乃为资本主义挂帅的国家,“经济价值”就成为了一切的总指标。日本著名的社会经济研究团“野村综合研究所(野村総合研究所)”,于2004年提出了“オタク市場報告书”,提出了这个市场有着两兆三千亿日圆的规模,但因为被认为当初的研究方向并不够广,而实际上的市场规模可能更大。加以意大利主办的“威尼斯双年展第9回国际建筑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日本馆的出展项目便是以“御宅族 空间=人格=都市”为主题,某些动漫画中创生的符号与角色也被一些国际知名的设计名牌采用,使其价值开始重新被世人所肯定。

国际名人的肯定 编辑

2014年10月15日,韩国《中央日报》采访了多位首尔国立大学的教授,寻找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辈出的原因。其中一名受访教授主张:[39]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相当热衷电子游戏,曾自称是“世界最高龄的电玩迷”。《最终幻想》是他最喜欢的游戏[40]

2015年4月28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以国宾之礼迎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伉俪来访,并在白宫草坪记者会的演说中表示:“美国人,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人,可以借此机会,感谢日本为我们带来不少我们珍爱的东西,例如空手道卡拉OK漫画日本动画。当然,还有绘文字。”[41]

社会运动 编辑

由于社会大众对御宅族的认知与御宅族的内部认知出现差距,同时亦有动漫爱好者不满被称呼为“御宅族”、“宅男”或“电车男”,因此世界各地均有与御宅族相关的社会运动,主要是希望澄清大众对这个族群的误解,及反对歧视御宅族与动漫文化。

日本 编辑

“630秋叶原解放”
2007年6月30日,日本进行了“630秋叶原解放”大游行,由“革命的御宅族主义者同盟”、“革命的萌主义者同盟”及“革命的非受欢迎同盟”的三派系全学连主办,约有500人参与。以播放动画歌、跳舞、Cosplay等形式进行,由末广町站附近的锻炼公园至和泉公园,全程约40分钟。
他们主张“全部的御宅族、、非受欢迎者、cosplayer、女仆尼特族隐蔽青年萝莉控正太控腐女腐男、同性恋、非主流性取向者、贫穷者、劳工阶层、苦学生、醉酒者,其他诸如此类的大笨蛋与少数者集结起来吧!然后造就属于我们的时代!”并且要求中止秋叶原再开发,反对传媒对御宅族的偏见,反对有关限制动漫画画面的法案,并责难各铁路公司及宗教团体,强调御宅族及御宅文化的存在。[42][43][44][45]

台湾 编辑

“923街头集会活动 动漫爱好者的声音”
2007年9月1日,中国电视公司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节目对御宅族的不实描述引起动漫爱好者反感。萧奕辰于网上结集相同意见者,于同年的9月23日在台北重阳公园(即中视大楼侧)集合,向中视递交内含3000名动漫爱好者连署签名,向中视索讨“对于普通动漫爱好者”的“正式官方道歉”。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强调他们的定位是“普通的动漫爱好者”,并非以“御宅族”为名义,同时希望参与者不要Cosplay出席,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动漫爱好者”的日常打扮。[46],也因此在网友们的谈论之中,认为同属相同性质,却偏偏被割成两派看待事物价值上的不同(可能为同内观点对立)情况的说法呈现,经常与Cosplayer之间发生口水战。
有些网友的看法则认为两者都属同一性质(可能觉得这类似同内对立之间的争论根本毫无意义,认为同好们团结一心更是实在)。那次节目带来影响让很多同内人士觉得说根本就不了解真正的同好,因此造成许多御宅族同好们会很容易因此事件对外界产生敏感(疑似因外界节目经常在镜头前断章取义、加油添醋而扭曲某些事实区分所造成,有些情况更是明显)
网友们曾提出“不可未经三思而后行就随便贸然独断般的妄下结论,人就是要互相尊重才能给予彼此方便,但千万别当随便”这个论点,引发各界御宅族注意,并为此事件感到群怒,且渐渐对那些既不了解,又不愿互相尊重的外界人士们的言行举止更易产生强烈反感。

香港 编辑

 
位于香港的信和中心,其是一个受香港御宅族欢迎的据点。
“我们都是御宅族”巡游与“329御宅族宣言”
2009年3月29日,香港亦有御宅族的游行。事源于当年3月15日,香港无线电视(TVB)的新闻节目《星期日档案》播出名为“港女‧讲男”的特辑,节目把港男等同电车男及宅男,当中被认为有误导抹黑成分,引起网民的激烈回响。节目播出后,以爱好动漫、隶属“动漫废物电台”的动漫评论员夏目贝及“漫游者”为首,于网上发起了“我们都是御宅族巡游”巡游,目的是反对媒体霸权及为御宅族平反,除了提倡御宅族族群成员多样化外,更认为即使是典型的电车男也有其优点,不应被抹黑。
27人于3月29日,从香港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外出发游行至旺角西洋菜街,沿途派发单张向途人解释何谓御宅族。当日巡游者有cosplayer及动漫特色打扮者,亦有一般服装人士参与。
单张内容主要介绍御宅族、澄清一些误解,及印有5条“329御宅族宣言”:
是次行动终引起传媒注目,翌日香港有7份报纸报导此事,无线电视对此亦即时作出回应。首先于巡游翌日3月30日,在同台另一节目“东张西望”澄清电车男只是众多御宅族的其中一类,并于同年4月17日的“东张西望”再次访问御宅族,是次受访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系讲师何故、“329御宅族宣言”发起人之一的漫游者、同人志即卖会“Rainbow Gala”的主办人小撒及其母亲,从比较正面的方向介绍御宅族。
整个“329御宅族宣言”行动激起香港动漫爱好者及宅人的激烈反应,有担心行动会越描越黑,亦有支持宅人勇敢走出来,毁誉参半,同时引起了网民广泛讨论御宅族的定义。[48]

市场及类型 编辑

 
铁道迷于2011年8月的年度东京车厂开放日活动中为列车拍照

野村综合研究所有限公司对御宅族进行了两项重大研究,首次研究于2004年进行,2005年则进行第二次研究,并对御宅族更为具体地的定义[49][50]。2005年的研究把御宅族的兴趣分为十二个主要领域,当中以漫画为兴趣的人数为最多,总计有35万人,市场值8300亿日元。偶像宅的规模则为次之,总计有28万人,市场值610亿日元。旅游宅总计有25万人,市场值810亿日元。电脑宅有19万人,市场值360亿日元。电玩宅有16万人,市场值210亿日元。汽车宅有14万人,市场值540亿日元。动画宅总计有11万人,市场值200亿日元。其余五个分类分别为手机设备宅(7万人,市场值80亿日元)、影音设备宅(有6万人,市场值120亿日元)、相机宅(5万人,市场值180亿日元)、时尚宅(4万人,市场值130亿日元),以及铁道宅(2万人,市场值40亿日元)[50]。第二次研究的市场价值比2004年低很多,但2004年的定义集中于消费主义,而不是2005年研究中使用的“独特心理特征”[49][50]

而同年(2005年),IT Media News亦把此视为巨大的商机,认为不计算周边商品,只计算映像、漫画和游戏的销量下,“萌”这个市场值888亿日元。[51]

中文的“宅” 编辑

在中文里倾向以其汉字字面意思,即“居住处”加以解释,延伸原本意思,在此意义下的“宅”是指具备:经常足不出户、流连网络、穿着不修边幅、不擅言词、缺乏对异性的魅力(主要受“电车男”影响)等形象,并只要符合上述形象,便会能以“宅”形容,同时也被用于自嘲。同时也作为商业炒作的词汇,例如“宅经济”。在此解释下的宅和隐蔽青年尼特族类似。

以御宅族为主角的作品 编辑

相关族群 编辑

各界名人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在剧中双方具体表现为1~31话使用第二人称是“おたく”、32话用的“君”、33话又用回“おたく”、34~36话称呼对方的名字。

参考资料 编辑

  1. ^ 『おたく』の研究(1) 街には『おたく』がいっぱい 中森明夫 (1983年6月號). Burikko.net.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2) (日语). 
  2. ^ Otaku Research #1 "This City is Full of Otaku" by Nakamori Akio (Translated by Matt Alt). Néojaponisme.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1). 
  3. ^ Michael Jakusoso. 自分のことを「オタク」と認識してる人10代は62%、70代は23% [62% of Teens identify as "otaku", 70's 23%]. Mynavi. 27 April 2013 [4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3 July 2013). 
  4. ^ Otaku Business Gives Japan's Economy a Lift. Web-Japan.org. 30 August 2005 [19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4). 
  5. ^ 饭间浩明. 「おたく」分け入っても分け入っても日本語. 新潮社. [2022年11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4月4日). 
  6. ^ 小林信彦‘日本人は笑わない’新潮文库、1994年、pp.45-46
  7. ^ “オタク”と司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内田树の研究室
  8. ^ 冈田斗司夫. オタクの正体. オタク学入門. 太田出版. 1996. ISBN 4-87233-27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0-12-16). 
  9. ^ おたく/ オタク/ Otak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同人用语の基础知识
  10. ^ 中森明夫〈御宅族研究〉,转引自大冢英志,大冢转引自中森明夫〈我成为“御宅”命名始祖的缘由〉。大冢英志(2015[2004]),周以量译。《“御宅族”的精神史:1980年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1. ^ 11.0 11.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NRI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2. ^ 12.0 12.1 12.2 12.3 Morikawa, Kaichirō. おたく/ Otaku / Geek.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UC Berkeley. 20 April 2012 [13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13. ^ Patrick W. Galbraith. The Otaku Encyclopedia. Kodansha. 2009: 14. 
  14. ^ Christodoulou, Androniki. Otaku Spaces Book. Androniki Christodoulou. [19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1日). 
  15. ^ 19 April 2013. Οι Οτάκου της Ανδρονίκης Χριστοδούλου. Greece Japan. [19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6). 
  16. ^ Pesimo, Rudyard C. “Asianizing” Animation in Asia: Digital Content Identity Construction within the Animation Landscapes of Japan and Thailand. Reflections on the Human Condition: Change, Conflict and Modernity. The Nippon Foundation. 2007: 167. 
  17. ^ Otaku: Is it a dirty word?. cnnblogs.com. 12 September 2011 [19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2). 
  18. ^ Japan’s 2-D Lovers: Falling In Love with a Body Pillow. gizmodo.com. July 23, 2009 [August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1). 
  19. ^ 俞芳. 从 “御宅族” 谈汉语流行语中的日语 “外来语. 苏州工职院. 2009, (1): 013. 
  20. ^ Home - Otaku USA Magazine. Otaku USA. [14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13日). 
  21. ^ 21.0 21.1 Eng, Lawrence. Chapter 4: Strategies of Engagement: Discovering, Defining, and Describing Otaku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o, Mizuko; Okabe, Daisuke; Tsuji, Izumi (编). Fandom Unbound: Otaku Culture in a Connected World. Yale University Press. February 28, 2012: 85–104. ISBN 978-0-300-15864-9. 
  22. ^ Gibson, William. Modern boys and mobile girls. London: The Observer. 2001-04-01 [August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6). 
  23. ^ Cure Maid. Cure Maid. [2011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5日) (日语). 
  24. ^ Diana Lee. Maid Cafés - The Expanding Industry in Japan. UNIORB. 2006年6月15日 [2011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6月22日) (英语). 
  25. ^ 福田淳. 「OTAKUニッポン」尽くされる快感、疑似体験. 読売新闻东京夕刊. 2004年5月28日: 芸能C (日语). 
  26. ^ Akihabara. japanguide.com. July 24, 2013 [August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7). 
  27. ^ Chunichi Shimbun credited. ‘Cosplay’ students promote Nagoya’s highlights. The Japan Times. 2013-02-02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1). 
  28. ^ Saitō Tamaki. Robot Ghosts and Wired Dream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7: 224. ISBN 978-0-8166-4974-7. 
  29. ^ Hardigree, Matt. Itasha: Japan's Creepiest Car Fetish. Jalopnik. 23 July 2009 [13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7). 
  30. ^ Behold. A Fleet of Cars Owned by Nerds.. Kotaku. 11 October 2011 [13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4). 
  31. ^ Sevakis, Justin. Buried Treasure - In Praise of Nerdiness. Anime News Network. 15 November 2007 [13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9). 
  32. ^ Sentai Filmworks Licenses WataMote ~ No Matter How I Look at it, It's You Guys' Fault I'm not Popular!. Anime News Network. 9 July 2013 [13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4). 
  33. ^ スポンサー広告.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34. ^ 2008年6月15日 明报国际新闻版
  35. ^ 森永卓郎. 第57回「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は何を意味するのか」. BIZ+PLUS. 2008年6月23日 [2008年7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7月23日) (日语). 
  36. ^ 2008年6月9日香港翡翠台六点半新闻报道,当时仍未有任何证据,翡翠台亦无任何解释。
  37. ^ 傅培刚(2017)。《台湾“御宅族”的形成及其意义的探索》。硕论:东海大学日本语言文化所。
  38. ^ 【無料記事】上野千鶴子のオタク批判がひどい.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39. ^ 一到诺贝尔奖季节 就变惆怅的首尔大学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8). 
  40. ^ 2002年10月9日、 朝日新闻朝刊
  41. ^ President Obama thanks Japan for giving us manga and anime - Robot 6 @ Comic Book ResourcesRobot 6 @ Comic Book Resources.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1). 
  42. ^ 存档副本. [2009-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6). 
  43. ^ Akihabara Liberation Demonstration - YouTube. [2018-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44. ^ Akihabara Liberation Demo - otaku freedom!!!. [2018-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45. ^ Heisei Democracy - Modern Visual Culture Digest » BREAKING NEWS: Akiba Liberation Demonstration. [2018-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46. ^ 大纪元2007年9月23日报道、壹苹果 blog 2007年9月24日报道
  47. ^ 明报,成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苹果日报,都市日报及头条新闻2009年3月30日报导
  48. ^ OTAKU 獨立日 我們都是御宅族巡遊 - 動漫廢物電台 ACRubbish Radio.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4). 
  49. ^ 49.0 49.1 Kitabayashi, Ken. The Otaku Group 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Revaluation of Enthusiastic Consumers (PDF).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1 December 2004 [12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5-07). 
  50. ^ 50.0 50.1 50.2 New Market Scale Estimation for Otaku: Population of 1.72 Million with Market Scale of ¥411 Billion — NRI classifies 5 types of otaku group, proposing a "New 3Cs" marketing frame —.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6 October 2005 [12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51. ^ “子どもがダメなら大人に売れ”──888亿円“萌え”市场, 2005年05月20日 16时31分, http://www.itmedia.co.jp/news/articles/0505/20/news059.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2. ^ 存档副本. [200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53. ^ 存档副本. [200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54. ^ 存档副本. [200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55. ^ 太平洋游戏网:日本宅女王中川翔子出演《机战OGS》[永久失效链接]
  56. ^ Yesky:宅女中川翔子:理想结婚对象是悟空[永久失效链接]
  57. ^ ギガントサンクス! しょこたん、ブログ10億アクセス突破[永久失效链接]’ - サンケイスポーツ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