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台北

部分国际组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湾的称谓之一

中國台北(英語:Taipei,ChinaTaipei, ChinaTaipei ChinaChina: Taipei),類似於中國台灣,是在一個中國政策下,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美洲開發銀行國際科學理事會等國際組織對台灣的稱呼,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國際和國內場合中對台灣的正式稱呼之一。中華民國政府在其加入的亞洲開發銀行、國際科學理事會2個國際組織中之正式會籍名可以被漢譯為「中國台北」(Taipei, China),但中華民國方面持續反對國際使用此種稱呼。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的大陸地區(紫色)與中華民國實際管轄的台灣地區(橙色)。

各方應用 編輯

亞洲開發銀行 編輯

亞洲開發銀行目前使用「中國台北」(英語:Taipei,China)一詞來指代台灣。

中華民國於1966年以「中華民國」(英語:Republic of China)名義加入亞開行,為該行的創始成員體之一[2]。1983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吳學謙致電亞洲開發銀行負責人,宣布中方決定申請加入亞洲開發銀行,並要求取消台北政府在亞開行的代表權[3]。其後,在美國政府的斡旋下,中方改以要求在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在亞開行地位的同時,允許台北政府改稱「中國台灣」後繼續留在亞開行。中華民國政府隨後拒絕北京方面的要求,並提出雙方應分別更名為「中國北京」和「中國台北」,否則將退出亞開行[3]

1985年4月30日至5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亞洲開發銀行舉行入行磋商,雙方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亞開行的各項議題基本達成一致,但在台灣改稱問題上未能達成協議[3]。1985年10月中旬,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派遣前國家安全顧問小威廉·克拉克赴台北轉達美國政府對亞開行問題的關切,希望中華民國政府接受「中國台北」的名稱[3]。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也應美國政府請求在訪美回國途中過境台北,轉達美方意見[3]。1985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亞洲開發銀行在馬尼拉完成末輪磋商,亞洲開發銀行同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國家成員體名義加入亞開行併入股,其會籍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語: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3]。中華民國以地區成員體名義繼續留在亞開行,名稱為「中國台北」(英語:Taipei, China[3]。其後,中華民國政府除了向亞開行提出嚴正抗議外,並拒絕出席1986年及1987年兩屆年會以表達不滿。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在亞開行的名稱相應改為「中國香港」(英語:Hong Kong, China),為表與香港地位不同,首創逗號以後不空格寫法,將台灣的英文會籍名稱改為「Taipei,China」,刪去逗號後的空格,以此區分台灣與香港的不同。之後,中華民國代表團參加亞銀活動,就以「抗議中」(Under Protest)的標籤貼在「Taipei,China」上,以示維護國家尊嚴。

國際科學理事會 編輯

國際科學理事會(ISC)目前使用「中國:設在台北的科學院」(英語: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located in Taipei)或「中國:台北」(英語:China: Taipei)一詞來指代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4]

早在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科研機構就已加入了國際生物化學聯合會,但其後又因「台北不去,北京不來」的宗旨,為抗議該聯合會接納台北方面的中央研究院為會員而於1958年退出聯合會[5]。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後的1975年5月,中國生物化學會向國際生物化學聯合會提交了入會申請,並要求取代台灣的會員地位[5]。1976年10月,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通過決議,建議科聯會屬下的聯合會堅持科學普遍性的原則,不排斥任何代表某一特定區域科學活動的科學家團體為其成員,並表示熱烈歡迎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學團體加入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及其附屬組織[5]。1978年8月,中國大陸、台灣、國際生物化學聯合會的代表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國際生物化學大會上達成協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中國:中國生物化學會」名義加入該聯合會,而中華民國在該聯合會的席位則更名為「中國:設在台北的生物化學會」,這一模式其後推廣到國際科聯下屬的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中,並被稱為「科聯模式」[5]

1982年,在英國劍橋召開的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大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中國作為國際科聯的一個成員國,該國擁有兩個依附性的學術組織「中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英語:China: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國:設在台北的科學院」(英語: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located in Taipei[5]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編輯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目前使用「中國台北」(英語:Taipei China)一詞來指代台灣,但中華民國並不是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股東成員國家。2016年1月15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行長查克拉巴蒂訪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面,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當日起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成為該行的股東成員國家[6]

美洲開發銀行 編輯

美洲開發銀行目前使用「中國台北」(英語:Taipei, China)一詞來指代台灣,但中華民國並不是美洲開發銀行的成員國[7]。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美洲開發銀行,成為該行的成員國[8]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編輯

2015年3月底,民進黨立委主張應使用屬於經貿名稱「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而非用奧會模式的「中華臺北」。[9]但中國大陸方面堅持表態應使用「中國台北」名稱加入。對此,中華民國財政部表示,將以亞洲開發銀行成員身份申請加入亞投行,而陸委會則強調不會接受「中國台北」等不符民眾期待的名稱[10]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北京奧運會國際新聞中心將台灣稱為中國台北。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解釋稱,奧委會協定不涉及他人在協議之外使用「中國台北」的權利,「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都是英文Chinese Taipei的中文翻譯,使用中國台北不能說是矮化。經中華民國政府抗議後,新華社中新社到7月下旬恢復以中華台北稱呼台灣代表隊。中央電視台副台長孫玉勝也表示,奧運轉播節目將使用中華台北隊的稱謂。然而,央視於8月1日晚播出節目中,再度以「中國台北」稱呼台灣運動員朱木炎,央視事後強調是技術失誤[11],影片已無法瀏覽[12]。這一用法在台灣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和蔡英文政府執政首年得以續用。

2013年7月,葉瑋庭參賽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自介「來自中國台北屏東區[註 1]」,被臺灣網路用戶轟,而她解釋是製作單位要她說中國台北屏東,以及她自己太緊張。[13]

2016年7月,新華社發佈《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其中第66點定調採用「中國臺北」或「中國臺灣」,如要使用「中華臺北」需請示外交部中共中央臺辦[14]

2017年4月11日,在蔡英文執政近1年後,央視在報導亞洲乒乓球錦標賽時,開始以「中國台北」取代原先中華台北的稱呼[15][16]

2018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記者會上針對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APEC會議在台灣的入境事件發言時以「中國台北」稱呼台灣。[17][7][18]

之後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2021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中,中國大陸官方媒體已經改為使用「中國台北」的說法[19][20][21][22]

在2020年以後中國大陸主辦的國際賽事中,開幕式入場時的名稱為「中華台北」,但官方媒體播報的時候仍稱呼「中國台北」。[23]

中華民國 編輯

1993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在美國召開領袖會議。會後記者會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錢其琛,以中國台北稱呼中華民國,將中華民國視為地區經濟。中華民國經濟部長江丙坤,提出階段性兩個中國,以反駁中國台北的稱呼。

注釋 編輯

  1. ^ ISO 3166-2:TW在2016年11月15日變更市縣行政區類型的名稱之前,把看作「區」(英文district→county;法文district→comté)。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東京奧運:台灣的奧運會名稱為何如此眾說紛紜. BBC中文. 2021-08-02 [202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2) (中文(繁體)). 此次東奧期間,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網站及電視解說全數改以「中國台北」稱呼台灣選手。 
  2. ^ 亞洲開發銀行. 成员体. 亞洲開發銀行. [2018-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1).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繆耿. 亚洲开发银行和我国在该行的代表权问题. 國際展望. 1985, (24): 15–18. 
  4. ^ 中央研究院. 李远哲前院长就任国际科学理事会会长 本院代表团偕同赴会. 中央研究院. 台北.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3) (中文(繁體)). 
  5. ^ 5.0 5.1 5.2 5.3 5.4 陳智宏. 中国统一问题和台湾地区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法學評論. 1989, (5): 58–70. 
  6. ^ 侯麗軍. 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人民網財經. [2018-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7. ^ 7.0 7.1 徐乾昂. 大陆人士赴台参加APEC论坛机场受阻 外交部:中国台北应反思. 觀察者網. [2018-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8. ^ 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09, (5): 11. 
  9. ^ 台澎金馬 關稅領域 綠促採WTO模式加入 - 中時電子報.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31). 
  10. ^ 梁福榮. 台官方:争取入亚投行 不接受“中国台北”名称. 搜狐網新聞.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11. ^ 央視再呼“中國台北”稱技術錯誤. BBC中文網. 2008-08-03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12. ^ 央視鬧“中國台北”風波. 環球時報. 2008-08-04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13. ^ 朱健弘. 葉瑋庭《好聲音》自我介紹出包 「中國屏東」被譙翻. 蘋果日報. 2013-07-21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中文(臺灣)). 
  14. ^ 新華社發佈報導禁用詞:「中華民國、台灣政府」通通不准用,「九二共識」不可提「一中各表」. 風傳媒. 2017-07-20 [2017-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15. ^ 央視悄悄改了對台灣代表隊的稱呼. 觀察者網. 2017-04-16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16. ^ 觀察: 中華台北改稱中國台北兩岸新狀況?. BBC中文網. 2017-04-19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2). 
  17. ^ 外交部要「中國台北」認真反思. 文匯報. 2018-07-31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30). 
  18. ^ 李泰誼. 中國代表來台未獲「禮遇入境」憤而返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還怒批台灣. 風傳媒. 2018-07-31 [2018-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19. ^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举行_图片频道_新华网. 新華網. 2018-02-09 [202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20. ^ 郭婞淳夺中国台北东京奥运首金:儿时居无定所,长大后默默行善. 觀察者網. 2021-07-28 [202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21. ^ 《央視》祝賀郭婞淳奪金 稱呼她為「中國臺北選手」. ETtoday新聞雲. 2021-07-28 [202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中文(繁體)). 
  22. ^ 東京奧運:台灣的奧運會名稱為何如此眾說紛紜. BBC中文. 2021-08-02 [202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2) (中文(繁體)). 此次東奧期間,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網站及電視解說全數改以「中國台北」稱呼台灣選手。2012年倫敦奧運和2016里約奧運,《人民日報》和CCTV都以奧委會官方名稱「中華台北」稱呼台灣參賽隊伍。 
  23. ^ 冬奧台灣代表團進場 陸官媒稱「中國台北」、NHK稱「台灣」. tw.news.yahoo.com. [2022-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9) (中文(臺灣)).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