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簡稱七人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2020年展開的一次全國性人口普查。根據2010年6月1日起實行的《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根據2021年5月11日發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全國總人口共計14.4350億人[1][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 2010年 2020年11月1日

基本資訊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機構國家統計局
結果
總人口1,411,778,724 (5.38%)
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省
126,012,510
人口最少的省份西藏自治區
3,648,100
懸掛於江蘇省蘇州市一處小區門口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標語:「大國點名,沒你不行」

本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間點為2020年11月1日零時;普查對象為普查標準時間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2]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進一步加劇,為解決該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021年5月31日召開會議,宣佈進一步取消計劃生育限制,實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時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3]

概述

編輯

2019年1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國發〔2019〕24號),決定於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普查對象是普查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2]

本次人口普查首次採取完全電子化的方式開展普查登記,同時亦首次倡導普查對象自主填報信息[4]。電子化普查登記系統經公開採購,由騰訊依託騰訊雲微信、企業微信平台提供[5]。雖然採用全電子化普查登記,但本次人口普查仍將設置長、短表,長表將用於對某些信息進行抽樣調查。此外,對於因通信不便、身心障礙老人文盲或電子化普查登記系統故障等原因無法進行電子化登記的人員,仍然提供紙質普查表,待填寫完畢後由普查員統一錄入,再擇時間再次入戶,由被普查人簽字確認。

普查時間節點

編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6月29日印發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本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時間節點如下:

  • 普查標準時間是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日零時;入戶工作時間是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6]
  • 10月11日至11月5日,有條件的普查對象可以通過互聯網自主進行短表和死亡人口填報登記;
  • 11月6日至15日,普查員會對尚未完成短表和死亡人口填報登記的住戶進行入戶登記;
  • 11月16日至30日,普查員會入戶進行長表(10%抽樣)登記。

按照計劃,2021年4月將公佈普查初步結果,主要是標準時間點中國的人口總數,其中中國大陸的31省、市、自治區之人口數據由普查得出;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的人口數據則「由當地統計部門提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澳門特別行政區統計暨普查局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傳統上,台灣人口數據系根據同年的台灣人口普查結果推算,能精確到人,而港澳的人口數據則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部門估算,精確到百人。

普查實施

編輯
 
在北京市進行人口普查登記工作的普查員

2020年10月11日起,中國大陸各地的700多萬名普查員開始開展入戶工作;各地居民在普查員的協助下,陸續通過電子化普查登記系統參與人口普查。

2020年11月2日下午,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中南海分別接受了人口普查登記[7]

填報內容

編輯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短表有問題20個、長表有49個,普查問題如下:[8]

住戶信息 住房情況 個人基本信息 個人遷移流動情況 個人受教育情況
短表 長表 短表 長表 短表 長表 短表 長表 短表 長表
表頭(至戶編號) H5. 住所類型 D1(C1). 姓名 D7(C7). 現居住地 D11(C15). 受教育程度
H1. 戶別 H6. 建築面積 D2(C2). 與戶主關係 D8(C8). 戶口登記地 C16. 學業完成情況
H2. 本戶應登記人數 H7. 間數 D3(C3). 公民身份號碼 D9(C9). 離開戶口登記地時間 D12(C17). 識字
H3. 過去一年出生人數 H8. 建築層數 D4(C4). 性別 D10(C10). 離開戶口登記地原因
H4. 過去一年死亡人數 H9. 承重類型 D5(C5). 出生年月 C11. 戶口登記地類型
H10. 住房年代 D6(C6). 民族 C12. 是否有承包地
H11. 電梯 C13. 出生地
H12. 炊事燃料 C14. 五年前常住地
H13. 自來水
H14. 廚房
H15. 廁所
H16. 洗澡設施
H17. 住房來源
H18. 月租金
H19. 家用汽車價值
成年人工作情況
長表
成年人婚姻、育齡婦女生育情況
長表
老年人居住及健康情況
長表
港澳台外居民普查表 死亡人口調查表
C18. 上周工作情況 C24. 婚姻情況 C28. 居住狀況 表頭(至戶編號) 表頭(至戶編號)
C19. 單位類型 C25. 初婚年月 C29. 身體健康狀況 F1. 戶別 S1. 姓名
C20. 行業 C26. 育齡婦女生育子女數 F2. 住所類型 S2. 公民身份號碼
C21. 職業 C27. 過去一年生育狀況 F3. 建築面積 S3. 性別
C22. 未工作原因 F4. 間數 S4. 出生年月
C23. 主要生活來源 R1. 姓名 S5. 死亡時間
R2. 與戶主關係 S6. 民族
R3. 性別 S7. 受教育程度
R4. 出生年月 S8. 婚姻情況
R5. 來中國大陸目的
R6. 在中國大陸居住時間
R7. 受教育程度
R8. 身份或國籍
R9. 工作情況
R10. 行業
R11. 職業
R12. 婚姻情況

普查結果

編輯
 
歷次人口普查人口增速

主要數據

編輯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0,378,693人,增長4.9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人,增長10.26%。

 
歷次人口普查城鄉人口
  • 城鄉人口

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億3642萬人,鄉村人口減少1億643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11]

  • 人戶分離人口:492,762,506人[註 6]
    • 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116,945,747人[註 7]
    • 流動人口為375,816,759人[註 8]。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24,837,153人,省內流動人口為250,979,606人。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加231,376,431人,增長88.52%;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加76,986,324人,增長192.66%;流動人口增加154,390,107人,增69.73%。

  • 登記誤差:人口漏登率為0.05%

省市區人口分佈

編輯

31個省份中,人口超過1億人的省份有2個,為山東省和廣東省。數據顯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31個省份中,有25個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長較多的5個省份依次為: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分別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12][註 9]分區域看,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下降1.20個百分點。[註 10]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分省市區人口比較表
省份 常住人口[註 11] 性別構成 年齡構成 受教育程度
人口 比重(%) 男性(%) 女性(%) 0—14歲(%) 15—59歲(%) 60歲以上(%) 65歲以上(%) 高校(%) 高中(%) 初中(%) 小學(%)
北京市 21,893,095 1.55 51.14 48.86 11.84 68.53 19.63 13.30 41.98 17.59 23.29 10.50
天津市 13,866,009 0.98 51.53 48.47 13.47 64.87 21.66 14.75 26.94 17.72 32.29 16.12
河北省 74,610,235 5.28 50.50 49.50 20.22 59.92 19.85 13.92 12.42 13.86 39.95 24.66
山西省 34,915,616 2.47 50.99 49.01 16.35 64.72 18.92 12.90 17.36 16.49 38.95 19.51
內蒙古自治區 24,049,155 1.70 51.04 48.96 14.04 66.17 19.78 13.05 18.69 14.81 33.86 23.63
遼寧省 42,591,407 3.02 49.92 50.08 11.12 63.16 25.72 17.42 18.22 14.67 42.80 18.89
吉林省 24,073,453 1.71 49.92 50.08 11.71 65.23 23.06 17.42 16.74 17.08 38.23 22.32
黑龍江省 31,850,088 2.26 50.09 49.91 10.32 66.46 23.22 15.61 14.79 15.53 42.79 21.86
上海市 24,870,895 1.76 51.77 48.23 9.80 66.82 23.38 16.28 33.87 19.02 28.94 11.93
江蘇省 84,748,016 6.00 50.78 49.22 15.21 62.95 21.84 16.20 18.66 16.19 33.31 22.74
浙江省 64,567,588 4.57 52.16 47.84 13.45 67.86 18.70 13.27 16.99 14.56 32.71 26.38
安徽省 61,027,171 4.32 50.97 49.03 19.24 61.96 18.79 15.01 13.28 13.29 33.72 26.88
福建省 41,540,086 2.94 51.68 48.32 19.32 64.70 15.98 11.10 14.15 14.21 32.22 28.03
江西省 45,188,635 3.20 51.60 48.40 21.96 61.17 16.87 11.89 11.90 15.15 35.50 27.51
山東省 101,527,453 7.19 50.66 49.34 18.78 60.32 20.90 15.13 14.38 14.33 35.78 23.69
河南省 99,365,519 7.04 50.15 49.85 23.14 58.79 18.08 13.49 11.74 15.24 37.52 24.56
湖北省 57,752,557 4.09 51.42 48.58 16.31 63.26 20.42 14.59 15.50 17.43 34.28 23.52
湖南省 66,444,864 4.71 51.16 48.84 19.52 60.60 19.88 14.81 12.24 17.78 35.64 25.21
廣東省 126,012,510 8.93 53.07 46.93 18.85 68.80 12.35 8.58 15.70 18.22 35.48 20.68
廣西壯族自治區 50,126,804 3.55 51.70 48.30 23.63 59.69 16.69 12.20 10.81 12.96 36.39 27.86
海南省 10,081,232 0.71 53.02 46.98 19.97 65.38 14.65 10.43 13.92 15.56 40.17 19.70
重慶市 32,054,159 2.27 50.55 49.45 15.91 62.22 21.87 17.08 15.41 15.96 30.58 29.89
四川省 83,674,866 5.93 50.54 49.46 16.10 62.19 21.71 16.93 13.27 13.30 31.44 31.32
貴州省 38,562,148 2.73 51.10 48.90 23.97 60.65 15.38 11.56 10.95 9.95 30.46 31.92
雲南省 47,209,277 3.34 51.73 48.27 19.57 65.52 14.91 10.75 11.60 10.34 29.24 35.67
西藏自治區 3,648,100 0.26 52.45 47.55 24.53 66.95 8.52 5.67 11.02 7.05 15.76 32.11
陝西省 39,528,999 2.80 51.17 48.83 17.33 63.46 19.20 13.32 18.40 15.58 33.98 21.69
甘肅省 25,019,831 1.77 50.76 49.24 19.40 63.57 17.03 12.58 14.51 12.94 27.42 29.81
青海省 5,923,957 0.42 51.21 48.79 20.81 67.04 12.14 8.68 14.88 10.57 24.34 32.73
寧夏回族自治區 7,202,654 0.51 50.94 49.06 20.38 66.09 13.52 9.62 17.34 13.43 29.72 26.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5,852,345 1.83 51.66 48.34 22.46 66.26 11.28 7.76 16.54 13.21 31.56 28.41
中國大陸合計 1,411,778,724 100 51.24 48.76 17.95 63.35 18.70 13.50 15.47 15.09 34.51 24.77

年齡構成

編輯

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53,383,938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76,020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766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280人,佔13.50%[13]

人口金字塔 (2020年普查)
男性年齡女性
35,129 
100+
83,737 
271,455 
95-99
548,357 
1,367,594 
90-94
2,285,155 
4,426,091 
85-89
6,400,439 
9,157,003 
80-84
11,225,875 
14,752,433 
75-79
16,486,416 
24,162,733 
70-74
25,427,303 
36,337,923 
65-69
37,667,637 
36,871,125 
60-64
36,511,813 
50,816,026 
55-59
50,584,760 
61,105,470 
50-54
60,058,826 
58,191,686 
45-49
56,033,201 
47,632,694 
40-44
45,322,636 
50,932,037 
35-39
48,080,895 
63,871,808 
30-34
60,273,382 
48,162,270 
25-29
43,685,062 
39,675,995 
20-24
35,265,680 
39,053,343 
15-19
33,630,797 
45,606,790 
10-14
39,649,204 
48,017,458 
5-9
42,226,598 
40,969,331 
0-4
36,914,557 

性別構成

編輯
 
歷次人口普查性別比

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基本持平。其中男性人口為723,339,956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688,438,768人,佔48.76%[14]

民族構成

編輯

在民族人口方面,漢族人口為128631萬人,佔91.1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7萬人,佔8.89%。與2010年相比,漢族人口增長4.9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長10.26%,少數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個百分點。[1]

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地區性別構成比較表(人)
民 族 總人口 男性人口 男性比重 女性人口 女性比重 男女性別比 各民族人口占(%)
總 計 1,409,778,724 721,416,394 51.17% 688,362,330 48.83% 104.80% 100.00
漢族 1,284,446,389 657,368,603 51.18% 627,077,786 48.82% 104.83% 91.11
蒙古族 6,290,204 3,141,714 49.95% 3,148,490 50.05% 99.78% 0.45
回族 11,377,914 5,753,371 50.57% 5,624,543 49.43% 102.29% 0.81
藏族 7,060,731 3,518,532 49.83% 3,542,199 50.17% 99.33% 0.50
維吾爾族 11,774,538 5,928,453 50.35% 5,846,085 49.65% 101.41% 0.84
苗族 11,067,929 5,744,282 51.90% 5,323,647 48.10% 107.90% 0.79
彝族 9,830,327 4,991,137 50.77% 4,839,190 49.23% 103.14% 0.70
壯族 19,568,546 10,125,270 51.74% 9,443,276 48.26% 107.22% 1.39
布依族 3,576,752 1,833,800 51.27% 1,742,952 48.73% 105.21% 0.25
朝鮮族 1,702,479 830,107 48.76% 872,372 51.24% 95.16% 0.12
滿族 10,423,303 5,352,343 51.35% 5,070,960 48.65% 105.55% 0.74
侗族 3,495,993 1,843,875 52.74% 1,652,118 47.26% 111.61% 0.25
瑤族 3,309,341 1,722,586 52.05% 1,586,755 47.95% 108.56% 0.23
白族 2,091,543 1,054,892 50.44% 1,036,651 49.56% 101.76% 0.15
土家族 9,587,732 4,968,899 51.83% 4,618,833 48.17% 107.58% 0.68
哈尼族 1,733,166 892,508 51.50% 840,658 48.50% 106.17% 0.12
哈薩克族 1,562,518 781,750 50.03% 780,768 49.97% 100.13% 0.11
傣族 1,329,985 659,012 49.55% 670,973 50.45% 98.22% 0.09
黎族 1,602,104 830,734 51.85% 771,370 48.15% 107.70% 0.11
傈僳族 762,996 382,280 50.10% 380,716 49.90% 100.41% 0.05
佤族 430,977 216,741 50.29% 214,236 49.71% 101.17% 0.03
畲族 746,385 403,516 54.06% 342,869 45.94% 117.69% 0.05
高山族 3,479 1,835 52.75% 1,644 47.25% 111.62% 0.00
拉祜族 499,167 251,596 50.40% 247,571 49.60% 101.63% 0.04
水族 495,928 260,442 52.52% 235,486 47.48% 110.60% 0.04
東鄉族 774,947 391,337 50.50% 383,610 49.50% 102.01% 0.05
納西族 323,767 160,471 49.56% 163,296 50.44% 98.27% 0.02
景頗族 160,471 78,234 48.75% 82,237 51.25% 95.13% 0.01
柯爾克孜族 204,402 103,112 50.45% 101,290 49.55% 101.80% 0.01
土族 281,928 144,133 51.12% 137,795 48.88% 104.60% 0.02
達斡爾族 132,299 64,247 48.56% 68,052 51.44% 94.41% 0.01
仫佬族 277,233 142,063 51.24% 135,170 48.76% 105.10% 0.02
羌族 312,981 157,600 50.35% 155,381 49.65% 101.43% 0.02
布朗族 127,345 64,603 50.73% 62,742 49.27% 102.97% 0.01
撒拉族 165,159 83,238 50.40% 81,921 49.60% 101.61% 0.01
毛南族 124,092 64,842 52.25% 59,250 47.75% 109.44% 0.01
仡佬族 677,521 359,222 53.02% 318,299 46.98% 112.86% 0.05
錫伯族 191,911 98,506 51.33% 93,405 48.67% 105.46% 0.01
阿昌族 43,775 21,840 49.89% 21,935 50.11% 99.57% 0.00
普米族 45,012 22,372 49.70% 22,640 50.30% 98.82% 0.00
塔吉克族 50,896 25,679 50.45% 25,217 49.55% 101.83% 0.00
怒族 36,575 18,412 50.34% 18,163 49.66% 101.37% 0.00
烏孜別克族 12,742 6,744 52.93% 5,998 47.07% 112.44% 0.00
俄羅斯族 16,136 7,615 47.19% 8,521 52.81% 89.37% 0.00
鄂溫克族 34,617 16,597 47.94% 18,020 52.06% 92.10% 0.00
德昂族 22,354 11,114 49.72% 11,240 50.28% 98.88% 0.00
保安族 24,434 12,329 50.46% 12,105 49.54% 101.85% 0.00
裕固族 14,706 7,343 49.93% 7,363 50.07% 99.73% 0.00
京族 33,112 17,160 51.82% 15,952 48.18% 107.57% 0.00
塔塔爾族 3,544 1,863 52.57% 1,681 47.43% 110.83% 0.00
獨龍族 7,310 3,562 48.73% 3,748 51.27% 95.04% 0.00
鄂倫春族 9,168 4,326 47.19% 4,842 52.81% 89.34% 0.00
赫哲族 5,373 2,558 47.61% 2,815 52.39% 90.87% 0.00
門巴族 11,143 5,548 49.79% 5,595 50.21% 99.16% 0.00
珞巴族 4,237 2,052 48.43% 2,185 51.57% 93.91% 0.00
基諾族 26,025 13,005 49.97% 13,020 50.03% 99.88% 0.00
未定族稱人口 836,488 439,083 52.49% 397,405 47.51% 110.49% 0.06
入 籍 16,595 7,306 44.03% 9,289 55.97% 78.65% 0.00

受教育程度

編輯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0,767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3,005,258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87,163,489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49,658,828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7,750,200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減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下降1.41個百分點[15]

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省分 平均受教育年限[註 12]
北京市 12.64
天津市 11.29
河北省 9.84
山西省 10.45
內蒙古自治區 10.08
遼寧省 10.34
吉林省 10.17
黑龍江省 9.93
上海市 11.81
江蘇省 10.21
浙江省 9.79
安徽省 9.35
福建省 9.66
江西省 9.7
山東省 9.75
河南省 9.79
湖北省 10.02
湖南省 9.88
廣東省 10.38
廣西壯族自治區 9.54
海南省 10.1
重慶市 9.8
四川省 9.24
貴州省 8.75
雲南省 8.82
西藏自治區 6.75
陝西省 10.26
甘肅省 9.13
青海省 8.85
寧夏回族自治區 9.8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0.11
中國大陸 9.91
15歲及以上人口教育程度
文化程度 沒上過學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專科 大學本科 研究生
人數 37,750,200 240,245,240 445,806,012 210,548,966 112,292,929 94,153,180 10,765,326
% 3.26 20.74 38.48 18.18 9.69 8.13 0.93
註:15歲及以上人口1,158,394,786人,以此為100%。
15歲及以上人口教育程度-分地區
地區 15歲及以上人口 小學以下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專科 大學本科 碩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小學以下佔比 小學佔比 初中佔比 高中佔比 大學專科佔比 大學本科佔比 研究生及以上佔比
全國 1,156,394,786 42,583,633 240,245,240 445,806,012 210,548,966 112,292,429 94,153,180 9,488,007 1,277,319 3.68% 20.78% 38.55% 18.21% 9.71% 8.14% 0.93%
北京市 19,301,588 204,098 1,282,027 4,782,156 3,842,637 2,928,368 4,771,427 1,263,009 227,866 1.06% 6.64% 24.78% 19.91% 15.17% 24.72% 7.72%
天津市 11,997,953 192,807 1,440,007 4,180,887 2,448,861 1,521,849 1,949,613 233,528 30,401 1.61% 12.00% 34.85% 20.41% 12.68% 16.25% 2.20%
河北省 59,521,267 1,292,116 11,385,355 27,343,391 10,235,808 5,270,408 3,708,978 260,942 24,269 2.17% 19.13% 45.94% 17.20% 8.85% 6.23% 0.48%
山西省 29,205,721 453,423 4,411,283 12,579,847 5,700,925 3,262,869 2,569,877 206,419 21,078 1.55% 15.10% 43.07% 19.52% 11.17% 8.80% 0.78%
內蒙古 20,671,482 785,869 4,248,740 7,598,402 3,544,291 2,398,929 1,943,462 140,524 11,265 3.80% 20.55% 36.76% 17.15% 11.61% 9.40% 0.73%
遼寧省 37,853,468 446,748 6,033,197 17,400,367 6,214,961 3,769,714 3,631,643 321,625 35,213 1.18% 15.94% 45.97% 16.42% 9.96% 9.59% 0.94%
吉林省 21,254,730 349,814 4,136,396 8,656,974 4,082,502 1,813,238 2,025,888 165,757 24,161 1.65% 19.46% 40.73% 19.21% 8.53% 9.53% 0.89%
黑龍江省 28,563,622 494,440 5,574,464 12,873,602 4,909,982 2,334,307 2,193,334 158,046 25,447 1.73% 19.52% 45.07% 17.19% 8.17% 7.68% 0.64%
上海市 22,434,599 443,338 2,065,624 6,778,482 4,723,096 3,071,764 4,280,675 937,533 134,087 1.98% 9.21% 30.21% 21.05% 13.69% 19.08% 4.78%
江蘇省 71,856,068 2,693,729 13,601,628 26,090,697 13,653,946 8,186,916 6,806,440 727,157 95,555 3.75% 18.93% 36.31% 19.00% 11.39% 9.47% 1.14%
浙江省 55,885,807 2,251,893 13,494,716 19,803,141 9,366,005 5,475,202 4,951,014 482,607 61,229 4.03% 24.15% 35.44% 16.76% 9.80% 8.86% 0.97%
安徽省 49,284,489 3,282,045 11,311,764 18,567,308 8,019,396 4,410,729 3,351,065 305,802 36,380 6.66% 22.95% 37.67% 16.27% 8.95% 6.80% 0.69%
福建省 33,514,861 1,333,909 8,216,854 12,211,961 5,875,156 2,900,523 2,754,193 196,027 26,238 3.98% 24.52% 36.44% 17.53% 8.65% 8.22% 0.66%
江西省 35,266,271 1,016,383 8,061,229 14,066,543 6,747,015 3,037,385 2,170,299 151,101 16,316 2.88% 22.86% 39.89% 19.13% 8.61% 6.15% 0.47%
山東省 82,464,815 3,806,246 16,440,080 33,147,938 14,467,640 7,847,573 6,082,177 601,760 71,401 4.62% 19.94% 40.20% 17.54% 9.52% 7.38% 0.82%
河南省 76,376,565 2,726,033 13,981,319 33,075,770 14,925,330 6,801,828 4,500,699 326,175 39,411 3.57% 18.31% 43.31% 19.54% 8.91% 5.89% 0.48%
湖北省 48,332,080 1,606,465 9,564,447 18,232,830 9,975,931 4,697,622 3,775,422 413,932 65,431 3.32% 19.79% 37.72% 20.64% 9.72% 7.81% 0.99%
湖南省 53,475,342 1,322,737 11,046,940 21,323,042 11,651,445 4,716,937 3,141,633 237,858 34,750 2.47% 20.66% 39.87% 21.79% 8.82% 5.87% 0.51%
廣東省 102,262,628 2,006,683 16,043,104 41,576,825 22,854,771 10,823,859 8,074,412 789,113 93,861 1.96% 15.69% 40.66% 22.35% 10.58% 7.90% 0.86%
廣西 38,284,303 1,164,114 8,752,282 16,498,719 6,452,863 3,037,578 2,235,429 130,271 13,047 3.04% 22.86% 43.10% 16.86% 7.93% 5.84% 0.37%
海南省 8,067,507 255,264 1,118,528 3,731,451 1,559,099 736,629 625,347 36,753 4,436 3.16% 13.86% 46.25% 19.33% 9.13% 7.75% 0.51%
重慶市 26,955,796 641,840 7,451,692 8,845,375 5,076,820 2,614,618 2,119,865 182,621 22,965 2.38% 27.64% 32.81% 18.83% 9.70% 7.86% 0.76%
四川省 70,203,754 3,677,224 20,405,542 23,981,262 11,039,965 6,045,266 4,578,490 420,779 55,226 5.24% 29.07% 34.16% 15.73% 8.61% 6.52% 0.68%
貴州省 29,320,110 2,596,122 8,266,402 10,428,884 3,805,596 2,150,545 1,976,883 86,546 9,132 8.85% 28.19% 35.57% 12.98% 7.33% 6.74% 0.33%
雲南省 37,971,803 2,336,968 12,875,226 12,440,395 4,843,133 2,873,813 2,442,409 142,561 17,298 6.15% 33.91% 32.76% 12.75% 7.57% 6.43% 0.42%
西藏 2,753,235 815,559 806,843 476,397 252,482 188,974 204,725 7,639 616 29.62% 29.31% 17.30% 9.17% 6.86% 7.44% 0.30%
陝西省 32,676,794 1,237,579 5,677,957 12,384,553 6,105,914 3,804,210 3,087,923 324,243 54,415 3.79% 17.38% 37.90% 18.69% 11.64% 9.45% 1.16%
甘肅省 20,166,288 1,800,394 5,386,692 6,145,126 3,204,957 1,931,075 1,578,383 105,864 13,797 8.93% 26.71% 30.47% 15.89% 9.58% 7.83% 0.59%
青海省 4,691,001 502,247 1,404,208 1,282,878 620,214 462,308 398,121 19,069 1,956 10.71% 29.93% 27.35% 13.22% 9.86% 8.49% 0.45%
寧夏 5,734,650 353,956 1,271,443 1,900,366 960,017 645,471 565,051 35,217 3,129 6.17% 22.17% 33.14% 16.74% 11.26% 9.85% 0.67%
新疆 20,046,189 493,590 4,489,251 7,400,443 3,388,208 2,531,922 1,658,303 77,529 6,943 2.46% 22.39% 36.92% 16.90% 12.63% 8.27% 0.42%
註:小學以下包括未上過學和學前教育。

在華境外人員統計

編輯

此次人口普查也統計了2020年11月1日零時居住在中國大陸接受普查登記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不包括因出差旅遊等原因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16]。在華境外人員當中,居住時間三個月以下的40,659人;居住時間三個月至半年的56,342人;居住時間半年至一年的166,884人;居住時間一年至兩年的248,174人;居住時間兩年至五年的314,954人;居住時間五年以上的603,682人。以目的來看,以商務為目的77,008人;以就業為目的444,336人;以學習為目的219,761人;以定居為目的419,517人;以探親為目的74,735人;其他目的195,338人。分佈地區來看,前十的省分分別是:廣東省418,509人、雲南省379,281人、上海市163,954人、福建省106,248人、北京市62,812人、江蘇省58,201人、浙江省46,189人、廣西壯族自治區26,043人、山東省21,829人、遼寧省20,562人。居住在其他省份的127,067人。

境外人員 總人口 性別構成 年齡構成 教育程度
男性 女性 0-14歲 15-64歲 65歲以上 未上過學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
合計 1,430,695 736,286 694,409
香港居民 371,380 202,296 169,084
澳門居民 55,732 29,067 26,665
台灣居民 157,886 102,897 54,989
外國人 845,697 402,026 443,671

爭議

編輯

新疆近五年出生人口急劇減少

編輯

反映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17]中,主要聚居在新疆的少數民族0-4歲和5-9歲人口在全國範圍內數據有巨大差異(見表2-2 全國各民族分性別、年齡的人口):

七普(2020年)新疆主要少數民族0-4歲和5-9歲的人口
維吾爾族 哈薩克族 柯爾克孜族
0-4歲 627281 99338 12773
5-9歲 1749178 152390 22857

易富賢在Project Syndicate上發文稱,該出生率急劇下降的現象「唯一可比的先例是1990 年代初期的山東省」,「到 2000 年,山東泰安市 5-9 歲的人口僅為 10-14 歲人群的 28%」。易富賢認為這是對少數民族計劃生育、少數民族文化遭受強制轉變、新疆城市化、農村少數民族女性入學率提高的綜合結果。[18]

房屋普查與房產稅徵收

編輯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人口普查範圍包括住房情況。在國家統計局網站上可以查閱的第五、六次人口普查詳細數據中皆有住房情況的有關數據。

2019年1月15日,深圳市統計局表示將主動承接「房屋普查」試點。2019年6月1日,國家統計局在上海市嘉定區開展人口普查試點,入戶調查內容包括房屋情況。[19]有群眾及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國家即將開徵房地產稅的信號。《經濟日報》於2019年6月4日下午發專文闢謠,稱2010年人口普查亦進行了住房情況調查,而九年來房地產稅未有推出,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經濟日報》並援引《統計法》第30條指: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應當依法嚴格管理,除作為統計執法依據外,不得直接作為對統計調查對象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不得用於完成統計任務以外的目的。[20]

公佈時間爭議

編輯

本次普查結果原本「初步計劃在四月上旬」公佈[21],但是期限過後宣佈因增加發佈更多更細信息及大量增加普查公報而推遲,未給出明確期限[22]。2021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一篇關於人口問題的論文,關注「人口轉型」,批評此前的人口政策只顧享受人口紅利,認為人口紅利是要還的,該文還談及許多其他觀點,引發討論[23]。2021年4月27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七普數據顯示,「2020中國大陸人口不足14億,這也是自大躍進以來中國首次人口下降」,然而在該報道發表時,中國官方仍未公佈七普結果[24][25]。2021年4月28日,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引用北京大學教授陸傑華的評論稱,「2020年人口普查中總人口不太可能下降,但是中國的人口可能在2022年達到頂峰,這比之前的估計要早得多[26]。」

2021年4月2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稱2020年中國人口仍保持增長,具體數據將在七普公告中公佈[27]。5月9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宣佈將定於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時舉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新聞發佈會[28]。2021年5月1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公佈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一號至第八號,公報數據均為初步匯總數據[29][30]

結果準確性

編輯

據香港眾新聞報道,如果完全按照國家統計局數字,中國大陸2020年死亡人數將是27萬人(2020年人口14億1178萬人-2019年人口14億5萬人=2020年淨人口增長1173萬人、2020年出生人口1200萬-2020年淨人口增長1173萬人=2020年死亡人數27萬人),遠低於2019年近1000萬的死亡人數[31]

中國人民大學多個研究人員所撰寫並刊載在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網站上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指出,根據2019年抽樣調查與2020年人口普查的結果推算,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的死亡率為10.07‰,出生率為18.38‰,二者均比2019年上漲2.93‰和7.9‰,與中國大陸地區呈日益下降趨勢的出生率、死亡率嚴重不符;中國大陸地區流動人口規模為3.76億人,較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9年流動人口規模大幅上升,足足多出1.4億人。但同時也指出可能是由於七普數據收集方式的差異造成了上述嚴重偏差[32]

2021年5月17日,國家統計局答記者問時稱,人口普查數據與往年數據矛盾是統計口徑差異導致的。原先公佈的2016年出生人口是1786萬人,普查修訂為1883萬人,增加97萬人;原先公佈的2017年出生人口是1723萬人,普查修訂為1765萬人,增加42萬人。「兩次普查間對應的相關年份出生人口平均每年要修訂增加大概100萬人左右。」[33]

註釋

編輯
  1. ^ 1.0 1.1 該數據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管轄的台、澎、金、馬等島嶼。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擁有主權,印度實際管轄的藏南地區人口數據沒有在普查公報中提及。
  2. ^ 原文附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2020年底的數據。」,另附數據來源:[9]
  3. ^ 原文附註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2020年底的數據。
  4. ^ 原文附註為「台灣地區的人口數為台灣地區有關主管部門公佈的2020年底的戶籍登記人口數據。」,另附數據來源:[10]
  5. ^ 家庭戶是指以家庭成員關係為主、居住一處共同生活的人組成的戶(戶口簿中標註為家庭戶口)。
  6. ^ 人戶分離人口是指居住地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7. ^ 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是指一個直轄市地級市所轄的區內和區與區之間,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鄉鎮街道的人口。
  8. ^ 流動人口是指人戶分離人口中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
  9. ^ 地方人口不含現役軍人200萬人。
  10. ^ 東部地區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和海南省;中部地區是指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西部地區是指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地區是指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
  11. ^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12. ^ 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將各種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計算平均數得出的,具體的折算標準是小學為6年,初中為9年,高中為12年,大專及以上為16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中文(簡體)). 
  2. ^ 2.0 2.1 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国发〔2019〕24号. 中國政府網. 2019-11-08 [2019-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新華社. 2021-05-31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4. ^ 澎湃新聞. 专访李晓超:人口普查首次电子化登记 数据质量贯彻普查始终. 國家統計局. [2020-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5. ^ 北京晚報. 第七次人口普查可微信填报. 新浪科技. 2020-08-04 [202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6.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明起开展 入户工作时间10月11日至12月10日. 上海發佈. [202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7. ^ 习近平在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强调 切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 [2020-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中文(中國大陸)). 
  8. ^ 指标解释. 國家統計局. 2020-08-13 [2021-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9. ^ 新闻稿详情. 香港政府統計處.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10. ^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2018-05-0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11.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中文(簡體)). 
  12.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中文(簡體)). 
  13.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中文(簡體)). 
  14.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中文(簡體)). 
  15.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中文(簡體)). 
  16.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八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中文(簡體)). 
  17. ^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18. ^ 维吾尔族人口为什么减少?. Project Syndicate. 
  19. ^ 證券日報. 第七次人口普查将"查房" 专家:或为征房产税提供数据. 新浪財經. 2019-06-04 [2019-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20. ^ 人口普查“查房”,这是要开征房地产税?真相来了. 新京報. [2019-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21. ^ 吳佳潼. 中国发布丨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上旬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中國網. 2021-03-15 [202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22. ^ 统计局回应人口问题:力争早日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 第一財經. [202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4). 
  23. ^ 黃佐春. 七普人口数据公布前夕 央行连发论文喊你来生娃. news.cctv.com. [202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4). 
  24. ^ China set to report first population decline in five decades. FT.com. [2021-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25. ^ 金融時報:中國人口下降至低於14億 衝擊大. 中央社. [2021-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9) (中文(臺灣)). 
  26. ^ Hancock, Tom. China’s Population May Peak Next Year, State Media Says. Bloomberg News. April 28, 2021 [April 2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9). 
  27. ^ 國家統計局. 我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 2021-04-29. 國家統計局. [2021-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28.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国新办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会. [2021-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29.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中文(簡體)). 
  30.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中文(簡體)). 
  31. ^ 眾新聞中國組. 全國人口普查數字被質疑難自圓其說 2020年僅27萬人死?. 眾新聞. 2021-05-11 [2021-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7) (中文(香港)). 
  32. ^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pdsc.ruc.edu.cn. [2021-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1). 
  33.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1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2021-05-17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