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Wiki討論:RefToolbarConfig.js
由Jimmy-bot在話題提議更新RefToolbar佈局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 年前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提議更新RefToolbar佈局
- 此處討論的是全站默認啟用的在編輯工具欄增加參考文獻「引用」功能,可以快捷地使用文獻引用模板。參考Wikipedia:RefToolbar 2.0(必須在「參數設置」→「編輯」中勾選「啟用增強編輯工具欄」)小工具。涉及原始碼編輯時的「引用」工具欄。
- 一直在用,方便之餘感覺佈局不怎麼合理,常用的一些字段被摺疊或者未提供,不常用的反而默認顯示。經檢查發現MediaWiki:RefToolbarConfig.js久未維護,且更新不難。大致總結個人草擬的修改:
- cite web:「日期」字段默認而非摺疊顯示。提供Via參數字段(用於標識轉載平台等)。罕用的「Ref=」參數移入默認摺疊。默認摺疊區增加「Url-status」參數。
- cite news:via和ref=參數同上。page和pages參數默認顯示。
- cite book:"location"(出版地)、"edition"(書籍版本)默認摺疊,"chapter"(章節)、"quote"(摘錄)、"language"(語言)默認顯示。ref=同上。via未決定。
- 中維罕用且英維中已移除的「會議引用」、「百科全書引用」,建議移除。
- 修改差異。截圖見下。也可自行編輯WP:沙盒並瀏覽器F12-運行
mw.loader.load('/w/index.php?title=User:YFdyh000/RefToolbarMessages-loader.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
體驗效果,以及自行定製個人版。
--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12日 (四) 04:06 (UTC)
- 出版地在和書籍版本在GB/T 7714-2015不是任意填寫項,怎可能折疊呢?"language"(語言)要麼就是全部都默認顯示,要麼全部都不,只是Cite book也太奇怪了。Cite conference實際上不只是字面上引用會議文章的意思,對應的是標准中「專著中的析出文獻」一節,佔了標准一整頁來着,我自己也經常用。移除對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只是很好奇一般用戶是怎樣引用「專著中的析出文獻」,按理使用率應該不低。--Ghren🐦🕛 2022年5月12日 (四) 04:33 (UTC)
- 假如真的要移除Cite conference最好可以在Proveit補上,目前還沒有Cite conference。Ghren🐦🕛 2022年5月12日 (四) 04:39 (UTC)
- 基於個人使用率做的調整和提議,歡迎更多意見。因為屏幕空間有限,不能默認展開太多。language不動也行,原因忘了,可能出於排版。既然有人用就別刪了,個人倒是沒用過,直接用T:cite journal。Template:Cite conference沒有文檔,也似乎沒有其他介紹。cite系列,「廣播和電視節目」等也許不錯。Proveit感覺用不慣。--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12日 (四) 04:48 (UTC)
- 如果不擔心或者自動填好,一般不會查填出版地和版本,有書名/ISBN/出版年等信息足夠查准了,就像引用時不一定將作者名逐一填上去。--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12日 (四) 05:07 (UTC)
- 一、同意 User:Ghrenghren。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出版地和版本是專著參考文獻中必須著錄的信息(只有版次為第一版的專著不需著錄版本信息)。個人在使用 {{cite book}} 時也是必填這兩項的(版次為第一版的書籍除外),因此不建議摺疊。倒是出版地的參數名「location」或可考慮改為「place」,更加簡短一些。
- 二、關於是否移除 {{cite conference}} 和 {{cite encyclopedia}},個人持(=)中立意見。因為移除這兩個模板會進一步降低它們的使用率,有可能造成誤用現象,比如條目中更適合用 {{cite conference}} 和 {{cite encyclopedia}} 的地方卻使用了 {{cite journal}} 和 {{cite book}}。此外,本地編輯器的「會議引用」和「百科全書引用」中,還保留着早已棄用的月份(month)參數,並且將年份(year)和日期(date)分成了兩個參數,均屬過時用法。需要儘快將月份移除,並將年份和日期合併。
- 三、{{cite conference}} 的引用對象,應該僅限於會議論文集中的單篇文章。「專著中的析出文獻」個人習慣以 {{cite book}} 來引用:在「chapter」參數中填寫析出文獻的名稱,對應國家標準中雙斜槓(//)之前的部分;在「title」參數中填寫專著名稱,對應國家標準中 // 之後的部分。--蕭漫(留言) 2022年5月12日 (四) 16:52 (UTC)
- 再補充一點,{{cite conference}} 生成的引文有一處 bug,年份或日期(year/date)顯示到了最後面,見下方示例。
- 對照其他引文模板,年份或日期應顯示於出版者之後、頁碼之前(按照英維的顯示風格,若填寫了作者或編者,則年份或日期應顯示於作者或編者之後)。希望 User:Antigng 在下一次 CS1 系列模組大更新時,能順便修復這一 bug。--蕭漫(留言) 2022年5月12日 (四) 17:26 (UTC)
- 「專著中的析出文獻」可以看一標准給的例子:
- 卷39乞致任第一 // 蘇魏公文集:下冊. 北京:中華書局. 1998
- 汪學軍 中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進展與安全管理// 國際環境總局生物安全管理辨公室. 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實施國際合作項目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2. 22-25
- 第一例來說當然可以用{{Cite book}},但是在一些叢書或者一些較大的作者文集之中的話,畢竟用起來不方便,所謂的「chapter」參數也不過是多一個空白分開而已,這還不如直接用空白分開,又或者用「專著中的析出文獻」分開來得清楚。此外,在論文集中,編者和作者不定是固定的,這樣的話{{cite conference}} 就可以將之分開兩個部份。反正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模板叫{{cite conference}}。 「conference」、「place」都不是標准中有的,標准也沒有會議論文集這玩兒。年份或日期(year/date)顯示到了最後面這個問題我也問過了,沒有人回我。Ghren🐦🕛 2022年5月13日 (五) 04:23 (UTC)
- {{Cite book}} 和其他 CS1 模板也能分別填寫作者(author)和編者(editor),將析出文獻和整部著作分成兩部分:
- 汪學軍. 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进展与安全管理. 國際環境總局生物安全管理辨公室 (編). 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2: 22–25.--蕭漫(留言) 2022年5月14日 (六) 22:17 (UTC)
- {{Cite book}} 和其他 CS1 模板也能分別填寫作者(author)和編者(editor),將析出文獻和整部著作分成兩部分:
- 再補充一點,{{cite conference}} 生成的引文有一處 bug,年份或日期(year/date)顯示到了最後面,見下方示例。
- 建議加入editor參數(默認摺疊)。--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5月16日 (一) 06:49 (UTC)
頁碼與日期的順序問題
Special:Diff/71395229#L-1680這裏標註「LOCAL」的代碼,{{cite journal}}、{{cite book}}、{{cite magazine}}之類的引用模板是日期在前,頁碼(此時存放在Insource_location變量中)在後;其它模板如{{cite web}}以及您提到的{{cite conference}}默認是頁碼在前,日期在後。既然標註了「LOCAL」我想應該不是bug,而是本地遺留下來的顯示習慣,如果要取消可能需要理由並取得共識?--Antigng(留言) 2022年5月22日 (日) 12:37 (UTC)
當前的CS1模塊設計上就是在特定的引用模板中,將頁碼放在日期前面,特定的引用模板中頁碼放日期後面,見- 我找了一下,似乎沒有過去討論?就我所見GB/T 7714-2015中沒有頁碼在前,日期在後這種說法,而都是頁碼在後,日期在前。我覺得這樣理由已經很充份了。--Ghren🐦🕗 2022年5月23日 (一) 12:56 (UTC)
- @蕭漫:,請問這樣是否可行?--Antigng(留言) 2022年5月24日 (二) 17:19 (UTC)
- @Antigng,嗯嗯,可以。{{cite web}} 和 {{cite conference}} 將頁碼置於日期之前,未見其有何依據。關於本站 CS1 系列模板的風格,可能還需統一討論或進行票選,採納多數人的意見加以改進。目前的模板總體上參考了英維 CS1 的風格,其間又摻雜了不少《GB/T 7714》國家標準的元素,但在可讀性上相比英維還是略有欠缺,不了解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讀者未必能看懂。英維在標題和章節前後都添加了引號,並將書名、期刊名、網站名等顯示為斜體,均有利於讀者對引文格式的理解,但本站作為中文站,不能完全照搬英維的格式,所以還需自行研討出一套最適合中文使用習慣、並能讓大多數人感到滿意的引文格式。--蕭漫(留言) 2022年5月24日 (二) 22:54 (UTC)
- 觀察韓語維基百科和日語維基百科,在出版物的標題上基本上都加了書名號,見諾姆·喬姆斯基的對應版本ko:노엄 촘스키和ja:ノーム・チョムスキー。日語維基在期刊論文/書籍上處理,似乎是對於日語出版物/期刊加『』,論文標題上用「」,外語尤其是英文的按照英文主流或者英文維基來做處理;韓語維基期刊引用的作法是期刊名加《》,論文加“”;韓語維基圖書的引用是圖書標題加-《》-,章節加〈〉;見ja:Template:cite book、ko:Template:cite journal、ko:Template:cite book。
- 另外,日語維基對於日語期刊直接寫的第X卷第Y號,這樣或許對普通讀者比較有意,容易理解一些數字的意思。--Kethyga(留言) 2022年5月25日 (三) 04:49 (UTC)
- @Antigng,嗯嗯,可以。{{cite web}} 和 {{cite conference}} 將頁碼置於日期之前,未見其有何依據。關於本站 CS1 系列模板的風格,可能還需統一討論或進行票選,採納多數人的意見加以改進。目前的模板總體上參考了英維 CS1 的風格,其間又摻雜了不少《GB/T 7714》國家標準的元素,但在可讀性上相比英維還是略有欠缺,不了解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讀者未必能看懂。英維在標題和章節前後都添加了引號,並將書名、期刊名、網站名等顯示為斜體,均有利於讀者對引文格式的理解,但本站作為中文站,不能完全照搬英維的格式,所以還需自行研討出一套最適合中文使用習慣、並能讓大多數人感到滿意的引文格式。--蕭漫(留言) 2022年5月24日 (二) 22:5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