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小学校令

最新留言:Jimmy-bot在5年前发布在话题关于小学校令之类的日语翻译条目的格式完善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日本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法律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法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法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维基百科的法律内容只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任何法律问题应咨询相关司法管辖区的专业法律人员。

是“敕令”,非“法令”

编辑

敬启者:
“小学校令”等,于二战日本投降前之“令”,其意思非“法令”,而是“敕令”,是根据天皇颁下的诏书制定及实施的,例如(法律编号):“明治十九年四月十日敕令第十四号”及“昭和五十四年法律第四十三号”的差别。—— だ*ぜ 谨此敬上 留言Comment𓋹签名Signature 2018年7月23日 (一) 13:18 (UTC)回复

未通过的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File:小学校令施行规则§第一号表.jpg
  • 哪个敕令奠定了近代日本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并在其施行规则中规划了平假名片假名日语汉字的教学守则及使用规则,奠定现在的日语书写系统
    小学校令条目由だ*ぜ讨论 | 贡献)提名,其作者为だ*ぜ讨论 | 贡献),属于“education”类型,提名于2018年7月23日 07:39 (UTC)。
    •   说明:动员令中。相信很多人(包括我翻译条目查找文献之前)都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平假名片假名日语汉字开始正式变成现在这副坏掉了的样子的 :P —— だ*ぜ 谨此敬上 留言Comment𓋹签名Signature 2018年7月23日 (一) 07:48 (UTC)回复
    • 感谢贡献。我消除了半角括号,并取消了几处整句加粗。我理解整句加粗是为了表现法令的重要修改点,但这不是中文维基百科的格式。如需要突出,请用文字描述。此外,点列式描述用得有点多。这也是日文维基百科与中文维基百科的区别。此外,未标注来源的部分也有些多。我比较信任日文条目的质量,但即使法令原文在那里,缺乏来源的话有可能意味着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总结。 --🐕🎈(又到了评审DYK都忙不过来的季节了) 2018年7月23日 (一) 08:21 (UTC)回复
      • @Inufuusen所有相关的敕令,不单只文本,连来源之前都已经列出,麻烦阁下还请花费一点时间查看(如:“书キ方ニ用フル汉字ノ书体ハ楷书行书ノ一种若ハ二种トス”是摘自“小学校令施行规则(抄)”,来源是“文部科学省 学制百年史 资料编”)我可是查了一个小时!连日文版都没那么全!;而至于点列式,如果有用户可以改进点列式,本人表示十分欢迎,但恕本人能力不足,找不到适合的格式。
        —— だ*ぜ 谨此敬上 留言Comment𓋹签名Signature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0 (UTC)回复
        • 我知道你很努力地在写,也确实对该主题有付出,比某些摘抄式的做法强得太多了,值得尊敬。然而也请了解指引WP:列明来源,以及更基本的方针WP:可供查证,正文中相当多的内容没有列明出处,就不符合基本方针。我知道你确实有花时间学习,不过说回来了,这种题材的条目如果只学习一个小时恐怕是写不好的。 --🐕🎈(又到了评审DYK都忙不过来的季节了) 2018年7月24日 (二) 02:13 (UTC)回复
          • @Inufuusen不是学习一个小时,是查资料查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单一网站(文部科学省  学制百年史 资料编),不包括其他网站。学习?大约一到两个礼拜,把日语相关的所有页面都看过,一句一句认真翻译出来,才选择推荐的。—— だ*ぜ 谨此敬上 留言Comment𓋹签名Signature 2018年7月24日 (二) 12:18 (UTC)回复
          • 对于WP:列明来源WP:可供查证,原文上方就是网址来源,列出只是为了方便了解(始终网址内容都是日文,还不是现代日语);如果需要,本人会去再在原文前添加其连结,之前只是因为感觉画蛇添足,所以没有在
            • 我能看出你做了相关学习,并且努力想写好。但你还是不了解维基百科的要求。可供查证不是为了让每个读者查证。古典日文的来源也罢,日文的来源也罢,普通读者都不需要懂,但必须给出来源。 --🐕🎈(又到了评审DYK都忙不过来的季节了) 2018年7月25日 (三) 01:40 (UTC)回复
            • 另外一个建议,请参看WP:可靠来源#相关的定义,尽量使用二次来源而不是一次来源。例如,对二次来源学制百年史 > 一 小学校令の制定你仅引用了一次,而绝大部分的来源是一次来源(政府法令原文),这个做法是不好的,基本上意味着WP:原创研究。维基百科需要编写者具有相关背景知识,进行相关学习,但不需要(也不允许)编写者进行研究。 --🐕🎈(又到了评审DYK都忙不过来的季节了) 2018年7月25日 (三) 01:49 (UTC)回复
            • “引用文献”里有一些不是来源文献,而是注释,这个也是日文维基百科老条目里常见的具有原创研究风格的操作(心都是好心,知识也有,然而就是不符合维基百科基本方针)。并且这些注释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属于残留外文问题…… --🐕🎈(又到了评审DYK都忙不过来的季节了) 2018年7月25日 (三) 01:51 (UTC)回复
    • 日语被动句式、倒装句较多,该语文的重点在最后。中文则不然。中文说明文(非记述文)习惯上习惯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阅读时才能快速且一目了然。尽量避免被字句。翻译时多考虑主语和动词的对应。另外中文的主语通常会尽量省略,避免繁赘。一些浅见。Cherjau留言2018年7月23日 (一) 21:15 (UTC)回复
      • @Cherjau欢迎阁下建议,也欢迎阁下编辑。“SVO”格式和“OVS”格式,感觉上第二个更能突出重点,不过,如果有更好的句式(类似阁下的建议),阁下可以考虑编辑(本人最近没有太多时间)。—— だ*ぜ 谨此敬上 留言Comment𓋹签名Signature 2018年7月24日 (二) 12:18 (UTC)回复
        • 这个也不是个人感觉OVS好不好的问题。如果是你个人博客/部落格,你可以任意写,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然而维基百科的文风不是自由的,句式好不好不是个人裁量能决定的,一切要看社群共识。 --🐕🎈(又到了评审DYK都忙不过来的季节了) 2018年7月25日 (三) 01:42 (UTC)回复
    • @Inufuusen已添加第二次文献。—— だ*ぜ 谨此敬上 留言Comment𓋹签名Signature 2018年7月26日 (四) 11:10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File:小学校令施行规则§第一号表.jpg

关于小学校令之类的日语翻译条目的格式完善

编辑

如题。希望于这里的各位能给出一些意见或建议,提升小学校令品质。——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14日 (二) 08:12 (UTC)回复

  • @Cohaf:注意是因为在Dyk时,有人提出过多点列式之类,但又未给出解决方案。由于是日语页面翻译版本,格式也与中文条目有所不同;希望于此给出具体的共识之类,小学校令只不过是一个日语法律类翻译条目参考。——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14日 (二) 10:08 (UTC)回复
  • 了解,好吧,继续。--Cohaf留言2018年8月14日 (二) 10:09 (UTC)回复
  • 点列仅应该用于简洁地列举事实,甚至几乎不能用来描述事物。如非必要,不要使用。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14日 (二) 11:52 (UTC)回复
    • @Inufuusen:那是否有其他解决方案?能否给出说明/举例?——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14日 (二) 12:38 (UTC)回复
      • 点列式叙述是“不推荐”而不是“禁止”。因为不是禁止,所以不能解决。如果说建议的话倒是有,你从日文翻译的话,遇到原本是点列式的,先理解条目内容,包括查阅背景资料,然后尝试用非点列式表达描述。很多人的问题其实是单纯不会写作文,毕竟是中国语文教育培养出来的。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14日 (二) 17:02 (UTC)回复
        • 请勿以原创研究推论某个编者群体--180.107.65.162留言2018年8月14日 (二) 23:31 (UTC)回复
          • 我乐意。您对中国的语文教育持肯定态度这件事倒是蛮令我惊讶的。您要是真有兴趣就了解一下英文世界的高中写作课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远远胜过中国的大学生。另:我是真心瞧不起在WP空间匿名的人。注意,因为匿名,所以无法确定是什么具体的人,所以这显然不涉及人身攻击。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21日 (二) 15:53 (UTC)回复
  • 改成现在这样如何?风鸣留言2018年8月17日 (五) 15:12 (UTC)回复
  • 本人亦想讨论一下:关于日语所谓“可替代文献的注脚”于中文维基中只能为“注脚”。User:风鸣User:infuusen如果翻译完后,翻译不了的注脚是否应该保留?总之关于注脚之话题。——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18日 (六) 05:27 (UTC)回复
  • 本来有,但是因为历史一段已经有提到,所以我拿掉了,背景一段字数并不多,就不需要提两次了。昨天匆匆改了格式,没有仔细看注脚@@个人认为要看性质,“可替代文献的注脚”这类的应该需要另寻来源或是干脆先拿掉,如果是因为语法问题导致较难以翻译成中文,也可以考虑先拿掉。风鸣留言2018年8月18日 (六) 06:17 (UTC)回复
    • User:风鸣那么有些人认为:“注释可以为了书写文献之具体内容而存在”,对此有什么看法?另外如果将其(关于注脚等翻译类常见问题)整理成方针或指引的话,又可否?—— 𓋹 谨此敬上 2018年8月18日 (六) 14:44 (UTC)回复
      • 是可以的,维基百科:列明来源中有提到这样的写法,但是不能只有一段话,中文维基要求来源要有更具体的出处,作者、书名、页数、出版年、出版地/出版社、ISBN(如果有)等基本资料还是要有。这类问题只在翻译日文条目时比较会出现,要形成固定的方针括指引恐怕有困难,不过,如果能在这里讨论并达成共识的话,依然有效。风鸣留言2018年8月19日 (日) 01:29 (UTC)回复
    • 注释里混列普通的注释和对来源的注明是一种列来源的风格,本身当然不禁止,然而显然那种风格不适合长条目。当然了,不论混列注释还是单列注释,必须保证把日文版本的注释翻译为中文。另外,我个人有使用注释的习惯,如果有些内容需要写上去以便理解条目内容,但又不太重要,我就会放到注释里。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21日 (二) 15:59 (UTC)回复
返回到“小學校令”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