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變體小助手

由Jimmy-bot在話題變體小助手第二版上作出的最新留言:5 個月前

無痕瀏覽模式隱藏變體提示框 編輯

變體小工具目前已經部署。先前@魔琴提到過在瀏覽器語言非中文且在無痕模式下可能會經常遇到彈框。如果有人需要避免此問題請使用此油猴腳本,經測試兼容Tampermonkey。--碟之舞📀💿 2023年11月25日 (六) 16:27 (UTC)回覆

「我們希望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提供了更糟糕的閱讀體驗 編輯

 
「我們希望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提示

如右圖所示的提示,對未登入的使用者來說,會在每次開啟任何頁面時提示。儘管左下角有寫「本提示將不再提示」,但實際情況是,該提示會每次都出現,導致未登入使用者每次都需要按右上角的關閉按鈕後方能閱讀頁面內容。同時,該提示缺乏「不轉換」選項,導致喜歡閱讀「不轉換」風味的使用者無處可選。--Boreas Sawada 2023年11月27日 (一) 11:37 (UTC)回覆

@Diskdance。--Akishima Yuka留言2023年11月27日 (一) 12:55 (UTC)回覆
另外,有沒有考慮覆蓋全屏的對話框會影響網頁存檔的效果?我看到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似乎不受影響,但是archive.is自某日之後的存檔幾乎不能看了,因為對話框也無法關閉。見[1]。--Akishima Yuka留言2023年11月27日 (一) 12:58 (UTC)回覆
說到這個,會不會對搜尋引擎收錄造成影響?--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1月28日 (二) 02:22 (UTC)回覆
法廣網站任何文章進去就是Cookies彈窗,沒看到搜尋引擎不收錄。--Akishima Yuka留言2023年11月28日 (二) 06:51 (UTC)回覆
@Akishima Yuka、@Chu Tse-tien:已經臨時取消了這個對話框。archive.is沒有提供任何方法將它的請求和普通瀏覽器請求分開來,估計需要調整彈框。--碟之舞📀💿 2023年11月27日 (一) 13:46 (UTC)回覆
我覺得一個好的設置是在Special:參數設置#mw-prefsection-gadgets中提供選項關閉此小工具。--Akishima Yuka留言2023年11月27日 (一) 13:55 (UTC)回覆
登入使用者帳戶後就不會出現這個提示了,現在的問題是不登入的情況下(比如在行動裝置上偶爾看一下,就沒有登入的必要)反覆提示著實惱人。而且提供的選項不完全,正好避開了像我這樣就愛看「不轉換」版本的人,所以還沒得選,每次點選「✕」後進入新的頁面又來……。--Boreas Sawada 2023年11月27日 (一) 14:16 (UTC)回覆
還有不帶地區詞轉換的純簡體和純繁體。--Txkk留言2023年11月28日 (二) 13:54 (UTC)回覆
建議對話框可以小一點,和以前一樣的大小。--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1月28日 (二) 04:33 (UTC)回覆
致所有提供反饋的用戶@Akishima Yuka、@Chu Tse-tien、@Shizhao、@桐生ここ、@Cwek、@魔琴、@MilkyDefer
了解各位的意見了。造成各位不便,我深表歉意。作為小工具開發者,獲取用戶反饋的方式本就非常受限,再加上此為默認小工具影響更是嚴重。我在開發的時候就考慮了很多情況,沒想到部署後發現還是遠遠不夠。
現在正在考慮重新調整對話框的布局,增加可定製性,以及添加永久關閉的選項。之後還會考慮在本站設立幫助頁和反饋頁。
由於在公示期間並沒有收到任何有效的反對意見,所以我有點質疑此流程是否真的有用。是否在將來可以採用更有效的方法(例如A/B測試)?還請各位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非常感謝!--碟之舞📀💿 2023年11月28日 (二) 05:30 (UTC)回覆
希望您的更新可以考慮長期使用無痕模式的用戶,以及喜歡不轉換的用戶。我覺得對於重要的界面更新可以使用ASN收集意見。--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1月28日 (二) 05:37 (UTC)回覆
( π )題外話:console里wgULS那個提示是不是考慮設一個變量標記一下,只輸出一次?--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1月28日 (二) 05:44 (UTC)回覆
A/B 測試能夠發現問題的概率,僅在這一議題下看,是更小而不是更大。因為它的觸發要求的是未登入使用者。對於登入使用者,尤其是進階使用者,會在偏好設置中設置其所偏好的變體時,這個對話方塊本來就不會出現。實際上,我發現它會總是出現也是因為偶爾在行動裝置上打開了中文維基的某個詞條(以及隨後又進入了其他詞條),這距離這一功能被施用已經過去了——按照上方 Akishima Yuka 提供的 archive.today 的存檔來看,大概五六天了。如果是 A/B 測試,而那日使用行動裝置訪問中文維基百科的我正好落入了「無此對話方塊」的一組,那麼對於我來說,就可能很久都不會發現這個問題,因為我鮮少使用行動裝置(意味著鮮少存在「未登入使用」的情形)。因此就需要等待其他使用者為此對話方塊所惱後提報了,然後等候更長的時間。所以即便是公示期間沒有任何反饋,也不妨直接上線,這樣如果有問題,那麼被影響的受眾是最大的,可以更快地獲得反饋。--Boreas Sawada 2023年11月28日 (二) 09:58 (UTC)回覆
@Chu Tse-tien:謝謝,但是我認為不經測試直接在生產環境上線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問題在於沒有有效的測試方法(公示不算測試),如果有的話我相信所有小工具開發者都能受益。
關於您講到的A/B測試的問題,我認為它的效果主要體現在統計數據上,而且能夠把負面影響降低一半已經比現有方法強多了。--碟之舞📀💿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26 (UTC)回覆
> 問題在於沒有有效的測試方法
可以試著自己建一個 MediaWiki 測試(--Boreas Sawada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30 (UTC)回覆
@Chu Tse-tien:已經在Beta Cluster測試了三個月有餘了,但是沒用,因為讀者不會光顧此站,收不到有效反饋。--碟之舞📀💿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33 (UTC)回覆
可以提供體驗版小工具,讓各位用戶加入到自己Special:MyPage/common.js。收集兩個月意見之後再上線。--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1月28日 (二) 13:17 (UTC)回覆
況且中維身為大型網站,如果搞壞了東西,作為小工具維護者的我表示壓力山大  囧rz……--碟之舞📀💿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27 (UTC)回覆
其實對話框(模態框)那個,我曾經想過用mw的通知組件實現,占地小,可自動隱藏,但就是內容太多可能會不太用戶友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1月29日 (三) 02:12 (UTC)回覆
原來是這個東西?我認為可以取消hidden就可以了(變成可選opt-out小工具),保留default(這樣默認啟用,包括IP用戶),參見mw:Extension:Gadgets。——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1月28日 (二) 05:45 (UTC)回覆
怎麼觸發這個彈窗?怎麼我一次都沒遇到過?--Txkk留言2023年11月28日 (二) 14:07 (UTC)回覆
(好像彈窗因為太煩了,被注釋掉了),用無痕模式看一下,IP用戶模式是可以保證用字模式鎖定(不使用/wiki/的「變體」)的。——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1月29日 (三) 00:25 (UTC)回覆
在IP用戶模式也沒遇到彈窗。--Txkk留言2023年11月29日 (三) 01:32 (UTC)回覆
看上面,可能取消過。——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1月29日 (三) 01:55 (UTC)回覆

異常連結跳轉匯總 編輯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視覺化編輯器 編輯

在使用視覺化編輯條目時,只要一用連結的工具,就會將我帶至https://zh.wikipedia.org/w/undefined的頁面,導致無法編輯。請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謝謝!---Yutommy 崖上的孤兒 請支持春秋分喵留言2023年11月30日 (四) 18:38 (UTC)回覆

我這邊可以打開,但是點擊發布卻告知我「離開此網站 系統可能不會保存您所做的更改」。--Liuxinyu970226留言2023年12月1日 (五) 05:18 (UTC)回覆
我現在也是這樣,所以每次想添加連結都要點一下「取消」,有點麻煩。現在無奈之下唯有在電腦上使用流動版的視覺化編輯工作,因爲流動版貌似沒有這個問題。--Yutommy 崖上的孤兒 請支持春秋分喵留言2023年12月1日 (五) 05:32 (UTC)回覆

Special:監視列表故障? 編輯

剛剛發現在Special:監視列表點擊「標記所有更改為已查看」按鈕後,直接跳轉到 https://zh.wikipedia.org/w/undefined ,試了多次都是這樣。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遇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2月1日 (五) 02:16 (UTC)回覆

我用2017原始碼編輯,點提交編輯之後也出現了--Tim Wu留言2023年12月1日 (五) 03:25 (UTC)回覆
貌似現在視覺化編輯點擊引用、添加連結甚至Undo也會有如此情形(詳見我以上的報告)。--Yutommy 崖上的孤兒 請支持春秋分喵留言2023年12月1日 (五) 05:39 (UTC)回覆
界面語言切換到en,就正常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2月1日 (五) 06:34 (UTC)回覆

視覺化編輯 編輯

在使用視覺化編輯條目時,只要一用連結的工具,就會將我帶至https://zh.wikipedia.org/w/undefined的頁面,導致無法編輯。請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謝謝!--Yutommy 崖上的孤兒 請支持春秋分喵留言2023年11月30日 (四) 17:27 (UTC)回覆

補充:在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嘗試過並沒有此類問題,只有中文維基百科出現了如此問題。--Yutommy 崖上的孤兒 請支持春秋分喵留言2023年11月30日 (四) 17:41 (UTC)回覆
我2023年12月1日在PC端編輯中文維基百科時也遇上了這個問題,安卓端尚未發現這個問題。--Togset留言2023年12月1日 (五) 05:10 (UTC)回覆
現在點擊連結工具,會正確彈出對話框,但是頁面會隨即刷新,對話框消失,看來問題只是修好了一部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2月1日 (五) 14:45 (UTC)回覆
現在好像完全修好了--Yutommy 崖上的孤兒 請支持春秋分喵留言2023年12月1日 (五) 14:58 (UTC)回覆

近期在編輯中文維基百科的過程中通過點擊「引用」插入參考文獻時會自動跳至「Page not found」頁面 編輯

本人2023年12月1日在PC端編輯中文維基百科的過程中通過點擊「引用」插入參考文獻時會自動跳至「Page not found」頁面(錯誤頁面見插圖)。

 

而且更換網絡線路、更換瀏覽器、更換編輯器均無效,使用可視化編輯和原始碼編輯均會出現這個問題。同一電腦、同一瀏覽器訪問其它網站正常。安卓端編輯中文維基百科時尚未發現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之前我從未碰上過。 --2023年12月1日 (五) 05:07 (UTC)~~--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Togset討論貢獻)於2023-12-01T05:07:50加入。

新條目推薦提報小工具 編輯

剛剛看了一下,因為發現沒類似討論所以另開一個小標題。剛剛利用該小工具要提交條目,結果點擊「爲選中部分加粗、加鏈接」按鈕後,就會被突然傳送到undefined頁面去。(直接返回上一頁後重新操作仍可能會觸發該問題)—WiToTalk 2023年12月1日 (五) 10:30 (UTC)回覆

通知-查看更改 編輯

近期,右上角「通知」內中鍵單擊打開「查看更改」,首次單擊連結會得到錯誤的網址,如存廢討論的/2023/12/undefined。檢查元素的事件監聽器來看,ext.gadget.VariantAlly-packageFile-VariantAlly.js.js的rewriteAnchors很是可疑,var newLink_1 = rewriteLink(anchor_1.href, pageVariant);會得到undefined,然後anchor_1.href = newLink_1;導致此行為。看到MediaWiki:Gadget-VariantAlly.js是近期加入。@Diskdance能看一下嗎。--YFdyh000留言2023年12月1日 (五) 13:45 (UTC)回覆

@YFdyh000:收到,請見我在Phabriactor上的回覆,很抱歉給大家添麻煩了。--碟之舞📀💿 2023年12月1日 (五) 14:25 (UTC)回覆
根據phab上的建議修了一下,似乎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2月1日 (五) 14:40 (UTC)回覆
@Shizhao:那條評論我後來編輯過了,您漏了一項。--碟之舞📀💿 2023年12月1日 (五) 14:55 (UTC)回覆
已經由WMF員工 完成
以上所有問題應該都已經解決,請各位複查,謝謝!--碟之舞📀💿 2023年12月1日 (五) 15:18 (UTC)回覆

此問題由變體小助手小工具導致,以上所有問題應該都已經解決,請各位複查,謝謝!--碟之舞📀💿 2023年12月1日 (五) 15:20 (UTC)回覆

嘗試過採用視覺化編輯器,問題經已修復,謝謝幫忙解決問題!--Yutommy 崖上的孤兒 請支持春秋分喵留言2023年12月1日 (五) 15:28 (UTC)回覆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變體小助手第二版 編輯

各位好,

先前的變體小助手小工具部署後發現了諸多問題,給各位帶來不便再次表示歉意,現在這些問題都在第二版中得到了修正:

  1. 調整先前過於激進的行為:現在本小工具對所有註冊用戶禁用,此行為和preserve variant小工具一致。
  2. 重新設計了彈框:儘量避免遮擋正文內容,且只要滑動頁面,彈框就會自動關閉,並且點擊關閉按鈕就可永久關閉彈框
  3. 各種Edge case的修正。

各位可以前往Beta Cluster試用新版小工具,如果發現bug請報告給我,謝謝。

鑑於先前公示時7天內並沒有獲取到有效的異議,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提議用試行的方法部署小工具:

  1. 試行14天,在ASN互助客棧公告欄公告並附上反饋頁面。(修訂:管理員表示小工具更改一般不上ASN)
  2. 如果14天內出現嚴重問題則回退到之前的小藍條,否則就正式施行。
  3. 小工具會收集一些統計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判斷小工具是否真的起到作用。

以上。ping所有參與過討論的用戶:@Shizhao、@AnYiLin、@MilkyDefer、@魔琴、@Supergrey1、@Txkk、@A2569875、@Chu Tse-tien、@Akishima Yuka、@桐生ここ、@Cwek、@SunAfterRain。--碟之舞📀💿 2023年12月5日 (二) 08:02 (UTC)回覆

我覺得都以移動版的設計比較好,或者那個桌面版是不是可以放到右面,以免擋到目錄。--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2月5日 (二) 08:33 (UTC)回覆
即使退回小藍條,也可以改一下小藍條的樣子,我覺得這個移動版設計的很好。--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2月5日 (二) 08:34 (UTC)回覆
是這樣的,在擋目錄和擋正文之間我選擇了擋目錄。別看圖中右側空間很多但是只要稍微縮小一點馬上就不夠了。
桌面版這麼設計的初衷在於只需要一次點擊就可以,移動端(最壞情況)需要三次點擊,我反而擔心有多少用戶願意點下去。--碟之舞📀💿 2023年12月5日 (二) 08:39 (UTC)回覆
同意此試行。不過仍然認為移動版比較好看,桌面版那個豎條看起來怪怪的。--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2月5日 (二) 08:48 (UTC)回覆
根據統計數據,以12月8日為例,移動版的關閉按鈕點擊率(5.86%)高於桌面版(2.30%),變體選擇率分別是0.46%和0.76%(真低),看上去似乎還是桌面版的設計更成功?--碟之舞📀💿 2023年12月9日 (六) 12:49 (UTC)回覆
移動版流量大概是桌面版的3倍。。。變體選擇少,可能是真的在意完全簡體或繁體的讀者並沒有想像的多?--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2月10日 (日) 11:55 (UTC)回覆
可能。或者是彈框直接消失了就沒在意。--碟之舞📀💿 2023年12月10日 (日) 12:22 (UTC)回覆
突然想到,你可以在小工具對話框添加反饋連結,這樣不看互助客棧的純讀者也可以反饋。--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2月12日 (二) 16:52 (UTC)回覆
User:Diskdance: 即使在Incognito窗口也不能看到這個彈窗呢,確定部署好了嗎?--Shinohara Chihiro留言2023年12月5日 (二) 08:54 (UTC)回覆
@Shinohara Chihiro只有瀏覽器語言不是中文才會顯示,請問配置對了嗎?--碟之舞📀💿 2023年12月5日 (二) 08:56 (UTC)回覆
好的。關閉一次就不會再出現了,這是我需要的。--Shinohara Chihiro留言2023年12月5日 (二) 09:37 (UTC)回覆
看起來很不錯,這個左下角的設計非常好看,變換的大字標題的設計也既現代又經典(是的,給人以這樣的感覺)。不過仍舊提議是否能夠加入「不轉換」選項,好讓我們這些「不轉換」忠實使用者可以不用被右上角的「✕」代表 ;)--Boreas Sawada 2023年12月5日 (二) 09:59 (UTC)回覆
不轉換、簡體、繁體、大陸簡體、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馬簡體、新加坡簡體、臺灣正體,這九個變體我希望都加上。--Txkk留言2023年12月5日 (二) 11:39 (UTC)回覆
我有兩派會打起來的預感。我提前建議把僅簡體、僅繁體、僅原文三個選項用一個「高級選項」的摺疊方式折起來。--MilkyDefer 2023年12月5日 (二) 13:26 (UTC)回覆
不轉換,我明白是想看不同地區編者的觀點,「僅簡體、僅繁體」單純繁簡轉換看不出來有什麼用途。--Akishima Yuka留言2023年12月5日 (二) 13:58 (UTC)回覆
地區詞。——暁月凜奈 (留言) 2023年12月5日 (二) 23:59 (UTC)回覆
僅繁體或者僅簡體這樣的選項沒有地區詞處理的。--Shinohara Chihiro留言2023年12月6日 (三) 04:58 (UTC)回覆
收集統計數據可能存在隱私問題,以及有違本站的隱私政策。個人不建議這樣做,除非得到基金會的允許。謝謝。--SCP-0000留言2023年12月6日 (三) 04:13 (UTC)回覆
@SCP-2000:詢問過了,沒有問題,請見此處。--碟之舞📀💿 2023年12月6日 (三) 04:30 (UTC)回覆
詳細部署方案如下:
  1. User:Diskdance/VariantAlly-prod.js的內容替換MediaWiki:Gadget-VariantAlly.js
  2. User:Diskdance/VariantAllyDialog-prod.js的內容替換MediaWiki:Gadget-VariantAllyDialog.js
  3. User:Diskdance/VariantAllyDialog-prod.css的內容替換MediaWiki:Gadget-VariantAllyDialog.css
  4. Draft:Wikipedia:變體小助手移動至Wikipedia:變體小助手,並在頁面內補充終止時間,為部署時間+14天。
  5. 在客棧公告欄添加公告:變體小助手工具第二版正在試行,如遇問題,請在討論頁或客棧提交反饋。
ping界面管理員:@AnYiLin、@Shizhao。--碟之舞📀💿 2023年12月6日 (三) 06:18 (UTC)回覆
 完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2月7日 (四) 02:49 (UTC)回覆
保留此討論串直至試行期結束。--碟之舞📀💿 2023年12月7日 (四) 03:19 (UTC)回覆
@Diskdance「澳門」的「門」錯寫成簡體的「门」。--Txkk留言2023年12月17日 (日) 14:31 (UTC)回覆
了解  囧rz……處理中。--碟之舞📀💿 2023年12月17日 (日) 15:45 (UTC)回覆
見此。--碟之舞📀💿 2023年12月17日 (日) 15:53 (UTC)回覆
  已修復。--碟之舞📀💿 2023年12月18日 (一) 03:40 (UTC)回覆
又一次,忘了改成opt-out,是吧?——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2月18日 (一) 07:08 (UTC)回覆
@Cwek:請見此處此處我的留言。--碟之舞📀💿 2023年12月18日 (一) 08:32 (UTC)回覆
試行期結束。根據試行期間的統計數據,桌面端和移動端的彈窗都有約75%的關閉率(含自動和手動關閉),足以證明彈窗不會像上次那樣打擾用戶。本小工具對註冊用戶禁用之後並未收到來自註冊用戶的bug反饋,且非註冊用戶匯報的bug皆已修復,並無反饋表明存在如上次一樣嚴重的設計缺陷。
因此,我認為本小工具可以正式施行。
cc@Shizhao、@AnYiLin、@MilkyDefer、@魔琴、@Supergrey1、@Txkk、@A2569875、@Chu Tse-tien、@Akishima Yuka、@桐生ここ、@Cwek、@SunAfterRain。--碟之舞📀💿 2023年12月21日 (四) 04:21 (UTC)回覆
不反對。--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2月21日 (四) 12:30 (UTC)回覆
如果正式啟用的話,請將工具必須設置成定義opt-out制,而不依賴於工具代碼本身的opt-out機制。因為hidden是隱藏不給用戶選擇啟用的能力,default是默認設置啟用(不分用戶是否登錄),同時設置意味登錄用戶默認即啟用且無法拒絕(即使代碼上可以設計成不對登錄用戶生效),這不是良好的小工具設計思路。實際上只需要只保留default則可,給登錄用戶更強的選擇的權利。如果只限於前期無差別測試的話,姑且既往不咎。——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2月22日 (五) 07:15 (UTC)回覆
有一點說得沒錯,只要小工具想實現「對匿名用戶默認啟用而不對已登錄用戶啟用」這個效果,就必須加default。不過它得執行了才知道當前是哪種用戶,所以代碼中必須設計相關的判斷,省不下。
加了hidden會得到一個開關,也就是所謂「選擇啟用的能力」。但因為已登錄用戶在登錄前總是匿名用戶,所以代碼總會在登錄前就被傳輸到本地再放進localstorage,並不會因為關掉開關而節省加載它的流量。
那麼從用戶可感知的角度來說,這個開關唯一的效果就是讓某個已登錄用戶在翻參數設置的時候,看到它。不過用戶最後會發現自己無論開啟還是關閉看起來都一樣,因為關閉開關只是在登錄後不執行上述判斷,代碼怎麼執行的在前台並不可見。
讓用戶看到它,給予選擇的權利,其實也不都有正向意義。如果用戶發現無論開啟關閉都沒區別,會不會有人覺得開關都沒效果是不是什麼東西壞掉了。
說白了這種情況下的開關只是個擺設,能選擇,但沒效果。是一種政治正確的,「它可以沒用,但你不能不給」的東西。--安憶Talk 2023年12月22日 (五) 10:19 (UTC)回覆
省流版:做不到「不依賴於工具代碼本身的opt-out機制」,必須這麼設計。
這種情況下的開關只是擺設,除了可能讓一些人覺得哪兒有問題之外,沒什麼用。--安憶Talk 2023年12月22日 (五) 10:23 (UTC)回覆
不是很清楚小工具加載機制,如果不勾選的話可以不加載這個腳本,那麼多少能省一些流量,這一點上還是有意義的,但必須在說明中解釋清楚。--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2月22日 (五) 12:25 (UTC)回覆
不會節省,只有首次請求會通過網絡,之後都在localstorage,而首次請求必定是匿名的。加載≠從網絡加載。--安憶Talk 2023年12月22日 (五) 13:33 (UTC)回覆
清除瀏覽器緩存唯獨保留cookies的情況下?--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2月22日 (五) 14:37 (UTC)回覆
通常瀏覽器的清除緩存所指的緩存不包括localstorage。--安憶Talk 2023年12月23日 (六) 03:12 (UTC)回覆
如果同時應用hidden和default的話,可能無手工取消過的話就會自動標記option為1啟用?或者必須通過特定方法標記option為0才能禁用?(至少之前通過API查action=quer-meta=options,手工在界面上取消,option等於「空」,但可以用action=options,可以將參數設為0徹底取消?)——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2月23日 (六) 08:33 (UTC)回覆
這個小工具設計上是作為MW自身變體切換功能不足的補充,所以在MW自身可以正確處理的場合小工具理應自動禁用。在技術上確實沒有很好的「對匿名用戶默認啟用,對註冊用戶默認禁用」的辦法。如果真要做的話,可以像先前preserve-variant小工具一樣在Common.js裡頭判斷條件加載,但是這樣的話相關代碼就無法包含在GitHub倉庫里了。
@Shizhao:在有代碼壓縮+gzip+HTTP/2的情況下傳輸量約為2.12 KB,很小。--碟之舞📀💿 2023年12月23日 (六) 04:56 (UTC)回覆
返回專案頁面「变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