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Legolas1024/sandbox/汉魏洛阳城
汉魏洛阳故城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河南省洛阳市 |
分类 | 古遺址 |
时代 | 东漢 北魏 |
编号 | 1-153 |
认定时间 | 1961年 |
汉魏洛阳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市区以东15公里,北依邙山,南滨洛水,曾是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最初兴建于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后经历代增修、破坏和重建。隋炀帝时,於洛阳城以西修筑新城,因此原址又被称为汉魏洛阳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历史
编辑初建
编辑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为避王子朝之乱,继任的周天子姬匄自王城出奔东居於翟泉,并称为“成周”[2]。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大夫苌弘建议扩建成周城,敬王派遣富平、石张持天子书至晋国,请求帮助完成扩建。晋国魏献子集合诸侯国,在翟泉盟誓并扩建了成周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周王室迁回王城。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因吕不韦有拥立庄襄王的功劳,拜其为相国,封文信侯,并食邑洛阳十万户,以成周城为食邑之所。吕不韦遂扩建成周城,经过本次扩建,洛阳城东西达6里,南北为9里。秦初设置三川郡,郡治在成周城。
扩建
编辑汉朝初年,汉高帝刘邦一度欲定都洛阳,经娄敬和张良的劝谏最终定都长安,并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王莽下诏升洛阳为东都。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拟迁都洛阳,特命刘秀为司隶校尉整治洛阳宫府。两年后的六月,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称帝,改元建武。十月,汉光武帝车驾入洛阳,并定都于此,依据五行,改洛阳为“雒阳”。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汉光武帝在雒阳建立高庙、社稷和郊坛。建武五年,又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设立太学,河南尹王梁修筑穿渠引谷水灌溉雒阳城外。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修缮太学,并建立太学讲堂。中元元年(公元56年),在雒阳城南修建起明堂、灵台、辟雍,在城北四里又置兆域[3],形成较为完整的礼制建筑群。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兴筑雒阳北宫,并将邓禹等28名功臣像绘制於南宫的云台。永平六年(公元63年),在雒阳上西门外兴建平乐观与平乐馆。永平八年,雒阳北宫竣工,形成以德阳殿为主的庞大宫殿群。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佛教传入中土,汉明帝於雒阳城西雍门外三里的御道北侧兴建白马寺。永和五年(公元140年),雒阳城内人口突破100万人。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汉桓帝兴建显阳苑。
延熹四年至八年间,雒阳宫殿频遭雷火,包括南宫嘉德殿、丙署、雒阳武库、虎贲掖门、北宫德阳殿等均受到火灾毁坏。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汉灵帝命蔡邕以隶书将五经文字书写,并刻石树立於太学门外,史称“熹平石经”。光和三年(公元180年),灵帝於宣平门外建造筚圭苑、灵昆苑。
被毁与重建
编辑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雒阳南宫大火,多处建筑被焚毁。次年,灵帝又大兴土木,修复玉堂殿,铸造铜人。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崩於南宫嘉德殿,随即因大将军因董卓进京引发朝局混乱。当年九月,董卓进京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转立刘协为帝。次年(公元190年)正月,董卓弑弘农王,随即宣布迁都长安,悉数焚毁雒阳宫室、官府和民宅,开掘雒阳诸帝陵。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改元黄初,建立曹魏。黄初元年十二月,初营洛阳宫。十二月戊午,曹丕幸洛阳。曹魏时,洛阳为五都。城市建筑,除废弃南宫为闾里外,基本恢复东汉时期洛阳城之旧貌。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北魏由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开始大规模增修并改造洛阳城,扩大市区面积,增加小市、四通市、大市等集市。进一步适应了居民,交通等实际需求。
湮灭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参见
编辑前任者: 長安(今西安市) |
中國首都 25年-190年 220年-313年 |
繼任者: 長安(西晉) 建康城(東晉) |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中国历代国都遗址
Category: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洛阳城池遗址
Category:洛阳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东汉建筑
Category:曹魏建筑
Category:北魏建筑
Category: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点
Category:国家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