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Mountain/2007年

由Shinjiman在話題Planet Wikimedia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6 年前

參數設置有些項目無中譯 編輯

您好,想請問一下某些在參數設置中的項目沒有中譯,請問要如何翻譯?--鬼姬 13:47 2007年1月17日 (UTC)

我要求刪除Talk:龍應台中與維基百科無關的討論。維基百科不是政治論壇。

而且我抗議Jasonzhuocn的雙重標準。可以參考Talk:薄一波

為什麼Mountain等人可以討論和維基百科無關的政治內容,別人的類似的討論就要被刪除呢?

維基百科到底不是政治論壇?

--67.15.183.5 17:50 2007年1月23日 (UTC)

--67.15.183.5 18:05 2007年1月23日 (UTC)

轉換表的疑問 編輯

問一下,這個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目前究竟派什麼用處?好像是沒用的!?TTTT 16:15 2007年2月9日 (UTC)


抱歉這麼晚給你回復。

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是整個轉換的基礎之一。我們目前採用的技術是這樣的:

核心程序一級的轉換表:見\includes\ZhConversion.php,負責字一級的轉換;也有少許詞一級的轉換,但這個後來大家建議取消。 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這是簡到繁的共用轉換表,zh-hk和zh-tw轉換的共有詞彙都放到這裡。這個表的很大一部分是用來確定簡到繁一多轉換的。 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tw和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k:這兩個表負責tw和hk地區的轉換,它們繼承了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每個表只放自己獨有的轉換詞彙。 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cn和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sg:這兩個表負責cn和sg地區的轉換。sg繼承了cn。 我建議目前的討論多向技術方面靠攏,繁簡轉換的機理要研究清楚。--Mountain 04:05 2007年2月12日 (UTC)

首先感謝你的回覆。我對那個zh-hant表還是不太清楚,你的意思是zh-hant表曾經用過,但現在被zh-tw和zh-hk的表取代了?還是zh-hant一直就是參考,而現在保留着是為了讓zh-tw和zh-hk兩個表借鑑?我看了目前版本的源碼,但沒看出zh-hant在哪種可能會被用上。TTTT 05:49 2007年2月15日 (UTC)

來這裡投投票! 編輯

請來一來這裡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申請罷免管理員
投投票;和
到這裡發表一下意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互助客棧/方針 內的 Wikipedia:管理員的離任內的長期沒有活動
謝謝!--Eno TALK 05:43 2007年2月15日 (UTC)

沙盒 編輯

這個名有點似jargon,但我稍後會再問社群的意見。現在你安排重定向,這方法也不錯啊。--Kevin wong 13:24 2007年3月11日 (UTC)


關於罷免投票 編輯

我的理解是,初選管理員要80%支持才通過。罷免也可以看成是重新確認,標準如果是50%,已經比初選時的要求為低了。如果說要罷免票超過80%的話,就是說只有20%的人支持其繼續擔任管理員。這樣的情況可以被稱為」民憤極大「了。呵呵。總之,我覺得50%是個比較合理的數字,比初選管理員已經放鬆了。可以給那些由於衝突和誤解引發的反對票留一些空間。最近的幾個罷免投票一般就是10-20% 的支持率。 我覺得不必太擔心對管理員的穩定造成衝擊,除非有人使用大量馬甲試圖操控投票。當然, 那是另一回事了。 --Munford (留言) 17:38 2007年3月14日 (UTC)

Munford兄。我和朋友討論時,他有這樣一個理由,我覺得蠻有道理,不知道你能否駁倒。他說:任何組織成長到一定規模,總會有觀念上的分歧,組織內部有不同意見是非常正常的現象;80%進入、50%退出這個標準確立後,在爭論當中,一旦一方意見的人占上風,他們就會很容易把不同意見的人清理出去,它會使維基被某種觀點的人獨占,從而無法實現我們中立的原則。--Mountain 18:31 2007年3月14日 (UTC)
我覺得問題在於對80%的理解上。初選標準是80%贊同才成立。同等的效果在罷免時,應該是低於80%贊同保留,即罷免成功。這樣才是出入相同的標準。 50% 的線已經更為寬鬆了。 如果要80%支持罷免才成立,那則是反過來了。兩個80%沒有等效性。至於你上面提到的擔心,我覺得現實中維基還沒有這樣的危險。以維基這樣基於志願參與的鬆散形式,有組織的操縱選票或排擠不同意見的情況不太現實。在我的印象中,在各種討論投票中還沒有看到有類似的跡象。除非有人採用什麼不合法的技術手段。一個簡單的例子,象毛澤東,六四之類的有強烈意見爭議的條目,內容還是比較平衡的。沒有出現被一部分人把持的現象。而至於管理員的信任度這種問題,投票的情況我覺得是不會偏離共識太遠的。 --Munford (留言) 20:31 2007年3月14日 (UTC)

民主決策與自律公約 編輯

我認同單純的投票不是很好的解決方式,否則會有民粹的走向。我已經在互助客棧/其他提出了建議訂立管理員自律公約的建議。若管理員違反公約一定次數,就自動下台,無需投票。若最後這個動案能夠通過,所謂的罷免投票門檻的問題也就次要了。但是現時的管理員離職門檻確實太高,入選門檻確實偏低,一些管理員也確實應該為自己的作為下台負責。所以我希望儘快訂立公約,讓做對事的人能繼續做事,讓做錯事的人負擔責任。--出木杉 02:29 2007年3月15日 (UTC)

關於罷免投票 編輯

我覺得管理員並不是領導者,不是制定政策的議員,管理員對維持組織的穩定作用沒有這麽大,如果50%的維基人對這位管理員不信任,恐怕他也不容易能作好這份工作了,只能更加引起辯論戰。這次只是對罷免的投票,其實對於罷免濫用權利的管理員,我到更加趨向贊同Toytoy的提議,應該接到投訴然後由其他管理員調查,由管理員內部根據規章議決是否應該取消其資格,這樣可以減少多數霸權的可能。不過他的提議可能不會受到多數維基人的擁護,因為畢竟管理員是少數。--方洪漸 02:51 2007年3月15日 (UTC)

管理員罷免投票 編輯

我覺得你和你的朋友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方面的危險的確值得考量。但另一方面我覺得罷免管理員不是像「排除一個維基人」的感覺,一位維基人被免除了管理員的位置,不代表他不能作為一般用戶繼續發表意見和作一般的編輯,所以減少某種聲音的情形我覺得是不會。 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要多數維基人都能掌握管理員罷免的原則(不會因為意見不同而贊同一項罷免)不然不論是50%或80%都可能被誤用來打擊少數。 最後,為什麼我比較支持50%,因為選管理員時需要80%的社群信任才能當選,這根據的是一個維基人過去的表現。但如果經過實際負則管理事務之後,這分信任減弱了,不少人轉而不信任他了。等於說原本80%以上的人的信任不再符合。照說百分之20以上的不信任就有點嚴重了,但如果訂20%就可以罷免我覺得會產生很多爭端。所以50%我覺得是一個折衷 的數字。超過這個限度,作管理員可能帶來的爭議會比對社群的貢獻還少,所以我支持解這種情況應該解職。--ffaarr (talk) 05:44 2007年3月15日 (UTC)

管理員罷免投票之二 編輯

大山兄你好,我覺得你和你的朋友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方面的危險的確值得考量。不過個人意見認爲,這個問題由於可以有很多解法,所以比較不太好答。我看過前幾位維基人(Munford、左圖右史、方先生和阿遠)的留言,我有以下幾點意見:

  1. 量化的問題:投票不竟在需要決定去留時一個取多數意向的方法;不過如何在數字上確保一個平衡各方的點(80%上、50%下,80%上、80%下等),我敢請教你的朋友應該如何取捨:我個人不理解80%上、50%下的狀態爲何「只會導致社群的不穩定」,而「社群的不穩定」又爲何在管理員罷免的角度上是不好。
  2. 管理文化:續上點,我看到你的朋友的問題是希望一個「穩定的社群」;我想請大山向那位朋友請教一下,社群的穩定或不穩定如何與社群的正面發展有關係,還是「穩定」是管理思維上的一種「文化」?最終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一個表面穩定的正面震蕩型社群,還是全面穩定的社群。我本人有興趣知道這方面的資訊,敬希提供;同時也能幫忙wikipedia。
  3. 社群信任:管理員在維基百科需要表現出令人信任的態勢。一位維基人能成爲管理員,從法則上該是其本身的管理能力的一種外延;不是因爲很會搞人際關係而成爲管理員。實際上是如何呢?應如何取捨?(這點綜合從toytoy反對「面面皆圓」型管理員的意見中歸納出來,不可以算作我的意見,也可以感謝他的提供。)
  4. 社群認知:對於管理員職責的認知,社群間在明在暗中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應該如何處理?
  5. 「多」管齊下:這方面可以算是擴大左圖右史的意見。投票和公約、憲章等的「多」管齊下,能夠避免只使用一種方法而容易被人把持,還是製做不必要的機制而影響效率。這方面需要社群探討。

以上都關係到管理員罷免投票的操作。zzz....很睏 找我 18:57 2007年3月19日 (UTC)

補充,我要說的是我認爲應該在這些問題的答案中由「社群」找出數字上確保一個平衡各方的點zzz....很睏 找我 21:44 2007年3月19日 (UTC)
  • Mountain, Ktsquare, 在信任投票中 50% 本身也有道理,元維基每年確認 steward 和 admin 也以50% 為標準。但看現今中文維基百科少見濫提罷免,難也可能是一原因。在維基也有能動員多人投票者,對他們,50% 不難達。若門檻太低,當有人因任何原因不滿任何管理員,便可找藉口提出罷免;若各人已有成見,縱使 wikipedia:共識要求先討論後投票,亦難影響結果。更甚者,若此等罷免不必講誰是誰非,一句「未獲社羣信任」便足,則更麻煩。
  • 另外,此提議與 wikipedia:共識 直接抵觸,共識剛通過又立刻要修改,不利。---Hillgentleman | | 2007年3月20日( 二 ), 00時26分13秒.
來個補充第二點:投票、討論對於不理解或認同文化和神髓的人士來説,只是工具。至於從工具如何轉化成文化,這需要時間和能擇善而從的社群,人士。到了死結(如現時方針上的問題)是不是需要一些大刀闊斧的方法?不過大刀闊斧不過會遇到社群文化甚至參與者本身文化的阻礙,會不會因此影響參加者的心理,導致部分人士離開,或者被人說成搞政治,這是需要支持,檢討和討論的。zzz……很睏 找我 19:33 2007年4月14日 (UTC)

Wikipedia:Wikipedia索引 編輯

我提刪了以上重定向頁面的目標頁面「Wikipedia:維基百科名字空間內的頁面列表」,參見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2007年4月3日,您是否可以將用戶頁面中的該鏈接修改為Wikipedia:Wikipedia索引([[Special:Allpages/Wikipedia:|Wikipedia:Wikipedia索引]]),以便減少「Wikipedia:維基百科名字空間內的頁面列表」的鏈入頁面?謝謝,並祝編輯愉快。-下一次登錄 2007年4月4日19:37留言

第四次動員令 編輯

第四次動員令將在4月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歡迎各位參加。

此次動員令與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領域條目為目的的小動員令。這次共舉辦6個主題的小動員令,翻譯動員令生物動員令異國(寰宇)動員令體育、奧運動員令音樂動員令暗黑動員令,是些大家感興趣,或維基條目貧乏,需要人編輯的領域,前5個由各維基人選出,最後1個由主持人決定。

第四次動員令要求參與者貢獻5個條目,其中二個必須是推薦新條目,才算完成,詳細規則請看這裡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暫時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Dzb0715^_^ 14:20 2007年4月8日 (UTC)

方針投票 編輯

我已在那裡做了進一步的解釋。--Wikijoiner 08:10 2007年4月14日 (UTC)

提問 編輯

好的,我會嘗試做做看,希望列位可以滿意。—出木杉 2007年5月2日 (三) 09:22 (UTC)回覆

我回來了 編輯

大山兄,用了你的好辦法,我這個網絡白痴終於也回來了。非常感謝!!!—Hamham 2007年5月19日 (六) 00:47 (UTC)回覆

麻煩您填一份有關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的的問卷 編輯

您好!這份問卷旨在探討─兩岸三地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的「參與動機」和「日常工作的型態」,您寶貴的意見將有助於對維基人與管理員的瞭解。問卷中所填寫的資料僅做為學術用途,不會將個人資料與填答內容外洩,請放心填寫。筆者每回收一份有效問卷,將捐助美金1元給2007國際維基媒體年會之籌備基金。感謝您的幫忙,也表示一點小小的心意。

問卷連結 http://www.my3q.com/home2/163/qcute/94773.phtml?eenid=MjcwOSxxY3V0ZXN0QGdtYWlsLmNvbXwxNzc0LHFjdXRlc3RBVGdtYWlsLmNvbQ
預計截止日期:96年5月22日止

指導教授: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梁朝雲教授
研究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
陳佳珩 g9444008@grad.ntue.edu.tw —Qcute 2007年5月20日 (日) 00:46 (UTC)回覆

最煩你這種只會吃老本、只會占別人便宜的人了 編輯

鄙視你。—Linuxwindows 2007年6月20日 (三) 20:25 (UTC)回覆

問卷調查結果 編輯

你好,上次你參與的問卷調查結果在這裡Corallite 2007年6月29日 (五) 15:29 (UTC)回覆

邀請出席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成立典禮暨2007香港夏聚 編輯

 


謹訂於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下午三時
假香港城市大學康樂樓9樓城峰閣舉行



敬備茶點 恭候光臨 懇賜花籃


如未克撥冗光臨,請到這裏覆示
2007年7月12日 (四) 14:43 (UTC)

第五次動員令 編輯

第五次動員令將在7月15日開始,8月31日結束,歡迎各方維基人參加。

本次動員令是大動員令+小動員令的模式,3個主題的小動員令分別是:消滅外文動員令歷史動員令世界遺產動員令。規制與前次大致相同。

「消滅外文動員令」要求參與者從翻譯任務的100個條目中選擇條目,完成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五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邀請函發給其他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謝君之合作。DoraConan 與本人商談 2007年7月26日 (四) 08:48 (UTC)回覆

shizhao正被提出罷免,請到Wikipedia:申請罷免管理員/Shizhao/第2次發表意見 編輯

Linuxwindows 2007年9月5日 (三) 20:19 (UTC)回覆

Hello from Belgium : question 編輯

We use a picture you've taken in Athens in december 2006 to illustrate an article. But I cannot find the century when the icone has been painted. Do you remember this century, by any chance ? Thank you if you can help. 82.212.138.122 2007年9月20日 (四) 19:29 (UTC) Mogador99 on french wikipedia (My discussion page)回覆

Test 編輯

Test--Mountain 2007年10月11日 (四) 07:15 (UTC)回覆

國旗模板在人物條目中的使用 編輯

我認為有必要加國旗。因為由於行政區劃的變化比如原先大清帝國屬遼寧的地方,現在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變成了屬吉林咋辦?中華民國的熱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了河北怎麼辦?

另外,還有地名變化,比如,中華民國石門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石家莊。—東北虎(Manchurian Tiger) 2007年10月29日 (一) 07:11 (UTC)回覆

維基研究協助 編輯

Mountain您好,我是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學生邱家緯,目前正進行一項對兩岸三地維基人的研究,需要許多維基用戶的協助。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維基年會發表過,也訪問過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的維基用戶。現在更需要大量的問卷資料輔助,希望您能夠提供維基的編輯經驗。這份問卷只需要花您兩分鐘時間,但是對維基領域研究有很大貢獻,謝謝您的幫忙!

這份問卷的詢問範圍僅於編輯過程與經驗,不涉及私人資料,請您安心。

問卷網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挨家挨戶去留言的份上,幫幫我吧!—櫻花猴 2007年10月30日 (二) 10:06 (UTC)回覆

Planet Wikimedia 編輯

Planet Wikimedia中文版正式版即將啟航,而閣下亦曾經加入過incubator Planet,作為試行項目之一。現歡迎到這裡進行重新確認程序(需要重新查看一下內容是否跟wiki、維基媒體或MediaWiki軟件有關,有沒有其它版權問題等)。同時亦都會有這個模版,供閣下的用戶頁中使用。亦都再一次歡迎閣下的加入。 --Shinjiman 2007年12月1日 (六) 02:11 (UTC)回覆

返回到 "Mountain/2007年"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