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達羅毗荼語
原始達羅毗荼語是以歷史語言學方法構擬出的達羅毗荼語系的共同祖先。[1]:299它分化為原始北達羅毗荼語、原始中達羅毗荼語和原始南達羅毗荼語,分化時間尚無定論。[2]:492
原始達羅毗荼語 | |
---|---|
重建自 | 達羅毗荼語系 |
區域 | 印度西北部或印度中西部 |
時代 | 約公元前4–3千紀 |
下層重建 |
|
歷史
編輯原始達羅毗荼語沒有任何歷史記錄,是通過歷史語言學方法構擬出來的。它的使用時間約是公元前4千紀,公元前3千紀時開始分化。[3]:234
原始達羅毗荼語的起源與地域仍未有定論,目前的假說大都基於構擬出的原始達羅毗荼語詞彙。這樣的構擬基於現代不同語族(北達羅毗荼語族、中達羅毗荼語族和南北達羅毗荼語族)間的同源詞分析。[4] 據多里安·富勒(Dorian Fuller)(2007),原始達羅毗荼語的植物學詞彙是印度半島中部的熱帶亞熱帶乾燥闊葉林地帶特有的。這一區域從索拉什特拉和印度中部延伸至印度南部。[5]:353
據富蘭克林·索沃斯(Franklin Southworth) (2005),原始達羅毗荼語詞彙因種植業、畜牧業和漁獵上的高度集中,顯示出鄉村經濟的特點。不過,也有更複雜的、不是鄉村經濟能有的社會詞彙:[5]:353-354
這個證據仍不足以確定原始達羅毗荼語的使用地域。這些特徵可解釋為多個共時文化的綜合,如:[5]:353-354
音系
編輯元音
編輯原始達羅毗荼語有5個元音,均有長短對立:*a、*ā、*i、*ī、*u、*ū、*e、*ē、*o、*ō。複元音*ai和*au分析為*ay和*av(或*aw)。[7]:342
輔音
編輯原始達羅毗荼語有下列輔音(Subrahmanyam 1983:p40, Zvelebil 1990, Krishnamurthi 2003):
唇音 | 齒音 | 齒齦音 | 捲舌音 | 硬顎音 | 軟齶音 | 聲門音 | |
---|---|---|---|---|---|---|---|
鼻音 | *m | *n̪ | *n | *ɳ | *ɲ | (*ŋ) | |
塞音 | *p | *t̪ | *t | *ʈ | *c | *k | |
擦音 | *ɭ (*ṛ, *r̤) | (*h) | |||||
閃音 | *ɾ | ||||||
近音 | *ʋ | *l | *ɭ | *j |
齒齦塞音*ṯ在許多後代語言中發展為齒齦顫音/r/。塞音形式仍保留在科塔語和托達語 (Subrahmanyam 1983). 馬拉雅拉姆語仍在雙音化時保持齒齦塞音。古泰米爾語中,如其他塞音,在詞首時會帶一個元音,也即*ṯ(或*ṟ)不出現在詞首。
軟齶鼻音*/ŋ/只出現在*k前,如同其多數後代語言一樣。因此,在原始達羅毗荼語中不應將其視作獨立的音素。它在馬拉雅拉姆語、貢德語、孔達語和彭戈語中仍為音素,是因為原來的*ṅk簡化成了*ṅ。(Subrahmanyam 1983)
音位學上看,北達羅毗荼語族語言庫魯克語、紹里亞帕哈里亞語和布拉灰語不能從原始達羅毗荼語的音系簡單分化而來。McAlpin (2003)[8]:521–546假設它們從原始達羅毗荼語的早期狀態分化而來,比傳統構擬的時間更早。他認為應該構擬更多塞音:
早期 | 晚期 (原始北達羅毗荼語) |
原始庫魯克-帕哈里亞語 | 布拉灰語 |
---|---|---|---|
*c | *c | *c | |
*kʲ | *c | *k | k |
*k | *k | *k | k |
*q | *k | *q | x k / _i(ː) |
詞彙
編輯作物
編輯下面是卡納塔克邦和安得拉邦南新石器時代文化發現的部分作物,附以富蘭克林·索沃斯(Franklin Southworth)(2005)的原始達羅毗荼語或原始南達羅毗荼語構擬。有時,原始形式的詞義與考古發現的作物種類有差別,如多枝臂形草和倒刺狗尾草兩種南新石器時代文化主食,分別對應高粱和小米的原始達羅毗荼語形式。這是因為早期達羅毗荼語使用者在它們傳入印度南部後,將原來的作物名稱重新賦義。[9]
豆類 名 構擬層級 原始形式 詞義 硬皮豆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koḷ 硬皮豆 綠豆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pac-Vt/Vl 綠豆 豇豆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uẓ-untu, *min(t) 豇豆 扁豆 原始泰米爾 *ava-rai 扁豆 木豆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tu-var 木豆
黍和相關草本植物 名 構擬層級 原始形式 詞義 多枝臂形草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conna-l 高粱 倒刺狗尾草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kot-V 小米 光頭稗 狗尾巴草 細柄黍 鴨乸草 原始南達羅毗荼 *(v)ār/ar-Vk 御谷 雜谷/御谷 原始南達羅毗荼 *kam-pu 御谷 穇子 原始南達羅毗荼 *ira(k) 穇子
其他食物/作物 名 構擬層級 原始形式 詞義 棗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irak- 棗 榕樹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cuv- 榕樹 閻浮樹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ñēr-al 閻浮樹 球瓜 絲瓜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pīr 亞麻 原始南達羅毗荼 *ak-V-ce 棉花 原始南達羅毗荼 *par-utti 秋葵 薄壁組織碎片 早期原始達羅毗荼 *kic-ampu
未在南新時期時代文化遺蹟中識別出的作物 名 構擬層級 原始形式 詞義 蔥 早期原始達羅毗荼 *uḷḷi 茄子 早期原始達羅毗荼 *vaẓ-Vt 芝麻 芝麻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nū(v)- 甘蔗 早期原始達羅毗荼 *cet-Vkk 火麻 晚期原始達羅毗荼? *boy-Vl
基礎詞彙
編輯原始達羅毗荼語基礎詞彙選自Krishnamurti (2003):[10]
詞義 原始達羅毗荼語 1 *on-ṯu 1(adj.) *ōr-/*or-V- 2 *īr/*ir-V 3(adj.) *muH-/*mū- 4(adj.) *nāl/*nal-V- 5(adj.) *cay-m- 6(adj.) *caṯ-V 7(adj.) *eẓ-V 8(adj.) *eṇ 9或10 *toḷ-/*toṇ- 10減1 *on-patV 10(adj.) *paH- 頭、頭髮、頂 *tal-ay 頰 *kap-Vḷ 目 *kaṇ 眼球 *kuṭ-V/*kuṇṭ-V 耳 *kew-i 鼻、喙 *mū-nk(k)u/-nc- 齒 *pal 口[11] *wāy 手、臂 *kay 腿、足 *kāl 心、腎 *kuṇṭV 肝 *taẓ-Vnk-/-nkk 奶、乳房 *pāl 骨 *el-V-mp/-nk 骨髓 *mūḷ-V- 糞 *piy/*pī 房 *il 丈夫 *maẓc-a- 男 *māy-tt-/*mā-cc- 女 *peṇ 名 *pin-cc-Vr 天 *wān-am 日 *en-ṯ- 日 *pōẓ/*poẓ-u-tu 月 *nel-a-nc/-ncc 一個月 *nel-V- 星 *cukk-V 星 *miHn 雲 *muy-il 水 *nīr 河 *yĀtu 湖 *kuḷ-am/-Vnc- 海 *kaṭ-al 石 *kal 風 *waḷi 一天 *nāḷ 夜 *nāḷ/*naḷ-V- 年 *yAṇṭ-u 樹 *mar-am/-an 果 *kāy 森林 *kā(-n), kā-ṭu 草 *pul 茅草 *pīr 狗 *naH-ay/-att/-kuẓi 動物、野獸、鹿 *mā 鹿 *kur-V-c- 虎 *pul-i 鼠 *el-i 蛇 *pāmpu 肉 *iṯ-ay-cci 肉 *ū/*uy 油 *ney 魚 *mīn 虱 *pēn 蚊 *nuẓ-Vḷ/-nk- 翅膀 *ceṯ-ank-/-ankk- 黑 *cir- 白 *weḷ/*weṇ 紅 *kem 甜 *in- 酸 *puḷ- 苦 *kac (> kay) 吃喝 *uHṇ-/*ūṇ- 吃 *tiHn- 來 *waH-/*waH-r 走 *naṭ-a 給 *ciy-/*cī- 死 *caH- ~ *ceH- 睡 *kū-r- 睡 *tuñc- 數數 *eṇ
註釋
編輯- ^ Andronov 2003.
- ^ Bhadriraju Krishnamurti. The Dravidian Langua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6 January 2003 [2021-07-21]. ISBN 978-1-139-4353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1).
- ^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Volume 1, Issues 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epartment of Ancient History, Culture, and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Allahabad
- ^ McIntosh 2008,第353頁.
- ^ 5.0 5.1 5.2 5.3 McIntosh 2008.
- ^ Mukhopadhyay, Bahata Ansumali. Proto-Dravidian Languages in 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An Ultraconserved Tooth-word Reveals Deep Linguistic Ancestry, Supports Genetics. [18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 ^ Baldi, Philip. Linguistic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Walter de Gruyter. 1990. ISBN 3-11-011908-0.
- ^ McAlpin, David W. Velars, Uvulars and the Northern Dravidian hypothe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2003, 123:3.
- ^ Southworth, Franklin C. 2005. Proto-Dravidian Agricult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th ESCA Round Table Conference, Kyoto, June 2005.
- ^ Krishnamurti, Bhadriraju. The Dravidian Langua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21-07-21]. ISBN 978-1-139-4353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註釋:或「邊緣、喙、容器口、孔、劍刃」
參考
編輯- Krishnamurti, B., The Dravidian Languag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521-77111-0
- Subrahmanyam, P.S., Dravidian Comparative Phonology, Annamalai University, 1983.
- Zvelebil, Kamil., Dravidian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PILC (Pondicherry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Culture), 1990
- McIntosh, Jane R. The Ancient Indus Valley : New Perspectives.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 2008. ISBN 9781576079072.
- Andronov, Mikhail Sergeevich. A Comparative Grammar of the Dravidian Languages.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 2003 [2021-07-21]. ISBN 978-3-447-0445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9).
另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T. Burrow. Dravidi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2n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008-10-26]. ISBN 978-0-19-86432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