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七七事變/存檔1

由Kagayuta在話題中立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年前

外文

這句話「英語對這一事件的稱法為「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Battle of Lugou Bridge」、「Incident of July 7」或「Lugouqiao Incident」。 」有必要嗎?為什麼要專門引用英文的說法,而不是法文或德文?中文Wikipedia不是漢化的英文Wikipedia,這裏沒有必要加入英文(七七事變不是翻譯自英文的)。這樣做好像是日文版的做法。--Samuel 05:10 2003年10月11日 (UTC)

無必要,刪除了。--Menchi 05:35 2003年10月11日 (UTC)

日語版本

日語版本放了一個事發事件的 timeline, 大家可以幫忙譯成漢語嗎? -- 218.188.0.150 02:21 2004年7月8日 (UTC)


是呀。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是怎麼進行的。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31.220.165.154對話貢獻)於2007年8月21日 (二) 13:03加入。


我很想把日語的time line擴充過來,但是日文網頁上的內容是根據1937年日本陸軍自己的記錄來描述事件的,恐怕不能視為中立材料。如果中方有相對的材料,對比起來看的話可能更有中立性吧。 Amuro1230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6:38 (UTC)

中立

「無理要求」,「奮起反擊」這樣的詞不夠中立吧?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Yuanyelele對話貢獻)於2008年7月7日 (一) 06:11加入。

我不是很了解中文系維基社群對文本的中立性有沒有具體的規範,但是類似「殉國」「全殲」這種用於描述軍事內容的詞語在中文中是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這類詞語的出現或是頻繁出現可能會影響文本的中立性。Kaiserpoi留言

現在本文的中立性已經完全不能保證。建議仿照英文以及日文維基推倒重來 Kagayuta留言2020年10月7日 (三) 00:58 (UTC)

此事件起因深入探討

首先此事件為何與「西安事變」時間如此吻合?換言之也就是「西安事變」中方的國策是否與此事件起因有直接關聯。 其次就是事件起因極小,到底那方更主動希望事件擴大化至大規模戰爭。 再就是此事件是否有蘇俄方從中挑唆!(之後的歷史進程看,蘇方獲利極大。不然如中日關係一般,日方轉向遠東蘇聯領土開戰的可能性極大!) 先發這三個疑問,望有志者收集素材。

很久以前註冊過,今天試了多次密碼都不對,就先不登陸發了。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1.192.174.52對話貢獻)於2012-11-22T10:14:21(UTC)加入。

事件經過與條目統計數字差異過大

條目統計數字中雙方傷亡人數過萬的戰爭。可事件經過的描述僅僅顯示是一件雙方傷亡極小的小規模衝突。這與條目統計數字嚴重不符。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1.192.174.52對話貢獻)於2012-11-22T10:52:19 (UTC)加入。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要攻打中國

請幫忙查查看要做報告用ㄉ!!—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0.240.215.252對話貢獻)於2013-05-07T09:42:39 (UTC)加入。

中國的盧溝橋事件實際上是發生在7月8日,只是7月7日比較好記?

日本是東九區,中國是東八區。中國晚上11點,日本就已經是零點了。所以日本時間是7月8日,北京時間是7月7日。純屬瞎扯,不必當真。 1937年7月7日凌晨12點,在中國大陸盧溝橋發生了盧溝橋事變,在中國大陸被稱為七七事變,過了12點才發生的事情,能不能算是1937年7月8日呢?—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3.253.136.173對話貢獻)於2016年7月14日 (四) 14:30 (UTC)加入。

1.哪個來源說是凌晨12點發生的? 2.請不要同時在這裏以及知識問答發問 3.請記得簽名。-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7月14日 (四) 14:24 (UTC)

盧溝橋事變 第一聲槍響之謎這篇文章寫到:

 日军失踪的消息传到日军丰台的大队部后,日本人开始行动了。
 临近凌晨12点,驻扎丰台的日军两个中队、机关枪中队,以及步兵炮队紧急集合,以临战的姿态,急行军赶赴宛平城外。
 8日0点10分,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接到日军要求进城检查的报告。

因此應該是1937年7月8日才正式爆發盧溝橋事變?--183.253.136.173留言2016年7月14日 (四) 14:41 (UTC)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麼這篇文章中提到:

  7月8日凌晨,日本军队突然炮击卢沟桥,中国第二十九区司令部立马组织士兵前往抗战一线。

那麼從日本軍隊突然攻擊盧溝橋開始,算不算戰爭的敲響,如果算,是否應該就是1937年7月8日爆發盧溝橋事變,而1937年7月7日只不過是這場戰爭的預備階段?--183.253.136.173留言2016年7月14日 (四) 14:54 (UTC)

歷史的誤讀:七七盧溝橋事變其實發生在七月八號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指出了:

  七七卢沟桥事变其实是发生在七月八号

從這些跡象表明盧溝橋事變應該是發生在七月八號--183.253.136.173留言2016年7月14日 (四) 15:05 (UTC)

維基百科依可靠來源內容編寫,而不是依「『你認為』應該是發生在七月八號」,更別說你居然還把條目現有的所有日期都往後加一天。條目內文大部份日期都是有引用可靠來源的。--LHD留言2016年7月14日 (四) 16:53 (UTC)
日界含糊不清的問題,請見日#日的界限--Quest for Truth留言2016年7月14日 (四) 22:33 (UTC)
(:)回應:其實說白了就是跟廣電系是一個毛病。比如,湖南台的例行檢修是在每月最後一周的周三凌晨,但2015年6月的檢修卻是在7月1日凌晨進行的。--Dabao qian留言2016年7月15日 (五) 16:33 (UTC)

優良條目評選

七七事變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戰爭與軍事,提名人:小培  討論  2017年6月19日 (一) 12:06 (UTC)
投票期:2017年6月19日 (一) 12:06 (UTC) 至 2017年6月26日 (一) 12:06 (UTC)
  • 算了還是給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吧,理由如下:
「背景」一段給讀者的感覺叫做矛盾
{{fact}}
「背景」段落的:
  1. 「歷史背景」一段:「可見,倘若不是中國百般忍讓,全面戰爭早就發生;倘若不是日本要在華北製造另一滿洲國,全面戰爭或將再延遲相當時日」─語句明顯需要修飾
  2. 「日本軍方」一段:「5月,在古北口等處築炮台,在北寧鐵路沿線派駐重兵。自5月起,日本不斷擴充華北駐屯軍。」─這句也是
「事變經過時間表」─「事變起因各執一詞」一段:
  1. 1937年7月7日晚10時40分許,日本陸軍中國駐紮步兵第一連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在北平西南12公里的盧溝橋北側,永定河左岸荒地進行夜間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在河畔的龍王廟方向突然響了三發槍聲。隨後清水節郎中隊長,野地第一小隊長等人看到在河畔和盧溝橋城牆之間,有人用手電筒發出明暗交替的光亮,隨即判斷為中方軍隊士兵在用暗號互相聯絡。之後又有十幾發子彈從龍王廟方向射出,日軍未予以反擊。清水中隊長派遣岩谷曹長和兩名傳令兵馬上向豐臺駐軍報告。收到報告的第一連隊長牟田口廉也在聯絡北平特務機關後,決定在天亮後與宛平縣縣長王冷齋一同前往事發現場。隨後清水中隊長率隊向東面的西五里店轉移,與從豐臺趕來的第三大隊在一文字山會合。凌晨3時25分,龍王廟方向又有3發射擊。牟田口連隊長認為頻頻出現的射擊目的在於進攻日本軍隊,於是在4時20分下達戰鬥命令。」─語句需要修飾,讀不通
  2. 「日軍開始還擊的時間是1937年7月8日凌晨5點30分。戰鬥開始後,日軍殲滅龍王廟附近的中方部隊,進入永定河右岸,包圍盧溝橋。從被擊斃的士兵身上搜出的證件表明,該士兵屬於二十九軍正規軍。至此中方戰死20名,負傷60名左右。5時30分,日軍第8中隊開始向中方軍隊進攻,雙方進入全面衝突,戰鬥持續2個小時後逐漸沉靜。上午9點半,中方提出停戰,雙方進入僵持狀態。」─這句也是,「雙方」兩字為何要重複使用...
    例如以上,剩下自己想,這裏不是同行評審,加上上面已經說過的─請自行檢查:日期、來源、半形符號,這樣容易讓讀者讀不下去  囧rz……--Z7504留言2017年6月25日 (日) 11:38 (UTC)

1支持,1反對:未達標準--Z7504留言2017年6月26日 (一) 12:07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七七事變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1日 (二) 19:07 (UTC)

返回 "七七事變/存檔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