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战行动

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战行动是反对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的联合行动,各国反战人士约定于同一天发起抗争。据BBC估计有超过60个国家,共约6百万至一千万人参与抗争,其它方面的估计则达8百万至3千万人之谱。

规模最大的示威发生在欧洲。大约有3百万人参加了在罗马的抗争,此纪录被2004年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列为史上最大的反战游行。反战情绪在中东地区达到高峰,但其示威规模较小。在华人世界,香港的示威据估计有1千人左右,澳门也有小规模的游行,中国大陆未发生任何示威;台湾对集会游行的规定虽然较松,却只有500余人在美国在台协会旁示威,多数民众仍对反战运动冷感。

背景 编辑

从2002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强调进军伊拉克的必要性。此事在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希在2002年9月12日对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正式搬上台面, 布希在其讲话中强调萨达姆·胡申政府违反联合国决定,握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许多人质疑美国政府发动战争的动机与理由。一个针对41个国家民众的调查指出,支持美国未经联合国批准即进军伊拉克者不到10%,逾半数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军事行动[1]

全世界的反战团体组织了公开游行。根据法国学者Dominique Reynié统计,在2003年1月3日至4月12日间,全球约有3600万人参与约3千场反战游行,其规模又以2003年2月15日的联合反战行动为最[2]

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于2003年3月20日开始。

欧洲 编辑

 
伦敦街头的游行队伍
  • 伦敦:英国的反战联盟在伦敦发起游行,并声称这是伦敦史上最大的游行。警方估计约有75万人[3],主办单位则估计有大约200万人[4]。游行口号为“不要伊拉克战争,要巴勒斯坦的自由”。
  • 苏格兰:根据卫报统计,格拉斯哥的游行有大约5万人参与。
  •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游行人数在1万人至2万人之间。
  • 爱尔兰共和国都柏林的游行原本预料会有2万人参与,实际参加人数却达到8万人(警方估计)、9万人(BBC 估计)、10万人(卫报估计)或15万人(社会主义工人报估计)。
  • 罗马:在此发生了这次联合行动中规模最大的游行,其口号为“停止战争,没有但是”。为了运送示威民众,特别加开了30班列车。参加人数之众使得主办单位不得不提前两个小时开始游行。警方估计有65万人参与最后的游行,许多国际人士发表了演讲,包括库尔德族人、伊拉克异议人士、巴勒斯坦人、一位美国基督教大会代表与一位以色列的拒服兵役人士。根据示威规模,可知大部分示威者并未参加最后的游行,而主办单位估计有3百万人参与示威。此纪录被2004年健力士世界纪录列为史上最大反战游行[5]
  • 法国:根据世界社会主义者网站报导,法国有20至80个城市发生反战示威,主办单位估计总人数在50万左右。其中规模最大者在巴黎,有10万(今日美国估计[6])至20万人(世界社会主义者网站估计[7])参加。图卢兹的游行有约1万人参加[6]
  • 德国:长途巴士将300多个德国城镇的居民送至柏林参加示威,人数在30万(警方估计)至50万人(主办单位估计)之间。这是柏林数十年来最大的示威活动[8]
  • 西班牙:西班牙有55个城市发生反战示威,规模最大者在首都马德里,参加人数在66万(政府估计)至200万(绿左周报估计)间,这是西班牙在法西斯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在1975年逝世以后最大的示威活动。巴塞罗那有13万(警方估计)至150万人(绿左周报估计)的大游行。小城市奥维耶多有10万人的游行,而该城市人口仅18万人[9]
  • 马耳他:该岛国有1000人参加示威。
  • 北欧各国:挪威发生了1917年以来最大的游行,奥斯陆的游行有6万人。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2万至3万人走上街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游行有35000人参加。
  •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议会所在)的游行有10万人左右(世界社会主义者网站与绿左周报估计)。卢森堡有大约14000人参加示威。荷兰阿姆斯特丹有大约7万人参加游行,这是荷兰在1980年代反核武运动之后的最大示威。相对于这三国的人口数,其示威规模算相当大的。
  • 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大约3万人参加游行。在瑞士,示威集中于伯恩举行,参加人数估计约4万人,是瑞士在战后最大的示威活动;其口号为“不要伊拉克战争—不要以鲜血换石油!”。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有3000人参与侍卫,这是自该国于1991年独立以来最大的示威。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莫斯塔尔的游行有大约100人参加。
  • 克罗地亚:首都札格拉布的游行有大约1万人参加(世界社会主义者网站估计),其余城市亦有规模较小的游行。
  • 捷克:约有1000人参与在布拉格的游行。
  • 匈牙利:约有6万人参与在布达佩斯的游行。
  • 波兰:首都华沙有大约1万人参加游行。
  •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有小型游行,人数约200人。
  • 俄罗斯:俄罗斯的游行规模甚小,莫斯科的游行有400人参与。
  • 乌克兰:在基辅的游行有2000人参加(今日美国估计)。
  • 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游行达上千人。当地政府未核准反战游行,主办单位遂以记者会名义行之。游行人士有一半属库尔德人。许多库尔德人在游行前遭到逮捕[10]
  • 希腊:有15万人(世界社会主义者网站估计)走上雅典街头。少部分群众与警方发生冲突。警方声称此乃少部分无政府主义者所为。
  • 塞浦路斯:约有500至800人在英国军事基地前示威,队伍随后拉至 Pyla 村,在此透过巨型萤幕观看全球反战抗争实况。

美洲 编辑

 
旧金山约有6万至20万人参加游行

亚洲 编辑

西亚 编辑

  • 伊拉克:在风暴中心的伊拉克,数万名伊拉克人参加巴格达的游行,游行者带着萨达姆·胡申的海报并焚烧美国国旗,许多游行者也携带步枪。此次游行得到复兴党政府的支持。萨达姆·胡申称这天为“世界愤怒日”。
  • 叙利亚:1万(绿左周报估计)至20万(今日美国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估计)名民众在大马士革游行,游行者高喊反美及反以色列口号。
  • 黎巴嫩:1万名民众在贝鲁特游行。
  • 以色列:多个反战组织在特拉维夫发动游行,参加者约2000至3000人,不过该活动遭部分左派团体杯葛[11]

东亚 编辑

  • 日本东京在前一天有25000人参加游行。当天在涩谷区则有5000人参与游行。
  • 韩国首尔有2千至3千人参加游行[12]
  •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游行有3000人参加,惟未经官方批准。
  • 印度加尔各答的游行有1万人参加,达喀尔的游行有2千人参加。
  • 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网民反战情绪颇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也坚持由联合国解决伊拉克问题,《人民日报》于2月16日对全球反战行动亦有大篇幅报导,然而2月15日当天并无任何反战集会游行。
  • 香港:民建联青年小组、香港青年社团联盟、新界青年联会、新青年论坛及青年网络等团体组成了“香港青年反战联盟”,并发表声明《不要战争,要和平》。2月15日,有20多个团体及一些立法会议员参加了“香港反战日行动”,并游行至美、英领事馆递交反战声明[13]。游行人数根据世界社会主义者网站估计约1000人。
  • 澳门:澳门在当天发生了小规模的反战游行。
  • 台湾:台湾的30余个团体在2月11日组成“反对美英侵略伊拉克战争联合行动”,起草《反对美英侵略伊拉克战争联合声明》,并决议于2月15日举行全球同步反战行动。由于警方不准民众聚集于美国在台协会前,500多名群众遂在隔壁的中央信托局公保信义大楼前示威,参加者还包括部分在台欧美人士与穆斯林。现场除了发送反战传单以外,并提供“No Blood for Oil”红底白字贴纸(抗争贴纸在台湾尚属首见)、进行文艺表演与歌唱等等[14]。事实上,反对美英侵略伊拉克联合行动在2月15日及其后3月20日的游行均未经批准,但警方直至4月12日群众抗议后才展开取缔与逮捕;2004年3月,联合行动发起人唐曙检察官以违反《集会游行法》之“连续累犯”为由,请求从重量刑;后被台北地方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2年[15]

非洲 编辑

  • 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游行人数估计达8千至2万人。开普敦的游行人数则在5千至2万人间。
  • 突尼斯的 Sfax 城有3千人左右的游行,遭警方以棍棒镇压,有大约30人受伤。

大洋洲 编辑

极地 编辑

美国在南极的 McMurdo 基地也有一群科学家发起反战游行[16]

后续影响 编辑

由于这次行动的空前规模,许多评论家认为它可以阻止将临的伊拉克战争。《纽约时报》的作家 Patrick Tyler 声称,这次行动表明地球上有两大超级强权:一者是美国、一者是全球舆论[17]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表示,这些游行“不会影响美国政府对抗胡申并帮助伊拉克人民的决心”[18]。不过,反战游行及舆论的确影响许多国家的决策,例如加拿大便决定不派兵至伊拉克。

另一些支持英、美的政府则不为所动。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便表示,反战游行不代表舆论,“我不知道你能单独以示威人数来测量舆论”。

在台湾,中华民国总统府副秘书长吴钊燮表示:“如果脱光衣服就可以停止战争,大家一起来做,但是这样没有办法达到和平”;他指出,台湾一直是美国的好朋友,美国也是台湾的防卫伙伴,台湾没有第二个立场,应该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消灭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切断恐怖组织的财经与情报管道;同时他也强调,美伊与北韩问题不会影响台湾的权益[19]国策顾问邱垂亮则表示,美国打伊拉克不需联合国同意,美国也不需要联合国同意才派兵协防台湾海峡,所以台湾一定要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20]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说:“大家想一想:过去多年来,是谁在帮忙我们?是谁在我们有困难时协助我们度过?……我们不支持美国,难道要支持伊拉克吗?”[21]

虽然反战示威效果不如预期,一些评论家对此则有不同解释。Mike Marqusee 在2006年著文指出:示威的成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彰显,并举印度不合作运动与反越战运动为例。他也指出:虽然游行的效果尚不确定,若不游行,美军的占领肯定会继续[22]

马克思主义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则指出:某些人认为示威路线失败了,因此须采直接行动反战;但为了防止各国政府加入“布希的帝国主义计划”,必须由大量群众表达反对舆论,而分散的、区域性的直接行动能见性不足;另一方面,大型全国示威对于提供反战运动的动力也很重要[23]

2月15日全球反战行动还有一些附带效果。英国左翼反战人士 Salma Yaqoob 指出:这次行动反驳了一些西方领导人及阿拉伯原教旨主义者鼓吹的文明冲突论(或宗教战争)[24]

附注 编辑

  1. ^ Iraq Poll 200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allup poll
  2. ^ Anti-war protests do make a differe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ex Callinicos, Socialist Worker, 2005.3.19
  3. ^ Protest has rattled Number 10, say march organisers. Telegraph. 2003-02-16 [2007-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27). 
  4. ^ Anti-war rally makes its mark. BBC. 2003-02-19 [2006-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4). 
  5. ^ Largest anti-war rall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2004
  6. ^ 6.0 6.1 Anti-war protesters hold global rall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SA Today, 2/16/2003
  7. ^ Mass demonstrations inaugurate international antiwar movem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hris Marsden, WSWS, 2/17/2003
  8. ^ Cities jammed in worldwide protest of war in Iraq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NN.com, 2/16/2003
  9. ^ ABC website artic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西班牙文)
  10. ^ RE-COLONIZING IRAQ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ariq Ali,《新左评论》,May-June 2003
  11. ^ 3,000 march in Tel Avi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SWS
  12. ^ Antiwar marchers defy large police presence in Seou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WSWS, 17 February 2003
  13. ^ 亚洲各地举行反战游行示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BC 中文网,2003年2月15日
  14. ^ 廖家敏,《反战.台北》,原载《成大公卫所研究生电子报》(2003年2月28日)
  15. ^ 唐曙,《战争无罪?反战有罪?》,原载《劳动前线》第40期(2003年4月至7月)
  16. ^ Vidal, John (2003-02-13). 10 million join world protest rall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卫报
  17. ^ Threats and Responses: News Analysis; A New Power In the Stree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纽约时报》,Patrick Tyler, February 17, 2003.
  18. ^ Simonson, Karin (March 2003). The Anti-War Movements – Waging Peace on the Brink of War (PDF). [2007-07-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5). 
  19. ^ 刘宝杰,《总统府副秘书长吴钊燮:美伊战事,我向美表达愿战后援助》,2003年3月10日《联合报
  20. ^ 林巧雁,〈我再申支持美攻伊〉,2003年3月10日《中央日报》;亦见黄忠荣、项程镇,〈北韩核武危机,冲击台美中关系〉,2003年3月10日《自由时报》。
  21. ^ 金武凤、杨羽雯,〈扁:不挺美,难道要挺伊吗?辩护政府立场:和对岸说一样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好处?〉,2003年3月23日《联合报
  22. ^ Reasons to Mar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Mike Marqusee, UK Watch, March 16, 2006
  23. ^ Anti-war protests do make a differe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lex Callinicos, Socialist Worker, 19 March 2005.
  24. ^ Global and local echoes of the anti-war movement: a British Muslim perspectiv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alma Yaqoob,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Journal, Issue: 10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