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四届全国政协主席

王沪宁(1955年10月6日),山东莱州[2],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位列正国级,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王沪宁
王沪宁 Wang Huning 20221023.jpg
2022年10月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logo.svg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任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
现任
就任日期
2023年3月10日
副主席
秘书长王东峰
前任汪洋
Danghui.svg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现任
就任日期
2017年10月25日
习近平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 (第20届)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第19届)同时在任
总书记习近平
Danghui.svg 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
(排名第一)
任期
2017年10月25日-2022年10月23日
丁薛祥杨晓渡陈希郭声琨黄坤明尤权同时在任
总书记习近平
前任刘云山
继任蔡奇
Danghui.svg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
现任
就任日期
2017年11月17日
副职黄坤明
前任刘云山
Danghui.svg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任期
2002年10月-2020年10月
副职何毅亭
总书记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前任滕文生
继任江金权
其他主要職務
Danghui.svg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现任
就任日期
2014年1月22日
副职穆虹、潘盛洲、陈一新
前任新职务
Danghui.svg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
就任日期
2018年8月24日
李克强栗战书同时在任
总书记习近平(兼任主任)
前任新设职务
Danghui.svg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现任
就任日期
2012年11月15日
总书记习近平
Danghui.svg 第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任期
2007年10月22日-2012年11月15日
总书记胡锦涛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55-10-06) 1955年10月6日67歲)[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
籍贯 中国山东掖县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学历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职业政治学家、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家、领导人
专业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法语

王沪宁曾于2002年至2020年间担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是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连续3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主要撰稿人和智囊[3]。王由学术界起家,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法学硕士,曾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由复旦大学调入中央政研室,先后任政治组组长、副主任、主任。是中共第十六至二十届中央委员,第十八至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九届、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七、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生平编辑

早年经历编辑

王沪宁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1955年10月6日出生于上海,籍贯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1971年,16岁的王沪宁初中毕业,由于家庭关系,未上山下乡,留在家里继续自学[4]

1974年夏,做了不到3年短暂学徒工之后,王沪宁在家庭安排下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上海师范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註 1]干校外语培训班学习法语[4]。华东师大西语系被誉为“大使培训班”,出过许多大使,王沪宁学习期间的英语很好,法语更胜一筹。本来按正常情况,王沪宁是会走外交官道路的,但他对政治学更感兴趣,因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977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大学普通班毕业后任上海出版局干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被录取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他的导师是有名的研究《资本论》的权威陈其人。陈其人回忆王沪宁复试时的情形说:“他来考的时候,复试啊,迟到了,本来是要取消考试资格的,但我比较照顾他,迟到了大概20分钟吧,还是让他考试了。”因为王沪宁“初试的时候文章写得很好”[5]

1981年获得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6],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复旦自由派盛行,为了抵制自由化思潮,复旦大学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邦佐将自称“新保守主义”的王沪宁列为了重点培育对象[7]

1985年,年仅30岁的王沪宁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此事使得他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人物。后担任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当时青年学者纷纷出国深造的浪潮中,他并没有出国的打算。作为新老师,王在短短的几年内不断开出新课,一学期通常开两三门课,多时要同时开四门课。由于勤奋和观点新颖,王沪宁迅速成为研究政治学理论的知名青年学者[4]

1988年,获美国政治学会奖学金,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做了半年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他与同在美国留学的江泽民之子江绵恒相识并成为好友。[來源請求]在美国的半年内,王沪宁去过美国30几座城市和近20所大学,在数十个政府和私人部门做过调查,与众多的美国人和外国人讨论美国,并将每天讨论、访问和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美国反对美国》一书。1989年回国后王沪宁被提拔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

由于成果突出,王沪宁成为《半月谈》等时事杂志的封面人物,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曾庆红的关注。有一年春节,上海市委的有关领导分别到各大学去参加教授们的春节茶话会,曾庆红选择了去复旦大学。茶话会之后,曾庆红特意找到了年仅30多岁的王沪宁,与他就当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等问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据参加会议的人称当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几乎分辨不出谁是领导、谁是学者 [8]

1993年,王沪宁以复旦大学辩论队顾问身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并带领复旦队夺冠,因而成名[9][10]。决赛中国立台湾大学队和复旦队辩论主题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复旦队为反方最终获得了胜利。2003年王沪宁等人出版《狮城舌战》,回忆了此次辩论。

1994年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进入中央编辑

 
2010年6月26日,胡锦涛与奥巴马在G20多伦多峰会上交谈。二人中间即王沪宁。

1995年4月,在时任副总理吴邦国中办主任曾庆红的力荐下,由总书记江泽民钦点进京,以“特别助理”身份[11]出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兼室务委员,级别为副部级。吴邦国在调进中央之前,在上海任职时就曾有过请他作政治顾问的念头,进入中央之后仍念念不忘,多次在江泽民面前提起。后来,江泽民为此还同他开玩笑说:“如果你再不进京,这一帮人可要跟我闹翻喽。”当然,江泽民本人也很欣赏王的理论研究,当他被调到政研室时,江一见面就引用了王沪宁大段大段的政治学著作原文,这让他十分吃惊。[12]

1998年4月,任政研室副主任。2002年10月,接替滕文生出任主任,晋升为正部级。并在同月的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在担任政研室主任期间,作为主要的政策策划者,王沪宁直接参与、起草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政治理论与思想,辅佐了三代总书记,是中共高层的重要理论智囊[13]

2007年10月22日,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52岁的王沪宁当选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晋升为副国级,正式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是继邓力群之后,又一位理论界人士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他与时任中办主任令计划胡锦涛办公室主任陈世炬形成胡锦涛身边的“铁三角”,从日常工作安排到智囊建议,对胡锦涛执政十年的政治建树着墨颇多。多次陪同胡锦涛在国内考察和国外出访。[14]

中央政治局委员编辑

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任期内,王沪宁作为政研室主任,和中办主任栗战书一道,陪同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了所有内外活动[15]。被认为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信任的人之一。2014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后,王沪宁再兼任深改委办公室主任,其政治分量日益增长[16]在担任深改办主任期间,王沪宁协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制定了包括雄安新区供给侧改革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來源請求]

中央政治局常委编辑

与许多同僚往往由地方一把手升入中央不同,王沪宁在党内升迁之路上没有实际主政一方的经验,而是主要在政策制定和党务活动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2017年10月25日,62岁的王沪宁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17]中央书记处书记(排名第一),成为自陈伯达之后第一个入常的理论界人士。11月17日又接替退休的刘云山出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主管全国意识形态工作[18],继续担任深改委办公室主任[19]。并兼任全面依法治国委副主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成员、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在任书记处书记(排名第一)主持书记处日常工作期间,他全面负责思想宣传、政治教育、党的建设、文化管理、政策研究和荣誉表彰工作,并协助负责网络安全、法治建设工作[20]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王沪宁出任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21]。王沪宁还负责组织了2019年10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22]

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王沪宁担任新成立的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同组长李克强一道领导抗疫工作[23]。3月10日,陪同总书记习近平视察武汉疫区[24]。同年10月卸任政研室主任一职,由江金权接任,在任长达18年,是任期最长的政研室主任[25]

他参与并主导了国家版本馆的设立。[來源請求]2022年7月30日,国家版本馆在北京开馆,王沪宁出席讲话,强调要把国家版本馆建成“展示中国形象的新窗口”[26]但国家版本馆藏品由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院调运。不少藏品为地方图书馆重金收购并契合当地特色。无偿调运引发了对珍贵典籍集中存放安全性的担忧和扰乱各地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批评。[來源請求]

2022年10月下旬, 王沪宁召开由的高级医学专家和高级官员组成的闭门会议,讨论放开疫情防控措施的方式及可能造成的结果,据路透社引援知情人报道称,王沪宁曾在会上反复询问与会者,放弃清零政策后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多少人死亡,并要求参会的官员和专家制定出各种重新开放路线图[27]

2022年10月22日,在二十大闭幕式上,前最高领导人胡锦涛被带走引发中外关注。根据媒体拍到的视频显示,在胡被带走时,坐在胡左手边的栗战书一度试图搀扶他,但被王沪宁阻止。

全国政协主席编辑

2022年10月23日,67岁的王沪宁在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连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内排名由第五上升至第四。同时卸下了书记处书记的职务,但仍兼任深改办主任。[28]

2023年1月17日,王沪宁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3年3月,王沪宁接替汪洋出任全国政协主席,在党内分管统战、宗教事务、对台工作等。

家庭编辑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人身后为王沪宁和栗战书
  • 王沪宁的第一任妻子与政治和学术没有什么关系,与王沪宁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是文革时王沪宁在上大学前结婚的,外界不知道她的名字。她和王无子女。
  • 第2任前妻周琪(1952年11月-):北京人,国际关系专家;现任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政治室主任。父亲为国家安全部主管政治情报分析的副部级情报员。1980年2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1980年3至8月在《太原报》报社工作,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11月至1988年1月在美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级国际研究院学习,1990年1月至1991年9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起为复旦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西欧研究室主任。周琪与王沪宁为复旦校友,毕业后双双留校任教结婚。1994年5月周琪因调往北京市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工作而离开上海,与王沪宁分居一年。聚少离多感情趋淡。虽然1995年王沪宁也调往北京,但夫妇最终还是于1996年离婚。两人无子女。后周琪再次赴美深造,并于2008年5月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至今仍留在学术界。
  • 第3任前妻肖佳灵(1966年4月-):湖南人,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员,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专业完成本科、硕士、博士教育,1997年5月获法学博士学位。王沪宁是肖佳灵的博士生导师。1999年在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研究期间被日本情报机构盯上,准备策反。获知此事的中国国安并不知道肖、王关系,将此事报告中央才知道肖是王沪宁的妻子,于是急令肖回国。后肖佳灵继续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做访问学者。两人于1998年结婚,婚后肖佳灵仍居上海,而王沪宁居北京,因为异地聚少离多而最终离婚。两人无子女。
  • 第4任妻子(1985年-):山东青岛人,中央警卫局服务处服务员。2014年5月与王沪宁結婚,婚后深居简出,当了全职夫人。

主要著作编辑

  • 《比较政治分析》
  • 《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 《美国反对美国》
  • 政治的人生
  • 《新政治学概要》
  • 《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
  • 《狮城舌战》
  • 《国家主权》

学术观点编辑

作为一个新权威主义者,王沪宁认为一个强大国家将提供政治稳定,而这是实施广泛经济改革,从而造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民主只会阻碍经济改革[29][30]。王沪宁亦是威斯特伐利亚主权体系的支持者,并认为六四运动是西方国家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的结果,故而六四清场是一项为平息运动而势在必行的措施。王沪宁通常会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位最高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灰衣主教[31]

在《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中,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迫切考虑社会的“软实力”(价值,感情、心理、态度)和“硬实力”(制度、体制、权力、规范)同样可以塑造一个社会的政治命运。他认为中国正在“从政治动员型社会走向经济动员型社会”、“从产品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从精神偏重文化转向物质偏重文化”和“从整体性文化转向个体性文化”。[來源請求]

他认为,中国最近几个世纪的政治文化变革太快,从传统中国社会传承的“古典结构”,到开眼看世界和五四运动引入的西方资本主义“近代结构”,再到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主导的社会主义“最近结构”,单个结构平均只能主导50年时间,因而“古典结构往往潜在地、不声不响地延续下来,乃至进入后两个结构。”他说:“建国之后,(我们)一直在批判古典结构和近代结构的价值核心,对于塑造自己的价值核心注重不够。”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新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满足当代中国政治的需要。[來源請求]

他在文章最后总结道:“应当探索古典结构、近代结构和最近结构价值系统的精华与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古典结构中代表中华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特性的成份真正得以继承和发扬,将其自身具有的变通性与现代精神结合起来;使近代结构中体现现代民主精神和人文思想的成份找到依托点,找到生长的机制;弘扬最近结构中表现人类美好追求和博大理想的成份,使其真正执领价值系统。唯其如此,这三者才能有机结合,水乳交融,摆脱长期以来存在的相互不适或相互排斥的局面,以将本族和外族、传统与现代,现实与理想统一起来。”[來源請求]

调入北京后,王沪宁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起草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负责在报告中阐述“十二大关系”,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他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后被高层采纳并形成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來源請求]

他认为“一定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不能移花接木,也不能搞拔苗助长”。在民主政治方面,他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超过我国现阶段的条件”,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轴来发展民主政治,也只有这样,发展民主政治才是有效的”。在《政治的人生》中,他提出“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完善政治体制。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完善和构筑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模式的总则是不断扩大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的。”[來源請求]

在《美国反对美国》一书中,王沪宁细致描写了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权力交替。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有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之所以有作用,在于它们能保护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团体之间的权力关系。”他同时指出,在美国体系中,“任何事物都县有两重性,高度商品化带来的光怪陆离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的肉体,性、知识、政治、权力、法律都可能成为商品化的目标。商品化在不少方面腐蚀着社会,引出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來源請求]

学术经历编辑

1978-1981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

1981-1986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讲师

1986-1988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1988-1989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期间1988-1989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

1989-1994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1995年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32]

中国政治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秘书长;第三届理事,第六届常务理事

评价编辑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长期以来的幕僚和助理,王沪宁一直被一些媒体类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亨利·基辛格卡尔·罗夫[33][34]。他被誉为“中共的大脑”和“意识形态沙皇”。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王沪宁的好友夏明认为王一边迷信“马克思主义绝对真理”,却又相信“政治生态学的相对主义”;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定理,去否定西方的普世价值,为“中国发展道路”制造所谓的东方“合理性”[35]

旅美政论作家陈破空认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实际就是王沪宁的马克思主义;所谓习近平思想,其实就是王沪宁思想”[36]

新西兰汉学家白杰明说,王的这些构想“帮助并怂恿习近平认为,他有理由继续掌权”,并指出“他促成了习近平在未来二三十年对党的统治。”[20]

匿名政治专栏评论家N.S. LYONS(化名)认为,王沪宁在《美国反对美国》中提出的“危机的潜流”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自由主义当前面临的问题,但王的策略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仍属未知[37]

华尔街日报说王沪宁被认为是中国新保守主义者中的领军人物;新保守主义者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从而实现稳定并抵制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38]

轶事编辑

  • 美国国会在2021年1月6日遭受冲击事件,事件引发全球关注。受此事件影响,一本据称已经绝版的旧书《美国反对美国》深受追捧。这本书作者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该书在旧书市场的价格被热炒至16666元人民币,相当于1991年出版时5元标价的3000多倍。该书认为美国过分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民主主义”最终会引起裂痕并削弱其竞争力。王沪宁当时还在书中还提及日本。当时世界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最大的经济竞争对手。王沪宁在书中表示,日本的强大是建立在“集体主义、忘我主义和权威主义”之上。[39]目前在市场上已完全匿迹绝版,只能在省级图书馆借阅到。
  • 在师从陈其人先生攻读研究生时,王沪宁引起了一位女同学的注意。她叫周琪,北京人。23岁的王沪宁与和他同岁的周琪谈起了恋爱,直到毕业,双双留校任教,喜结良缘,一切都很顺利。但在王沪宁和周琪准备结婚时,王沪宁仍然埋头书堆里,对一切事情不闻不问。周琪毕竟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不想太马虎草率,于是,她一个人在家收拾一间“蜗居”,尽可能使它充满温馨情致,而淡化一点办公室里(由于房子窄,办公室也就成了书房)的书堆要埋人的窒息感。周琪拜托王沪宁上街去采购一些最简单的日用品,比如毛巾、肥皂、床单、毛巾被、枕巾等等,另外还特意加上了“一束鲜花”,本来,这一切都应该是王沪宁主动考虑才对,特别是那“一束鲜花”。但周琪理解自己执著于学术的年轻丈夫的追求,便自己尽可能主动一些。她怕王沪宁忘了,便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纸,在上面一一记下来,连同采购所需要的钱,一起交到王沪宁手里。王沪宁上街了,等到傍晚,已经做好晚饭多时的周琪才等回了王沪宁。只见王沪宁满头大汗,怀抱一大堆书,气喘吁吁地回来了,而周琪让他买的结婚用品,他一件也没买。[40]
  • 在1995年进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之前,王沪宁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虽然在学校有很多头衔,不过,他自己最为珍视的头衔是“读书人”。当别人介绍他是一位学者的时候,他会立即更正:不,只是个读书人[41]

注释编辑

  1. ^ 1972年5月至1980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參考文献编辑

  1. ^ 王沪宁:中央政治局委员. 山西省山东商会-山东名人堂. [201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2. ^ 王沪宁同志简历. 人民网. [2017-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3. ^ 解读中共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名单. 华尔街日报. 2017-10-27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0). 
  4. ^ 4.0 4.1 4.2 从学者到“红墙”第一智囊 王沪宁辅佐三任总书记. 大公网. [2022-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7). 
  5. ^ 韩晓蓉. 导师:王沪宁考研复试迟到 初试出众获照顾. 东方早报. 2014-01-13 [2022-12-14] –通过映象网. 
  6. ^ 博士生导师王沪宁教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知网. [2017-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4). 
  7. ^ 夏明:我和王沪宁的十年交往. 端传媒.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8. ^ Template:王沪宁:青年学者到高层智囊 大公资讯 大公网
  9. ^ 俞吾金:思考到最后一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2). 
  10. ^ 龚丹韵. 狮城舌战二十年. 人民网. 2013-08-19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11. ^ 范小舟. 习总书记的用人观. 环球人物. 2014, (25)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12. ^ 观点:王沪宁是“强人政治的解药”. BBC News 中文. [2023-03-11] (中文(简体)). 
  13. ^ 王滬寧任三朝智囊 舉足輕重. 苹果日报. 2017-10-26 [2017-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14. ^ 辅佐三任总书记 王沪宁角色更趋吃重_大公资讯_大公网. [2023-03-11]. 
  15. ^ 访美期间 习近平身边距离最近的六个人都是谁. 浙江新闻. 2015-09-29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16. ^ 苏清涛. 冷面王沪宁:从学者到“红墙”第一智囊. 新桐乡. 2014, (3)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2). 
  17. ^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新华网. 2017-10-25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18. ^ 王沪宁首次以中央文明委主任的身份亮相公开报道. 网易. 2017-11-18 [2017-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19. ^ 十九大后重要机构开会,出席的常委有变化. 凤凰网. 2017-11-20 [2017-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1). 
  20. ^ 20.0 20.1 Che, Chang. 王沪宁留任常委引关注:一位意识形态理论家的崛起.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10-23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zh-cmn-hans). 
  21. ^ 习近平: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新华网. 2019-05-31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会议在京举行. 新浪. 2019-10-16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23. ^ 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新华网. 2020-01-26 [202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6). 
  24. ^ 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新华网. 2020-03-10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25. ^ 林韵诗. 接班王沪宁 江金权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财新网. 2020-10-30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26. ^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暨展览开幕式在京举行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新华网. 2022-07-30 [2022-12-14]. 
  27. ^ Zhu, Julie; Tian, Yew Lun; Tham, Engen. How China's new No.2 hastened the end of Xi's zero-COVID policy. Reuters. 2023-03-03 [2023-03-04] (英语). 
  28. ^ 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公报. 新华网.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29. ^ 叶娟丽; 黄华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构建研究:回顾与反思 (PDF).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7, 67 (04): 87 [2023-02-20]. 1986年,当时的复旦大学青年学者王沪宁发表文章,提出在改革中必须有中央权力的必要集中,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进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篇文章当时社会反响强烈,被认为是80年代中后期在学术界、思想界风靡一时的新权威主义的萌芽。 
  30. ^ Che, Chang. 王沪宁留任常委引关注:一位意识形态理论家的崛起.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10-23 [2023-02-20] (中文(简体)). 在上世纪80年代,王沪宁帮助推行一种被称为“新威权主义”的理论,即像中国这样的贫穷大国在推动市场改革的同时,需要强人统治来维持秩序。 
  31. ^ The 'Grey Cardinals' of modern-day Russia and China. Qrius. March 16, 2018. 
  32. ^ 易文网. 王沪宁履历. 易文网 (易文网). 2016-12-23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33. ^ Jakhar, Pratik. China party congress: The rising stars of China's Communist Party. BBC News. 2017-10-08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9). 
  34. ^ Kong, Tom Phillips Benjamin Haas in Hong. The omnipotent seven: meet the men who make up China's new politburo. The Guardian. 2017-10-25 [2020-01-09].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英国英语). 
  35. ^ 陈破空:与王沪宁分道扬镳——读夏明《红太阳帝国》. 独立中文笔会. [202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0). 
  36. ^ 焦点对话:中共越来越左,习近平王沪宁谁在主导?. 美国之音. [202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0) (中文). 
  37. ^ The Triumph and Terror of Wang Huning. 
  38. ^ Zhai, Chun Han Wong / Keith. 中国新领导班子阵容预测.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2023-03-06] (中文(中国大陆)). 
  39. ^ 褚文. 美國國會暴亂|王滬寧舊作《美國反對美國》受熱捧 市價漲三千倍. 香港01. 2021-01-14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中文(香港)). 
  40. ^ 王沪宁:青年学者到高层智囊. 
  41. ^ 田享华. 专访中共中央委员王沪宁 理性政治一生政治. 第一财经. 2005-09-23 [2022-12-14] –通过新浪.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前任:
汪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2023年3月-
現任
  中国共产党职务
前任:
刘云山
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
(排名第一,负责常务工作)

2017年10月-2022年10月
繼任:
蔡奇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
2017年11月-2022年10月
前任:
滕文生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2002年10月-2020年10月
繼任:
江金权
新頭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2014年1月-
現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順序
前任:
汪洋
全国政协主席
(位列第四)
第19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位列第五)
繼任:
赵乐际
中央纪委书记
(位列第六)
前任:
赵乐际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位列第三)
第20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全国政协主席
(位列第四)
繼任:
蔡奇
中央书记处书记
(位列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