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岗文化(公元前3500年—前28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得名自1980年前后发掘的薛家岗遗址。薛家岗文化是江淮地区重要的区域性文化,是以黄鳝嘴文化为基础、融合崧泽文化因素发展而来,因而属于崧泽-良渚区系,主要分布于以安徽省潜山市为中心的皖西南地区、湖北东部、江西北部,中晚期北进至巢湖西岸地区。约前2800年前后,伴随大汶口文化人群南下,融合大量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张四墩文化出现,薛家岗文化开始逐渐消退。[1][2][3]

薛家岗文化
地理範圍江淮走廊西部
時期中国新石器时代
時間前3500年 – 前2800年
主要遺址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
先前文化黄鳝嘴文化
繼承文化张四墩文化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故宫博物院. 薛家岗文化. www.dpm.org.cn. [202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2. ^ 张, 东. 江淮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变迁 (PDF). 南方文物 (江西南昌). 2020, (6): 116-121 [2024-03-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29). 
  3. ^ 中安在线. 顾盼; 袁丹丹 , 编. 中华文明探源的江淮印记——专访安徽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叶润清. www.thepaper.cn. 2023-09-27 [202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