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是由鐵勒部落聯合而形成的古代部落國家,其骨幹部落,以薛與延陀組成。是東部高車一部落。曾經於487年(齊永明五年),隨阿伏至羅準噶爾盆地高車國。其中族源來自匈奴舊有統屬部落。杜佑《通典》记载薛延陀中的延陀部是贺兰部贺赖头的后裔,与薛部杂居,因此号称薛延陀[1]

薛延陀
629年—646年
薛延陀极盛时的疆域圖
薛延陀极盛时的疆域圖
地位汗国游牧帝国
首都鬱督軍山
宗教薩滿教
政府君主制
可汗 
• 600年左右
也咥可汗
• 646年
伊特勿失可汗
历史 
• 建立
629年
• 终结
646年
前身
继承
东突厥汗国
燕然都护府
蒙古历史
蒙古历史
蒙古高原历史系列条目
匈奴 东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柔然 高車
突厥汗国 鐵勒
東突厥
薛延陀
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大辽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
大元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北元
韃靼(東蒙古) 瓦剌
喀爾喀 四衛拉特
大清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中華民国境内盟旗 博克多蒙古国
自治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義

历史 编辑

南北朝時遊牧於阿爾泰山西南,額爾齊斯河一帶,少數留在于都斤山。他們的軍力很大。曾經多次反叛。六世纪中叶,准噶尔盆地的敕勒人随突厥土门可汗东征柔然后,散居在漠北的敕勒人分成15部,薛延陀为其中一部。605年,他們的首領乙失缽驅逐突厥泥厥處羅可汗。直到618年才被射匱可汗重新征服。

628年,西突厥汗國大亂。薛延陀部長乙失夷男率7萬戶越阿爾泰山歸依東突厥汗國。後來,敕勒的拔野古回紇同羅相繼作亂。在漠北立國,推乙失夷男為可汗,即真珠可汗,牙帳設在鬱督軍山。630年接受唐朝的可汗封号。徙庭于独逻河(今蒙古国土拉河)。後來一些室韋靺鞨依附。同年与唐军一起消灭了东突厥,并占领蒙古高原之地。

646年在唐灭薛延陀之战中被唐朝所滅。唐太宗於故地設六府七州,隶属于燕然都护府,分别是:

六府:

  • 瀚海府,金微府,燕然府,丘陵府,龜林府,盧山

七州:

  • 西皋蘭州(不是安置铁勒浑氏部的皋蘭州),高闕州,雞鹿州,雞田州,榆溪州,蹛林州,竇顏州

在新疆的部落,其人逐漸成為沙陀、處月、處密。他们可汗的姓有人说是壹利吐氏。

可汗列表 编辑

薛延陀君主世系图 编辑

易勿真莫贺可汗契苾哥楞
?605-约612-?
也咥小可汗乙失钵
?605-约612-?
沙钵罗泥敦策斤
真珠毗伽可汗夷男
?628-645
统特勒
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
?-646-?
突利失可汗曳莽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肆叶护拔灼
?-645-646
颉利苾

現代研究 编辑

鄂尔浑碑铭中多处记录了“türk sri bodun”,“薛”“sri”作为一部常与“突厥”(türk)一同出现[2]。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研究员包文胜根据《元和郡县志》和《通典》所记贺兰有“驳马”之意为着眼点,利用考古出土的碑铭以及语言学的内容进行考察,指出中古时期“延陀”二字的读音为 j·End·,贺兰部的全称为ala-yundluγ,即“有驳色马的国”。“贺兰”译自ala-yundluγala,而“延陀”应该音译自ala-yundluγyund。中古时期, j·End·与 yund 完全一致。经过以上分析,包文胜认为,杜佑把贺兰部和延陀部说成相同部落是可信的[3]

註釋 编辑

  1. ^ 《通典·卷一百九十九·边防十五》:薛延陀,铁勒之别部也,(前燕慕容俊时,匈奴单于贺剌头率部三万五千来降,延陀盖其后。)与薛部杂居,因号薛延陀。
  2. ^ 包文胜. 薛延陀部名称与起源考.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7月, 42. 
  3. ^ 包文胜. 《贺兰部名称考释》. 《敦煌学辑刊》. 2013, (第1期): 73–78 [2023-08-28] (中文(简体)). 

參考文獻 编辑

  • 馬長壽《突厥人和突厥汗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ISBN 756335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