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病毒/Selected article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re currently featured as the Selected disease at the Viruses Portal. To suggest an article for inclusion, use the suggestions page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又称骨痛热症,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蚊媒热带疾病英语tropical disease潜伏期为3至14天,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还有典型性的麻疹样英语morbilliform皮疹,一般会于2至7天痊愈。少部分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恶化,出现危及生命的登革出血热,患者有出血血小板减少英语thrombocytopenia和血浆蛋白渗出,或者进展为登革休克综合征,此时会出现致命性的低血压休克。登革热病毒由黑斑蚊的几种蚊子传播,主要是埃及斑蚊A. aegypti),病毒可分五型,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获得终身免疫,但对异型病毒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且感染异型病毒会增加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目前的筛检方式包含侦测血液中是否存有对抗病毒或其RNA抗体

目前已有多种登革热疫苗在某些国家上市。其他预防方式包含减少斑蚊滋生地及斑蚊数目,以及避免蚊虫叮咬。方法包含移除积水或、静水加盖,以及穿着包覆衣物。轻度或中度的急性登革热的治疗方式包含支持治疗,包含口给输液或静脉注射,重症则必须输血。全球约有50万人因此病住院。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2

H1N1
H1N1

猪流感是指通常感染猪的流感病毒毒株引起的流感。猪流感常见于美国的中西部(偶尔也发生在其他州)、墨西哥、加拿大、南美、欧洲(包括英国、瑞典和意大利)的猪流感毒株都是C型流感病毒以及被称为H1N1、H1N2、H3N1、H3N2和H2N3的A型流感之亚型病毒的毒株

猪流感病毒经由猪传播到人并不常见,在猪群中工作的人们,尤其是不穿戴防护衣物频繁接触猪群的人们,有被传染上猪流感的危险,但妥当地煮熟了的动物肉不会有传播病毒的危险。二十世纪中期出现了亚型流感病毒的鉴定技术,使猪传人的情况能够被准确地鉴定出来,之后记录了大约50宗这样的传播。这些猪流感毒株极少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在人方面,猪流感的症状和一般流感症状相似,即发冷、发热喉痛、肌肉痛、严重头疼咳嗽虚弱和一般的不舒服。

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是一鸟类、人类与猪的流感病毒毒株重组产生的新毒株所致。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3

埃博拉病毒感染症状总览
埃博拉病毒感染症状总览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多出现于灵长动物身上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因在埃博拉河附近发现而得名。罹患此病的人会在2天至3周内陆续出现发烧头痛肌肉疼痛呕吐腹泻以及出疹症状。病情之后会进一步恶化为肝衰竭肾衰竭,步入此阶段,病人或会出现体内、体外出血现象,并可能在首个症状出现后的6至16天内因血容量过低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埃博拉患者多因接触了带有病毒的体液(包括血液)、器官,或间接触摸到最近受污染之器具而染病。目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显示病毒能经空气微粒在灵长动物间传播。患者的精液母乳在其康复后的数周至数月内,仍可能载有病毒。果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原体天然宿主,能在自身不受影响的状况下将之散播。疫症的控制在医界以及社区的配合,前线医学措施包括快速的病例侦测、实验室诊断、接触者追踪、正确看护、谨慎处理医疗废物,以及妥善安葬或火化尸体。减少接触受感染的个体为社区防疫的一大重点。在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穿着完整的连身型防护衣物,并勤加洗手。丛林肉易沾染病毒,故在彻底煮熟后方能进食;在处理这类产物时,也需佩戴医用手套。

埃博拉出血热在1976年首次出现于当时的苏丹萨伊,并常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造成间歇性爆发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4

天花
天花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类传染病。患者一般在染病后的12天内,出现包括发烧肌肉疼痛头痛等近似普通感冒症状。几天后,其部分的粘膜会长出红点,身体多处地方亦会长出皮疹(以脸部居多)。天花病毒共有两类:主天花病毒及次天花病毒。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由前者引发之天花又被划分为四种形式:典型、恶性、出血型、缓和型。其中,多数未曾接种疫苗者均会出现典型天花的症状次天花病毒引起之病变程度比上述四种的都要温和,但却非常罕见。

天花主要透过空气传播。患者的呼吸道与皮肤疱疹分泌物均载有病毒,故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可减低患病的风险。多种痘病毒疾病的病症均与天花的如出一辙。专家需利用绒毛尿囊膜英语Chorioallantoic membrane进行病毒培植以确定天花病毒的存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试可提供更多病毒的细节。接种天花疫苗为预防此病的最佳方法。目前并没有认可的抗天花药物。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医护人员会为病人注射疫苗提升免疫保护,有时亦会配以舒缓性疗法加大疗效。天花病毒不会造成慢性或复发性感染,但会导致各类并发症或后遗症(如失明)。不同类型的天花所引发的病死率有所参差;最为常见的典型天花约夺取了三成病患者的性命。

古埃及或为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史上首名天花病人,专家在其木乃伊身上找到了明显的脓疱痕迹。早期的印度中国文献亦有记载这种疾病。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天花于世界多个地方展开大流行,并夺取了无数人类的性命(尤其是儿童)。历史上,有不少国家的君王及著名人物均染上过天花。19至20世纪期间,多番的防疫行动减低了此病对群众的威胁。最终,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正式宣布扑灭天花,使之成为首个于世上绝迹的人类传染病。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5

猫传腹
猫传腹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简称传腹,是一种发生于的致命异常免疫反应,由猫携带的猫冠状病毒发生变异而引起。FIP目前仍为绝症,发病后死亡时间不定,但极少活过一年时间。

虽然该病名称为“腹膜炎”,但FIP实际上是一种多系统性炎症,并非所有的患猫都一定会表现出腹膜炎的症状。患猫的症状表现通常分为两类,分别为湿性FIP和干性FIP,其中湿性FIP占全部病例的70%左右,表现为腹腔胸腔出现积液,异常鼓胀;干性FIP患猫症状不一,取决于病毒侵害的器官种类。

作为一种首次记载于1963年的疾病,FIP的预防、治疗等应对措施皆尚在研究中。作为患FIP的先决条件,猫冠状病毒的感染非常常见,惟其变异为腹膜炎病毒的条件尚不明确,因而难以预防;统计结果显示,FIP患猫中高达70%为纯种猫,这很可能与纯种猫较弱的免疫力有关。FIP少有直接的确诊手段,一般需要根据患猫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既往历史等因素来进行推断,加之有一些其他猫的疾病与FIP症状类似,造成FIP有一定的误诊率。而一旦确诊,患猫只能接受以缓解痛苦为主要目的的治疗。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6

口蹄疫
口蹄疫

口蹄疫的一种非致命的病毒传染病,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鹅口疮病毒属英语Aphthovirus的病毒感染引起,也可以感染鹿、山羊、绵羊等其它偶蹄动物,并有感染刺猬的纪录,人类感染病例则非常少。1897年,弗里德里希·勒夫勒英语Friedrich Loeffler首先揭示口蹄疫起因为病毒。他将感染动物的血液穿过良好的瓷玻璃过滤器,发现收集到的液体还能够在健康动物中致病。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7

乙肝
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急性或慢性发炎之疾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潜伏期,可从30天至180天不等,平均约75天。大多数人初次感染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少数人会有急性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状,通常持续数周之后即会消退,极少数会造成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婴儿经由母亲垂直感染乙型肝炎后,有90%的几率成为慢性乙型肝炎带原者;而5岁后才感染乙型肝炎者,长大后只有不到10%会成为慢性带原者。虽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没有症状,但却有机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病毒传染途经为接触到受感染的血液体液,特别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在乙型肝炎盛行区,母婴垂直传染英语Vertic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以及儿童时期接触传染为感染族群的大宗。相较之下非乙肝盛行区,此疾病的传染途经则主要为共用静脉药物注射针头,消毒不完全的牙科医疗、刺青、纹眉、穿耳洞等。乙型肝炎病毒几乎完全不会借由握手、共用餐具、接吻、拥抱、咳嗽、喷嚏或哺乳等方式传染。自1982年乙型肝炎疫苗问世之后,人们可以有效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出生后首日施打第一剂,接着需定期完成第二剂或第三剂甚至更多的接种,方能获得最佳的疫苗保护力,估计可达95%。据估计,全球每三人当中,就会有一个人曾经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其中约有2.4亿至3.5亿人会转变成慢性肝炎。估计每年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约为75万。2006年中国人口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在亚洲东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有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之趋势,约有5至10%的成年人为带原者,而在欧洲以及北美洲,带原的比例降为不到1%。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8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是一种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痛头痛、呕吐、腹泻皮肤瘀点,通常于暴露病原后2周内发病,可能造成肝衰竭等并发症。幸存者通常在发病后2周左右康复。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通常由咬或接触患病的家畜来传染,患者通常为农民屠宰场工作者。病毒也能透过体液接触传播。诊断则需侦测血液中的抗体、病毒RNA或病毒本身。此病为一种病毒性出血热,预防的方式主要为预防蜱咬;目前没有商业化的疫苗。治疗主要为支持性疗法利巴韦林可能也有帮助。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最初在1940年代发现,分布于非洲、巴尔干半岛、中东和亚洲,通常以区域流行英语outbreaks的形式出现。2013年,伊朗俄罗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出现了约50例患者,患者的死亡率介于10%到40%之间。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9

一种亨尼巴病毒的结构
一种亨尼巴病毒的结构

尼帕病毒感染是由尼帕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爆发,由马来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得名于马来西亚双溪立百新村马来语Kampung Sungai Nipah。马来西亚大多数确诊患者在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了诊治。尼帕病毒于1999年被分离出并得到确认。此病毒的感染者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发烧、咳嗽、头痛、呼吸急促和神志不清,一两天之内可能恶化为昏迷。有50%至75%的被感染者死亡。并发症可能包括脑部炎症和恢复后的癫痫发作

尼帕病毒(NiV)是亨尼巴病毒属的一种RNA病毒,通常在特定种类的果蝠之间传播。尼帕病毒既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以由其他动物传播给人,通常需要与感染源直接接触。尼帕病毒可以基于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病患的管理仅限于支持性护理。截至2020年 (2020-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既没有针对尼帕病毒的疫苗,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蝙蝠和病猪,以及不喝生椰枣汁。截至2018年5月,据估计已发生700例尼帕病毒人类感染病例,其中50%至75%的感染者死亡。2018年5月,该病在印度喀拉拉邦爆发,造成17人死亡。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0

黄热病
黄热病

黄热病是一种急性病毒病,症状通常包括发烧冷颤食欲下降恶心、肌肉痛)”与头痛。症状通常在发病5天内会改善;有些病人会在症状改善1到2天后,发烧再度发生,出现腹痛,肝脏损伤导致黄疸,这类病患并发出血和肾衰竭的风险较高。

黄热病是一种黄病毒科节肢介体病毒——黄热病毒引起的,此病毒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人类病毒(发现的第一个病毒则是烟草花叶病毒),也是第一个证实由蚊子进行传播的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蚊虫叮咬。在都市中,主要的黄热病病媒蚊是埃及斑蚊。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黄热病疫苗,有些国家会要求旅客入境前需接种;其他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减少病媒蚊等。

黄热病源自非洲,17世纪时因奴隶贸易传往美洲,并在欧美非三洲都爆发过大流行,直到18、19世纪,黄热病都还被视为最危险的疾病之一。现在黄热病每年感染约20万人,并造成3万人死亡(近九成发生在非洲)。有十亿人口生活在黄热病疫区,包括位处于热带南美洲非洲亚洲则无。自1980年代起,虽然早已有了特效疫苗黄热病感染数再次开始上升,推测可能原因包括具免疫力的人口减少、都市化造成人口密度提升、便利的人口移动、以及气候变迁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1

三文鱼贫血症正黏液病毒科的三文鱼贫血症病毒引致,经接触受感染三文鱼及其分泌物传播,出现在大西洋三文鱼的疾病,近年在多个地区爆发,令三文鱼的产量骤降。此疾病最先在1984年秋天被发现于挪威诺尔兰郡一个养鱼场的大西洋三文鱼身上,当时的散播较为缓慢,直至1988年6月出现大规模及严重的扩散,英国的鱼类及食品农业部随即要求如发展三文鱼感染此病要上报。受感染三文鱼外表上明显的感染病症包括会令三文鱼的鳃部变得苍白软弱,三文鱼需要游到靠近水面的地方呼吸、眼球突出、眼窝出现班点、腹部肿胀出血水肿。受感染三文鱼内部的血细胞会异常活跃,红血球会遭病毒攻击,大量死亡,坏细胞则上升,出现严重贫血,令肝脏脾脏肿胀,循环系统停顿,最终令三文鱼死亡,此疾病的死亡率相当高,在养殖场内可高达100%。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2

裂谷热
裂谷热

裂谷热又称作里夫谷热,是一种由白蛉热病毒属英语Phleboviru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通病,它的症状程度从轻微到严重都有。轻微的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疼痛、以及头痛(常持续数天到一周);严重的症状则有:失明(通常在感染三周后发生)、脑部感染引起剧烈的头痛神智混乱英语confusion、以及伴随肝功能异常的出血(可能在最初几天出现),有出血症状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此疾病借由接触染病动物的血液(在屠宰染病动物的现场可能吸入带有血液的空气而染病)、生乳、或是受到已感染蚊子的叮咬而传播。牛、绵羊、山羊与骆驼等动物也会被裂谷热感染,最常见的病媒为蚊子(通常为黑斑蚊属)。目前尚无发现人传人的病例。诊断方面,可借由寻找血液中病毒或病毒所产生的抗体而确诊。

裂谷热一般常在东非及南非畜养绵羊和牛的地区发现,但是在非洲下撒哈拉多数国家和马达加斯加亦可见该病毒的踪迹。过去只在非洲与阿拉伯地区出现爆发的纪录。疫情爆发的时期是在雨量增加时,因为在此时蚊子的数量也会增加。1900年代早期,该疾病首次报告有家畜传染的地区为肯亚大裂谷英语Great Rift Valley, Kenya,并于1931年分离出裂谷热的病毒。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3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又称皮蛇,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英语varicella zoster virus感染所致的疾病病毒性疾病,特征为局部出现强烈疼痛的群聚皮肤水泡,典型病征为在身体左侧或右侧或脸部呈现带状的水痘,水痘出现前二至四天会出现麻刺感拉丁语paresthesia或局部疼痛,红疹通常会于二到四周内痊愈,然而有些人发生持续数月或数年的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英语postherpetic neuralgia,如果疹子扩散到眼部可能导致视力减损

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英语virus latency神经元中,当病毒再度转为活性,便会经由神经行遍全身造成疹子。引起病毒活化的危险因子包含年长、免疫功能低下、婴幼期(小于18个月大)水痘病史。病毒如何滞留于人体或再次活性化的成因目前仍不清楚。未得过水痘的患者会在暴露于疹子病毒的情况下得水痘,但不会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疫苗英语shingles vaccine可降低50-80岁施打者一半的得病几率,也有助于降低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或再发时的严重度。当带状疱疹发病的最初72小时内,服用阿昔洛韦抗病毒药物可缓和病情和减短病期。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抗病毒药物或类固醇对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有所影响。据估计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可能罹患带状疱疹,常见于年长者或儿童中,小于5%的人发病超过一次。带状疱疹被认为是历史悠久的疾病,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火之腰带”,西班牙语中称为“小蛇”,印地语中称为“起大疹”。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4

水痘
水痘

水痘是一种因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英语Varicella zoster virus(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而引起的疾病,具高度传染性。本病会产生皮疹,而这种皮疹的特征是会形成小水疱、发痒难耐然后结痂。通常始发于脸部、胸部和背部,然后会蔓延至全身;其他可能产生的症状如:发烧、倦怠头痛,症状通常会持续五至十天。水痘偶尔会引起肺炎、脑炎、皮肤上的伤口细菌感染等并发症。成人感染时的症状通常比孩童严重许多。一般来说,在接触病毒10到21天后,感染症状才会显现。水痘主要透过空气传染英语Airborne disease,可轻易透过感染者咳嗽与喷嚏传染,大部分的人终生只会患病一次。

疫苗的接种成功地降低了水痘病例的数量,及防治相关并发症。疫苗可让约70-90%的人免于感染,及感染后减轻症状。替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已是许多国家的常规卫生政策。而对于已经受到感染且发病的患者来说,建议治疗方式包含使用卡拉明洗剂以抑制皮肤搔痒的感觉,以及剪短指甲避免划伤皮肤。发烧的患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来减缓症状。而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如阿昔洛韦,则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水痘是全球性的疾病。在各国政府强制实施新生儿接种水痘疫苗前,每年的新增病例数量,几乎和该年新生儿的出生数相同。在美国,接种水痘疫苗的卫生政策实施后,水痘病例降低了约90%。1990年,水痘在全球造成约8900名死亡病例,2013年降低至约7000名,约60000名患者中会有1人死亡。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5

Rabies
Rabies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于恒温动物身上造成严重脑炎。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神经症状出现后几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脊髓)被病毒破坏,通过被染病动物或患病者抓伤或咬伤传播,很多时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别活跃,在没有被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展现其他不寻常的行为。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烧与伤口的刺痛感,稍后则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不可自制的兴奋感、恐水症、部分肢体瘫痪、意识混乱或丧失知觉英语unconsciousness。自染病到病发的时间为一至三个月,但因人而异的程度相当大:长可长至一年,短可短到一周内,狂犬病只有在症状出现后方可确诊,但是此时致死率已达几乎百分百,几乎不可治愈,仅有少数狂犬病发病者能在接受密集的密尔沃基疗法后存活。

大多数的人类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染病犬只咬伤(>99% ),尤其在非洲国家及印度第三世界国家。在美国等发达的国家,因为犬只普遍接受疫苗及流浪动物控管,因此蝙蝠是最常见的狂犬病原因。动物管制与疫苗施打计划使得许多地区的犬只感染狂犬病风险下降。对于感染狂犬病高风险者,一般建议在暴露于危险前施打疫苗。针对已经暴露狂犬病的患者,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抗体都能在症状出现前阻止疾病的继续恶化,被动物咬伤后清洗伤处十五分钟在可某种程度上防止病毒传播。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00-55,000人死亡,当中有多于95%发生在亚洲非洲。除了南极洲外,狂犬病遍布世界其他六大洲中的150余个国家。有三十亿人居住在仍有狂犬病的国家中。在欧洲澳洲,狂犬病只能在蝙蝠身上见到,许多岛国则根本没有狂犬病。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6

H
H

森林脑炎亦称蜱传脑炎(TBE),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英语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感染导致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该病首先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米哈伊尔·楚马科夫等人发现以春夏季发病为主,故该病曾被称为俄罗斯春夏脑炎。该病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在10%至20%的患者中观察到了长期或永久的神经精神病学后遗症。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中,TBE病例数量一直在增加。TBE对欧洲人的健康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欧洲所有流行地区的TBE病例报告数均增加了近400%。目前已知森林脑炎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宿主,包括反刍动物鸟类啮齿动物、食肉动物、和人等,蜱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该病也可以从动物传播到人类。在欧洲,反刍动物和狗是人类主要的直接感染源。在中国,该病散发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北林区,蜱是人类主要的直接感染源。

该病中位潜伏期为蜱叮咬后8天(范围为4–28天),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隐性感染,少数患者为显性感染。72–87%显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双相型,首发表现为轻度发烧、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显性感染的首发表现通常在1周内自行消退,并在第2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等继发表现。该病可导致长期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该病总体死亡率为1%至2%,但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显性感染患者中,该病病死率可高达30%,死亡通常发生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的5至7天。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7

H
H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造成的疾病。HIV以人体的免疫系统作为攻击目标,在没有任何治疗手段介入的情况下,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将逐渐被HIV摧毁,直至丧失几乎所有免疫能力。临床上一般将艾滋病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期、潜伏期、症状期,以及典型AIDS发病期。在HIV的急性感染期,大部分感染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也有部分感染者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HIV急性感染阶段后,艾滋病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感染者仍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艾滋病的潜伏期长度介于数月到20年之间。最后,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几乎被HIV摧毁,艾滋病进入症状期(发病期),几乎失去所有免疫力的患者将很快死于感染或恶性肿瘤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传播方式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此病毒以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T细胞为攻击目标。在急性感染阶段,HIV通过gp41英语gp41gp120英语gp120组成的复合体侵入CD4+ T细胞,导致CD4+ T细胞的数量开始下降。侦测到HIV存在的免疫系统很快会作出反应,杀死大部分的HIV,令CD4+ T细胞的数量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但HIV病毒通过高频率的突变,最后能逃过免疫系统的追捕,转为潜伏状态。在HIV处于潜伏状态的潜伏期,CD4+ 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最后,当CD4+ T细胞数量下降到极低水平、HIV病毒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艾滋病也随之进入症状期。没有CD4+ T细胞辅助的后天免疫系统几乎失灵。

至今艾滋病的传播仍未受到有效控制。联合国2018年进行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有3,790万名HIV感染者、每年大约有77万人因艾滋病而死。其中,大约有2,060万名HIV感染者生活在东非地区与南部非洲。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3,270万人死于艾滋病,是人类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引起艾滋病的HIV大约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起源于西非地区。目前,随着抗艾滋病药物的发展,在得到妥善治疗的前提下,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期生存期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长。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8

H
H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人类引起之病症。大约有90%到95%的感染并没有任何症状。剩下5%到10%有发烧、头痛、呕吐、腹泻、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轻微症状,肌力变弱的状况往往发生在下肢,大多数的人可以自行复原,但少数的人会造成终生残疾。在感染此病毒造成肌力变弱的患者中,有2%到5%的幼年患者与15%到30%成年患者会导致死亡。从后小儿麻痹感染症候群英语Post-polio_syndrome中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会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如同感染时期一样的肌力不足。该病不仅会感染小儿,成年人也会因感染发病而造成残疾,如发明四乙基铅氟利昂的美国化学家托马斯·米基利等。脊髓灰质炎病毒通常经粪口传播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此病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议旅客还有居住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依然猖獗的国家里面的居民,应追加注射/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一旦感染后,目前尚无特效药或疗法。

脊髓灰质炎已存在有千年之久,在古代的艺术品中,处处可见对此病症的描写。在1789年,英国医师麦可·安德伍德英语Michael Underwood首先对脊髓灰质炎提出完整的临床描述,大规模的疾病爆发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与美国。20世纪,小儿痳痹症更接着成为疫区中最让人担忧的幼童疾病英语List of childhood diseases。1950年代,美国病毒学家乔纳斯·索尔克制作出世上第一剂小儿痳痹疫苗。期盼借由疫苗的施打和早期发现,WHO在2013年预计最终可于2018年将这个疾病自世界上根除。脊髓灰质炎的感染人数,已从1988年的35万例,降至2013年的416例,不过在2013年在叙利亚出现几例新个案,且2014年五月,世界卫生组织因为小儿痳痹症在亚洲、非洲以及中东的疫情爆发所以发布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19

H
H

尖锐湿疣俗称菜花,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为菜花状肉芽,常发于生殖器肛门等部位。尖锐湿疣是由DNA病毒人类乳突病毒(HPV)引起。病毒颗粒直径约为50至55奈米,主要感染上皮细胞,人类是其唯一宿主。应用核酸杂交技术,现已知HPV至少有28型。在临床上HPV的类型与引起某些不同种类的疣相关。其中HPV6、11、16和18可经性传播而引起尖锐湿疣。此病毒是由直接接触患者外露的伤口传播,一般经由性行为感染。间接接触包括马桶,私人衣物等,都可能引起感染,而且难以透过一般的清洗和消毒过程去消灭病原体。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20

H
H

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造成的传染病。大部分人是在孩童时期被感染,当时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罹患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在青壮年族群会造成发烧、喉咙痛、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疲倦感。大部分人会在两到四周后痊愈,然而疲倦感会持续数月。肝脏脾脏也会肿大,在1%案例中会造成脾脏破裂英语Splenic injury

EB病毒又称为人类疱疹病毒4,是疱疹病毒家族成员之一。除了EB病毒外还有一些其他病毒会造成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此疾病主要是经由唾液传播,但也可能经由精液血液传播。主要传播的原因可能像是共用杯子或是牙刷造成。罹病者在出现症状前几周就有传染力。主要诊断方式是经由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液抗体检查。另外典型的诊断方式是血液中淋巴球的增加英语Lymphocytosis,其中有1成是非典型淋巴球(活化型淋巴球)。嗜异性抗体测试英语Heterophile antibody test的准确性低,所以现在较不推荐使用。

EB病毒目前并没有疫苗。预防此疾病的方式是不共用个人物品或是亲密接触被感染者。患者多半会自己康复。建议多喝水及充足的睡眠,可使用止痛药物像是普拿疼(乙酰胺酚)或是布洛芬

发达国家中,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主要影响15到24岁的民众。在开发中世界中的民众则常在孩童时期感染,症状多较轻微。16到20岁的年轻人喉痛中,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占了百分之八。美国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45人会得到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百分之95的成人曾被EB病毒感染此疾病不分季节,全年流行。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首先在1920年被描述,在口语中被称为接吻病。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21

H
H

小儿急疹俗称玫瑰疹,是一种常见于6个月到3岁之间幼儿的疾病。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怀疑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疾病,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研究人员才分离出与此相关的病毒,即疱疹病毒科玫瑰疱疹病毒属英语Roseolovirus人类疱疹病毒6英语Human herpesvirus 6,并观察到血清中对应抗体的上升。

此病症状为发烧,也可能有轻微咳嗽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烧渐退时出现玫瑰红似的细小斑丘疹,故又名猝发疹。本病并不需要特殊措施,一般会自动痊愈,且较少有后遗症。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22

H
H

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是一种由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所引起的新型人畜共患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发烧咳嗽、喉咙痛或胸痛、腹泻呕吐

此疾病在2012年中东地区首次爆发,被发现于一位曾去过沙特阿拉伯卡达病患身上,他被施以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但疾病最后引起肾衰竭,入院后11天死亡。及后经过实验室分析,确认该新发现的呼吸道疾病是由冠状病毒所引起,并了解到这是以往未曾在人类身上发现过的致病病毒。中东冠状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同属冠状病毒,前者所导致的人类病死率比后者更高,但传染性较低。

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于2012年在中东引起大型爆发,至今已造成超过1000人感染,约400人死亡。2015年5月,韩国首尔出现首例境外移入病例,疫情至同年12月方止,共造成186人感染,其中38人死亡。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23

H
H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于200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称为SARS事件。此疾病由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该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传播途径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个传染过程主要透过人与人近距离的接触。SARS事件持续约一年,造成全球超过8000人感染,其中774人死亡。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24

H
H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传染病,该病已知的首名病人2019年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其后此病在全球各国大规模爆发并急速扩散,成为人类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截至2021年1月,全球染病人数已逾1亿,超过200万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国对该病病死率的估计值差异甚大,截止2021年2月8日,多数国家该病的观测病死率在0.5%-5.0%之间,全球初步修正病死率约为2.9%。

该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疲劳呼吸急促味嗅觉丧失。虽然大多数人的症状较轻,但有些人可能因细胞素风暴多重器官衰竭败血性休克血栓而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通常为5天左右,但可能在2至14天之间。SARS-CoV-2主要通过口鼻分泌物传播,包括咳嗽、打喷嚏和说话产生的呼吸道飞沫英语Respiratory droplet。但是,站在近处的人可能会因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人们也可能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然后再接触自己的脸而受到感染。在封闭的空间内,也可能通过能够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的气溶胶传播。在出现症状后的前三天最具传染性,但在症状出现前和无症状的人身上都有可能传播,而有研究显示约40%-45%的患者为无症状感染者诊断的标准方法是通过鼻咽拭子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来进行诊断。胸部CT成像也有助于诊断基于症状和风险因素被高度怀疑感染的个人。

预防感染的建议措施包括经常洗手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隔离检疫、咳嗽时掩住口鼻、避免触摸眼、鼻、口。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传播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于2020年3月11日评估认为2019冠状病毒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是人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危机。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25

Portal:病毒/Selected article/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