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讨论:Welcome/1

If you use this template on newcomer's pages, please add your signature, otherwise there's not much chance they'll be able to figure out how to ask you questions on your Talk page, as the end of the template suggests they do. Niteowlneils 02:34, 6 Sep 2004 (UTC)

Please consider using {{subst:Welcome}} so the talk pages will not be affected if the template is vandalized. --malathion talk 18:30, 18 July 2005 (UTC)

投票好吗?

  • 如果大家都喜欢,请投票赞成,凑满5票,就来改template了喔!--阿福 02:57 2004年12月12日 (UTC)

目前想要更改成的样子

模版一 提出者阿福

您好!欢迎您加入维基百科。~~~~~

我是~~~,在您编辑前,欢迎先抽出时间阅读几篇对新人来说相当重要的文章喔!

  1. 欢迎,新来者
  2. 维基百科使用指南
  3. 尊重他人的版权、勿直接张贴网络上的文章
  4. 维基百科绝对的政策;中性观点

有什么问题欢迎与我联系。或者到互助客栈提出。希望您喜欢这里。  

小提醒

  1. 当您点选“讨论本页”,并加入了某段讨论时,请别忘了签名,您可选择编辑按钮的倒数第二个,“您的带有时间的签名”
  2. 如果您不确定应当如何处理繁体字和简体字条目的问题,请看繁简体问题
  • 说明:我认为维基人的link最好改放在欢迎,新来者当中,较有效率,欢迎模板不适合放入太多的link,会模糊我们想要新人先认知的轻重顺序。
  • 守则与指导同样的也最好改放在欢迎,新来者当中,将新人首要提醒的两大重要守则抓出来放在这里,就很清楚,此外,守则与指导最好要以参见的形式,放在简明版权信息和中性的观点这两篇文章当中。
赞成
  1. 阿福
  2. KennyTM~, 不过不太明白个“新”字为何要用 Image??
  3. 冷玉。支持。同意多数工作到Wikipedia:欢迎,新来者去做。
  4. [[User:Theodoranian|虎儿 (留言)]] 09:12 2004年12月12日 (UTC)
  5. Wing 11:36 2004年12月12日 (UTC) 看上去很清晰。
  6. Alexcn 12:40 2004年12月12日 (UTC)要是那几篇文章能更简短就好了。
  7. Richy希望在这个tone之下能够再简化。我当初就是因为看到“中立”,所以根本不敢来贴文章。
  8. 赞成,但希望可以把版权标成红色。--Mountain(Talk) 15:01 2004年12月12日 (UTC)
  9. 看起来比以前的高级. --Menchi (讨论页)Â 06:47 2004年12月13日 (UTC)
  10. 支持!我喜欢右边那种缩小过的字级!--泅水大象 07:03 2004年12月13日 (UTC)
  11. 只有四行文字,感觉简洁清爽。很强调版权与中立政策,右边有贴心地提醒记得签名与繁简体的问题。对于新来者很有亲和力。--星情 18:48 2004年12月13日 (UTC)

反对

请列理由,谢谢

  • 似乎太复杂了,最好能让新人能尽快进入,在编写中逐渐熟悉规则,如果我是新人,看完这么多文章,恐怕已经丧失兴趣了。最好能尽量让这个模版可以提起人的兴趣,一些清规戒律在编写中可以逐渐了解。所谓“简则易知,易则易从”,规则越少的教派越能吸引“教徒”,欢迎词应该越简单越好,然后在编写中逐渐地提醒,我是根本没有看欢迎词就进入的,后来犯了许多错误,在管理员的不断提醒下才一篇一篇地了解规则,这样也能记住。欢迎词最好能让人看了感到温暖、跃跃欲试。--方洪渐 09:09 2004年12月12日 (UTC)

模版二 提出者User:Gakmo

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你好,欢迎加入维基百科!希望你会喜欢这里,继续参与。以下的连结对新手有帮助:

维基百科是自由百科全书请不要加入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关于中文维基的繁简体政策请参阅繁简体问题。对维基百科有什么疑问可以参考帮助、到互助客栈提出,或者直接与我联系;留言后加上4个波浪符号(~~~~)就可以签名。再一次欢迎你!

赞成
  • User:Gakmo -- 个人喜欢简洁的文字版,也给大家多一个选择。
反对

源起

感觉我们的迎新语句一大段的较难咀嚼,是否可以参考英文的点列式en:Template:Welcome? -- GakmoTalk [[]] 04:55 2004年12月7日 (UTC)

先改一个版本放在这里看看

先改一个版本放在这里看看--VipUser 05:16 2004年12月7日 (UTC)

阿福有设计一个User:Prattflora/新人您好,我个人觉得还不错。--[[User:Theodoranian|虎儿 (留言)]] 05:17 2004年12月7日 (UTC)

我把template也放在下面了--阿福 06:59 2004年12月10日 (UTC)

改版 参考英语维基

移动至#.E6.A8.A1.E7.89.88.E4.BA.8C_.E6.8F.90.E5.87.BA.E8.80.85User:Gakmo -- GakmoTalk [[]] 09:12 2004年12月12日 (UTC)

建议将

改成

--百无一用是书生 () 14:03 2004年12月7日 (UTC)

集中焦点在最重要的地方

welcome template只是一个message, 不是link集大成, 我建议要更精简,将焦点集中在最重要的地方;我说的焦点就是Wikipedia:欢迎,新来者还有维基百科使用指南上面,其余的例如维基人列表,第一次编辑经验这些link,都放在欢迎,新来者,会比较清楚,那边的版面比较大,也比较容易阅读!

注: 目前维基百科使用指南Help:如何探索维基百科的内容可能要merge较好

--阿福 15:37 2004年12月8日 (UTC)

阿福的还不错,不过版权和中性观点问题要重点提示一下

赞!阿福的还不错,不过版权中性观点问题要重点提示一下。--VipUser 15:51 2004年12月8日 (UTC)


喜欢阿福的版本

版式简洁清爽,语句简短明,很棒。给新人的介绍点到为止,更多的工作在“欢迎,新来者”中进行就好(好像缺少总论或摘要,所以看着比较繁)。Wikipedia:简明版权信息Wikipedia:中性的观点两篇文章目前仍嫌冗长且抓不住要点,暂时不宜列为必读文章--冷玉 19:00 2004年12月8日 (UTC)

小修改

  1. 删去"维基百科的管理员",我想不一定管理员才可以欢迎新来者吧~~
  2. 把"小提醒"及其内容放到同一"td",如分开"tr"放左边的border可能会分开两截。 -- GakmoTalk [[]] 04:28 2004年12月9日 (UTC)

建议增加wikipedia:守则与指导,维基百科所有的方针政策都在这里。最好还能加上wikipedia:维基人,这样会比较有归属感--百无一用是书生 () 05:43 2004年12月9日 (UTC)

版权提醒不够醒目,那是新手最常见的 problem. --Menchi (讨论页)Â 22:45 2004年12月9日 (UTC)

模版更动纪录

02:12 2004年12月13日 (UTC)我是阿福把旧换新,旧的在template:welcome/temp

“欢迎您的是”似乎有拉帮结派的感觉

这句话似乎有拉帮结派的倾向。--hunry 12:22 2004年12月17日 (UTC)

还不至于,我更认为这样的语句更具有亲和力,欢迎新来者的不是机器,而是某一个维基人。

第一印象、第一次编辑的感觉和您是怎样获知维基百科的

以前我特别喜欢看Wikipedia:第一印象Wikipedia:第一次编辑的感觉Wikipedia:我是这样认识维基的。自从welcome改版后写这些的人就很少了。现在,我又把这几个链接加上去了。--Mountain(Talk) 13:27 2005年3月2日 (UTC)

能否加一句英文提示?

有的朋友需要词典才能阅读中文,他们可能过来做跨语言链接,或者将自己熟知的领域的条目翻译为中文。本身书写中文可能相对困难一些,能不能为他们加一句英文的提示,比如把welcomeip上的那个留言板地址加在这里?--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16:11 2005年4月15日 (UTC)

小修改

建议把左边方块的文字稍作修改下:

Welcome/1,您好!欢迎您加入维基百科。

在您编辑前,欢迎先抽出时间阅读几篇对新人来说相当重要的文章!
  1. 欢迎,新来者
  2. 维基百科使用指南

另外,所有维基百科编辑者都必须遵守以下的绝对政策:

  1. 请尊重版权,勿直接张贴网络上的文章或图像
  2. 以中立的观点,使用同情的语调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互助客栈或我的对话页面提出。另外,还请留下您的第一印象第一次编辑的感觉您是怎样获知维基百科的,希望您会喜欢上这里。

-- Tonync (talk) 18:59 2005年6月22日 (UTC)

改动说明

对模板改动之前,忘了先看一遍讨论页。基本上,我采取了简洁的作法,去掉了两栏表格,使用最少但需要的markup。(顺便,我一直都没有仔细读过原先右栏的银色小字)。我用了“简明入门”来称呼Wikipedia:使用指南,我其实应当事先征询各位的意见,并且我的中文经常需要进一步的修正,总之,觉得第2、3条的文字可以再改得更好。另外,我去掉了第一次编辑的感觉等文,我不太清楚这些文章的作用,觉得新用户遇到疑问,可以在互助客栈提出,有时间写感觉,不如来写条目。当然我可能没有看到这些条目的其他作用。--roc (talk) 04:40 2005年6月30日 (UTC)

文字的改动

我进行了一些措辞上的改动,因为我觉得这份欢迎辞应该有很强的亲和力,并且需要实用,所以我改成了提问式。如果大家有别的意见,都可以来讨论或者直接修改!--Gene (说) 18:03 2005年8月6日 (UTC)

感谢您尝试作出修改,虽然现在语气比较温和,不过我认为文字太多,眼花撩乱。个人认为写得简明扼要比较好,文字数量越少,越能吸引人去看、然后细读。另外,我认为连结最好不要包含标点符号,通常作连结的应该是“词”而不是“句”,作连结的部分太长的话,下面的底线会很长,不太美观。 -- Tonync (talk) 22:01 2005年8月6日 (UTC)

改动建议

我不喜欢目前的内容,有两点:右边的银色小字我觉得很难被注意且不易阅读;我倾向使用div而不是表格,且用最少的markup。我做了一些改动,放在下面,想征求大家的建议:(觉得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第一项基石政策是不是太拥挤,重点不突出?淡蓝淡绿的底色是否需要?)

您好,Welcome/1!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上这里。下面有几篇新手应做了解的重要文章:
  1. 维基百科的五大基石政策百科中立开放互重无权威)。
  2. 请尊重著作权,所有贡献内容须符合GFDL要求。
  3. 维基百科简明入门格式指南
  4. 讨论后签名,可使用四条小虫(~~~~)或编辑工具条上的“签名按钮”。

另外,您也许想写下您对维基百科第一印象、您第一次编辑的感觉以及您怎样获知维基百科。衷心希望您会喜欢上这里。

如有任何问题,可查阅帮助,也可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欢迎您的维基人是:

--roc (talk) 23:29 2005年8月14日 (UTC)

确实比较花哨,感觉像自动生成的,新来者没有亲切感,还是越朴素越好。--zy26 was here. 11:27 2005年8月15日 (UTC)
我觉得字横向拉得稍长了一点,看起来感觉不大顺,当然原来的小字的确会被忽略也是个问题,不知有无可两全的方法。--Ffaarr 12:32 2005年8月15日 (UTC)
能不能把那个Welcome换成“欢迎”?感觉有点不伦不类的。另外,能不能加上一小段英文欢迎?曾经碰到一个用户说他/她知道我在欢迎,但是看不懂。:( --瀑布汗 瀑布屋 12:37 2005年8月15日 (UTC)

喔,那个Welcome仅仅是因为本页叫做Welcome,实际代码是{{PAGENAME}},实际显示将是用户页名。加注英文的问题,有两个顾虑,如何避免英文中心之嫌疑?如果用户看不懂这段中文欢迎辞,那么他/她大概也会很难参与中文维基(跨语言链接除外),故其了解中文维基政策的重要性恐怕不大,或者说将这段欢迎辞译成各主要语言的益处不太显见。--roc (talk) 05:49 2005年8月16日 (UTC)

一个不太花梢的版本:

您好,Welcome/1!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上这里。下面有几篇新手应做了解的重要文章:

  1. 维基百科的五大基石政策百科中立开放互重无权威)。
  2. 尊重著作权,所有贡献内容须严格符合GFDL要求。
  3. 维基百科简明入门格式指南
  4. 讨论后签名,可使用四条小虫(~~~~)或编辑工具条上的“签名按钮”。

另外,您也许想写下您对维基百科第一印象第一次编辑的感觉以及您怎样获知维基百科。衷心希望您会喜欢上这里。

如有任何问题,可查阅帮助,也可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欢迎您的维基人是:

--roc (talk) 23:29 2005年8月14日 (UTC)

先换上试试看吧。--zy26 was here. 09:44 2005年8月18日 (UTC)

啊!!

不好意思,不行啊,现在这……简单得过火,我还以为被人破坏了。骤眼看还以为是乱写的。强烈要求回复有颜色背景,另外粗体标题。 -- Tonync (talk) 00:16 2005年8月19日 (UTC)

我也有同感!还是有颜色背景的感觉好多了。--Wengier 00:41 2005年8月19日 (UTC)
现在的欢迎模板基本同英文版一样简洁,Wikipedia:格式手册#不要花巧华丽,新用户需要的是体贴的言语,而不是“颜色背景”或者“粗体标题”。--zy26 was here. 00:57 2005年8月19日 (UTC)
首先,请不要感到冒犯,我只是实话实说。我认为现在这像……简陋多于简洁。中文版一贯习惯使用四方形底板的模板通知,如vfd、test、thanks等都是有框框围住的,我认为这跟中文是方块字相辅相成,感觉不错。我知道英文版和日文版、甚至法文版的欢迎模板都没有和中文版的一样,但个人认为有底色不是花巧,而是工整的表现,新人的加入受到重视。(用玫瑰花图像做框边才算得上花巧华丽吧?)法文版受欢迎时甚至会被管理员在关于版上添加上“喂!在这里介绍自己喔!”等语句,像涂鸦一样。我认为楼上的第一个提案不错,不分左右而有浅蓝底色就不错。 -- Tonync (talk) 07:54 2005年8月19日 (UTC)
模板代替的是对话而不是方框,如果要方框的话,注册完毕直接在对话页加上个框框就得了。使用模板是为了减轻重复文字的输入,而不是跳出个唐突的框框让人不快……--zy26 was here. 08:17 2005年8月19日 (UTC)
有没方框色彩倒是其次,现在的板本文字太松散了,一眼看下去不容易搞清楚重点在那,排板也不够贴心,横向拉得长长的。

还有,欢迎模板是很重要的模板,每天都在用的,而且之前的版本也是经过大家讨论出来的,重大的改变希望能先经过讨论后再作。试验的版本放在讨论页上就好,可否先恢复原来的,等讨论出个结果再改变。--Ffaarr 09:55 2005年8月19日 (UTC)

修改模板的建议,已经提出近一周了,当然也可以在客栈通告,使更多人知道,并阐述见解。我想解释一下“不要花俏”的维基政策:使用最少的markup,便于你与他人的编辑工作。不是所有人的浏览器都能正常地显示这些色彩或边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辨别色彩。另外,过多的markup及冗余结构会瘫痪盲人(或其他视障者)的阅读器,或无端浪费阅读时间。不要把markup弄得比实际的需要更复杂,关键的是以可用、可理解的方式传达讯息。仅仅在有充足理由的情况,才零星地使用HTML及CSS。有用并方便用的百科全书是首要目标,其次是易于编辑与维护。
说实话,国内用户或许习惯了国内花梢的网站,不过我这种除了中文维基很少看中文网站的用户,碰到需要接入国内的新闻或其他网站时,常常是感觉一阵缭乱,满眼昏花,找不清各种色彩、图片、广告条、新出窗口…之中的重点,并且字号总是那么小。我们是给全人类提供知识的百科全书,有必要考虑到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生理健全、经济完备(有最好的电脑、最新的浏览器、最快的网络)。具体的,我不觉得底色和边框对有效传达讯息是必要的,反而会影响一部分弱势用户有效地读取讯息,同时让本想改进该条目的维基编者多花时间去研习代码与结构,甚至望而却步。--roc (talk) 11:11 2005年8月20日 (UTC)

嗯!这些想法当然可以提出来讨论,我的意思主要还是,假如是8月14日提出的那个版本,放在这讨论页好几天之后没有特别的反对意见,那让它正式上路是没有问题,但之后再度简化的版本也应该先放在这边给大家看,过几天大家看过之后,觉得没问题再改。因为仅是说明要修改的原则,还是不及实际看到的感觉来得准确。--Ffaarr 11:43 2005年8月20日 (UTC)

新的改动建议

下面是我的建议版本,根据Zy26于UTC-4 19:29 2005年8月18日的版本修订。

Welcome/1,您好!

欢迎加入维基百科。感谢您的参与,希望您会喜欢这里并决定留下。下面是几篇有助新手上路的重要文章:

维基百科的五大支柱如何编辑页面维基简明教程如何写出绝佳条目维基体例手册

希望您能享受编辑的乐趣,成为维基百科人!另外,在讨论页上发言后一定要签名,使用四条小虫(~~~~)即可。

若您有任何问题,可参阅说明、在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再次衷心地欢迎!

说明:
  • 去掉色彩及过多代码,简化结构,精简字句。此外,开头的“Welcome”其实是本页的标题,实际使用中将会显示为用户的名字。
  • 简化的原因,已于早前说明。概括地,是遵循“不要花俏”的维基政策;具体地,我不觉得底色、边框、小字等对有效传达讯息是必要的,反而会影响一部分弱势用户有效地读取讯息,同时让本想改进该条目的维基编者多花冤枉时间去研习代码与结构,甚至望而却步。
  •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模板,我不希望新来者刚来就习惯使用华丽的版面,而对内容的健全有任何可能的轻视。--roc (talk) 00:45 2005年8月22日 (UTC)

针对重要讯息不够明了的问题,下面是另一版本,看大家意见如何。

Welcome/1,您好!

欢迎加入维基百科。感谢您的参与,希望您会喜欢这里并决定留下。下面是几篇有助新手上路的重要文章:

  1. 维基百科的五大支柱百科中立开放互重无权威
  2. 尊重著作权:所有贡献内容须符合GFDL要求;
  3. 入门捷径:如何编辑页面维基简明教程如何写出绝佳条目维基体例手册

希望您能享受编辑的乐趣,成为维基百科人!另外,在讨论页上发言后一定要签名,使用四条小虫(~~~~)即可。

若您有任何问题,可参阅说明、在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再次衷心地欢迎!--roc (talk) 01:06 2005年8月22日 (UTC)

下面这个还算不错的,也容易接受些,而上面那个就有点让人一眼看上去找不到重点的感觉了。--Wengier 12:54 2005年8月22日 (UTC)
支持第二个。不过就您好!那一栏可以加上底色吗?:P -- Tonync (talk) 02:32 2005年8月28日 (UTC)
底色的作用是……?--roc (talk) 14:54 2005年8月28日 (UTC)

建议制作一个对匿名用户使用的Welcome

我建议可以给匿名用户建立一个Welcome模版,可以建议匿名用户申请成为一个正式用户等。大家觉得如何?

我们有Template:Welcomeip。--zy26 was here. 09:34 2005年8月24日 (UTC)

我记得之前已创造了{{Help Me}}/{{帮助我}}的模版以方便新来用户提出帮助的请求。在欢迎模版最尾加上一句:你如需要帮助,可在本页加上{{幫助我}}。-- 08:59 2006年2月19日 (UTC)

改动建议:给初学者被砍的心理准备

常有初学者抱怨自己的文章还没写完就被砍,而且没有说明。当然进阶者都知道管理维基的工作让人很难好好说明。所以我建议给初学者心理与技术的准备。

例如教第一个模板{{stub}},{{inuse}}或是警告初学者自行备分AirBa 15:47 2006年4月11日 (UTC)

建议改动Welcome模板:给初学者被砍的心理准备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常有初学者抱怨自己的文章还没写完就被砍,而且没有说明。当然进阶者都知道管理维基的辛苦工作让人不可能好好说明每一项删除。所以我建议给初学者心理与技术的准备。

例如教第一个模板stub,inuse或是警告初学者自行备分。

AirBa 15:47 2006年4月11日 (UTC)

  • 其实每篇文章当案库都有,被砍掉只是让一般用户看不到而已。想像一下,维基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大垃圾坑,你眼前看到的百科只是垃圾坑的一个小角落而已。--阿儒 | 这里泡茶 16:35 2006年4月11日 (UTC)
喔~AirBa 16:42 2006年4月11日 (UTC)

您好,Welcome!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上这里。 下面有几篇新手应该了解的重要文章:

  1. 尚未完成,还在发展中的文章最好加上template:stub
  2. 您正在大幅改写的文章最好加上template:inuse
  3. 然而不管您怎么作,您写的文章还是随时有可能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使用者恶意或无心的破坏。您未必能恢复这种破坏,也不一定能得到任何解释或通知。

我希望你能享受编写条目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


  • 支持,而且如果我们看到可能是新手的创建的条目,不要轻易加入删除投票,而应该添加相应模板。-无名无形 22:35:54 2006年4月11日 (UTC)

I don't speak Chinese, but I've noticed this template uses the disappreciated png version of the Heckert GNU logo thing. Could you switch it to the svg version (this one)? en:Hexagon1 11:59 2006年6月9日 (UTC)

done. --Vina 12:13 2006年6月14日 (UTC)

欢迎模版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welcome}}改成紫色底,我觉得不太美观,希望回复到以前没有的。先征询一下各位意见。-- tonync (talk) 21:30 2006年7月8日 (UTC)

不错,挺好看。--Mukdener |留言 21:36 2006年7月8日 (UTC)
你指以前透明底的还是紫色的?-- tonync (talk) 21:37 2006年7月8日 (UTC)
现在的挺好看,当然之前的也不错,我个人更喜欢现在的。--Mukdener |留言 22:01 2006年7月8日 (UTC)
美观不美观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的感觉是,在修改这样的模板(使用该模板的页面比较多)时需要预先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用心阁(对话页) 04:05 2006年7月10日 (UTC)
完全同意。我已经留言向做出该修改的维基人留言,不过他没有回应。-- tonync (talk) 18:19 2006年7月10日 (UTC)
得到回应了(见我的讨论页)。他同意回复修改。-- tonync (talk) 19:46 2006年7月10日 (UTC)
另外强烈建议利用模板替代方式使用欢迎模板,那么在欢迎模板更新时也不会影响到先前欢迎用户的信息。--Shinjiman 05:00 2006年7月10日 (UTC)
强烈同意,请大家欢迎新人时使用{{subst:Welcome}},而非{{Welcome}}。--Gakmo (Talk) 19:53 2006年7月12日 (UTC)

我觉得现在的欢迎模板大复杂,会让新来者觉得手足无措。

我有一个改版的提议,欢迎大家讨论:


您好,Welcome!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

建议您先阅读我们的欢迎文章来了解这里。下面有几篇新手应该了解的重要文章:

 
维基百科五大支柱1. 百科全书、2. 中立、3. 开放、4.互重和 5. 没有绝对的规则(前四大支柱除外)。
 
简明版权信息版权FAQ,您在维基百科所贡献内容必须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行。
 
使用指南沙盒(测试编辑功能)以及如何编辑 / 使用手册 / 繁简处理

如有任何问题,可以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也别忘了讨论后要签名,可使用四条浪纹(~~~~)或编辑工具条上的 按钮。我希望你能享受编写条目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hinese Wikipedia!

我是欢迎您的维基人


--笨笨的小B | 茶饮 06:58 2006年7月12日 (UTC)

  • 简明版权信息版权FAQ已经合并,无须分别列出。模板结构来说,我还是比较偏好过去的模板;小B同学的这个有点散,没有充分利用画面宽度的空间。如果是怕内文复杂的话,可以考虑精简现在的文字,也可以考虑把那三格的关键字放大。-- tonync (talk) 13:09 2006年7月12日 (UTC)

这个版本如何?


您好,Welcome!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我们的欢迎外,有几篇新手应该了解的重要文章:

 

五大支柱
1. 百科、2. 中立、3. 开放、4.互重和 5. 没有绝对的规则(除前四大支柱)。

 

版权问题解答
您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拥有授权,并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行。

 

 
有问题?可以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也别忘了讨论后要签名,可使用编辑工具条上的 按钮。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hinese Wikipedia!

我希望你能享受编写条目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欢迎您的维基人


--笨笨的小B | 茶饮 14:39 2006年7月12日 (UTC)

中间灰色一块就不好看了……--翔风Syaoran有事找我*^-^* 16:11 2006年7月12日 (UTC)

我试着调淡一点。因为侵权在我的观察下是新人很容易犯的错误,我觉得要标示清楚点。--笨笨的小B | 茶饮 16:36 2006年7月12日 (UTC)

  • 改了颜色,
您好,Welcome!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我们的欢迎外,有几篇新手应该了解的重要文章:

 

五大支柱
1. 百科、2. 中立、3. 开放、4.互重和 5. 没有绝对的规则(除前四大支柱)。

 

版权问题解答
您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拥有授权,并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行。

 

 
有问题?可以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也别忘了讨论后要签名,可使用编辑工具条上的 按钮。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your visit!

我希望你能享受编写条目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欢迎您的维基人


这样会不会更清楚?三个重要的要点都挺清楚的,然后版权部分因为是粉色底所以视觉上的对比更好。--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19:15 2006年7月15日 (UTC)

(+)支持。-- tonync (talk) 23:34 2006年7月16日 (UTC)

颜色变更完成 :) --笨笨的小B | 茶饮 07:49 2006年7月17日 (UTC)

subst:

建议改{{BASEPAGENAME}} 成

1. {{<includeonly>subst:</includeonly>PAGENAME}}

  • 用法:{{subst:歡迎}} 惟不可 transclude ,必须代入。

2. {{{1|{{PAGENAME}}}}}

  • 用法:
    • 代入:{{subst:歡迎|人}}
    • transclude: {{歡迎}}. --Hillgentleman | 23:05 2007年2月2日 (UTC)
有点不明白,可以演示一下您所建议的操作吗? 可以在 User:GuestsZhen/sandbox 操作演示。--Guests 00:23 2007年2月3日 (UTC)


签署问题-~~~~

  • 本人强烈建议将以下这句加入Template中,~~<includeonly>~~</includeonly><noinclude>~~</noinclude>。加入这句以后便毋须再签署,方便欢迎新手外,亦可防止忘记签署。以下为一例子:User talk:Lisoon。绝对没有复原者所云的代码出错问题,我认为他之所以认为代码有问题是因为之前欢迎他的维基人用{{welcome}}而非{{subst:welcome}}。令签名处多了四条 ~。但本人再澄清加入此句并不会产生代码问题。
您好,Welcome!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可使用编辑工具条上的 按钮。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希望您能享受编写人类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我是欢迎您的维基百科人:~~~~ —以上未签名的意见是由Wong128hk (对话贡献) 所加入的。

建议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可使用编辑工具条上的 按钮。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里面的我的对话页加上欢迎的维基人的对话页连结。

版权更新

现在维基也可以使用CC-by-sa-3.0协议了,是不是在“版权问题解答”那说明一下—Leon3289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08:13 (UTC)

添加新人快速指南

在下想编写一个条目Wikipedia:新人快速指南,对维基的常用语法进行简单说明,让维基新人能轻松编写出小作品(主要是现有的说明都过长,可能会有一些新人没有耐心看完),编写完成后就将其连接加入Template:Welcome,不知大家意见如何?—Leon3289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08:12 (UTC)

由于维基开始测试的新编辑工具在易用性上有了很大提供,又整合了帮助,所以该条目已无建立的必要--Leon3289 (留言) 2009年8月7日 (五) 08:05 (UTC)

建议把第一个“快乐”改成“幸福”

“希望您能享受编写人类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乐,成为一名快乐的维基百科人”连续出现了两个“快乐”,不太好吧?建议将第一个“快乐”改为“幸福”或其他同义词。--Maxwell's demon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11:07 (UTC)

请求修改红链

“不知道有什么可写?条目请求、最多语言版本的待撰条目、缺少的传统百科全书条目和首页的缺失条目中列出了许多维基百科目前还没有的条目,欢迎您来撰写!”一句中的“撰写”变成了红色链接,请管理员将此链接移除改为黑字。Zilong0419 (留言) 2010年7月14日 (三) 17:22 (UTC)

连接所指向的页面被错误的删除,已经恢复。--用心阁(对话页) 2010年7月15日 (四) 03:33 (UTC)

更换图片

  请求已处理

请将“File:Nuvola apps korganizer.png”的副档名换成svg。--祥龙 (留言) 2010年11月16日 (二) 15:21 (UTC)

 完成-Alberth2 汪汪 2010年12月1日 (三) 03:17 (UTC)

请去除跟条目创建请求相关的内容

  请求已处理

“想创建条目?到条目创建请求提交你的条目,维基人很乐意帮助。”这行目前已经用不到了,可以删去。Zilong0419 (留言) 2011年4月30日 (六) 08:45 (UTC)

 完成--Alberth2 汪汪 2011年5月14日 (六) 12:54 (UTC)
返回到“Welcome/1”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