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征求意见/存档1

最新留言:2年前由Jimmy-bot在话题WP:RFC需要两个bot内发布

无题

关于模板放置的限制并不恰当:“在讨论页之中加这个模板前,请确认至少已经有两个用户参与了讨论,并且观点无法达成一致。”

这和当初台湾维基人聚会讨论到为何要创建这个模板的初衷是差很多的。在开头段落已经写道:“每个条目都有讨论页,但是有时候有人发起了讨论,却迟迟等不到别人的回应、参与,这可能是由于大量的更新使许多的讨论淹没掉了,这个页面就是为了提供正在进行中的讨论的地方。”很清楚,这个模板就是为了让那些生冷的小条目也可以有大家充分参与讨论的机会,而不会只有零星几个关注它的人在唱独角戏。这个规定却又把整个模板的功用拉回到“解决争议”这个方向上,这还是没有解决我们当初计划创建这个模板所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事实上解决争议已经有{{disputed}}了)。所以不然就是把这个规定删除,不然就是把修改它吧。--可夫 (talky? click me!) 2005年3月12日 (六) 14:24 (UTC)

自动判断讨论进程(if CURRENTIMESTAMP-REVISIONTIMESTAMP < 100 00 00 00)

  • "在Category:进行中的讨论中列出的内容如果在1个月内没有人讨论,那么无论讨论的话题是否已经结束,都应该把放置的模板拿掉。"

若讨论时断时续,可长期在页顶加{{#ifexpr:{{CURRENTTIMESTAMP}}-{{REVISIONTIMESTAMP}}<100000000|[[category: Category:進行中的討論]]}}。

重开WP:RFC

如题,但是这次不是“正在讨论的条目”,而是“Request For Comment”,或译“请求公开置评”。这个意图为专门解决对异见用户的交流得不到有效回应的情况。煮的很多原因都是因为交流得不到回答,RFC有着很好的作用。管理员通告版下来的流量也可以往这里走。这样,其他客栈就真的变成“其他”客栈了。我个人不满意现在的其他客栈中,RFC和其他议题混杂的情况,因为RFC类问题是一个很独特而独立的议题类型。大概就是这样。Bluedeck 2017年3月31日 (五) 20:22 (UTC)

这是取自RFC的含义--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4月1日 (六) 04:03 (UTC)
如果有人发生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去那里呢?或者确实是“大事”,可是仍然没人愿意回应呢?--逆袭的天邪鬼留言2017年4月1日 (六) 04:06 (UTC)
鸡毛小事当然不属于RFC。不过现在的话VIP、VPO也是鸡毛一地。可以说,鸡毛流量也是需要去处的。如果RFC从VPO、VIP吸引了鸡毛流量,也未尝不好。Bluedeck 2017年4月1日 (六) 15:38 (UTC)

重开WP:RFC的初步计划

提案简介

提出建议的原因:

  1. 目前wp:vpwp:vipwp:drv等偶有非常长篇的讨论,影响到其他项目(例如vpp近日超过了五十万bytes)
  2. 缺乏一个适当位置处理对其他用户的行为评议

方案:

目前草案基本上依照英文版翻译而来,下面简约列出重点:
    • rfc受理一切内容争议/方针问题的转介
    • rfc将受理用户行为评议(英文版中这部分权力属于调解委员会,唯中文版未有设立)
    • rfc初设立时主要负责转介功能,即将vp、vip等地的长篇讨论移过来。日后可以考虑容许直接在rfc下面开子页面。
    • 可以在原讨论区域放置通往rfc的连结。可否将讨论的最新段落节录下来则有待讨论。
    • rfc一般为期三十日。
    • 某项rfc如果有足够讨论的话,将视为社群已经参与该事项的讨论,可以落实为共识。
    • 尽管rfc会受理wp:vip的转介,但封禁事务的最终决定权仍属于管理员团队。
    • 管理员可能要帮忙替非常复杂的rfc写讨论总结。
以上为初步提案,望社群参与讨论。--Temp3600留言2017年8月4日 (五) 19:46 (UTC)
话可不能这样说。例如VIP页面原意并不是处理过长的讨论,过长的单一项目会影响到其他讨论。--Temp3600留言2017年8月6日 (日) 03:37 (UTC)
我不知道啊...如果社群觉得用不着的话也没什么。我觉得有些案件应该集中讨论就是了。--Temp3600留言2017年8月17日 (四) 18:29 (UTC)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星耀晨曦༻꧂留言2017年8月19日 (六) 13:35 (UTC)
但是没有人来讨论...--Temp3600留言2017年8月20日 (日) 14:34 (UTC)
那我觉得可以先把草稿移动到WP名字空间。其实,我觉得现在就可以开放RFC了。——꧁༺星耀晨曦༻꧂留言2017年8月21日 (一) 06:07 (UTC)
昨晚在IRC上和数位友好讨论过。他们建议我将WP:DR纳入考虑,提出对"维基争议的解决程序"的通盘方案。我打算先试试弄扩大方案,实在不行再单弄RFC。--Temp3600留言2017年8月21日 (一) 14:48 (UTC)

讨论是否启用集中讨论机制,让互助客栈减压

目前的维基百科讨论生态当中,大部分的讨论都集中在互助客栈,然而由于部分讨论较为活跃,因而导致相关页面的长度过长。比如目前方针区以及技术区的单一讨论话题,其篇幅占了全页的一半以上。

虽然说没坏别修,但我认为如果启用集中讨论机制,可以让互助客栈减压,并且对于电脑配备较低的使用者更容易读取相关讨论资讯,避免耗费大量时间在等待读取讨论内容。这里建议提出讨论篇幅达一定程度的主题必需强制独立页面,并在互助客栈明显处设立{{Centralized discussion}}模板进行通知。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0年4月20日 (一) 01:45 (UTC)

我觉得可能需要配合RFC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我的想法是互助客栈长期的讨论,例如一个月,就移动到RFC子页面专门进行讨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4月20日 (一) 03:18 (UTC)
(!)意见:现在的客栈讨论页其实没什么问题,如果要改变客栈的讨论机制,建议先试用过一个月,没问题才再提案讨论是否改用。--虫虫飞♡♡→♡℃留言 2020年5月5日 (二) 06:06 (UTC)
@蟲蟲飛:这里无意改变互助客栈的讨论机制,而是将互助客栈讨论过长的议题移动到其他页面,不涉及太多的讨论机制改变。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0年5月8日 (五) 11:07 (UTC)
最好也试用一下才决定,把讨论移到别处去,实际操作是否方便,还是要试过才知道。现在有些人把某些留言折叠,我已经觉得很不方便阅读,如果还要移到别处,读起来就更不方便。--虫虫飞♡♡→♡℃留言 2020年5月8日 (五) 11:10 (UTC)
其实在英语维基百科对于RfC是有一定的机制可以唤起其他人注意的,不过规则还没完全翻完,然后要架设的机器人还要请其他人协助。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0年5月16日 (六) 14:28 (UTC)
现在的客栈的讨论页其实没什么问题,有时留言长了一些,但用户要阅读还是挺方便的。反而偶尔有些人把留言折叠,导致阅读很不方便。我现在还很难想像留言被搬到别处的情况是怎样的。如果可以试用一下,我觉得风险会较低。英维本身他们的人是多很多,有相应的机制无可厚非;但中维的人少,而且参与提案的人都是几个,应该没有英维他们面对的问题。如果真的要改,也建议不能把留言不多的提案也移到别处去,起码要过了几千字以上,版面难于阅读才可移动讨论留言。现在这样长的提案比较少。--虫虫飞♡♡→♡℃留言 2020年5月16日 (六) 14:42 (UTC)
  • (+)强烈支持,其一当前的讨论方式很容易造成混乱,移动来移动去,到最后甚至根本找不到了。其二维基百科上有很多机制,如讨论机制,自创建以来就鲜有改动,已不符合当前每天的讨论量,需要改进。个人认为一个议题开一个页面,讨论结束后在其他地方建立引用比较妥当。另外关于条目的讨论我在下面提出了我的一点见解。--Key to Sky遠い空へ(讨论|贡献) 2020年5月24日 (日) 08:23 (UTC)
(?)疑问:当前讨论“移动来移动去”?--虫虫飞♡♡→♡℃留言 2020年5月24日 (日) 08:36 (UTC)
可能指的讨论存档吧,比如说现在这个讨论  囧rz……。--Steven Sun留言2020年8月5日 (三) 02:34 (UTC)

请求评论骨架完成,并讨论机器人引进作业

各位使用者您好,RFC的主要说明页面骨架大致建立完成,剩下的页面与系统功能无关,因此可以进行准备工作。

目前要讨论的是引入两个机器人,User:Legobot以及WP:FRS的机器人。前者是RFC的主要核心机器人,属于全域机器人,需提出引入中文维基百科,可能还需要额外进行本地化处理;后者则是FRS运作的主要机器人,属于本地机器人,要进行修改、调整及测试。以上。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3月9日 (二) 05:31 (UTC)

(?)异议:还没有共识引入RFC,怎么就要申请机器人?--虫虫飞♡♡→♡℃留言 2021年3月10日 (三) 02:41 (UTC)
没有测试机器人的有效性,就无法进一步讨论是否引入,该测试与讨论是否引入RFC无关。此外,测试场合先不会在主要热门讨论页面(如互助客栈)进行,原有模式不受影响。--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3月10日 (三) 03:06 (UTC)
不要想着依赖于bot,bot只是辅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3月10日 (三) 07:31 (UTC)
虽然同意bot是辅助,但目前该机器人负担大部分RFC的功能任务,因此仍有引入必要。--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4月4日 (日) 11:08 (UTC)
(?)疑问:能否简要介绍Legobot的功能?--Yining Chen留言|签名2021年3月10日 (三) 12:25 (UTC)
WP:RFC里面有说明。--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3月11日 (四) 00:23 (UTC)
@Taiwania Justo:在RFC起步之际,手动维持半自动运行是否可行?贸然上机器人可能出许多问题。--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11:21 (UTC)
手动可能会比较麻烦,因为LegoBot主要的功能有 (1) 将挂有{{rfc}}讨论的标题与摘要列于Wikipedia:请求评论/全部与其子章节 (2) 如果没有标明延长讨论措施,30日一到就自动撤除{{rfc}}模板以及自Wikipedia:请求评论/全部撤除该讨论的标题与摘要(不是存档,该讨论仍然会保留在原来的地方并仍可以继续进行)。如果要半手动,那就要有人去查询哪个讨论有挂这个模板,然后将标题摘要抄录在列表当中。--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4月7日 (三) 15:05 (UTC)
Special:用户贡献/YFdyh-bot,两个机器人经尝试已能运转,不过目前未设定自动运行,亦未申请权限。不支持编辑Flow讨论页,已在下方询问作者,可能需要增强,或改用ping通知。如果用ping通知,在专用页面上反复通知是否较好。我不确定未来有精力照顾该服务的稳定运转,所以如果有人或原作者原意接手,我很欢迎。--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21:39 (UTC)
我觉得目前结构式讨论只用于使用者讨论页及知识问答,而这两个地方基本上不太会用到请求评论,而且未来不太可能将结构式讨论延伸到其他讨论页。我认为机器人可以在不需要对结构式讨论调整之下进行运转。--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4月10日 (六) 15:16 (UTC)
是指无法通知选用Flow作用户讨论页的用户,例如我的。--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11日 (日) 02:19 (UTC)
建议问问看Xiplus,Twinkle曾经有修改到可以在结构式讨论发通知。--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4月17日 (六) 02:42 (UTC)
mw:Extension:StructuredDiscussions/API。--Xiplus#Talk 2021年4月17日 (六) 04:06 (UTC)
(?)疑问:RFC的讨论模式与本站客栈的提案公示模式完全不同,而且现在什么共识都没有,就要弄机器人,而机器人主人也拒绝协助,是否应先有共识采用RFC才好进行下一步呢?而且这是一个重大改革,影响很大,大家是否应讨论一下有没有必要进行这个大改革呢?--虫虫飞♡♡→♡℃留言 2021年4月7日 (三) 11:49 (UTC)
其实与提案公示不冲突。RFC仅作为通知有重大讨论需要参与,运作模式只有 (1) 标示RFC模板并进行分类 (2) 撰写中立的讨论摘要,没了。此动作可以在包含互助客栈等其他讨论页章节标示,公示七日、公告栏提醒讨论等方针指引讨论模式不会改变。--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4月7日 (三) 14:59 (UTC)
再者,机器人作者不是拒绝协助,而是提供程式码请我们自行研究,有任何问题可以请他协助。--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4月7日 (三) 15:07 (UTC)
改革不至于,不好用就不用,晾在那里不会有太大问题,讨论也可剪切移动。--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18:50 (UTC)
(!)意见:我觉得提案人应论述一下提案想解决什么问题?而现时机制是否无法解决此问题?--虫虫飞♡♡→♡℃留言 2021年4月9日 (五) 02:11 (UTC)
在其他讨论页而非客栈页面开展讨论。将新讨论通知订阅了相关主题的感兴趣用户。在特定页面和模板中列出30天内活跃的这些讨论。讨论应该是作为局部征询意见及共识。--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9日 (五) 09:28 (UTC)
可参考此处讨论: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方针区的存档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5月20日 (四) 02:00 (UTC)

邀请机器人作者

现在会试图邀请Legobot作者来讨论RFC机器人事宜。@Legoktm:We are discussing the RFC on Chinese Wikipedia, and the procedure is copied from the English Wikipedia. Therefore, we need to import the Legobot to excuse the RFC procedure. Current issues are: (1) Localization for the Chinese version; (2) bot test. Thanks! 台湾杉在此发言 (会客室) 2021年4月5日 (一) 10:46 (UTC)

@Taiwania Justo: It's exciting to hear that another wiki wishes to use Legobot, but unfortunately I don't really have the time to help set it up on another wiki and maintain it. All of the code is public, I would suggest making a copy of it and adapting it to whatever this Wikipedia would like implemented. If there's anything I can do to make that process easier, please let me know. Legoktm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4:57 (UTC)
@Legoktm:I have tried and deployed the rfcbot.php of harej-bots on user:YFdyh-bot. I noticed that it can't inform the Flow-board users (including me). Is this an expected behavior? And maybe this can be alleviated with like {{ping}} or {{mute}}?--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21:28 (UTC)

WP:RFC需要两个bot

Legobot和WP:FRS都需要人帮手处理。Legobot的原作者推辞了在中维帮忙运作,要其他大佬帮手抄原代码作调整。U:YFdyh000已经推辞了协助运转的工作。ghren🐦吱吱吱...🔊 2021年10月23日 (六) 09:49 (UTC)

能说一下需要bot操作的具体工作流吗?以前写过一个bot:Wikipedia:对话页讨论索引,似乎有点近似?--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10月26日 (二) 02:19 (UTC)
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改成要自已挂上Rfc的才会在这个索引里,然后再定时抄送给用户的讨论页中。--ghren🐦吱吱吱...🔊 2021年10月27日 (三) 11:00 (UTC)
返回到项目页面“徵求意見/存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