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翻譯腔

由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在話題更契合實際條目編寫的例子?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個月前

挑幾個自己常見的

編輯
  1. 被字句:很多時候可以用主動句,而且即使是被動句也不能老用「被」字。
  2. 一堆「的」、「地」
  3. 「一個」
  4. 各分句的主語不一致
  5. 把表示原因的狀語扔到後面
  6. 句子成分過於複雜

--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7年5月1日 (一) 06:24 (UTC)回覆

確實都是英譯中常見的毛病。當前我是想到哪個/看到哪個就把哪個哪個放進去,看來以後可以考慮加個星標劃重點了。而且我列的問題說實話不夠全面,因為我不懂日語。所以、遇到不明顯的翻譯腔的話、看不出來的呢。還需要其他維基人放進去一些關於日語(還有其他語種)的內容和參考例子。燃⁠燈 談笑風生 微小貢獻 2017年5月1日 (一) 11:43 (UTC)回覆

「說人話」

編輯

難道英語不是人話嗎?明明是要「講合乎語法的漢語」。假如沒有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問題,我覺得「說中國話」更好。--逆襲的天邪鬼([[User talk:|留言]]) 2017年5月1日 (一) 06:29 (UTC)回覆

我估計作者的意思就是說「合乎語法的話」,不管哪種語言。生硬翻譯不符合語法,人們口語不會這麼說,所以不是「人話」。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7年5月1日 (一) 06:33 (UTC)回覆
@逆襲的天邪鬼看來我地域中心了麼……「說人話」一詞在我印象里最早流行於吐槽TVB的「下麵條體」(人吶,最重要的是……餓了吧,我下碗面給你吃)以及「甄嬛體」(若是XXX這會是極好的)。一般引申為按照正常的語言規則、按照受眾的習慣說出本來要說的話,而沒有一些亂七八糟的腔調加以粉飾。換句話說,就是「說人們能聽懂的話」、「說適合互相交流的話」,即「說人話」。燃⁠燈 談笑風生 微小貢獻 2017年5月1日 (一) 11:37 (UTC)回覆

來幾個簡單的日語的例子

編輯
漫画を買いに行った佐奈。
原文陳述句,名詞做主語。漢語基本沒有這樣表達的,除非是回答關於主語的提問。
 N買漫畫去了的佐奈。
 Y佐奈買漫畫去了。
還有超長定語。不拆句子的話,連譯者都會轉暈,更不用說讀者了。
句尾的ね・さ・よ・か,基本不能寫成「呢、喲」。→大男人說話不要嗲聲嗲氣的。
敬稱處理。「桑」和「醬」就不用說了。一般日文里用人名很多,甚至面對面也要用對方人名。這時全換成代詞沒什麼影響。
裕弥さんは、雅のことどう思ってますか?
此處設聽話人為裕彌,雅為第三者,並且語境強烈。
 N裕彌同學是怎麼看待雅的呢?
 Y你覺得她怎麼樣?
我不懂日語,以上都是我編的,我編不下去了。<--花貓--寫信--> 2017年5月31日 (三) 04:58 (UTC)回覆
感謝花貓!第一個我倒是在某些地方見過,和第二種合併起來,構成了一個特別長的句子。(「超長定語」+「主語」+「超長的狀語」+「其餘部分」)後面的那倆,一般只會在ACG野生字幕組裡出現,維基里我好像沒見到過。(因為基本上都被黑出翔了,一定水準的譯者都會避免。)-- 燃⁠燈 談笑風生 手工打磨小作品 2017年5月31日 (三) 06:50 (UTC)回覆
無論是內文還是花貓君所說的例子,基本都不太符合避免使用的字詞,可況這些例子除了引用某人的話外,不論是哪個語言的維基百科都看不到。
簡而言之,多增加從其他語言維基百科翻譯過來的條目例子為好。-- 源  環  2017年5月31日 (三) 07:52 (UTC)回覆
新增加的例子我一般就扔到城牆了,保持原文整潔。寫這東西的時候,我還沒看過那篇避免使用字詞的論述,所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完全只就問題舉例,沒有參考維基百科本身的語氣,而且覺得這種亂七八糟的例子比較容易讀下去,結果就成了這現在個德行:P
我本身水平有限,寫這篇只是因為之前每次在DYK給別人挑毛病的時候都要寫一大長串,索性歸納一下,這樣稍作解釋再直接丟個連結就拍拍屁股走人比較省事,嘿嘿。別人要是能補充的話我會高興得不要不要的。-- 燃⁠燈 談笑風生 手工打磨小作品 2017年5月31日 (三) 09:38 (UTC)回覆
看了源環推薦的手冊之後才驚覺wiki多是說明文,天生砍掉了一些口語表達。太長時間沒碰wikipedia,把平時翻ACG的習慣帶進來了w。<--花貓--寫信--> 2017年5月31日 (三) 14:44 (UTC)回覆
@静下心来百科全書本來就說明文為主,因為口語化會使文章傾向帶有偏見。所以內文的解釋應以現實情況為主,看過其他編者翻其他語言維基百科的條目都有直譯的味道。
@燃灯而內文補充方面,看看下週有沒有空就整理整理,但我對中文主謂賓不太理解,要花點時間來整理。-- 源  環  2017年6月1日 (四) 12:02 (UTC)回覆
@源環非常感謝!!我可以加寫一個關於主謂賓定狀補的子頁面,簡單說明一下,以免不常接觸語法的編者感覺本文過於晦澀難懂。 燃⁠燈 談笑風生 手工打磨小作品 2017年6月1日 (四) 12:31 (UTC)回覆

且談和或

編輯

其實「……、……和……」「……、……或……」「和/或」這樣的表達也蠻翻譯腔的。我不否認這種表達已經被現代漢語吸收接納,但在一些地方它濫用得很厲害,請允許我舉例:「您被禁止A、B、C、D、E、F、G或H。」英語裡會有這樣的區別——肯定句用和,否定句用或,這也成為了英語所謂邏輯性強的論據。但是仔細想想,難道真的有人會去做「A」「A、B」「A、B、C」……(此處省略ABCDEFGH全做以外的其他排列組合),然後宣稱「既無禁止皆可為」嗎,這裡強調和或實在是有點無聊。省略「和」「或」後的「禁止A、B、C、D、E、F、G、H」顯然更合習慣。- I am Davidzdh. 2017年7月29日 (六) 14:09 (UTC)回覆

非常同意,個人基本上是能用頓號的地方就不用和、或。有時候如果感覺句子末尾很空,就會補上一句「桌子上有尺子、橡皮、鉛筆這三種文具。」來補足。燃⁠燈 談笑風生 2017年7月30日 (日) 13:46 (UTC)回覆
這個是翻譯腔嗎,感覺大家都在用啊……戊戌中華復興留言2018年9月29日 (六) 16:50 (UTC)回覆

2.3常見錯誤的「主語不一致」節

編輯

「肆虐著整座城市的颱風捲起了地上所有的青蛙。青蛙被吹到天上又掉了下來,形成了青蛙雨。」其實還可以進一步改成「颱風肆虐著整座城市,捲起了地上所有的青蛙。青蛙被吹到天上,又掉了下來,於是形成了青蛙雨。」

「為了擴大例子的範圍,我瞬間變成日語翻譯腔。這種突然的變化叫我很為難。」也許也可以改成「我為了擴大例子的範圍,瞬間變成日語翻譯腔。這變化太突然,叫我很為難。」- I am Davidzdh. 2017年12月28日 (四) 16:16 (UTC)回覆

一篇講翻譯腔問題的文章

編輯

余光中的文章〈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就是在講這個,不知道引用一些句子到WP:翻譯腔WP:翻譯腔/城牆是否構成著作權問題?--S099001留言2017年12月29日 (五) 12:45 (UTC)回覆

翻譯腔詞條中的不理解的地方

編輯

 N「《史記》是中國的歷史巨作之一。」
 Y「《史記》是中國的歷史巨作。」
 Y「《史記》是一部中國的歷史巨作。」(這裡,「是」意為「等於」,而不是「屬於」。)

第一個和第三個用法不是一樣嗎,為什麼第三個對,第一個錯?

另外,列舉並列事物,最後的兩件事物是用「和」連接,這個怎麼在我印象裡是語法規範什麼的(是中文的語法規範還是英文的語法規範還是都不是?)?詞條中說要儘量去掉這些連詞,也想問一下英文維基也要這麼做麼? LoveVanPersie留言2017年12月15日 (五) 17:39 (UTC)回覆

二、三感覺也怪怪的,三也像翻譯腔,二是生硬、無量詞。「《史記》是中國的一部歷史巨作。」是否比較對,表述「屬於」有錯嗎。可能要看來源怎麼表述,比如「之一」(one of)或者「一部偉大的作品」(A great work of China)。--YFdyh000留言2017年12月16日 (六) 00:45 (UTC)回覆
第一句有點像「one of thing」的直譯句。或者為了突出第一句的差異。或者說看啥都是直譯句……——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12月16日 (六) 09:16 (UTC)回覆
詞條中說二的「是」表示「屬於」的意思,因為「是」可以表示「屬於」,也可以表示「等於」。按這樣說的話,我是感覺三個都對。 LoveVanPersie留言2017年12月16日 (六) 10:30 (UTC)回覆
還有第二個問題有可以回答的麼……謝謝。 LoveVanPersie留言2017年12月17日 (日) 06:32 (UTC)回覆
「之一」「一部」都多餘,不影響意思,可以刪去。-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7年12月17日 (日) 06:42 (UTC)回覆
還有在維基百科裏的都是「條目」。-hiJK910 じぇじぇじぇ 2017年12月17日 (日) 06:43 (UTC)回覆
單句「……是……之一」,不是中文的固有句法,是「one of」的直譯。習慣上一般這樣表述「中國的歷史著作有很多,而《史記》是其中的一篇巨作。」烏拉跨氪 2017年12月17日 (日) 16:26 (UTC)回覆
(?)疑問:什麼叫 這裡,「是」意為「等於」,而不是「屬於」 ?根據維根斯坦等語言哲學的老生常談(此文內搜索as the copula and as the sign of equality),「是」字確實有兩種意思。但此處,《史記》是一個元素,屬於中國的歷史著作之集合,這個「屬於」的關係,不會因為加了「一部」而改變;不知為何要說是「等於」,如何等於?我是一個學生,我就等於學生嗎?本人如果沒理解錯,只有「水是H2O」「x=1是x2+x-2=0的正數解」之類的才能算是等於。--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7年12月19日 (二) 05:55 (UTC)回覆

使用{{xt}}/{{!xt}}模板?

編輯

使用{{xt}}/{{!xt}}模板為例句上色,順便換用襯線體,是不是能更突出表明這是例句?引號或許可以不用了?

保持專有名詞用詞一致。
不僅僅是中文,任何語言都最好能夠通篇保持用詞一致。
假設約翰·史密斯是丹尼爾的父親。
 N 一天,丹尼爾回到家,看到父親正在看電視。約翰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還抓著一包薯片。丹尼爾對史密斯發起了牢騷,認為……
 Y 一天,丹尼爾回到家,看到父親正在看電視。父親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還抓著一包薯片。丹尼爾對父親/發起了牢騷,認為……
如果實在需要根據語境切換專有名詞的稱呼的話,建議強化讀者對兩個詞的印象。但是不要在過多的詞之間來回切換。
 Y 一天,丹尼爾回到家,看到父親約翰·史密斯正在看電視。父親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還抓著一包薯片。「約翰!」外面好像有人在大喊著,但是父親全然不理會。[後文再度提起]丹尼爾整了整皺巴巴的衣領,又假裝隨手抄起旁邊的報紙看了起來。良久,他對父親約翰說,自己的女朋友不見了……

--洛普利寧 2020年4月17日 (五) 15:34 (UTC)回覆

對翻譯腔的不同觀點

編輯

在下現於User:Yangwenbo99/翻譯腔列出部分支持翻譯腔之論點,以及部分對本文中例子及類似自己的批評。還望各位賜教。Yangwenbo99討論 2020年12月27日 (日) 15:03 (UTC)回覆

@Yangwenbo99:話說「很」那句如果說「這篇影評在當地很知名」就比較OK;此時「很」就比較不會被理解成「非常」或者「very」的意思。PS:「在當地」提前時,「很」就有種表示特別意思的感覺了(而且句子這樣寫感覺很做作⋯⋯)--洛普利寧 2021年1月8日 (五) 17:21 (UTC)回覆

關於「我不認為他是對的」這個例子

編輯

文中認為「我不認為他是對的」是不好的,「我認為他是錯的」比較好。 但這兩句應該都是中文常見的用法吧? 區別在於,「我不認為他是對的」聽起來比較委婉,而「我認為他是錯的」比較直接。 --Zao留言2021年11月2日 (二) 07:40 (UTC)回覆

"I do not think he is right."是典型的英語否定前置,直接翻譯過來算歐化中文
當然,現在各種語言都有「互相借鑑」和「通脹」,日常生活中也不會深究。--Johnson.Xia討論·貢獻·成就2021年11月7日 (日) 05:45 (UTC)回覆
要委婉的話,可以說「要是/如果……就更好了」,或者強調「對」的一面的優勢。
比如「我認為直譯英語句子是錯的」→「要是翻譯時結合中文表達習慣就更好了」或者「接地氣的翻譯更利於閱讀」。
(取材自老師們的教誨和批評)--Johnson.Xia討論·貢獻·成就2021年11月7日 (日) 05:54 (UTC)回覆
我不認為這是借鑑其它語言的用法而來的。
"I do not think he is right." 是英文的否定前置,但這是因為英文不講 "I think he is not right." ,但中文是兩種說法都有(但語義、語氣上不同)
以下幾種講法,意思是不同的:
  1. 這件事,我認為他做錯了。(語氣強烈,認為是錯的。)
  2. 這件事,我不認為他是對的。(語氣較委婉,認為是錯的。)
  3. 這件事,如果他能那樣做就更好了。(這樣做未必是錯的,但我不太認同,如果那樣做更好)
--Zao留言2021年11月10日 (三) 10:28 (UTC)回覆
對--Johnson.Xia討論·貢獻·成就2021年11月13日 (六) 18:11 (UTC)回覆

我換一種說法。

假設要表達「我認為他是對的」,委婉一點會講「我不認為他是錯(不對)的」。在這種情況,很難換成「要是/如果……就更好了」這種語句。 Zao留言2021年11月10日 (三) 10:45 (UTC)回覆

相比「我認為他是對的」,「我不認為他是錯(不對)的」表達了「我」的認可是有限度、有條件的,後面就可以講可以改善的方向,或者「我」不再認可的條件。
比如:「我認為打電動是好事」說明我支持打電動,無論阿偉打多久、打到什麼水平都行;「我不認為打電動是壞事」說明我不願單純地批評阿偉,而是要進一步引導他走上正路,一般後面我會說「他功課寫完了,就讓他打一打嘛」,提醒他功課比電動更重要;或者我說「只要別亂花錢、吃不上飯就好」,提醒他不要在遊戲上開支太大,以至於妨礙正常生活;我還可以說「遊戲有輸有贏,輸了沒什麼,應該好好總結分析,不能一輸就怪阿嫲」,幫助阿偉樹立正確的觀念和健康的心態。
兩相對比,「我不認為他是對的」或者「我不同意」是給別人留下進一步解釋、爭取自己的餘地,「我不認為他是錯(不對)的」或者「我不反對」是給自己留下進一步解釋的餘地,同時給別人提出要求。--Johnson.Xia討論·貢獻·成就2021年11月13日 (六) 18:34 (UTC)回覆

@Johnson.Xia同意您的看法,我也不認為這屬於翻譯腔(不知不覺也用了同樣的語法),「不認為他是對的」不等於「認為他是錯的」,畢竟也可能是「不同意也不反對」,跟政治上常見的「不否認」其實一樣,應該要剔除的。話說回來,或許移駕互助客棧會有更多人參與討論,這裡不特別點進來很難被注意到。——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1年11月17日 (三) 05:22 (UTC)回覆

這個地方後半句翻譯真的需要改進嗎?

編輯

英文:「I think she felt so kicked in the head and so publicly embarrassed at being divorced by a text message」

Red X 我認為她感覺就像一腳踢在頭上,並透過發信息來離婚讓她當眾感到尷尬。 Green tick 我認為通過一條簡訊離婚一定讓她感覺遭受了當頭一棒,在輿論上顯得十分尷尬。 鄙人認為,原文publicly翻譯為當眾並無不妥,改進版翻譯,為「在輿論上」,突出了在言論方面,然而原英語句子的publicly並沒有此意思。 Hzt0208042508415531 tw留言

更契合實際條目編寫的例子?

編輯

比如下例:

通常,除非引用,應用敘事語句,而非描寫語句,客觀敘述誰做了什麼。即保證欲傳遞意思基本確的前提下,儘可能長話短說。如果來源文本明顯只是在說「車軲轆話」,爭取用短語或成語去概括。

這個例子的確很生動,但這更像是文風問題,或者說寫條目本身就要遵循的內容篩選原則,和翻譯反而沒有多大關係。畢竟百科文字本身就追求簡練,就是外語維基他也不會這麼寫啊。

條目中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文字,那基本就事文學作品條目論述藝術風格時,直接引用原文來評述。只是,原文的藝術特色可能就是「細節描寫」,這樣濃縮反而是把體現語言風格的地方搞沒了😂(雖然編者自行翻譯文學作品,多少就有點原創研究的意思)

我能想到了例子是近義詞連用,比如評論員說作品「gorgeous and magnificent」,就可以簡單概括成「華麗」反正我也體會不出來兩個詞有什麼區別 。但是高手是不是有更好的翻譯方法呢?

所以有沒有更契合實際百科編寫的例子?--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4年7月18日 (四) 05:57 (UTC)回覆

返回專案頁面「翻译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