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间期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间的时期
(重定向自戰間期)
简介编辑
这一时期,世界局势特別東歐及巴爾幹因奧匈帝國解體、帝俄崩潰等原因仍然十分动荡。欧洲在这一时期仍然处於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巨大创伤恢复的时期。而在北美(指美國與加拿大),1920年代曾经有过经济的快速成长(咆哮的二十年代),但在1929年爆发的經濟大恐慌使得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魏玛共和国崩溃,纳粹主义兴起。1930年代後,随着九一八事变、日本建立满洲国;意大利王國入侵阿比西尼亚;德奥合併等事件发生,人类距离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越来越近。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间期宣告结束[1]。
时间线编辑
“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结束编辑
-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十四点提出。
-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签订,苏俄与德国停战,东线战事结束。
- 1918年8月-11月:百日攻勢。
- 1918年10月:匈牙利议会终止与奥地利的联合,菊花革命爆发,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成立。
- 1918年11月: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威廉二世退位。《康边停战协定》签订,一战终结。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卡尔一世放弃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奥匈帝国解体,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成立。匈牙利民主共和国成立。
- 1918年12月: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联合伏伊伏丁那、塞尔维亚王国及黑山王国组成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拥彼得一世为国王。
-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
- 1919年:斯巴达克同盟起义失败,魏玛国民议会召开,《魏玛宪法》通过,《凡尔赛条约》签订,魏玛共和國成立。
- 1919年:《聖日耳曼條約》签订,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成立。
- 1919年: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王國為爭奪特蘭西瓦尼亞發生匈牙利-羅馬尼亞戰爭,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王國分別在匈牙利北部和南部打擊匈牙利(小協約國),罗马尼亚得到法国支持。匈牙利红军溃败,苏维埃政府解散,匈牙利共和国成立。罗马尼亚军攻入布达佩斯,扶持右翼军人政权。
- 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
- 1918-1919年:波烏戰爭。
- 1918-1921年:協約國武裝干涉俄國內戰、協約國干涉西伯利亞。
- 1918-1922年:日本干涉西伯利亞。
- 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
- 1919年:五四運動。
- 1919年:德寿宫李太王李㷩猝逝,三一運動爆发,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1919年:波兰领袖约瑟夫·毕苏斯基對立陶宛發動了一场政变,企圖扶持親波政權上台並實現共主聯邦,但最終失敗。
- 1919年:鄂圖曼帝國崩潰,協約國開始入侵鄂圖曼帝國本土。隔年鄂圖曼和協約國簽署《色佛爾條約》,土耳其被瓜分。
- 1919年:1919年埃及革命爆发。
- 1919年:美国《沃爾斯泰德法》。
- 1919年:向英国要求巴黎和会席位未果后,阿富汗酋长国埃米尔哈比布拉汗在宫廷阴谋中遭到暗杀,纳舒拉汗接任埃米尔,一周后即为阿曼努拉汗政变所推翻,其后第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爆发,最后以《英國-阿富汗條約》签订作为结果而告终。
- 1919年:在W·E·B·杜波依斯等人的组织下,第一次泛非主义大会在法国圣艾蒂安召开。
- 1919-1920年:波蘭-立陶宛戰爭。
- 1919-1921年:波蘇戰爭。
爵士时代编辑
- 1920年:1918年流感大流行结束。
- 1920年:墨西哥革命结束。
- 1920年:意大利与阿尔巴尼亚发生发罗拉战争。
- 1920年:法国-叙利亚战争与法屬敘利亞託管地的建立。
- 1920年:选举产生的匈牙利议会废止《1713年国事诏书》和《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复辟君主制,成立匈牙利王国,霍爾蒂·米克洛什为王国摄政。仍佔領著匈牙利東部的羅馬尼亞軍隊撤離;《特里亚农条约》被簽訂,匈牙利的國土被重新規劃。
- 1920年:巴黎和會結束,《凡爾賽條約》正式生效,初步确立了凡尔赛体系。
- 1920年:南非聯邦根据《国联公约》托管前德属西南非洲。
- 1921年:波蘇戰爭及小協約國對匈牙利的敵對行動結束,東歐恢復和平。
- 1921年:里夫戰爭爆发。
- 1921年:外约旦酋长国、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成立。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 1922年:英国单方面宣布埃及王國独立,但保留驻军。
- 1922年: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意大利王國進入法西斯時期。
- 1922年:俄共十一大选举约瑟夫·斯大林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
- 1922年:俄國內戰結束,蘇聯正式建立。
- 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
- 1923年:西班牙自由党在大选中赢得议会多数席位,5月曼努埃尔·加西亚·普列托出任首相。在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支持下,9月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发动政变,建立独裁统治,终结了西班牙第一共和国被推翻至1876年大选后宪法实行以来,安东尼奥·卡诺瓦斯·德尔卡斯蒂略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下长久的两党轮替政治。
- 1923年:第二国际分裂后产生的伯爾尼國際与维也纳国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 1923年:《洛桑條約》簽訂,眾協約國撤離土耳其,土耳其獨立戰爭結束。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 1923年:法國和比利時因德國魏玛政府未及時還款而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區,即魯爾佔領行動。
- 1923年:《丹吉尔协定》签订,将北非摩洛哥的丹吉尔划为国际区。
- 1924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除哈里发制度。
- 1924年:麥加謝里夫侯赛因·本·阿里退位。
- 1925年:敘利亞大起義爆發,但最終遭到鎮壓。
- 1925年:電視發明。
- 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
- 1925年:保罗·冯·兴登堡在1925年德國總統選舉中胜出。
- 1926年:日本裕仁天皇即位,改元昭和。
- 1926年:葡萄牙發生政變,葡萄牙進入軍事獨裁時期。
- 1926年:阿曼努拉汗恢复杜兰尼帝国时期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创设的头衔帕迪沙(王中之首),阿富汗王國成立。
- 1926年:埃尔温·薛定谔公开发表关于薛定谔方程的论文。
-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
- 1927年:查尔斯·林德伯格飞跃大西洋。
- 1928年-1929年:阿曼努拉汗访问欧洲期间,阿富汗内部爆发数波叛乱,在塔吉克人哈比布拉为首领的萨卡瓦武装主导下演化为内战,喀布尔陷落,哈比布拉建立阿富汗酋长国,阿曼努拉汗及其兄弟伊納阿圖拉汗流亡国外。在多股势力的联合打击下,萨卡瓦武装势力渐微,穆罕默德·纳第尔·沙阿进入喀布尔,复辟阿富汗王国。
- 1929-1933年:經濟大恐慌。
戰雲密佈编辑
- 1930年:《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签订于伦敦。
- 1930年:食盐进军。
-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佔領中國東北。
- 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
- 1931年:《1931年西敏法令》颁行。
- 1932年:民主党籍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从193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胜出。
- 1932年:法国总统保罗·杜美遭到暗杀,阿尔贝·勒布伦继任。
- 1932年:沙特阿拉伯统一。
- 1932年:由议会上台的日本首相犬養毅被刺杀,大正民主结束。
- 1932年:暹羅立憲革命爆发。
- 1932年:阮朝保大帝返回越南,开始亲政。
- 1933年:1月30日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选举後授權法通过,纳粹党正式掌权,10月緊隨日本退出國聯。
- 1933年:《塘沽協定》。
- 1933年:罗斯福提出睦邻政策。
- 1934年:巴黎协和广场发生极右翼法西斯骚动事件,事后,中左翼政府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在接任由于涉斯塔维斯基事件贪腐指控而辞职的卡米耶·肖当不满一周后,因为对事件的不当处理而被迫辞职,前总统加斯东·杜梅格就任总理并组建中右翼的国民联合政府。
- 1934年:德国总统興登堡逝世,希特勒正式成為元首,德国彻底进入納粹德國时期。
- 1935年: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派兵入侵阿比西尼亞,薩爾盆地地區回歸德國,《英德海军协定》签订。
- 1936年:愛德華八世退位。
- 1936年:3月納粹德國軍隊進駐萊茵蘭非軍事區。11月德日兩國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
- 1936年:左翼联盟人民阵线在法国立法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组阁,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党籍的莱昂·布鲁姆出任总理。
- 1936年:日本爆發二二六事件,軍部法西斯勢力在日本空前強化。日軍佔領察哈尔和綏遠,蒙古軍政府成立。
- 1936年:西班牙將領佛朗哥在西屬摩洛哥起事,舉兵反對第二共和國,西班牙內戰爆發。西班牙共和军和以CNT-FAI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共和派)、蘇聯及国际纵队,与西班牙國民軍(佛朗哥軍)、納粹德國及意大利,组成呈相互对抗的明面上的两大阵营。
- 1936年:意大利完全佔領阿比西尼亚,意屬東非建立。為此意大利於37年退出了國聯。
- 1936年:巴勒斯坦託管地爆发阿拉伯人大叛乱。
- 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日本全面侵華,中國行政院院長蔣中正發表《廬山聲明》。
- 1937年:興登堡號空難。
- 1937年:内维尔·张伯伦接任提前退休的斯坦利·鲍德温任英国首相。
- 1937年: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完成设计构思。
- 1937年:作为《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内容的一部分,从印度事务部拆分的缅甸事务部设立,使原为英属印度诸省之一的英屬緬甸从英属印度分离。
- 1938年:法国人民阵线瓦解,爱德华·达拉第出任总理,德奧合併、慕尼黑會議中納粹德國獲得蘇臺德區。捷克斯洛伐克被迫接受第一次維也納仲裁裁決。
- 1938年:波蘭向立陶宛發出最後通牒要求48小時內和波蘭政府建立外交關係否則出兵立陶宛。
- 1939年:佛朗哥率領國民軍攻陷馬德里,西班牙內战結束,西班牙進入佛朗哥時期。匈牙利、西班牙退出國聯。
- 1939年:违背了《慕尼黑协定》,在德國策动下斯洛伐克议会宣布独立,斯洛伐克共和國、喀尔巴阡乌克兰成立,3月,德军占领捷克全境,希特勒亲自宣布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成立,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灭亡。德国下达最后通牒后立陶宛将梅梅尔割讓予德國。匈牙利吞并喀尔巴阡乌克兰并挑起斯洛伐克–匈牙利战争,以在德國調停下及斯洛伐克割让领土告终。4月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亞。
-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3日法、英分別根據《法波盟約》、《英波盟約》、《英法協約》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相关条目编辑
參考资料编辑
- ^ Grenville, J.A.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 2000: 77–254.
外部链接编辑
- wide range of diplomatic documents from many countr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unt Holyoke College edition
- "Britain 1919 to the pres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veral large collections of primary sources and illustrations
- Primary source docum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