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即臺灣省虛級化,通常簡稱凍省或精省,是中華民國政府根據民國86年(1997年)第四次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第三項的規定,於民國87年(1998年)將省移除「地方自治團體」地位,並將臺灣省政府縮編改組為行政院之派出機關的政策及過程。
起因编辑
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播遷臺北市,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權;至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政府的有效管治領土僅餘臺灣省全部與福建省的極小部分(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及烏坵)以及南海中的東沙群島、太平島和部分釣魚台。
因臺灣省的面積佔整個有效管治領土的98%以上,且中華民國總統於1996年開始實施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後,民選省長與民選總統權力的民意基礎高度接近。為了解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區域與職權過度重疊的問題,中華民國國民大會於1997年將憲法增修條文全文修正,於同年7月21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將省虛級化[1],將省政府改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移除省政府原有的地方自治功能[註 1]。立法院隨即在1999年1月13日三讀通過《地方制度法》,同年1月25日總統令制定公布,以加強縣(市)政府的地位與功能;《省縣自治法》和《直轄市自治法》則在同年4月14日總統令公布廢止。
1998年10月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全文22條;此法於同年12月21日施行,第22條規定施行期限至2000年12月31日。2000年11月2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第12、22條修正條文,第22條規定施行期限延至2005年12月31日。2006年10月20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於2005年12月31日當然廢止。
結果编辑
後續编辑
- 在省虛級化後,行政院自1999年起於省府機關原址成立各部會中部辦公室,又陸續於1998年至2017年間分別成立區域聯合服務中心(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等機關。
- 2010年代,台灣省政府預算新台幣一億多元[2],而傾向臺灣獨立的政黨派別則希望將其預算凍結[3][4]或是「廢省」[5]。時代力量立法委員徐永明說,台灣省政府、台灣省諮議會與福建省政府等三個「盲腸機關」,106年預算案共編列2.8億元[6]。
- 2018年6月28日,時任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宣佈自2019年起省級機關預算歸零與去任務化[7] 。2018年7月1日,臺灣省政府行政組織及業務移交國家發展委員會辦理。
- 2019年1月1日,福建省政府行政組織及業務移交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辦理。臺灣省諮議會行政組織及業務移交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辦理,議會相關檔案、公報、議事錄以及地方自治事務研究發展等任務則移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8]
注释编辑
參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參見《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離譜!台灣省政府無公可辦 年花公帑高達1.6億元,2014.7.14 三立新聞
- ^ 陳超明要求 台灣省政府預算解凍,2016.5.25 蘋果日報
- ^ 台灣省要不要廢? 「每年花上億」立委超有感,2016.6.8 自由時報
- ^ 虛級機關年花國庫近3億 徐永明:修憲廢掉盲腸,2016.8.2 自由時報
- ^ 「3盲腸機關還在」!徐永明:不廢省是自我矮化,2017.3.16 自由時報
- ^ 賴清德:108年省級機關預算全歸零. 中央社. 2018年6月28日 [2018年7月1日] (中文(台灣)).
- ^ 公告本會史料總庫、地方議會議事錄總庫明年起移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管理
- ^ 台灣省政府7/1走入歷史 國發會活化中興新村,2018.6.23 中央社
外部連結编辑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