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港铁/存档1

最新留言:Good afternoon在10年前发布在话题命名疑问

命名疑问

小弟发现大部分有关港铁的条目都使用了简称,而不是全称香港铁路,请大家讨论讨论。—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Qoo19940901对话贡献)加入。

请参与Wikipedia talk:香港维基人布告板有关港铁条目名称的讨论。- K仔 2007年10月29日 (一) 11:37 (UTC)


根本香港铁路这名称是虚构的,从来不是官方公布。 137.189.23.187 (留言) 2007年11月24日 (六) 21:37 (UTC)

《两铁合并条例》和两铁合并谅解备忘录中都有“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一词出现。- K仔 (留言) 2007年11月25日 (日) 05:12 (UTC)
公司是香港铁路...,但港铁系统则未有被冠以香港铁路137.189.23.187 (留言) 2007年11月25日 (日) 13:51 (UTC)

该是“香港铁路”,而非“港铁”这个简称。—AG0ST1NH0 家彦新闻 2007年12月2日 (日) 11:40 (UTC)

Logo也是写“港铁”的。正如以前我们会叫它“地铁”而非全称“地下铁路”。—Hargau 2007年12月2日 (日) 11:51 (UTC)

从来没有"香港铁路",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铁路叫"港铁"。与以前"地铁"是"地下铁路"的简称不同。更好的例子是"城巴"根本不是"城市巴士"ambcyli (留言) 2007年12月6日 (四) 03:19 (UTC)

  • 不要大惊小怪!港铁公司的全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不信的话,阁下可亲自到访港铁官方网页;或亲自前往各个港铁车站,问一问那里的客务中心主任。港铁公司的前称是地铁公司(全称香港地铁有限公司),而香港地铁的前称是地下铁路。有传当年东涌线的兴建,促使地下铁路易名香港地铁,皆因该路线之路段大部分建于地面上(包括了高架桥),正是一条地上铁路路线。加上港人早已习惯“搭地铁”这约定俗成的口语,更名一事更是来得顺理成章—以上未签名的留言是由203.218.1.53对话 贡献)于2008年2月28日加入的。

关于“系统命名”的谬误

  • 港铁公司乃属地铁系统。世上并不存在港铁系统这回事,港铁只是一间公司。虽然两铁合并后,地铁公司已易名为港铁公司,但不代表地铁系统可称作港铁系统。此谬误亦有如:香港元朗居民,称自己为元朗人;香港上水居民,称自己为上水人。正确来说:他们只会称自己为中国人,或香港人而已。—以上未签名的留言是由218.102.149.19对话 贡献)于2008年2月16日加入的。
  • 港铁自称港铁系统!故“世上并不存在港铁系统这回事”的说法是无理的!—以上未签名的留言是由203.218.182.128对话 贡献)于2008年3月17日加入的。
  • 小的倒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在争吵 香港铁路公司的问题。在2007年12月2日,香港法例第556章的<<香港铁路条例>> 取代 第270章《地下铁路条例》 而 第372章的《九广铁路公司条例》则予以保留,但是大部分的条文就暂缓执行(因为九广铁路公司还在继续运作)。在第一节的释义部分就已清楚订明了上面各位在合并以后才作出的争坳,现引述如下: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 指根据《公司条例》(第32章)成立为法团并以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为名的个体; (由2007年第11号第5条修订)”

证明了香港铁路公司才是MTR 港铁 的正式名称。

至于“港铁公司”的问题,港铁只是香港铁路公司的简称又或者是在日常运作上一个方便的称呼;就好像日本的JR公司,他们日常都会给称作JR(东日本/西日本/东海/北海道/四国/九州/货物),但是他们正式的登记名称应是:(东日本/西日本/东海/北海道/四国/九州)旅客铁道株式会社 和 日本货物铁道株式会社。—MM21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01:47 (UTC)

模版路线名称次序排列

机场快线分类问题

  • 小弟提议两个方案解决“铁路网络”的分类问题:第一,以官方分法划分,各普通路线归入“港铁系统”,机场快线轻铁昂坪360归入“其它路线”;第二,以路线本质划分,普通路线连同机场快线归“中型及重型铁路路线”,另在东铁线注明包括城际客运服务,轻铁和昂坪360按现时分法,分别算为“轻型铁路系统”和“旅游缆车系统”。因为机场快线属重型铁路这是事实,不把机快列在重铁路线似有不妥。- K仔 (留言) 2007年11月30日 (五) 11:12 (UTC)

香港建筑、地方上的修改

为配合港铁的运作,香港多个建筑及地方条目的交通有关章节需要修改(例如香港地铁九广铁路修改为港铁,东铁及西铁后面加个“线”字),我已经修改了一部分,希望各维基人能够协助小弟。LG4761 2007年11月30日 (五) 15:21 (UTC)

本来我在Wikipedia talk:香港维基人布告板#两铁合并讨论(续)的工作列表认投了,可是条目数量实在太多,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有兴趣帮忙者可参考Category:香港行政区划底下的十八区,分区完成,这样同一区的条目所需要改动的部分通常都是相同的,也就可以加快修改速度。—Baycrest (作客) 2007年11月30日 (五) 18:09 (UTC)
已完成Category:元朗区的港铁化工作。—Baycrest (作客) 2007年11月30日 (五) 18:38 (UTC)
已完成Category:屯门区Category:葵青区的港铁化工作。—Baycrest (作客) 2007年12月5日 (三) 17:01 (UTC)

线路模版字型颜色

小弟又见到板面上多了很多不同的颜色。之前在这里的讨论已经提到不适宜在内文加上太多颜色,以免影响阅读时的舒适度,及对色弱的使用者产生不便。-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18:32 (UTC)

想补充一点,本人指出的是在内文的颜色,而不是各铁路线模板的颜色。因各路线的颜色仍有其作用,除了内文之外,路线模版不见得需要把颜色删除。-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1月29日 (二) 17:09 (UTC)
但各铁路线模板的颜色仍被删除,建议修理。Hoising (留言)
我想先行讨论会比较好,因为曾因此作出编辑战而暂时被保护着,详情请到此。-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2月2日 (六) 17:46 (UTC)

有关日出康城站

其实港铁为何不将观塘线拉到日出康城站,代替将军澳线的支线?—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MetroHK对话贡献)加入。

与维基条目无关的内容,请在香港各大铁路论坛讨论。谢 - K仔 (留言) 2008年3月13日 (四) 13:12 (UTC)

港铁俗名没有法律效力的说法

下列移动自条目内容“港铁”的称呼章节:(该版本

错误:没有提供要引用的文字(或为未命名的参数赋予了带有等号的实际参数值)。

根据此段文字所述,《人事登记条例》只指出“使用昵称/俗称填报个人资料违法”;这并不能推导出“对港铁各部分的俗称没有法律效力”,因为港铁各部分(如原地铁、东铁线、西铁线)的资料明显不属个人资料,而违法亦不代表没有法律效力。同时,条目编辑者应附上《人事登记条例》网址及准确的法律章节,才算是正确的引用。而且后段“人若使用......正确的官方称谓)。”一段含原创研究成分。因此本人删除该段文字,如有意见烦请在此讨论。- K仔 (留言) 2008年3月13日 (四) 13:12 (UTC)

关于“地铁”一词源自“香港地铁”的说法

该段文字::

地铁地下铁的称呼是原自前地铁有限公司(现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地铁”二字。由于香港是第二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华人社区,所以地铁地下铁的中文简称首先在香港出现。因此,中国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北京“地铁”(正式称作“北京轨道交通”)或多数华人社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简称都是原自香港的前地铁有限公司的简称。

  • 首先,“地下铁”一词是源自日语──“东京地下铁”,该铁路系统始于1927年;北京轨道交通则于1969年通车。香港的地下铁路,是借由日本财团草拟工程的意向书,并于1974年初正式签署。可惜不足一年,地铁与日本财团的协议出现变化。日本财团见当时世界的经济状况不稳定,决定退出,令地下铁建造计划,受到沉重打击……虽说日本财团退出该项计划,但源自日本之“地下铁”一词,却被保留,成为了铁路公司的名称。
  • 其次,“源自”的“源”,是根源/来源的源,不是原始/原因的原,故作修改。
  • 此外,由于﹝该段文字﹞含有原创研究成分,涉及误导。因此,在下将之删除。如有抱怨,则可在此讨论。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是由203.218.182.128对话 贡献)加入的。

港铁图片

本人摄了不少有关港铁的图片,可能对相关条目有用,请替我在Wikimedia Commons把那些图片分类,谢谢。(图片在这里Metro Hong Kong 2008年2月8日 (五) 04:12 (UTC)

虽然我之前已经为你的照片加过分类,但我觉得自己的事自己做比较好。你应该可以很易找到它的分类,因为就是该事物的英文名称。--minghong (留言) 2008年2月8日 (五) 04:54 (UTC)

应该有些图片没有重复的,可使用。 123.203.89.161 Metro Hong Kong 2008年2月10日 (日) 07:17 (UTC)


港铁及其相关条目合并及整合

两铁合并多时,小弟发现不少港铁相关条目写得、弄得一堆可怕的样子,希望大家能把有关条目合并及重新整理一番,以提高整体条目质素。

小弟的建议如下:

  1. 港铁路线条目:这些条目一直欠缺格式规限,各条目我行我素。此外,条目只有写完又改、改完又写,删了色彩模板后,不足三天后加回,根本不明白为何要利用色彩模板。建议订下一个条目规范,规定格式及色彩模板使用次数;
  2. 港铁列车条目:将一系统的列车条目合并为港铁客运列车,并应将列车组合列表简化。小弟设置该列表的原意只是方便大家阅读组合方式,而非将全部列车组合放上去;
  3. 港铁车票条目:将部分Category:香港铁路车票的条目重新整理,不应每一张车票也介绍下去。例如把条目分为九广铁路车票香港地铁车票港铁车票三大条目,而香港通用储值票八达通则独立处理(连港铁出闸专用票也可以独立成为一条条目?);

另外,有一些条目根本“无从入手”,但非改不可:

  1. 港铁:只是一条条目把香港地铁九广铁路并贴而成,看来是要时候要处理吧?
  2. 路线色彩模板:问题由上次有维基人一口气删了所有色彩后,我们应如何表示路线的色彩?而且,色彩模板的滥用情况极为严重,究竟有多大必要要条留及使用?
  3. 轻铁路线条目:小弟看过Category:香港轻铁路线内的轻铁路线条目,其质量低而不重要,但毕竟总是一条路线,也有必要保留。故此,小弟没有一个较好的方法处理,一是全保留,再将质量提升,二是合并为香港轻铁路线了事,或是等待大家的意见;
  4. 港铁巴士:这一条条目与其他巴士条目一样,只是“一味照抄”、“亳无来源”的风格,小弟总是不知道如何提升它。
好像说成是巴士迷条目的老问题—MM21 (留言) 2008年2月29日 (五) 12:05 (UTC)

欢迎大家提出其他意见,甚至点出更多问题。—Mtrkwt (留言) 2008年2月10日 (日) 17:12 (UTC)

如果以港铁一页来说,现时的问题就如“炒冷饭”似的把原地铁九铁的内容作综合,我想点出几个问题需要处理:
  1. 在有关优良条目评选中,有用户提及列表性的内容较多,例如文中有关两铁历史、意外等等部分,我认为这些可以作出改写;
  2. 部分内容可能太过冗长,例如有关票务及未来路线等可考虑另立题目作较详细的闸述,只需保留简单的介绍就可;
  3. 除铁路部分外,港铁(及前地铁、九铁)对香港的文化有深刻的影响。虽然已经建立了港铁文化一页,但仍可以在港铁一页内把有关内容作简单介绍。我看过英文维基的条目,不少都有一个叫Trivia的段落,我想港铁论述港铁文化一段也可以作同样处理,使文章不只单单提及铁路营运;
  4. 当然在颜色模板使用上应当有严格一点的控制,终归不能于每个段落都加入提示语句提醒各用户适当的使用方法;
不知大家认为如何?-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2月10日 (日) 19:23 (UTC)
补充一句, trivia(琐事)部分已经被视为不应该被包含入维基文章的指导方针. 详见en:Wikipedia:Trivia sections -- 同舟 (留言) 2008年2月11日 (一) 03:38 (UTC)
谢谢提醒,我实在太长时间没有到英文那面了-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2月19日 (二) 17:28 (UTC)
刚重新清理及整理好全个东铁线条目(呼,松口气)—MM21 (留言) 2008年3月2日 (日) 15:06 (UTC)

回港铁车票条目一节,在同一天里,就有同一个人不明所意地建立西铁线全月通港铁西铁线全月通两个条目。另外,之如西铁全月通西铁自悠通东铁全月通三条,请找人将之与西铁线全月通、西铁线全日通东铁线全月通条目合并。--Hello World! 2008年2月15日 (五) 19:16 (UTC)

同意把这些“同类”的条目合并,这样可以令这些条目可读性提高,亦能容易编写这些“同类”而只是已改名的车票条目--Thomasman (留言) 2008年2月17日 (日) 11:49 (UTC)
因应合并后票务变得复杂,我认为可建立有关港铁票务的新条目,把一众全月通及比较琐碎的资料综合起来,那样港铁一文就可以更简单。-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2月19日 (二) 17:28 (UTC)

在路线色彩模板方面,条目中除了右侧的资料框和时于条目中间出现的路线图外,一般行文根本不应该标示颜色。--Hello World! 2008年2月15日 (五) 19:16 (UTC)

支持,其实行文没有什么必要用颜色,收紧一下对版面可能有帮助。-- Cosferia讨论2008年2月19日 (二) 16:27 (UTC)
支持-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2月19日 (二) 17:28 (UTC)
支持,那些模板只用于首段(包括内文及模板)、月台布局和路线图就可以了—Altt311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15:28 (UTC)
支持。可以将模板设为保护,以免再被人加上颜色吗?其实内文的路线连结也不必使用模板,甚至可以造一个机器人将全部有关的模版都转为普通的连结,这可行吗? Cheungpat (留言) 2008年3月5日 (三) 09:44 (UTC)

另外可否开个香港相关的铁路专题(现时那个只限铁路车站)?对详细的讨论会有好处(唯一怕的就是会变成铁路迷讨论区)。-- Cosferia讨论2008年2月19日 (二) 16:27 (UTC)

如果把现有的专题扩张又如何呢?某程度上是会变成铁路迷交流的地方,但总好过在这里霸占篇幅罢-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2月19日 (二) 17:28 (UTC)
支持。香港铁路车站专题有潜力扩充为香港铁路专题,相信这对中文维基百科内香港铁路相关条目的编写有着正面的作用。假如能够吸引铁路迷来协助改善条目,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2月20日 (三) 12:58 (UTC)

港铁车站条目改进计划

 
西湾河站往上环方向车尾的空隙

车站安全“提示”

没有幕门的车站,或空隙太大的车站,对于部分人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危险及“挑战”。又或经常发生另类意外的车站(e.g.北角站追车跌倒),也需要在港铁车站条目中提出。

建议在每页加上“安全提示”栏,说明该站的危险,再加上如右上图所示之附图,可设在“使用状况”之下。

User:MetroHK/港铁空隙正收集此类图片。—以上未签名的留言是由MetroHK对话 贡献)于2008年3月22日 (六) 11:50 (UTC)加入的。

不建议,月台空隙太大、没有月台幕门,应在车站月台一节提及;北角站追车跌倒等例子,是乘客的在转车通道的事情,应在转车通道的内容提及,根本没有需要加上“安全提示”一节。而且,图片的构图也需要注意一下,如上图一样,构图不清晰,实际意义不太大。—Mtrkwt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3:15 (UTC)
我认为维基不是乘车指南,除非如大学站这样真的有安全稳患而作出提醒,不然我认为意义不大。-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3月23日 (日) 18:29 (UTC)

车站大图尽量使用纯车站名之图片

 

如右下图所示,建议在“车站名称”上的大图改为此类图片。使读者更快知道中英文站名、色系等。—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MetroHK对话贡献)于2008年3月22日 (六) 11:50 (UTC)加入。

在早前的共识中,早已禁止在铁路车站的infobox使用此类图片,读者要看中英文站名及色系,早已在infobox显示了,反而显示车站实际环境的图片更为实际。—Mtrkwt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3:15 (UTC)
同上,使用车站名字图片是没有意义的。-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3月23日 (日) 18:29 (UTC)

移除不应有之“地铁”字眼

请协助尽快将所有应有之“地铁”字眼(即历史内容以外)改为“港铁”或“香港铁路

希望可尽早实行。Metro Hong Kong 2008年3月22日 (六) 11:50 (UTC)

当然必须处理,可是有不少非铁路条目,也有此处理的必要。—Mtrkwt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3:15 (UTC)

使用高分辨率图片

最好阔1024px以上。—以上未签名的留言是由MetroHK对话 贡献)于2008年3月22日 (六) 11:50 (UTC)加入的。

有时候,不是所有图片均可以在1024px以上显示,特别是非相片的图像或是利用手机拍摄的内容。小弟不建议出现此规限,但可鼓励别人张贴更多高分辨率的图片。—Mtrkwt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3:15 (UTC)
何此见得使用高分辨率相片,640x320之相片本人认为不大问题,太大只会浪费相机的存放相片位置。--LN5806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5:57 (UTC)
现在相机的存放相片的记忆卡同3-4年前比较算便宜,例如一张2GB SD咭现在只需$198元,以Canon IXUS 860 IS来说,足够影一千多张1600px的相片吧。—Wing1990hk(留言) 2008年3月23日 (日) 08:01 (UTC)
我觉得无需要这样的规定。因为人人使用的摄影器材都不同,硬性规定的话会令一些有心摄影的人却步。其次仍有不少人是使用800 x 600像素为屏幕分辨率,即使不考虑浏览者的网络速度(外国仍有好多地方是使用调制解调器上网),要浏览者左右上下拉才能看到整幅大图也是不方便。-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3月23日 (日) 18:29 (UTC)

仍有用户为路线名称加上颜色

本人发现仍有用户非常热心地为各路线名称加上颜色(即使用路线模板)。根据维基人的共识,行文之内不需要为路线标上颜色,使文章看得舒服,亦方便视力有问题的浏览者能清楚阅读文章。还望各位维基人能恪守共识,谢谢。-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3月23日 (日) 18:17 (UTC)

如果再有人违反这共识建议直接在该用户讨论页留言指导(不是责备)会比较有效. -- 同舟 (留言) 2008年3月23日 (日) 22:51 (UTC)
不过以我个人发现,非常热心的好多是IP用户,在讨论页留言指导不是方法。我在还原这些颜色时亦见有其他维基人在内文加上注释作出提醒,但仍然有人加上颜色,要是这样不知大家认为怎么办?-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3月24日 (一) 06:36 (UTC)

这里不是所有人都知识这个“共识”!这“共识”只是某维基人先入为主认为所有人都知道。指导比责备有效! -- samcheng2002 (留言) 2008年3月24日 (一) 12:58 (UTC)

即使我赞同指导比较有效,要是常常都要作出修改,也是费时失事。我个人认为是需要提出讨论的。-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3月24日 (一) 06:36 (UTC)
我只是知道不能在文章里过度使用模版——这就是共识了吗?是否要找个地方,写出共识为何?—谈天说地一乐也 (交流) 贡献? 我的家 2008年3月28日 (五) 04:33 (UTC)
我的理解和原则:每个独立条目(不指分段)第一次出现路线名称时使用色彩模版,之后均使用普通文字/连结。请指导一下。ambcyli (留言) 2008年3月28日 (五) 08:02 (UTC)

轨距问题

有维基人在“港铁”和数条路线条目中,指出混凝土道床段路线的轨距是1432mm,而开放式路段的轨距则为1435mm,引用的资料来源则为一段铁路讨论区上的讨论。阅读该段讨论,参与的网友都没有提出实质的理据和资料来源,而且亦有网友提出其它可能的观点(#10帖),因此我认为这段讨论不能作为可靠的资料来源,已在有关文字标上了来源请求。- K仔 (留言) 2008年4月7日 (一) 10:20 (UTC)

也许可以加入一个 轨距问题 的分项,同时写上两个说法,已知的是所有原地铁车辆可行驶1432mm和1435mm轨。—飞 鸟 Asuka (留言) 2008年4月19日 (六) 11:58 (UTC)

1432mm与1435mm只相差3mm,对用1432mm轨距没有任何问题。

性质

港铁启用日期的问题,其实牵涉港铁的性质,大家觉得应采以下哪一定义?
一、由地铁九铁合并而成,即启用日期应采九铁
二、由地铁演变而成,九铁只属经营伸展,即启用日期应采地铁
三、全新铁路,即启用日期应采2007年12月2日
个人应为(三)较恰当,因为港铁与两铁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请不要以港铁公司前称地铁公司为理据,因为铁路应与经营者分开叙述。ambcyli (留言) 2008年4月12日 (六) 12:54 (UTC)

首先,事实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前称的确为地铁有限公司,有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未至于决定港铁的通车日期。可是,方案三是众多方案中最不合理的方案,这根本不是全新铁路,只是由地铁演变而成,再租用九铁网络50年,所以方案二才是符合现实的理据。—Mtrkwt (留言) 2008年4月12日 (六) 13:26 (UTC)

港铁(前称地铁)自1979年起一直致力为乘客提供既安全又快捷可靠的市区列车服务。
──此句的版权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所有──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日,九广铁路公司(由政府全资拥有)所经营的网络合并由公司营运。地铁有限公司的中文名称改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这也标志着香港铁路发展的一个新里程。
──此段的版权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所有──

因此,只有“显示地铁启用日期”才是最正确的做法。203.218.13.88 (留言) 2008年4月14日 (一) 13:17 (UTC)
可是,第一段引文的“港铁”可能是指“港铁公司”,第二段引文指的也是公司,因此不能成立。- K仔 (留言) 2008年5月1日 (四) 01:57 (UTC)
根据《香港铁路条例》(香港法例第556章)第2条:

“地下铁路”(Mass Transit Railway) 指不时由局长签署并由港铁公司存放于土地注册处的图则所显示的名为地下铁路的铁路系统或其任何部分; (由2007年第11号第36条修订)
“铁路”(railway)—
(a) 在经营权有效期内,指地下铁路及各九铁公司铁路,而对铁路的提述包括对铁路的一部分的提述;及
(b) 在任何其他时间,指地下铁路; (由2007年第11号第5条代替)

由“铁路”的释义可推断得“地下铁路”不包括“九铁公司铁路”,即使在经营权有效期内(即是现时)。如果大家同意“香港地铁”和“地下铁路”等同,而“港铁”包括前地铁线路和前九铁线路,应可得到“港铁不等于地铁”的结论,即定义二不能成立。
版权声明:此段引录是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转载自双语法例资料系统网站www.legislation.gov.hk,属于合理使用以GNU自由文档许可证发布。
- K仔 (留言) 2008年5月1日 (四) 01:57 (UTC)

建议增加2个页面

建议新增港铁之最 (纪录)港铁车站,详细介绍车站的结构。 user:MetroHK Metro Hong Kong 2008年4月13日 (日) 05:37 (UTC)

没有必要,前者只会是一堆流水式的资料,网上多的是,不是维基应收录的内容;后者只是一些现有港铁条目存在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再分开介绍。—Mtrkwt (留言) 2008年4月13日 (日) 06:02 (UTC)
港铁如此多车站,结构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共通点,很难、也无须弄“港铁车站”独立内容。但“港铁之最”或许是可以接受的,既然有世界之最香港之最,就不应排除其他分类在外。ambcyli (留言) 2008年4月13日 (日) 15:20 (UTC)

究竟“港铁系统”所指的是什么

根据港铁公司官方网站

港铁(前称地铁)自1979年起一直致力为乘客提供既安全又快捷可靠的市区列车服务。2007年12月,地铁公司与九广铁路公司的车务运作正式合并,并成立为港铁公司。合并后的港铁网络成为亚洲其中一个最具效率及覆盖最广的铁路系统,由中环及铜锣湾的商业中心区连接至新界以及大屿山,让旅客享受更舒适方便的旅程。整个综合铁路系统全长168.1公里,由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东铁线、西铁线、马鞍山线及迪士尼线共80个车站组成。此外,港铁亦营运直达香港国际机场,全长35.2公里的机场快线;以及在新界西北行走,全长36.2公里及设有68个车站的轻铁网络,并且经营来往内地多个城市的直通车客运服务。港铁周日平均载客量为340万人次,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铁路系统,以其安全、可靠、卓越顾客服务及成本效率见称。

以上内容的版权属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所有

换句话说:“港铁系统”指“市区线”;反之,机场快线、轻铁网络、城际铁路网络及昂坪360皆属其他系统;可称为港铁站的铁路车站,就只有港铁市区线的车站。因此,该版本的内容并不可靠,也就是所谓的“原创研究”内容。203.218.13.88 (留言) 2008年4月14日 (一) 11:59 (UTC)

且慢,这里说的“系统”,并非单指“市区线”,是港铁全部营运的路线。既然港铁公司在同一段提及机场快线、轻铁及客运服务,即是说这些路线也是港铁营运,我们把这些内容视为“系统”,并无不妥。—Mtrkwt (留言) 2008年4月16日 (三) 10:12 (UTC)
请仔细地察看:“合并后的港铁网络……整个综合铁路系统全长168.1公里,由……共80个车站组成。此外,港铁亦营运直达……客运服务。”由此可见,虽然港铁公司在同一段提及机场快线、轻铁及客运服务,但却以“此外”把两者分隔开了。再者,这里已清楚表明:合并后的港铁网络全长168.1公里,当中并不包括市区线以外的路线。若然上述所指均属港铁系统,全长211.6公里,为何港铁公司至今仍未有公告?发放这些资料的就只有维基人,难度本网对港铁的描述比港铁公司官网还要权威?若非如此,是否应参照港铁公司对港铁系统的描述来编写此条目会较有公信力?再说,港铁公司营运就是港铁系统的吗?那么,伦敦地上铁也该纳入港铁系统之章了!203.218.1.33 (留言) 2008年4月18日 (五) 20:42 (UTC)

根据港铁公司官方网站

合并不仅为乘客带来更高效率、票价更具吸引力的铁路服务,更为公司带来在本地和海外业务增长的机会。

合并后的港铁共有九条铁路线,网络覆盖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区,同时,公司在屯门及元朗为当地社区提供轻铁及接驳巴士服务。

公司设有机场快线,为旅客提供高速铁路专线,连接市中心和香港国际机场以及香港最新的展覧及会议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公司的城际客运服务,为往返广东省、北京、及上海的旅客提供方便的铁路运输。

以上内容的版权属──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所有

再看看此内容,这里对“港铁”的界定更为清晰:“合并后的‘港铁’‘共有九条铁路线’……。”而“公司”的机场快线和城际客运服务更不编写在同段。203.218.1.33 (留言) 2008年4月18日 (五) 21:34 (UTC)

“合并后的‘港铁’‘共有九条铁路线’……。”也就是只计算“市区线的部分”—飞 鸟 Asuka (留言) 2008年4月19日 (六) 12:01 (UTC)
以上的各位朋友全是错的!根据港铁公司《车票发出条件》第1.2章“释义”中:〝港铁〞(MTR)指市区线机场快线。即不包括两线以外的铁路线及巴士线!@@203.218.203.163 (留言) 2008年4月28日 (一) 20:59 (UTC)

似乎“港铁”(铁路系统)一词很有歧义,至少可有“市区线”(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东铁线西铁线马鞍山线迪士尼线)和“市区线及机场快线”的解释;另外亦有不少人把轻铁视为港铁的一部分[1]。- K仔 (留言) 2008年5月20日 (二) 02:58 (UTC)

有维基人刻意针对本人的港铁图片

有一位人士名叫User:MetroHK,我发觉他专门针对本人的图片,当他一遇到我的640x480的图片,便立刻删除,还叫维基人帮助他。此举本人十分不满,希望维基人尽快帮我抵制此人。-LN5806 (留言) 2008年4月16日 (三) 11:23 (UTC)

照片请求: 翻新后的M-Train车头照 (已完成)

 
港铁都城嘉慕电动列车

因为在众多的港铁列车图片中唯一缺少的就是翻新后M-Train的车头照. 仅在此呼吁有照相机的香港WIKI民拍摄M-Train车头, 建议白天在未安装月台幕门的车站以参考这张东涌线K-Stosk相的角度及比例拍摄, 然后上载到维基共享及加上 [[Category:M-Trains (MTR)]] 的分类目录, 谢谢. -- 同舟 (留言) 2008年5月11日 (日) 06:38 (UTC)

 完成, 感谢Baycrest的照片. -- 同舟 (留言) 2008年6月24日 (二) 13:52 (UTC)

建议加入港铁文化的简略说明

其实港铁条目或可加开一章节简略说明港铁的文化,各维基人觉得如何?因为我认为港铁文化这条目的内容都是和港铁系统有关,但在这条目中却没有一个集中的章节作出简述,好像缺少了一点东西。若无反对,我建议加在“未来发展”一章节之后。- Samcheng2002 (留言) 2008年5月22日 (四) 02:10 (UTC)

没有异议,我认为可以参考一下英文版本的做法。──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5月22日 (四) 09:38 (UTC)

滥用页面保护问题

  • 难怪港铁不能成为优良条目,如此多的自创名词,只会积非成是。采用官方正式名称“港铁系统”有何不对?
  • 在“港铁简介影片”中,早已提及港铁系统共有九条路线(即前地铁东铁西铁马铁)。
  • 这不是什么原创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官方正式名称。
  • 可以到港铁车站索取一本名为《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的小册子查证港铁系统是什么。
  • 对错不分地保护一个页面,明显是维基人独大的表现,怎能服众!
  • 既然是官方名称,还会有什么争议性存在?难道港铁公司命名一个系统要通过维基人的审核才可?

以上由→218.102.150.14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7:00 (UTC)←发表的

  • 补充参考资料: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
http://www.mtr.com.hk/chi/whatsnew/images/passenger_guide_and_octopus_fare_chi.pdf
  • 补充参考资料:港铁简介影片: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2446086773149146587&hl=en

以上由→218.102.150.14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7:33 (UTC)←发表的

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滥用的问题。既然有维基人认为有可能出现编辑战,就有必要去维持良好的编辑气氛及内容的公正持平。保护页面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去解决观点与角度衍生的问题。至于阁下有关“港铁系统”名称的代表性,本人会质疑有关港铁影片的可信性,或者这位用家可否说说影片的出处及拍摄场合,好让大家去看看是否官方的。而阁下有除了车费表及上述影片,有没有其他的佐证证明“港铁系统”一词的代表性及其意思呢?
在解决争端前,本人认为使用其他形容句语代替“港铁系统”会比较合适,而页面亦可解除保护。
P.S. 阁下不妨注册成为编辑的一分子,好让大家能名称呼你之余,亦可以继续为维基作出贡献。──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8:02 (UTC)
首先在此感谢您的积极回应。启动页面保护后,受到封锁的就只有ip用户和新注册的成员,反之,维基要员仍旧可以编辑,好像有点不公平。至于港铁影片本人也不尽相信,该版本是从网上搜寻器回来的,它的出处及拍摄场合不得而知。但车费表明显是官方的,本人尽信。若然官方的也不可信,有谁可信的呢?佐证方面,我个人认为“贵精不贵多”,单单是官方的《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已足够了,但我会尽量并且尽力继续寻找更多的佐证。
使用其他形容语句未必能够表达原意,另一问题是“原创名词”,就像“港铁的路线及系统”,这根本是原创名词,港铁公司从来也没有使用该词。而且路线是由系统组成的〔如:九条港铁路线(市区线)组成一个港铁系统;505线、507线、610线、614线、614P线、615线、615P线、705线、706线、751线、751P线、761P线组成一个轻铁系统〕,“港铁的路线及系统”如此笼统、含糊、矛盾,到底该词想表达些什么?
P.S. 在下曾经想过注册成为编辑的一分子,但本人志在编辑,并未有名留千古的打算,嘻嘻……
以上由→218.102.150.14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9:39 (UTC)←发表的
要求保护的是在下, 不是和你进行RV战的Samcheng2002. 现在的保护是很多维基人都编辑不了, 包括我和Samcheng2002在内, 而在保护下仍能编辑的维基人一般都会避嫌而不编辑争执点. 在讨论分歧时请也对对方的论据进行回应, 不要只说对方的说词不当, 这种态度无助讨论. -- 同舟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23:51 (UTC)
对不起!我以为是“半保护”,如今明白没有滥用及这是公平的了。
  • 现在不单昵名用户不能编辑,就连大部分的维基人也不能,带给大家麻烦,本人深感抱歉。
  • 另外,在下也有回应Xavier114fch君的论据,至于Samcheng2002君至今仍未有在此发言,在下只能对他较早前在编辑历史(编辑摘要)中的发言作出回应,亦盼能与他在此讨论以尽快解决那问题。
  • 不过,本人也想知道各位对《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曾介绍“港铁系统”(这有力的论据是源自官方的)的看法,哪里有争议性。再三强调:为何大家会认为官方资料会有争议性?
  • 还有,是否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连官方内部的用词(综合港铁系统)也拒用而采用维基人自己原创的名词(港铁的路线及系统)?若是如此,此举只会令维基百科的公信力迅速下降。
以上由→218.102.149.26 (留言) 2008年6月16日 (一) 07:09 (UTC)←发表的

以上由→218.102.89.50 (留言) 2008年6月18日 (三) 00:39 (UTC)←发表的

讨论以解除页面的保护

较早前在“修订历史”中的发言

  • (可以到港铁车站索取一本名为《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的小册子查证港铁系统的释义)

以上由 匿名者 2008年6月14日 (六) 18:59 发表的

P.S. 本人早已标明这“港铁系统”是“可供查证”名词而非在下原创

  • (修饰语句)

以上由 Samcheng2002 2008年6月14日 (六) 19:23 发表的

P.S. Samcheng2002未有回应我的论据:《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

  • (请不要随自己的心思及喜好任意编辑,免生误导。)

以上由 匿名者 2008年6月14日 (六) 23:41 发表的

P.S. 本人早已标明那“港铁的路线及系统”是“创意名词”不用为佳

  • (请不要随自己的心思及喜好任意编辑。
第一,不需列出所有市区线,因在参考资料列出较适合。
第二,查正后,港铁热线(2881 8888)并没有提及过“港铁系统”宜用争议性较低)

以上由 Samcheng2002 2008年6月15日 (日) 05:13 发表的

P.S.1对于第一点我亦十分认同:不需列出所有市区线,因在参考资料列出较适合。

P.S.2关于第二点我个人认为当时的对方正在回避我的论据,在下并没有提及港铁热线(2881 8888),这是〝九唔搭八〞的理据!根本“答非所问”,只求达到“维护自己喜爱的版本而编辑”的目的,无视官方用语。

列于“修订历史”中的编辑战到此为止……

以上由→218.102.90.70 (留言) 2008年6月16日 (一) 20:12 (UTC)←发表的

及后页面被维基高层 Cdip150 设置页面保护,而“保护中的内容并不一定正确”、亦“不属官方资料”。

以上由→218.102.90.70 (留言) 2008年6月16日 (一) 20:16 (UTC)←发表的

以下讨论复制自:Talk:港铁#滥用页面保护问题(较早前已解决的问题以删除线为记号)

  • 难怪港铁不能成为优良条目,如此多的自创名词,只会积非成是。采用官方正式名称“港铁系统”有何不对?
  • 在“港铁简介影片”中,早已提及港铁系统共有九条路线(即前地铁东铁西铁马铁)。
  • 这不是什么原创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官方正式名称。
  • 可以到港铁车站索取一本名为《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的小册子查证港铁系统是什么。
  • 对错不分地保护一个页面,明显是维基人独大的表现,怎能服众!
  • 既然是官方名称,还会有什么争议性存在?难道港铁公司命名一个系统要通过维基人的审核才可?

以上由→218.102.150.14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7:00 (UTC)←发表的

  • 补充参考资料: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
http://www.mtr.com.hk/chi/whatsnew/images/passenger_guide_and_octopus_fare_chi.pdf
  • 补充参考资料:港铁简介影片: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2446086773149146587&hl=en

以上由→218.102.150.14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7:33 (UTC)←发表的

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滥用的问题。既然有维基人认为有可能出现编辑战,就有必要去维持良好的编辑气氛及内容的公正持平。保护页面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去解决观点与角度衍生的问题。至于阁下有关“港铁系统”名称的代表性,本人会质疑有关港铁影片的可信性,或者这位用家可否说说影片的出处及拍摄场合,好让大家去看看是否官方的。而阁下有除了车费表及上述影片,有没有其他的佐证证明“港铁系统”一词的代表性及其意思呢?
在解决争端前,本人认为使用其他形容句语代替“港铁系统”会比较合适,而页面亦可解除保护。
P.S. 阁下不妨注册成为编辑的一分子,好让大家能名称呼你之余,亦可以继续为维基作出贡献。──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8:02 (UTC)
首先在此感谢您的积极回应。启动页面保护后,受到封锁的就只有ip用户和新注册的成员,反之,维基要员仍旧可以编辑,好像有点不公平。至于港铁影片本人也不尽相信,该版本是从网上搜寻器回来的,它的出处及拍摄场合不得而知。但车费表明显是官方的,本人尽信。若然官方的也不可信,有谁可信的呢?佐证方面,我个人认为“贵精不贵多”,单单是官方的《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已足够了,但我会尽量并且尽力继续寻找更多的佐证。
使用其他形容语句未必能够表达原意,另一问题是“原创名词”,就像“港铁的路线及系统”,这根本是原创名词,港铁公司从来也没有使用该词。而且路线是由系统组成的〔如:九条港铁路线(市区线)组成一个港铁系统;505线、507线、610线、614线、614P线、615线、615P线、705线、706线、751线、751P线、761P线组成一个轻铁系统〕,“港铁的路线及系统”如此笼统、含糊、矛盾,到底该词想表达些什么?
P.S. 在下曾经想过注册成为编辑的一分子,但本人志在编辑,并未有名留千古的打算,嘻嘻……
以上由→218.102.150.14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19:39 (UTC)←发表的
要求保护的是在下, 不是和你进行RV战的Samcheng2002. 现在的保护是很多维基人都编辑不了, 包括我和Samcheng2002在内, 而在保护下仍能编辑的维基人一般都会避嫌而不编辑争执点. 在讨论分歧时请也对对方的论据进行回应, 不要只说对方的说词不当, 这种态度无助讨论. -- 同舟 (留言) 2008年6月15日 (日) 23:51 (UTC)
对不起!我以为是“半保护”,如今明白没有滥用及这是公平的了。
  • 现在不单昵名用户不能编辑,就连大部分的维基人也不能,带给大家麻烦,本人深感抱歉。
  • 另外,在下也有回应Xavier114fch君的论据,至于Samcheng2002君至今仍未有在此发言,在下只能对他较早前在编辑历史(编辑摘要)中的发言作出回应,亦盼能与他在此讨论以尽快解决那问题。
  • 不过,本人也想知道各位对《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曾介绍“港铁系统”(这有力的论据是源自官方的)的看法,哪里有争议性。再三强调:为何大家会认为官方资料会有争议性?
  • 还有,是否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连官方内部的用词(综合港铁系统)也拒用而采用维基人自己原创的名词(港铁的路线及系统)?若是如此,此举只会令维基百科的公信力迅速下降。
以上由→218.102.149.26 (留言) 2008年6月16日 (一) 07:09 (UTC)←发表的

以上由→218.102.90.70 (留言) 2008年6月16日 (一) 20:55 (UTC)←复制的

我不明白阁下有何需要复制其他讨论内容出来, 一方面难以跟综, 另一方面亦不明白上文加上删除线有何意思。如果需要继续讨论如何解除页面保护, 上文的讨论已经可以了。-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6月17日 (二) 06:43 (UTC)
本人的原意是将整个讨论以顺着发表的先后时间次序列出,因为最早的讨论是出现在“港铁”的修订历史中,那个是引发编辑战的主因,也是线索之一,列出根源的问题有助早日破案。不过,正如阁下所讲,的确难以跟踪,但也是没办法之中的办法。另一方面,上文加上删除线是代表那些问题已解决,不再是问题了。
以上由→218.102.226.15 (留言) 2008年6月17日 (二) 12:47 (UTC)←发表的

首先,大家可参考2007 年报,便会发现一堆字词的定义;其次,要求解除页面保护应在[Wikipedia:请求保护页面|相关页面]提出,不是在此讨论页面。

再者,根据年报的释义,应使用“综合港铁系统”,而非“港铁的路线及系统”。—Mtrkwt (留言) 2008年6月17日 (二) 15:32 (UTC)

阁下所言甚是,不知何解有部分维基人仍坚持不用官方用语,还说“港铁系统”以及“综合港铁系统”两词皆很有争议性。但我不明白他们何出此言,既是官方用语,还可争议些什么?另外,“应在相关页面提出”,在下亦会多加留意,谢谢阁下赐教!
以上由→218.102.89.50 (留言) 2008年6月17日 (二) 23:49 (UTC)←发表的
不过,要求解除页面保护于现阶段好像还不是好时机,事关先前和我发生编辑战的Samcheng2002君至今还未作出任何的回应,恐怕问题未得以解决就解封,编辑战会持续。
以上由→218.102.89.50 (留言) 2008年6月18日 (三) 00:55 (UTC)←发表的

至今已超过二星期,但当事人还未作出任何回应。

建议先将保护解除,因这条目有很多资料也需要不断更新。

以上由→218.103.179.18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13:26 (UTC)←发表的

此乃个人意见:当事人既然没作出回应,代表他就默认你所说的话,或者就是所谓的“冇面”而不想作出回应。
小弟同意解除保护。如果因为一个人全页就要停摆,会不会有点自私(呃,暂时想不到其他字词)? - by 219.79.253.208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03:57 (UTC)
我也不知道他没有回应的原因,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或说,他正在逃避责任。”(或许,看完这相关内容后阁下就会明白在下何出此言。)
以上由→218.102.230.13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11:46 (UTC)←发表的

齐来争取我们本应有的权益(编辑权利),各用户如欲解除此不合理的页面保护,可到“相关页面”投下您神圣的一票!

以上由→218.102.230.13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12:04 (UTC)←发表的

港铁加设升降机

港铁公司计划分别在深水埗、油麻地、佐敦、尖沙咀四站加建一部客用升降梯,有关资料可阅下列各文,并协助把有关资料更新,谢!--TYC (留言) 2008年10月2日 (四) 11:28 (UTC)

  • 港铁四站增客用升降梯》(大公报,2008年10月2日)
  • 《港铁四站出口建升降机》(成报,2008年10月2日)
  • 《尖沙嘴站出口变身玻璃屋 港铁4车站设升降机》(明报,2008年10月2日)
  • 《港铁起商户忧碍生意》(东方日报 ,2008年10月2日)
  • 《辟临时出入口疏导 明年动工2013年启用 港铁斥7800万 四站装升降机》(星岛日报,2008年10月2日)
  • 《港铁斥8千万 为4车站变身》(文汇报,2008年10月2日)
  • 《港铁四车站加建升降机》(苹果日报,2008年10月2日)
  • 《港铁斥8千万 4站建升降机》(香港经济日报,2008年10月2日)
  • 《港铁闹市四站增升降机 工程影响人流恐损商户生意》(太阳报,2008年10月2日)
  • 港铁油尖等四站 明年增建升降机》(头条日报2008年10月2日)

为什么要重定向至“综合港铁系统”?

小弟见到港铁一页突然地被移到综合港铁系统,而原来港铁一文却好像重头的编写中。请问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呢?由于港铁一文本身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条目,个人认为这样的改动最好先在沙盒上进行调试,并经讨论后再作修改会比现在只有一篇空壳文章来得好。-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12月2日 (二) 16:31 (UTC)

因港铁公司的新闻稿及最近期港铁纵横均说明了港铁的意思,意指一张港铁单程票便可通行整个港铁网络,根据维基百科的编辑指引,这属于Wikipedia:可靠来源。港铁在维基又存在狭义和广义的歧义,我见有条目也有类似的情况,如香港铁路车票洛克人等,均以编写狭义为先,而将广义部分以其他命名方式命名。再者,港铁公司的命名方式更具权威,在两个因素下,加上原文过于冗长,造成读写上的困难,令条目质素下降。因此,小女子决定将之分割为综合港铁系统港铁,以便简化综合港铁系统。其实综合港铁系统中很多内容也针对港铁来写的,可移动至港铁以解决“空壳文章”的问题。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2日 (二) 18:09 (UTC)
暂且不论“港铁”应否被移到“综合港铁系统”,但移动方式本身也有问题吧?是否应该先删除综合港铁系统(繁体)的重定向页,然后才将“港铁”页面移至“综合港铁系统”(繁体)?有关香港的条目,页面名称却用简体字,感觉有点怪。- Hinto (留言) 2008年12月3日 (三) 20:27 (UTC)
关于这个,小女子在Wikipedia:移动请求/当前#2008年12月4日已提交了相关请求,有待管理员作跟进。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4日 (四) 01:31 (UTC)
一时难以消化将港铁分拆出综合港铁系统的理据,但我认为至少到现在这次分拆是相当失败,两篇条目内容的重复比率很高,例如历史一节就基本上完全一模一样。我个人的意见是,假如两篇条目无法做到恰当的分工,倒不如合并回同一篇条目论述较好。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12月5日 (五) 02:55 (UTC)
支持回退到火怪列车分拆前的版本,“综合港铁系统”一词并不普及。维基不是正名的地方,就算那是官方用过的字眼。 -- 同舟 (留言) 2008年12月5日 (五) 06:07 (UTC)
这样大规模的改动怎可以在未经讨论便进行?请管理员立即回退到火怪列车分拆前的版本。火怪列车可以在自己的用户页(例如建立User:火怪列车/港铁User:火怪列车/综合港铁系统)展示分拆后的效果,方便大家讨论应否分拆。 --202.40.137.202 (留言) 2008年12月5日 (五) 06:16 (UTC)
支持回退,我也吓了一跳。--minghong (留言) 2008年12月5日 (五) 10:47 (UTC)

先感谢大家的热烈回应以及宝贵意见,容让我们为港铁写维基做得更好。

re::Kevinhksouth
小女子正在处理内容分工及简化的问题,在这段时间又不想港铁变成“空壳文章”,所以才会剪剪贴贴。虽然现时两篇条目内容的重复比率很高,但这是暂时性质的。其实两个页面有许多地方已分工,可能是历史一段只有轻微改动,看似一模一样,以及一样的图,才令人产生错觉。

re::同舟
在编写百科全书时,采用正名有问题的吗?为什么维基百科就不能用正名?这又不是坊间的讨论区。我见维基百科也有很多关于医学的条目是采用正名的,那些名称也不普及。以城市名称为例,韩国的首都是汉城还是首尔?明显地,维基百科选用首尔,意即正名在维基可行的吧。虽然,根据Wikipedia:命名常规,应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但惯例是不要和其他的人或物的名称冲突不易混淆(根据港铁公司的描述,港铁由九条路线组成,而不是综合港铁系统,这正好与我们口中的港铁有分歧。)。当然,日常生活是不会用正名的,我也经常用地铁、东铁、西铁、马铁旧称呼,在约定俗成下不是问题,但当涉及百科全书的范畴,我认为应采用较正统及指向性较准确的词汇。所谓“名从主人”(Wikipedia:投票/是否在“命名常规”方针中增补进“名从主人”的内容),这是顺理成章之事,我不明白还有什么可争议。若依兄台之见,难道要将东铁线移回火车东铁西铁线移回西铁,才合理吗?因那才是市民最常用、最普及的称谓。

re::202.40.137.202
我承认今次确实是小女子的失职,分拆条目前并未得到维基间的共识。但如今回退的话会否更乱呢?日后跟进时会否更麻烦?现时两个条目又不致于不可读,小女子的行为又不是一种破坏,何须急于回退?至于建立User:火怪列车/港铁User:火怪列车/综合港铁系统,若然发生在分割前,是一个好做法,但文章己改写到如此程度,再做这些,我很担心令问题变得更复杂。

re::minghong
您好,怎样“吓了一跳”,能否向小女子倾诉?

说真的,由小女子独力承担面对,真的感到心力交瘁。我恳请大家一同参与以减轻小女子的负担。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6日 (六) 00:27 (UTC)

刚刚路过,看到港铁被人分拆了,我个人认为做法可取,两篇条目适当地分工,让内容变得简洁易明,使我有兴趣阅读,反而在分拆前只有“一大堆”资料,我感到吃不消看不下去。--202.65.219.110 (留言) 2008年12月9日 (二) 07:27 (UTC)
对不起,我作为一个非铁路迷,今天才是第一次听见“综合港铁系统”这一用词!维基是为普通用家而设,不是为钻牛角尖的铁路迷而设!条目过长的正确解决办法是为段落(Section)设立新条目,而不是把一条大条目不清晰地一分为二。本人强烈要求本条目回复原状!还有,本条目并非由个别人士拥有,请不要把条目看成是自己的,谢谢!--84denniswong (找我算账!) 2008年12月10日 (三) 04:37 (UTC)
对铁路认识不深的普通人,看起来真是一头雾水。想查看港铁的资料时,都不知应该看港铁还是看综合港铁系统呢。—Orangemoon (留言) 2008年12月10日 (三) 12:59 (UTC)
欢迎继续给予意见,有关问题经已解决。
re::Orangemoon
小女子将两条目的页面名称,替换成为港铁 (港铁系统)以及港铁 (综合港铁系统),并将港铁重定向到港铁 (消歧义),如今已有清晰指引,一般读者也能依照指示,进入恰当页面。
re::84denniswong
港铁一词本身的定义,是由港铁公司定出的,并非铁路迷之间定出的,小女子只根据Wikipedia:可靠来源编辑。如阁下有任何抱怨,可去信港铁公司,要求将综合港铁系统易名港铁,将港铁系统易名,留待公司落实新名称后,才提出阁下的请求。您说钻牛角尖的铁路迷?维基百科也有很多关于医学的条目采用正名,难道那些条目作者就是钻牛角尖的医学迷?另外,两个条目的编辑者不只小女子一人,我并无将他们的编辑回退,又怎会“由个别人士拥有”呢?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11日 (四) 01:37 (UTC)
在Google search一下,综合港铁系统只在港铁网站中出现两次。[2],而其定义为“公司的铁路及巴士客运服务”。但在香港政府的网域内,以至其他大型网站,都没有使用这称谓,可见综合港铁系统只是一个内部消歧义简称,地位等同于什么“公司的本地铁路服务”。(我不相信有一个条目应该叫做“港铁(公司的本地铁路服务)”)。不要再说什么医学条目了,两者跟本不能比较,最起码医学条目的正名能获得全球医生的公认!--84denniswong (找我算账!) 2008年12月11日 (四) 09:41 (UTC)
我在阿思达克财经网财华网YAHOO!财经YAHOO!新闻(星岛日报)找到综合港铁系统一词。您知否什么叫“名从主人”以及“时间优先”?请仔细阅读上述的讨论。还有,根据港铁词义列表中的资料来源,综合港铁系统不单单指“公司的本地铁路服务”,还包括了城际客运服务、过境服务及巴士等。请不要误导他人。最后您说“两者跟本不能比较,最起码医学条目的正名能获得全球医生的公认!”,我认为这是您个人的见解。第一,为何不能比较?两者皆涉及专业,分别在于铁路与医学而已。第二,全球医生的公认,但我只是普通人而不是医生,那些医学正名,对我来说一头雾水,为何可用在维基上?若是合理的话,综合港铁系统一词用于维基上也合理。以往的编写方式也有问题,港铁公司指出一张港铁单程票可通行整个港铁网络,如港铁页面中包含综合港铁系统的内容,请您指教我港铁单程票如何通行轻铁、港铁巴士、城际客运服务等。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11日 (四) 12:13 (UTC)
港铁词义列表中你写了"港铁站(共82个):指市区线加上机场快线的铁路站[2];并不包括轻铁站"根本是你自己在推断结论, 所谓的ref只是两张官方的路线图而非你的statement的真正出处; 《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没有一个句句子将其他港铁服务排斥在外; 年报只解释了"综合港铁系统"=港铁提供了的服务, 不等于"非综合港铁系统"就不包括全体港铁服务, 因此全部都是原创研究. 根据Wikipedia:非原创研究#条目中不应有的东西, 我建议将港铁词义列表提删. -- 同舟 (留言) 2008年12月11日 (四) 15:06 (UTC)
且慢,这个是兄台个人的见解。港铁在多个地方均已说明港铁(铁路系统)是指什么,我在上述讨论中已提交了,您可以作翻阅(港铁单程票之适用范围;“港铁”一词出于港铁纵横 - 2008年第3季,当中更有交待以一张港铁单程票便可通行整个港铁网络。另外,统一单程车票系统测试九月二十八日开始_乘客提早受惠统一单程车票系统测试完成_十月二十六日起逐步拆除转线闸机最后一部转线闸机已被拆除_港铁网络全面整合,亦有提及。)港铁友礼会网站更并列出“乘搭港铁、机场快线、轻铁或港铁巴士”,意即港铁、机场快线、轻铁、港铁巴士均为独立系统,暗示“乘搭港铁”是不包括“乘搭机场快线”、“乘搭轻铁”或“乘搭港铁巴士”。其实我也只想令维基百科的可信性提高,避免过于积非成是的说法。ref加上两张官方路线图,目的是指出港铁轻铁分别是两个独立的系统,若是资料不足要补充是可以的,根本不足以将港铁词义列表提删,因它距离原创研究十里八千里。而且该条目建立至今已多月,资深的铁路迷们也未有对那些内容有异议,代表已得到大家某程度上的默认,根本无须提删。再者,港铁公司营运的所有项目(综合港铁系统及昂坪360)称为港铁(铁路系统),是一般市民的误解,百科全书又怎能过于积非成是呢?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11日 (四) 23:12 (UTC)
"列出“乘搭港铁、机场快线、轻铁或港铁巴士”"充其量只能理解为3者票务系统分家, 请不要自行再强加分类, 这种事在票务一节写清楚就足够了. 请注意Wikipedia是不接受编者自行由"暗示"(证据)推断结论, 除非那结论(不论正确与否)是由第三方可靠来源(例如主流报章)所提出的. "港铁路线图"不包含轻铁站名我也可以说是板面空间不足所以没被全列出, 但同样只是流于我们编者间的OR阐明. 除非是港铁自己将三个术语并列出来解释各个间的差异, 港铁词义列表中你写的一切全属OR. -- 同舟 (留言) 2008年12月11日 (四) 23:46 (UTC)
我说暗示,纯粹用错了形容词,明显地列出了分类,还算暗示?您说港铁词义列表中的写法全属OR,我也可说港铁旧页面首段的写法有部分是OR。“全长211.6公里”与港铁公司网站的写法相违背的,公司的版本是“全长168.1公里”(见港铁列车服务),至少我的说法是有根据。还有,兄台还未回应我关于“名从主人”(公司)及“时间优先”(年报)的论据,一味引导本小姐游走花园,不了了之。至于港铁词义列表那写法备受您一人争议,我现感到无可奈何。
您说“《港铁乘客指南及八达通卡车费表》没有一个句句子将其他港铁服务排斥在外”,但当中亦无说明港铁系统是包括市区线以外的服务。另港铁公司在港铁纵横 - 2008年第3季已说明了整个整个“港铁”网络,明显将机场快线轻铁港铁巴士等港铁服务排斥在外(不要说人家没有提及,相反是您没有细看内容)。港铁公司提供的服务就是港铁系统,这说法同样是您的OR。若条目命名为港铁服务(我不会移动文章请放心),我无异议,因该名称意指港铁公司提供的服务。但如今指的是铁路系统,但内容又与港铁公司的描述不乎。另外,主流报章曾出现过综合港铁系统一词,请回看先前的讨论(阿思达克财经网财华网YAHOO!财经YAHOO!新闻(星岛日报))。港铁旧页面部分内容的ref也引用港铁年报,而非主流报章,若依兄台之见,该送交提删了。我不认为非主流报章便不能成为资料来源,更何况是该公司出版的刊物(具权威的资料)。
香港概览是香港政府发布的,不是公司刊物(属第三者发布),当中“本港现有的铁路网络由香港铁路(港铁)、机场快线及轻铁组成。”这段清楚并列港铁、机场快线、轻铁,若港铁已包括机场快线及轻铁在内,有必要这样列出吗?或许您又会说“内部票务系统分家”,但请注意:这个不是港铁公司出版的刊物,票务系统又与政府何干?再者,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也有同样描述。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12日 (五) 15:29 (UTC)

既然现在已经引起讨论,但在未有共识之下为什么又要移动文章?这样是形同破坏的行为,即使你的建议有出发点,但维基条目不是说移就移。或许是要申请保护的时候。-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12月11日 (四) 03:55 (UTC)

请不要这样做(申请保护),我不想成为千古罪人。今次移动条目的人是我,错不在其他人的身上,若要处分就找我一个,以免影响其他用户。各位可以做证,如小女子在未有共识之下,再移动相关的页面,可即时将我封禁。若还是不放心,可暂时降低我的用户权限,直到讨论完结,小女子向大家致以万分歉意。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11日 (四) 09:11 (UTC)
支持Xavier Fung的意见。我不熟程序,或要请资深的编辑们代劳了。--84denniswong (找我算账!) 2008年12月11日 (四) 09:41 (UTC)
Xavior说要保护港铁是严重其事了, 因为现在未出现编辑战, 反对者都未有行动. 既然现在反对者属多数, 回退是足够恰当了. -- 同舟 (留言) 2008年12月11日 (四) 11:47 (UTC)
小弟明白,不过也请火怪列车小姐可以暂时放下一回,让大家讨论过再作更改也不迟,不需要太过为着保护及回退而敏感。--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12月11日 (四) 14:44 (UTC)
谢谢,小女子明白了。我会守约,不会再轻举妄动。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11日 (四) 22:27 (UTC)
同舟没错,现在反对者占多数,但他们的理由一一被我驳回,而他们亦并未一一回应我的反驳,在未有结论下要求回退,是否言之过早?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11日 (四) 12:27 (UTC)

现时“港铁 (港铁系统)”以及“港铁 (综合港铁系统)”并不合乎命名常规,假设最后落实如此分拆,也应该分别命名为“港铁系统”以及“综合港铁系统”,不用将“港铁”一词重复两次。惟由于我的意见仍是倾向合并,加上大家仍在讨论是否分拆的问题,所以现阶段我暂时不会进行移动工作,发言目的只是指出现时条目名称的问题。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12月13日 (六) 07:49 (UTC)

抱歉,因为小弟近数天有其他要事处理,似乎小弟的确迟了一点才发表意见。小弟先放下条目名称的问题,将目光的注视点放回大家关注的重点条目分割,以下为小弟的见解:

  • 原则上而言,小弟支持将原有港铁一条目的内容完全分割,有鉴于过往香港地铁]及地铁有限公司的条目分割,似乎现在的条目冗长之况,有此必要处理。
  • 虽然个人支持分割,唯分割点并不在综合港铁系统上综合港铁系统只是港铁公司的词语(解释为由地铁线及九铁线所组成的系统),此与统一单程车票系统一样,只是因应两铁合并而生的东西,此类事词理收归在两铁合并一条目上,而非另开条目再将现有的港铁路线及服务强行分柝为非综合港铁系统综合港铁系统之分。
  • 建基于第上两点,个人认为问题是出自于有维基人将原有的香港地铁九广铁路两条目剪贴而成,而严重忽略其条目的冗长情况。因此,分割点是在下列内容:
  1. 保留港铁主条目作基本简介,类似一系列港铁条目的主骨架;及
  2. 港铁历史港铁网络(类似综合港铁系统,内容包括港铁路线、车站、收费结构等主要内容;而综合港铁系统的租用港铁资产详情放在两铁合并,路线历史内容应放在港铁历史内)、港铁列车及车辆港铁设施及安全与现有的港铁主条目分离,并张原有内容极度简化,以引导页方式取缔利用消歧义方式。
补充:一切有关新条目及内容分割的取向,应以“先回退,后讨论,再编辑”的大前提处理,现在大家的冰封不动,不但令原有维基运作完全停顿,亦对读者极为不便。至于新条目的内容,可在下方另作讨论其框架,然后再作编写。—Mtrkwt (留言) 2008年12月13日 (六) 14:32 (UTC)
同意楼上的分拆建议,这和小弟以前分拆港铁未来发展一文用意一样。我认为可以简化到近似en:London Underground的形式,留下最主要的资料,其他内容都在子条目之内。至于现时的题目处理,如果各位同意的话,可以先回复至分拆成港铁及综合港铁系统之前的版本。-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12月13日 (六) 16:28 (UTC)
根据“先到先得”原则,本小姐是两条目的分拆者,若是小女子同意回退的话,可即时回退吧。“求引证:未知此言是否正确”但目前我还有一些顾虑,能否先将港铁 (港铁系统)及港铁 (综合港铁系统)自2008年12月02日后的编辑历史,分别移动到我的个人沙盒User:火怪列车/个人沙盒/港铁User:火怪列车/个人沙盒/综合港铁系统?若是办到的话,可即时将港铁回退到分拆前的模样。谢谢。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13日 (六) 18:59 (UTC)
接近二星期了,就大家对以上(删除线中)的提议还未有回应,相信是该做法不可行吧。因此本小姐决定收回这建议。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8年12月26日 (五) 14:47 (UTC)

讨论为何停止了?无论如何,之前使用的“港铁 (港铁系统)”以及“港铁 (综合港铁系统)”并不合乎命名常规,我已把它们移动到港铁系统以及综合港铁系统。大家可以继续讨论是否应该合并。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12月24日 (三) 09:33 (UTC)

建议移动回“港铁”和把“综合港铁系统”合并回“港铁”。“港铁系统”不合命名常规吧。亦无需要分开“综合港铁系统”这一条目。--minghong (留言) 2009年1月5日 (一) 16:56 (UTC)
“港铁系统”移回“港铁”这做法我不反对。不过,“综合港铁系统”不能够合并到“港铁”,原因已在上文的讨论中提交了大量充分的理据(包括了政府发布的资料),可供查考。至于“综合港铁系统”一词的普及性,我认为可命名为“港铁服务”──意指港铁公司提供的服务;或会有更好的,烦请大家参与讨论,而不是草草的把两个内容有抵触的条目合并了事。
※※※火車※※※§§研發世紀地鐵列車§§蒸汽火車集体回憶§§ 2009年1月9日 (五) 15:44 (UTC)
我赞成把“综合港铁系统”易名为“港铁服务”。“综合港铁系统”无错是港铁所有的铁路系统的综合条目,但不像“香港铁路系统”包含多个不同香港的铁路系统,它只不过是港铁的铁路系统,命名上似乎不太合适,而且听起来不像一个适当名词。-彼多利奥 (留言) 2009年2月3日 (二) 17:40 (UTC)

港铁综合港铁系统

最近有人将综合港铁系统港铁分拆出来,但两篇条目内容看来重复比率颇高,大家认为是否有需要这样分拆?请到Talk:港铁#为什么要重定向至“综合港铁系统”?发表意见。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12月5日 (五) 02:59 (UTC)

我认为不需要分拆,“综合港铁系统”应重定向到“港铁”,有需要的话可在条目中加入“综合港铁系统”的一节。--minghong (留言) 2008年12月6日 (六) 16:15 (UTC)
该用户又再次移动文章,个人认为可申请全保护,等大家有共识之后再作修改。我已在其用户页留言,提醒她这样的做法不太可取-Xavier Fung (留言) 2008年12月11日 (四) 05:32 (UTC)
不需分拆吧!—中山隐者 (留言) 2009年4月18日 (六) 10:08 (UTC)

港铁对公司命名的回复

  • 香港一铁路讨论区最近向港铁公司询问有关铁路运作问题BVE Trainsim Hong Kong,指出“港铁”一词“一般用于铁路运作的说明”,本条目的命名可作参考。

hose'neru(Talk) 2009年2月9日 (一) 12:35 (UTC)

所以就应该好像以前的做法:就MTR而言,以下两对条目是没错的:地铁/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不需再创做什么新的名字。--minghong (留言) 2009年2月10日 (二) 04:48 (UTC)
同意。—hose'neru(Talk) 2009年2月10日 (二) 14:58 (UTC)
港铁维基总是问题多多,又再出现半年前的境况,为什么?据我分析,所谓港铁公司指出“港铁”一词用于“一般用于铁路运作的说明”,指的是“铁路运作”,并非指“铁路系统”。不过,维基条目中的港铁指的是铁路系统,两者不尽相同,不能相提并论。况且这里(BVE Trainsim Hong Kong)(此信本作回应《紧急通风窗被打开应如何处理》)只有极少内容含糊地说明该词的定义,在下建议笔者或有心人持认真的态度,去信港铁公司,以查证“港铁”(系统)的含意。
以上由→218.102.150.229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6:20 (UTC)←发表的

港铁外部链接问题

以往一直保留有关港铁的介绍的短片及历史片段,但近日似乎被内地用户移除相关连结。个人认为连结的作用贡参考价值,可以让浏覧者透过影片方式了解,不只是只利用文字形式的连结。—Wing1990hk(Talk) 2009年4月20日 (一) 01:03 (UTC)

我认为一个条目下的参考资料不是影片数据库,故只需要放置一些重要性较高的影片连结就可以了。-Xavier Fung (留言) 2009年4月20日 (一) 02:52 (UTC)

已把“综合港铁系统”内容并回

小弟已把之前分拆出来的综合港铁系统条目内容重新并回本条目内,也更新了部分内容,如报刊、列车及未来发展部分,缩图大小全更改为200像素。如有漏掉内容或排版错误等请大家多多修改。另不知道是否分拆时有HTML语法等出错,所以注释表原来那个滚动框无法正常显示,如果大家对语法有研究的话可看看能否恢愎。谢谢大家。-Xavier Fung (留言) 2009年4月24日 (五) 08:27 (UTC)

返回到“港鐵/存档1”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