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一個政治派別,屬於民主進步黨的一個派系,主要是以1984年創刊的黨外運動雜誌《新潮流雜誌》(The Movement)的編採與撰稿人員為班底組成,即新潮流「十八飛鷹」,該系以「信仰堅定、紀律嚴明」聞名,具強烈的列寧式政黨及使命型政黨之特色。
新潮流系 | |
---|---|
簡稱 | 新系 |
创始人 | 邱義仁、吳乃仁、林濁水、洪奇昌 |
成立 | 1983年 |
前身 |
|
智庫 | 台灣新社會智庫 |
意識形態 | 社會民主主義 社會自由主義 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本土主義 台灣獨立 進步主義 |
政治立場 | 中間偏左 |
票選中常委 | 3 / 10 [1] |
票選中執委 | 9 / 30 [2] |
中評委 | 4 / 11 [3] |
新潮流系主要創立者為曾任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及秘書長、以及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的邱義仁;曾任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海基會董事長的洪奇昌;曾任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的吳乃仁;曾任立法委員的林濁水。「洪水仁仁(兩粒土豆仁)」為新潮流系四大元老。
林世煜接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訪問時提到:「邱義仁找來一批同質性高的同志,建立了列寧式核心菁英型的組織,採集中民主制,至今依然是民進黨內部行動最『整齊』的次團體。新潮流嚴格來說不像派系,因為派系是沒有成文規矩、進出隨意、沒有成員資格限制的俱樂部;但新潮流是黨中之黨,要進新潮流跟皈依教派一樣,必須有長老引介、通過探題,接受洗禮的。」[4]而李文忠認為,新潮流系是一個講究「民主集中制」的團體,任何成員都可以就公共政策、政治議題向領導人提出質疑;鍾佳濱也指出,新潮流系的決策機制是「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參與式民主」,內部開會時常有「拍桌辯論」場景[5]。
新潮流系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主進步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岛内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岛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主進步黨增訂台獨黨綱,但開始參與台灣政黨政治。黑名單解禁後,從岛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6]。
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新潮流系、蘇系、綠色友誼連線等三個派系關係特別密切,合稱為「新蘇連」。
成員编辑
十八飛鷹時期编辑
林濁水、洪奇昌、邱義仁、吳乃仁、吳乃德、劉守成、田秋堇、謝史朗、簡錫堦、賀端蕃、魏廷昱、陳鴻榮、尤宏、謝穎青、黃昭凱、陳武進、劉峰松、楊碧川(未入黨)。
現役成員编辑
副總統兼民主進步黨主席賴清德、民主進步黨祕書長許立明、民主進步黨副秘書長黃建嘉、監察院院長陳菊、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陳俊麟、監察院監察委員范巽綠、蘇麗瓊、葉宜津、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前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勞動部部長許銘春、文化部部長史哲、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太三以及政務副主任委員梁文傑、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前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李退之以及其妻:前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郭貞慧、臺南市政府前副市長顏純左、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以及現任縣長周春米、彰化縣前縣長魏明谷、宜蘭縣前代理縣長陳金德、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高閔琳。
立法委員吳思瑤、賴品妤、鄭運鵬(燦系)、張廖萬堅、陳素月、沈發惠、林俊憲(賴系)、邱志偉(菊系)、許智傑(菊系)、劉世芳(菊系)、賴瑞隆(菊系)、鍾佳濱、李昆澤(菊系)、郭國文(賴系)、林宜瑾(賴系)、黃世杰(燦系)。
前臺南市議長賴美惠、臺南市議長邱莉莉、前臺北市議員周威佑、前臺中市議員陳世凱、前臺南市議員呂維胤;臺北市議員簡舒培、李建昌、許淑華;新北市議員戴瑋姍;桃園市議員呂林小鳳;臺中市議員黃守達;臺南市議員李宗翰、陳秋宏、黃肇輝、朱正軒、周嘉韋、蔡筱薇、郭鴻儀;高雄市議員簡煥宗、邱俊憲;嘉義市議員林煒軒。屏東縣議員梁育慈
內部分支编辑
北流编辑
以鄭文燦為首細分為
南流编辑
歷史编辑
成立编辑
1983年9月9日,黨外雜誌編輯與黨外作家正式成立「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簡稱「黨外編聯會」,是新潮流系的前身。同月,黨外編聯會發動「批康運動」批判康寧祥[7],接著又挑起「雞兔問題」——「乾淨」的黨外專業公職人員是雞,「做國民黨生意」的黨外公職人員是兔,雞兔不能同籠[8]——鬥垮美麗島系[9]。黨外編聯會要角曾與陳映真等夏潮聯合會成員進行針鋒相對的台灣意識論戰。
1987年,新潮流系由邱義仁、吳乃仁與林濁水共同發起成立,其後利錦祥加入[10][11],成員主要是以1984年創刊的黨外雜誌《新潮流雜誌》(The Movement)的編採與撰稿人員為班底組成,當時的代表人物有「十八飛鷹」(邱義仁、吳乃仁、吳乃德、洪奇昌、林濁水、劉守成、賀端蕃、謝史朗、簡錫堦、田秋堇、魏廷昱、陳鴻誠、楊碧川、尤宏、謝穎青、黃昭凱、陳武進、劉峰松等18位創刊編輯委員,但楊碧川從未加入民進黨[12])。明確的政綱與強而有力的派系紀律,使該派系成為黨內最具實力的派系。
新潮流系早年的主要政綱為台灣獨立、群眾運動路線及社會民主主義,1990年代後則以務實為導向。1989年,新潮流系頭目邱義仁反對美麗島系張俊宏訪問中國大陸,指責張俊宏訪問中國大陸是「出賣台灣」[13];但1998年7月,時任民進黨秘書長的邱義仁應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前身)邀請參加研討會,返回臺灣後公開表示,「民進黨是選舉黨,選票就是答案,再現實不過」,所以在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問題上「民進黨強扮黑臉是誤國誤民」[14]。新潮流系收受台商政治獻金,更是公開的秘密;親近該派系的政治公關公司「新高山行銷顧問公司」,為了求生存,同樣「以客為尊」,泛藍泛綠客戶都不拒[15]。新潮流系甚至對抗許信良和陳水扁的大膽西進或積極開放,並取代李登輝戒急用忍,主導民進黨形成「強本西進」共識。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天麟因此對前民進黨中央黨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幹事蔡百銓說「新潮流是無間道,統派混進獨派」;蔡百銓也說,新潮流系用強本西進造成台灣經濟傾中,「幸賴馬英九(總統任內)力挽狂瀾而未更加沉淪」[16]。
新潮流系實施集體領導,其領導集體是「政協」,決策會議是「政協會議」[17],具列寧式政黨獨有的民主集中制之特色,而顏萬進、簡錫堦、洪奇昌、吳乃仁、梁文傑都曾擔任政協委員。依廖永來的回憶:民進黨黨員欲加入新潮流系者,由中央黨部直接找尋,或經新潮流系成員推薦後由中央黨部派人訪視及審核,經過政協會議討論後才決定是否獲准加入;新潮流系政協委員由黨員代表選出,共11人,任期一年,得連任;新潮流系政協委員每星期開會一次,針對重大政策或公共議題討論並作成決策[18]。
新潮流系成立後強調「台灣獨立」、「群眾運動」、「社會民主主義」三大主張,嚴格審查入流者資格,審查方式包括:⑴兩位幹部為入流者推薦背書;⑵考核入流者的能力、操守、專長、對派系忠誠度。新潮流系嚴禁成員跨派系情事,但可以支持盟友,前立法委員王世勛、監察委員葉宜津都算是長期盟友。新潮流系以政協為主要核心幹部,注重團隊精神,實施民主集中制,強調派系紀律:成員可以在內部會議中爭辯,但若內部會議作成決議則不容異議。但正因如此,新潮流系內部多次因成員選舉糾紛發生嚴重退流事件,截至2008年9月的退流者包括: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戴振耀、前立法委員黃昭輝、前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局長方來進、前立法委員簡錫堦、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郭吉仁、前考試院副院長李逸洋、前台中市市長張溫鷹、前國民大會代表黃昭凱、前台北市議員賁馨儀、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劉志成、前台鹽董事長陳啟昱[19]。而脫黨參選直轄市市長者有前台南縣縣長蘇煥智及前高雄縣縣長楊秋興。
成長编辑
在民主進步黨各派系中,新潮流系以善於培養年輕世代著稱[來源請求]。民進黨的年輕人若要進入政治圈,若是在其他派系,通常先得成為某個特定政治人物的助理,人身依附關係強,且缺乏訓練、升遷的可能。相對來說,新潮流系的立委助理則能從派系獲得機會,包括資助出國留學、協助在官場升遷等[來源請求]。新潮流系早期標榜的社會民主理想,也是其優於民進黨其他單純以「反抗中國國民黨」或參政等目的而結合、卻沒有明確政綱或路線的派系與政治人物之處[來源請求]。
新潮流系是一個相當穩固的派系,吸收優秀的大學生進來,然後有計畫地培植他們。適合出國留學者,新潮流系就支助他們出去留學,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和台北市議員梁文傑是最典型的例子;其他沒有出國留學的,新潮流系就把他們擠進縣市議員選舉的行列中,慢慢培養到立委,立法委員吳思瑤、台北市議員許淑華是典型的例子;另外,還有一些適合行政工作者,新潮流系就安排他們到自己執政的縣市擔任基層幹部,以便日後有機會執政時再逐步安排到更高層的行政機關擔任政務官[20]。新潮流系坐大是長期累積,從縣市長、立委到縣市議員,有系統地栽培交棒[21]。
新潮流系三位女大老陳菊、劉世芳、袁嬿嬿,不但輩份高,提攜照顧新潮流系後進不遺餘力[來源請求],也相當關心新潮流系成員的私生活是否嚴謹[來源請求],她們可說是新潮流系內不同意涵的精神領袖[22]。
1993年,立法院表決《全民健康保險法》勞資負擔比例條文的時候,新潮流系卻以「在場卻不投票」方式,與其他黨派的立法委員一樣放水,因此被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打入「新國民進黨」這個「爛蘋果家族」[23]。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民進黨臺北市市長初選是陳水扁與謝長廷的「長扁之爭」,新潮流系精算其利益投注陳水扁;陳水扁當選市長後,任用多位新潮流系成員作為回報,開啟了日後「扁新合作」,也固定了民進黨派系聯手分治的模式[24]。此模式也同樣在2016年競選總統的蔡英文可見其影子,蔡英文當選總統後,也同樣重用新潮流派系,例如以前高雄市長陳菊擔任監察院長及前台南市長賴清德擔任副總統,而陳菊與賴清德皆為新潮流菊系賴系之領導人。
1995年,新潮流系在臺灣中部成立「春雨文教基金會」,原本僅籌辦一般藝文活動;2000年,邱太三接任春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春雨文教基金會開辦「春雨台灣新青年領袖營」培訓人才[25];2013年8月,新潮流系大老李文忠之妻《時報周刊》記者陳德愉獨家報導新潮流系已在臺灣中部深耕十幾年的春雨台灣新青年領袖營[26]。
新潮流系採取以其堅強的黨內組織實力和民進黨內有志高位的政治人物合作或結盟的發展策略[來源請求]。民進黨歷任黨主席,不論黨主席選舉時是否與新潮流系對立,往往上任後均大量任命新潮流系成員擔任秘書長或黨務主管[來源請求],新潮流系也均能與之合作愉快、各取所需。
1997年,蕃薯藤獲得新潮流系免費提供辦公室,引起外界質疑:中華民國視訊網路協會理事長李世勛說,蕃薯藤主要成員均是當年野百合學運分子,與民進黨淵源甚深,再加上目前辦公室由民進黨免費提供,「易遭外界認為富有濃厚的民進黨政治色彩」;蕃薯藤創辦人陳正然回應,民進黨「不能、也不會」利用蕃薯藤資源,不做商業化活動是蕃薯藤不變的堅持,「除非商業化能夠顧及原始理念,否則寧可放棄」[27]。
1997年賴清德在臺南市當選立法委員,2001年蘇煥智當選臺南縣縣長,新潮流系在大臺南迅速擴張勢力[28]。
1999年12月,臺灣之聲廣播電臺出版前法務部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中山調查站調查員白瑄的著書《全民公敵調查局》,第60頁提到,新潮流系很多人都曾經是調查局線民:「美麗島事件以後,一些從事學生運動或編寫反對刊物出身的政治新秀,像邱義仁、林濁水、李文忠、賴勁麟、謝明達、廖永來、陳正德等人,大多都是由調查局經由類似的管道所吸收。」
2000年7月18日,蘇貞昌說,他早已未參與福利國連線運作,他與新潮流系則是合作關係良好[29]。
2001年5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助理研究員陳華昇與楊鈞池分析,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新潮流系對民進黨決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 堅持要求陳水扁組成少數政府,反對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本土派合組聯合內閣,反對民進黨與親民黨共組多數執政聯盟。
- 堅持停建核四,並刻意安排於陳水扁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面後逕行宣布停建核四,以斷絕民進黨與在野黨合作的機會。
- 在兩岸政策上扮演關鍵角色,堅守與中國大陸劃清界限的基本教義路線,無視國際經濟情勢變遷,仍傾向以圍堵策略阻止兩岸交流的進程,有效牽制陳水扁向中間路線調整並加速兩岸經貿發展的意圖。[30]
2001年8月25日,作家李敖說,新潮流系的角色就像乔治·奥威尔《動物農莊》所描寫的「豬的團體」:動物們將人趕走後,馬與羊陸續被豬整死,豬成為最大團體;「新潮流系就是這種『豬的團體』,只知保護本身利益,恐怖、殘忍而不識大體,搞派系鬥爭內行;任何人滾進新潮流,都會墮落」;新潮流系的邱義仁與吳乃仁,因奪權而將民進黨的政策卡住[31]。2012年4月13日,《新台灣新聞週刊》發行人詹錫奎(老包)說,新潮流系是民進黨內真正的、唯一的派系,只有它是有組織、有會議、有議決事項的「黨中之黨」,這是世界上少見的、連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內部都沒有的組織,卻也造成民進黨從1994年以來的畸形發展;而新潮流系獨特的「花錢搞媒體公關」手法,「將腐化政治生態的手伸向媒體圈,令大家找不到弊病的源頭,只能眼睜睜看著『薛西佛斯推巨石上山』故事一再重演」[32]。
2003年10月4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雜誌社(台社)舉辦創社15周年「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學術研討會,簡錫堦說,以前民進黨與新潮流系把統獨議題視為主流矛盾,把社會矛盾視為次要矛盾;現在理性的論述很快和省籍情結扣上,「省籍路徑民主化」在民進黨內其實是很簡單的作法,只要進行「外省、本省」的區隔就可動員,一句「香港腳」就可把馬英九區隔出去,不需其他論述,其他公共論述也不見了;台灣要努力做到,當一個人主張與中國和平尊重時,不會有人說他「賣台」。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核心幹部吳永毅則說,民進黨從「雞兔問題」的論辯開始,新潮流系就把培養的菁英送到社運插隊,等於壟斷社運資源;社運人士也把自己奉送給民進黨,民進黨接收了社運的正當性與資源,只有少數社運團體仍然保持對抗新潮流系;社運界要了解,民進黨並非唯一的選擇與依靠[33]。
2004年4月13日,民進黨中常會通過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黨內初選時程,新潮流系召開政協會議初步決定推薦4至5人參選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34]。
2005年12月,原新潮流系成員翁金珠接受林義雄的託付,宣佈參選民進黨主席;新潮流系總召段宜康以「翁金珠未與新潮流報備即自行參選」為由,自認督導不周而辭去總召,由洪奇昌代理總召。之後,由賴清德繼任新潮流系總召。
名義上的解散编辑
2006年7月23日,立法委員王幸男在民進黨第12屆第1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上提出「解散派系」議案,獲得過半票數通過[35];「解散派系」議案將禁止以派系名義設辦公室、招募會員、對外募款,也規定黨內公職人員不得加入派系。在「解散派系」議案通過後,新潮流辦公室發表聲明表示「欣然接受,全力配合」,宣佈即日起新潮流解散,包括政協、辦公室及流團等運作全部停止[36]。日後,台灣媒體提到新潮流系時,多以「前新潮流系」或「前新系」稱之。但2008年7月後,新潮流系改組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智庫型態存續。
解散後的發展编辑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新潮流系的合作結盟對象,則是自接替新潮流系大老盧修一參選台北縣縣長以來,即與之有良好合作關係和「革命情感」的蘇貞昌。新潮流系、蘇系與綠色友誼連線合稱「新蘇連」。
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參選人蔡英文無明顯派系色彩,但她的參選是新潮流系高層人士在幕後操盤[37]。2008年5月18日,民進黨宣布本次選舉結果,蔡英文當選;同日,陳師孟在電視專訪中說,蔡英文的勝選與新潮流系的背後支持有密切關係。
2008年7月20日,民進黨召開全代會選出10席中常委,至此新潮流系在全黨16席中常委中占有5席(段宜康、徐佳青、陳菊、賴清德、楊秋興)、在全黨30席中執委中占有8席(洪智坤、李昆澤、徐佳青、林宜瑾、吳思瑤、林錫耀、段宜康、郭國文);若再加上蘇系以及近來與新潮流系合作的陽信銀行系統(綠色友誼連線),則泛新潮流系的中常委席次已接近過半、中執委席次已經過半。本次中評會主委選舉,扁系原本規畫由邱議瑩出任中評會主委,新潮流系陳金德卻在獲得扁系支援當選中評委後也參選中評會主委,而且新潮流系出身的中央黨部秘書長王拓在中評委未到齊時便宣布互推中評會主委,最後陳金德當選。邱議瑩與扁系負責操盤的高志鵬不滿選舉結果,他們認為,依黨內慣例應等中評委到齊才推舉中評會主委,王拓卻認為現場雖然只有六人、但已過半數符合規定。邱議瑩說,新潮流系沒有誠信,「談好合作卻突然翻臉」;高志鵬則說,民進黨派系問題就是新潮流系問題,新潮流系「一派獨大」與幫派無異[38]。
2009年3月,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王崑義說,由於新潮流系組織結構過分「列寧式政黨化」,新潮流系不願與非該系成員的盟友分享許多政治利益,導致「只要跟新潮流沒有牽扯的學者或綠營人士,十之八九都有反新系的情結」;例如2009年2月8日,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施正鋒投書《聯合報》[39],「左攻陳水扁,右擊蔡英文,上下揮擊新潮流系」[40]。
2010年9月8日,一邊一國連線高雄市議員陳致中競選總部發言人陳嘉爵爆料,之前他與陳致中去探望陳水扁,三人談到沒有立委加入一邊一國連線,陳水扁立即對他說“那我們來成立反新潮流連線好了,你第一個報名”,他認為陳水扁的語氣應該是開玩笑的口吻,顯示陳水扁對新潮流系日益壯大深感戒心[41]。
2011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蘇貞昌與蔡英文都有新潮流系成員支持,新潮流系無法決定一致支持誰[42]。
2011年9月,維基解密披露2005年4月29日美國在台協會機密電文,洪奇昌向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表示,他於2005年4月16至17日代表當時新潮流系領導人吳乃仁秘密飛往香港,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台灣事務部部長邢魁山見面;而且新潮流系早在1997年就與國台辦建立秘密對話管道,雙方定期聚會交換意見或研商特殊實質性議題,時任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邱義仁也熟知此事;此次香港密會,邱義仁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邱太三都知情,陳水扁都被蒙在鼓裡[43][44]。2011年9月9日,洪奇昌否認維基解密相關內容,強調「沒有這回事」[45]。
2012年大選,蔡英文競選總部由蘇貞昌擔任主任委員,吳乃仁擔任競選總幹事,林錫耀出任執行總幹事並主控文宣部,蔣玉麟負責活動部,陳俊麟負責民調,除了蘇貞昌以外都是新潮流系成員,連借調蘇系的子弟兵也由新潮流系領導;競選總部發言人群,新潮流系原本只有徐佳青,後來又加入林俊憲與梁文傑;段宜康在競選總部裡沒有掛名任何職務,卻可以如同吳乃仁一般,任意參與各項會議、甚至號令幹部;整個競選架構,可以說是「新系天下蘇家軍」[46]。
2012年大選結束後,一些蔡英文支持者在網路上質疑,新潮流系掌控的民進黨地方黨部,例如台南市黨部,在開票時沒有派人監票,涉嫌「暗中配合國民黨作票」導致蔡英文落選。民進黨無回應。
2012年12月31日,詹錫奎披露,曾有人在《自由時報》內部會議中委婉勸告該報創辦人林榮三不要利用媒體公器襄助新蘇連,反而被林榮三大罵「不支持蘇貞昌,要支持誰」[47]。
2013年8月15日,蔡百銓在《台灣守護周刊》發表「2012年大選誰出賣蔡英文」[48]。2015年6月11日,再發表「蔡英文,新潮流這麼值得您信賴嗎?」[49]。2015年10月2日,又在民報發表「蔡英文的最後半里路:認真監票」[50],質疑2012年大選新潮流出賣蔡英文與泛綠選民。2016年5月25日,蔡百銓匯集他批判新潮流系的文章,在《台灣數位家庭》網站發表「透視新潮流系列15篇」[51]。
2014年7月20日,民進黨第16屆第1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進行中執委改選,新潮流系6人當選(李昆澤、吳思瑤、鍾佳濱、張廖萬堅、許淑華、鄭文燦)是最大贏家[52]。
2014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而新潮流系是黨內最大贏家:除了原本即屬該系執政的台南市(市長賴清德)與高雄市(市長陳菊)之外,該系執政縣市多了桃園市(市長鄭文燦)與彰化縣(縣長魏明谷)[53]。
2015年2月,民進黨中央黨部突襲提前在農曆年前開始2015年總統提名選舉時程,曾是蘇貞昌人馬的鄭運鵬、吳釗燮、李厚慶、游盈隆、李文忠都被蔡英文收編,曾是蘇貞昌盟友的新潮流系與綠色友誼連線更早已在本次選舉中支持蔡英文,昔日叱咤黨內的新蘇連已實質解體[54]。
2016年3月21日,風傳媒獨家報導,新潮流系不滿洪奇昌近年在兩岸議題上與蘇起互動緊密,為避免讓外界將洪奇昌的主張視為新潮流系意見,新潮流系近期將正式決定將洪奇昌除名[55]。同日,新潮流系大老利錦祥證實,近年來洪奇昌與台灣新社會智庫運作較為疏離、也甚少參與相關活動,台灣新社會智庫理事會在日前定期檢討會員資格時便決定不再邀請洪奇昌擔任會員,並無媒體報導所謂「除名」或各種揣測原因[56]。同日,洪奇昌接受中央通訊社訪問表示,約上週四、週五,利錦祥告訴他,新潮流系要重組,不再將他留在內部;新潮流系有政治考量,在政治考量下所作的決定就是「政治」,他不希望造成新潮流系的困擾,但大家還是兄弟、還是朋友、不是自家人[57]。同日,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說,洪奇昌既是民進黨創黨黨員、也是新潮流系大老,陳水扁總統任內曾派洪奇昌擔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洪奇昌比民進黨其他人更了解中國大陸情勢,但洪奇昌的柔性立場顯然不合新潮流系當權派的胃口,因此洪奇昌遭新潮流系除名;2016年大選蔡英文當選總統,新潮流系是支持蔡英文的主幹,新潮流系開除洪奇昌「等於蔡英文開除九二共識」;民進黨黑箱作業重重,2006年民進黨全代會已經決議解散派系,「怎麼還有新潮流這個『黨中黨』」[58]。
2016年3月30日,《新新聞》報導,2006年7月民進黨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決議後,新潮流系如同其他派系辦公室於當天晚間發布新聞稿宣告解散,但事實上如同其他派系「名亡實存」;2008年民進黨重回在野之際,一直都在運作的新潮流系成員開會重整,決定成立台灣新社會智庫;台灣新社會智庫辦公室就是新潮流系辦公室,台灣新社會智庫會員是新潮流系成員,台灣新社會智庫理事會是以前的新潮流系政協會議,台灣新社會智庫理事長是以前的新潮流系總召集人,吳乃仁是台灣新社會智庫首任理事長,2012年鄭文燦接任台灣新社會智庫理事長、利錦祥回任台灣新社會智庫總幹事[42]。
2016年5月7日,前台獨左派人士張金策助理林恕暉說,他從台獨運動「往左轉」,關鍵起於:㈠對台獨血統論的質疑;㈡看到新潮流系從批判康寧祥的選舉路線,到宣稱街頭運動總路線,再到背離了撐起運動的基層黨工;㈢從左翼觀點思考黨外運動的不足,「特別是看到基層黨工的處境,一些長期民主運動奉獻者被政客利用完丟在一邊的情況」[59]。
2016年5月25日,蔡百銓匯集他批判新潮流系的文章,在《台灣數位家庭》網站發表「透視新潮流系列」[60]。
2016年6月5日晚上,新潮流系在桃園市中壢區南方莊園渡假飯店召開已經4至5年沒開的派系大會改選台灣新社會智庫理監事,一百多人參加,鄭文燦連任台灣新社會智庫理事長[61]。
2016年6月16日,蘇煥智說,民進黨全代會早就正式決議要解散派系,現在派系卻是公然運作,「不但媒體公開報導誰是派系的召集人,派系更公然把洪奇昌除名」;連全代會作成的決議都可以不遵守,「黨迄今仍在公然運作派系」,這就是民進黨的實際運作[62]。
2016年7月17日,民進黨第17屆第1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進行中央評議委員改選,新蘇連取得6席中評委(邱議瑩、陳大鈞、陳坤榮、陳宗彥、李余典、羅文崇)過半,推舉邱議瑩任中評會主委[63]。
2016年9月25日,前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說,新潮流系在民進黨內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力量,蔡英文不是刻意要與新潮流系切割、但是保留戒心,兩者是恐怖平衡的關係;新潮流系在民進黨內“骨頭也要、肉也要、湯也要”,歷任黨主席只有游錫堃與謝長廷沒有靠新潮流系,因為新潮流系在黨內的力量就是這麼大[64]。
2016年12月29日,《新新聞》披露,由新潮流系成員投資開設的「惟勤公關顧問公司」首任董事長是邱太三,邱太三擔任桃園市副市長之後改由同屬新潮流系的賴勁麟掛名負責人,賴勁麟近期剛接任神腦國際董事長[65]。2017年1月3日,民進黨前副總統呂秀蓮接受POP Radio《POP搶先爆》主持人黃光芹專訪時說,目前看林全內閣或是蔡英文的用人,除了新潮流系以外,其他有經驗的人都被踢到一邊[66]。
2017年2月24日,詹錫奎說,陳水扁在台中監獄坐牢時,他去探望陳水扁,陳水扁向他抱怨「新潮流最自私,眼中只有派系、沒有台灣、也沒有民進黨」[67]。
2017年5月24日,前民進黨立委蔡啟芳爆料,民進黨長期被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把持,要當黨主席的人必須看這兩個派系的臉色,因為這兩個派系在全國各地皆有經營黨員、代繳黨費等,所以各地方黨部主任委員或黨代表不是新潮流系、就是美麗島系,「而這兩個派系又皆是親中的派系,金錢方面當不虞匱乏」。同月25日,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回應,民進黨過去因中下階層黨員較多而有些公職人員幫忙代繳黨費,但是繳黨費制度已經改了很多年,現在一年黨費新臺幣300元多是黨員親自去繳[68]。
2018年1月4日,前民進黨立委林豐喜表示,民進黨勝選執政是靠老一輩黨員打下穩固基礎,新潮流系利用這個機會發展組織;以前新潮流系提出民進黨要走街頭路線、不走議會路線,用這個理由將康寧祥批倒;現在新潮流系在各縣市都派人參選縣市議員,所以現在的民進黨已經不是過去的民進黨,蔡英文的脖子早就被新潮流系掐住,人事任用權已經在新潮流系身上,蔡英文頂多只是被知會[69]。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敗,失去七個縣市的執政權,並只保持嘉義縣議會的控制權;蔡英文宣布辭任民進黨主席。許多聲音直指是新潮流系造成,派系鬥爭導致黨內大敗,民進黨的派系問題再度浮上檯面。不過,2019年1月11日賴清德內閣總辭,蔡英文任命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院長,新潮流系被認為繼續掌握政局。2019年2月12日,前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芳明表示,2018年民進黨慘敗後,蔡英文仍然聽命於黨內派系、尤其新潮流系,「當民進黨勝選時,也就是派系勝選;而民進黨輸掉時,那是黨輸了,新潮流並沒有輸」[70]。
2018年12月12日,前民進黨高雄市黨部執行長林展鴻披露,新潮流系高雄市議員簡煥宗發起民眾(包括非民進黨黨員)至民進黨高雄市黨部抗議,要求高雄市黨部主任委員趙文男下台,並串連高雄市黨部執行委員及評議委員凍結趙文男職權,即使林展鴻與高雄市黨部副執行長邱順彬辭職仍不肯罷休。林展鴻指出,2005年趙文男提出「和解共生要從黨內派系做起」[71][72],砲轟新潮流系搞鬥爭,是民進黨地方黨部主委第一人;民進黨再怎麼慘敗,新潮流系永遠是贏家,這才是最大的問題[73][74]。簡煥宗回應,他沒有發動民進黨黨員去抗議或串連高雄市黨部執委評委凍結趙文男職權,抗議事件應該是黨員自發性去抗議,他沒有能力串連高雄市黨部執委評委[75]。
2018年12月14日,吳乃仁宣布退黨退流,並說新潮流系的組成是個失敗的實驗[76]。
2018年12月18日,民進黨立委余天表示,「小英(蔡英文)等於被新潮流綁架啦」,蔡英文在黨內沒有什麼團隊,他很憂心蔡英文被新潮流系架空,「我也直接跟小英總統講過,『妳就被新潮流綁架啊』;然後,她自己聽了也搖頭」[77]。2019年1月31日,余天上三立iNEWS政論節目《鄭知道了》,主持人鄭弘儀問余天「新潮流有綁架小英嗎」,余天答「我們一般人看其實都知道,(蔡英文)旁邊的人,不管是大位小位,都是他們的人;其實我也當面跟蔡總統提過,我說『妳根本就被新潮流綁架』,她也搖頭」,鄭弘儀問「她搖頭代表說她承認被綁架,但是沒辦法」,余天點頭答「就是這樣子」[78][79][80]。
2019年2月18日,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公開批評,民進黨變成這個局面都是新潮流系搞的,「新潮流是國家的禍害」[81]。2019年2月27日,柯文哲表示,國民黨花了70年才丟了江山,民進黨只花2年就丟了江山,新潮流系太過重視派系利益、甚至將派系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民進黨就是被新潮流搞垮的」[82]。2019年8月8日,前台灣團結聯盟考試委員張正修指出,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以後並未對所有功臣加官封爵,整個權力被英派與新潮流系「整碗捧去」,這種權力結構註定會在日後引起反彈[83]。2019年8月26日,柯文哲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說,他曾經覺得蔡英文有機會讓台灣重新開機,「結果她根本甩不掉新潮流」[84]。2019年10月8日,針對外界質疑為何一邊一國行動黨提名的區域立委候選人都是挑戰新潮流系現任立委,一邊一國行動黨召集人楊其文說,民進黨已經失去自我制衡機制,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成為一言堂;一邊一國行動黨認為,民進黨的污名化及反民主化,新潮流系應負最大責任[85]。
2021年3月18日,前民進黨立委劉文雄研究室主任張棋龍披露,劉文雄病逝於臺大醫院當日,他將劉文雄遺體送回臺中市後返回立法院時卻見到,盧修一等人在立法院議場討論劉文雄的臺灣主權議案「請本院議決宣告:臺灣領土主權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提議把它送入「大冰箱」立法院程序委員會;隨後他走回臺北市青島東路3之2號7樓劉文雄研究室時見到,走在他前面的盧修一、吳乃仁與林濁水併肩而行,盧修一高談為何把劉文雄的臺灣主權議案送入冰箱:「人都死了,送入冰箱剛剛好。」張棋龍表示,任何的語言道歉,「已無法抹滅我對民進黨一些從政人員虛假、冷血真面目之憤怒及失望」[86]。
2021年12月11日,《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評論林秉樞家暴案時說,林秉樞與新潮流系的關係在於,林秉樞透過網軍協助新潮流系去做一些不能見人的事情,像是攻擊民進黨內特定人士,處理一些新潮流系不方便出面的事情;新潮流系是民進黨最大派系,檢調、法律系統太多新潮流背景,畢竟要升官要跟新潮流攪和在一起,而新潮流自然也會有各方人馬協助袒護[87]。
注釋编辑
- ^ 民進黨權力核心結構不變 賴清德子弟兵進中常會. 中央社. 2022-07-17.
- ^ 葉素萍、溫貴香. 民進黨30席新任中執委出爐 高閔琳抽籤搶進執會. 中央社. 2022-07-17.
- ^ 葉素萍、溫貴香. 民進黨中評會改選 新系賴瑞隆被推舉出任主委. 中央社. 2022-07-17.
- ^ 《神祕暗巷裡的最強政團》- 「『列寧式菁英:直接民主、行動整齊』小節」. 今周刊. 2016-12-01.
- ^ 張瑞昌. 掌握時代潮汐 認識新潮流系. 中國時報. 2001-01-29: 9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7).
- ^ 朱顯龍. 「台獨聯盟」遷台對台灣政局的影響. 《海峽評論》第2期(1991年2月號). 1991-02.
「台獨聯盟」主席許世楷和前主席張燦鍙,八月二十五日與「新潮流系」代表吳乃仁磋商並達成協議:將來「台獨聯盟」遷回台灣後,「新潮流系」將盡量配合,「互為運用資源,結合彼此力量,以具體行動共同追求台灣獨立」。
[永久失效連結] - ^ 林朝億. 老康與司馬文武三度共事. 《台灣日報》. 2003-01-26 [201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2).
- ^ 楊祖珺. 十八年前民進黨創黨的另一種記憶 那天,早和政府協議好……. 《新新聞》第917期. 2004-10-06.
- ^ 蔡百銓. 新潮流賣黨、毀台,籲請蔡英文清黨!──透視新潮流4 (PDF). 《台灣守護周刊》第179期. 2015-06-18: 9 [2016-07-02] (中文(臺灣)).
- ^ 陳東豪. 敗選 比吳乃仁想像的慘還慘. 《今周刊》第578期. 2008-01-17 [2015-12-25] (中文(臺灣)).
過去一年多,新潮流原本寬敞的辦公室已越來越擠,又因民進黨內鬥爭,連辦公室的招牌也熄燈。新潮流總幹事利錦祥原本自己用一個辦公室,現在這裡先是和辭掉證交所董事長的吳乃仁共用;緊接著林濁水辭去立委,也搬了進來。這三位當年一起發起新潮流的老人,就擠在這小小的辦公室內。
- ^ 朱蒲青. 解散派系是民進黨做過最偽善的一件事. 《中時電子報》. 2007-09-27.
- ^ 鄭任汶 專訪,〈綠營震驚?楊碧川:早就想出來〉,《聯合晚報》2006年7月26日3版。
- ^ 傅雲欽. 民進黨新潮流的癌細胞本質. 南方快報. 2007-05-16 [2016-07-02] (中文(臺灣)).
- ^ 苏永通、徐臻、祝莹莹. 民进党“登陆”潮起潮落二十载. 南方周末. 2009-06-11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2) (中文(臺灣)).
- ^ 凌全. 林濁水拉扯蔡同榮墮落為那樁?. 今日導報. 2009-09-10 [2015-11-15] (中文(臺灣)).
- ^ 蔡百銓. 是誰造成經濟傾中?新潮流!──透識新潮流系列2 (PDF). 《台灣守護周刊》第177期. 2015-06-04: 5 [2016-06-26] (中文(臺灣)).
- ^ 陳嘉宏、劉添財、王秋霖. 角逐黨主席 有心人摩拳擦掌. 《中國時報》. 2000-05-27 [2014-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臺灣)).
- ^ 鄧木卿. 廖永來剖析民進黨新潮流 應該好好反思. 中評社. 2013-03-19.
- ^ 朱蒲青. 新潮流熄燈號 告別叱吒風雲24年. 《中時電子報》. 2008-09-09 [2016-01-07] (中文(臺灣)).
- ^ 王崑義. 民進黨的優勢為何在消失中. 中評社. 2014-11-25.
- ^ 陳秋雲、洪敬浤. 台中立委/新系坐大非僥倖 深耕是關鍵. 聯合報. 2015-06-19 [2015-06-19] (中文(臺灣)).
- ^ 雙仁之外 新系還有三后與三寶 - 《自由時報》 2004年8月1日.[永久失效連結]
- ^ 吳永毅. 中間選民含淚投藍綠?. 《中國時報》. 2003-10-19 (中文(臺灣)).
- ^ 陳嘉雄. 新潮流還是新潮瘤?. 《台灣日報》. 2004-12-27 (中文(臺灣)).
- ^ 劉于翔. 新潮流世代交替 鄭文燦、徐佳青接班. 《時報周刊》第1920期. 2014-12-05 [2016-01-02].
- ^ 陳德愉. 獨家直擊 蔡英文祕訓新潮流青年軍. 《時報周刊》第1850期. 2013-08-02 [2013-12-19].
- ^ 古美蓮. 蕃薯藤在商業網站的夾殺下求生存 蕃薯藤拒絕民進黨的「利用」. 《商業周刊》第512期. 1997-09-15: 82 [2013-10-08].
- ^ 郭瓊俐. 【台南戰報】台南綠營只剩「賴派」和「非賴派」. 《新新聞》第1423期. 2014-06-17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1).
- ^ 何榮幸. 蘇貞昌「腳踏雙船」 正義連線成民進黨最大派系. 《中國時報》. 2000-07-19 [2016-01-02] (中文(臺灣)).
- ^ 陳華昇、楊鈞池. 民進黨派系政治與家族政治. 《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3期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1-05 [2016-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1) (中文(臺灣)). 参数
|magazine=
与模板{{cite news}}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
或|newspaper=
) (帮助) - ^ 李敖. 阿扁的4條路. 勁報. 2001-08-25 (中文(臺灣)).
- ^ 老包. 疲憊的民進黨. 《新台灣新聞週刊》網站. 2012-04-13 [2016-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4).
- ^ 林照真. 台社:現在的台灣 不等於民主. 《中國時報》. 2003-10-05 [2016-02-27] (中文(臺灣)).
- ^ 邱燕玲、王貝林、田世昊. 立委爭過半 綠藍積極佈局. 自由時報. 2004-04-14 [2016-10-09].
- ^ 郭敏政、顏振凱、吳家翔. 民進黨通過解散派系. 《台灣蘋果日報》. 2006-07-24 [2016-01-02] (中文(臺灣)).
- ^ 李欣芳. 新潮流解散 段宜康批改革找錯對象. 《自由時報》. 2006-07-24 [2016-01-02] (中文(臺灣)).
- ^ 李心怡. 蔡英文主席 能救民進黨?.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31期. 2008-04-24 [2016-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 ^ 李心怡. 新系坐大排他 民進黨新愁碼.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44期. 2008-07-24 [2016-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 ^ 施正鋒. 藉社運還魂 民進黨狠榨糟糠. 《聯合報》. 2009-02-08 [2015-02-19] (中文(臺灣)).
- ^ 王崑義. 牢籠裡的民進黨. 中評社. 2009-04-06 [2016-07-08] (中文(香港)).
- ^ 張啟芳. 陳嘉爵:扁戲稱要成立“反新潮流連線”. 中評社. 2010-09-08 [2016-08-07] (中文(香港)).
- ^ 42.0 42.1 余可樂. 「潮」來潮往 新系依舊挺立. 《新新聞》第1517期. 2016-03-30.
- ^ 陳秀瑜、簡士峰. 維基解密再爆 新潮流瞞扁搭中. 民視新聞. 2011-09-10 [2020-05-13].
- ^ 陳紫衣. 原來賣台者是新潮流系?. 今日導報. 2011-09-23 [2020-05-13].
- ^ 黃文正、王正寧. 洪奇昌:新潮流瞞扁與國台辦搭線. 中國時報. 2011-09-10 [2020-05-13].
- ^ 吳子嘉. 終於,蔡主席動怒了!. 《美麗島電子報》. 2011-07-28.
- ^ 老包(詹錫奎). 暗箭傷人的一年. 今日新聞網. 2012-12-31 [2017-05-29].
- ^ 這是台灣守護聯盟的網頁: 2012年大選誰出賣蔡英文?. 2013年8月15日.
- ^ 這是台灣守護聯盟的網頁: 蔡英文,新潮流這麼值得您信賴嗎? ──透識新潮流系列3. 2015年6月11日.
- ^ 【民報】蔡英文的最後半里路:認真監票. www.peoplenews.tw. 2015年10月2日.
- ^ [1]
- ^ 陳慧萍. 民進黨中執委選舉 新潮流系大贏家.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2014-07-20 [2016-02-28].
- ^ 馬牧原. 小內閣卡位戰,新潮流、高雄幫勝出!透視綠營新科縣市長的用人脈絡. 《財訊雙週刊》第466期. 2014-12-17 [2015-12-04].[永久失效連結]
- ^ 高立南. 人馬投靠小英 蘇貞昌內傷. 《財訊雙週刊》第470期. 2015-02-13 [2016-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9).
- ^ 顏振凱. 獨家》和蘇起走太近,民進黨大老洪奇昌遭新潮流系除名. 風傳媒. 2016-03-21 [2016-08-21] (中文(臺灣)).
- ^ 蔡浩祥. 新系大老利錦祥:洪奇昌疏離派系智庫運作 並非除名. 旺報即時新聞. 2016-03-21 [2016-08-21] (中文(臺灣)).
- ^ 溫貴香. 遭新系除名 洪奇昌:還是兄弟朋友. 中央通訊社. 2016-03-21 [2016-08-21] (中文(臺灣)).
- ^ 政治中心. 洪奇昌遭新潮流除名 蔡正元:等於九二共識被開除. ETtoday新聞雲. 2016-03-21 [2016-08-21] (中文(臺灣)).
- ^ 林恕暉. 1990年三月中正廟學運–我的政治啟蒙.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6-05-07 [2016-05-08].
- ^ 蔡百銓《透視新潮流系列》 – 數位台灣家族.
- ^ 林瑩秋. 特偵組動員448人大搜索中信金與國寶為哪樁?. 信傳媒. 2016-06-13 [2016-06-18] (中文(臺灣)).
- ^ 趙家麟. 蘇煥智:蔡英文動“台獨黨綱”會倒楣. 中評社. 2016-06-17 [2016-06-18] (中文(臺灣)).
- ^ 林瑋豐、石秀娟、顏振凱. 民進黨全代會》中評委改選 「新蘇連」奪6席過半 推舉邱議瑩任主委. 風傳媒. 2016-07-17 [2016-07-31] (中文(臺灣)).
- ^ 黃筱筠. 陳淞山:蔡英文與新潮流是恐怖平衡. 中評社. 2016-09-26 [2016-11-22] (中文(臺灣)).
- ^ 紀淑芳. 看有吃無很焦躁 綠營邊罵小英邊討糖. 《新新聞》第1556期. 2016-12-29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中文(臺灣)).
- ^ 曾薏蘋. 一例一休 呂秀蓮:我也是受害者. 中國時報即時新聞. 2017-01-03 [2017-05-29].
- ^ 老包. 恐龍派系想組閣. 民報. 2017-02-24 [2017-03-02].
- ^ 陳雅芃. 蔡啟芳爆派系花錢養黨員 綠高層酸:他活在20年前!. 台灣蘋果日報. 2017-05-25 [2017-05-27].
- ^ 林谷隆. 綠大老林豐喜:蔡民調低迷將遭新潮流系挑戰. 中評社. 2018-01-05 [2019-02-24].
- ^ 陳芳明. 綠色執政,忽視世代. 台灣蘋果日報. 2019-02-12 [2019-03-02].
- ^ 鍾年晃、郭敏政. 民進黨內發難喊和解. 台灣蘋果日報. 2005-08-31 [2019-02-24].
民進黨縣市黨部主委聯誼會昨天發布「和解共生要從黨內派系做起」新聞稿,對新潮流近來諸多作為相當不滿。……新潮流批評,政院任命林豐喜出任中部辦公室執行長、前台中縣黨部主委劉文欽出任台灣省諮議員,是為閣揆謝長廷綁樁。昨縣市黨部主委聯誼會會長、高雄市黨部主委趙文男也發出新聞稿,反批新潮流。
- ^ 邱燕玲. 呂今宴縣市主委 蘇缺席. 自由時報. 2005-08-31 [2019-08-25].
日前,新潮流對前立委林豐喜、前台中縣黨部主委劉文欽分別出任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執行長、省諮議員職務有所批評;民進黨縣市黨部主委聯誼會會長趙文男昨天發出新聞稿,強調「和解共生要從黨內派系做起」,呼籲新潮流的戰鬥力應對外發揮。
- ^ 林展鴻. 民進黨要改革,從革「新」開始. 風傳媒. 2018-12-12 [2019-02-24].
- ^ 高易伸. 前高雄綠執行長林展鴻爆黑幕 痛批新潮流. 中評社. 2018-12-12 [2019-02-24].
- ^ 楊濡嘉. 綠高市黨部前執行長 投書批新潮流「永遠是贏家」. 聯合報即時新聞. 2018-12-12 [2019-02-24].
- ^ 政治中心. 心寒!民進黨不思檢討 新系大老吳乃仁宣布「退黨退流」. 蘋果即時 (台灣蘋果日報). 2018-12-14 [2019-02-24] (中文(繁體)).
- ^ 黃識軒. 〈大哥開砲1〉質疑新系綁架小英 余天譙段宜康「他X的欠揍」. 台灣壹週刊. 2018-12-18 [2020-01-05].
- ^ 鄭知道了。先知道. 民進黨內戰? 余天痛批新潮流"綁架蔡英文" 再批段宜康只出一張嘴 還虧說出來選也選不上 為何?. 三立iNEWS (三立電視). 2019-01-31 [2020-01-05].
- ^ 潘維庭. 韓國瑜陣營再批「新潮流綁架蔡英文」 余天受訪影片佐證:小英旁邊都是他們的人. 風傳媒. 2019-12-28 [2020-01-05].
- ^ 政治中心. 民進黨1124大敗後爆「新潮流綁架小英」 余天尷尬改口:問蔡總統本身才知道. 呷新聞 (政經傳媒). 2019-12-30 [2020-01-04].
- ^ 陳弘美. 新系綠委嗆柯P的一句話 網友破盲腸:新系是毒瘤沒錯!. 中時電子報. 2019-02-18 [2021-01-03].
- ^ 陳頡. 國民黨70年才丟江山 柯文哲嘆:民進黨只花2年.... TVBS新聞. 2019-02-27 [2019-02-27].
- ^ 張正修. 解鈴還需繫鈴人. 民報. 2019-08-08 [2019-08-20].
- ^ 鄭媁. 柯嗆蔡甩不掉新潮流 高雄選輸陳菊還當官. 聯合報. 2019-08-27.
- ^ 政治中心. 一邊一國推潘偉龍選屏東立委 對戰新系鍾佳濱. 民報. 2019-10-08 [2020-02-19] (中文(臺灣)).
- ^ 張棋龍. 獨立對台灣人有何利益?台獨議案早被民進黨丟進冰箱——老台獨的對話. 愛傳媒. 2021-03-18 [2021-07-08] (中文(臺灣)).
- ^ 林縉明. 吳子嘉爆 新潮流出手冷卻網軍風暴. 中國時報. 2021-12-12 [2021-12-1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