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上帝

源自昊天上帝的道教神祇,神界皇帝、天庭元首,道教神系中天界地位最高的神祇之一
(重定向自玉帝

玉皇上帝,尊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赦罪赐福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通稱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簡稱玉皇玉帝,俗稱天公伯天公宋代尊稱之為昊天玄穹玉皇上帝,為道教神界統治者、先天尊神、六御之首,源自中國自古以来信仰的昊天上帝

玉皇上帝畫像

由來编辑

中国人自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崇敬“天”,最晚从商朝开始,就有系统的祭天行为,至今不断。“天”又称“上帝”、“帝”、“昊天上帝”、“皇天上帝”……这一信仰在后世逐渐演变为“玉皇上帝”信仰。[來源請求]

中國民間信仰中,玉皇上帝俗稱「天」、「天公」、「上天」、「苍天」、「上蒼」、「老天」、「老天爺」、「天公祖」等,被視為是神界皇帝、天庭之元首、萬神之王;在道教神系中是天界地位最高的神之一,地位仅次於三清,為三清所化生出之先天尊神,而在太極界統轄宇宙眾神,六御之一。

玉皇上帝的原型為北極星人格化形成的神明即天皇大帝太一[1][2][3]

名稱编辑

「玉皇」這個名稱比太上老君出現要晚一些,魏晉時期有「玉皇道君」與「高上玉帝」兩位大神。但到了唐代,道教的許多派系把玉皇上帝視同為儒家昊天上帝,廣受尊奉為主管天地之神,李白:「入洞過天地,登真朝玉皇」,韋應物稱:「奏之玉皇乃升天」,白居易稱:「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

宋代玉皇上帝的信仰更盛,宋真宗上玉皇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曆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又加上「昊天」字樣,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故簡稱「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經典多稱玉皇上帝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西遊記》中則稱玉皇上帝為「高天上聖大仁慈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帝无姓氏。世人觀天道陽明,陽主施,其機常「張」,尊帝曰「張大帝」。而迷徒不達此理,妄以玉帝為張氏。[4]

身世编辑

據《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記載,久遠以前有個名為「光嚴妙樂」的國家,國王名為淨德,王后名為寶月光。淨德王與王后年老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達半年之久,後王后夢太上道君與其他神仙抱一嬰兒賜予,夢醒後而有孕。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5]

太子生性仁慈聰敏並樂於布施,受到全國的愛戴。繼承王位不久後,太子捨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施藥、講經,經過三千兩百始證金仙,號「清淨自然覺王如來」,又經過億劫,始證玉帝。[5]

聖源覺真經》則記載玉皇上帝生前心存仁義、道德修養極深,因「舍身堵北缺」、救助大量生靈之功德而成為天帝。[6]

奉祀编辑

許多廟宇設有天公爐,為天公最高神格之體現,也為道教「崇天」的象徵,儀式最先敬天,後再敬神。

主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常稱為天公廟天公壇玉皇宮、玉皇觀、玉皇廟玉皇殿玉皇閣凌霄寶殿等,後四者亦常為寺廟中崇祀玉皇之處所名稱。

香港编辑

新界编辑

  • 沙頭角
    • 烏石角村天后宮,位處於靠海岸邊陲。憑先祖輩的口耳相傳謂建於明代,源遠失傳的歷史據「新安懸誌」引述「烏石渡頭」的位置而有所明確。天后宮除主祀神明「天后娘娘」另奉祀神明有「玉皇大帝」「觀音娘娘」。而協天宮主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及「佛祖」。烏石角天后宮每年舉行數個廟會慶典,主為廟內奉祀神明之誕辰。其他祭祀祭典有「觀音開庫」「盂蘭節普渡祭幽、附薦」。此外天后宮亦會定期舉辦功德法事,為信眾祈安植福。
  • 粉嶺
    • 龍潭觀音古廟位於粉嶺蕉徑,廟內主奉觀音娘娘、地藏菩薩及太白星君,神龕上所懸的「慈光普照」牌匾是龍躍頭鄧萃雲堂所贈,偏廳設有水月宮供奉觀音同祀玉皇上帝及其他神像。
  • 元朗
    • 靈霄閣,位於元朗新田鄉米埔高行。靈霄閣供奉玉皇大帝為主神,閣內更有供奉太上老君、孔聖、佛祖、太乙真人、觀音大士及哪吒大帝等聖像。每年主要誕期為正月初九日玉皇大帝誕。閣內更珍藏《玉皇寶筏玉虛清虛道德真經》、《大羅覺世救苦救難寶筏真經》等經籍。
    • 玉皇觀音樓位於元朗東成里,廟內主奉玉皇上帝、觀音、財神、月佬、天后娘娘,以及其他一眾神靈。
  • 屯門
    • 香港道德會分會(善慶洞),屯門屯發路11號。善慶洞大殿供奉了玉皇大帝以及孔聖先師。
    • 三聖廟,位於屯門三聖墟,主祀神明:廟內供奉孔子、釋迦牟尼、老子三位聖人(三教),同祀神明供奉玉皇上帝、紫微大帝紫微殿、北帝與玄壇真君。
  • 沙田
    • 萬佛寺位於沙田排頭村後萬佛山上,寺內有供奉玉皇殿。

香港島编辑

  • 筲箕灣
    • 筲箕灣玉皇寶殿,位於筲箕灣亞公岩。十九世紀初,惠潮人士在該地開山取石,供市中心發展,並於該地設置神壇,供奉玉皇大帝。二十世紀初,該神壇發展成為一小廟,即現時的玉皇寶殿。除玉皇大帝外,廟內亦供奉觀音天后白虎星君
  • 石澳
    • 蓮鶴仙館,位於石澳爛泥灣村,為一間註冊慈善團體。供奉仙聖及玉皇大帝。

九龍编辑

臺灣编辑

北部编辑

中部编辑

南部编辑

誕辰及祭典编辑

 
正月初九,宜蘭三星草湖玉尊宮的拜天公誕辰

傳說其誕辰為夏曆正月初九。南宋吴自牧夢粱錄》:“正月初九日為玉皇上帝誕,杭城中行香諸富室,咸就承天觀閣上建會。”明代王逵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意思是「一」是陽數之首,九是陽數之極,故被認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黄道周的《月令明义》:“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圣诞。”,清黄奭的《月令注解》也有类似记载。

閩南人客家人等常在正月初九子時(即初八夜間十一點)即展開祭祀活動,有些人則在正月初九早晨到廟堂以鮮花、水果祭拜。

每逢歲末年初也會祭天,以臺灣為例,各地祭天的時間不同,中臺灣小年夜的23時祭拜,意思是在除夕當天的子時即向上天感謝一年庇佑的意思,是為「辭歲」。大臺北除夕夜的23時拜天公,意思是在正月初一的子時即向上天慶賀新年的意思,是為「賀正」。[7][8]

古時儒家祭天用太牢,為牛、羊、豕,且须用酒。但近代受佛教素食影響认为玉帝、三清三官等高階神明為素食者,提倡素食,不用葷,一般用新年應景之糖果水果糕餅,多半是年糕發糕桂圓、米果、麻粩、寸棗、生仁糖、冬瓜糖等敬奉,再添上「六齋」或「十二齋」(俗稱「菜碗」。香菇、蠶豆、黑豆、黃豆、綠豆、紅豆、豆乾、豆皮、海帶、金針、木耳、花生、冬粉、麵線等,任選六道或十二道),不用牲禮;但辦事的兵將可能是葷食的神祇,所以要用血食以表誠心。不過,素食者拜神也無須特地準備牲禮,只要真心誠意,神明依然會接受。[9][10][11]故較為虔誠的祭典儀式,會架設「天公桌」(亦稱天臺、頂桌),即是以一神桌置於數條長凳之上,使之看起來更高,並鋪上桌布,兩側各擺上甘蔗一節(含頭尾,相纏呈圓弧狀),上纏「篙錢」。再以一般的神桌置於下方,稱為「下桌」。「天公桌」上不得擺設葷食,「下桌」擺設牲禮,以供應護衛的神將神兵。無論是「天公桌下的長凳」或「下桌」,只要接觸地面,就要用「壽金」(泉州習俗)或「刈金」(漳州與泉州同安的少數聚落)墊腳,那些墊桌腳、椅腳的紙錢,可在下次祭祀任何神明時燒掉,或者留存在家,當作平安符使用,等到下次祭拜天公時才燒掉。

大眾文化中的形象编辑

文學编辑

  • 三遂平妖傳》:「常聞說上帝無私,卻不信有個秘字」
  • 閱微草堂筆記》:「上帝且以真人一符增置一神」、「上帝好生汝」、「苟其無罪,天地未嘗不並育,上帝所不誅」
  • 桃花扇》:「今奉上帝之命,封為飛天使者,走馬到任去也」
  • 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全称作“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12]。書中第七回,如來佛祖向孫悟空說,玉帝自幼修持,共修煉了1750劫,每劫129600年,最終纔修成無極大道[13]

戲劇编辑

  • 1920年代粵劇劇目《玉皇登殿》講述玉帝成道的故事。該劇目中玉皇大帝原是人間皇孫、皇位繼承人,不過他卻關心民間疾苦、無心繼位,乃至向敵國獻上土地財產以消弭戰爭,最後被準提佛母點化成為玉皇大帝[14]。其後另有《開叉》(又稱《開天門》)劇目[14],描寫眾神向玉帝稟報天下事、接受封神,眾神再對善信施福消災、超渡亡靈[15]

影視编辑

參見编辑

參考來源编辑

  1. ^ 《史記·五帝本紀》鄭玄注云:「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2. ^ 《晉書·天文》:「鉤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3. ^ 《天文志》曰:「『天極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一,天皇大帝也,與通極為一體,故曰通位帝紀也。」
  4. ^ 《高上玉皇本行經集註》周玄貞
  5. ^ 5.0 5.1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清微天宮神通品第一》. 维基文库 (中文). 
  6. ^ 《聖源覺真經》;「九天玉皇公。人皇氏聖人。捨身堵北缺。代存萬眾生。萬眾大恩典。功德無量深。生平心仁義。性行道德深。刻已代眾生。救世功德成。靈魂萬年顯。天日永保留。萬教拜帝心。大仁大義成。精神在九天。心仍救世存。上天為帝主。」
  7. ^ 過年這樣拜天公就對了!拜天公時間、口訣、供品通通告訴你.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8. ^ 汐止聖德宮 神尊介紹 玉皇上帝.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9. ^ 闵丽、陈建明. 宗教文化与社会关怀.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5年. ISBN 7561466609. 唐宋而下,斋固然禁止血食,醮也不用牺牲。唐代《洞玄灵宝道学科仪》卷下列举九品醮——五帝醮、七星醮、六甲醮、三师醮、五岳醮、三皇醮、三一醮、河图醮、居宅醮、三五醮,“尤须洁净,果具并令丰新,不得市诸火熟”,即规定不得以肉食奉神,用肉食则是求生而杀死,与道教教义相悖。杜光庭说:“牲牷血食谓之祭,蔬果精珍谓之醮。”宋代以下三大醮——罗天大醮、周天大醮、普天大醮,皆不血祭。 
  10. ^ 志賀市子. 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年: 第234頁. ISBN 9629965038. 
  11. ^ 王品豐. 這樣拜才有效. 春光出版. 2010年: 第164頁. ISBN 9866572714. 
  12. ^ 西游记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百度国学. [2018-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10). 
  13. ^ 《西遊記》第七回: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14. ^ 14.0 14.1 小華. 東昇粵劇團的《玉皇登殿》. 香港文匯報. 2011-09-13 [201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5. ^ 岑美華. 東昇演百年一見排場戲 《開叉》製作費龐大 逾百人參演 (PDF). 香港文匯報. 2011-03-15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7).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連宜方”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