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古琴/檔案1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歷次優良和特色條目候選

特色第1次

7支持,4反對 =>未能入選--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21日 (五) 16:23 (UTC)

一個如此盡善的條目竟被遺忘在中文維基的角落裡,這是所有維基人的失職麼?大致整理了一下條目格式,可能細節處還可推敲,先行提名。--Symane (留言) 2008年11月6日 (四) 00:11 (UTC)

支持

  1. (+)支持嘩!超長,有64,860位元組。窗簾布 (留言) 2008年11月6日 (四) 08:52 (UTC)
  2. (+)支持,本文內容完整配圖豐富,作中文版的特色條目足夠了。—冰热海风() 2008年11月7日 (五) 07:59 (UTC)
  1. (+)支持—內容豐富喔 黑環刻字 2008年11月7日 (五) 10:51 (UTC)
↑該投票無效,原因:傀儡投票。

不合法投票—Jacky~TALK 2008年11月8日 (六) 14:36 (UTC)

  1. (+)支持:理由同上 —JNIV 2008年11月7日 (五) 14:16 (UTC)
  2. (+)支持:理由同上。--Symane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21:53 (UTC)
  3. (+)支持:清理一下就至少是優良條目,我一會清理一下ref。畢竟我們花了不少時間,而且現在這樣的條目都有很大提升空間。—Kloisiie (留言) 2008年11月9日 (日) 04:41 (UTC)
  4. (+)支持:近期內見到的最好的中文條目了,內容豐富而且到位,配的上中文維基的名 —LuHungnguong (留言) 2008年11月11日 (二) 21:46 (UTC)
  5. (+)支持:相當不錯的條目,但還需要在稍微清理一下,先支持。—Alexbear (留言) 2008年11月21日 (五) 08:47 (UTC)

中立

反對

  1. (-)反對,參考資料格式不對,尤其是書籍。感覺古琴本身的歷史源流方面有些少。如果不分割的話,琴曲和演奏流派方面也欠缺。評為優秀條目尚可。—塔下人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07:51 (UTC)
  2. (-)反對,意見見下,以及為條目做出很大貢獻的Kloisiie的留言--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8日 (六) 14:08 (UTC)
  3. (-)反對,還有相當多的資料需要補充,與特色條目標準尚有一段距離,建議先評選優良條目--Ws227 (留言) 2008年11月9日 (日) 06:44 (UTC)
  4. (-)反對,理由同ws227,目前的內容雖多,但仍不全。—長夜無風(風過耳) 2008年11月10日 (一) 06:13 (UTC)

意見

「琴人」之後的幾個章節過多列表;推薦書籍似乎不是百科相關內容;信息框為什麼要註上如此多的讀音,實在奇怪,而且很多還連往英文維基詞典,而不是中文維基詞典,而且這種鏈接方式是否恰當?會不會有自我參照的問題?還有好多連往英文維基百科的鏈接,是否合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6日 (四) 11:15 (UTC)

而且,參考文獻也略顯不足,無法支持如此長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6日 (四) 11:18 (UTC)
我覺得書生閣下有必要把列表的語法從中文維基刪除,今後您就可以再也見不到列表了。
我只是該條目的推薦人,幾乎沒有貢獻條目的任何內容,只是對條目的格式和局部內容進行了一些細節的修改。古琴是中國獨創,但並非中國獨有,所以當然有必要加注其他語言中「古琴」名稱的發音了。至於鏈接到英文維基詞典,這是在下的失誤,因為那個模板是從英文維基翻譯過來的。(此模板已經被User:Dzochithin刪除。)至於參考文獻的數量,28個雖然算不上多,本人認為尚可。--Symane (留言) 2008年11月6日 (四) 14:43 (UTC)
  • 建議補充古琴在東亞其他地區的應用(如雅樂)和這些地區歷史上的著名琴人,以及古琴對東亞其他地區民族樂器(如日本的和琴,朝鮮的玄琴)的影響--Ws227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01:51 (UTC)
  • 謝謝大家開始關心這個條目,User:Vrgdong(舞月光)為本條目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是請參見「舞月光的留言」,我們實在是寫不下去了,有關文化思想的部分我們無法完成,因為我們不是搞音樂的,因此希望大家來完成這兩部分。實際上,古琴這個條目的很多部分還很不完善,懇請大家,多多關注,然後把這樣重要的條目做成特色中的特色。—Kloisiie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08:56 (UTC)
    • 既然本尊現身,那此後就由閣下照應該投票討論了,對維基人合理的意見給以回應。條目的內容已然非常充足,盡善盡美當然是好事,過於苛求也不值當。對於古琴音樂療法,可參詳[1],此外還有古音專題庫諸多資料,可多加利用。本人對樂理也不甚了解,只能相幫於此了。--Symane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21:51 (UTC)

優良條目候選(第一次)

古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音樂- 樂器,提名人:Topliuchao留言2013年5月31日 (五) 03:48 (UTC)

投票期:2013年5月31日 (五) 03:48 (UTC) 至 2013年6月7日 (五) 03:48 (UTC)
 未能入選:1支持,2反對。--晃晃留言2013年6月7日 (五) 05:16 (UTC)

優良條目候選(第二次)

古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音樂 - 中國民族樂器,提名人:Topliuchao留言2013年7月7日 (日) 01:49 (UTC)

投票期:2013年7月7日 (日) 01:49 (UTC) 至 2013年7月14日 (日) 01:49 (UTC)

&(+)支持:感覺「命名」可直接併入首段,另部分段落內容有點少,但已符合GA資格。另外希望主編有空幫消一些紅連。--Ching~受體/革蘭氏檢驗/真菌專題新成立 2013年7月13日 (六) 12:05 (UTC)

  • (-)反對,一開始題名時,全文還到處都是來源請求的模板,現在的情況是,已經有人給標了來源請求,就補充了來源,沒有人標的,比如下面的連續多段,整段整段的,就沒有什麼來源了。莫非條目來源,是要他人要求,自己才提供?莫非這些內容,不是從參考文獻中來,是先自己按自己的知識寫好,再來找看能不能找到有資料能夠證實自己的知識?音樂文件是有專門的方法來用到條目中的,但現在仍然都是用的外鏈。小烏在反對票中指出的「大量點列內容;內容組織鬆散;」還是沒有解決,大量的歌曲名稱、詩詞內容,完全沒有組織,也沒有來源。--劉嘉留言2013年7月13日 (六) 14:59 (UTC)
    • (!)意見:來源請求是這個用戶自己標的,不是別人標的。古琴這種東西就是需要先寫好(而且一般得是琴人才敢寫),然後找資料證實,所謂的古琴文化就是這麼傳下來的,常常是口耳相傳,即使看了一大堆文獻也是想象不出來的,因為是一種很奇怪的樂器,不然找一堆參考資料,不會彈古琴、不懂古琴背景的人還是很難寫好。其他問題是一直存在的,需要大幅度持續改進。--Kloisiie留言2013年7月14日 (日) 03:31 (UTC)
  • (!)意見:除了幾段沒來源,有些小節挺短的,獨自成節反而會覺得很空洞;另外有些列表式的既然後方沒有接解說,其實可以直接放在句子中用頓號相連就好;另外就是有些圖片跟段落排版不好看就是了。本身很喜歡聽國樂,希望這條目能完善些,看得出很努力,所以就不投反對票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3年7月13日 (六) 15:16 (UTC)
  • (!)意見,內容相當廣泛充足,但引言稍嫌簡略,可能需要在排版方面再加改善,建立並轉移一些內容至小條目。--老陳留言2013年7月13日 (六) 23:54 (UTC)
↑該用戶投票因超過時限而無效,但意見可供參考。
 未能入選:8支持,3反對。--Liaon98 我是廢物 2013年7月14日 (日) 08:00 (UTC)

優良條目候選(第三次)

古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音樂- 中國音樂,提名人: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14日 (三) 00:00 (UTC)

投票期:2013年8月14日 (三) 00:00 (UTC) 至 2013年8月21日 (三) 00:00 (UTC)
↑該用戶投票因超過時限而無效,但意見可供參考。
 入選:10支持,1反對。--遊戲人間留言2013年8月21日 (三) 10:18 (UTC)

特色第2次

 

古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93,632位元組)

結果3支持, 3反對 => 未能入選 核對者:--遊戲人間留言2013年9月6日 (五) 11:27 (UTC)
投票期:2013年8月22日 至 2013年9月5日
說明:代作者Topliuchao提名。—遊戲人間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7:02 (UTC)

符合特色標準

如果認為這個條目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使用#{{yesFA}},說明支持的理由並簽名;
  1.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7:21 (UTC)
  2.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條目最重要的是結構內容而不是參考-Shuwo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9:21 (UTC)
  3.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原來下面有足夠支持。-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3年8月25日 (日) 08:20 (UTC)

不符合特色標準

如果認為這個條目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使用#{{noFA}},說明條目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之處並簽名;
  1.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這樣的條目居然能成為優良條目,實在深感意外,不要說大量內容還是沒有來源,連首段都沒有做到可供查證。大量的音樂文件和之前評優良時一樣還是直接用的外鏈,編者的耐心和毅力的確讓人佩服,讓一次又一次地將存在的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的條目放來參加評選,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資源的浪費。--劉嘉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8:07 (UTC)
  2.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組織鬆散。烏拉跨氪 2013年8月22日 (四) 18:17 (UTC)
  3.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來源不足,結構組織散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8月29日 (四) 02:16 (UTC)

中立

如果對這個條目的提名持中立態度,使用#{{中立}},說明理由並簽名;
  1. 被掛上大量fact模板,暫時不會贊成成為特色。-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3年8月23日 (五) 18:00 (UTC)

意見

參考特色條目標準寫作指南,給予意見並簽名。
  • (!)意見:主編者你過於急躁了,現在條目仍然很不完善,需要再過一個月以後再提名則稍微合適些。這個條目還是達到了乙+級標準(優良)的,但是離特色甲+還差的不少。--Kloisiie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11:27 (UTC)
  • (!)意見:主要是WP:同行評審效果不彰,不多人去那邊幫忙,導致這條目已經去了兩次同行評審結果都沒有什麼改進,最後只好直接用參選投票逼大家幫忙...只能說同行評審要多點人看,不然最後大家可能都乾脆直接來投票獲取意見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3年8月22日 (四) 18:40 (UTC)
  • (!)意見:看到上面有些人在質疑條目部分內容沒有來源。現在的確實還需要搜集更多來源,但我認為不是每句話都要有來源的,比如如果一件事是地球人都知道或應該知道的常識(比如琴是一種樂器)以及下文或文章其他地方還將進行詳述的內容。現在的來源請求掛的有些無厘頭了。--Howchou留言2013年8月23日 (五) 16:25 (UTC)

 未能入選:3支持,3反對。--遊戲人間留言2013年9月6日 (五) 11:27 (UTC)

特色第3次

 

古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93,632位元組)

結果10支持, 5反對 => 未能入選 核對者:--遊戲人間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1:36 (UTC)
投票期:2013年10月8日 至 2013年10月22日
說明:幫Topliuchao提名,以後請Topliuchao照葫蘆畫瓢。—劉嘉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3:05 (UTC)
(:)回應感謝,這個特色條目的評選的流程,每次都搞錯,哎,感謝。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3:32 (UTC)

符合特色標準

如果認為這個條目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使用#{{yesFA}},說明支持的理由並簽名;
  1.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3:29 (UTC)
  2.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很不錯的構架Fayho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4:11 (UTC)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 ——Nigel 2013年10月8日 (二) 12:58 (UTC)
    ↑投票者沒有註明理由,所以本票無效,請投票者補充理由。
  3.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架構詳實,內容很豐富,且列表可以輔助了解內容,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10月10日 (四) 16:07 (UTC)
  4.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我認為這個長度不僅是可接受的,而且是合理的。我看到中文維基百科出現了一些超長條目,但它們的重要性根本就值不上那個長度。來源也不一定非要每句每段都有,這要看內容是否高度爭議性--鏡海水手留言2013年10月12日 (六) 09:49 (UTC)
  5.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繼續進步,需要鼓勵。--Huandy618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02:53 (UTC)
  6.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已多番修正屬可接受。-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3年10月14日 (一) 12:23 (UTC)
  7.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雖然紅鏈多得有些難看(沒辦法專業人士少),不過看得出作者的努力,內容豐富,也符合要求。— lssrn45 | talk 2013年10月15日 (二) 14:19 (UTC)
  8.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豐富--Hikaru Genji留言2013年10月16日 (三) 22:59 (UTC)
  9.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支持票作獎勵。—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戰鬥記錄2013年10月17日 (四) 05:59 (UTC)
  10.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豐富,注釋詳盡,唯紅鏈略多建議集中寫出小條目使之得到適當清理--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3年10月21日 (一) 16:26 (UTC)

不符合特色標準

如果認為這個條目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使用#{{noFA}},說明條目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之處並簽名;
  1.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列表性質內容占比過大。另請將說明文字置於支持區以上或意見區。 --達師 - 270 - 456 2013年10月8日 (二) 09:57 (UTC)
    (:)回應這些列表是必須的,對於內涵磅礴的古琴文化來說,這些列表對於了解古琴的人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反映了現有文化內容相關的全部,也是本條目的特色。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23:45 (UTC)
    (:)回應列表多為什麼就不能成為特色條目呢?何況與條目整體相比較是不多的。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23:45 (UTC)
    (:)回應說明文字,已經置於支持區以上。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23:45 (UTC)
  2.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部分用詞可能不嚴謹,例如「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真的是每個文人都學?未必吧。還有如「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真的只是受到士族門閥限制?而且士族門閥中人不也是一樣以琴書自娛?這又如何解釋?「宋朝抑武揚文」是好琴的唯一原因嗎?完全看不出邏輯關係來。以上只舉幾例,類似問題還有很多。另外同意列表性質內容多了一點,多敘述吧,有一些列表內容可以用表格的。此外,章節劃分過於瑣碎,很多的一段一個章節--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0月10日 (四) 01:39 (UTC)
    (:)回應"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 是有出處的,雖然我不同意這要的觀點,那就把這句話去掉吧。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回應「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此句也有出處。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回應「宋朝抑武揚文」有出處。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回應列表還是必須有的信息。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回應」此外,章節劃分過於瑣碎,很多的一段一個章「,請問哪段不合適?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3.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簡單且鬆散。;濫用加粗。烏拉跨氪 2013年10月11日 (五) 02:55 (UTC)
    (:)回應呃2013年10月11日 (五) 03:49 (UTC)2013年10月11日 (五) 03:49 (UTC)那我沒話說了。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3:49 (UTC)
  4.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一、部分章節缺乏來源,如泛音、走手音、琴樂、琴派、斷紋、配件、影響等;二、太多地方來源不明,以下是幾個明顯的例子:1、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古琴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音樂」類;2、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樂譜可追溯到漢朝;3、在中國,雅樂的樂譜中絕大部分已經失傳,而在日本、韓國和越南,雅樂得以較完整地流傳下來。至今,韓國國立國樂院仍在用琴瑟演奏僅存下來宋徽宗時代2首孔廟雅樂,而越南雅樂於2003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之後又衰微,近現代則由岸辺成雄教授等再次弘揚,多個日本琴人多次來中國學琴;5、1977年,現代著名琴家管平湖演奏的《流水》作為中華音樂文化的代表入選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上載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送入太空(注釋64和65隻說明了北京奧運會相關內容);6、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階層的小型的聚會,通常是一起賞景、彈琴、吟詩、作畫,很多琴社都定期舉行雅集,方便琴愛好者的交流及娛樂;7、13徽象徵一年12個月及閏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傳說周文王為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過只在當時宮廷流傳過幾年,不受當時琴人的支持;8、也有人認為總共超過24種;9、琴曲通常由幾個段落連綴而成,長度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沒有嚴密的格式。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個別演奏者也會作曲或是即興演奏。琴曲多以山水寄情(《洞庭秋思》、《瀟湘水雲》、《漁樵問答》等),亦有閨怨(《長門怨》)、敘事(《廣陵散》)等傳統詩詞題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文王操》),有改編自民歌小調的《四大景》等。多數琴曲有明確的標題,提示了作品的內容和意境。表現佛家感情的曲目極少,僅有《普庵咒》等幾首;……三、內文中多處使用了「著名」這樣的詞,但到底多有名算著名,各類典籍入選的標準是什麼?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條目也會被GFW阻擋的,只能翻過去看,頁面顯示很不正常,但還是一眼就看出這些問題來了,所以實在無法支持。--劉嘉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03:37 (UTC)
    (:)回應呃,您的要求可以簡單的歸納成來源不夠充足麼?哈哈,雖然我也喜歡所有的話語全有出處,但是這對於維基百科的條目,對於現在中文的文化條目,對於現在中文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條目來說是太苛刻了吧。不過,你的這些要求大概我用一兩個月還是完全可以滿足的,謝謝你。而>烏拉內容簡單且鬆散。我也就很難辦了。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0:58 (UTC)
    (:)回應剛才把中國民族樂器下面的條目看了1/3,發現大部分又短又沒文化,幾乎都是列表,而參考資料平均不過5條,而且還是很粗糙的幾條。相對他們,在同類條目中,古琴條目已經好得不得了,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仍然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格外開恩。當然如果大家一如既往地苛刻的話,那我也只能再補充來源啦。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1:02 (UTC)
    (:)回應:從你這個回復來看,我認為你對什麼是特色條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特色條目是維基百科中最優秀的條目,其標準可以用「完美條目」來概括,這個「最優秀」指的並不是某一個類別中最優秀的條目,並不是說,你這個條目相對於其它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條目中已經比較好,那麼就應該有資格成為特色條目。我的觀點是:如果條目都不達標,那麼即使整個中文維基百科沒有一條特色條目,也不能夠為此放低標準和要求。來源充足,可供查證,這個已經不僅僅是特色條目的要求,任何一個條目在編輯時,編輯頁面也會有警示性質的提示:「百科內容須附有來源,以供查證」,所以可以說,這只是一個「合格」條目的要求。甚至可以說,哪怕條目內容上有欠缺也OK,但有的內容,就必要要有來源(當然,特色條目仍然要求「內容全面」)。如果真要細究,我認為這個條目能夠成為優良條目,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在優良條目的要求上都已經做到(比如可供查證這點很明顯就沒有做到),而是閣下很有恆心,並且中文維基百科採取的是投票制,而不是審核把關責任制。所以我希望閣下即使是把特色條目評選來當作同行評審用也沒事,但「太苛刻」、「已經好得不得了,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仍然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格外開恩。當然如果大家一如既往地苛刻的話,那我也只能再補充來源啦」這樣的話就實在不合適了,難道這個「再補充來源」還要是「大家一如既往地苟刻」才能做的事嗎?難道補充來源,讓條目盡善盡美,不是特色條目至少應該抱持的心態嗎?--劉嘉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03:43 (UTC)
  5.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歷史的部份滿是紅鏈,關於各曲目也宜略提其創作背景, 否則顯得十分鬆散。像是為何隋唐時期會創作出昭君怨這首曲子?對於土生土長的中華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對中華文化接觸不深的人,難免就會產生疑惑。茲列舉我對歷史章節的建議: 1.先秦和兩漢其實寫的還不錯,建議其他3級標題可仿效 2.魏晉南北朝通常是並稱的,除非這兩個時期對於古琴的發展有明顯程度的落差,否則不宜分開來撰寫 3.明清明顯寫得太短。為何明清時期流派會分呈?主要的流派又有哪些?為何清朝後期琴藝會衰落?這些都值得再多著筆墨--水仲留言2013年10月20日 (日) 12:18 (UTC)
    (:)回應呃,這麼高要求的話,現有內容得擴充1~2倍呢,,,,,,,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21日 (一) 08:37 (UTC)
    (:)回應從現有的特色條目來看,這條目的內容仍稍嫌短小(主要是歷史部分,其他章節的內容滿充裕的),如果能改善歷史章節的話,這篇條目的內容就十分足夠了--水仲留言2013年10月21日 (一) 16:00 (UTC)

中立

如果對這個條目的提名持中立態度,使用#{{中立}},說明理由並簽名;

意見

Topliuchao總結的第2次評特的意見
  1.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這樣的條目居然能成為優良條目,實在深感意外,不要說大量內容還是沒有來源,連首段都沒有做到可供查證。大量的音樂文件和之前評優良時一樣還是直接用的外鏈,編者的耐心和毅力的確讓人佩服,讓一次又一次地將存在的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的條目放來參加評選,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資源的浪費。--劉嘉(留言) 2013年8月22日 (四) 08:07 (UTC)
  2. Featured article star - cross.svg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來源不足,結構組織散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8月29日 (四) 02:16 (UTC)
  3. 被掛上大量fact模板,暫時不會贊成成為特色。-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3年8月23日 (五) 18:00 (UTC)
  4. (:)回應:我的目的是通過評選來獲得意見,要不然就咱倆自己翻來覆去看,改進太慢,集思廣益;若不是參加評選,別人是不會關注這個生冷的條目的。Topliuchao(留言) 2013年8月22日 (四) 11:32 (UTC)
  5. (~)補充, 哦,好吧,那請努力吧劉先生,請留意我加了「來源請求」的位置都是必須有來源的地方,這個基本問題你不解決,那麼條目一直會有巨大硬傷。--Kloisiie(留言) 2013年8月23日 (五) 00:49 (UTC)好,你把需要加來源的都標上,我去找!保證完成任務,這幾天我也加了些Topliuchao(留言) 2013年8月23日 (五) 02:35 (UTC)
  6. (!)意見:主要是WP:同行評審效果不彰,不多人去那邊幫忙,導致這條目已經去了兩次同行評審結果都沒有什麼改進,最後只好直接用參選投票逼大家幫忙...只能說同行評審要多點人看,不然最後大家可能都乾脆直接來投票獲取意見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3年8月22日 (四) 18:40 (UTC)
  7. (!)意見:看到上面有些人在質疑條目部分內容沒有來源。現在的確實還需要搜集更多來源,但我認為不是每句話都要有來源的,比如如果一件事是地球人都知道或應該知道的常識(比如琴是一種樂器)以及下文或文章其他地方還將進行詳述的內容。現在的來源請求掛的有些無厘頭了。

Cscr-former.svg未能入選:3支持,3反對。--遊戲人間(留言) 2013年9月6日 (五) 11:27 (UTC) 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3:40 (UTC)

Topliuchao總結的為第3次評特的改善

修改很多小地方,消除以下不明來源

消滅
  1. 「左琴右書」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29 (UTC)
  2. 唐健垣編有《琴府》一書,其中一冊涵蓋了20世紀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狀態。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3. 1962年由許健和王迪主編的《古琴曲集》開始將實際音高和節奏以五線譜與提示指法的簡化符號結合記錄樂曲。
  4. 最近幾年也有極個別純以五線譜記錄的琴譜。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5.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陳雷激演奏王鵬仿製的唐代名琴「太古遺音」。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6. 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7. 光祈的《翻譯琴譜之研究》採用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書寫琴譜。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2 (UTC)
參考特色條目標準寫作指南,給予意見並簽名。


古琴與古箏是兩種樂器--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8:40 2004年8月26日 (UTC)

  • 明白了。去google查到差別了,看完找到的網站,等一會兒可以開始寫古箏了。--Vina 08:48 2004年8月26日 (UTC)

典型的獨奏樂器

「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

  应该是”减字谱“,不是”简字谱“ 懒猫 03:16 2006年12月30日 (UTC)

並不是所有琴譜都是減字譜,雖然到了現在唯一的特例只剩下碣石調幽蘭了,從唐代曹柔開使嘗試用減字譜取代古譜之後,過去的純文字譜式就逐漸被淘汰了(被翻譯成減字譜),減字譜當中也區分成很多種譜系,神奇祕譜中收錄的一些記號就是古指法(應該是作者在抄宋代譜的時候沒有更改),在明人抄寫的琴譜中不常出現,這項條目的資料可以參考《琴史》一書進行補充。Arcanum (留言) 2008年3月20日 (四) 23:32 (UTC)

可參考網頁

[2] Sγmαnə    ╰( ̄▽ ̄)╭ 2008年11月21日 (五) 14:37 (UTC)

繼續改進的建議

  • 縮減。篇幅有些長,其中有些專深的部分可以單列條目,如:古琴弦式,琴人琴派,等等。
  • 內容進一步百科化。問題最嚴重的是「美感」一段,似乎是某個人的個人體會,缺乏普遍性。這個話題在古琴文化里似乎較少提及,關於音樂層面的論述宜放在古琴音樂一節里,其他如琴體修飾和篆刻等可縮減後放在樂器一節。
  • 圖片更新,改版或刪除。過多的圖形影響版面美觀,可以刪除信息量不大的圖片,如陶淵明歸去來,鶴舞龍翔等。
  • 刪去不必要的注釋,如疑難字注音等,似乎這不是百科的任務。
  • 樂器-保存 一段似乎也是不必要的,這是客觀介紹,而不是樂器手冊。
  • 關於古琴在其他國家的流傳,最好由相關國家的愛好者來寫。
  • 相關錄音和視頻,我們應該感謝作者的上傳,但實事求是的講,所提交的的作品演奏質量不高,很難代表古琴的主流的演奏手法和水平,是否保留存疑。

由於我的意見涉及刪除和大規模更改很多內容,鑑於原文作者譯者花了很多精力來寫,故此先將意見放在此處供討論,期待有更好解決方案。 舞月光 (留言) 2009年6月12日 (五) 05:29 (UTC)

只要是有利於條目的意見我都支持,支持您完全重寫。—Kloisiie (留言) 2009年6月12日 (五) 12:30 (UTC)

關於「相關樂器」一節

我並不了解,但讀下來,覺得一弦琴和玄琴都和琴無關。但願能有精通日本朝鮮越南文化的朋友能補充琴在以上國家的發展。 舞月光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09:17 (UTC)

編輯建議收集

同行評審及其他編輯建議的收集,以便其他編輯者編輯該條目時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以及本頁面。

Kloisiie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08:27 (UTC)

Topliuchao的優良條目和特色條目評選日記

第1次與發心

發心用三年時間(2016年6月1日前)將中文維基古琴條目完善為優良條目,五年內(2018年6月1日前)完善為特色條目,主要工作是引證文獻,否則枉費師長親友教誨;若有可能將英文和日語版同步完善。即日Topliuchao留言2013年6月3日 (一) 02:16 (UTC)

祝您成功!-Kloisiie留言2013年6月3日 (一) 05:20 (UTC)
來日方長!Topliuchao加油吧!--晃晃留言2013年6月7日 (五) 06:16 (UTC)
已經着手做了,請大家多幫助。我對維基的格式不是很了解,有什麼錯誤請大家指正。Topliuchao留言2013年6月24日 (一) 01:16 (UTC)

第2次

中文@維基百科Wikipedia 古琴條目第2次評選優良條目意料中落選了,8支持3反對。第1次是1支持2反對。相比一個月前進步很多,已有了質的改變,希望在一個月後再能上個臺階。迄今中國音樂還未有一個優良條目,已有條目也是很粗糙,幾乎沒有來源。加油。頑張ります。 一個月來編輯174個字,添加20337字符,添加50個準確來源,自己編輯的Endnote維基百科style已經完備。 第2次評選得到的意見有:

  1. 大量內容無來源
  2. 大量點列內容
  3. 內容組織鬆散
  4. 圖片排版不佳
  5. 圖片重複
  6. 參考文獻格式錯誤。
  7. 感覺「命名」可直接併入首段
  8. 有些小節挺短的,獨自成節反而會覺得很空洞;
  9. 有些圖片跟段落排版不好看就是了
  10. 引言稍嫌簡略
  11. 可能需要在排版方面再加改善
  12. 建立並轉移一些內容至小條目

Topliuchao留言2013年7月14日 (日) 10:37 (UTC)

第3次

成功!10-1=9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21日 (三) 11:51 (UTC),下一個目標是將此評為特色條目,並將此條目翻譯成日語。 需要改進的有

  1. 多個段落還是沒有來源。
  2. 內容點列及組織鬆散的問題還有一些。

中文維基「古琴」條目,自2004-02-03到2013-08-21,歷經1446(我305)次修改,4次優良條目評選,48,762字節,終於成為優良條目,下一個目標是將其改進為特色條目,之後翻譯成日語和英文。編寫期間,我也讀了很多以前沒有讀的書,學習了很多東西。努力中。期待寶貴意見。尤其要感謝Keepopera童鞋! 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21日 (三) 11:51 (UTC)

恭喜!弘揚中華文化,樓主功莫大焉,加油!——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3年8月21日 (三) 12:42 (UTC)

::一起努力吧。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7:24 (UTC)

我添加了fact模板,都是需要添加參考資料的內容,敬請查看,加油!---Kloisiie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14:36 (UTC)

特色第2次

  1.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這樣的條目居然能成為優良條目,實在深感意外,不要說大量內容還是沒有來源,連首段都沒有做到可供查證。大量的音樂文件和之前評優良時一樣還是直接用的外鏈,編者的耐心和毅力的確讓人佩服,讓一次又一次地將存在的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的條目放來參加評選,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資源的浪費。--劉嘉(留言) 2013年8月22日 (四) 08:07 (UTC)
  2. Featured article star - cross.svg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來源不足,結構組織散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8月29日 (四) 02:16 (UTC)
  3. 被掛上大量fact模板,暫時不會贊成成為特色。-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3年8月23日 (五) 18:00 (UTC)
  4. (:)回應:我的目的是通過評選來獲得意見,要不然就咱倆自己翻來覆去看,改進太慢,集思廣益;若不是參加評選,別人是不會關注這個生冷的條目的。Topliuchao(留言) 2013年8月22日 (四) 11:32 (UTC)
  5. (~)補充, 哦,好吧,那請努力吧劉先生,請留意我加了「來源請求」的位置都是必須有來源的地方,這個基本問題你不解決,那麼條目一直會有巨大硬傷。--Kloisiie(留言) 2013年8月23日 (五) 00:49 (UTC)好,你把需要加來源的都標上,我去找!保證完成任務,這幾天我也加了些Topliuchao(留言) 2013年8月23日 (五) 02:35 (UTC)
  6. (!)意見:主要是WP:同行評審效果不彰,不多人去那邊幫忙,導致這條目已經去了兩次同行評審結果都沒有什麼改進,最後只好直接用參選投票逼大家幫忙...只能說同行評審要多點人看,不然最後大家可能都乾脆直接來投票獲取意見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3年8月22日 (四) 18:40 (UTC)
  7. (!)意見:看到上面有些人在質疑條目部分內容沒有來源。現在的確實還需要搜集更多來源,但我認為不是每句話都要有來源的,比如如果一件事是地球人都知道或應該知道的常識(比如琴是一種樂器)以及下文或文章其他地方還將進行詳述的內容。現在的來源請求掛的有些無厘頭了。

Cscr-former.svg未能入選:3支持,3反對。--遊戲人間(留言) 2013年9月6日 (五) 11:27 (UTC) 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3:40 (UTC)

特色第3次

  1. 列表性質內容占比過大。,多敘述吧,
  2. 部分用詞可能不嚴謹,例如「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真的是每個文人都學?未必吧。還有如「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真的只是受到士族門閥限制?而且士族門閥中人不也是一樣以琴書自娛?這又如何解釋?「宋朝抑武揚文」是好琴的唯一原因嗎?完全看不出邏輯關係來。以上只舉幾例,類似問題還有很多。另外同意列表性質內容多了一點有一些列表內容可以用表格的。
  3. 章節劃分過於瑣碎,很多的一段一個章節
  4. 內容簡單且鬆散
  5. 濫用加粗。
  6. 部分章節缺乏來源,如泛音、走手音、琴樂、琴派、斷紋、配件、影響等
  7. 太多地方來源不明,以下是幾個明顯的例子:1、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古琴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音樂」類;2、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樂譜可追溯到漢朝;3、在中國,雅樂的樂譜中絕大部分已經失傳,而在日本、韓國和越南,雅樂得以較完整地流傳下來。至今,韓國國立國樂院仍在用琴瑟演奏僅存下來宋徽宗時代2首孔廟雅樂,而越南雅樂於2003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之後又衰微,近現代則由岸辺成雄教授等再次弘揚,多個日本琴人多次來中國學琴;5、1977年,現代著名琴家管平湖演奏的《流水》作為中華音樂文化的代表入選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上載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送入太空(注釋64和65隻說明了北京奧運會相關內容);6、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階層的小型的聚會,通常是一起賞景、彈琴、吟詩、作畫,很多琴社都定期舉行雅集,方便琴愛好者的交流及娛樂;7、13徽象徵一年12個月及閏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傳說周文王為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過只在當時宮廷流傳過幾年,不受當時琴人的支持;8、也有人認為總共超過24種;9、琴曲通常由幾個段落連綴而成,長度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沒有嚴密的格式。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個別演奏者也會作曲或是即興演奏。琴曲多以山水寄情(《洞庭秋思》、《瀟湘水雲》、《漁樵問答》等),亦有閨怨(《長門怨》)、敘事(《廣陵散》)等傳統詩詞題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文王操》),有改編自民歌小調的《四大景》等。多數琴曲有明確的標題,提示了作品的內容和意境。表現佛家感情的曲目極少,僅有《普庵咒》等幾首;
  8. 內文中多處使用了「著名」這樣的詞,但到底多有名算著名
  9. 各類典籍入選的標準是什麼?
  10. 我認為你對什麼是特色條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特色條目是維基百科中最優秀的條目,其標準可以用「完美條目」來概括,這個「最優秀」指的並不是某一個類別中最優秀的條目,並不是說,你這個條目相對於其它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條目中已經比較好,那麼就應該有資格成為特色條目。我的觀點是:如果條目都不達標,那麼即使整個中文維基百科沒有一條特色條目,也不能夠為此放低標準和要求。來源充足,可供查證,這個已經不僅僅是特色條目的要求,任何一個條目在編輯時,編輯頁面也會有警示性質的提示:「百科內容須附有來源,以供查證」,所以可以說,這只是一個「合格」條目的要求。甚至可以說,哪怕條目內容上有欠缺也OK,但有的內容,就必要要有來源(當然,特色條目仍然要求「內容全面」)。如果真要細究,我認為這個條目能夠成為優良條目,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在優良條目的要求上都已經做到(比如可供查證這點很明顯就沒有做到),而是閣下很有恆心,並且中文維基百科採取的是投票制,而不是審核把關責任制。所以我希望閣下即使是把特色條目評選來當作同行評審用也沒事,但「太苛刻」、「已經好得不得了,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仍然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格外開恩。當然如果大家一如既往地苛刻的話,那我也只能再補充來源啦」這樣的話就實在不合適了,難道這個「再補充來源」還要是「大家一如既往地苟刻」才能做的事嗎?難道補充來源,讓條目盡善盡美,不是特色條目至少應該抱持的心態嗎?
  11. 歷史的部份滿是紅鏈,關於各曲目也宜略提其創作背景, 否則顯得十分鬆散。
  12. 像是為何隋唐時期會創作出昭君怨這首曲子?對於土生土長的中華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對中華文化接觸不深的人,難免就會產生疑惑。
  13. 先秦和兩漢其實寫的還不錯,建議其他3級標題可仿效
  14. 晉南北朝通常是並稱的,除非這兩個時期對於古琴的發展有明顯程度的落差,否則不宜分開來撰
  15. 明清明顯寫得太短。為何明清時期流派會分呈?主要的流派又有哪些?為何清朝後期琴藝會衰落?

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29日 (二) 04:24 (UTC)


 未能入選:10支持,5反對。--遊戲人間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1:36 (UTC)

請所有編輯者注意

請所有編輯者注意!!!不要翻譯英文版本的古琴條目,我的第一個大修版本就是翻譯的英文版,後來經過同行評審修改至現在的狀況,因此請自行設計和修改條目的結構和內容,不要參考和翻譯英文版本的條目,因為那個條目寫的也不好。--Kloisiie留言2013年6月18日 (二) 11:50 (UTC)

古琴條目消除不明來源歷程

現狀

  1. 琴台被視為友誼的象徵
  2. 主要流傳範圍是漢文化圈國家和地區
  3. 明清時期,流派紛呈,大量刊印琴譜,
  4. 清朝後期,琴藝術相對衰落。
  5. 在古代,琴只與琴簫或者瑟合奏。
  6. 在日本常用尺八來合奏。
  7. 傳統琴學中以泛音代表天,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象徵「天地人和」。
  8. 琴有119個常用泛音。
  9. 長的走手音產生的擦弦音能創造出「空」、「虛」之感。
  10. 現代有琴人將長句的走手音中某些音彈出,以避免節奏過於鬆散。
  11. 明代之後,右手指法大大簡化,左手吟猱則變化多端,形成「韻多聲少」的特色,如琴曲《平沙落雁》、《良宵引》等。
  12. 為琴音樂增加一種和諧美,以《神人暢》為代表。
  13. 這種演奏法使得同音重複保留了餘音共鳴,產生和諧的效果。
  14. 個別演奏者也會作曲或是即興演奏。
  15. 表現佛家感情的曲目極少,僅有《普庵咒》等幾首。
  16. 彈唱琴歌時一般不會採用美聲或者民歌唱法,而是常用一種較為沉厚的唱腔低聲吟唱。
  17. 而在日本、韓國和越南,雅樂得以較完整地流傳下來。[來源請求]至今,韓國國立國樂院仍在用琴瑟演奏僅存下來宋徽宗時代2首孔廟雅樂,而越南雅樂於2003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8. 1950年代後古琴界傾向於將正調為F大調
  19. 正調弦式又稱「仲呂均」。
  20. 為使散音適應不同調的作品和按音音位演奏方便,可以在正調弦式基礎上,通過調高(「緊」)或調低(「慢」)部份弦,改變宮音位置和弦間音階關係,成為另一個音階弦式。[來源請求]例如,緊五弦使五弦升高半音,得到C-D-F-G-A♯(B♭)-C-D,稱為無射均弦式或緊五調。[來源請求]獨奏定弦時,通常只要校準7弦間的相對音高即可;與其他樂器合奏時,則將正調的五弦定為A。
  21. 楊宗稷於1910年代至1930年代編寫的《琴學叢書》中,將減字譜和工尺譜結合使用。
  22. 有些古書建議古琴存放時豎放或豎直掛在牆上不建議,可防止古琴「塌腰」,但當代的琴不存在這個問題,因而一般都是平放。
  23. 如果要調節音高,則通過旋轉琴軫來調節絨剅長度來控制弦的張力實現。[來源請求]
  24. 為了上弦便利,現代出現了一種安裝在雁足的上弦器,以扳手調校
  25. 斫琴家和琴的主人常喜歡在底板上、龍池、鳳沼內鐫刻別名、詩詞、方印等內容,可反映琴的歷史。
  26. 琴者也可以人為的製造斷紋。
  27. 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過只在當時宮廷流傳過幾年,不受當時琴人的支持。[
  28. 有明確師承關係的琴派始於南宋的「浙派」,而「琴派」之稱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廣陵派;下列是主要琴派(以音序列):
  29. 更由於社會政治等因素,琴人在各地遷移,從而使得地域性琴派變得越來越模糊。
  30. 琴社亦是人們接觸高水平演奏者、互相學習、答疑解惑的平台。
  31. 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階層的小型的聚會,通常是一起賞景、彈琴、吟詩、作畫,很多琴社都定期舉行雅集,方便琴愛好者的交流及娛樂。
  32. 據《三國史記》記載,玄琴(거문고)是由朝鮮半島高句麗第24任君主陽原王的宰相王山嶽根據琴發明。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3:54 (UTC)
  33. 例如「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真的是每個文人都學?未必吧。還有如
  34. 「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真的只是受到士族門閥限制?而且士族門閥中人不也是一樣以琴書自娛?這又如何解釋?
  35. 「宋朝抑武揚文」是好琴的唯一原因嗎?完全看不出邏輯關係來。以上只舉幾例,類似問題還有很多。
  36. 如泛音、
  37. 走手音、
  38. 琴樂、
  39. 琴派、
  40. 斷紋、
  41. 配件、
  42. 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樂譜可追溯到漢朝;
  43. 在中國,雅樂的樂譜中絕大部分已經失傳,而在日本、韓國和越南,雅樂得以較完整地流傳下來。至今,韓國國立國樂院仍在用琴瑟演奏僅存下來宋徽宗時代2首孔廟雅樂,而越南雅樂於2003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4. 後又衰微,
  45. 近現代則由岸辺成雄教授等再次弘揚,
  46. 多個日本琴人多次來中國學琴;
  47. 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階層的小型的聚會,通常是一起賞景、彈琴、吟詩、作畫,很多琴社都定期舉行雅集,方便琴愛好者的交流及娛樂;
  48. 13徽象徵一年12個月及閏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傳說周文王為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過只在當時宮廷流傳過幾年,不受當時琴人的支持;
  49. 也有人認為總共超過24種;
  50. 琴曲通常由幾個段落連綴而成,長度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沒有嚴密的格式。
  51. 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個別演奏者也會作曲或是即興演奏。
  52. 琴曲多以山水寄情(《洞庭秋思》、《瀟湘水雲》、《漁樵問答》等),亦有閨怨(《長門怨》)、敘事(《廣陵散》)等傳統詩詞題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文王操》),有改編自民歌小調的《四大景》等。
  53. 多數琴曲有明確的標題,提示了作品的內容和意境。表現佛家感情的曲目極少,僅有《普庵咒》等幾首;
  54. 內文中多處使用了「著名」這樣的詞,但到底多有名算著名
  55. 各類典籍入選的標準是什麼?
  56. 歷史的部份滿是紅鏈,關於各曲目也宜略提其創作背景, 否則顯得十分鬆散。
  57. 像是為何隋唐時期會創作出昭君怨這首曲子?對於土生土長的中華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對中華文化接觸不深的人,難免就會產生疑惑。
  58. 晉南北朝通常是並稱的,除非這兩個時期對於古琴的發展有明顯程度的落差,否則不宜分開來撰
  59. 明清明顯寫得太短。為何明清時期流派會分呈?主要的流派又有哪些?為何清朝後期琴藝會衰落?(以上為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29日 (二) 04:31 (UTC)

消滅

  1. 「左琴右書」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29 (UTC)
  2. 唐健垣編有《琴府》一書,其中一冊涵蓋了20世紀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狀態。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3. 1962年由許健和王迪主編的《古琴曲集》開始將實際音高和節奏以五線譜與提示指法的簡化符號結合記錄樂曲。
  4. 最近幾年也有極個別純以五線譜記錄的琴譜。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5.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陳雷激演奏王鵬仿製的唐代名琴「太古遺音」。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6. 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7. 光祈的《翻譯琴譜之研究》採用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書寫琴譜。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2 (UTC)
  8. 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31日 (四) 02:30 (UTC)
  9. 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古琴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音樂」類;
  10. 現存琴曲3100多首,琴譜400多部,琴歌300首。Topliuchao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2:06 (UTC)
  11. 琴記譜法有文字譜、減字譜、簡譜、五線譜和混合記譜。Topliuchao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2:06 (UTC)
  12. 琴譜現存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首流傳下來的琴曲。[[[User:Topliuchao|Topliuchao]](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2:06 (UTC)
  13. 1977年,現代著名琴家管平湖演奏的《流水》作為中華音樂文化的代表入選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上載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送入太空。Topliuchao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2:06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古琴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23日 (五) 19:44 (UTC)

返回 "古琴/檔案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