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古琴/档案1

最新留言:InternetArchiveBot在6年前发布在话题外部链接已修改

历次优良和特色条目候选

特色第1次

7支持,4反对 =>未能入选--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21日 (五) 16:23 (UTC)

一个如此尽善的条目竟被遗忘在中文维基的角落里,这是所有维基人的失职么?大致整理了一下条目格式,可能细节处还可推敲,先行提名。--Symane (留言) 2008年11月6日 (四) 00:11 (UTC)

支持

  1. (+)支持哗!超长,有64,860字节。窗帘布 (留言) 2008年11月6日 (四) 08:52 (UTC)
  2. (+)支持,本文内容完整配图丰富,作中文版的特色条目足够了。—冰热海风() 2008年11月7日 (五) 07:59 (UTC)
  1. (+)支持—内容丰富喔 黑环刻字 2008年11月7日 (五) 10:51 (UTC)
↑该投票无效,原因:傀儡投票。

不合法投票—Jacky~TALK 2008年11月8日 (六) 14:36 (UTC)

  1. (+)支持:理由同上 —JNIV 2008年11月7日 (五) 14:16 (UTC)
  2. (+)支持:理由同上。--Symane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21:53 (UTC)
  3. (+)支持:清理一下就至少是优良条目,我一会清理一下ref。毕竟我们花了不少时间,而且现在这样的条目都有很大提升空间。—Kloisiie (留言) 2008年11月9日 (日) 04:41 (UTC)
  4. (+)支持:近期内见到的最好的中文条目了,内容丰富而且到位,配的上中文维基的名 —LuHungnguong (留言) 2008年11月11日 (二) 21:46 (UTC)
  5. (+)支持:相当不错的条目,但还需要在稍微清理一下,先支持。—Alexbear (留言) 2008年11月21日 (五) 08:47 (UTC)

中立

反对

  1. (-)反对,参考资料格式不对,尤其是书籍。感觉古琴本身的历史源流方面有些少。如果不分割的话,琴曲和演奏流派方面也欠缺。评为优秀条目尚可。—塔下人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07:51 (UTC)
  2. (-)反对,意见见下,以及为条目做出很大贡献的Kloisiie的留言--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8日 (六) 14:08 (UTC)
  3. (-)反对,还有相当多的资料需要补充,与特色条目标准尚有一段距离,建议先评选优良条目--Ws227 (留言) 2008年11月9日 (日) 06:44 (UTC)
  4. (-)反对,理由同ws227,目前的内容虽多,但仍不全。—长夜无风(风过耳) 2008年11月10日 (一) 06:13 (UTC)

意见

“琴人”之后的几个章节过多列表;推荐书籍似乎不是百科相关内容;信息框为什么要注上如此多的读音,实在奇怪,而且很多还连往英文维基词典,而不是中文维基词典,而且这种链接方式是否恰当?会不会有自我参照的问题?还有好多连往英文维基百科的链接,是否合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6日 (四) 11:15 (UTC)

而且,参考文献也略显不足,无法支持如此长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1月6日 (四) 11:18 (UTC)
我觉得书生阁下有必要把列表的语法从中文维基删除,今后您就可以再也见不到列表了。
我只是该条目的推荐人,几乎没有贡献条目的任何内容,只是对条目的格式和局部内容进行了一些细节的修改。古琴是中国独创,但并非中国独有,所以当然有必要加注其他语言中“古琴”名称的发音了。至于链接到英文维基词典,这是在下的失误,因为那个模板是从英文维基翻译过来的。(此模板已经被User:Dzochithin删除。)至于参考文献的数量,28个虽然算不上多,本人认为尚可。--Symane (留言) 2008年11月6日 (四) 14:43 (UTC)
  • 建议补充古琴在东亚其他地区的应用(如雅乐)和这些地区历史上的著名琴人,以及古琴对东亚其他地区民族乐器(如日本的和琴,朝鲜的玄琴)的影响--Ws227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01:51 (UTC)
  • 谢谢大家开始关心这个条目,User:Vrgdong(舞月光)为本条目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请参见“舞月光的留言”,我们实在是写不下去了,有关文化思想的部分我们无法完成,因为我们不是搞音乐的,因此希望大家来完成这两部分。实际上,古琴这个条目的很多部分还很不完善,恳请大家,多多关注,然后把这样重要的条目做成特色中的特色。—Kloisiie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08:56 (UTC)
    • 既然本尊现身,那此后就由阁下照应该投票讨论了,对维基人合理的意见给以回应。条目的内容已然非常充足,尽善尽美当然是好事,过于苛求也不值当。对于古琴音乐疗法,可参详[1],此外还有古音专题库诸多资料,可多加利用。本人对乐理也不甚了解,只能相帮于此了。--Symane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21:51 (UTC)

优良条目候选(第一次)

古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音乐- 乐器,提名人:Topliuchao留言2013年5月31日 (五) 03:48 (UTC)

投票期:2013年5月31日 (五) 03:48 (UTC) 至 2013年6月7日 (五) 03:48 (UTC)
 未能入选:1支持,2反对。--晃晃留言2013年6月7日 (五) 05:16 (UTC)

优良条目候选(第二次)

古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音乐 - 中国民族乐器,提名人:Topliuchao留言2013年7月7日 (日) 01:49 (UTC)

投票期:2013年7月7日 (日) 01:49 (UTC) 至 2013年7月14日 (日) 01:49 (UTC)

&(+)支持:感觉“命名”可直接并入首段,另部分段落内容有点少,但已符合GA资格。另外希望主编有空帮消一些红连。--Ching~受体/革兰氏检验/真菌专题新成立 2013年7月13日 (六) 12:05 (UTC)

  • (-)反对,一开始题名时,全文还到处都是来源请求的模板,现在的情况是,已经有人给标了来源请求,就补充了来源,没有人标的,比如下面的连续多段,整段整段的,就没有什么来源了。莫非条目来源,是要他人要求,自己才提供?莫非这些内容,不是从参考文献中来,是先自己按自己的知识写好,再来找看能不能找到有资料能够证实自己的知识?音乐文件是有专门的方法来用到条目中的,但现在仍然都是用的外链。小乌在反对票中指出的“大量点列内容;内容组织松散;”还是没有解决,大量的歌曲名称、诗词内容,完全没有组织,也没有来源。--刘嘉留言2013年7月13日 (六) 14:59 (UTC)
    • (!)意见:来源请求是这个用户自己标的,不是别人标的。古琴这种东西就是需要先写好(而且一般得是琴人才敢写),然后找资料证实,所谓的古琴文化就是这么传下来的,常常是口耳相传,即使看了一大堆文献也是想象不出来的,因为是一种很奇怪的乐器,不然找一堆参考资料,不会弹古琴、不懂古琴背景的人还是很难写好。其他问题是一直存在的,需要大幅度持续改进。--Kloisiie留言2013年7月14日 (日) 03:31 (UTC)
  • (!)意见:除了几段没来源,有些小节挺短的,独自成节反而会觉得很空洞;另外有些列表式的既然后方没有接解说,其实可以直接放在句子中用顿号相连就好;另外就是有些图片跟段落排版不好看就是了。本身很喜欢听国乐,希望这条目能完善些,看得出很努力,所以就不投反对票了。--Liaon98 我是废物 2013年7月13日 (六) 15:16 (UTC)
  • (!)意见,内容相当广泛充足,但引言稍嫌简略,可能需要在排版方面再加改善,建立并转移一些内容至小条目。--老陈留言2013年7月13日 (六) 23:54 (UTC)
↑该用户投票因超过时限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
 未能入选:8支持,3反对。--Liaon98 我是废物 2013年7月14日 (日) 08:00 (UTC)

优良条目候选(第三次)

古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音乐- 中国音乐,提名人: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14日 (三) 00:00 (UTC)

投票期:2013年8月14日 (三) 00:00 (UTC) 至 2013年8月21日 (三) 00:00 (UTC)
↑该用户投票因超过时限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
 入选:10支持,1反对。--游戏人间留言2013年8月21日 (三) 10:18 (UTC)

特色第2次

 

古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93,632字节)

结果3支持, 3反对 => 未能入选 核对者:--游戏人间留言2013年9月6日 (五) 11:27 (UTC)
投票期:2013年8月22日 至 2013年9月5日
说明:代作者Topliuchao提名。—游戏人间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7:02 (UTC)

符合特色标准

如果认为这个条目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yesFA}},说明支持的理由并签名;
  1.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7:21 (UTC)
  2.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条目最重要的是结构内容而不是参考-Shuwo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9:21 (UTC)
  3.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原来下面有足够支持。-张子房 (煮酒论英雄) 2013年8月25日 (日) 08:20 (UTC)

不符合特色标准

如果认为这个条目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noFA}},说明条目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之处并签名;
  1.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这样的条目居然能成为优良条目,实在深感意外,不要说大量内容还是没有来源,连首段都没有做到可供查证。大量的音乐文件和之前评优良时一样还是直接用的外链,编者的耐心和毅力的确让人佩服,让一次又一次地将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的条目放来参加评选,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刘嘉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8:07 (UTC)
  2.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组织松散。乌拉跨氪 2013年8月22日 (四) 18:17 (UTC)
  3.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来源不足,结构组织散乱--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8月29日 (四) 02:16 (UTC)

中立

如果对这个条目的提名持中立态度,使用#{{中立}},说明理由并签名;
  1. 被挂上大量fact模板,暂时不会赞成成为特色。-张子房 (煮酒论英雄) 2013年8月23日 (五) 18:00 (UTC)

意见

参考特色条目标准写作指南,给予意见并签名。
  • (!)意见:主编者你过于急躁了,现在条目仍然很不完善,需要再过一个月以后再提名则稍微合适些。这个条目还是达到了乙+级标准(优良)的,但是离特色甲+还差的不少。--Kloisiie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11:27 (UTC)
  • (!)意见:主要是WP:同行评审效果不彰,不多人去那边帮忙,导致这条目已经去了两次同行评审结果都没有什么改进,最后只好直接用参选投票逼大家帮忙...只能说同行评审要多点人看,不然最后大家可能都干脆直接来投票获取意见了...--Liaon98 我是废物 2013年8月22日 (四) 18:40 (UTC)
  • (!)意见:看到上面有些人在质疑条目部分内容没有来源。现在的确实还需要搜集更多来源,但我认为不是每句话都要有来源的,比如如果一件事是地球人都知道或应该知道的常识(比如琴是一种乐器)以及下文或文章其他地方还将进行详述的内容。现在的来源请求挂的有些无厘头了。--Howchou留言2013年8月23日 (五) 16:25 (UTC)

 未能入选:3支持,3反对。--游戏人间留言2013年9月6日 (五) 11:27 (UTC)

特色第3次

 

古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93,632字节)

结果10支持, 5反对 => 未能入选 核对者:--游戏人间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1:36 (UTC)
投票期:2013年10月8日 至 2013年10月22日
说明:帮Topliuchao提名,以后请Topliuchao照葫芦画瓢。—刘嘉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3:05 (UTC)
(:)回应感谢,这个特色条目的评选的流程,每次都搞错,哎,感谢。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3:32 (UTC)

符合特色标准

如果认为这个条目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yesFA}},说明支持的理由并签名;
  1.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3:29 (UTC)
  2.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很不错的构架Fayho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4:11 (UTC)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 ——Nigel 2013年10月8日 (二) 12:58 (UTC)
    ↑投票者没有注明理由,所以本票无效,请投票者补充理由。
  3.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架构详实,内容很丰富,且列表可以辅助了解内容,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3年10月10日 (四) 16:07 (UTC)
  4.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我认为这个长度不仅是可接受的,而且是合理的。我看到中文维基百科出现了一些超长条目,但它们的重要性根本就值不上那个长度。来源也不一定非要每句每段都有,这要看内容是否高度争议性--镜海水手留言2013年10月12日 (六) 09:49 (UTC)
  5.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继续进步,需要鼓励。--Huandy618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02:53 (UTC)
  6.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已多番修正属可接受。-张子房 (煮酒论英雄) 2013年10月14日 (一) 12:23 (UTC)
  7.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虽然红链多得有些难看(没办法专业人士少),不过看得出作者的努力,内容丰富,也符合要求。— lssrn45 | talk 2013年10月15日 (二) 14:19 (UTC)
  8.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丰富--Hikaru Genji留言2013年10月16日 (三) 22:59 (UTC)
  9.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充足、语句顺畅,参考资料足以支撑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脚,以支持票作奖励。—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战斗记录2013年10月17日 (四) 05:59 (UTC)
  10.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丰富,注释详尽,唯红链略多建议集中写出小条目使之得到适当清理--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3年10月21日 (一) 16:26 (UTC)

不符合特色标准

如果认为这个条目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noFA}},说明条目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之处并签名;
  1.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列表性质内容占比过大。另请将说明文字置于支持区以上或意见区。 --达师 - 270 - 456 2013年10月8日 (二) 09:57 (UTC)
    (:)回应这些列表是必须的,对于内涵磅礴的古琴文化来说,这些列表对于了解古琴的人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反映了现有文化内容相关的全部,也是本条目的特色。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23:45 (UTC)
    (:)回应列表多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特色条目呢?何况与条目整体相比较是不多的。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23:45 (UTC)
    (:)回应说明文字,已经置于支持区以上。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23:45 (UTC)
  2.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部分用词可能不严谨,例如“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真的是每个文人都学?未必吧。还有如“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真的只是受到士族门阀限制?而且士族门阀中人不也是一样以琴书自娱?这又如何解释?“宋朝抑武扬文”是好琴的唯一原因吗?完全看不出逻辑关系来。以上只举几例,类似问题还有很多。另外同意列表性质内容多了一点,多叙述吧,有一些列表内容可以用表格的。此外,章节划分过于琐碎,很多的一段一个章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0月10日 (四) 01:39 (UTC)
    (:)回应"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 是有出处的,虽然我不同意这要的观点,那就把这句话去掉吧。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回应“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此句也有出处。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回应“宋朝抑武扬文”有出处。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回应列表还是必须有的信息。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回应”此外,章节划分过于琐碎,很多的一段一个章“,请问哪段不合适?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0:32 (UTC)
  3.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简单且松散。;滥用加粗。乌拉跨氪 2013年10月11日 (五) 02:55 (UTC)
    (:)回应呃2013年10月11日 (五) 03:49 (UTC)2013年10月11日 (五) 03:49 (UTC)那我没话说了。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3:49 (UTC)
  4.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一、部分章节缺乏来源,如泛音、走手音、琴乐、琴派、断纹、配件、影响等;二、太多地方来源不明,以下是几个明显的例子:1、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2、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3、在中国,雅乐的乐谱中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雅乐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至今,韩国国立国乐院仍在用琴瑟演奏仅存下来宋徽宗时代2首孔庙雅乐,而越南雅乐于2003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之后又衰微,近现代则由岸辺成雄教授等再次弘扬,多个日本琴人多次来中国学琴;5、1977年,现代著名琴家管平湖演奏的《流水》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代表入选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上载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送入太空(注释64和65只说明了北京奥运会相关内容);6、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阶层的小型的聚会,通常是一起赏景、弹琴、吟诗、作画,很多琴社都定期举行雅集,方便琴爱好者的交流及娱乐;7、13徽象征一年12个月及闰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传说周文王为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8、也有人认为总共超过24种;9、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没有严密的格式。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个别演奏者也会作曲或是即兴演奏。琴曲多以山水寄情(《洞庭秋思》、《潇湘水云》、《渔樵问答》等),亦有闺怨(《长门怨》)、叙事(《广陵散》)等传统诗词题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文王操》),有改编自民歌小调的《四大景》等。多数琴曲有明确的标题,提示了作品的内容和意境。表现佛家感情的曲目极少,仅有《普庵咒》等几首;……三、内文中多处使用了“著名”这样的词,但到底多有名算著名,各类典籍入选的标准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条目也会被GFW阻挡的,只能翻过去看,页面显示很不正常,但还是一眼就看出这些问题来了,所以实在无法支持。--刘嘉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03:37 (UTC)
    (:)回应呃,您的要求可以简单的归纳成来源不够充足么?哈哈,虽然我也喜欢所有的话语全有出处,但是这对于维基百科的条目,对于现在中文的文化条目,对于现在中文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条目来说是太苛刻了吧。不过,你的这些要求大概我用一两个月还是完全可以满足的,谢谢你。而>乌拉内容简单且松散。我也就很难办了。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0:58 (UTC)
    (:)回应刚才把中国民族乐器下面的条目看了1/3,发现大部分又短又没文化,几乎都是列表,而参考资料平均不过5条,而且还是很粗糙的几条。相对他们,在同类条目中,古琴条目已经好得不得了,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仍然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格外开恩。当然如果大家一如既往地苛刻的话,那我也只能再补充来源啦。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1:02 (UTC)
    (:)回应:从你这个回复来看,我认为你对什么是特色条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特色条目是维基百科中最优秀的条目,其标准可以用“完美条目”来概括,这个“最优秀”指的并不是某一个类别中最优秀的条目,并不是说,你这个条目相对于其它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条目中已经比较好,那么就应该有资格成为特色条目。我的观点是:如果条目都不达标,那么即使整个中文维基百科没有一条特色条目,也不能够为此放低标准和要求。来源充足,可供查证,这个已经不仅仅是特色条目的要求,任何一个条目在编辑时,编辑页面也会有警示性质的提示:“百科内容须附有来源,以供查证”,所以可以说,这只是一个“合格”条目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哪怕条目内容上有欠缺也OK,但有的内容,就必要要有来源(当然,特色条目仍然要求“内容全面”)。如果真要细究,我认为这个条目能够成为优良条目,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在优良条目的要求上都已经做到(比如可供查证这点很明显就没有做到),而是阁下很有恒心,并且中文维基百科采取的是投票制,而不是审核把关责任制。所以我希望阁下即使是把特色条目评选来当作同行评审用也没事,但“太苛刻”、“已经好得不得了,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仍然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格外开恩。当然如果大家一如既往地苛刻的话,那我也只能再补充来源啦”这样的话就实在不合适了,难道这个“再补充来源”还要是“大家一如既往地苟刻”才能做的事吗?难道补充来源,让条目尽善尽美,不是特色条目至少应该抱持的心态吗?--刘嘉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03:43 (UTC)
  5.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历史的部分满是红链,关于各曲目也宜略提其创作背景, 否则显得十分松散。像是为何隋唐时期会创作出昭君怨这首曲子?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华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对中华文化接触不深的人,难免就会产生疑惑。兹列举我对历史章节的建议: 1.先秦和两汉其实写的还不错,建议其他3级标题可仿效 2.魏晋南北朝通常是并称的,除非这两个时期对于古琴的发展有明显程度的落差,否则不宜分开来撰写 3.明清明显写得太短。为何明清时期流派会分呈?主要的流派又有哪些?为何清朝后期琴艺会衰落?这些都值得再多着笔墨--水仲留言2013年10月20日 (日) 12:18 (UTC)
    (:)回应呃,这么高要求的话,现有内容得扩充1~2倍呢,,,,,,,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21日 (一) 08:37 (UTC)
    (:)回应从现有的特色条目来看,这条目的内容仍稍嫌短小(主要是历史部分,其他章节的内容满充裕的),如果能改善历史章节的话,这篇条目的内容就十分足够了--水仲留言2013年10月21日 (一) 16:00 (UTC)

中立

如果对这个条目的提名持中立态度,使用#{{中立}},说明理由并签名;

意见

Topliuchao总结的第2次评特的意见
  1. 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这样的条目居然能成为优良条目,实在深感意外,不要说大量内容还是没有来源,连首段都没有做到可供查证。大量的音乐文件和之前评优良时一样还是直接用的外链,编者的耐心和毅力的确让人佩服,让一次又一次地将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的条目放来参加评选,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刘嘉(留言) 2013年8月22日 (四) 08:07 (UTC)
  2. Featured article star - cross.svg 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来源不足,结构组织散乱--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13年8月29日 (四) 02:16 (UTC)
  3. 被挂上大量fact模板,暂时不会赞成成为特色。-张子房 (煮酒论英雄) 2013年8月23日 (五) 18:00 (UTC)
  4. (:)回应:我的目的是通过评选来获得意见,要不然就咱俩自己翻来覆去看,改进太慢,集思广益;若不是参加评选,别人是不会关注这个生冷的条目的。Topliuchao(留言) 2013年8月22日 (四) 11:32 (UTC)
  5. (~)补充, 哦,好吧,那请努力吧刘先生,请留意我加了“来源请求”的位置都是必须有来源的地方,这个基本问题你不解决,那么条目一直会有巨大硬伤。--Kloisiie(留言) 2013年8月23日 (五) 00:49 (UTC)好,你把需要加来源的都标上,我去找!保证完成任务,这几天我也加了些Topliuchao(留言) 2013年8月23日 (五) 02:35 (UTC)
  6. (!)意见:主要是WP:同行评审效果不彰,不多人去那边帮忙,导致这条目已经去了两次同行评审结果都没有什么改进,最后只好直接用参选投票逼大家帮忙...只能说同行评审要多点人看,不然最后大家可能都干脆直接来投票获取意见了...--Liaon98 我是废物 2013年8月22日 (四) 18:40 (UTC)
  7. (!)意见:看到上面有些人在质疑条目部分内容没有来源。现在的确实还需要搜集更多来源,但我认为不是每句话都要有来源的,比如如果一件事是地球人都知道或应该知道的常识(比如琴是一种乐器)以及下文或文章其他地方还将进行详述的内容。现在的来源请求挂的有些无厘头了。

Cscr-former.svg未能入选:3支持,3反对。--游戏人间(留言) 2013年9月6日 (五) 11:27 (UTC) 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3:40 (UTC)

Topliuchao总结的为第3次评特的改善

修改很多小地方,消除以下不明来源

消灭
  1. “左琴右书”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29 (UTC)
  2. 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3. 1962年由许健和王迪主编的《古琴曲集》开始将实际音高和节奏以五线谱与提示指法的简化符号结合记录乐曲。
  4. 最近几年也有极个别纯以五线谱记录的琴谱。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5.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演奏王鹏仿制的唐代名琴“太古遗音”。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6. 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7. 光祈的《翻译琴谱之研究》采用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书写琴谱。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2 (UTC)
参考特色条目标准写作指南,给予意见并签名。


古琴与古筝是两种乐器--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8:40 2004年8月26日 (UTC)

  • 明白了。去google查到差别了,看完找到的网站,等一会儿可以开始写古筝了。--Vina 08:48 2004年8月26日 (UTC)

典型的独奏乐器

“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

  应该是”减字谱“,不是”简字谱“ 懒猫 03:16 2006年12月30日 (UTC)

并不是所有琴谱都是减字谱,虽然到了现在唯一的特例只剩下碣石调幽兰了,从唐代曹柔开使尝试用减字谱取代古谱之后,过去的纯文字谱式就逐渐被淘汰了(被翻译成减字谱),减字谱当中也区分成很多种谱系,神奇秘谱中收录的一些记号就是古指法(应该是作者在抄宋代谱的时候没有更改),在明人抄写的琴谱中不常出现,这项条目的资料可以参考《琴史》一书进行补充。Arcanum (留言) 2008年3月20日 (四) 23:32 (UTC)

可参考网页

[2] Sγmαnə    ╰( ̄▽ ̄)╭ 2008年11月21日 (五) 14:37 (UTC)

继续改进的建议

  • 缩减。篇幅有些长,其中有些专深的部分可以单列条目,如:古琴弦式,琴人琴派,等等。
  • 内容进一步百科化。问题最严重的是“美感”一段,似乎是某个人的个人体会,缺乏普遍性。这个话题在古琴文化里似乎较少提及,关于音乐层面的论述宜放在古琴音乐一节里,其他如琴体修饰和篆刻等可缩减后放在乐器一节。
  • 图片更新,改版或删除。过多的图形影响版面美观,可以删除信息量不大的图片,如陶渊明归去来,鹤舞龙翔等。
  • 删去不必要的注释,如疑难字注音等,似乎这不是百科的任务。
  • 乐器-保存 一段似乎也是不必要的,这是客观介绍,而不是乐器手册。
  • 关于古琴在其他国家的流传,最好由相关国家的爱好者来写。
  • 相关录音和视频,我们应该感谢作者的上传,但实事求是的讲,所提交的的作品演奏质量不高,很难代表古琴的主流的演奏手法和水平,是否保留存疑。

由于我的意见涉及删除和大规模更改很多内容,鉴于原文作者译者花了很多精力来写,故此先将意见放在此处供讨论,期待有更好解决方案。 舞月光 (留言) 2009年6月12日 (五) 05:29 (UTC)

只要是有利于条目的意见我都支持,支持您完全重写。—Kloisiie (留言) 2009年6月12日 (五) 12:30 (UTC)

关于“相关乐器”一节

我并不了解,但读下来,觉得一弦琴和玄琴都和琴无关。但愿能有精通日本朝鲜越南文化的朋友能补充琴在以上国家的发展。 舞月光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09:17 (UTC)

编辑建议收集

同行评审及其他编辑建议的收集,以便其他编辑者编辑该条目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以及本页面。

Kloisiie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08:27 (UTC)

Topliuchao的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评选日记

第1次与发心

发心用三年时间(2016年6月1日前)将中文维基古琴条目完善为优良条目,五年内(2018年6月1日前)完善为特色条目,主要工作是引证文献,否则枉费师长亲友教诲;若有可能将英文和日语版同步完善。即日Topliuchao留言2013年6月3日 (一) 02:16 (UTC)

祝您成功!-Kloisiie留言2013年6月3日 (一) 05:20 (UTC)
来日方长!Topliuchao加油吧!--晃晃留言2013年6月7日 (五) 06:16 (UTC)
已经着手做了,请大家多帮助。我对维基的格式不是很了解,有什么错误请大家指正。Topliuchao留言2013年6月24日 (一) 01:16 (UTC)

第2次

中文@维基百科Wikipedia 古琴条目第2次评选优良条目意料中落选了,8支持3反对。第1次是1支持2反对。相比一个月前进步很多,已有了质的改变,希望在一个月后再能上个台阶。迄今中国音乐还未有一个优良条目,已有条目也是很粗糙,几乎没有来源。加油。顽张ります。 一个月来编辑174个字,添加20337字符,添加50个准确来源,自己编辑的Endnote维基百科style已经完备。 第2次评选得到的意见有:

  1. 大量内容无来源
  2. 大量点列内容
  3. 内容组织松散
  4. 图片排版不佳
  5. 图片重复
  6. 参考文献格式错误。
  7. 感觉“命名”可直接并入首段
  8. 有些小节挺短的,独自成节反而会觉得很空洞;
  9. 有些图片跟段落排版不好看就是了
  10. 引言稍嫌简略
  11. 可能需要在排版方面再加改善
  12. 建立并转移一些内容至小条目

Topliuchao留言2013年7月14日 (日) 10:37 (UTC)

第3次

成功!10-1=9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21日 (三) 11:51 (UTC),下一个目标是将此评为特色条目,并将此条目翻译成日语。 需要改进的有

  1. 多个段落还是没有来源。
  2. 内容点列及组织松散的问题还有一些。

中文维基“古琴”条目,自2004-02-03到2013-08-21,历经1446(我305)次修改,4次优良条目评选,48,762字节,终于成为优良条目,下一个目标是将其改进为特色条目,之后翻译成日语和英文。编写期间,我也读了很多以前没有读的书,学习了很多东西。努力中。期待宝贵意见。尤其要感谢Keepopera童鞋! 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21日 (三) 11:51 (UTC)

恭喜!弘扬中华文化,楼主功莫大焉,加油!——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8月21日 (三) 12:42 (UTC)

::一起努力吧。Topliuchao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07:24 (UTC)

我添加了fact模板,都是需要添加参考资料的内容,敬请查看,加油!---Kloisiie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14:36 (UTC)

特色第2次

  1. 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这样的条目居然能成为优良条目,实在深感意外,不要说大量内容还是没有来源,连首段都没有做到可供查证。大量的音乐文件和之前评优良时一样还是直接用的外链,编者的耐心和毅力的确让人佩服,让一次又一次地将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的条目放来参加评选,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刘嘉(留言) 2013年8月22日 (四) 08:07 (UTC)
  2. Featured article star - cross.svg 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来源不足,结构组织散乱--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13年8月29日 (四) 02:16 (UTC)
  3. 被挂上大量fact模板,暂时不会赞成成为特色。-张子房 (煮酒论英雄) 2013年8月23日 (五) 18:00 (UTC)
  4. (:)回应:我的目的是通过评选来获得意见,要不然就咱俩自己翻来覆去看,改进太慢,集思广益;若不是参加评选,别人是不会关注这个生冷的条目的。Topliuchao(留言) 2013年8月22日 (四) 11:32 (UTC)
  5. (~)补充, 哦,好吧,那请努力吧刘先生,请留意我加了“来源请求”的位置都是必须有来源的地方,这个基本问题你不解决,那么条目一直会有巨大硬伤。--Kloisiie(留言) 2013年8月23日 (五) 00:49 (UTC)好,你把需要加来源的都标上,我去找!保证完成任务,这几天我也加了些Topliuchao(留言) 2013年8月23日 (五) 02:35 (UTC)
  6. (!)意见:主要是WP:同行评审效果不彰,不多人去那边帮忙,导致这条目已经去了两次同行评审结果都没有什么改进,最后只好直接用参选投票逼大家帮忙...只能说同行评审要多点人看,不然最后大家可能都干脆直接来投票获取意见了...--Liaon98 我是废物 2013年8月22日 (四) 18:40 (UTC)
  7. (!)意见:看到上面有些人在质疑条目部分内容没有来源。现在的确实还需要搜集更多来源,但我认为不是每句话都要有来源的,比如如果一件事是地球人都知道或应该知道的常识(比如琴是一种乐器)以及下文或文章其他地方还将进行详述的内容。现在的来源请求挂的有些无厘头了。

Cscr-former.svg未能入选:3支持,3反对。--游戏人间(留言) 2013年9月6日 (五) 11:27 (UTC) 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3:40 (UTC)

特色第3次

  1. 列表性质内容占比过大。,多叙述吧,
  2. 部分用词可能不严谨,例如“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真的是每个文人都学?未必吧。还有如“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真的只是受到士族门阀限制?而且士族门阀中人不也是一样以琴书自娱?这又如何解释?“宋朝抑武扬文”是好琴的唯一原因吗?完全看不出逻辑关系来。以上只举几例,类似问题还有很多。另外同意列表性质内容多了一点有一些列表内容可以用表格的。
  3. 章节划分过于琐碎,很多的一段一个章节
  4. 内容简单且松散
  5. 滥用加粗。
  6. 部分章节缺乏来源,如泛音、走手音、琴乐、琴派、断纹、配件、影响等
  7. 太多地方来源不明,以下是几个明显的例子:1、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2、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3、在中国,雅乐的乐谱中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雅乐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至今,韩国国立国乐院仍在用琴瑟演奏仅存下来宋徽宗时代2首孔庙雅乐,而越南雅乐于2003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之后又衰微,近现代则由岸辺成雄教授等再次弘扬,多个日本琴人多次来中国学琴;5、1977年,现代著名琴家管平湖演奏的《流水》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代表入选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上载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送入太空(注释64和65只说明了北京奥运会相关内容);6、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阶层的小型的聚会,通常是一起赏景、弹琴、吟诗、作画,很多琴社都定期举行雅集,方便琴爱好者的交流及娱乐;7、13徽象征一年12个月及闰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传说周文王为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8、也有人认为总共超过24种;9、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没有严密的格式。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个别演奏者也会作曲或是即兴演奏。琴曲多以山水寄情(《洞庭秋思》、《潇湘水云》、《渔樵问答》等),亦有闺怨(《长门怨》)、叙事(《广陵散》)等传统诗词题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文王操》),有改编自民歌小调的《四大景》等。多数琴曲有明确的标题,提示了作品的内容和意境。表现佛家感情的曲目极少,仅有《普庵咒》等几首;
  8. 内文中多处使用了“著名”这样的词,但到底多有名算著名
  9. 各类典籍入选的标准是什么?
  10. 我认为你对什么是特色条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特色条目是维基百科中最优秀的条目,其标准可以用“完美条目”来概括,这个“最优秀”指的并不是某一个类别中最优秀的条目,并不是说,你这个条目相对于其它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条目中已经比较好,那么就应该有资格成为特色条目。我的观点是:如果条目都不达标,那么即使整个中文维基百科没有一条特色条目,也不能够为此放低标准和要求。来源充足,可供查证,这个已经不仅仅是特色条目的要求,任何一个条目在编辑时,编辑页面也会有警示性质的提示:“百科内容须附有来源,以供查证”,所以可以说,这只是一个“合格”条目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哪怕条目内容上有欠缺也OK,但有的内容,就必要要有来源(当然,特色条目仍然要求“内容全面”)。如果真要细究,我认为这个条目能够成为优良条目,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在优良条目的要求上都已经做到(比如可供查证这点很明显就没有做到),而是阁下很有恒心,并且中文维基百科采取的是投票制,而不是审核把关责任制。所以我希望阁下即使是把特色条目评选来当作同行评审用也没事,但“太苛刻”、“已经好得不得了,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仍然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格外开恩。当然如果大家一如既往地苛刻的话,那我也只能再补充来源啦”这样的话就实在不合适了,难道这个“再补充来源”还要是“大家一如既往地苟刻”才能做的事吗?难道补充来源,让条目尽善尽美,不是特色条目至少应该抱持的心态吗?
  11. 历史的部分满是红链,关于各曲目也宜略提其创作背景, 否则显得十分松散。
  12. 像是为何隋唐时期会创作出昭君怨这首曲子?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华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对中华文化接触不深的人,难免就会产生疑惑。
  13. 先秦和两汉其实写的还不错,建议其他3级标题可仿效
  14. 晋南北朝通常是并称的,除非这两个时期对于古琴的发展有明显程度的落差,否则不宜分开来撰
  15. 明清明显写得太短。为何明清时期流派会分呈?主要的流派又有哪些?为何清朝后期琴艺会衰落?

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29日 (二) 04:24 (UTC)


 未能入选:10支持,5反对。--游戏人间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1:36 (UTC)

请所有编辑者注意

请所有编辑者注意!!!不要翻译英文版本的古琴条目,我的第一个大修版本就是翻译的英文版,后来经过同行评审修改至现在的状况,因此请自行设计和修改条目的结构和内容,不要参考和翻译英文版本的条目,因为那个条目写的也不好。--Kloisiie留言2013年6月18日 (二) 11:50 (UTC)

古琴条目消除不明来源历程

现状

  1. 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2. 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
  3. 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
  4. 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
  5. 在古代,琴只与琴箫或者瑟合奏。
  6. 在日本常用尺八来合奏。
  7. 传统琴学中以泛音代表天,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象征“天地人和”。
  8. 琴有119个常用泛音。
  9. 长的走手音产生的擦弦音能创造出“空”、“虚”之感。
  10. 现代有琴人将长句的走手音中某些音弹出,以避免节奏过于松散。
  11. 明代之后,右手指法大大简化,左手吟猱则变化多端,形成“韵多声少”的特色,如琴曲《平沙落雁》、《良宵引》等。
  12. 为琴音乐增加一种和谐美,以《神人畅》为代表。
  13. 这种演奏法使得同音重复保留了余音共鸣,产生和谐的效果。
  14. 个别演奏者也会作曲或是即兴演奏。
  15. 表现佛家感情的曲目极少,仅有《普庵咒》等几首。
  16. 弹唱琴歌时一般不会采用美声或者民歌唱法,而是常用一种较为沉厚的唱腔低声吟唱。
  17. 而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雅乐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来源请求]至今,韩国国立国乐院仍在用琴瑟演奏仅存下来宋徽宗时代2首孔庙雅乐,而越南雅乐于2003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8. 1950年代后古琴界倾向于将正调为F大调
  19. 正调弦式又称“仲吕均”。
  20. 为使散音适应不同调的作品和按音音位演奏方便,可以在正调弦式基础上,通过调高(“紧”)或调低(“慢”)部分弦,改变宫音位置和弦间音阶关系,成为另一个音阶弦式。[来源请求]例如,紧五弦使五弦升高半音,得到C-D-F-G-A♯(B♭)-C-D,称为无射均弦式或紧五调。[来源请求]独奏定弦时,通常只要校准7弦间的相对音高即可;与其他乐器合奏时,则将正调的五弦定为A。
  21. 杨宗稷于1910年代至1930年代编写的《琴学丛书》中,将减字谱和工尺谱结合使用。
  22. 有些古书建议古琴存放时竖放或竖直挂在墙上不建议,可防止古琴“塌腰”,但当代的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而一般都是平放。
  23. 如果要调节音高,则通过旋转琴轸来调节绒剅长度来控制弦的张力实现。[来源请求]
  24. 为了上弦便利,现代出现了一种安装在雁足的上弦器,以扳手调校
  25. 斫琴家和琴的主人常喜欢在底板上、龙池、凤沼内镌刻别名、诗词、方印等内容,可反映琴的历史。
  26. 琴者也可以人为的制造断纹。
  27. 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
  28. 有明确师承关系的琴派始于南宋的“浙派”,而“琴派”之称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下列是主要琴派(以音序列):
  29. 更由于社会政治等因素,琴人在各地迁移,从而使得地域性琴派变得越来越模糊。
  30. 琴社亦是人们接触高水平演奏者、互相学习、答疑解惑的平台。
  31. 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阶层的小型的聚会,通常是一起赏景、弹琴、吟诗、作画,很多琴社都定期举行雅集,方便琴爱好者的交流及娱乐。
  32. 据《三国史记》记载,玄琴(거문고)是由朝鲜半岛高句丽第24任君主阳原王的宰相王山岳根据琴发明。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3:54 (UTC)
  33. 例如“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真的是每个文人都学?未必吧。还有如
  34. “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真的只是受到士族门阀限制?而且士族门阀中人不也是一样以琴书自娱?这又如何解释?
  35. “宋朝抑武扬文”是好琴的唯一原因吗?完全看不出逻辑关系来。以上只举几例,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36. 如泛音、
  37. 走手音、
  38. 琴乐、
  39. 琴派、
  40. 断纹、
  41. 配件、
  42. 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
  43. 在中国,雅乐的乐谱中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雅乐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至今,韩国国立国乐院仍在用琴瑟演奏仅存下来宋徽宗时代2首孔庙雅乐,而越南雅乐于2003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4. 后又衰微,
  45. 近现代则由岸辺成雄教授等再次弘扬,
  46. 多个日本琴人多次来中国学琴;
  47. 雅集在古代指的是文人阶层的小型的聚会,通常是一起赏景、弹琴、吟诗、作画,很多琴社都定期举行雅集,方便琴爱好者的交流及娱乐;
  48. 13徽象征一年12个月及闰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传说周文王为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宋徽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
  49. 也有人认为总共超过24种;
  50. 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没有严密的格式。
  51. 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个别演奏者也会作曲或是即兴演奏。
  52. 琴曲多以山水寄情(《洞庭秋思》、《潇湘水云》、《渔樵问答》等),亦有闺怨(《长门怨》)、叙事(《广陵散》)等传统诗词题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文王操》),有改编自民歌小调的《四大景》等。
  53. 多数琴曲有明确的标题,提示了作品的内容和意境。表现佛家感情的曲目极少,仅有《普庵咒》等几首;
  54. 内文中多处使用了“著名”这样的词,但到底多有名算著名
  55. 各类典籍入选的标准是什么?
  56. 历史的部分满是红链,关于各曲目也宜略提其创作背景, 否则显得十分松散。
  57. 像是为何隋唐时期会创作出昭君怨这首曲子?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华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对中华文化接触不深的人,难免就会产生疑惑。
  58. 晋南北朝通常是并称的,除非这两个时期对于古琴的发展有明显程度的落差,否则不宜分开来撰
  59. 明清明显写得太短。为何明清时期流派会分呈?主要的流派又有哪些?为何清朝后期琴艺会衰落?(以上为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29日 (二) 04:31 (UTC)

消灭

  1. “左琴右书”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29 (UTC)
  2. 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3. 1962年由许健和王迪主编的《古琴曲集》开始将实际音高和节奏以五线谱与提示指法的简化符号结合记录乐曲。
  4. 最近几年也有极个别纯以五线谱记录的琴谱。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5.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演奏王鹏仿制的唐代名琴“太古遗音”。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6. 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7. 光祈的《翻译琴谱之研究》采用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书写琴谱。Topliuchao留言2013年9月21日 (六) 10:02 (UTC)
  8. 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Topliuchao留言2013年10月31日 (四) 02:30 (UTC)
  9.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10. 现存琴曲3100多首,琴谱400多部,琴歌300首。Topliuchao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2:06 (UTC)
  11. 琴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简谱、五线谱和混合记谱。Topliuchao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2:06 (UTC)
  12. 琴谱现存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首流传下来的琴曲。[[[User:Topliuchao|Topliuchao]](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2:06 (UTC)
  13. 1977年,现代著名琴家管平湖演奏的《流水》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代表入选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上载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送入太空。Topliuchao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2:06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古琴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23日 (五) 19:44 (UTC)

返回到“古琴/檔案1”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