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區 (台灣)
坐标:25°00′35″N 121°27′33″E / 25.0096703°N 121.4590989°E
板橋區(臺灣話:枋橋區,臺羅:Pang-kiô-khu,客家话:Piông-khièu-khî;舊稱枋橋、擺接)為台灣新北市的一個區,是新北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新北市首善之區。板橋在清治時代即為西邊台北的重要商業聚集地,發展歷史早。板橋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為境內頗負盛名的名勝古蹟,與近來快速發展的城市面貌相互呼應,形成新舊並蓄、宜古宜今的城市景緻。
板橋區 Banqiao District ![]() | |
---|---|
市轄區 | |
![]() | |
上級行政區劃 | 新北市 |
舊稱 | 枋橋、擺接 |
區劃 | 126里2,515鄰 |
政府 | |
– 區長 | 范姜坤火(板橋區區長列表) |
總面積 | 23.1373平方公里 |
平均海拔 | 7 米 |
人口 | |
– 總數 | 557,114人(2020年12月) |
– 排名 | 1 |
– 戶數 | 217,892戶 |
象徵 | |
– 區花 | 波斯菊 |
郵政編碼 | 220 |
戶政資料代碼 | 65000010 |
毗鄰 | 三重區、新莊區、樹林區、土城區、中和區;臺北市萬華區 |
網站 | http://www.banqiao.ntpc.gov.tw/ |
Banqiao District | |||||||||||||||||||||
繁体字 | 板橋區 | ||||||||||||||||||||
---|---|---|---|---|---|---|---|---|---|---|---|---|---|---|---|---|---|---|---|---|---|
|
行政區劃分為126里、2515鄰,區內人口多達55.7萬人,密度每平方公里約2.41萬人,是新北市人口最多、人口密度第三高[註 1]的行政區,在全國368個鄉、鎮、縣轄市、區之中,人口數全國最多,密度則居全國第五高[註 2];本區也是全國唯一符合省轄市人口數門檻(即50萬人)的鄉鎮市區,且高於全國半數以上縣市的人口數[註 3]。
詞源编辑
板橋原為平埔族原住民擺接社聚居地,後來漢人在17世紀後逐漸遷入並形成聚落。在大漢溪船運興盛時,商旅貨物在「湳仔港」上岸運往「擺接社」閩南人聚落,途中需經林家花園後方的「公館溝」。為方便人貨通行,其上興建了一座木板橋,當地因而被稱為「枋橋頭(pang-kiô-thâu)」。後來的「枋橋城」即沿著公館溝東南岸興建城牆,在木板橋前設置西城門,約為今府中路、林園街口。近年來公館溝經整治加蓋後,橋已經不復見[1][2]。
日治時期時,將「枋橋」改為日式地名板橋,讀法為「いたはし itahashi」[3],先為板橋庄,1929年升格為板橋街。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延續此名,改為板橋鎮,隸屬台北縣,成為台北縣之縣治;1972年7月1日升格為縣轄市板橋市;2010年12月25日隨著台北縣改制為新北市而隨之改制為板橋區。
城市天際線编辑
地理编辑
板橋區位於新北市中西部,新店溪與大漢溪河流交會沉積處[4],為整個大臺北淡水河以西的中心城市,北隔大漢溪與三重區、新莊區相望,東與台北市萬華區以新店溪為界,西接樹林區,南與土城區、中和區毗鄰。幅員略呈東北- 西南走向,東北部較寬闊,西南部則較為狹長。全境為適宜開發人居的平原地形並有河川環繞,總面積23.1368平方公里,河域面積廣達686公頃。
全區地勢平坦,無山嶽及丘陵。東南部略高,但海拔僅約10公尺,漸次向西北部趨低,至海拔約2公尺。其地質時期全屬第四紀完新世完新統之沖積層。但板橋街區及新埔、埔墘、深丘、後埔以東一帶,地勢較高,可謂之為老沖積層,形成較早,可能為地質時期的台北湖之沉積[5]。
板橋區最主要的河川為大漢溪與新店溪。大漢溪為淡水河主流上游,也是本區最大河川,流經浮洲地區後,以弓狀形成本區西北邊界,至東北端江子翠地區與新店溪相會。新店溪為淡水河最大支流,流經板橋區東北邊界。
水文编辑
日治時代以前板橋是個有許多溝渠的地方,現在已經大都覆蓋成為下水道。
湳仔溝是分隔板橋與浮洲地區的河道溝渠,湳仔即當地地名湳雅的閩南語原文。湳仔溝本來是大漢溪之分流河道,1982年因應防洪堵絕大漢溪上游的水流入,只剩其他溝渠與地下水匯入。湳仔溝最後流向大漢溪。
公館溝為板橋地區僅次於湳仔溝的最大溝渠,也可能是板橋一名之由來。現在已經大都成為地下排水溝。水脈發源於土城山區,19世紀曾經成為林本源園邸城牆外的護城河。該溝渠約略從土城青雲路進入板橋信義路、四川路、館前西路,館前西路即為林家花園城牆之南側。沿著館前西路,流過接雲寺及湳雅夜市入口,轉往府中路、西門街,在北門街北流,離開原本城牆的範圍。最後約略經過公館街、國光路、智樂路、中正路、新海抽水站,匯入大漢溪。[6][7]
公館街即以公館溝命名。現在只有館前西路旁一區段無覆蓋,可見到黑水溝,且縣民大道經過館前西路和華福街間之路段,有明顯隆起之橋樑特徵。
歷史编辑
清治康熙年間始有漢人足跡,根據板橋「新埔賴氏族譜」記載,清治康熙六十年(1721年),漳州平和縣葛竹鄉賴天經族人,渡海至現板橋新埔地區開墾。
乾隆年間廖啟樁、林成祖入墾擺接平原,隨後大量閩南人移住,人口漸增。其時為「擺接堡」之行政中心,轄地遍及今日板橋區、中和區、土城區和樹林區、新莊區西盛地區,當時 淡水縣擺接堡秀朗庄,當時原住民有平埔族秀朗社、台北雷朗社,而清朝時秀朗在地望族永和蔡家(今屬新北市永和區)出了唯一士大夫,蔡氏家族為台灣日治時期中和庄秀朗大地主,根據官方歷史資料顯示台灣光復之後永和蔡家成為隱藏富豪家族。
道光年間林本源家族自新莊遷居此地,更使板橋區形成鄰近地區的宗教、商業、文化中心[8]。大正9年台灣行政區改制為五州三廳,板橋為海山郡役所的所在地,是郡之行政中心。
日治時期,為海山郡之中心,稱海山郡板橋街。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撤離,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改稱臺北縣板橋鎮,為縣治所在,1972年7月1日升格為縣轄市。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案實行,臺北縣改制為新北市,遂稱板橋區。目前板橋區為新北市政府所在地,為新北市的政治經濟中心。
組織编辑
區本部编辑
- 區長
- 副區長
- 主任秘書
業務單位编辑
- 民政課
- 役政災防課
- 社會課
- 工務課
- 經建課
- 養護工程課
- 人文課
- 秘書室
- 人事室
- 會計室
- 政風室
- 調解委員會
- 里辦公處
人口编辑
歷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46 | 23,545 | — |
1951 | 30,055 | +27.6% |
1956 | 41,268 | +37.3% |
1961 | 62,695 | +51.9% |
1966 | 77,424 | +23.5% |
1971 | 126,980 | +64.0% |
1976 | 282,318 | +122.3% |
1981 | 422,260 | +49.6% |
1986 | 491,721 | +16.4% |
1991 | 542,942 | +10.4% |
1996 | 524,323 | −3.4% |
2001 | 532,694 | +1.6% |
2006 | 544,292 | +2.2% |
2011 | 555,335 | +2.0% |
2016 | 552,285 | −0.5% |
2020 | 557,114 | +0.9% |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
板橋區人口指標 | |||||||||||||||||||||||||||||||||||||||||||||||||||||||||||||||||||||||||||||||||||||||||||||||||||||||||||||||||||||||||||||||||||||||||||||||||||||||||||||||||||||||||||||||||||||||||||||||||||||||||||||||||||||||||||||||||||||||||||||||||||||||||||||||||||||||||||||||||||||||
---|---|---|---|---|---|---|---|---|---|---|---|---|---|---|---|---|---|---|---|---|---|---|---|---|---|---|---|---|---|---|---|---|---|---|---|---|---|---|---|---|---|---|---|---|---|---|---|---|---|---|---|---|---|---|---|---|---|---|---|---|---|---|---|---|---|---|---|---|---|---|---|---|---|---|---|---|---|---|---|---|---|---|---|---|---|---|---|---|---|---|---|---|---|---|---|---|---|---|---|---|---|---|---|---|---|---|---|---|---|---|---|---|---|---|---|---|---|---|---|---|---|---|---|---|---|---|---|---|---|---|---|---|---|---|---|---|---|---|---|---|---|---|---|---|---|---|---|---|---|---|---|---|---|---|---|---|---|---|---|---|---|---|---|---|---|---|---|---|---|---|---|---|---|---|---|---|---|---|---|---|---|---|---|---|---|---|---|---|---|---|---|---|---|---|---|---|---|---|---|---|---|---|---|---|---|---|---|---|---|---|---|---|---|---|---|---|---|---|---|---|---|---|---|---|---|---|---|---|---|---|---|---|---|---|---|---|---|---|---|---|---|---|---|---|---|---|---|---|---|---|---|---|---|---|---|---|---|---|---|---|---|---|---|---|---|---|---|---|---|---|---|---|---|---|---|---|---|---|---|
概況 | |||||||||||||||||||||||||||||||||||||||||||||||||||||||||||||||||||||||||||||||||||||||||||||||||||||||||||||||||||||||||||||||||||||||||||||||||||||||||||||||||||||||||||||||||||||||||||||||||||||||||||||||||||||||||||||||||||||||||||||||||||||||||||||||||||||||||||||||||||||||
目前處於高齡社會 | |||||||||||||||||||||||||||||||||||||||||||||||||||||||||||||||||||||||||||||||||||||||||||||||||||||||||||||||||||||||||||||||||||||||||||||||||||||||||||||||||||||||||||||||||||||||||||||||||||||||||||||||||||||||||||||||||||||||||||||||||||||||||||||||||||||||||||||||||||||||
性別比 | 94.60% | ||||||||||||||||||||||||||||||||||||||||||||||||||||||||||||||||||||||||||||||||||||||||||||||||||||||||||||||||||||||||||||||||||||||||||||||||||||||||||||||||||||||||||||||||||||||||||||||||||||||||||||||||||||||||||||||||||||||||||||||||||||||||||||||||||||||||||||||||||||||
扶養比 | 40.93% | ||||||||||||||||||||||||||||||||||||||||||||||||||||||||||||||||||||||||||||||||||||||||||||||||||||||||||||||||||||||||||||||||||||||||||||||||||||||||||||||||||||||||||||||||||||||||||||||||||||||||||||||||||||||||||||||||||||||||||||||||||||||||||||||||||||||||||||||||||||||
– 扶幼比 | 18.43% | ||||||||||||||||||||||||||||||||||||||||||||||||||||||||||||||||||||||||||||||||||||||||||||||||||||||||||||||||||||||||||||||||||||||||||||||||||||||||||||||||||||||||||||||||||||||||||||||||||||||||||||||||||||||||||||||||||||||||||||||||||||||||||||||||||||||||||||||||||||||
– 扶老比 | 22.51% | ||||||||||||||||||||||||||||||||||||||||||||||||||||||||||||||||||||||||||||||||||||||||||||||||||||||||||||||||||||||||||||||||||||||||||||||||||||||||||||||||||||||||||||||||||||||||||||||||||||||||||||||||||||||||||||||||||||||||||||||||||||||||||||||||||||||||||||||||||||||
老化指數 | 122.11% | ||||||||||||||||||||||||||||||||||||||||||||||||||||||||||||||||||||||||||||||||||||||||||||||||||||||||||||||||||||||||||||||||||||||||||||||||||||||||||||||||||||||||||||||||||||||||||||||||||||||||||||||||||||||||||||||||||||||||||||||||||||||||||||||||||||||||||||||||||||||
戶人口量 | 2.5568人/戶 | ||||||||||||||||||||||||||||||||||||||||||||||||||||||||||||||||||||||||||||||||||||||||||||||||||||||||||||||||||||||||||||||||||||||||||||||||||||||||||||||||||||||||||||||||||||||||||||||||||||||||||||||||||||||||||||||||||||||||||||||||||||||||||||||||||||||||||||||||||||||
人口密度 | 24,078.61 (人/km2) | ||||||||||||||||||||||||||||||||||||||||||||||||||||||||||||||||||||||||||||||||||||||||||||||||||||||||||||||||||||||||||||||||||||||||||||||||||||||||||||||||||||||||||||||||||||||||||||||||||||||||||||||||||||||||||||||||||||||||||||||||||||||||||||||||||||||||||||||||||||||
總生育率 | 1.06 | ||||||||||||||||||||||||||||||||||||||||||||||||||||||||||||||||||||||||||||||||||||||||||||||||||||||||||||||||||||||||||||||||||||||||||||||||||||||||||||||||||||||||||||||||||||||||||||||||||||||||||||||||||||||||||||||||||||||||||||||||||||||||||||||||||||||||||||||||||||||
年齡戶數性別概況 12月戶數性別較上月變動 男性減7人 女性減28人 戶數增加139戶
12月人口動態 出生人數395人 死亡人數271人 遷入人數1508人 遷出人數1667人
板橋區壯年人口曾高於40萬人,但由於近10年壯年人口持續銳減,於2020年2月已跌破40萬人。此外,板橋區扶養比較全國平均高,老化指數則較全國平均低。 資料時間:2020年12月,來源:新北市政府民政局[9] |
2013年5月,板橋區人口數557,544人[10],是板橋區歷年人口最多的紀錄,但其後人口逐漸下滑。直到2017年,人口已有回升的趨勢,統計至2020年12月,區內人口計有557,114人,與板橋區人口歷史最高點僅有430人之差距。
歷年人口變化编辑
板橋區歷年人口變化(1946年~2020年)[11] | ||||||||||||||||||||||||||||||||||||||||||||||||||||||||||||||||||||||||||||||||||||||||||||||||||||||||||||||||||||||||||||||||||||||||||||||||||||||||||||||||||||||||||||||||||||||||||||||||||||||||||||||||||||||||||||||||||||||||||||||||||||||||||||||||||||||||||||||||||||||||||||||||||||||||||||||||||||||||||||||||||||||||||||||||||||||||||||||||
---|---|---|---|---|---|---|---|---|---|---|---|---|---|---|---|---|---|---|---|---|---|---|---|---|---|---|---|---|---|---|---|---|---|---|---|---|---|---|---|---|---|---|---|---|---|---|---|---|---|---|---|---|---|---|---|---|---|---|---|---|---|---|---|---|---|---|---|---|---|---|---|---|---|---|---|---|---|---|---|---|---|---|---|---|---|---|---|---|---|---|---|---|---|---|---|---|---|---|---|---|---|---|---|---|---|---|---|---|---|---|---|---|---|---|---|---|---|---|---|---|---|---|---|---|---|---|---|---|---|---|---|---|---|---|---|---|---|---|---|---|---|---|---|---|---|---|---|---|---|---|---|---|---|---|---|---|---|---|---|---|---|---|---|---|---|---|---|---|---|---|---|---|---|---|---|---|---|---|---|---|---|---|---|---|---|---|---|---|---|---|---|---|---|---|---|---|---|---|---|---|---|---|---|---|---|---|---|---|---|---|---|---|---|---|---|---|---|---|---|---|---|---|---|---|---|---|---|---|---|---|---|---|---|---|---|---|---|---|---|---|---|---|---|---|---|---|---|---|---|---|---|---|---|---|---|---|---|---|---|---|---|---|---|---|---|---|---|---|---|---|---|---|---|---|---|---|---|---|---|---|---|---|---|---|---|---|---|---|---|---|---|---|---|---|---|---|---|---|---|---|---|---|---|---|---|---|---|---|---|---|---|---|---|---|---|---|---|---|---|---|---|---|---|---|---|---|---|---|---|---|---|---|---|---|---|---|---|---|---|---|---|---|---|---|---|---|---|---|---|---|---|---|
統計表
| ||||||||||||||||||||||||||||||||||||||||||||||||||||||||||||||||||||||||||||||||||||||||||||||||||||||||||||||||||||||||||||||||||||||||||||||||||||||||||||||||||||||||||||||||||||||||||||||||||||||||||||||||||||||||||||||||||||||||||||||||||||||||||||||||||||||||||||||||||||||||||||||||||||||||||||||||||||||||||||||||||||||||||||||||||||||||||||||||
政治编辑
板橋區為新北市的首府,地處新北市溪南最接近於溪北的中間區域,此一地緣特色反應出來的政治板塊,選民均勻,使得板橋歷來呈現泛藍、泛綠勢力相當的中間多元屬性。與新北市所轄的其他行政區相較,板橋不若新店、雙和的偏藍,亦不若新莊、三蘆的偏綠,亦加以擁有新北市南來北往的中心樞紐位置和最大票倉,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競選總部的所在地。
歷任首長编辑
- 枋橋區長
1910年-1920年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林清山 | 1910年 | 1920年 |
- 板橋庄長
1920年-1929年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林清山 | 1920年 | 1924年 | |
山本義信 | 1924年 | 1929年 |
- 板橋街長
1929年-1945年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山本義信 | 1929年 | 1930年 | |
神谷龜吉 | 1930年 | 1931年 | |
淀川喜代治 | 1931年 | 1938年 | |
野村豐助 | 1938年 | 1945年 |
- 板橋鎮長
1946年-1951年 間接選舉
任次 |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林宗賢 | 1947年1月1日 | 1947年6月20日 | |
代理 | 陳弄獅 | 1947年6月20日 | 1947年10月22日 | |
補選 | 林燕清 | 1947年10月22日 | 1948年12月31日 | |
2 | 林日高 | 1949年1月1日 | 1949年12月31日 | |
補選 | 林宗慎 | 1950年1月1日 | 1951年7月1日 |
1951年-1972年 直接選舉
任次 |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林宗慎 | 1951年7月1日 | 1953年7月1日 | |
2 | 林宗慎 | 1953年7月1日 | 1956年7月1日 | |
3 | 林宗慎 | 1956年7月1日 | 1960年1月16日 | |
4 | 楊水生 | 1960年1月16日 | 1964年3月1日 | |
5 | 劉順天 | 1964年3月1日 | 1968年3月1日 | |
6 | 劉順天 | 1968年3月1日 | 1972年6月30日 |
- 板橋市長
1972年7月1日-2010年12月24日
任次 |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劉順天 | 1972年7月1日 | 1973年4月1日 | |
2 | 郭政一 | 1973年4月1日 | 1977年12月30日 | |
3 | 郭政一 | 1977年12月30日 | 1982年3月1日 | |
4 | 張馥堂 | 1982年3月1日 | 1986年3月1日 | |
5 | 張馥堂 | 1986年3月1日 | 1990年3月1日 | |
6 | 吳清池 | 1990年3月1日 | 1994年3月1日 | |
7 | 吳清池 | 1994年3月1日 | 1998年3月1日 | |
8 | 林鴻池 | 1998年3月1日 | 2002年3月1日 | |
9 | 林鴻池 | 2002年3月1日 | 2005年2月1日 | |
代理 | 張宏陸 | 2005年2月1日 | 2005年12月20日 | |
代理 | 廖榮清 | 2005年12月20日 | 2006年3月1日 | |
10 | 江惠貞 | 2006年3月1日 | 2010年12月24日 |
- 板橋區長
2010年12月25日─現制
任次 |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江惠貞 | 2010年12月25日 | 2011年8月1日 | |
2 | 林純秀 | 2011年8月1日 | 2014年12月24日 | |
3 | 林敬榜 | 2014年12月25日 | 2019年2月1日 | |
4 | 林耀長 | 2019年2月1日 | 2020年6月10日 | |
5 | 范姜坤火 | 2020年6月10日 | 現任 |
行政區编辑
板橋全區有126個里,是全國里數最多的市轄區,也是全國下轄最多里(村)的鄉鎮市區級行政區。
板橋區有十個非正規的次分區,11個聯合里。次分區與其大致的涵蓋範圍包括府中(範圍包括板橋市區聯合里下的5個里)、江翠(江翠聯合里下屬的27個里與港嘴聯合里下屬的4個里)、新埔(新埔聯合里下屬的11個里)、新板(又常稱為「深丘」,範圍包括深丘聯合里下屬的8個里)、亞東(又常稱為「湳子」,主要涵蓋湳興聯合里下屬的8個里)、埔墘(埔墘聯合里下屬的15個里)、後埔(廣福聯合里下屬的15個里)、社後(社後聯合里下屬的16個里)、浮洲(浮洲聯合里下屬的11個里)、溪崑(溪州聯合里下屬的6個里)。其中,府中、江翠、新埔、新板與亞東等幾個地區的中心位置分別都設置有台北捷運板南線的車站,是板橋區內交通較為便利的區段。
交通编辑
板橋區為新北市政經中心,地理上亦為新北市人口密集帶的中心,都市定位及南來北往的中心地理位置,使得板橋擁有頗為發達的聯外路網及發達的大眾運具。其中有四座東西向橋樑(華江橋、萬板橋、華翠橋、光復橋)直通臺北市;南北向則有新北環快、臺64線(特一號)及臺65線(特二號)三大快速道路貫穿板橋市區並連結國道一號及國道三號;捷運板南線在板橋區設有五站(江子翠站、新埔站、板橋站、府中站、亞東醫院站)與北市主要精華區(西門商圈、博愛特區、站前商圈、東區商圈、信義商圈、南港經貿園區)直接串連;串連新北市發達區的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西環段)亦以板橋為中心,並於區內設置三個捷運站(板新站、板橋站、新埔民生站)。連接臺灣西部走廊主要都會區的高鐵及大小都市的臺鐵和短中長客運中心亦在板橋設站,使得板橋區堪稱是新北市的交通樞鈕。
大眾運輸编辑
高鐵编辑
臺鐵编辑
大眾捷運编辑
客運编辑
2001年11月13日板橋客運站啟用,提供板橋地區長途客運搭乘。
- 統聯客運
- 1656 板橋↔屏東
- 1660 板橋↔高雄
- 國光客運
- 1820 台北↔竹東
- 1821 台北↔竹東(經員樹林)
- 1825 台北↔苗栗
- 1851 板橋↔龍潭↔台中(經水湳)
- 1852 板橋↔台中(經龍潭、苑裡、東海大學、朝馬)
- 和欣客運
- 7504 板橋↔台中(朝馬)
- 7505 板橋↔台南(國道1號)
- 大有巴士
- 1962 板橋↔桃園機場(經土城、捷運永寧站)
- 阿羅哈客運
- 3777 板橋↔新竹
- 首都客運
- 葛瑪蘭客運
免費社區巴士编辑
- F501 樹林-板橋線
- F502 浮洲地區-板橋公車站
- 577 原(F511)(109年7月1日轉換為收費公車)
- 板橋府中-自強國中
公路编辑
快速道路编辑
- 新北環河快速道路:通過板橋東側,共設五個匝道(民生路、台64線江子翠交流道、縣民大道、萬板大橋、光環路)。
- 台64線:又稱特一號快速道路,通過板橋中央。(平面道路:環河路(華江橋至大漢橋)/民生路一、二、三段)為貫穿新北市的南北向大動脈。
- 台65線:又稱特二號快速道路,通過板橋西側。往北經新莊接國道一號 、往南經土城區接國道三號,為貫穿新北市的南北向大動脈。
省道编辑
市道编辑
- 市道106號:新海橋→中正路→民權路(與台三線共線,設有25.5K牌子)→民族路→中和中山路(22.7K~26.7K)
- 市道106甲線:大漢橋→民生路三段→捷運新埔站(民生文化路口,終點接台三線)
- 市道114號:沙崙橋→大觀路三段→浮洲橋→大觀路二一段→南興橋→館前西路→中山路一段(與台三線共線)→中山路一二段→光復橋
- 市道116號:樹林陸橋(大觀路三段50巷)→浮洲橋→新興橋→四川路二段(終點接台三線,四川路與土城中央路口)
區道编辑
- 北73線(存德街/溪崑一街/溪北路/玉平巷)
- 北89線:四汴頭(四川信義路口)→信義路→土城青雲路
- 信義路:四汴頭地區主要道路,是通往土城的主要道路。
- 北91線:新海橋頭(新北市立殯儀館)→長江路一二段→雙十路三二一段→三民路一二段→中和員山路
- 北92線:三民路二段245巷→中和永和路
- 北93線:板橋分局前(文化民權路口)→文化路一段→南門街(板橋舊市區)→南雅南路一段(南雅夜市)→南雅南路二段(亞東醫院)→接台三線四川路二段
一般道路编辑
- 板橋區內環線:北門街→西門街→館前西路→南門街→文化路一段(與北門街交叉口)
- 板橋區中環線:漢生東路(與中和中山路口)→漢生西路→國光路→大仁街→南雅西路段→南雅東路(或南雅西路一段)→華興街→成都街→實踐路→忠孝路→中和德光路→中和莒光路(與中和中山路口)
- 板橋區外環線:三民路一二段→雙十路一二三段→長江路一二三段→中正路→北門街→文化路一段→南門街→南雅南路一二段
橋樑编辑
由於境內河域廣闊,板橋區境內共有19座主要聯絡橋樑,板橋區之北、西面為大漢溪及其支流,東面為新店溪,而南面以陸地連接中和區、土城區,主要以圳溝為界,沒有橋樑。因此板橋區可說是台灣所有鄉鎮市區中,大型聯絡橋樑最多者。
板橋區的東面有四座跨越新店溪的橋樑,全部通往台北市萬華區:
- 光復橋:市道114號,為板橋通往萬華歷史最早的橋樑,日治時期為吊橋,稱「昭和橋」,後改建為斜張橋,中山路二段→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
- 華江橋:台三線,是繼光復橋之後為第二座興建的橋樑,今天的華江橋是第二代的橋樑,文化路二段→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
- 萬板橋:為第三座興建的橋樑,也是四座橋樑中高度最高的(因台北端橋下有抽水站),但卻是交通量最少的一座,萬板路→台北市萬華區西藏路,。
- 華翠橋:原為縱貫鐵路跨越新店溪橋樑,鐵路地下化完成之後,改建為公路橋樑,本橋為汽車專用,無機車道與自行車道,至今交通量甚至勝於華江橋,縣民大道三段→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
西面11座:三座為區內聯絡橋樑,一座鐵路橋(高鐵與台鐵共構),兩座通往樹林區,一座通往土城區
- 浮洲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浮洲與溪洲兩地區以及樹林的交通,橋下為大漢溪主流,大觀路二段→大觀路三段(樹林陸橋)
- 南興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舊市區(湳子)與浮洲的交通,橋下為大漢溪支流湳子溝,館前西路→大觀路一段
- 新興橋:市道116號,又稱浮洲二橋,橋下為大漢溪支流湳子溝,聯絡四汴頭與浮洲的交通,在城林橋通車之前,亦背負聯絡土城與樹林、新莊之間的交通。
- 樹林陸橋:市道116號,聯絡樹林與板橋溪洲之間的交通,為鐵路跨越橋,但其下亦有水圳河道通過,大觀路三段50巷(浮洲橋)→樹林區中正路
- 沙崙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溪洲與樹林市區之間的交通,十五座主要橋樑內為最小的一座,大觀路三段→樹林區保安街。
- 城林橋:聯絡樹林區、板橋區溪洲地區與土城區的交通,板林路→溪城路→土城區城林路
- (大漢溪)鐵路橋:其實是兩座橋,跨越大漢溪,高鐵橋與台鐵橋毗鄰而立。
- 重翠橋:屬於快速道路橋樑,台64線和新北環快共構,與新北大橋直接連通,有機車道與自行車道,常被誤認為是新北大橋的一部份,通往三重區。
- 大漢橋:市道106甲,為北面通往新莊區的交通主動脈,民生路三段→新莊區思源路。
- 新海橋:市道106號,在大漢橋興建之前,為唯一的北面通往新莊、三重的聯絡橋樑。在大漢橋通車之後,逐漸被取代,但至今仍然地位重要。
- 台65線大漢溪跨越橋,屬於快速道路橋樑,通往新莊區,也有機車道(板新機車聯絡道橋)與自行車道。
未來编辑
捷運编辑
教育编辑
- 大專院校
- 高級中學
- 高級職業學校
- 國民中學
公共設施编辑
由於板橋區是新北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因此除了市政府本身的辦公大樓外,包括市議會與許多下屬單位的總部,都是設籍在板橋區內。
- 政府單位
- 警政
新北市警察局的局本部設於板橋區境內,除了總部外,該單位在板橋區的境內還設置了兩個分局與多個派出所,負責板橋地區的治安維護。
- 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高鐵警務段台北分駐所,位於板橋車站內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 局本部
- 板橋分局
- 交通分隊
- 下轄派出所:板橋、沙崙、後埔、信義、大觀
- 海山分局
- 交通分隊
- 下轄派出所:海山、埔墘、新海、文聖、江翠
- 消防
板橋區是新北市消防局的總部所在地,與旗下第一大隊的管轄範圍。
- 文化設施
- 新北市藝文中心(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私人機構)
- 板橋435藝文特區
- 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
- 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
- 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演奏廳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運動場館
- 社福設施
- 廣場
- 市民廣場
- 雙十人行廣場
- 非常熱區(位於府中商圈)
- 中大型公園
- 小型或鄰里公園
見證板橋歷史風華的林本源園邸是頗富盛名的重要古蹟
醫療编辑
觀光旅遊编辑
- 古蹟名勝與文化資產
- 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
- 大觀義學(大觀書院)
- 枋橋建學碑
- 板橋接雲寺:創建於清治咸豐六年(1856年),主祀觀世音菩薩,為板橋、土城、中和的板橋十三莊漳州裔所供奉。接雲寺、板橋慈惠宮、迪毅堂與板橋大眾爺廟合稱「板橋四大廟」。
- 板橋慈惠宮:創建於清治乾隆十五年(1750年),主祀天上聖母,被稱為「板橋媽」。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每年會恭請板橋慈惠宮的「媽祖」、接雲寺的「觀音」、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城隍爺」、「城隍夫人」、「月老」舉行聯合祈福遶境儀式。
- 板橋保安宮潮和宮: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江翠里吳鳳路50巷93號,為保安宮與潮和宮兩廟的合稱。三樓是主祀三官大帝的潮和宮(創廟於1862年),二樓為主祀保生大帝的保安宮(創廟於1897年),而一樓則是江子翠民眾活動中心。
- 板橋真武廟:位於新北市板橋區光復里,主祀玄天上帝,為埔墘及港子嘴一帶的信仰中心。
- 迪毅堂:俗稱元帥廟,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流芳里的厲祠,由板橋林家在咸豐年間的泉漳械鬥後建立,祭祀戰死的武師與壯勇。
- 板橋大佛寺:是一座在車水馬龍的鬧區中寧靜莊嚴的佛寺。
- 板橋妙雲宮(王禪老祖開基祖廟)[2]
- 板橋潮和社:知名北管音樂社團,據說得名於「潮和宮」,亦常在「潮和宮」練習。
- 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 (板橋聖若望天主堂):聖若望天主教堂建於1961年,號稱當年台灣最大天主教堂聖若望天主教,外貌有別於其他教堂,整座教堂採用中西合併的教堂設計,鮮明中國色彩的琉璃瓦屋簷、月形拱門和香爐等,都是台灣的其他教堂所沒有的特色。
- 板橋435藝文特區
- 臺北電信局板橋放送所
- 夜市
- 商場百貨
大型飯店编辑
- 重大建設
- 未來重大建設
- 其它
- 湳仔溝自行車道
- 新板萬坪都會公園(共3期,第1期已於2009年7月開放)
- 江子翠河口景觀公園
- 新北市政府大樓觀景台
- 新北市市民廣場
- 農村公園
- 新北市藝文中心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
- 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
參考資料编辑
- ^ 《板橋區志》
- ^ 《台灣堡圖》,1904年
- ^ 葉高華 臺灣日式地名新論 (中文(台灣)).
- ^ 莊文松. 圖解台灣老地名. 晨星出版. ISBN 9789864432608 (中文(台灣)).
- ^ 地理生態,板橋區公所
- ^ 繪製在Google Map上的公館溝河道圖。作者:吳澤山
- ^ 《枋橋古城遊》地圖,枋橋文化協會監事莊文毅繪製,2014年。
- ^ 板橋憶往,板橋區公所
- ^ 人口計算機.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 ^ 人口統計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
-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 ^ 12.0 12.1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消防據點.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2018-12-26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註釋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板橋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板橋區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