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话
泉州话(闽南语:泉州話,白话字:Choân-chiu-oē,闽拼:Zuán-ziū-wê,国际音标:/tsuan˨˨ tsiu˧˧ ue˦˩/)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属闽南语的泉漳片。
泉州话 | |
---|---|
Choân-chiu-oē / Zuán-ziū-wê | |
发音 | [tsuan˨˨ tsiu˧˧ ue˦˩]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福建南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缅甸等地 |
区域 | 闽南泉州 |
母语使用人数 | 约7百万 |
语系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 |
ISO 639-6 | quzh |
闽南语泉漳片通行地区,红色为泉州话分布地区;台湾淡红色为偏泉腔的台湾话 |
历史上,泉州话的府城腔曾长期是闽南语泉漳片的代表方言,闽南传统的梨园戏都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至清末,随着五口通商,厦门逐渐兴起,泉州话的标准音地位才渐渐被厦门话取代。[1][2]
历史渊源
编辑泉州话的形成跟秦汉、晋唐时期中原汉人大批南下入闽有着密切的关系。汉末、三国时代,吴国入闽设立建安郡,使福建除原有百越土著民族的语言以外,另外也带来了一部分的吴越楚地汉语语言。[3]但汉族大规模入闽则是始于永嘉之乱,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邱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带来了当时的古汉语(例:有身、新妇、斟酌、鼎、箸、失礼),初步形成了日后的泉州话。由于晋室南迁,大批北方汉人入闽,带来上古音(3世纪时中原的语言),为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早于文读音。[4][5]
分布地区
编辑泉州话使用范围覆盖泉州地区全境,包括今天的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等县(市、区、管委会),使用人口800多万。
此外,香港约有70万泉州人,当中晋江人有40万。会说闽南语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一辈人口,有部分中年人说粤语时仍带有不少闽南口音,年轻的一代因为教育、广播、政府机构中只使用粤语,随着闽南人和其他族群通婚,普遍亦已改说中英夹杂的香港粤语。
音韵体系
编辑请注意:以下 [ ] 内的符号是实际发音,/ / 内的代表音位,⟨ ⟩ 内的是白话字拼法。 创制泉州话白话字的人是 Douglas(1873, 1899: 尤其请看609-610)。
泉州城里的话共有6个调号(加上不带符号的声调就是8个音位)、在声母方面14个音位(但是白话字里更多声母拼法)和87个韵母。[6](因为城里有韵母 ⟨ö⟩ 合并到 ⟨e⟩ 里去之类的倾向,所以有的人少几个。)[7]
声母
编辑- 以下加斜体的 [ʨʰ]、[ʨ]、[ɕ]、[ʥ] 和 [l]、[g]、[b] 是 /ʦʰ/、/ʦ/、/s/、/ʣ/ 和 /n/、/ŋ/、/m/ 的音位变体。前四个变体只接以 [e] 或 [i](两个前元音)开头的韵母。后三个变体在与非鼻化韵母相拼时出现。那两个情况以外的韵母就与 [ʦʰ]、[ʦ]、[s]、[ʣ] 和 [n]、[ŋ]、[m] 相拼。(后三个音位还作为韵尾。)
- 每个音位底下的汉字是(1800年在南安县成书的)泉州韵书《汇音妙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用来指他的名称。
双唇音 | 齿龈音 | 龈颚音 | 软颚音 | 声门音 | ||||||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m/ 文 |
⟨n⟩ [n] /n/ 柳 |
⟨ng⟩ [ŋ] /ŋ/ 语 |
|||||||
塞音 | 不送气 | ⟨p⟩ [p] /p/ 边 |
⟨b⟩ [b] /m/ 文 |
⟨t⟩ [t] /t/ 地 |
⟨k⟩ [k] /k/ 求 |
⟨g⟩ [g] /ŋ/ 语 |
(不标) [ʔ] /ʔ/ 英 | |||
送气 | ⟨ph⟩ [pʰ] /pʰ/ 普 |
⟨th⟩ [tʰ] /tʰ/ 他 |
⟨kh⟩ [kʰ] /kʰ/ 气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ts⟩ [ʦ] /ʦ/ 争 |
⟨j⟩ |
⟨ch⟩ [ʨ] /ʦ/ 争 |
⟨j⟩ [ʥ] /ʣ/ 入[8] |
|||||
送气 | ⟨chh⟩ [ʦʰ] /ʦʰ/ 出 |
⟨chh⟩ [ʨʰ] /ʦʰ/ 出 |
||||||||
擦音 | ⟨s⟩ [s] /s/ 时 |
⟨s⟩ [ɕ] /s/ 时 |
⟨h⟩ [h] /h/ 喜 | |||||||
边音 | ⟨l⟩ [l] /n/ 柳 |
韵母
编辑- 带 /ʔ/ 或别的声母的 [ŋ̍](=白话字的 ⟨ng⟩) 可以单独作为韵母。
- 带声母 /ʔ/ 的 [m̩] 也可以单独作为韵母。(有的地方还可以拼声母 /h/,像*媒字和*茅字的厦门话白读是 ⟨hm̂⟩。)
- 元音 [ə](=白话字的 ⟨ö/er⟩)实际发音有时开口较大或较小,音值就接近 [ɜ] 或 [ɘ]。
- 元音 [ɨ](=白话字的 ⟨ü/ir⟩)也是央元音(但是常被标为后元音ɯ)。比较靠后的 ⟨ü⟩ 可以比如在福建漳州(最南部的县)诏安的*鱼字里听到。
- 韵尾 ⟨…p⟩、⟨…t⟩、⟨…k⟩ 实际上有时读浊音,例如在小称音节 ⟨…-á⟩ 前就读 [b]、[d]、[g]。
[i] (= ⟨i⟩) 伊 | [u] (= ⟨u⟩) 取 | |
[a] (= ⟨a⟩) 阿 | [ia] (= ⟨ia⟩) 爷 | [ua] (= ⟨oa⟩) 娃 |
[ɔ] (= ⟨o•⟩) 乌 | ||
[o] (= ⟨o⟩) 蚝 | [iə/io] (= ⟨iö⟩/⟨io⟩) 冓 / 叫 |
|
[ə] (= ⟨ö⟩) 妹 | ||
[e] (= ⟨e⟩) 裔 | [ue] (= ⟨öe⟩/⟨oe⟩) 鸡 / 瓜 | |
[ɨ] (= ⟨ü⟩) 鱼 | ||
[iu] (= ⟨iu⟩) 优 | [ui] (= ⟨ui⟩) 胃 | |
[ai] (= ⟨ai⟩) 哀 | [uai] (= ⟨oai⟩) 歪 | |
[au] (= ⟨au⟩) 交 | [iau] (= ⟨iau⟩) 妖 | |
[əm] (= ⟨öm⟩) 欣 | [im] (= ⟨im⟩) 音 | |
[am] (= ⟨am⟩) 庵 | [iam] (= ⟨iam⟩) 阉 | |
[m] (= ⟨m⟩) 姆 | ||
[in] (= ⟨in⟩) 因 | [ən/un] (= ⟨ön⟩/⟨un⟩) 恩 / 温 | |
[an] (= ⟨an⟩) 汉 | [ian] (= ⟨ien⟩) 胭 | [uan] (= ⟨oan⟩) 选 |
[ŋ] (= ⟨ng⟩) 黄 | [iŋ] (= ⟨eng⟩) 英 | |
[ɨŋ/əŋ] (= ⟨ng⟩/⟨öng⟩) 酸 / 生 |
||
[aŋ] (= ⟨ang⟩) 江 | [iaŋ] (= ⟨iang⟩) 𬞟 | [uaŋ] (= ⟨oang⟩) 风 |
[ɔŋ] (= ⟨ong⟩) 汪 | [iɔŋ] (= ⟨iong⟩) 恭 | |
[ĩ] (= ⟨iⁿ⟩) 婴 | ||
[ã] (= ⟨aⁿ⟩) 涵 | [ĩã] (= ⟨iaⁿ⟩)营 | [ũã] (= ⟨oaⁿ⟩) 寒 |
[ɔ̃] (= ⟨o•ⁿ⟩) 恶 | ||
[ĩũ] (= ⟨iuⁿ⟩) 鸯 | [ũĩ] (= ⟨üiⁿ⟩) 闲 | |
[ãĩ] (= ⟨aiⁿ⟩) 耐 | [ũãĩ] (= ⟨oaiⁿ⟩) 弯 | |
[ĩãũ] (= ⟨iauⁿ⟩) 猫 | ||
[ĩʔ] (= ⟨ihⁿ⟩) 捏 | [ũĩʔ] (= *⟨üihⁿ⟩) 蜢 | |
[ãʔ] (= ⟨ahⁿ⟩) 凹 | [ĩãʔ] (= ⟨iahⁿ⟩) 赢 | |
[ɔ̃ʔ] (= ⟨o•hⁿ⟩) 瘼 | ||
[ẽʔ] (= ⟨ehⁿ⟩) 咩 | ||
[ãĩʔ] (= ⟨aihⁿ⟩) 唉 | [ũãĩʔ] (= ⟨oaihⁿ⟩) (扌弯) | |
[ãũʔ] (= ⟨auhⁿ⟩) 嗷 | [ĩãũʔ] (= ⟨iauhⁿ⟩) 蛲 | |
[iʔ] (= ⟨ih⟩) 踦 | [uʔ] (= ⟨uh⟩) 煦 | |
[aʔ] (= ⟨ah⟩) 盒 | [iaʔ] (= ⟨iah⟩) 页 | [uaʔ] (= ⟨oah⟩) 活 |
[ɔʔ] (= ⟨o•h⟩) 呕 | ||
[ɤʔ] (= ⟨oh⟩) 学 | [iɤʔ] (= ⟨ioh⟩) 药 | |
[əʔ] (= ⟨öh⟩) 呃 | ||
[eʔ] (= ⟨eh⟩) 秽 | [ueʔ] (= ⟨öeh⟩/⟨oeh⟩) 狭 / 拔 | |
[ɯʔ] (= ⟨üh⟩) 渍 | ||
[auʔ] (= ⟨auh⟩) 笃 | [iauʔ] (= ⟨iauh⟩) 嚼 | |
[mʔ] (= ⟨mh⟩) 呒 | ||
[ŋʔ] (= ⟨ngh⟩) 嗯 | ||
[iuʔ] (= ⟨iuh⟩) 搐 | [uiʔ] (= ⟨uih⟩) 挖 | |
[əp] (= ⟨öp⟩) 涩 | [ip] (= ⟨ip⟩) 立 | |
[ap] (= ⟨ap⟩) 压 | [iap] (= ⟨iap⟩) 叶 | |
[it] (= ⟨it⟩) 乙 | [ət/ut] (= ⟨öt⟩/⟨ut⟩) 核 / 搰 | |
[at] (= ⟨at⟩) 察 | [iat] (= ⟨iet⟩) 秩 | [uat] (= ⟨oat⟩) 越 |
[ak] (= ⟨ak⟩) 沃 | [iak] (= ⟨ök⟩/⟨ek⟩) 特 / 敌 |
|
[ɔk] (= ⟨ok⟩) 国 | [iɔk] (= ⟨iok⟩) 欲 |
声调
编辑泉州城里的话共有6至7个单字调(来自8个音位)。[9]
音位 | /1/ | /2/ | /3/ | /4/ | /5/ 和 /6/ | /7/ | /8/ |
调类 | 阴平 | 阳平 | 阴上 | 阳上 | 去声 | 阴入 | 阳入 |
音值 | ˧˧ (33) | ˨˦ (24) | ˥˥ (55) | ˨˨ (22) = 老派; ˧˧ (33) = 新派[10] |
˦˩ (41) | ˥ (5) | ˨˦ (24) |
白话字调号 |
不标调 ⟨a⟩ |
ˆ ⟨â⟩ |
ˊ ⟨á⟩ |
ˇ ⟨ǎ⟩ |
ˋ ⟨à⟩ / ¯ ⟨ā⟩ |
不标调 ⟨ap⟩ / ⟨at⟩ / ⟨ak⟩ / ⟨ah⟩ |
ˈ ⟨a̍p⟩ / ⟨a̍t⟩ / ⟨a̍k⟩ / ⟨a̍h⟩ |
例字 | 诗 ⟨si⟩ 丰 ⟨hong⟩ |
时 ⟨sî⟩ 皇 ⟨hông⟩ |
始 ⟨sí⟩ 仿 ⟨hóng⟩ |
是 ⟨sǐ⟩ 奉 ⟨hǒng⟩ |
四 ⟨sì⟩ / 豉 ⟨sī⟩ 放 ⟨hòng⟩ / 凤 ⟨hōng⟩ |
薛 ⟨sih⟩ 复 ⟨hok⟩ |
蚀 ⟨si̍h⟩ 服 ⟨ho̍k⟩ |
⟨à⟩ 为阴去,⟨ā⟩ 为阳去。今日的泉州话在单字里已无法区别这两种去声,但在连读的时候仍存在明显的区别。详见下面“连读音变”一节。
连读音变
编辑与其他闽南语方言相同,泉州话存在连读音变的现象。泉州话的连读音变分为变调、轻声、同化、异化、增音、减音六种。
泉州话和类似的闽南方言里, 一个(或更多的)轻声音节只在连调单位末出现。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变调(就是说非轻声的变调)不出现。(连调单位之间的界限是看语法构造而定的,因为某些语法结构各成一个连调单位。)每个的最后一个非轻声的音节读本调。那个音节的前面如果在连调单位里还有音节的话,不管多少都尽量变调。[11] 变调规律如下表 (不过,当出现三字相同的形容词时,会出现例外现象。[12]):
音位 | /1/ | /2/ | /3/ | /4/ | /5/ | /6/ | /7/ | /7/ | /8/ |
调类和 本调音值 |
阴平 33 | 阳平 24 | 阴上 55 | 阳上 33 (新派) |
去声 41 | 阴入 5 | 阳入 24 | ||
阴去 | 阳去 | 阴入 ⟨…p/t/k⟩ |
阴入 ⟨…h⟩ = […ʔ] | ||||||
白话字写法 |
不标调 ⟨a⟩ |
ˆ ⟨â⟩ |
ˊ ⟨á⟩ |
ˇ ⟨ǎ⟩ |
ˋ ⟨à⟩ |
¯ ⟨ā⟩ |
不标调 ⟨ap⟩ / ⟨at⟩ / ⟨ak⟩ |
不标调 ⟨ah⟩ |
ˈ ⟨a̍p⟩ / ⟨a̍t⟩ / ⟨a̍k⟩ / ⟨a̍h⟩ |
变调音值 | 不变 | 22 | 24 | 22 | 55 | 22 | 24 | 不变 | 22 |
例词 | 丰富 ⟨hong -hù⟩ |
皇帝 ⟨hông -tè⟩ |
仿佛 ⟨hóng -hut⟩ |
奉命 ⟨hǒng -bēng⟩ |
放射 ⟨hòng -siā⟩ |
凤凰 ⟨hōng -hông⟩ |
复姓 ⟨hok -sèng⟩ |
血气 ⟨huih -khì⟩ |
服事 ⟨ho̍k -sāi⟩ |
历史上之泉州声韵书籍
编辑西晋衣冠南渡今泉州丰州,故有詹琲. 《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一‧《永嘉乱,衣冠南渡,流落南泉,作忆昔吟》;东晋王羲之后人王僧辩(—555年10月26日):“若建承华,本归皇胄;心口相誓,惟拟晋安”;福建地方志《三山志》“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佐证泉州南音是汉唐宫廷燕尔之《明刊三种》等为据。历史上的闽南语标准皆以泉州府城腔为准,且不可随意变更声韵,因要与古汉语韵书《切韵》《广韵》相一致。声韵研究自古繁荣,为闽南独树一帜。
注:建国前的晋江皆指泉州市区
《诗声谱》2卷 (宋•晋江) 陈知柔著
《苏氏韵辑》4卷 (明•晋江) 苏茂相著
《诗韵字考》1卷 (明•晋江) 苏茂相著
《诗韵字考》1卷 (明•晋江) 韦际明著
《双声叠韵谱》1卷 (明•晋江) 黄景昉著
《韵略易通》3卷 (明•晋江) 梁玉蕤著。梁玉蕤,字旧谷,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抚州推官
《韵笺》 (清•安溪) 李光地著
《钦定音韵阐微》18卷 (清•安溪) 李光地等纂。《四库全书》收录。福师大藏。
《韵法指南》 (清•晋江) 富中炎著。富中炎,字韬上,康熙监生,官至辽阳知州
《方音释咙》 (清•晋江) 方羽中著
《韵学溯源》4卷 (清•惠安) 孙经世著。孙经世,字济侯,乾隆四十八年生,道光优贡
《说文会通》16卷 (清•惠安) 孙经世著
《释文辩证》14卷 (清•惠安) 孙经世著
《尔雅音疏》6卷 (清•惠安) 孙经世著
《文字渊源参考》 (清•晋江) 蔡友璿编
《广金石韵府》5卷 (清•莆田) 林尚葵、(晋江)李根同撰。 福师大藏。林尚葵,字朱臣,李根,字阿灵
《音韵阐微》 李光地
《闽音必辨》 晋江 富允谐
《汇音妙悟》 《汇音妙悟》为清朝嘉庆5年(1800年)晋江人黄谦(字思逊,号柏山主人,南安水头文斗村人)
《占毕音学》1卷 (清•南安) 王之珂
《诗韵解》 (清•安溪) 王严龙著
《国语、闽南语对照常用辞典》 (晋江) 蔡培火著。台北正中书局1969年10月出版。蔡培火,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台湾"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泉州方言韵》 (鲤城) 林任生参编。 林任生,民国元年(1912年)生
《八音定诀》 (漳泉腔) (清) 叶开恩编
与其他闽南语方言的对比
编辑闽南语泉州话与潮汕话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是同为福建闽南语中的厦门话、漳州话所没有的,如:泉州话的人称代词*汝(‘你’)读音为⟨lǘ⟩,这与潮州话相同,泉州话就曾经向西传入潮州。
广东海丰、陆丰有早期泉州移民,其所说的海丰话、陆丰话发音为极偏泉州音。
江西东北部如广丰、玉山等地亦有早期泉州移民,使用偏泉州话的赣东北闽南语。
泉州是台湾汉人最重要的祖籍地之一,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区和北部盆地平原。台湾话鹿港方言的发音与泉州府城腔高度一致。
新加坡现在依然有许多人使用福建话。早期的泉州、漳州移民现今已经融合为一体,所说的福建话口音为泉漳混合音,相比台湾,新加坡的闽南语具有更浓的泉州口音,比较偏向泉州腔。
马来西亚有许多福建话(闽台片闽南语)方言岛。主要地区有柔佛州、槟城、吉打州等等。南部与北部的福建话有差异,南部福建话方言在口音上稍微偏泉州话。
印尼许多地区都有福建闽南人分布,尤其在苏门答腊的棉兰、廖内群岛、以及东爪哇省的泗水市。早期印尼政府曾经禁止华人移民在印尼境内学习中文,因此许多福建移民以及其后裔丧失中文能力,他们的福建话也成为了无文字语言,只能说简单的口语。也因为缺乏跟其他闽南地区的联系,印尼的福建话经过多年的孤立,已发展为一种夹杂许多印尼语词汇的混合语。混合的程度在每个地区都不同。
现状
编辑相对于其他闽南地区,泉州地区闽南语普及和保护程度相对较好,泉州有中国大陆第一个全部采用闽南语播出的综合频道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其知名的闽南语节目《泉州讲古》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收视人群。泉州市民基本都通晓闽南语,年轻人闽南语水平虽有下降但仍能在日常沟通交流,外来人口闽南语掌握程度较其他闽南地区高。泉州本地的撑闽南话活动、闽南语正字促进会等民间组织扮演着保护闽南语的重要角色。
大泉州地区公交的闽南语报站
编辑2012年起,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与泉州第二公交公司开始逐步在所属营运车辆的车载报站器内加入闽南语报站,截止2015年1月,两家公司81条线路中,除K604、K902、K201、K701以及K306的部分共计100辆购于2011年底的车辆因设备语音兼容问题,以及34、502、K207、K606因未采集闽南语站点语音而无法进行闽南语报站以外,两司其余800余部车辆均基本实现闽南语报站 同时,目前除以上两家公交公司之外,石狮公交、晋江公交、德化闽兴公交等也实现了闽南语报站
注解
编辑- ^ 泉州市志 卷五十第一章.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4).
- ^ 福建概览 方言[永久失效链接]
- ^ 周长楫. 《閩南語的形成發展及在臺灣的傳播》. 台北市: 台笠. 1996. ISBN 957-98-8611-3.
- ^ 詹琲. 《全唐詩》卷七百六十一‧《永嘉亂,衣冠南渡,流落南泉,作憶昔吟》.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
- ^ 梁克家等人(南宋). 淳熙三山志/卷26. 维基文库.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爰自永嘉之末,南渡者率入闽,陈、郑、林、黄、詹、丘、何、胡,昔实先之。
- ^ 泉州市志 卷五十第一章.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有关这种没有韵尾的单元音韵母,可以参考比如林连通 (主编)《泉州市方言志》第七页指出这种合并其中最常见的,用以下的话:“不论是新派还是老派,相当的一些人,常常”分别把 ‹ö› 和 ‹ü› 念成 ‹e› 和 ‹i›。
- ^ 这个声母混同柳母在闽南地区的东北部很普遍 (甚至在府城今日的管辖以外的例如厦门等地)。不过至少下列的泉州话(次)方言里有入母。照林连通和陈章太 (1989:12) 永春县里“保存在 [其东北部的] 湖洋、[南部的] 仙夹 (老派)、[中部的] 蓬壶、[西部的] 一都等地”。
- ^ 《当代泉州音字汇》(例如在2009年2月20日) 这么写:
“声调(八个)...
- 阴平(1) 33 蜘翻军高东兼乖坚
- 阳平(2) 24 群秦同桥含凡琴痰
- 阴上(3) 55 党返惨审抵滚普取
- 阳上(4) 22 或 33 治丈近簿动市在社
- 阴去(5) 41 故泛晋困醉战霸宋
- 阳去(6) 41 电认共害大万助念
- 阴入(7) 55 法湿质福滴失笔帖
- 阳入(8) 24 日罚服习碟实局杂
- 第 2、4(原调读 33 者)、6、8 声调值变为 22(例:群众、治安、电话、日头)
- 第 3 声调值变为 24(例:党员)
- 第 5 声调值变为 55(例:故宫)
- 第 1 声读原调(例:蜘蛛)
- 第 7 声读原调(例:滴水、法律),但韵尾为 p t k 者也可变调为 24(例:法律)
- 轻声字的前字不变调(例:日时)”
- ^ 《当代泉州音字汇》(至少从2006年7月20日到2009年2月20日) 写:“阴平 ... 33 ... 阳上 ... 22 或 33 ... 阳上单字调存在两种读法。”
- ^ 这些事情是李如龙在《泉州方言的“体”》一文中如下表达的: “轻声前的音节必定是本调,本调前的变调音节和本调及本调后的轻声组成一个连调单位。一个连调单位也是一个意义单位,在结构上也是一个句子成分。”
- ^ 泉州市志 卷五十第一章.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参阅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繁体中文)黄谦。《汇音妙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南安县], [1800]。
- (英文)(繁体中文)Douglas, Carstair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the Chang-chew and Chin-chew Dialects》. London: Trübner, 1873. Rev. ed., London: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1899. Rpt. of rev. ed. with supplement by Thomas Barclay, 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 1923. Rpt. of ed. with supplement, Princeton: Taipei: Chinese Linguistics Project; Ku t'ing, 1970.
- 林连通 & 陈章太。《永春方言志》。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9。
- 林连通 (主编)。《泉州市方言志》。泉州地方志丛书。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 (繁体中文)网站《当代泉州音字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语言文字学书目-泉州历史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