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9月1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9月13日) |
中秋節是漢字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初至10月初(即不包括每19年7個的置閏月期間),約9月7日至10月7日。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的傳統節日。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仲秋或中秋,中秋節不但位於秋三月之第二個月,日期亦在該月之十五日,這可能是取名為中秋節的原因。中秋節又稱為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中秋節 | |||||||
![]() | |||||||
漢語名稱 | |||||||
---|---|---|---|---|---|---|---|
正體字 | 中秋節 | ||||||
簡化字 | 中秋节 | ||||||
| |||||||
越南語名稱 | |||||||
國語字 | Tết Trung Thu ‧ Tết Trông Trăng | ||||||
漢喃 | 節中秋 ‧ 節𥉩𣎞݄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추석、한가위、중추절、가배일 | ||||||
漢字 | 秋夕、한가위、仲秋節、嘉俳日 | ||||||
| |||||||
名稱 | |||||||
中秋、十五夜/チョンチク[1]、ジューグヤー chonchiku |
中秋節 | |
---|---|
參與者 | ![]() ![]() ![]() ![]() ![]() ![]() ![]() ![]() ![]() ![]() ![]() ![]() |
類型 | 傳統節日 |
日期 | 農曆八月十五 |
癸卯年八月十五 |
中秋節——2023年9月29日 |
今日舉行 |
以當地時間計算 |
如果發現倒數時間不準確,請清除頁面快取 |

起源 編輯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讀為仲秋,指的是農曆八月。該段落記載在農曆八月,樂官會在晚上擊土鼓、吹《豳》詩,迎接天氣變寒[2]。中秋用於指中秋節,則遲至唐朝[3],如劉禹錫《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韻》:「暮景中秋爽,陰靈既望圓」。
《大戴禮記》和賈誼《新書》記載「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朝日、夕月」即是古代天子祭拜日、月的活動[4]。據《通典》,天子是在「春分朝日,秋分夕月」[5]。雖然祭月的習俗遠至周代,賞月、翫月的記載見於劉宋[6],不過成書於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沒有中秋習俗的記載,因此中秋節可能遲至唐朝才興起[3]。
唐朝文人歐陽詹在《翫月詩序》中,解釋了當時中秋賞月的習俗,他說賞月要秋天,因為冬天太冷,夏天又悶熱多雲,秋高氣爽,最為舒適。八月十五日夜晚,更是仲秋之月,不太熱也不太冷,十五日是月圓之日,最適宜賞月[7]。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翫月」,顯示宋代時中秋夜已相當熱鬧,並且會祭拜月亮,《 醉翁談錄》:「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明清時期中秋賞月為全家團圓的日子。《正德江寧縣志》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秋社日和中秋節相近。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祭拜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因此屬於豐收節[8]。此外,關於中秋節由來的傳說還有東亞各地皆有的月兔傳說、中國地區的嫦娥奔月、越南的阿貴傳說等等。中國裴寂在八月十五日征討隋兵的傳說,皆是近代才盛行者。
中秋習俗 編輯
中秋節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習俗,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賞月是各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賞月、翫月的記載見於劉宋[6],但似尚未形成固定的日期。至唐宋時期,中秋賞月之風大盛。
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團聚,並且會祭祖,感謝祖先庇佑。也會吃特定的食品,不少都與月亮、團圓有關,這些食品同時也是祭月的祭品,如華人(漢族)都有吃月餅的習俗[9]此外,時令的水果和其他農作物如楊桃、柚子、芋頭、栗子、菱角、梨子、柿子等,在農耕社會中是農民秋季的收穫,也是中秋節的食品和祭品。中國南方和越南還有提燈籠的習俗,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綵燈會。這個習俗也隨著早期移民南下而流傳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華人地區。日本人(大和族)則會吃月見糰子,部份地區會煎太陽蛋,月餅、月光餅、月見糰子、太陽蛋都呈圓形,代表滿月,朝鮮族所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象徵月亮由虧轉盈。
各地及各民族特有習俗 編輯
華人 編輯
新馬地區 編輯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中秋節的日期是位於農曆八月十五日,由於晚清至民國初年唐人下南洋謀生的原因。因此在中秋節的日期也與農曆雷同,中秋節亦是新馬地區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秋節當天,新馬地區的華人會返回家鄉與家人聚會吃團圓飯。其中習俗亦有中秋賞月和提燈籠,而另外也亦有猜燈謎和中秋園遊會的活動。由於新馬地區的華人有不同民系。其中亦有客家民系,潮州民系,廣府民系,海南民系,因此在中秋節亦有不同的中秋習俗。例如潮州民系,在中秋節當天會進行祭拜太陰星君,俗稱拜月娘。[10][11]
中國大陸 編輯
在中國大陸南方許多地區(如江西吉安、廣東潮州地區與四邑地區、福建晉江)保留著燒塔的習俗。一般於農曆八月十五日當天或此前的若干天晚上舉行,多為青少年參與。
在廈門,中秋節有中秋博餅之習俗。內容是投擲六粒骰子,利用結果的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始於清初,是鄭成功屯兵駐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
而在湖南與貴州,流傳著「偷吃」的風俗習慣。每到中秋節之時,家家戶戶都會把前門、後門半開著,任由他人進戶拿取食物,且食物被「偷吃」得越多,主人越高興。[12]
四川民眾在中秋節除了吃月餅之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有的地方會點亮桔燈,懸掛在門口;也會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在街頭揮舞,這種習俗被稱為「舞流星香球」。[12]
在湖北等地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人們要在中秋節前的約半個月開始送禮。按照中華傳統習俗,晚輩必須要看望長輩,給長輩送禮,常見的禮物有月餅、紅糖、肉等。中秋節當日的傍晚,是全家老少聚餐的時間,有的在家中準備盛宴,如果房屋帶有庭院,則把餐桌搬到戶外,吃完飯後吃月餅, 邊吃邊賞月。而現在更多人選擇在酒店訂座。湖北境內在中秋節有「殺鴨子」、「摸秋」、「拜月」等習俗。[13]
在山西太原、晉中地區過中秋節時會有吃「月明扁食」的習俗,其形似月亮,餃子數量等同於該年陰曆月份個數,即今年不閏月則12個,每多閏一個陰曆月則加一個。
在寧波,中秋節通常在農曆八月十六度過,相傳為紀念南宋丞相史浩母親的壽誕,或另有說法為史浩騎馬回家鄉過中秋節的途中,因所騎之馬受傷留宿紹興,趕回家鄉已是八月十六,而百姓皆等史浩歸來才過節。[14]
台灣 編輯
在臺灣,一般以八月十五日祭拜土地神。扶鸞的信眾以孔先師在八月被曹操所害而兵解,併於中秋佳節祭祀之。
除了吃月餅、柚子和賞月,高雄美濃的客家人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及火鍋的習俗。[15]
臺灣從1980年代因為萬家香醬園的廣告台詞口號「一家烤肉萬家香」而開始盛行中秋節烤肉,中秋節前後家家戶戶晚間在戶外或住家門口烤肉,親友團聚並施放煙火慶中秋。[16][17][18]
馬祖 編輯
在馬祖,南竿鄉仁愛村(鐵板村)在中秋時堆磚成塔,各家戶準備可燃之廢棄物於塔中(寓為除舊迎新),塔上留孔以便投入火種,能投中者視為吉祥好運,又稱「燒塔節」,此傳統在中國閩東一帶已傳承百年,古屬福州地區的馬祖便有此中秋禮俗。[19]
香港 編輯
香港中秋節和其他地方其中一個不同之處,是中秋假期定於中秋節翌日(中秋節後的一天),這個改動於1968年9月起推行[20],並維持至今,原因是中秋節的節慶活動如賞月、中秋節晚會及彩燈會等,都是在中秋節當日的晚間進行[21],如在翌日放假,因為明早不用上班或上學,這些節慶活動便可更晚結束,晚了回家也可以晚點起床,故此港英政府將一天的中秋假期改為(農曆八月十六日)放假[20],雖然中秋節當天自此不是假日,但是除了必須維持的公共服務、餐飲及零售業外,大部分企業在當日下午都會安排員工提早下班,學校也不會編排傍晚的課堂及活動,方便員工及學生提早回家與家人和朋友歡度節日。香港以前流行在中秋節煲蠟,但現在於公共地方進行這類活動已經被禁止。
朝鮮半島 編輯
韓語稱「秋夕(韓語:추석/秋夕)」、「仲秋節(韓語:중추절/仲秋節)」或「嘉俳日(韓語:가배일/嘉俳日)」,是韓國最重要的其中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會去掃墓,並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他們也會回鄉探親還有向親朋戚友送禮,所以英文亦把韓國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Korean Thanksgiving Day)。
日本 編輯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月見)(日語:月見/つきみ Tsukimi ?),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日語: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Tsukimi dango ?)、芒草(日語:すすき Susuki ?)、芋(日語:里芋/さといも Satoimo ?)等。
自1991年來則流行在中秋節前後吃麥當勞的月見漢堡[22]。
琉球 編輯
琉球的中秋(沖繩語:チョンチク)又稱為十五夜(沖繩語:ジューグヤー),人們舉行祭祀,向神明感謝豐收,又會祭祖和參拜御嶽,除了祭祖、拜月外,還會祭灶,感謝灶君保佑一年內家中平安。會吃月餅和吹上餅(一種表面鋪上紅豆的米餅),也作為祭品。還有舞獅、拔河、上演村芝居(沖繩語:ムラアシビ)等活動[23]。在琉球國時代,琉球王府會在首里城舉行中秋之宴,現時則成為表演節目。
越南 編輯
越南人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越南語:Tết Trung Thu/節中秋*/?,此處「節」使用的是喃音,「中秋」為漢越音),也有人稱其為「望月節」(越南語:Tết Trông trăng/節𥉩𣎞*/?)。中秋節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於阿貴傳說(越南語:Truyền thuyết chú cuội/傳說呪𥖩*/?)[24]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公眾假期 編輯
- 中國大陸在2008年開始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農曆八月十五日休假一天,如當天與周末重合,則在下周一補休一天。若中秋節與國慶節相連或緊鄰,則一般國慶節與中秋節連休八天。
- 香港的中秋節為公眾假期,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英語:The day following the Chinese Mid-Autumn Festival)休假一天。如果碰上星期日,則在星期一補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則沒有補假。
- 澳門的中秋節為公眾假期,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葡萄牙語:Dia seguinte ao Chong Chao (Bolo Lunar))休假一天。
- 臺灣將中秋節列為國定假日,農曆八月十五日休假一天,若與周六、日重疊則另外補假,但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為假期(彈性放假),並擇前一星期六補班補課。[25]自2015年起,若遇周六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遇周日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26]
- 韓國的中秋節(秋夕)為法定假期,農曆八月十四至八月十六日休假三天,若與周末重疊則補假一天。朝鮮則把中秋節當日列為法定假期。
- 在日本、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中秋節不是公共假期。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 南山俗語-琉球詞和解-. [2014-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2).
- ^ 《周禮》:「龠章:掌土鼓、豳龠。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 ^ 3.0 3.1 黃濤. 論中秋節起源於唐朝賞月風尚 ——兼駁“中秋節源自新羅”說.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國語》:「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 ^ 《通典·朝日夕月》.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6.0 6.1 謝惠連〈泛湖歸出樓中翫月〉:「亭亭映江月,瀏瀏出谷飆」
鮑照〈翫月城西門〉:「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 ^ 《翫月詩序》:「月之為翫,冬則繁霜大寒,夏則蒸雲大熱。雲蔽月,霜侵人,蔽與侵俱害乎翫。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兔圓。」
- ^ 段欣毅. 民俗學家奔走疾呼:莫讓中秋節變成月餅節. 南方日報. 2009-07-21 [2013-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4).
- ^ 月餅. [2013-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 ^ 大馬華人迎接中秋的民俗風情. 東方日報.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中文).
- ^ 中秋节——新加坡旅遊局.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5).
- ^ 12.0 12.1 中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China.com.cn. [2017-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
- ^ 今天是: showCal(). 湖北中秋节的习俗. Msysg.com. 2015-10-16 [2017-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 ^ 宁波中秋节. minsu.httpcn.com. 2022-09-04.
- ^ 台北市立圖書館-熱門主題:與月為伴 愉閱中秋.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 ^ 「一家烤肉萬家香」廣告紅了20年、原來新竹人是幕後推手...台灣人「中秋節瘋烤肉」的真正原因-凱莉的人生KPI達成學|商周. 商業周刊 - 商周.com. [2020-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3) (中文(臺灣)).
- ^ 中秋烤肉小檔案/一家烤肉萬家香廣告 掀風氣. 自由時報. 2008-09-08 [2017-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 ^ 第一零九號:「一家烤肉萬家香」的烤肉風潮真的是萬家香引領的嗎?. 冷知識周刊. 2017-10-05 [201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 ^ 馬祖國家風景區-鐵板燒塔節. [2018-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3).
- ^ 20.0 20.1 中秋節節翌日 為法定假期. 工商日報 (p.6). 1968-09-26 [2023-09-15].
- ^ 時事議題:傳統節日靜靜變. 明報. 2017-05-11 [2023-09-15].
- ^ 久保智. マック、月見バーガーを26年ぶりに刷新 9月6日発売. 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2017-08-31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3) (日語).
- ^ 八月十五夜(ハチグヮチジューグヤ). [2014-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8).
- ^ 「cuội(𥖩)」源自漢越語中的「quảy」和「quải」,對應漢字均爲「拐」,義爲欺騙,拐賣。
- ^ 劳动基准法施行细则. 全國法規資料庫.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工作小組. [2008-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中文(繁體)).
本法第三十七條所稱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如左:五、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 ^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工作小組. [2014-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7) (中文(繁體)).
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日逢例假日應予補假。例假日為星期六者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為星期日者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延伸閱讀 編輯
[編]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中秋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仲秋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中秋節 |